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說/王氏家書雜錄

太原府君,諱凝,字叔恬,文中子亞弟也。貞觀初,君子道亨,我先君門人布在廊廟,將播厥師訓,施於王道,遂求其書於仲父。仲父以編寫未就不之出,故六經之義代莫得聞。

仲父釋褐,為監察御史。時御史大夫杜淹謂仲父曰:「子聖賢之弟也,有異聞乎?」仲父曰:「凝忝同氣,昔亡兄講道河汾,亦嘗預於斯,然六經之外無所聞也。」淹曰:「昔門人鹹存記焉,蓋薛收、姚義綴而名曰《中說》。茲書,天下之昌言也,微而顯,曲而當,旁貫大義,宏闡教源。門人請問之端,文中行事之跡,則備矣。子盍求諸家?」仲父曰:「凝以喪亂以來,未遑及也。」退而求之,得《中說》一百餘紙,大底雜記不著篇目,首卷及序則蠹絕磨滅,未能詮次。

會仲父黜為胡蘇令,嘆曰:「文中子之教不可不宣也,日月逝矣,歲不我與。」乃解印而歸,大考六經之,而繕錄焉。《禮論》《樂論》各亡其五篇,《續詩》《續書》各亡《小序》,推《元經》《贊易》具存焉,得六百六十五篇,勒成七十五卷,分為六部,號曰「王氏六經」。仲父謂諸子曰:「大哉兄之述也,以言乎皇綱帝道,則大明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無不至焉。自春秋以來,未有若斯之述也。」又謂門人曰:「不可使文中之後不達於茲也。」乃召諸子而授焉。

貞觀十六年,餘二十一歲,受六經之義;三年,頗通大略。嗚呼!小子何足以知之,而有誌焉。

十九年,仲父被起為洛州錄事,又以《中說》授余曰:「先兄之緒言也。」余再拜曰:「《中說》之為教也,務約致深,言寡理大,其比方《論語》之記乎?孺子奉之,無使失墜。」

余因而辯類分宗,編為十編,勒成十卷,其門人弟子姓字本末,則訪諸紀牒,列於外傳,以備宗本焉。且《六經》《中說》,於以觀先君之事業,建義明道,垂則立訓,知文中子之所為者,其天乎?年序浸遠,朝廷事異,同誌淪殂,帝閽攸邈,文中子之教抑而未行,籲可悲哉!空傳子孫以為素業雲爾。時貞觀二十三年正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