一個為農業服務的好工廠
一個為農業服務的好工廠
——記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農機廠為農業服務的新事跡 |
|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農業機械廠,是遼寧省工業戰線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好典型。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這個廠的工人在毛主席「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方針指引下,不斷用毛澤東思想總結為農業服務的經驗,加強工業支援農業的工作,湧現了許多生動的事跡。
工廠里的農民委員
編輯在阜新農機廠革命委員會裡,有四名「農民委員」。為什麼把農民請進工廠里當委員呢?這是有一番來歷的:幾年來,阜新農機廠的革命工人通過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為農業製造了七十三種新式農機具。這些農機具,全是由貧下中農提出課題、參加設計並親自試驗後生產出來的。這些產品,製造及時,適合農業生產需要,銷售量大,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為農業服務的實踐,使全廠工人明確地認識到:貧下中農是辦好農機廠最權威的顧問,是最有實踐經驗的參謀。他們排除了一小撮階級敵人的干擾破壞,把有代表性地區的貧下中農代表請進工廠革命委員會,幫助工廠把關、出主意。
一次,廠革委會研究今年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計劃,一位農民委員聽說工廠為春耕生產製造八萬條鏵子,便提出了意見。他說:八萬條鏵子不能滿足農業生產新形勢的需要,拿我們山區生產隊來說,哪垧地不得使四條鏵子?他扳指一算,全縣山地和平原一平均,總共沒有十二萬條鏵子下不來。但是,增產鏵子,原材料怎麼解決?另一位農民委員根據毛主席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偉大教導,建議說:我們大隊和別的大隊一樣,存着不少廢鏵子頭;要是把全縣所有的廢鏵子頭接上鏵尖,完全能頂好鏵子使,又增產,又節約,不是兩全其美嗎?
根據農民委員的意見,阜新農機廠不僅修改了生產計劃,而且還創造出了新工藝,工人們帶着簡易化鐵爐,游社串隊接鏵尖,使大量的廢鏵子頭得到了復活,投到了農業生產,受到了廣大貧下中農的歡迎。
農村裡的小工廠
編輯爐火紅,錘聲響,農村裡的工廠日夜忙。在阜新縣邊遠的福興地公社,有一座以修配農機具為主的小工廠。廣大貧下中農稱讚這座小工廠說:車鉗鉚鍛焊,啥活都能幹,咱村建工廠,是文化大革命的新事,是農機廠工人老大哥為農業服務的新貢獻。
早在文化大革命前,阜新農機廠的工人就千方百計地為農業服務。他們在修理農具方面做到了「隨來隨修,急活不過夜」,並且建立了「保修、保換、保使、保退」的制度。為了使邊遠社隊能及時修理農具,他們「寧願自己麻煩千遍,不讓農民一時為難」,設四台檢修車,游社串隊,修理上門。但是,這種組織形式和服務方法已經不能更好地適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帶來的農業生產發展的新形勢。於是,他們在沒有工業的偏僻的福興地公社建立了小工廠,並且在全縣武裝了十三個社辦工業。
小工廠,作用大:方圓四、五十里,左右四、五個公社的農機具修理任務全能承擔,做到了大修不出社,中、小修不出隊;十里八村,房前屋後的農民生活用具都給修理,既切實地為農業服務,又有力地打擊了資本主義勢力。
新型的農業機械化突擊隊
編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阜新農機廠把廠內的優秀工人和技術人員組成一支新型的農業機械化突擊隊,派到農村中去,和貧下中農以及農村中的能工巧匠一起,針對農業機械化中的重點課題,大搞科學實驗,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群眾性的農機具改革運動的發展。
招束溝公社張家營子生產隊幾年來就打算搞糧米加工機械化。但是一直沒有實現。在突擊隊的幫助下,這個生產隊的貧下中農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的偉大指示,充分發揮了集體力量,在工廠的大力支援下,不到一個月,便實現了糧米加工的機械化。過去,一些所謂「專家」、「權威」搞了幾年都沒搞成的植樹挖坑機,在突擊隊的努力下很快就搞成了,提高工效二十多倍。文化大革命以來,突擊隊總共搞成了九種重大新產品,今年又試製投產了兩種新產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