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革命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為革命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吉林市油脂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調查報告
吉林省革命委員會 吉林市革命委員會調查組
1970年1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紅旗》雜誌編者按:吉林市油脂廠的事跡,是一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辦工廠的壯麗的讚歌。從這裡,人們可以看到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偉大的中國人民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量。毛主席指出:「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這就是我們勝利的源泉,這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吉林市油脂廠是迎着大躍進的浩蕩東風誕生的。共產黨員、特等殘廢軍人劉聲帶領十二名烈軍屬和街道居民,湊了二十五元資金,三口大鍋鬧革命,辦起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企業。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這個廠的革命群眾,全心全意聽毛主席的話,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革命而生產,用革命精神搞生產。在這裡,艱難險阻、困難挫折都不在話下,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全站不住腳。

工人們說:為革命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為革命沒有吃不了的辛苦,為革命沒有滿足的時候。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他們徹底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使毛主席關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偉大思想,在全廠革命群眾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他們依靠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的優勢,使工廠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個廠現有二百一十八人,已由生產單一品種發展到能夠生產七十多種不同規格的產品,由煉廢油到成批生產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一九六九年的總產值達到三百四十萬元,比一九六六年提高百分之五十二點七,勞動生產率提高百分之六十四點七。十二年來,給國家上繳利潤的總額為國家歷年投資總額的四十倍。

靠自己的力量艱苦創業

編輯

建廠初期,一無廠房,二無設備,三無資金,四無技術,兩手攥空拳,一窮二白。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把工廠辦起來?有人在一旁搖頭了:「一個殘廢,一群婆婆娘娘,十二個半人,能辦個啥工廠?」劉聲,這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了重傷、失去雙手雙腳的特等殘廢軍人,堅定地回答:「沒有雙腳也要走革命路,沒有雙手也要開頂風船。半截人不當半截革命派!婆婆娘娘也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沒有這個條件,沒有那個條件,有了要革命的人,是最根本的條件。他們沒有東西,七拼八湊,沒有辦法,七嘴八舌,用破席片、碎木板搭起了不遮風、不擋雨的席板棚,揀來磚頭、石塊壘起了鍋台,到大工廠搜集廢油作原料,三口大鍋鬧革命的火焰就這樣點燃了。由於資金少,有幾天就連這三口大鍋也要斷煙火。向國家要嗎?工人們說:「決不能抽出大鍋底下的火,煉咱們小鍋里的油。」他們從家裡拿引柴,到外邊揀煤渣,咬緊牙關,迎着困難走。

一九六一年,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在工業上颳起「關、停、並、轉」的妖風。舊省委的一個走資派來到油脂廠,輕蔑地說:「這樣的工廠,能搞出啥名堂?」不久,就卡掉了他們的原料,並要他們下馬。工人們氣憤地說:為什麼國家需要的東西,不讓我們生產?社會主義需要,我們就要生產。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把廠辦下去。

一九六二年,工廠改為地方國營。有人認為,現在是原材料國家供應,產品國家包銷,賠賺國家兜着,這下可熬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是繼續把一切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還是事事向國家伸手,這是能不能沿着「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繼續前進的問題。

工廠要建廢油再生車間,有的同志提出個方案,要國家投資十一萬元。這個方案引起了很大爭論,多數工人不同意。他們說:「我們寧肯自己克服十分困難,決不給國家增添一分負擔」,「社會主義不是等來的,也不是伸手要來的,要靠我們雙手去創造」。全廠工人和幹部一齊動手,把廢舊設備切切割割,拼拼湊湊,拼成罐壁和釜壁,把不同規格的角鋼和鋼管焊接成支架,製成了三個洗滌罐、一個油水分離器,安裝了兩個蒸餾釜、兩個冷卻塔等設備。自己動手用大鐵錘打出來一個二十八米高的鐵煙囪。製作洗滌罐的碟形罐底,自己沒有壓力機和胎具,出去加工,要花許多錢。機修工人就在凍土地上按罐底形狀挖一個大坑,把鋼板燒紅,架在坑上,用大木錘砸,奮戰四十個小時,砸壞四十八把木錘,硬是打出來兩個罐底。他們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沒要國家投資,建成了一個可以年處理兩千五百噸的廢油再生車間。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使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發揚光大。三年來,他們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蓋廠房、倉庫四千一百二十平方米,等於前九年建築面積的一倍半。在兄弟廠的支援和幫助下,自己製造、改制了六十八台主要設備,自己動手安裝了全部設備,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鋼材。

這個廠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在戰勝困難的鬥爭中,立足於自己動手,立足於現有條件,立足於利廢利舊;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的老八路作風,發揚節約一分錢、一滴油的精神,發揚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氣概。工人們說,這三個立足、三個發揚,是可貴的精神,可靠的辦法,正確的道路。

革命的需要,就是發展生產的方向

編輯

「備戰、備荒、為人民」,是毛主席的偉大戰略思想,是革命的全局。油脂廠從這個全局出發,革命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把搞生產同建設社會主義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緊密地聯繫起來。

這個廠遵循毛主席關於「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偉大方針,積極地為農業服務。他們派人到農村去調查,了解到農村迫切需要大車油,就想辦法生產。但是生產大車油,開始每噸要虧損幾十元。工人們說:毛主席號召支援農業,生產不生產大車油,不是賠錢不賠錢的問題,而是一個堅持什麼政治方向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干,虧損是可以解決的。舊市委的一小撮走資派,以賠本買賣不能搞為名,逼着油脂廠把大車油生產停下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工人們徹底批判了劉少奇的「利潤掛帥」的修正主義黑貨,承擔了生產全省農村需用的大車油的任務。他們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很快地扭轉了虧損局面。現在,每噸成本由五百三十元降到三百五十五元,售價也大大下降,深受貧下中農的歡迎。

他們搞生產,不怕麻煩不怕少,革命需要堅決搞。一個發電廠為了攀登一項技術高峰,需要少量的導軌油。油脂廠的工人知道後,為了長無產階級的志氣,打掉修正主義在這個問題上卡我們的脖子的妄想,立即接受了這項任務。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試製成功了,幫助發電廠解決了困難。

自覺地考慮到全局的需要,急革命所急,急戰備所需。一九六九年,廠革委會的一個領導成員,到附近一個工廠聯繫工作,在打電話時看到該廠記事板上寫着:「速給無錫去電,急運透明硫化切削油。」他回廠之後,和工人們一道討論,認為我們兩個廠只隔一條路,他們急需的油,卻要從數千里外運來,不利於備戰。這個廠就馬上進行試製,經過反覆試驗,很快就趕製出來,熱情地送上門去,並主動地承擔了長期供應的任務。在落實黨的「九大」提出的各項戰鬥任務中,他們了解到有關單位正在為試製一項重要戰備產品千方百計地攻關,就主動派人參加戰鬥。同時,在廠內組織了一個攻關小組,以只爭朝夕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重重困難,很快地試製成功了,經有關單位鑑定,完全符合要求,為加強戰備做出了貢獻。

為革命節省每一個銅板

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節省每一個銅板為着戰爭和革命事業」。為革命,節約一滴油、一塊煤、一度電、一分錢,是油脂廠的優良傳統。十二年來,工廠由窮變富,但是這個傳統一直沒有變。工人們說:節儉過日子,才能越過越革命。

有一年,油脂廠為市糧食局加工一批桐油。工人在加工中,珍惜每一滴油,把掉在地下的用手抿起來,把沾在抹布上的煮出來,把留在桶底上的用羹匙刮下來。點點滴滴匯大川,由於加強管理,降低消耗,節省出來二十噸桐油,價值四萬元。有人提出,把這批油留下,解決工廠的困難,這是合理合法。老工人不同意,他們說:增產節約是我們的本份,節約歸自己,合的是本位主義的理,合的是私有觀念的法。油脂廠工人堅決把二十噸桐油交給了國家。

隨着工廠的擴大,工人的增加,一九六九年年初,廠革委會計劃用本廠積累的十六萬元蓋宿舍和會議室。準備動工的時候,黨的「九大」勝利召開了。革委會主任劉聲在廠里落實「九大」精神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上提出一個建議:宿舍和會議室暫時不蓋,用十六萬元再建一個高溫潤滑脂車間,把原來為建這個車間國家同意給的三十七萬元和一百噸鋼材節省下來。這個建議引起了工人們很大的注意,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從這個廠的實際情況來看,蓋宿舍和會議室是需要的,但他們想到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教導,認為應當把錢花在刀刃上。結果,他們既沒有建宿舍和會議室,也沒有新建高溫潤滑脂車間,把這十六萬元用來建了一個生產新產品的車間;同時,利用廢舊材料改建了一個高溫潤滑脂車間,改進了工藝,提高了生產能力二十倍。工人們說:「這才是咱們三口大鍋鬧革命的精神,這才是油脂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老傳統。錢,就應該這樣花。」

他們在生產中,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發動廣大工人群眾,人人參加管理,個個當家理財,班班組組有消耗記錄,班班組組有核算,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為國家提供的積累越來越多。

走自己技術發展的道路

編輯

油脂廠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的偉大教導,為革命掌握技術,為革命攀登技術高峰,走立足於土、從土到洋、土洋結合的道路。

開始創業的革命工人,在技術上是一張白紙,既沒有進過工廠,更不懂煉油技術。廠里有一個自稱「油脂專家」的人,把自己懂得的一星半點技術,當做「祖傳秘方」,實際上只掌握了幾張配料單,變來變去,糊弄群眾。老工人在一塊合計:「這個人和咱們不是一條心,咱們不能傻干,要下決心掌握技術。辦工廠,發展技術,要依靠咱們。」工人們奮發圖強,刻苦鑽研,用手摸、眼睛看、鼻子聞、舌頭舔的辦法,檢驗產品質量,邊干邊學,逐步地掌握了技術。過去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現在已經能熟練地掌握大部分產品的生產技術。這個廠在產品試製、工藝設計、建築安裝等方面,都成長起來一支自己的、一專多能的技術隊伍。

油脂廠在對待技術、設備上,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從土到洋,土洋結合。他們在生產中,不斷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一步一步地發展,一步一步地提高,創造出一套科學的、合理的、符合實際的工藝流程和生產設備。例如,要提高鈣基潤滑脂的質量,必須低溫出罐。開始沒有低溫出罐的設備,油脂變稠淌不出來,工人們在攝氏一百度左右的條件下,不怕烤,不怕燙,硬是用大鐵杓一杓一杓地掏出來。他們一邊堅持生產,一邊改造設備,一邊改進工藝流程,經過兩年來的不斷努力,從直火加溫到蒸氣加溫,從單層釜到雙層釜,從人工攪拌到機械攪拌、雙向攪拌,「土辦法」逐步地變成土洋結合的辦法,初級的東西變成了高級的東西,生產也實現了機械化、管道化,使鈣基潤滑脂的質量趕上了國內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他們經常給自己出難題,大破洋奴哲學,為革命攀登技術高峰。一九六五年,我國的一種生產設備,需要一種非皂基高溫潤滑脂。資本主義國家用高價和苛刻的條件來卡我們。工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氣憤,強烈要求承擔這個任務。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油脂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拿出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攻難關。負責這項試驗工作的佟碩林同志,是個只念過六年書的工人技術員,他患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和膽囊炎,經常發高燒,但他以驚人的毅力,一直堅持在戰鬥崗位上。他們為了找一種原料,跑了十一個省、區,取回三十三種樣品,經過一百零八次試驗,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終於試製成功。工人們又提出了更高的奮鬥目標,一定要把資本主義國家甩在我們後邊。這裡的關鍵問題,是要改造一種稠化劑的性能。工人和技術人員敢想敢幹,在有關單位的幫助下,用土辦法大膽試驗,僅用六十天的時間,就拿下來了。經過對比試驗,資本主義國家的非皂基高溫潤滑脂,使用一次只能連續運轉六個月,這個廠生產的同類產品,可以連續運轉十一個月。把這種潤滑脂用在機車發電機上,比一般潤滑脂使用時間提高五十倍以上;用在軋鋼廠大型剪斷機的輥道軸承上,比用原來的潤滑脂使用時間提高九百七十一倍。

油脂廠立足於自己動手,技術上敢攀高峰,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他們要干的,就下決心一定干成。現在,他們生產的九個品種、二十八個規格的定型產品,都是靠自己摸索搞出來的。

有革命化的人,才能有革命化的工廠

編輯

油脂廠辦成一個革命化的、社會主義的企業,有許多經驗,而最根本的一條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經過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的鍛煉,成長起一支革命化的隊伍。有了革命化的人,才能有革命化的工廠。

這個廠有一個革命化的領導班子。他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堅定地按毛主席指示辦事,帶頭學,自覺革命化;帶頭干,自覺做樣子;帶頭闖,勇於擔風險。他們把毛主席關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辦工廠」的偉大教導,作為辦工廠的座右銘,經常學,反覆學,指導自己的行動。他們每干一件事情,首先看到的是人的因素,深信自力更生的「力」蘊藏在廣大群眾之中。

他們緊緊地同群眾聯繫在一起,人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哪裡有困難,就出現在哪裡,分不清誰是工人,誰是領導幹部。革委會的一位副主任,一年到頭手不離「三把」:錘把、鉗把和鍬把,被群眾稱為「革命的老黃牛,艱苦奮鬥的好打頭。」劉聲同志在鋪設鐵路專用線時,跟着汽車到林區拉枕木,和大家一起爬山,斷腿被假腿磨出了血,還堅持往上爬。汽車司機勸他不要再爬了,他說:「革命沒有平坦的路,革命就得爬坡,我要為消滅帝修反、解放全人類爬一輩子坡。」工人們說:有了一心跟着毛主席幹革命的領導班子,自力更生的革命道路就越走越寬廣。

這個廠的領導班子,用毛澤東思想帶出了一支心紅骨硬的骨幹隊伍。這個隊伍里,有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勇敢捍衛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闖將,有十二年如一日艱苦創業的老工人,有經過人民解放軍大學校培養的復員、轉業軍人,有自覺地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親自參加了改變油脂廠一窮二白面貌的戰鬥,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有着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他們愛廠,更愛社會主義。五十多歲的老工人祝玉書,原是一個家庭婦女,飽嘗過舊社會的苦難,對毛主席無限熱愛。她刻苦地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實心實意地聽毛主席的話,黨叫幹啥就幹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地建設社會主義。她常說:「黨是媽,廠是家,我聽黨的話,我愛我的家。」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她光榮地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油脂廠十分注意對新的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對新入廠的工人、幹部和技術人員上的第一課,就是進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育,講廠史,打上「三口大鍋鬧革命」的烙印。老工人對青年工人言傳身帶。有個中專畢業生剛進廠時,認為廠小沒出息,一提到「三口大鍋」就覺得很不光彩。有一次,她把一副用髒了的手套順手扔掉,老工人不聲不響地揀起來,洗淨補好。當她搬磚頭沒有手套時,老工人把這副手套遞給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三口大鍋鬧革命的時候,哪有手套啊!你們要接好艱苦奮鬥的班!」在老工人的幫助下,這個青年人的思想逐漸地發生了變化。最近,她到市里買玻璃儀器,僱車得花五元錢。她想:五元錢,這可是我們建廠資金的五分之一呀!她不辭辛苦,往返兩次,背回了儀器。一代新人正在自力更生的沃土上茁壯成長。

「如果過去也講自力更生,那末,在新的國際環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面對美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吉林市油脂廠的革命群眾,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從戰備需要出發,決心「爬坡要爬最陡的坡,登山要登最高的山」,奪取自力更生的新的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