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事實類苑
◀上一卷 卷五十七 知人薦舉 下一卷▶


◆知人薦舉

呂申公 編輯

呂申公累乞致仕,仁宗倚眷之重,久之不允。他日,復叩於便殿坐,上度其志不可奪,因詢之曰:「卿果退,當何人可代?」申國曰:「知臣莫若君,陛下當自擇。」仁宗再三問之,申國公遂引陳文惠堯佐,曰:「陛下欲用英俊經綸之材,臣所不知。必欲圖任老成鎮百度,周知天下之良苦,無如陳某者。」仁宗深然之,遂大拜。後文惠公極懷薦引之德,無以形其意,因撰燕辭一闋,攜觴相館,使人歌之,曰:「二社良晨,千家庭院,翩翩又見新歸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時拂歌塵散。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申公聽歌,醉笑曰:「自恨卷簾人已老。」文惠應曰:「莫嫌調鼎事無功,老於巖廊,韞籍不減。」湘山野錄。

章郇公 編輯

寶元中,河東闕漕使,堂上議,難得可任者。章郇公言:「聞縉紳間說,文彥博者,磊落有稱時。」呂許公曰:「恨不識也,可召來,試面詢之。」明日,召至堂上,許公都不交一談,但睥睨不已。郇公強問其鄉曲任使次第,因問河東事。曰:「某鄉里無所不知。」郇公喜之,文退,許公歎曰:「此大有福人,何所任用不可?」遂自殿中侍御史差委,明年,就遷待制,不出十年,出將入相。趙康靖公錄。

陳恭公 編輯

真宗時,或薦梅詢可用者,上曰:「李沆嘗言其非君子。」時沆之沒,蓋二十餘年矣。歐陽文忠公嘗問蘇子容曰:「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子容言:「獨以無心故爾。」某因贊其語,且言陳執中俗吏爾,特至公,猶能取信主上,況如李公之才識,而濟之以無心耶?時元祐三年,與龍陽宴尚書省論。是日,又見王鞏云:「其父仲儀言,陳執中罷相,仁宗問誰可代卿者,執中舉吳育。上即召赴闕,會乾元侍宴,偶醉,坐睡,忽驚顧拊床,呼其從者。上愕然,即除西京留臺。」以此觀之,執中雖俗吏,亦可賢也。育之不相,命矣夫。然晚節有心疾,亦難大用,仁宗非棄材之主也。東坡集。

姜遵素 編輯

范仲淹字希文,早孤,從其母適朱氏,因冒其姓,與朱氏兄弟俱舉學究。少尫瘠,嘗同眾客見諫議大夫姜遵,遵素以剛嚴著名,與人不款曲。眾客退,獨留仲淹,引入中堂,謂其夫人曰:「朱學究年雖少,奇士也。他日不唯為顯官,當立盛名於世。」參坐置酒,待之如骨肉,人莫測其何以知之也。年二十餘,始改科舉進士。涑水紀聞。

高保寅 編輯

高保寅,字齊巽,歸朝知懷州。時蘇易簡、王欽若並妙年,在同州,錢若水為從事,在光化軍,張士遜其邑人也。保寅一見,皆許以遠大,議者多其知人。范蜀公蒙求。

胥內翰 編輯

宋鄭公庠省試良玉不琢賦,號為擅場。時太宗胥內翰偃考之酷愛,必謂非二宋不能作之,奈何重疊押韻,一韻內有「環奇擅名」及「曾無刻畫之名」之句,深惜之,密與自改「擅名」為「擅聲」,後列之於第一。迨發試卷,果鄭公也。胥公孳孳於後進,故天聖、明道間,得譽於時。若歐陽公等,皆是後進,雖貴顯而眷眄亦衰。故學士王平甫撰胥公神道碑,略云:「諸孤幼甚,歸於潤州。公平日湔擢相踵,而材勢大顯者無一人相助,獨宋鄭公卹其家甚厚。」蓋茲事也。

南宮誠 編輯

馮大參,當世公始求薦於武昌,會小宗者庸謬寡鑑,堅欲黜落,又欲置於末綴。時鄂倅南宮誠監試,當拆封定卷,大不平,奮臂力主之,須俾魁選。小宗者理沮,不免以公冠於鄉飯,果取大魁,釋褐,除荊南倅。南宮遷潭倅,以詩寄謝曰:「嘗思鵬海隔飛翻,曾得天風送羽翰。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難。幾年空嘆音題絕,千里長思道義懽。每向江陵訪遺治,邑人猶指縣題看。」箋云:「江陵縣額,即君臨治時親墨也。」並湘山野錄。

孫參政 編輯

孫參政抃為御史中丞,薦唐介、吳中復為御史,人或問曰:「聞君未嘗與二人相識,而遽薦之,何也?」孫答曰:「昔人恥呈身御史,今豈求識面臺官也?」後二人皆以風力稱於天下。孫晚年執政,嘗嘆曰:「吾何功以輔政,唯薦二臺官為無媿耳!」

盧士倫 編輯

張待問為淄州長山縣主簿,縣有盧伯達者,與曹侍中利用通姻,復憑世廕,大為一邑之患。累政憚其勢,莫敢與之校。張一日承令乏,適會伯達以訟至庭,即數其累犯,杖之。未幾,伯達之姪士倫來為本路轉運使,眾皆為張危之,或勸以自免而去,張曰:「盧公果賢者,安肯銜隙以害公正之吏乎?」了不攖意。一日,士倫巡案至邑,召張語之曰:「君健吏也,吾叔父賴君懲之,今變節為善士矣。」為發薦而去。並東軒筆錄。

和凝 編輯

和魯公凝,梁貞明三年薛廷珪下第十三人及第。後唐長興四年,知貢舉,獨愛范魯公質程文,語范曰:「君文合在第一,暫屈居十三人,用傳老夫衣鉢。」時以為榮,其後相繼為相。當時有贈詩者曰:「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鉢盡相傳。」澠水燕談。

孫宣公 編輯

宋尚書祁為布衣時,未為人知,孫宣公奭一見奇之,遂為知己。後宋舉進士,驟有時名,故世稱宣公知人。公嘗語其門下客曰:「近諡用兩字,而文臣必諡為文,皆非古也。吾死得諡曰宣,若戴足矣。」及公之卒,宋方為禮官,遂諡曰宣,成其志也。廬陵歸田錄。

張乖崖 編輯

轉運黃虞部,好舉時才之士,乖崖公勸曰:「大凡舉人,須舉好退者。好退者廉慎知恥,若舉之,則志節愈堅,少有敗事。莫舉奔競者,奔競者能曲事諂媚,求人知己,若舉之,必能矜才好利,累及舉官故不少矣。其人既解奔競,又何須舉他?」忠定公語錄。

編輯

張尚書鎮蜀時,承旨彭公乘始冠,欲持所業為贄,求文鑒大師者為之容。鑒曰:「請君遇旌麾游寺日,具襴鞹,懷文候之。老僧先為持文奉呈,果稱愛,始可出拜,蓋八座之性靡測。」一日果來,鑒以彭文呈之,公默覽殆遍,無一語褒貶,都擲於地。彭公大沮,後將赴闕,臨歧託鑒召彭至,語之曰:「向示盛編,心極愛嘆,不欲形言者,子方少年,若老夫以一語獎借,必凌忽自墮,故擲地以奉激。他日,子之官亦不減老夫,而益清近,留鐵緡鈔二百道為縑緗之助,勉之。」後果盡然。湘山野錄。

編輯

蜀中士子,舊好古文,不事舉業,迨十五年,無一預解名者。景德元年,李畋與同門生張及、張逵詣州請解,先於承引司通百姓名,下桑梓狀,公判云:「入試一日前,陳桑梓二拜。」旁小注云:「不得喝。」畋與同人卻就客次,具襴鞹,各贄事業十卷,啟狀一通。公坐廳,衣朝服輭履,客將著衫鞾,遣接事業。公遍閱啟狀,迴報云:「承見示至業,未公試謝來。」尋差節度推官韋宿充試官,試官申乞差監試官,公判云:「知州親監。」一日前,承引司復申桑梓狀,公判云:「免桑梓客將引上廳客禮。」及試日,公送牌印付通判廳曰:「今為國家試舉人,如有生事,則報來。」臨試時,始問韋宿曰:「今日試何題目?」對曰:「試上善若水賦,秋風生桂枝詩。」公曰:「詩題陳熟,改試朝日蓮詩。」次日又問曰:「今日試何論?」對曰:「試禹稷之功王者事業,州郡豈合問他?吾曾見州郡中策舉人,問國家時務事,此亦非宜,乃改試文行孰先論。」公曰:「秪此亦可以見二三子於文行中所存之心也。」三人俱獲解,送鹿鳴筵。前三日,公率郡僚各賦送三秀才應舉詩,公首唱五言古調詩,並序曰:「益部去帝鄉四千里,平昔英俊,怠於進趍,況更賊亂之餘,例乏資生之計,鄉老之薦,聲響久絕。今年華陽邑大夫以三進士為請,試官誦其文,閭里稱其行,又嘉其跡忘遐闊,心戀明聖,有以彰遠人。既又吾君德澤流被於無窮也。近世取鹿鳴之什,以饗貢士,斯筵之啟,殆若是乎?舉送官老不勝酒,亦醉且喜,因歌詩以將之,眾君子辭學先鳴,請為賡歌之詩云。」公詩見本集。是歲仍奏給三人驛券赴京,兩川士子,目為盛事,方奮起家榮鄉之志。忠定公語錄。

王沂公 編輯

王沂公曾當國,屢薦呂許公夷簡,是時明肅太后聽政,沂公奏曰:「臣屢言夷簡才望可當政柄,而兩宮終未用,以臣度太后之意,不欲其班在樞密使張旻之上耳。且旻一赤腳健兒,豈容妨賢如此?」太后曰:「固無此意,行且用夷簡矣。」沂公曰:「兩宮既已許臣,臣請即令宣召學士草麻。」太后從之,及許公大拜,漸與沂公不葉。

呂許公 編輯

仁宗以西戎方熾,歎人才之乏,凡有一介之善,必取錄之。杜丞相衍經撫關中,薦長安布衣雷簡夫才器可任,遽命賜對於便殿。簡夫辯給,善敷奏,條列西事甚詳,仁宗嘉之,即降旨中書令,檢真宗召种放事。是時呂許公當國,為上言曰:「臣觀士大夫有口才者,未必有實効,今遽爵之以美官,異時用有不周,即難於進退,莫若且除一官,徐觀其能,果可用,遷擢未晚。」仁宗以為然,遂除耀州幕官。簡夫後累官至員外郎、三司判官,而才實無大過人者。

王化基 編輯

鞠詠為進士,以文受知於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詠擢第,釋褐為大理評事,知杭州仁和縣。將之官,先以書及所作詩寄王公,以謝平昔獎進,今復為吏,得以文字相樂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禮,課其職事甚急。鞠大失望,於是不復冀其相知,而專修吏幹矣。其後王公入為參知政事,首以詠薦,人或問其故,答曰:「鞠詠之才,不患不達,所憂者氣俊而驕,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聞之,始以王公為真相知也。並東軒筆錄。

李文靖 編輯

寇萊公與丁晉公始甚相善,李文靖公為相,丁公尚為兩制,萊公曰:「屢以丁薦,而公不用,何也?」文靖答曰:「今已為兩禁矣,稍進,則當國。如斯人者,果可當國乎?」寇曰:「如丁之才,相公自度終能抑之否?」文靖曰:「唯,行且用之,然他日勿悔也。」既而二公秉政,果傾軋,竟如文靖之言。倦遊雜錄。

朱翰林 編輯

太宗詔卿士舉賢良,翰林朱公昂舉陳彭年,陳彭年家貧,無贄編可投之,備入削奏,乞終任,不願上道。杜龍圖鎬、刁秘閣衎列章奏曰:「朱昂端介厚重,不妄舉人,況彭年寔有才譽,幼在江左,已為名流所重,乞不須召試,備清問可也。」乃以本官直史館。玉壺清話。

王章惠 編輯

王章惠公隨知揚州,許元以舉子上謁,自陳世家,乃唐許遠之後。章惠率同僚上表,薦其忠烈之家,乞朝廷推恩,而道判已下,皆不從。章惠遂獨狀薦之,朝廷以為郊社齋郎。元有材謀,曉錢穀,為江淮制置發運判官,以至為使,凡十餘年,號為能臣。終天章閣待制。涑水紀聞。

謝諫議 編輯

謝泌諫議,居官不妄薦士,或薦一人,則焚香捧表,望闕再拜而遣之。所薦雖少,而無不顯者。泌知襄州日,張密學逸為鄧城縣令,有善政。鄧城去襄城,渡漢水才十餘里,以暇日多乘小車,從數吏,渡漢水入鄧城界,以觀風謠。或載酒邀張野酌,吟嘯終日而去,其高逸樂善如此,張亦其薦也。東軒筆錄。

編輯

謝泌名知人,少許可,平生薦士,不過數人,而後皆至卿相。每發薦牘,必焚香望闕再拜曰:「老臣又為陛下得一人。」王文正公,即其所薦士也。倦遊雜錄。

編輯

謝史館泌解國學舉子,黜落甚眾,羣言沸搖,懷甓以伺其出。泌知,潛由他途投史館,避宿數日,太宗聞之,笑謂左右曰:「泌職在考校,豈敢濫收,小人不自揣分,反怨主司,然固須避防。」又問曰:「何官職騶導雄偉,都人歛避?」左右奏曰:「惟臺省知雜,呵擁難近。」遂授知雜,以避擲甓之患。公深慕玄虛,樸素恬簡,病革,盥沐衣羽服,焚香端坐而逝,首不少欹。

王文正 編輯

上宣諭曰:「聞趙安仁在中書,絕不親事,每奏對,亦未嘗有一言,可罷之。」王文正公對曰:「趙安仁居常有體,凡有進擬,皆同列議定,方敢取旨。臣每見臨時變易於上前者,皆迎合陛下之意。安仁無異議,是有執守。」上曰:「能如此,朕不知也。卿可諭以委任之意,更令宣力。」公乃語趙,趙曰:「上誤有拔擢,以不才罷去,宜矣。使與眾人騁辨以合上意,安仁不敢為也。」公喜曰:「吾適保安仁於上前,不誤知人矣。」

編輯

王文正公旦病,謁告不入,政府議知制誥盛度改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上曰:「更問王某,如允當,入文書來。」中書座聖語問公,公曰:「度必不樂此任。」政府召問之,度曰:「幸以文進,不願親吏事。」中書以度意聞上,上曰:「王某銓量才品,直是精當,必使人各得其所,向道須問王某。」度此命遂罷。

編輯

參知政事李公穆之子行簡,為將作監丞,不復仕進,杜門燕居,有儒雅之舉。一日上召對賜坐,撫諭之,改太子中允,賜錢三百萬。初令中使出召,不知居處,上曰:「去中書問王某。」時人方知公言之。並名臣遺事。

編輯

真宗時,王文正旦為相,賓客雖滿坐,無敢以私干之者。既退,且察其可與言者,及素知名者,使吏問其居處。數月之後,召與語,從容久之,詢訪四方利病,或使疏其所言而獻之,觀其才之所長,密籍記其名。他日,其人復來,則謝絕不復見也。每有差除,旦先密疏三四人姓名請於上,上所用者,輙以筆點其首,同列皆莫之知。明日,於堂中議其事,同列爭欲有所引用,旦曰:「當用某人。」同列爭之,莫能得,及奏入,未嘗不獲可,同列雖疾之,莫能間也。丁謂數毀旦於上,上益親厚之。曹瑋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問旦,薦樞密直學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眾議皆謂及雖謹厚,有行檢,非守邊之才,不足以繼瑋。楊億以眾言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將吏心亦輕之,會有屯駐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於市,吏執以聞,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及不復下吏,亟命斬之,復觀書如故。將吏皆驚服,不日,聲譽達於京師,億聞之,復見旦,具道其事,謂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議,皆恐及不勝其任。今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議,何其得也!夫以禁軍戍邊,白晝為盜於市,主將斬之,事之常也,烏足以為異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為此也。夫以曹瑋知秦州七年,羌人讋服,邊境之事,瑋處之已盡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變壞瑋之成績。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模而已矣。」億由是益服旦之識度。涑水紀聞。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