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人民戰鬥團結萬古長青

中越人民戰鬥團結萬古長青

——喜看彩色紀錄片《戰鬥的團結》
北京中越友好公社貧下中農文藝評論組
1972年4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越南中國,

山連山,江連江,

共臨東海,

我們友誼象朝陽。

共飲一江水,

早相見,晚相望,

清晨共聽雄雞高唱。

啊,共理想,心相連,

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

彩色紀錄片《戰鬥的團結》,在越南歌曲《越南—中國》的歌聲中開始。銀幕一拉開,映入我們眼帘的,就是一個充滿團結友誼深情的動人場面:在連綿不斷的十萬大山下,在奔流不息的北崙河兩岸,中越兩國人民同飲一江水,共譜友誼篇,對岸招手致敬意,山水相依心相連。我們有着悠久歷史和傳統的團結和友誼,正象紅河那樣源遠流長,象長山那樣巍然高聳。

團結的讚歌隨風蕩漾,友誼的花朵分外香。七億中國人民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隆重而熱烈地歡迎來自反美鬥爭前線的越南黨政代表團,越南戰友帶來了越南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和勝利喜訊。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從首都北京到與越南山水相連的我國南方,到處洋溢着中越兩黨、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和戰鬥團結的熱烈氣氛。你看那翻卷環繞的彩帶,五彩繽紛的花環,騰空起舞的氣球,幸福歡暢的笑臉,掀起了一陣陣無堅不摧的團結巨浪,匯成了一個浩瀚的友誼海洋。中越戰友,緊緊握手擁抱,歡欣鼓舞,激情蕩漾,暢敘着戰鬥的友誼,顯示着團結的力量。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面,這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畫卷,深刻體現了中越兩國人民之間的戰鬥團結和革命情誼是多麼根深蒂固,親密無間!

中越兩國人民都深深知道,我們的團結和友誼,是由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親手培育起來的,是在長期的共同的革命鬥爭中鞏固發展起來的。影片中展示的中越兩國戰友參觀胡主席生前在北京和廣州的舊居、毛主席和胡主席親切會見熱烈握手的照片,告訴我們:在黑暗的年代,我們兩國人民都有身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共同遭遇,我們在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互相支持,並肩戰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戰鬥,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使我們的團結和友誼不斷發展。現在,越南人民正在進行着神聖的抗美救國鬥爭。他們的鬥爭,就是我們的鬥爭。我們以有越南人民這樣英雄的戰友感到無比自豪。「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領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後方。」我們堅決同越南人民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影片所紀錄的群眾集會歡迎越南黨政代表團的動人場面,范文同總理和周恩來總理激動人心的講話,充分顯示了越南人民決心把抗美救國戰爭進行到底和中國人民決心支持到底的鋼鐵意志。

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都是互相支持的。」越南黨政代表團訪問我國,帶來了反美前線的勝利喜訊。越南人民樹立了小國打敗大國、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榜樣。這對於大後方從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中國人民,是極大的鼓舞和巨大的支持。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越南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鬥爭經驗,更好地抓革命促生產,以實際行動回答越南戰友對我們的鼓舞和支持。影片中出現的工廠的工人和人民公社社員熱烈歡迎越南戰友和只爭朝夕緊張勞動的鏡頭,生動地體現了中國人民正在把越南人民的鼓舞和支持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為增進兩國人民的戰鬥團結和友誼而努力奮鬥。

我們還十分高興地看到越南黨政代表團到我們中越友好公社參觀訪問的情景,它使我們親切地想起越南戰友同我們一起相處的歡樂時刻。為了表達中越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越南戰友同我們一起栽下了松柏樹。這些象徵着中越兩黨、兩國人民的戰鬥團結和兄弟友誼的松柏樹,永遠翠綠,萬古長青!中越兩黨和兩國人民的革命友誼和戰鬥團結,是「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誼,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基礎上的,經得起任何考驗,是任何人也破壞不了的!

越南黨政代表團這次訪問我國,在中越兩國關係史上,增添了新篇章。我們兩黨、兩國人民辛勤培育澆灌的團結友誼之花,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愈來愈開放得艷麗多彩。

越南中國,

團結緊,隊伍強,

打擊敵人,

我們並肩戰鬥有力量。

兄弟情誼長,

前進路上不分離,

為共同勝利高聲歌唱……

勝利的歌聲,同越南北方軍民狠狠打擊美國飛賊的歡呼聲響在一起,同越南南方解放軍在各個戰線上向美偽集團猛烈進攻的炮聲響在一起,同印度支那三國戰場上的勝利捷報響在一起,傳遍四面八方。印度支那三國人民決心打到底,直到在祖國土地上沒有一個美國侵略者的影子為止;我們中國人民決心支持到底,直到他們取得徹底的勝利!

越南人民必勝!印度支那三國人民必勝!美帝國主義必敗!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