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 中發〔1992〕5號 1992年6月16日 發布機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文件 |
為了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的要求,必須使第三產業有一個全面、快速的發展。
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產業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水平較低,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律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普遍高於第一、第二產業,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我國現在已經進入這個階段。為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把第三產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促進市場充分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有利於勞動、工資、價格、企業經營機制和流通體制等一系列改革順利實施,有得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多地吸引外資,有利於精簡機構、提高效率,逐步改變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社會的狀況,為改革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向縱深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我國工業經濟效益差,農業商品率低,流通不暢,財政困難,已經嚴重障礙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第三產業不適應第一、第二產業發展的需要。第三產業投入少,見效快,社會效益好。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既可以調整三次產業比例關係、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又是緩解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九十年代,我國每年都將有大批新成長的勞動力和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需要安置。第三產業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行業多,門類廣,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行業並存,能夠吸納大量的和不同層次和各類人員,特別是可以容納大量科技、專業人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是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的主要出路。
(五)到本世紀末,我國人民的生活將達到小康水平。同溫飽水平相比,小康水平不僅表現在居民收入所達到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要看社會化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眾不僅在衣、食、住、行、通訊、衛生和生活環境等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娛樂、廣播影視、圖書出版、體育康復、旅遊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和重點
(六)根據國情,我國對國民經濟按三次產業如下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除此以外的其他各業,主要包括流通部門、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七)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目標是,爭取用十年左右或更長一些時間,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體系、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九十年代,要在發展第一、第二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國民經濟每隔幾年上一個新台階。為此,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要高於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就業人數占社會勞動者總人數的比重,力爭達到或接近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八)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是:一、投資少、收效快、效益好、就業容量大、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行業,主要是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金融業、保險業、旅遊業、房地產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和文化衛生事業等。二、與科技進步相關的新興行業,主要是諮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等諮詢業)、信息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三、農村的第三產業,主要是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行業,為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和生活質量服務的行業。四、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行業,主要是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科學研究事業、教育事業和公用事業等。
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九)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要放手讓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和私營企業、個人興辦那些投資少、見效快、勞動密集、直接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行業主要由國家辦,但也要引入競爭機制,在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下,動員地方、部門和集體經濟力量興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主要應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不能過多依賴事國家投資。
(十)依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步伐。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革和試點,大膽利用海外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各種途徑、方式籌集資金;積極推進集團化經營,打破部門、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組建全國性和區域性第三產業企業集團,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凡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儘快全面鋪開;一時效果不明顯的,可繼續試行;確實不成功的應改試其他方式。
(十一)以產業為方向,建立充滿活力的第三產業自我發展機制。大多數第三產業機構應辦成經濟實體或實行企業化經營,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現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業型第三產業單位要逐步向經營型轉變,宵行企業化管理。
(十二)以社會化為方向,積極推動有條件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不影響保密和安全的前提下,將現有的信息、諮詢機構、內部服務設施和交通運輸工具向社會開放,開展有償服務,並創造條件使其與原單位脫鈎,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同時,鼓勵社會服務組織承攬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退休人員管理和其他事務性工作。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式自我服務體系,使上述工作逐步實現社會化。
(十三)鼓勵第三產業企業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兼併應關停並轉的工業企業,在資產轉讓、債務清理、信貸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這要作為加快調整工業結構的一項重要措施。
(十四)積極鼓勵行政人員從機關分離出來,從事服務行業。從機關分離出來的人員與機關脫鈎。同時要大力發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儘可能多地吸納從機關分離出來的人員。為政府機構改革和精減人員順利實施創造條件。
(十五)推進勞動人事的制度改革,賦予第三產業企業用工自主權。逐步實行辭退、辭職制度,實現就業雙向選擇。實行企業化經營、不需財政撥付經費的事業單位,用人放開,自定編制,財政撥付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適當放寬編制。鼓勵工業企業富餘人員,特別是有專業技術特長的人員向第三產業流動。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和轉業軍人到第三產業企事業單位工作。
(十六)遵循價值規律,改革價格體系,解決第三產業長期存在的價值補償不足問題。除少數確實需要由國家制定價格和收費標準的以外,第三產業的大部分價格和服務收費標準要放開,分別情況實行浮動定價、同行議價或自行定價,以形成合理的比價關係。
(十七)鼓勵擴大國際化經營,賦予部分國營大中型商業、物資企業進出口權,有條件的要努力向境外發展,各級興辦海外中資企業。經批准,可以賦予國營大中型外貿企業國內銷售權。實現國內國際市場統籌經營。進一步簡化出國開展業務的審批手續。
(十八)利用金融和稅收等經濟手段扶持第三產業發展。對重點行業所需貸款,在信貸計劃中加以安排。銀行和城鄉信用社可以向效益好、有償還能力的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固定資產和簡易設備維修貸款。對一些新辦的第三產業企業,確有必要時可按產業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緩徵、減征所得稅。
(十九)簡化審批手續,改變目前第三產業開業難狀況。放開第三產業企業經營自主權,允許他們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擴大經營範圍;同時,要切實加強管理與監督。
(二十)加強第三產業法制建設。加快制定有關法律、法規、規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企業要依法經營,行業主管部門和經濟監督部門要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督。確保第三產業沿着法制軌道健康發展。
(二十一)加強第三產業的規劃和管理。各地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不同,第三產業的發展重點和速度也應有所區別。要因地制宜,依據國家的產業政策,確定發展重點。將發展第三產業的投資、信貸、就業、用地等列入城鄉整體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貫徹落實本《決定》的實施方案,並儘快修訂與本《辦法》精神不符的政策法規。
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全黨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第三產業。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統一思想,轉變觀念,開闊思路,發揮創造性,動員廣大幹部群眾,為實現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這一重大戰略任務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