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邱遺稿/原文/卷二

 卷一 丹邱遺稿/原文
丹邱遺稿卷二
 
本作品收錄於:《丹邱遺稿

 雜著經義問答

  大學

繼天⽴極之妙可以詳言歟

天⽣民⽽賊性故聖⽴極⽽設教則此非繼天⽴極

之妙耶天⽣⼈物賦與許多道理⽽天不能⾃做待

聖⼈爲君師是故帝堯命契以司徒⽽五倫乃明帝

舜命夔以典樂⽽入⾳克諧司徒之職綂教百姓也

典樂之官専教胄⼦也況夫天地之性情非⼈則不

能體⽽叅之天地之功⽤非⼈則不能察⽽法之矣

龍馬出河⽽伏羲畫卦開物⽽成務神龜出洛而⼤

禹範疇⽴政⽽敘倫修道⽴教⽽裁成天地之道也

教化百姓⽽輔相天地之宜也繼天⽴極之妙爲如

何哉

 明德是何物耶有曰合⼼性之名則是⼼性具扵

 明徳耶明德⼀是⼼性耶有曰知覺是明德則謂

 其理歟氣歟⽿⽬口⿐亦具明徳耶⽗⼦君臣上

 獨具明徳耶明德之爲何物何樣可以軆認⽽朋

 言歟

⼼綂性情⽽光明正⼤者是謂明德則明德之爲何

物何樣可知天以明命與我⽽我得明德於天湛然

純粹虛靈不昧⽽明德之所具者性也明德之所發

者情也性是⼼之軆⽽寂然不動之中衆理具焉情

是⼼之⽤⽽感⽽遂通之際萬事應焉具衆理果非

徳之全軆未發者乎應萬事亦非德之⼤⽤已發者

乎未發⽽炯然不昧則⼼之軆⾃明矣已發⽽品莭

不差則⼼之⽤⾃明矣然則⼼之軆⾃明果不如鑑

之空明乎⼼之⽤⾃明亦不如鑑之燭照乎若夫知

覺是明德之說以其知覺⽽直謂之明德則未知其

可矣⽽知覺明德理氣之說不待多辨矣⽿⽬⽇⿐

身之所具也⽗⼦君臣身之所接也吾之明德已明

然後其於⽿⽬⿐口各盡其當肰之則其於⽗⼦君

臣各盡其當然之理則在⼀身⽽明德明扵⼀身矣

在⼀國⽽明德明扵⼀國矣朱夫⼦明明德詩曰蕩

除泥滓泉斯潔拭拂塵埃鏡乃明然則⾸所云⼼綂

性情光明正⼤者果非何物何樣之體認明⾔耶

 不曰誠情⽽曰誠意何歟情意之別可詳⾔歟

情無偽爲⽽意有僞爲故不曰誠情⽽必曰誠意情

是性之發⽽無虛僞也意是⼼之發⽽有虛偽也闖

然發出⽽無所施⼯者情也商量運⽤⽽有所施⼯

者意也朱夫⼦所謂情如舟⾞意如⼈使那舟⾞者

最精詳也

 不曰修身齊家曰身修家齊不曰格物致知而曰

 物格知至者亦有精義歟此章句必置功效之下

 何歟

但⾔其功效⽽不⾔其⼯夫修身齊家格物致知是

⼯夫也身修家齊物格知至是㓛效也上節曰欲齊

其家先修其身者逆推⼯夫也下節曰物格⽽後知

至者順推功效也章何之必置功效之下者不⾜多

辨矣

 ⼤學之體⽤間架知⾏經緯扵經⼀章可以詳⾔

 ⽽且於經⼀章內鼈尋⼤學則當⾃何⽽⽌何可

 歟

以明德視新民則明德爲體新民爲⽤⽽以三綱視

八條則三綱爲軆八條爲⽤矣三綱爲⼤間架八條

爲⼩間架⽽⼤間架之中有小間架⼩間架之中有

⼤間架⽽⾔其準則則果不在於⽌至善耶格物致

知是知也誠正修齊是⾏也三綱爲經⽽八條爲緯

⽽知以知其三綱八條⾏以⾏其三綱八條則體用

間架知⾏經緯推此可知⽽經⼀章⼀部⼤學其非

⾃明明德⽽⽌於至善耶

 經與傳皆育精義眼字乃其⾎脈貫通也果於節

 莭句句索得眼字精義歟

今觀經⼀章以明新⽌三字爲⼀篇綱領⽽有曰⾃

天⼦以至於庶⼈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本之⼀字上

以結本末之本下以開本末之本⽽上⽽格致誠正

之⼯夫在扵⼀身也下⽽修齊治平之功效係於⼀

身也帝堯之光四表格上下果非修身之功效乎帝

舜之闢四⾨達四聦亦非修身之功效乎六箇先字

欲如此者必先如此也七箇字旣如此者必

此也必先如此⽽承其知所先之先字必如此

⽽引其知所先字則此皆⾎脈貫通處⽽以

此推究則經⼀章節節句句索得精義眼字也傳十

章節節句句索得精義眼字也復何屋上加屋㦲加疑

 誠意正⼼兩傳獨有章下註何歟

承上章致知⽽⾔其誠意承上章誠意⽽⾔其正⼼

修身則兩傳之獨有章下註者可知

 此傳之結必反其辭何歟經⽂無相照者歟

引經文之反結⽽結此傳以反辭此傳之身字經文

之本字也此傳之家字經⽂之所厚字也則豈無經

傳之相照耶

 上旣引孝弟慈三事⽽此只⾔慈⼀事者何歟

舉其不失之天⽽觸其有失之天故不⾔孝弟⽽持

⾔慈字孝弟慈皆⼈⼼之天⽽孝弟則或有失之矣

惟慈則皆不失之矣

 平天下章絜矩之道在第⼀節耶在第⼆節耶

第⼀節始起絜矩之道⽽苐⼆節詳說絜矩之道上

節之是以有雲者始起之也下節之此之謂雲者詳

說之也

 平天下章當分幾莭耶

已有胡氏之論當分八節看⾸莭爲苐⼀節⽽⾔孝

弟慈之上⾏下效捷扵影響平天下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扵上母以使下爲苐⼆節⽽⾔⼈已之⼼本無

間焉以此度彼此之謂絜矩之道也殷之未䘮師爲

三節⽽就好𢙣⾔絜矩⼈⼼天命之得失在於⼈君

之絜矩與否也唯命不於常爲四節⽽就財⽤⾔絜

矩⽽好𢙣不能絜矩則任已⾃私不能平天下財⽤

不能絜矩則瘠民肥巳不能平天下矣舅犯⽇兦⼈

無以為寳爲五節⽽連上⽂善與不善結上⽂財⽤

起下文⽤⼈也好⼈之所𢙣為六節⽽就⽤⼈⾔好

𢙣提出仁⼀字⾔君⼦求仁⼩⼈不仁蓋絜矩恕之

事⽽恕所以⾏仁故特以仁結之也是故君⼦有⼤

道爲七節⽽不分⾔好𢙣財⽤之絜矩但⾔君⼦有

⼤道⽽⾔忠信得之驕泰失之明吾⼼天理之幾也

長國家務財⽤爲入節⾔⽣財⼤道亦絜矩之道也

絜矩者推恕⾏仁之要道也在好𢙣⽽不能絜矩則

𡝭疾之⼈也在財⽤⽽不能絜矩則聚歛之臣也在

⽤⼈⽽不能絜矩則不能進君⼦退⼩⼈⽽必有菑

必逮身之蔽又有菑害並至之禍而安能平天下乎

肰則平天下之道不過好惡⽤財⽤⼈⽽能以絜矩

之道舉⽽措之則平天下其如視諸掌矣

 平天下章無結語何歟

只⾔平天下之道⽽該括治其國之道則獨無結語

者可知天下國家地有遠近之殊⽽以平以治道無

治平之異也

  論語

 ⼦曰不患⼈之不已知者凡四⾒其丁寧之意可

 ⾒矣然⽽夫⼦乃有莫我知之歎⽽疾沒世⽽名

 不稱何歟

學主爲已故不求⼈知聖合天理故天必獨知則雖

有⼈不及如之處⽽⾃有天獨知之妙豈可以不患

不知之訓致疑於莫我知之歎乎

 ⼦曰⾏有餘⼒⾏固爲先扵⽂矣乃扵四教先以

 文⽽⾏為次何歟

此章是⼩學之事⽽⾃孝悌忠信⼈故先⾏後文四

教是學之事⽽⾃格物致知入故先⽂後⾏弟⼦

之學以⾏爲重聖⼈之教以知爲先

 ⼦曰不知命無以爲君⼦然則君⼦不可不知命

 不可不知命則聖⼈教⼈當諄諄誨之而乃罕言

 命何歟

不知命之命字就氣⽽⾔之則命有富貴竆達之殊

⽽慮其趨利避害故所以曰不知命無以爲君⼦也

罕⾔命之命字就理⽽⾔之則命是天之令⽽修已

以俟然後可以⽴命矣若多⾔則下學⼈事不修已

⽽反害扵命故所以罕⾔命也

 夫⼦論治化之效曰三年有成百年可以勝殘去

 殺又曰必世⽽後仁又曰七年可以卽戎其所以

 三年百年三⼗年七年⽽遅速之不同若是何歟

時勢有⼤⼩難易故化効有遲速不同言其綱紀之

粗布故謂之三年也⾔其教化之浹洽故謂之百年

也使其綱紀布扵⼀朞成於考續⽽法度⼤備則可

不以三年⾔之乎使其教化洽扵肥膚淪於骨髓⽽

禮樂可興則亦不以百年⾔乎

 七⼗⼦之事夫⼦⼼悅誠服凡於夫⼦⼀⾔⼀動

 誨勉之際宜其恪遵⼒學無有毫分之違⽽爲⼦

 華請粟則許以釜庾⽽竟予五秉爲顏淵欲厚葬

 則以不可⽌之⽽竟厚葬之者不聽教者肰何歟

冉⼦之與粟只是周㥯繼富之間有所過義也顏淵

之厚葬只是⾨⼈尊賢之際有所失義也則不可以

與糓厚葬疑諸⼦之不聽夫子之教也   孟⼦

 孟⼦曰彼䧟溺其民王徃⽽征之夫誰與王敵竊

 看斯語有若幸隣國之不幸者然王者之師仁⼈

 之徵固如是乎

悶時君之虐民⽽勸恵王之⾏仁所以有往征誰敵

之訓是豈幸隣國之不幸者耶當世干戈⽇甚徒事

征伐⽽不知⾏仁救民故萌⼦於齊梁之君勸之以

王道⽽此有爲天吏則可以伐之之意也

 齊宣王以羊易⽜⽽孟⼦謂是⼼⾜以王此所以

 擴充⽽推及梁恵王移粟救民⽽孟⼦謂無望民

 之多此所以警恵⼩⽽望⼤也然則隱⽜之⼼固

 可推扵救民⽽是⼼不⾜爲歟

易⽜之⼼眞可謂推恩之仁故必⾔是⼼⾜王移粟

之政不⾜爲⾏王之道故必⾔無望民多可以推仁

政者齊王之易⽜也不過爲⼩恵者梁王之發粟也

 孟⼦曰盡其⼼者細其性又曰存其⼼養其性盡

 ⼼所以知性存⼼所以養性者何歟其盡之存之

 知之養之之術果可詳⾔歟又曰動⼼忍性其或

 盡或動或存或知或養或忍果有⼯夫之先後緩

 㥯淺深同異之可辨歟加之卿相則不動其⼼處

 之困竆則竦動其⼼者何歟

知處⽤⼯故盡⼼所以知性⾏處⽤⼯故存⼼所以

養性⼼與性無間則知其性故盡其⼼⽽盡其⼼者

可以知性矣盡與知有序則知爲先故盡爲後⽽知

其性者可以盡⼼矣存是操⽽不舍也養是順⽽不

害也存⼼者氣不逐物⽽常守其至正養性者事必

順理⽽不害其本然則存⼼者可不養性乎養性者

可不存⼼乎動⼼焉動其仁義禮智之⼼忍性焉忍

其食⾊臭味之性則其動之忍之或存或養能知能

養者豈無可辨耶加之卿相而不動者果非䖏之困

竆而竦動者耶

 孟⼦曰伯夷隘柳下恵不恭隘與不恭君⼦不由

 不與𢙣⼈⾔者伯夷之隘也不卑⼩官者柳下恵

 之不恭也孟⼦不與驩⾔則有似伯夷之隘孔⼦

 爲乘⽥委吏則有似柳下恵之不恭惡在其君⼦

 不由歟

夷之清恵之和旣是⼀偏故𠊳有隘不恭之弊⽽夫

⼦之道⼤公中正故孟⼦願學則豈可以不與驩⾔

謂之隘乎鳥可以乘⽥委吏謂之不恭乎

 孟⼦末篇歷序羣聖之綂曰曲堯舜至於湯五百

 有餘歲云云夫禹臯陶萊朱散宜⽣皆命世之⼠

 伊尹太公又是湯⽂之所師不必⾒⽽後知之⽽

 謂之⾒⽽後知之何也湯⽂孔⼦又是⽣知之聖

 不必聞⽽後知之⽽謂之聞⽽後知之何也堯舜

 之世只稱禹臯陶⽽不擧稷契夔龍何也⽂王之

 世只稱太公散冝⽣⽽不⾔周召何也孔子之⾨

 顏曾冉之徒⾒而知之者不爲不多且曾思之

 傳實爲道綂之宗⽽不少㮣論何也先儒以五百

 年聖⼈出爲天道之常⽽孔⼦後百年孟⼦出孟

 ⼦後⼀千四百餘年⽽始有程⼦出何歟

聖⼈之⽣蓋關天地之氣數⽽五百歲⼀出者天道

之常也⽽亦不無先後遅速之不同矣千聖⼀道萬

古⼀揆⽽斯道之綂以同時⾔之則曰⾒⽽知之也

以異世⽽言之則曰聞⽽知之也以⾔其同時則臣

當以君爲主⽽𨿽有命世之才可不稱之以⾒知乎

以⾔其異世則後當以前聖爲師⽽雖有⽣知之聖

亦不謂之以聞知乎洪範九疇⼤禹發之天敘天秩

臯陶發之⽽明道之㓛不啻若稷契則或稱或不稱

之者非此之故耶周召之徒⼀脈相傳⽽敬怠之說

太公垂戒彛倫之教宜⽣有助則或稱或不稱者非

此之故耶顏曾冉閔之徒亦可謂⾒⽽後知之⽽孔

⼦之傅道者孟⼦⾃不得辭焉則初不擧論諸⼦者

豈無所以然之故耶天⽣聖賢又欲使斯道永永不

絶則年數相去有以五百歲者豈偶然㦲年有上下

治有汚隆故必待五百嵗⽽⽣聖則楊墨之邪說有

誰⽽距之戰國之聾瞽有誰⽽曉之孔孟年數⾜驗

扵此矣⾃孟⼦後⽽斯道不傳⼀千餘年乾坤長夜

⽽程朱之⽣若是其遠者抑其非氣數之盛衰耶是

故論語之爲書始扵學⽽以⽰⼈⼈道之⾨終於堯

曰以明夫傳道之事聖⼈之道載於⼀書之中聖⼈

之⼼超於⼀書之表⾼堅前後聖⼈之道也操存㴠

養聖⼈之⼼也欲求其道者不可不求其⼼欲求其

⼼者不可不求其⾔此論語⼀書爲學者之先務也

其間謙已誨⼈之辭客貌行事之實修德講學之㓛

⽴存行已之節古今之⼈物⽽評其賢否春秋之時

政⽽論其得失無不詳說⽽備錄之以貽後世今讀

其書卽其事宛然如聖⼈之在⽬也況乎親炙之者

乎⼀傳而曾⼦作大學其曰格致誠正者論語之博

約也再傳⽽⼦思作中庸其曰忠恕者論語之⼀貫

也又再傳⽽孟⼦作七篇其所以遏人⽽擴天理

者論語之克復也且以雄辯之才發正⼤之論包羅

天地揆敘萬物此韓⼦所稱功不下扵禹下⽽程⼦

所謂⼤有功扵世教有助於聖⾨也粵⾃夫⼦沒⽽

㣲⾔絶異端起⽽⼤義乖天下貿貿焉莫知所之⼈

欲肆⽽天理滅矣幸吾孟⼦出焉上畏天命下悲⼈

⼼故乃作七篇啓⼈⼼未啓之機發前聖未發之藴

夫⼦只⾔仁⽽孟⼦兼⾔仁義夫⼦只⾔志⽽孟⼦

兼言志氣道性善則必稱堯舜論征伐則必稱湯武

正⼈⼼⽽息邪說崇王道⽽黜覇功臣妾儀𥘿奴婢

管晏扶大廈之將傾⽽天理之在⼈⼼者旣晦⽽復

明也回狂瀾於旣倒⽽道綂之在天下者旣斷⽽復

續也千載之下想命世亞聖之才仰泰山巖巖之象

正朱夫⼦所謂先讀論語以存㴠養次讀孟⼦以觀

發越者眞學者之指南也

  中庸

 虛靈知覺當分軆⽤乎

未發⽽知覺不昧者虛靈之軆存乎內也已發⽽知

覺運⽤者虛靈之⽤著於外也靜⽽未嘗無覺若是

則虛靈者所以狀⼼之德⽽固兼軆⽤矣知覺者所

以指⼼之實⽽亦兼軆⽤矣虛靈譬則⽕之空明也

知覺譬則⽕之燭照也軆⽤⼀源動靜相㴠扵此可

⾒矣

 篇題朱⼦平常之庸程⼦不易之庸亦有同異優

 劣之可⾔歟

惟其平常故可常⽽不易則⼆說𨿽殊其致⼀也謂

之平常則直驗扵今⽽可⾒其庸意也謂之不易則

必要於久⽽可⾒其庸意也布帛之可衣者以平常

⽽可久王穀之可食者無怪異⽽可久則平常字包

得不易字矣

 第⼀章性道教三⾔歸重在何體⽤如何分歟

中庸⼀書都是明道故首⾔性遊教三字⽽道之⼀

字上以包性字下以包教字則性是道之體也教是

道之⽤也且以上⼀句⾔之則天爲體性爲⽤⽽以

⼆句⾔之則性爲體道爲⽤也以⾔其三句則道是

軆教是⽤也然則其歸重體⽤之分有何疑耶

 ⼈與物俱可以⾔五常歟

欲知⼈物之五常則盍看各得其所賦耶天⽣人物

⼈得其氣之全且通⽽爲人物得其氣之偏且塞⽽

爲物則⼈物𨿽有偏全通塞之不同⽽在物豈無健

順五常之可⾔耶虎狼之⽗⼦蜂蟻之君臣是具其

親義也鴡鳩之夫婦鶺鴒之兄弟亦具其別序也倉

庚之朋友亦具其信則餘外諸物何可枚舉耶

 先吉氣以成形次⾔理亦賦焉則理氣果有先後

 之分⽽可謂氣先扵理歟

單⾔成質則似有先後⽽綂⾔流⾏則豈有先後耶

理者無形無爲也氣者有形有爲也無形無爲⽽爲

有形有爲之主有形有爲⽽爲無形無爲之器⽣物

之時氣至⽽理寓者是所謂氣以成形理亦賦焉若

有先後之可⾔⽽理本渾然氣包這裏氣有注治理

在其中則豈有先後之可⾔耶

 不聞不睹卽未發也戒愼恐懼𠊳是發也然則不

 聞不睹之時豈可著得戒懼之⼯歟

雖不睹聞⽽常存敬畏則豈不著得戒懼之⼯耶敬

是戒愼也畏是恐懼也不睹者萬事未形之時⽽敬

以存⼼於萬事未形之前不聞者萬事未萌之時⽽

敬以養性於萬事未萌之前提撕⽽存天理之本然

也警覺⽽養天命之全軆也戒懼之⼯豈有加扵此

哉不睹不聞者未發也所睹所聞者已發也寂然不

動之中以其敬⽽存養感⽽遂通之時以其敬⽽省

察則君⼦之靜存動察有如是矣衆⼈則𨿽無未發

之⼯⽽豈無未發之時耶田艮齋曰𨿽衆⼈豈無未發時乎仁山論曰衆⼈則

是失性而無未發時雲

 第⼀章章內以何節何句何字爲⼀篇宗旨歟

⾸章⾸節性道教三字非⼀篇宗㫖耶

 第二章內德⾏之中性情之中當分何節⽽中則

 ⼀也性情德⾏有何可分⽽⼩註黃氏有⼈⼈不

 同之論果可信耶

時中之中是德⾏之中⽽中和之中是性情之中則

可知其分於何節⽽⿈氏所論性情天⽣底德⾏⼈

做底天⽣底⼈⼈皆同⼈做底⼈⼈不同者有何不

信耶

 ⾃第⼀章至⼗⼀章爲第⼀⽀則開端在何歸重

 在何綱領在何節⽬在何軆⽤如何分⼯夫㓛效

 如何分⽽宗旨在何節何字歟

始⾔天命則天命非開端耶道包性教則道字非歸

重耶⾸章爲中庸之綱領⽽三旬爲⼀章之綱領也

道爲三⾔之綱領⽽性也道也教也果非節⽬乎至

扵體⽤則第⼀句天爲體性爲⽤苐⼆句性爲體道

爲⽤苐三句道爲體教爲用也⾔其⼯夫則戒懼是

已⾔其功效則位育是巳⽽⾸節性道教三字果非

⼀篇⼤宗㫖耶

 鳶⾶⿂躍⾃是尋常語⽽程⼦何所見⽽曰喫緊

 活潑潑地歟

觀鳶⿂之活動⽽驗道軆之⾃然則活潑潑地果不

爲喫緊耶活潑潑地四字𨿽出禪家松溪無垢⼦⼼

經⽽所以形容此道之流⾏底意者極爲親切故觀

鳶⿂之⾃然⾶躍⽽證吾道之周流無滯則程⼦所

謂活潑潑地眞可謂喫緊爲⼈處也

 苐⼗六章鬼神章之居⼤⼩費隱之間者何歟

上⾔費之⼩下⾔費之⼤⽽惟此鬼神章兼費隱包

⼤⼩則可不居間耶鬼神者陰陽造化之氣⽽陰陽

造化之理則乃誠也誠之⼀字上包半部中庸下包

半部中庸譬如磨⼼居中⽽貫上下又如衣紐居中

⽽挈上下矣上以終⼗六章⽽明實理之意下以開

⼗六章⽽明實理之妙則有是哉鬼神章誠之不可

掩之義也

 九經與絜矩爲治道之綱與⽬其義可詳⾔歟

九經誠爲綱⽽九經爲⽬絜矩恕爲綱⽽好𢙣⽤財

⽤⼈爲目

 成已成物當兩下⼯夫耶抑成已然後成物歟

苟能成已則⾃然成物矣豈有兩下⼯夫耶

 第⼆⼗七章至德指何⽽⾔至道指何⽽⾔歟

易繫曰苟非其⼈道不虛⾏邵⼦詩曰道不虛⾏只

在⼈以此觀之則至德者至德之⼈也至道者至⼤

之道也⼈是尊德性道問學之⼈道是洋洋乎優優

乎之道則至徳至道之所指從可知矣

二⼗八章同⽂同倫之義可以詳⾔歟

考⽂所以合俗故同⽂制禮所以制⾏故同倫惟有

徳有位之天⼦考⽂⽽考其正與不正則⾃肰合俗

⽽書同⽂矣制禮⽽制其威儀節⽂則可以制⾏而

行同倫矣

 三⼗⼀章復引小德⼤德而爲三⼗⼀⼆章何歟

引上章之⼤德⼩德⽽⾔⼆章之發用混淪⼩德川流者以其德

之在內出外⽽爲發⽤也⼤德敦化者以其德之在外入內⽽爲

混淪也

 中庸與誠明分爲⼆篇則何如耶

中庸終扵⼆⼗章誠明標於二⼗⼀章則似分二篇⽽⾔中庸之

中亦有誠明⾔誠明之中亦有中庸則豈可分爲⼆篇耶

 既讀盡中庸矣⼀部中庸想必瞭然於胷中矣請圖其綱⽬敘

 其條目而示之

     性   德             唯精

     性未發大本致中天地位 戒懼 德行  行

     上   性

一大支首章道————————中和一大節—中庸——囘仁夫子仁二大節

 附錄

  家狀

府君諱永三字允五號丹邱我⾦蓋新羅宗胄⽽有

⾨下侍中諱希祖封君於道康卽今康津縣也⼦孫

因貫焉諱原卿通訓⼤夫司醖署直長同正生諱柱

匡靖⼤夫⾨下評理判⼯曺事⽣諱懷鍊佐我。⼤

祖參⼀等勳官至嘉善⼤夫檢校漢城判尹歷典公

洪海三州牧使以原勳。贈資憲⼤夫吏曺判書兩

館⼤提學謚忠敏公配貞夫⼈醴川李氏自楊州南

下至泰仁古縣仍家焉生諱德芳通訓⼤夫唐津縣

監⽣諱⽯鼎修義副尉⽣諱潤孫禦侮將軍龍驤衛

司正生諱希說通訓⼤夫海州判官⽣諱若魯孝學

卓異薦除將仕郎。獻𨹧叅奉以親⽼辭職前後䘮

俱廬墓適值壬辰之燹不能出廬倡義⽽憤切嘗膽

諭⼦姪赴義貿穀募綿轉漕不絶皆以公先後之⼒

也事在三綱錄⽣諱鐩從仕郎箕⼦殿叅奉⽣諱孝

⽴從仕郎禮賔寺叅奉⽣諱德吉壽階通政⽣諱汝

元⽣諱世鳴⽣諱聲久號隱窩卽府君之五世祖也

⾼祖諱挺沫曾祖諱泰復祖諱墨者諱喆欽號槐亭

與族叔進⼠卑忍齋先⽣諱墍從遊講劘有⼩學問

答藏於家妣清州韓氏敏達女西城君致仁後配德

柔婉以。純祖甲午⼗⼆⽉五⽇⽣府君扵泰仁古

縣之丹村府君⽣⽽眉宇清頎性度重厚⽅其在乳

下也妣夫⼈有不安節則輒不飲乳⼈莫不稱其奇

異庚⼦遭內艱病致憂藥餌調護⼀如⽼成䘮致哀

執⾏禮制毀瘠僅存時府君⽅七歲也每恨其早失

所怙遇忌哀痛有若袒髺物⼟緬塟不以室罄⽽或

怠養其偏嚴務悅親志以免孤踽之懷侍癠⼗年衣

不觧帶甞糞試藥禱辰願代丁憂盡制⼀如前䘮嘗

受業於族祖卑忍齋先⽣⾨得聞詩禮之訓⼼性之

論⽽早廢公⾞濳⼼經典尢⽤⼒於庸學論孟深究

奧旨以身軆之嘗著中庸⽀分節觧圖揭諸壁上以

爲觀省之資庸⾔庸⾏必謹必敬家素清貪不無飢

寒之憂⽽發憤忘憂𠊳休休焉所居⽵林下設一塾

西曰靜養以爲棲息之所東曰育英以竢學者之聚

樂⽽取孟⼦三樂之⼀⽽命之遠近聞風橫經坌集

庠舍難容訓蒙初程必以⼩學爲主而講案名以⼩

學禊其所尊信可知矣甞與艮齋⽥公愚從遊⽽話

到戒懼未已發之論田公歎其思辨之愼明⽥公之

來訪也府君⽅病在床而娓娓談論有勝平昔古詩

大明梅詩及感作詩可⾒矣丙午九⽉⼗⼀⽇考終

於精舍享年七十三嗚呼痛哉⼠林相慟曰斯⽂不

幸哲⼈萎矣⾨⼈加麻者三⼗餘⼈卒之明年葬於

丹村後麓丑坐原從先兆也配南原尹氏相鉉女貞

靖婉順婦道克備先府君⼗七年而捐⼱幃享年五

⼗八墓合祔無育取從兄永祺⼦翊述爲後卽不肖

也翊述娶延安李炳翊女⽣⼆男⼀女男長煥東娶

安東權彛俊女只有⼆女⽽早歾次煥株娶安東權

良洙女⽣⼀男女適晉州姜永瑱嗚呼府君氣質清

弱身若不勝衣晚苦吟病⽽擁衾看書隱⼏暗誦未

嘗間斷居家雍穆和氣盈溢持巳以敬待⼈以恕干

名求譽之事未嘗加諸身好新尚奇之說不曾出諸

口只以平常倫理⽇⽤當⾏之道⾃勉⽽勉⼈焉噫

以府君之孝之學不得需⽤當世展其藴抱⽽婆娑

𬄀六⼗餘年深藏⽽不市不知⽽不慍可勝惜哉

嗚呼府君所著詩文僅掇於塵笥者若⼲卷兦⼦煥

東甞謁扵艮齋圅筵蓋甞⼿正⽽序之豈非斯⽂之

⼤幸也⽽亡⼦歸卽病發未克刋布齎志⽽逝不肖

之罪此尢甚焉今與⾨下僉君⼦圖厥壽傳之計付

諸剞劂氏謹纂次平⽇所聞與⾒以成家狀豈象其

萬之⼀邪⽽姑族夫⽴⾔君⼦揄揚雲爾

崇禎五周壬⼦九⽉中浣不肖子翊述抆淚謹狀

  祖考丹邱府君行錄

府君儀容淸頎⾔語和平平居無疾⾔遽⾊

⾃持以端莊待人以和恕⾃兒少時無與⼈忿怒事

〇府君之在褓也妣夫⼈有不安節則輒不飲乳蓋

其天賦之卓犖如是雲

妣夫⼈之䘮也府君⽅七歲⽽哭泣之哀食飲之廢

有如⽼成

府君之先考槐亭公學問富贍⾏儀愼重嘗從族叔

卑忍齋先⽣諱墍遊每攜府君徃焉府君必待側⽽

⽴詳聞其說先⽣⾒⽽奇之期以遠⼤愛之深誡之

切及長受學⽂詞⽇進性理之奧經禮之疑質⽽訂

焉先⽣卽剛齋宋先⽣之⾼弟也

府君之事偏嚴也志口共養務悅親⼼焉

早廢舉業専意經學夙夜靡懈至忘𥨊食所居⽵林

下設家塾引進後⽣諄諄善誨碩德多出其⾨下雲

〇時聖學榛蕪⼠氣頹䘮府君深爲慨戴設⼩學宮

教灑掃揖讓之節且設⼀禊名以⼩學稧每扵春秋

設講於武城與族弟春雨享諱永相毅齊諱永烈⼆

先⽣質疑問難儒風⼤振泰山⽂學之蔚興賴府君

及⼆先⽣始雲

艮齋⽥先⽣愚講道於完山之⽇府君往⽽先焉其

好賢樂善之誠每如此⽽⾃後先⽣屢次委訪論辨

經旨府君嘗病臥⼿床也先⽣來問府君欣然若瘳

娓娓談論其相知之深如此

府君氣質清弱常苦吟病⽽臥起看誦未甞或怠

甲申有裂冕之變青下李公炳宇作促織詩⽽歎之

府君反⽽和之蓋寓意扵各盡其道⽽感嘆之義

甲午之擾府君作告諭⽂⽽⽰衆多有感化者

府君⽣於 純祖甲午⼗⼆⽉五⽇卒扵 太皇丙

午九⽉十⼀⽇享年七⼗三遠近⼠林嗟惜曰哲⼈

萎矣吾道孤矣⾨⼈加麻者三⼗餘⼈⽽葬於所居

⾥青龍洞丑坐從先兆也

府君平⽇不喜著述且多散佚僅捃拾者若⼲卷家

兄甞䄂遺集曳病海島謁於艮齋先⽣得蒙校正⽽

弁之歸路中暍隨嵗添㞃家兄病中嘗曰吾疾⼩可

必湏再回往謁無⼀字紕滿然後乃可入梓雲矣竟

至不起噫噫痛矣今⾨下僉君⼦極⼒扵事⼀之義

共圖壽傳之計不肖敢曰奉親命遂兄志乎哉癸丑

三⽉下澣不肖孫煥株謹述

  墓碣銘

先⽣姓⾦氏諱永三字允五⾃號丹邱⾦氏卽新羅

宗胄⽽有諱希祖以⾨下侍中封君於道康卽今全

羅道康津縣也⼦孫因貫焉諱原卿司醖署直長⽣

諱柱⾨下評理判⼯曺事⽣諱懷鍊佐我。太祖叅

⼀等勳官至漢城判尹謚忠敏配貞夫⼈醴川李氏

⾃楊州南下至泰仁縣之古縣⽽仍居世以簪纓淸

⽩相傳諱挺洙諱泰復諱墨卽先⽣之⾼曾若祖也

考諱喆欽號槐亭⽂學⾏義爲世矝式妣清州韓氏

以 純祖甲午⼗⼆⽉五⽇⽣先⽣於古縣之丹村

⾃幼聦明英果醇厚正直每與羣兒戱以爲揖讓周

旋之容鄊⼈不以⼩兒稱之矣七歲丁內艱⼀遵䘮

禮⽽其有⽼成處多矣及其外艱⼀如前䘮嘗從學

扵族祖龜溪先⽣得聞聖賢之道絕意於令潛⼼

扵經傳扵⼼性理氣之說莫不通徹每與艮齋⽥先

⽣論戒懼已未發之處歎其明辨焉晚修精舍於⽵

林下與族弟春雨先⽣⽇以講討遠近學者多從之

也當甲午之擾以扶道邪爲已任作戒喻⽂⽽多

有興感者尢嚴於尊華攘夷之義觀⼤明梅及感作

之詩可⾒其志矣丙午九⽉十⼀⽇考終於精舍享

年七⼗三噫⼠林相痛莫不以吾道不幸⾔矣越明

年葬於丹村後麓丑坐之原從先兆也配南原尹氏

相鉉女無育取從姪翊述爲繼⽽⽣⼆男⼀女男長

煥東⽣⼀女次煥株⽣⼀男女適晉州姜永瑱嗚呼

以先⽣之孝之學不得需⽤當世展其藴抱⽽娑婆

林下六⼗餘年可勝惜哉先⽣之孫煥株以墓隧之

銘托扵煥鎔拙且無⽂何能發幽光之萬⼀乎謹依

狀⽂撮其𣖀㮣⽽仍爲之銘曰

⽴志實地⾃強不息重內䡖外居陋⽽樂龜溪淵源

剛齋私淑懿矣模範永世之則匵玉不沽有誰能識

吾道正脈復振濂洛丹崖之阡有欝松栢我銘斯鐫

以圖不泐

上章閹茂李秋上澣⾨⼈⾦煥鎔謹撰

 丹邱遺稿跋

韓昌黎⽂集序雲⽂者貫道之器亦今⽇準備語⽂

天地之經緯道天地之綱紀道本無形文以著焉丹

邱⼦⾦公才器卓犖學問精造上窺濂閩下搜栗尢

以其交富道贍世稱丹邱先⽣咳唾糟粕弆在遺篋

就審其辭義則典重溫雅有眞儒氣像但恨在世時

未遑承聞其緒論也以若公之抱負早當出世⽽不

此之爲歛膝⾃修扵蓬蓽之下滔滔⼀世豈無⾒得

⽽然歟玉之所在精輝難掩蘭之所在幽⾹⾃聞況

扵⼈⽽有才德之美乎亘萬古⽽所不泯者斯道所

不墜者斯⽂無有文則道何以明⾒今刋印非徒當

場耿光亦是尚後模範學者⼀開卷則⼼⽬瞭然修

⽂進道之⽅⾃存乎此烏不猗歟欽哉公之⾨⼈⼦

𢯱其遺文刋而壽傳扵世俾不侫置名於卷尾不

敢辭畧敘數⾏以寓景仰之誠雲爾

著雍涒灘孟夏下澣完山李起晦謹跋

右遺稿⼆𢎥卽吾族祖丹𠀉先⽣所著者也公早擩

染槐亭公之庭訓發軔旣正⽽私淑扵剛齋宋先⽣

受緒端的學問淳實隱居林下六⼗餘年養靜⽽求

道⾃持謙退不求聞達於外視諸聲聞煒燁⽽無其

實⽽副之者可同年⽽語哉又篤扵孝思⽣事葬祭

⼀遵古禮斯須舉⽌必以古⼈爲則已任以誘掖⽣

徒以⼩學爲蒙養之初程如著衣啗飯然不倦之誨

蓋⾃不厭中來苟非所受之正所養之深能然㦲公

平⽇不喜著述僅掇於其家藏與⾨弟之抄錄者若

干卷公之孫煥東嘗得校序於艮齊⽥先⽣未及刋

布⽽遽爾泉臺逝者之⽬應不能瞑矣今其弟煥株

與⾨下僉賢更加勘定遂厥兄齎去之志將付諸剞

劂氏屬余爲䟦非爲余⽂以其出入多年稔知公德

⾏也後之覧是稿者可以㮣公之萬⼀雲爾嵗昭陽

⾚奮若窉⽉下休族孫煥珏敬題

 

 

 

 

 

 

 

 

丹邱遺稿卷之二終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