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錄/7
目錄 | 三洞群仙錄 | |
◀上一卷 | 三洞羣仙錄卷之七 | 下一卷▶ |
三洞羣仙錄卷之七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保言冥吏,曼卿鬼仙。
《北夢瑣言》:道士秦保言動於焚修,嘗白南嶽真君云:上真何以須紙錢為,有所未諭。既而夜夢真君曰:紙錢即冥吏所藉,我又何須。由是獄中益信之。
《摭遺》:西蜀崔存訪道尋真於王屋西峰,見石延年曼卿、蘇舜欽子美二人對坐,隔一小漢,存再拜曰:存脫棄利祿以求大道,固有日矣,今幸遇二仙於此,漢水視之淺而測之深,不得立侍左右,何也。又聞學士已作鬼仙乎。蘇曰:妄也,純陽即仙,純陰即鬼。既為仙,又為鬼乎。二仙乃命青童取棧管作詩以授存。存得詩,俄見一翠烏街一書置二仙前,蘇曰:瀛洲君召吾二人。乃飛瑜山頂而去。
章令飛舉,小直擢遷。
《列仙傳》:主柱子,不知何許人,一日上岩山云:此山有丹砂,可得數百斤。邑令章公聞之,即時封山,而丹砂自流出如火,主柱子取丹砂與邑令餌之。章既餌砂,不五年身輕能飛舉,遂與柱子俱飛去。
《廣記》:韋小真母許氏,守孀事舅姑以孝聞,惟有此女十二歲,聰慧,無病而卒,未殮復活云:初聞召韋小真昇天,見天上人皆衣錦繡,引小真見韓司命君,曰:汝九世祖有功於國,近擢為地下主者,今遷地仙之品。汝母有孝道,已遷仙階,而汝三世已生天。小真自後奉道,至長慶年上昇。
郭說負擔,黃齊挽船。
《真誥》:郭觀少孤,依柄無所,隋鄭先生負擔,經七年,勤饉無懈怠。先生憫其勞苦,遂授以導引法,壽至三百歲。復遇赤松子授道法,今在大有洞中為真人。
《廣記》:黃齊者,蜀之偏將也,常好道,行陰功有歲年矣。於朝天嶺過一老人,顏色嬰孺,肌膚如玉,與之語曰:子既好道,五年之後當有大厄,吾叉相救。勉思陰德,無退前志。其後牽下峽舟船覆溺,至灘上如有相拯,得及於岸。視之,乃所遇老人也,尋失所在。
長房縮地,女媧補天。
《丹臺新錄》:後漢費長房既遇仙翁,欲求道而顧家人為憂,黃乃斷一青竹與長房身齊,使掛之合後,家人見即其形也,以為縊死矣,遂葬之。長房隨入深山莘虎中,留使獨處,長房不恐。又外於空室,以朽索引萬斤石於心上,眾蛇來齧索斷,長房亦不移。翁曰:子可教也。復使食糞,糞中有蟲甚長,長房意惡之,翁曰:子幾得道,恨此不成。長房辭歸。長房能縮地詠,數千里奄在目前,放之還舒也。
《淮南子》:女媧氏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後蟲死,顓民生。
藍方溫存,初成慈憫。
《青瑣》:藍方字元道,亳州父老言自兒童時見先生,狀貌迄今如一。溫厚接物,小大皆得其歡心。仁宗朝嘗見館於芳林園,先生告去,乃賜號日南嶽養素先生。時學士賈公昌朝贈公詩云:聖澤濃沾隱逸身,道裝宜用葛為巾。祝融峰下醉明月,湘水源頭釣紫鱗。曾見海桃三結子,不知卯豆幾回春。他年我若功成去,願作靈橋跪履人。先生和曰:近告明君乞得身,不妨林下載紗巾。滿斟野酒浮瓊蟻,旋釣漢魚贈錦鱗。元府烏雛飛後夜,洞中龍子養長春。君今儻若為同志,續有壺天兩箇人。一日,先生沐浴乃奄然而逝。至今往來湖、湘問,人或見之。
《廣記》:茅濛字初成,即束卿君之高祖也。君性慈憫,好行陰德。周衰,入華山師鬼谷先生,得其道,乘龍上昇。故童謠歌曰:神仙學者茅初成,乘龍上天入太清。蓋謂此也。
馬明富盛,同休貧窘。
《真誥》:馬明、馬罕欽事經寶有過君父,怛使有心奴子二人,一名白首,一名平頭,常侍直香火,酒掃拂拭,每有神光靈氣見於室宇。明妻頗能通見,雲數有青衣玉女空中去來,狀如飛烏。馬家遂致富,盛資產巨萬。年老命終。明子洪,洪弟真,罕子智等,猶共遵向,末年事師乃弛廢之耳。
《西陽雜俎》:秀才權同休元和問落第,旅遊蘇、湖間,遇疾貧窘。有走使者,本村野人,雇已一年矣,秀才謂曰:子貧迫若此,元以寸進。因持垢衣授之,可以辦少酒肉,子將會村老丐少道路資也。雇者微笑曰:此固不足辦,某當營之。乃斫一枯桑枝成數段,扎聚於盤上嘆之,悉成牛肉,復吸數瓶水傾之,乃旨酒也,村老皆醉飽,獲束縑繈物,雇者乃辭去。
薛昌甕外,申屠瓶隱。
《仙傳拾遺》:薛昌,幽薊人,好道訪奇,天寶七年於洞天觀棲止累月,忽有山翁攜大章陸一根;形如巨龜,文甲頭足一一周備,與觀中道士曰:此藥可切細令乾,用米以鈾蘗醞酒熟,半年外飲者登仙。道士如其言醞造,一日道士皆赴齋醮,唯昌不出,越三日,道士歸見昌外甕側,耳鼻血流,數日乃甦,身輕目明,勢欲飛舉,雖山川巖壁不能隔礙。後入大面山,不知所之。
《樹萱記》:申屠有涯放曠林泉,常攜一瓶,一日躍身入瓶中,時號為瓶隱。
元泰龍軒,公度鳳蚓。
《丹臺新錄》:姚坦字元泰,平陽人。雅操遐標,深根內植,乃託影神鄉,遠期真隱,遂遁幽巖,日誦五千文。遇許真人授以元白回黃之道,行之,雨不沾衣,泥不污履,目有神光如電。簡王時,駕龍軒以昇天。
又,尹軌真人字公度,太原人也。絕粒行氣,專修上道,能變化無常,或為道士,或為儒生,或為童孺,或為長老,或與韋真眾仙驗龍蚓鳳,策空駕虛,雲馳電邁,出有入無,分形散影,處處遊集。云:五。今已年一千三百歲,所歷甚多,非爾曹短札所能記錄。一日忽練身入雲,騰空冉冉而去,但聞笙簫之聲,唯餘器服細素存焉。
始皇起臺,黃帝置觀。
《拾遺記》:始皇起雲明臺,窮四方之珍木,搜天下之工巧,南得煙丘碧木、酈水燃沙、貴都朱泥、雲岡素竹,束得蔥巒錦柏、煙燧龍松、寒河星拓、阮雲之梓,西得漏海浮金、狼淵羽墾、滌幛霞桑、沈塘員籌,北得冥阜乾漆、陰阪文梓、寨流黑魄、閤海香瓊,珍異是集,工人騰虛,泌木揮斤斧於空中,子時起工,午時已畢,秦人謂之子午臺。
《黃帝內傳》:王母飲帝以碧霞之漿、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軀,曰:此則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儀本形圖、還丹十九首,帝乃作禮置於高觀之上,親自供養,后妃臣妾莫得襯之。其觀上常有異色雲氣,奇香聞數百步,時人謂之道觀。道觀之號,自此始也。
黃安舌耕,和璞心籌。
《列仙傳》云:黃安自雲卑猥,不獲處人問,遂執鞭誦書,劃地計之。一夕地成裂,時人謂黃安舌耕。年八十,色如童子。
《仙傳拾遺》:邢和璞隱居瀛海問,得神仙之道,使人以心,注念於物,布算而知之,無不中者。居嵩、穎問,著書三篇曰《穎陽書》,有算心旋空之訣。
廣成窈冥,盧敖汗漫。
《神仙傳》: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黃帝膝行而前,再拜請問治身之道,廣成答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鈴靜鈴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
又,盧敖見一士深目而結喉,鳶肩而脩頸,豐上而殺下,擔龜殼而食蛤蟹,謂敖曰: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不可久留而去。
齊女玉鉤,傳生木鑽。
《女仙傳》:鈞翼夫人,齊女也,姓趙。好清靜,病外六年,右手拳,飲食少。漢武帝時望氣者云:束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帝發其手,即展而得玉鈞,幸之生昭帝。武帝尋害之,殯屍不玲而香。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絲履,故名其官日鈞翼。
《真誥》:昔有傅先生者,少好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而太極真人接之,與一木鑽,令鑽一石盤,厚五尺許,告之曰:穿此石透,當得道。其人心專,晝夜鑽之,積四十七年不替。鑽盡石穿,遂得神丹,今為西嶽真人。
淮陽一老,開皇九仙。
本傳:前漢應曜隱於淮陽山中,與四皓俱召,曜獨不至,時人詩曰:南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後漢應邵八代祖也。
《仙傳拾遺》:開皇九仙者,孔丘明、楊元忠、張法樞、吳天印、陳志空、駱法通、鄒武君、謝幽巖、周仙用、鄧希元,當漢楚交兵之際,無柄飽之所,各有修道之志,避世入山,契為兄弟,同遊五嶽。後居洪州西山,皆得仙矣。至隋開皇中,鸞鶴儀衛會於玉筍山中九仙臺上,徘徊終日,一時昇天。
喜稱文始,周號闈編。
《丹臺新錄》:尹喜初為函谷關令,見一老人乘青牛薄舉車來,喜頓首而前曰:聖欲何之。曰:吾在關束,田在關西,時來探薪J吾無道德,勞子問訊。老人再三辭,喜不得,乃曰:子既知五,吾亦知子有信道之心。遂授以《道德》。喜道成德備,號文始先生,補無上真人。
《真誥》:莊周師長桑公子,授以微言,謂之莊子也。隱於抱犢山,修煉著書,服北育火丹,白日昇天,上補太極闈編郎。
軒集授葉,馬湘摸錢。
《高道傳》:羅浮先生軒轅集居羅浮山,人傳數百歲,顏色不老,髮長至地,坐暗室則目光長數丈,探藥巖谷,長有毒龍猛獸衛護,赴民家請齋者百餘處,無不分身。宣宗召入禁中,問:長生可政乎。集曰: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政,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雖堯舜禹湯自可致,況長生乎。先生能以桐竹葉按成錢。
《神仙傳》:馬湘字自然,有道衍,嘗於江南刺史馬植座上以酒盃盛土種瓜,須臾引蔓花實,食之甚美。又能褊身摸青錢投井中,呼之即出。
靈輿福地,山圖洞天。
《高道傳》:王靈輿者,九江道士,居五老峰,夜有神人告曰:得道者各有其地,如植五穀於沙石之間,則不能成。既有飛仙之骨,當得福地靈墟,可以變化,非其地則魔壞其功,無由冀矣。師曰:可柄者何地。曰: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乃洞天福地也,可以沖天。師從之,遂遷居衡山。一紀功成,天監中白日上昇。
《真誥》:山圖子者,周哀王時大夫,亦仙人也。授張激子服九雲水法,而激子修此道上補九官丞。今山圖子亦在洞天中,與激子對局。
達靈復髭,張果擊齒。
《超化寺壁誌》:唐黃門內侍謁者件達靈題云:予自知命之年,從鸞輿西幸,當天寶丁亥十二月,得城丈人授真元丹訣,而意未曉。屬駐蹕行在,掌命頗煩。及肅宗至德丁酉歲,銜命裡於嵩丘,復遇丈人,始全次神水黃芽之道。洎畢,請告回覲宸康,乞骸歸田。會南曹郎張公去非、左史程公太虛皆以其故廬,共製神室,皇天春祐,丹鼎融光,服餌浹辰,肌容發爽,凌虛不懾,意愈通神。自餌靈丹起至德丁酉,迄今上乾符甲午,歷春秋一百一十有八載。更十二朝,遂得還童復髭矣。
《明皇雜錄》:張果者,明皇召見,一日嘗賜董斟飲之,果遂舉三卮,醺然有醉色,顧謂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而外,食頃方寤。忽鑒鏡視其齒,皆班然憔黑,遽取鐵如意擊其齒,盡墮。以藥傅齒,又寢。久之,再引鎰視其齒已生,堅然光瑩,愈於前也。
雞師救病,鱉靈導水。
《戎幕閑談》:唐蜀川費雞師者,目赤無黑,善知將來事,能與人禳救,其衍或疾病來告者,雞師即抱一雞而往設祭於庭,又取一石如雞卯大,令病人握之,乃歪步作氣噓叱,雞旋轉而死,石亦四破,則病者痙矣,因號雞師雲。
《仙傳拾遺》:鼇靈,楚人也,死棄其戶於江中,沂流而上,至汶山下,蹶然而起,隱於蜀山中,以變化驅役鬼神之衍聞於世。時峽中山摧,堰江不流,杜宇苦之,聞鱉靈有衛,使次金堂山瞿塘峽,導水束注復舊所,人得陸處。宇遜位數百年,遊天柱山,遇天真集焉,遂昇天而去。
軒集授葉,馬湘摸錢。
《高道傳》:羅浮先生軒轅集居羅浮山,人傳數百歲,顏色不老,髮長至地,坐暗室則目光長數丈,探藥巖谷,長有毒龍猛獸衛護,赴民家請齋者百餘處,無不分身。宣宗召入禁中,問:長生可政乎。集曰: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政,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雖堯舜禹湯自可致,況長生乎。先生能以桐竹葉按成錢。
《神仙傳》:馬湘字自然,有道衍,嘗於江南刺史馬植座上以酒盃盛土種瓜,須臾引蔓花實,食之甚美。又能褊身摸青錢投井中,呼之即出。
靈輿福地,山圖洞天。
《高道傳》:王靈輿者,九江道士,居五老峰,夜有神人告曰:得道者各有其地,如植五穀於沙石之間,則不能成。既有飛仙之骨,當得福地靈墟,可以變化,非其地則魔壞其功,無由冀矣。師曰:可柄者何地。曰:朱陵之上峰,紫蓋之鄰岫,乃洞天福地也,可以沖天。師從之,遂遷居衡山。一紀功成,天監中白日上昇。
《真誥》:山圖子者,周哀王時大夫,亦仙人也。授張激子服九雲水法,而激子修此道上補九官丞。今山圖子亦在洞天中,與激子對局。
達靈復髭,張果擊齒。
《超化寺壁誌》:唐黃門內侍謁者件達靈題云:予自知命之年,從鸞輿西幸,當天寶丁亥十二月,得城丈人授真元丹訣,而意未曉。屬駐蹕行在,掌命頗煩。及肅宗至德丁酉歲,銜命裡於嵩丘,復遇丈人,始全次神水黃芽之道。洎畢,請告回覲宸康,乞骸歸田。會南曹郎張公去非、左史程公太虛皆以其故廬,共製神室,皇天春祐,丹鼎融光,服餌浹辰,肌容發爽,凌虛不懾,意愈通神。自餌靈丹起至德丁酉,迄今上乾符甲午,歷春秋一百一十有八載。更十二朝,遂得還童復髭矣。
《明皇雜錄》:張果者,明皇召見,一日嘗賜董斟飲之,果遂舉三卮,醺然有醉色,顧謂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而外,食頃方寤。忽鑒鏡視其齒,皆班然憔黑,遽取鐵如意擊其齒,盡墮。以藥傅齒,又寢。久之,再引鎰視其齒已生,堅然光瑩,愈於前也。
雞師救病,鱉靈導水。
《戎幕閑談》:唐蜀川費雞師者,目赤無黑,善知將來事,能與人禳救,其衍或疾病來告者,雞師即抱一雞而往設祭於庭,又取一石如雞卯大,令病人握之,乃歪步作氣噓叱,雞旋轉而死,石亦四破,則病者痙矣,因號雞師雲。
《仙傳拾遺》:鼇靈,楚人也,死棄其戶於江中,沂流而上,至汶山下,蹶然而起,隱於蜀山中,以變化驅役鬼神之衍聞於世。時峽中山摧,堰江不流,杜宇苦之,聞鱉靈有衛,使次金堂山瞿塘峽,導水束注復舊所,人得陸處。宇遜位數百年,遊天柱山,遇天真集焉,遂昇天而去。
葛由刻木,張辭剪紙。
《列仙傳》:葛由,蜀人,周成王時常刻木為羊賣。一日騎羊入蜀,王侯貴人迎之至綏山,隨之者皆得一桃,不還,里人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仙,亦足豪。
《廣記》:張辭有才學,養氣絕食,嗜酒耽棋,嘗吟云:爭奈金烏何,頭上飛不住,紅鑪護燒藥,玉顏安可駐。今年花發枝,明年花滿樹,不如且飲酒,朝暮復朝暮。時或以紙剪蝴蝶數千枚,以氣吹之,成列而飛拍手即下。或一日剪一鶴,以水嘆之,俄而飛書,辭曰:爾先去,我後來。
馬儉制邪,劉根召鬼。
《丹臺新錄》:馬檢通《詩》、《禮》,年十七遇人得遁甲烏角烏情緯候之訣,善攝召萬靈,制邪伏魔。一旦感天神降,與語曰:法師宿有功德,鈴得度世,何須召役鬼神,可祕其衍,絕其往來,怡神抱一,真仙自降。儉從之,白日上昇。
《神仙傳》:劉根能治病驅役,穎川太守杜新聞之,以為妖妄,因呼根至郡,謂根曰:君有何能而常惑眾。根曰:某能令人見鬼。新曰:今即試看,若無鬼,汝當見誅。根曰:鬼甚易見,可借府君前筆現。新從之,根書符,作長嘯聲,須臾廳南壁忽開數尺,見有四五百人赤衣操刀劍,從壞壁中入至墀下,面縛府君父母而來,泣曰:汝何為犯神仙尊官,使我被縛困辱如此。府君叩頭求乞放赦,根戒敕遣之,遂免。後一月,府君與夫人郭氏皆卒。
陳長架屋,嚴青挽舟。
《抱朴子》:陳長居薴莫山已六百餘年,山中人為之架屋,每四時祭祀之,陳不飲不食,顏如五六十人。薴莫山方千里,上有千餘家,風俗與吳同。
又嚴青,會稽人,食貧販炭,忽於塗中遇異人,授以素書一卷。青曰:我不識字。神人曰:不須讀,但置於靜處可也。青自後神通,潛有人為挽舟而入只見炭船自行。後為人治病,即以所授之書到家,其人自愈。入小霍山得仙。
希夷堯舜,洪崖巢由。
《神仙傳》:陳搏字圖南,號希夷先生,時遇金甲神人指隱華山,太宗皇帝召見問曰:朕欲以堯舜之道治天下,可乎。對曰:臣聞堯舜土階三尺,茆茨不剪,陛下若能如此,正所謂今之堯舜也。
《高道傳》:道士張氳號洪崖子,隱豫章山。開元中,明皇召問:朕何如堯舜,先生何如許由。對曰:陛下道高堯舜,臣德謝許由。昔堯召由而由不至,今陛下召臣而臣來。上嘉之,拜先生,太常卿累遷至司徒,皆不受,乃曰:陛下何惜一山一水,令臣追進巢由。上許之,居於西山巨崖,乃先生舊隱之處也。《豫章記》云:隋開皇改為洪州,以先生所居山名而名之。
程戒二虎,陶畫兩牛。
《高道傳》:程太虛,果州西充人,幼好道,年十五登所居之東山,飄然有凌虛意,尋有五色雲霞擁其身。及長,絕粒坐忘,常有二虎隨侍出入,師因名之日善言、善行,乃撫其背而授以三歸之戒,二虎跪伏以聽,自後呼名則至。
《隱居傳》:陶隱居先生居積金峰修《真誥》,梁武帝屢詔不起,先生即畫兩牛以進,一牛散放水草中,一牛著金勒,有人執之,帝曰:先生意效曳尾龜也,不可致之。
許尋偃月,杜拜庭秋。
《列仙傳》:許錯遍遊名山,所至處題字云:尋偃月子到此。忽作一詩云:闈苑花前是醉鄉,誤翻王母九霞觴,韋仙拍手嫌輕薄,謫向人問作酒狂。於酒樓乘雲而去。
《高道傳》:杜光庭字賓聖,號廣成先生。唐末有狂道士晦名謁先生求寓泊之所,先生雖諾之,未嘗與之相見。道士日貨藥於市,得錢即沽酒飲之,唯唱感庭秋,時人呼為感庭秋。幾半年,人亦不知其異,一夕大醉,唱聲愈高,有窺之者,見燈燭綵繡,筵具器皿羅列甚盛,青童侍立,斟酒而唱。窺者具以白先生,先生乃款其戶曰:光庭量識膚淺,不意上仙降鑒,深為罪戾,願匍匐一拜光靈,以消塵障。道士曰:何辱勤拳之若是,當出奉見。道士即時妝筵具及童子置於冠中,啟戶空室耳。
方朔窺窗,張平鑿井。
《漢武帝故事》:七月七日上御承華殿,有二青鳥來集殿前,上問束方朔,朔曰:西王母欲來。有頃母至,時南窗下有窺看,帝驚問何人,母曰:是汝侍郎東方朔,性滑稽,我鄰家小兒也。
《廣記》:唐刺史張士平中年夫婦俱雙瞽,遂杜門醮謝,以析保佑,愈久愈勤。元和問,忽遇一書生曰:此疾不假藥餌,但於福地鑿並得水洗之可也。君從之開井,取水洗眼,即時明冷。夫婦作禮厚謝,書生不受,曰:吾乃太白星官也,以子抱疾不忘於道,精勤無怠,上帝遣我授汝道衍,以答修奉之勤。金帛之遺,非吾所好。
白至仙居,李踐真境。
《廣記》:白幽求,貞元中下第,入海,風飄雨馳,維舟山下,夜聞風擊木葉相摩,如人誦詩之聲,雲玉幢亙碧虛,此乃仙人居之句。俄而見千餘人騎龍控鶴、乘龜履魚而至,以手指水,如在月中行,有呼水府使者白幽求而授以水府之牒。幽求隨行,忽至一島上,望見人煙,遂歸家,無有存者,雲已數代矣。
《仙傳拾遺》:李琳,燕人也,寶曆中與友人遊五臺山,偶墮於風穴中,見一人形如獅子,引入洞中,即以水令琳飲之,且曰:汝雖幾流,得入吾洞府,踐吾真境,亦有道分矣。汝有希生之心,今暫歸,他日可復來飲此神漿,亦可延年益壽矣。
昭王懷珠,玄帝埋鼎。
《仙傳拾遺》:昔黃帝時務成子遊寒山之嶺,見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飛矣。至燕昭王時,其國獻於昭王,昭王取珪璋之水洗其沙泥,乃嘆曰:自有日月以來,見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歲一珠也。王暑月常懷此珠,體自輕凍,號銷暑招涼珠。
《真誥》:大茅山有玄帝時銅鼎,鼎可容四五斛,在山獨高處,入土八尺許,上有盤石掩鼎上,玄帝時命東海神使埋藏於此。
武丁被召,少君言請。
《仙傳拾遺》:成武丁,桂陽人也,年十三為縣宰遣送物上州,州牧周聽異之,留為文學主薄。因被使自京還過長沙郡,投郵合不及,遂宿野木下,忽聞人有語云:向長沙市藥。平旦見二鶴,君異之,遂往市門伺侯,果見二老人,君從之數里,老人問:子隨我何求耶。曰:聞有濟生之衍,因來侍從耳。老人顧笑,於袖中出玉函,看素書,果有武丁姓名,各出藥一粒與之,因而得道。一日謂弟曰:七月七日牽牛詣織女,吾被召還官,不得久留。言訖而卒,後葬,太守,使人發棺,不復見屍,但有青竹杖並烏而已。
《神仙傳》:李少君嘗合丹,丹未成,謂武帝曰:陛下不能絕奢侈,遠聲色,殺伐不止,喜怒不除,萬里有不歸之魂,市朝有流血之鬼,神丹大道未可得成也。少君忽稱病,是夕帝夢與少君俱上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從雲中下,言太一請少君,帝覺,謂近臣曰:少君將舍我去。明日少君疾困,帝自往視,則已化矣,帝曰:故化去耳。斂而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