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三洞群仙錄
◀上一卷 三洞羣仙錄卷之八 下一卷▶

三洞羣仙錄卷之八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漆園傲吏,煙波釣徒。

晉郭璞遊仙詩曰:漆園有傲史,萊氏有逸妻。注云:莊子嘗為漆園史,楚威王使厚幣迎,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曰:亟去,無汙我漆園傲史。

《漁歌記》:憲宗求訪玄真子《漁歌》,李德裕為潤州刺史,乃獲之。玄真子,張志和也,自號煙波釣徒,歌曰:西塞山邊白烏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著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二曰:釣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舫艋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三曰:霄漢灣裹釣魚倉,舫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四曰: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尊羹亦共准,楓葉落,荻花乾,醉拍漁舟不覺寒。五曰: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蓮,釣車子,獗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蘇耽鶴櫃,孫真牛車。

《梆江集》:蘇仙君耽忽一日掃灑庭宇,具衣冠,若有所待。俄見西北雲鶴翔集,從空而下,君乃入,跪白母曰:太上召補為真官,儀衛已至,不得終養。言訖拜辭,子母戲歌久之,母曰:汝去後,使我何以存養。君因留一櫃,肩鎳甚固,曰:有所闕乏,可扣櫃呼之,所須即至,慎勿開也。自後母但有所闕,叩櫃其物立至。母一日心疑其櫃,開視之有雙鶴飛去,自後雖扣,無復應矣。

《抱朴子》:孫真事帛和先生得其道,一日告行,先生將一符函與之,云:前有牛車迎汝即乘之,所有供給行廚,食之無疑,切不可開函。真跪受,以行前果有牛車來,問曰:君是孫道士乎,帛君遣制相迎。真上車如飛,每渡水不由橋梁,酒食供給悉備。一日弟子竊開,只見畫牛車一乘,即時不知所在。真後亦數與帛和乘車出入。

彌明賦鼎,陶白攜壺。

《高道傳》:道士軒轅彌明往來衡、湘問,與劉師服友善。彌明自衡山過太白,知師服在京,夜抵其居。校書郎侯喜有詩名,與師服擁爐說詩,彌明在座,貌甚陋,喜視之蔑如也,彌明因指爐中石鼎曰:二子能賦此乎。師服雖舊識,不知其有文也,劉先生吟曰:巧匠新山骨,制中事煎烹。次侯曰:直柄未當權,塞屆且吞聲。彌明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因高吟迭賦十餘韻,彌明應之如響,二子思竭不能續,起謝曰:尊師非世人能出也。其輩伏矣。

《廣記》:陶太白公每以探藥為業,一日攜壺拉友遊嵩山,坐於林下,聞松梢有笑語之聲,仰視果有二人,公曰:君鈴神仙,可能下降而共飲乎。俄見一丈夫、女子,古服而下曰:予乃秦之役夫也,毛女乃秦之官人,與予同脫驪山之禍,乃匿於此。陶曰:今遇真仙,金丹大藥可得聞乎。曰:予本幾人,但能絕世食木實,乃得凌虛,不覺生之與死、俗之與仙如何耳。遂折松枝叩壺而歌曰:餌柏身輕疊蟑間,是非無意到人寰。冠裳暫備論浮世,一餉雲遊碧落問。

子良青簡,永叔丹書。

《真誥》:周子良,陶隱居之弟子,自幼溫雅,肅然高邁。天監中,真仙屢降其室曰:周生修功積德,可為不負其志矣。子良曰:枉蒙上真賜降,欣懼交心,無以自措。司命君曰:近往束華,見子之名已上青簡保列保晨司矣。

《青瑣》:歐陽永叔與梅聖俞遊嵩山,醉望西峰崖上有丹書四大字雲神清之洞,永叔指示聖俞問無所見,公乃不言。洎乞身告世,作詩曰:四字丹書萬仞崖,神清之洞鎳樓臺。煙霞極目無人到,鸞鶴今應待我來。後數日公薨。

元化湔腸,黃眉洗髓。

《後漢》:華陀字元化,仙人也。沛相陳珪舉孝康,太尉黃瑰辟,皆不就。精於方藥,處劑不過數種。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先令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制破腸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則愈,一月之問皆平復。

《漢武故事》:東方朔生三日而父母俱亡、或得之而不知其姓,以見時東方始明,因以為姓。既長,常空中獨語。後遊鴻濛之澤,有老母探桑,自言朔母,一黃眉肴至,指朔曰:此吾兄也,吾卻食服氣三千年一反骨洗髓,二千年一剝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郝姑挑蔬,許僕市米。

《女仙傳》:郝姑祠在莫州莫縣西北,俗傳云:郝姑者字女君,魏青龍中與鄰女於湣演水邊挑蔬,忽二青童至前曰:東海公娶女君為婦。言訖,敷連梱褥於水上,行坐往來,有若陸地。童子侍側,泌流而下。鄰女走告其家,家人往看,莫能得也。女君遙語曰:幸憑水仙,願勿憂怖。後立柯水際,祠前忽生青白石一縱一橫,闊可三尺,高二尺餘,有舊題云:此姑夫上馬石。至今存焉。

《皇朝類苑》:洪州西山有許大夫婦,出入山中,相傳許旌陽僕也。方與妻市米於西嶺,及歸而許君已拔宅上昇矣。許大有詩云:自從明府歸仙後,出入塵寰直至今。不是藏客混時俗,賣柴沽酒要安心。許君乃授以地仙之衛,改姓干大,至今人多見之。

戲臣鼓吻,狂士掩耳。

《酉陽雜俎》:邢和璞嘗延一客,鼓髯大笑,吻角侵耳,與邢劇談而去。或問之,曰:上帝戲臣也。

《神仙傳》:和州南門外見一艦縷狂士賣胡蘆子云:一二年問,甚有用處。卒無人曉其理。或時兩手掩耳急走,言風水聲何太甚邪。孩童隨之,時人呼為掩耳先生。來年秋,江水漲泛,淹沒數百家,眾人皆見狂士在水上坐一大瓢,兩手掩耳,大呼風水聲何太甚,泛江而去。

北海掛冠,南陽遺履。

《後漢逸史》:逢前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侯迎拜謁,既而擲循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後之瑯琊勞山,養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集仙傳》:漢南陽公主出降王咸。屬王莽秉政,公主夙慕清虛,尚崇至道,每追文、景之為理,又知武帝之世累降神仙,謂咸曰:國祚如此,非女子可以扶持,但當自保恬和,退身修道,稍遠罵競,鈴可延生。若碌碌隨時,恐不可免於支離之息。遂入華山,結廬精思,真靈屢降,道成乘雲飛昇而去,但於嶺上遺朱履一雙,前取之,已化為石,因謂之公主峰。

王卿白兔,呂公青蛇。

《原化記》:王卿為天師守丹電,竊發其封而窺一白兔躍出,眾皆曰:丹已去矣。一道士化為鶴飛去,須突擒兔來復投莆中。

《青瑣》:賈師雄郎中有古鐵鎰,甚寶之,久欲淬磨,有回處士言善磨鎰,筍中取藥堆鑑上、曰:藥少頃歸取之。既去,久不至,遣人詢其宿止,乃在寺中,題詩寺門上:手內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艷長春。須知物外煙霞客,不是塵中磨鏡人。公視鎰上,藥已飛去,一點表裹光明。又贈張洎云:朝遊南越暮蒼梧,袖裹青蛇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高吟飛過洞庭湖。

錢真飛練,女褒洗紗。

《茅山記》:女真錢氏二姊妹依止茅山隱陶居誦《黃庭經》,積三十年,一日告別,先生曰:何之。答曰:上賓金闕。先生以詩贈之云:道士送仙客,送到大茅束。太華十萬里,遠望杳冥鴻。真人答詩曰:師住好師住,勞師遠相送。仙籍有仙名,名在蓬萊洞。即時飛練入洞,及女弟至,則洞已肩矣,即今燕洞是也,有紫莒蒲、碧桃焉,故田霖有詩云:燕洞龍泓氣象清,錢真此處有遺靈。仙兄去後師猶在,女弟回時洞已肩。雲片尚如披白練,泉聲長似說《黃庭》。碧桃花發莒薄紫,留與人間作畫屏。

《仙傳拾遺》:褒女者,漢中人也,居瀘、沔二水之閒,幼慕沖寂,既昇,因洗紗於水際,雲雨晦冥,若有所感而孕。父母責之,憂患而疾,臨終謂其母曰:死後當以牛車載送西山之上,即所願也。言訖而終。父母置之於車中,未及駕牛,而車自行,瑜漢、燼二水橫流而渡,直上平原山嶺。家人追之,但見五雲如蓋,天樂震空,幢節導從其女昇天,視車中,空棺而已。

張白飲酒,樵青煎茶。

《括異志》:張白字虛白,自稱白雲子,好沉靜,博學能文,兩舉不第,每沉湎於酒,會親喪,乃泣曰:祿以養親,今親不逮,干祿何為。遂辟穀養氣全神為事,因脫去儒服為道士。入郾中,多行詬馬,切中人微隱之事。風雪苦寒叉破冰深入水中安坐,氣如蒸炊,指顧之問,悉以乾燥。居常飲崔氏酒肆,嘗題其壁云: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南來道士飲一斗,醉外白雲深洞口。其後解去。

《腔說》:張志和有奴日漁童,婢日樵青,或問其故,曰:奴使捧釣取綸,蘆中鼓松,婢使樵蘭薪桂,竹裹煎茶。

王老打麥,張泊破瓜。

《神仙傳》:王老,房州宜君縣人也,居於村野,頗好道愛客。一旦有縊縷道士造門,王老與妻延禮之,居月餘,道士俄遍身惡瘡,王老為求醫看療益勤,道士言不煩以幾藥,但得美酒數斛,浸之自愈。王老乃為造酒,及熟,道士命貯以大甕,自加藥浸之,遂入甕,二日方出,鬚鬢俱黑,顏復少年,肌若凝脂焉。仍令王老飲之,王老時方打麥,與其妻子並打麥人共飲,皆大醉,道士亦飲,云:可上天去否。於是祥風忽起,綵雲如蒸,全家人物雞犬一時飛去,空中猶聞打麥之聲。今宜君縣西有昇仙村存焉。

《楊文公談苑》:張洎家居城外,有一隱士乃呂仙翁姓名,洎倒展見之,索紙筆,八分書七言詩一章留與洎,頗言將相鼎鼎之意,其未句云:功成當在破瓜年。俗以破瓜字為二八,洎果得六十八,乃其識也。

巫山雲雨,姑射冰雪。

《集仙錄》:雲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瑤姬,嘗遊束海,還過江上,有巫山焉,峰崑挺技,林壑幽麗,巨石如壇,留連久之。時大禹理水駐於山下,大風卒至,崖谷振隕,力不可制,因與瑤姬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因命其神助禹斬石疏波,次塞道阮,以存其流。禹嘗詣之於崇嗽,顧陌之際化而為石,或倏然飛騰,散為輕雲,或悠然而止,聚為夕雨,或為飛龍,或為翔鶴,千態萬狀,不可親也。其後楚大夫宋玉以其事言於襄王,王不能訪其道要以求長生,築臺於高唐之館,作場臺之官以祀之。宋玉作《神女賦》以寓情荒淫,託辭穢蕪,高真上仙豈可誣而降之也。

《莊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掉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元嘉六舉,素卿三絕。

《朝野會載》:唐元嘉少聰俊,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口誦經史,目數韋羊,兼成四十字詩,一時而就,足書一絕,六事齊舉,時號神仙童子。

《實賓錄》五代蜀道士張素卿畫獻神仙十二軸,歐陽炯為讚,水部員外郎皇居東八分題之,號三絕。

樂巴斬狸,長房訶鼇。

《神仙傳》:樂巴聞廬山廟有神與人語於帳中,巴未到十數日,廟中神不復作聲,遂逃,不知所在。巴自行逐·捕鬼,乃化為書生到齊,齊太守見其姿容妖麗,又有才辯,乃峽女妻之,生一男。巴到齊,謁太守:聞卿有好女,婿明於五經,可得見否。太守遂令婿出,婿拒辭不出,巴求之不已,婿告婦曰:今日出叉死,如之何。女怪之。巴知其不出,乃以符付太守,婿得符涕泣而去,巴厲聲訶之,為狸,遂斬其頭。子亦化狸,並殺之矣。

又,費長房為市橡,遇壺公得道,能治鬼。汝南郡中常歲鬼怪每來,時導從威儀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及去甚悲。後長房詣府而正值此鬼,長房厲聲呼使捉來,鬼乃下車叩頭,乞得自改,長房呵曰:不念溫良,無故導從唐突郡守,復汝真形。須突成一大氅,長房令持符送與葛陝君,流涕而去。使人追視之,至陂鼇死矣。

雷劍衝斗,堯查貫月。

《晉書》:鬥牛之問有紫氣,雷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雲在豫章豐城,乃掘獄屋基,入地四丈,得石函中有雙劍,一日龍泉,二日太阿。煥得劍,送一與張華,一自佩。及華誅,失劍所在。及煥卒,其子眾持劍行經延平津,忽於腰下躍出墮水,使人入水,見兩龍盤合光照水而去。煥曾云:靈異之物終當化去。果然。

《仙傳拾遺》: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日貫月查。

張哥呼蝶,初平叱羊。

《散仙傳》:慶曆間有張九哥者,在京師,有道衛。燕王一日登樓上,命呼之,嘗賜以酒,九哥曰:某有小俠,欲以悅王可乎。王曰:何仗也。九哥曰:借王帛一疋並金剪一柄。王悉與之。取羅碎剪為蜂蝶狀,隨剪皆飛去,莫知其數,或集王衣,或聚美人釵鍛上,王驚顧大喜,九哥曰:恐失王之帛。乃呼之,一一皆來,復為羅。一端羅中間一缺似一蝶之痕,乃一蝶為官人所捕也。王曰:此一蝶可復歸乎。曰:不可也,若隨呼而來即可,既久即已亦留此為異也。乃別去。

《神仙傳》:黃初平家使牧羊,有道士將入金華山不歸,兄初起求之不得,後於市中見一道士,問之,道士曰:金華山下一牧羊小兄非是耶。初起隨道士往見其弟,問羊何在,初平曰:羊在山束。起往視之,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白石皆化為羊。

順興辟戎,進賢罵羌。

《丹臺新錄》:李順興年十一與道士籍,一日有飛仙千數集空中,神光照室,命侍經仙郎開九色流霞之蘊,出經二卷以授之。魏文帝嘗召入都城,朝野欽信,稱為李鍊師。年三十八,大統六年,託疾告終。葬日,有姪遇於驪山道中,謂曰:若天子尚未忘我,則可於此作吾像,北向居之,當為國家辟北戎之淫俗也。姪還家,方知已化,遂以實奏。遣使發視,則空棺而已,乃立祠於沙苑,號李聖。

《真誥》:王衍為晉武帝尚書令,其女字進賢,為愍懷太子妃。洛陽陷,劉曜、石勒掠進賢渡孟津,於河中欲妻之,進賢罵曰:我皇太子婦,司徒公之女,而胡羌小子,敢干我乎。言畢即投河中,其侍婢名六出,復言曰:大既有之,小亦宜然。復投河中。時遇嵩高女真韓西華出遊而愍之,撫接二人,遂獲內救,外示死形,體實密濟,便將入嵩高山,令在華陽官洞中易遷之官。六出時年二十二三,體貌亦整善,有心節,本姓田,漁陽人,魏故浚儀令田諷之孫。諷曾有陰德之行,以及六出耳。

孟欽風旋,丘林雲翔。

《晉逸史》:孟欽得左慈、劉根之法,百姓歸向之。時符堅惡其惑眾,欲誅之。俄而欽至,堅留之。飲酒酣,令左右執之,欽化為旋風而去。有告在城東,忽前漢水不能渡。

《真誥》:范丘林在華陽官為保命丞,善長嘯,如百鳥之雜嗚,或如風激眾林,或如伐鼓之音,須臾雲翔其上,衝氣動林。

休復妓侮,徐姑僧僵。

《仙傳拾遺》:陳休復者,號陳七子,嘗於巴南太守筵中為酒妓所侮,休復笑視其面,須突妓者髯長數尺,泣訴於守。守為析謝,休復呢一枉酒使飲之,良久如舊。

《廣記》:徐仙姑者,北齊僕射徐之才之女也,年數百歲,狀貌常如二十四五歲。善禁呢之衛,名山勝景無不周遊,多宿巖麓之中。寓止僧院,忽為豪僧數輩微辭巧言侮之,姑馬之,韋僧激怒,色愈悖,姑笑曰:我女子也,而能棄家雲水,不避蛟龍虎狼,豈懼汝鼠輩乎。姑即解衣而外,遽徹其燭。僧喜,以為得志。泊明,姑理策出山,諸僧一夕皆僵立屍坐,口不能言。姑去數里,僧乃如故。

淮南八公,田谷十老。

《神仙傳》:淮南王劉安折節下士,有八公者詣其門,門吏曰:王上欲延壽命以期長生不老之道,今公皆老矣。公曰:若王叉欲見少年謂之有道,謹以少矣。言訖皆化為童子,色如桃花。

《高導傳》:法師嚴達字道通,幼有方外志,與王延、蘇道標、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樂、於長文、張法成、伏道崇等十人以道衍相忌,同於出處,世號十老。

趙昇取桃,田師降棗。

《神仙傳》:漢天師將諸弟子登雲臺絕巖之上,下有桃一株,如人臂傍,生石壁下,臨不測之淵,桃大有實,天師謂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實,當告以道要。於時伏而窺者二百餘人,股戰流汗,無敢久臨視者,莫不卻退而還,謝不能得。昇乃從上投擲木上,足不蹉跌,取桃實滿懷。天師乃分賜諸弟子。後授以至一道,白日上昇。

《高道傳》:田法師者名仕文,古郎人也,授三洞經法,服餌鍊氣,齋戒修奉,未嘗少輟。每與人析福及救疾,無不通感,即獲平愈。陳綱嘗請作醮,忽神降棗數顆在壇,食之則非人間所有者。

夢昌戴花,子韋被草。

《郡閣雅談》:伊夢昌,不知何許人,因夢兩日,遂立其名。唐末不仕,披羽褐遊山水散逸,愛載花。又《青瑣後集》:夢昌嘗題攸縣司空觀仙壇云:唯有青松空弄日,更無雲鶴暗迷人。題黃蜀葵云:露凝金盞滴殘酒,檀點佳人噴異香。夢昌後屍解,人發其棺,無屍。

《太平廣記》:宋景公之世有善星文者,許以上大夫之位。處層樓延閣之上,以望氣象,設以珍食,施以寶衣。忽有野人被草負茨叩門而進,請見景公,公延之崇堂,語則及未來之兆,及已往之事,萬不失一。夜則觀星氣,晝則執算披圖,不服寶衣,不甘奇食,景公謝曰:今國喪亂微君何以輔之。曰:德之不均,亂將及矣。修德以來人,則天條之祥,人美其化。景公稱善,遂賜姓日子,名之韋,即子韋也。

萬傳八音,韋贈三寶。

《仙傳拾遺》:萬寶常者,不知何許人也,幼達音律,因於郊中遇十許人,車服鮮麗,麾幢森列,召之上帝以子天授音律之性,將傳八音於季世,故將壞之樂然正始之音,子未備知也。命坐,乃教以歷代之樂,治亂之音,靡不周迷。寶常畢記之,由是韋仙凌空而去。寶常自此人問之樂無不精究。

《神仙感應傳》:韋拿字景昭,因下第,遊蜀至鄭氏園亭,見仙子數十,左右侍衛,華裙麗服,非世所賭,謂予有新曲,名日紫雲,今天子奉尚神仙之道,吾欲以此樂授與吾子而貢於聖唐之君,以此相託可乎。食某儒生耳,素非知音,固不可為也。美人既不能,余當寓夢以授於天子也。然子已至此,亦道分使然,願以三寶為贈,其售之可以畢世而富。命侍者出一杯,謂之碧瑤杯,又出一枕,似玉而粟其紋,又出一紫玉函,皆光彩瑩徹,俱受於拿,拜而謝之,即別去。回顧,失向亭臺矣。

叔隱仙伯,周顓鬼官。

《丹臺新錄》:秦叔隱今在華山為仙伯。

《真語》:周顫為鬼官司帥。注云:周顛字伯仁,汝南安城人,仕晉,過江,位至尚書僕射。元帝永昌元年,王敦南下,遣收於石頭南門被害,年五十四歲,追贈光祿開府,鎰康侯。

賈耽偷書,神通竊丹。

《逸史》:賈就一日令健卒入枯井中取文書,果得數軸,皆道書也。遂遣十餘人寫纔畢,有道士突入,呼賈公姓名叫罵爭敢偷書。耽遜謝,道士復持去。

《高道傳》:輔神通幼孤貧,為人牧牛以自給,每於牧所見一道士往來,久而稔熟,謂神通能為弟子乎。日:可。乃引入水。汝宜隨之,無憚。既入,見所居嚴潔,有藥囊、丹電,使神通看火,兼教黃白衍。經三年,神通輒思人問,會道士出,乃竊丹別貯之。既歸,問丹所在,則隱而不言,道士嘆息吾本與汝道要,今若是,曷足授教,雖備解諸法,然無益長生。遂引去。

廖沖鶴骨,平阿玉顏。

《寶賓錄》:唐蔣防為連州靜福山廖先生碑沖,先生名也,清靈,先生字也,靜福,先生家也。先生之名,玉堂金簡之名矣。先生之家,紅霞外景之家矣。至於鶴骨松貌,味淳含虛,寓形人間,天地無累,與夫扶桑公、陶隱居、張天師為師友矣。

《神仙傳》:劉平阿不示名字,漢末為九江平阿長,因以為號。行醫救人,見人之病如己之病,後遇神人授以隱存之道,服日月精氣,居主臺館,其顏色如玉。

守真三劍,楊寶四環。

《斕聖傳》:建隆初,黑殺降謂張守真汝乃貞潔之士,可以驅邪。吾先授汝劍法,為民除妖。然劍法有三,以銅鐵煖為利刃,吾目一視便可用之,有疾者但揮之,邪氣自釋。地祇作孽,水族生妖,以上劍治之。山澤怪異,以中劍治之。魍魎害人,以下劍治之。

《續齊諧志》:楊寶見一黃雀為鴉所搏,寶取置粱上,啖以黃花。毛羽成,朝去暮來,夜有黃衣童子曰: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萊,為鴉所搏,承君見救。以四環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事如此環。寶生震,四世名公。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