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醫得效方/卷二十

  世醫得效方
孫真人養生書
 

養性序

編輯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爲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飡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雖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德之佑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聖人所以制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拘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痾沒齒,終無悔心。嵇康曰:『養性有五難,名利不去爲一難,喜怒不除爲二難,聲色不去爲三難,滋味不絕爲四難,神慮精散爲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術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指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代異耶,將人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常節,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慾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爲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人之壽夭,在於撙節,若消息得所,則長生不死,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

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也。年六十而陰痿,氣力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仲長統曰:『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輸其血氣,耳聽淫聲,目樂邪色,醼內不出,遊外不返,王公得之於上,豪家馳之於下。及至生產不時,子育太早,或童儒而擅氣,或疾病而構精,精氣簿惡,血脈不充。既出胞臟,養護無法,又蒸之以綿纊,爍之以五味,胎傷孩病而脆,未及堅剛,復縱情慾,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間,過謬常有,會不一疾,莫能自免,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抱朴子曰:『或問所謂傷之者,豈色慾之門乎?』答曰:『亦何獨斯哉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當少壯,而知還陰丹以補髓,采七益於長者,不服藥物,不失一二百歲也,但不得仙耳,不得其術。』

古人方之於凌以盛湯,羽苞之蓄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深憂重恚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度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沈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積傷至盡,盡則早亡,盡則非道也。是以養性之士,唾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致疲,臥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不欲甚勞,不欲甚佚。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走車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得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

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鹹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

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祛疾閑邪有吐納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佚有與奪之要,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然後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養性之理盡於此矣。

皇甫隆令曰:『常聞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人當朝朝服食玉泉琢齒,使人丁壯有顏色,去三蟲而堅齒。』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琢齒二七遍,如此者名曰練精。

嵇康曰:『穣歲多病,饑年少疾,信哉不虛。』是以關中土地,俗好儉嗇,廚膳餚饈,不過葅醬而已,其人少病而壽。江南嶺表,其處饒足,海陸鮭餚,無所不備,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北方仕子,遊宦至彼,遇其豐贍以爲福佑所臻,是以尊卑長幼恣口食噉,夜長醉飽,四體熱悶,赤露眠臥,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或患腳氣、脹滿、霍亂,或寒熱、瘧痢、惡核、疔腫,或癰疽、痔漏,或偏風、猥退,不知醫療,以至於死,凡如此者,比肩皆是,惟雲不習水土,都不知病之所由,靜言思之,可爲太息也。學者先須識此,以自誡慎。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別,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全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夫人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濁也。故能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慾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一守焉,百病卻焉,年壽延焉。

道林養性

編輯

真人曰:『雖常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養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蓋以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也,勿汲汲於所欲,勿悁悁於懷忿恨,皆折壽命。若能不犯,則得長生也。故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慾、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噁,行此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慾則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惟無多無少者幾於道矣。是知勿外緣者,真人初學道之法也,若能知此者,可居瘟疫之中無憂疑矣。

既屏外緣,會須守五神(肝心脾肺腎),從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念想慾事,惡邪大起,故孔子曰:『思無邪』也。了了分明,勿輟也。

仍於每旦初起面向午,展兩手於膝上,心眼觀氣,上入頂,下達湧泉,旦旦如此,名曰邇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小微吐之,不得開口。復欲得氣少出,入氣多。

每欲食,送氣入腹,每欲食,氣爲主人也。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率皆損性傷神。亦不用深讃,亦不用深毀。常須運心,於物平等。如覺偏頗,尋改正之。居貧勿謂常貧,居富莫謂常富,居貧富之中常須守道,勿以貧富易志改性。識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樂勿離手,善言勿離口,亂想勿經心,常以深心至誠恭敬於物,慎勿詐善以悅於人,終身爲善人所嫌。勿得起恨,事郡盡禮,人以爲謟。當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報,以自怨仇。居處勿令心有不足,若有不足則自抑之。勿令得起,人知止足,天遺其祿所至之處。忽往多求,多求則心自疲而志自苦。

若夫人之所以多病,當由不能養性平康之日謂言常。然縱情恣慾,心所欲得則便爲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無所不作。自言適性,不知過後一一皆爲病本。及兩手摸空,白汗流出,口唱皇天,無所逮及,皆以平生粗心,不能自察,一至於此,但能少時內省身心則自知見行之中皆畏諸痾,將知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及一朝病發,和緩不救,方更誹謗醫藥無效,神仙無靈,故有智之人愛惜性命者,當自思念,深生愧恥,誡勅身心,常修善事也。至於居處,不得紛靡華麗,令人貪婪無代,乃患害源。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爲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寶,增長過失使人煩惱根深。廚膳勿用脯肉,常令簡約爲佳。然後行作鵝王步,語作含鐘聲,眠作獅子臥(右膀脅著地,坐腳也)。每日自詠歌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問我居止處,大宅總林村。胎息守五臟,氣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個毒,不嚼而自消。錦繡爲五臟,身著糞掃袍。』

修心既平,又須謹言語。凡言語讀誦,常想聲在氣海中(臍下是也)。每日初入後勿言語讀誦,寧待平旦也。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又食上不得語,語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厭臥,多言笑。寢不得語言者,言五臟如鐘磬,不懸則不可發聲。行不得語,若欲語須住腳乃語,行語則令人失氣。冬至日止可語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語,言有人來問不可不答,自不可廢言也,仍勿觸冷開口大語爲佳。言語既謹,仍節飲食,是以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煩而多,多則難消也。常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凡飽則傷肺,飢則傷氣,鹹則傷筋,酸則傷骨,故後學淡食,但當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腸。

人之當食,須去煩惱(暴數爲煩,侵觸爲惱)。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驚,夜夢邪怪。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及少菹菜,並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食麵,使塞氣孔。勿食生肉,生內傷胃。一切肉惟須煮爛,停冷食之。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食訖以冷酢漿漱口者,令人口氣常臭,作䘌齒病。又食諸熱食鹹物後不得食冷,酢漿水喜,失聲成屍。咽風熱食汗出,忽當戶發痙,疼痛令人目澀多睡。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計使中數里來。行畢,使人以粉摩腹上數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然後所修爲真快也。飽食即臥,乃生百病不消或積聚。飽食仰臥成氣痞,作頭昏寒熱來者。寒未解,食熱食,成刺風,人不得夜食。

又雲夜勿過醉飽食,勿精思爲勞苦事,有損餘虛損。人常須忌在巳時食訖則不須飲酒,終身無乾嘔。勿食父母本命所屬肉,令人命不長。勿食自己本命肉,令人魂魄飛揚。勿食一切腦,大損人,茅屋漏水,墮諸脯肉上,食之成瘕。約暴肉作脯,不肯乾者害人。祭神肉無故自動,食之害人。飲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人。腹內有宿病,勿食鯪鯉魚肉,害人。濕食及酒漿臨上看視,不見人物影者勿食,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脹者,急以藥下之,每十日一食葵,葵滑,所以通五臟擁氣,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

又飲酒不欲使多,多則速吐之爲佳。勿令至醉,即終身百病皆除。久飲酒者,腑臟積毒,致令蒸筋傷神損壽。醉不可以當風,臥不可令人扇涼,皆即得病也。醉不可露臥濕地,當風取涼。凡人醉不可強食,或發癰疽,或發瘖,或生瘡。醉飽不可以走車馬及跳擲。醉不可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憔咳嗽,大者傷絕臟脈損命。凡人飢須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

又忍尿不便,膝冷成痺。忍大便不出,成氣痔。小便勿努,令兩足及膝冷。大便不用呼吸及強努,令人腰瘠自澀,宜任之佳。

凡遇山水,塢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癭病。又深陰地冷不可飲,必作痎瘧。飲食以調,時慎脫著。

凡人旦起著衣,反著便著之,吉;衣光者三振之曰殃去吉。濕衣、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爾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遍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不可簿衣,令人傷寒霍亂,令人食不消,頭痛脫著,既時須調寢處。

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頭勿北臥,及墻北勿安床。凡欲眠,勿歌詠,不祥。睡起下床,先須左足臥,勿當舍脊下。臥訖勿留燈,令魂魄六神不安,多愁怨。人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火氣,頭重目赤及鼻乾。夜引當耳勿有孔,吹人即耳聾。夏不欲露面,致令人麵皮厚喜成癬,或作面風。冬夜勿覆頭,得長壽。凡人眠,勿以腳上懸高處,久成腎水及損尻足冷。人每見十步直墻,勿順墻面風利,吹人發癲。及體重人汗,勿跂床懸腳,久成血痺,兩足背腰痛。又不得晝眠,令人失氣。臥勿大語,損人氣力。暮臥常習閉口,口開即失氣,且邪惡從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側臥,人氣力勝正偃仰,按孔子不屍臥,故曰睡不厭踧,覺不厭舒。凡人屍睡則有鬼痛魔邪。凡眠先臥心後臥眼,人臥一夜常作五度反覆逐更轉。凡人夜魘勿燃燈,喚之定死無疑,暗喚之吉,亦不得近前急喚。夜夢惡不須說,且以水面東,持刀噀之,咒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珠玉』即無咎矣。又夢之善惡並勿說爲吉,衣食寢處皆能順時者吉,始盡養生之道。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和。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無燃燭行房,暮常護氣也。

凡氣,冬至起於湧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陽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項,四月至頂,純陽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於北壁下厚堆草而臥,雲受元氣。每八月一日巳後即微火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在下,不欲泄於上。春凍未泮,衣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養陰收陽,禍則滅門。故云冬時天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於人也。

又雲冬日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聖人之常法也。春欲晏臥早起,夏及秋欲侵夜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晏起,皆益人。雖雲早起,莫在雞鳴前,晏起莫在日出後。

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日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人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即須調氣息,使寒熱平和即免患也。每當臘日勿歌舞,犯者必凶。常於正月寅日燒白髮吉。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又燒白髮,吉。

居處法

編輯

凡人居止之室必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風氣得入。小覺有風,勿強忍,久坐必須急急避之,久居不覺使人中風立來。忽得偏風,四肢不隨,或如角弓反張,或失音不語者,皆由乎此耳。身既中風,諸病總集,邪氣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是以大須周密,無得輕之,慎焉慎焉!

所居之室,必基井及水凟,令安龍神。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飄風暴雨震電昏暗大霧,此乃會諸龍鬼神行動經過所致,宜入室閉戶,燒香靜坐,安心以敬避之。待過後乃出,不爾損人。或當時雖未苦,於後不佳矣。又陰霧中不可遠行。

凡家中有經像,行來先拜之,然後拜尊長,每行至則安坐焉。

凡居家不必數沭浴,若沐浴必須密室,不得大熱,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霢䨬,沐浴後不得觸風冷。新沐髮訖,勿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使人頭風眩悶,發禿面黑、齒痛耳聾、頭生白屑。飢忌浴,飽忌沐,沐訖須進少許食飲乃出。夜沐髮不食即臥,令人心虛饒汗多夢。又夫妻不用同室沐浴,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凡炊湯經宿用,洗體成癬,洗面無光,洗腳即疼痛作甑畦瘡。熱泔洗頭,冷水濯之作頭風,飲水沐頭亦作頭風。時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損心包不能復。

凡居家常戒約內外長幼,不快即須早道,勿使隱忍以爲無苦,過時不知,便爲重病,遂成不救。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擦,令百節通利,泄其邪氣。

凡人無問有事無事,常須日別蹋脊四肢一度頭項,若令熱蹋,即風氣時行,不能著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論。

凡人在人及遠行,隨身常有熱艾一升,備急丸、辟鬼丸藥、生肌藥、甘濕藥、疔腫藥、水銀、大黃、芒硝、甘草、乾薑、桂心、蜀椒,不能更續餘藥,此等常不可缺及一兩卷備急藥方,並帶辟毒蛇、蜂、蠍等藥隨身。

凡人自覺十日以上康健,即須灸三數穴,以泄風氣。每用必須調氣補瀉,按摩導引爲佳。勿以康健,便爲常然。安不忘危,預防諸病也。炙法須避人神,凡畜牛馬驢騾,春秋皆須轉泄藥一度,則不中天行時氣也。

按摩法

編輯

婆羅門法

編輯

天竺國按摩,此是婆羅門法。

兩手相捉細捩,如洗手法。   兩手淺相叉,翻覆向胸。

兩手相捉,共按䏶,左右同。   以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兩手相重䏶,徐徐捩身,左右同。   作拳向前築,左右同。

作拳卻頓,此是開胸,左右同。   如拓石法,左右同。

以手反搥背上,左右同。    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

兩手抱頭,宛轉䏶上,此是抽脅。   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

大坐伸 兩腳,即以一腳向前虛制,左右同。    兩手拒地回顧,此是虎視法,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舉。    兩手急相叉,以腳踏手中,左右同。

起立,以腳前後虛踏,左右同。    大坐伸兩腳,用相手勾所伸腳著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上十八勢,但是老人,每日能依此三遍者,一月後百病除,行及奔馬。補益延年,能食, 明眼輕健,不復疲乏。

老子按摩法

編輯

兩手擦䏶,左右捩身一七遍。   兩手捻䏶,左右細肩二七遍。

兩手抱頭,左右紐腰二 七遍。   左右挑頭一七遍。

兩手托頭,三舉之。       一手抱頭,一手托膝,三折,左右同。

一手托頭,一手托膝,從下向上三遍,左右同。   兩手攀頭,下向三頓足。

兩手相捉,頭上過,左右三遍。   兩手相叉托心,前推卻挽三遍。

兩手相叉,著心三遍。      曲腕築肋挽肘左右亦三遍。

左右挽前後拔,各三遍。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0781&by_title=%E4%B8%96%E9%86%AB%E5%BE%97%E6%95%88%E6%96%B9&page=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