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全書/卷第六十一

五燈全書卷第六十一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 (超揆) 較閱 進呈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八世

鹿門覺禪師法嗣

青州普照寺一辨禪師

精究內典。貫通旨趣。及參鹿門覺。問如何是盡乾坤是學人一隻眼。覺曰。汝被一卷經遮卻也。師擬對。覺搖手曰。不快漆桶去。師於言下有省。即承印可。出住青州普照。遷中都萬壽。當是時。北方二百餘年。燕秦齊晉之間。入是宗者。皆其後學。每向室中設百問。勘驗學者 師問。聲前薦得。落在今時。句後承當。迷頭認影。作麼生是空劫已前自己 問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且道。在甚麼處相見得個端的 問回途轉位。直須戴角披毛。喚作畜生得麼 問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為甚麼擬心即錯。動念即乖 問有口贊不盡。無言心自明。是則裂破虛空。不是則鬼家活計。上人端的處。道將一句來。如是憧憧籌室。透斯語者鮮焉 師嘗作賓主頌。其賓中賓曰。天涯奔走幾經春。負學論功日轉貧。行海淵深須遍涉。義天空闊不容塵。賓中主曰。衣穿瘦骨露無餘。獨鎮寰區暉太初。三尺匣中誅佞劍。百囊篋里薦賢書。主中賓曰。丹墀鞭靜九宮開。萬里江山絕點埃。脫卻襴衫戴席帽。聲聲只道那邊來。主中主曰。重岩幽邃鎖煙岑。古洞龍吟霧氣深。石女唱歸紅焰里。木人運步覓知音 頌浮山示投子十六題。一識自宗曰。問答休將句偈酬。到頭佛祖一齊收。九年面壁已多事。立雪神光亦強求。二死中活曰。今時及盡更何親。雲鎖幽岩凍鎖津。堪羨嶺頭增意氣。雪中獨綻一枝春。三活中死曰。合頭相似喜人情。水月空花鏡象榮。荒徑客迷芳草渡。擬將石火當天明。四不落死活曰。到頭采汲不虛施。運水搬柴自合時。燕語未歸簾幕靜。曉鶯啼處綠楊垂。五背舍曰。三峰華岳總平治。雪壓寒林折凍枝。一念不生全體現。纖毫才動落階墀。六不背舍曰。路闊岩高碧澗流。山花開遍接雲樓。雨余何處金鶯轉。不顧春殘語未休。七活人劍曰。耳聽無妨眼見聞。南山下雨北山雲。動容舉止方圓異。大賞將軍不語勛。八殺人刀曰。凜凜霜風颳地生。千山冰雪路難行。未萌已落威音際。才擬元微墮阱坑。九平常曰。春來幽谷水泠泠。策杖優遊傍釣汀。好是太平無事客。汨羅未必獨醒醒。十道利拔生曰。少室靈山事宛然。不曾談說不安禪。回光一句超今古。大丈夫兒誰後先。十一言無過失曰。默時似說說時無。迷悟剛令與道疎。莫謂人根有利鈍。粗言細語不關渠。十二透脫曰。雪後風和曉霽天。鶯吟花笑柳含煙。鳳樓不宿桃源客。半夜穿靴入市廛。十三透脫不透脫曰。劈箭機鋒着眼看。當陽趂妙哂傍觀。雲橫谷口迷巢鳥。雪擁柴門去路寒。十四稱揚曰。寒潭不與月為期。萬古松聲韻不移。眼聽耳觀如會得。方知佛祖密傳持。十五降句曰。當台明鏡影難藏。露柱燈籠自舉揚。千聖不曾留半偈。少林已是不相當。十六方入圓曰。攜琴玉女夜歸時。鳳轉丹霄入紫薇。香霧噴花煙靄重。汀洲漁棹月依稀 五位頌曰。正中偏。斗柄初橫半夜前。密室不然龍鳳燭。廣寒宮殿月當天。偏中正。木女手攜無字印。失曉崑崙暗皺眉。自然羞看秦時鏡。正中來。劍樹刀山也自摧。玉馬嘶聲離月殿。九重依舊鎖蒼苔。兼中至。大用縱橫無巧智。漁歌樵唱謁金門。太平不是將軍致。兼中到。頭角完全無異號。脫珍着弊入廛來。縱橫踏破今時道。

直翁舉禪師法嗣

明州天童雲外岫禪師

郡之昌國衛人。逸其氏。依直翁得度。究明曹洞宗旨。盡法源底。初住慈谿之石門。已而繼竺西坦席。遷天童 上堂。鬧市紅塵里。有鬧市紅塵里佛法。深山岩崖中。有深山岩崖中佛法。山僧昨日出城門。鬧市紅塵里佛法。一時忘卻了也。行到二十里松雲。便見深山岩崖中佛法。大眾且道。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良久曰。白雲淡濘。出沒太虛之中。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 上堂。以拂子打圓相曰。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又打一圓相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又打一圓相曰。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諸人還見麼。所見不同。互有得失。天童者里。毋固毋必 師問無印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汝作麼生救。印曰。請和尚吃飯。師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汝不要相救。印曰。救他作麼。師又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阿誰與我同行。印曰。和尚先行。某甲後隨。師呵呵大笑。後示寂。塔於本山。

青原下十九世

普照辨禪師法嗣

磁州大明寶禪師

參普照辨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辨曰。昨日有人恁麼問。打出去也。師曰。今日又如何。辨曰。你得恁麼不識痛癢。師禮拜。辨曰。可惜痛棒折也。師直得汗下。忽有省。保任有年。後出住青州真堂靈塔。次遷滏陽之大明。上堂。輪王寶藏如赤窮的人。酒店腰帶。如大富的事。掉轉身來。撞着沒面目漢。要拳便拳。要踢便踢。又誰知我洞嶺。別有擒虎頭收虎尾的手段。會麼。玉犬徹夜行。不知天已曉 示眾。若論此事。如人作針線。幸然針針相似。忽見人來。不覺失卻針。祇見線。者邊尋也不見。那邊尋也不見。卻自曰。近處尚不見。遠處那裡得來。多時尋不得。心煩不好。昏悶打睡。拽衣就枕。方就枕時。驀然一札曰。原來祇在者里 五位頌曰。正中偏。月鎖深宮午夜前。燭香人靜丹墀冷。一片虛明照碧天。偏中正。曉天不掛秦台鏡。金烏才擬出扶桑。依俙還被輕煙映。正中來。深夜寒梅雪裡開。馥馥清香無間斷。頭頭觸處絕纖埃。兼中至。大用全彰無忌諱。攜手相將賀太平。熙熙風物從來異。兼中到。妙盡功忘非善巧。枯木龍吟大地春。靈根秀出寒岩草。

慈雲十身覺禪師

參普照。照嘗設問。勘驗學者。師集為百問。逐一以語答之。僅錄其七。問聲前薦得。落在今時。句後承當。迷頭認影。作麼生是空劫已前自己。師曰。半夜石人無影像。縱橫誰辨往來源 問不見一法猶是半提。作麼生是全提底道理。師曰。石馬驟千山 問吃飯忘其飢。力充忘其飽。作麼生是力充底人。師曰。巨靈抬手無多子。分破華山千萬重 問直得不恁麼來者。猶是兒孫事。如何是向上人。師曰。半夜烏雞雪裡啼 問行元體妙。落在今時。究理窮源。關山萬里祇如未知有底人。如何趣向。師曰。床窄先臥 問迷時千卷少。悟後一言多。且道。悟了底人。如何履踐。師曰。出不由戶。坐不當堂 問岸如欲止先停棹。車若不行須打牛。如今打牛也。車行也未。師曰。下載清風付與誰。

玉溪通玄庵圓通禪師

入普照室。室中嘗垂問語。激勵學徒。其略曰。沒底船子。為什麼無漏堅固。驀豎起拂子曰。拂子為你說禪了也。作麼生會。拈起拄杖曰。還有向拄杖頭上。下得一轉語底麼。畫一圓相曰。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總在里許。還有不在里許者麼。以手向空中。點一點曰。且道。這一點。明甚麼邊事。豎一指曰。俱胝和尚。向這裡放大光明。轉大法輪。諸人還見麼。折腳鐺兒為活計。穿心碗子作生涯。通玄庵內安然坐。不管山前事似麻。且道。安然的是什麼人。

開封鄭州普照寶禪師

磁州武氏子。天眷初。嘗於本邑造仰山寺。一日有題詩柱上者曰。人道班鳩拙。我道班鳩巧。一根兩根柴。便是家緣了。師睹之忽有悟。即入西山結茅。克苦勵志者有年。已而徧參諸方。入青州室。後出世繼其席。晚年退休於珙峪寶岩寺。忽一夕大風震地。師為宴坐而逝。

天童岫禪師法嗣

明州雪竇無印大證禪師

饒州鄱陽史氏子。幼頴異。依州之昌國寺。剃落受具。出遊謁荊石琰於圓通。機語不契。時思庵睿居閒房。師日親煅煉。聞雲外岫唱道天童。師往依之。一日入室。機語相契。有若大溈之得寂子。元至治癸亥。應詔金書大藏。英宗賜織金屈眴。南還江浙。丞相脫歡。請師主衢之南禪。繼領光孝。遷信之祥符。至正己丑。領雪竇 上堂。千說萬說。不若覿面一見。昨日二十九。今朝七月一。報你參元人。光陰如箭疾。娘生兩隻眼。個個黑如漆。急急急回頭。看取天真佛。良久曰。是何面目。下座。巡堂吃茶 上堂。妙妙妙。衲僧鼻孔多無竅。元元元。剎竿頭上掛青天。志士寧容袖手。良馬豈待揮鞭。全超棒喝。不落蹄筌。百鳥不來春又去。岩房贏得日高眠 庚子。退居定水之圓明庵。明年九月二十一日示寂。闍維。牙齒數珠不壞。舍利明瑩。門人景雲等。建塔於庵後。壽六十五。

青原下二十世

大明寶禪師法嗣

太原府王山體禪師

參大明寶。一日見雀子啄生飯。師乃拍手一下。雀飛去。寶適至。亦於師背上打一掌。師驚顧。寶曰。還是雀子辜負你。你辜負雀子。師罔措。寶曰。幸是可憐生。卻乃互相辜負去。師豁然有省。於是。十年躬為侍者。秘重深嚴。不見參學。一旦抽單。罔不疑怪。或問寶。侍者何往。寶曰。諸方來。諸方去。何介意哉。又問。參學何似。寶曰。道有參學。栽他頭角。道無參學。減他威光。一眾方疑。後蒙印記。久隱山西太原府。府運兩衙。請住王山 師嘗謂學者曰。師子有三種。第一超宗異目。第二齊肩共躅。第三影響不真。若超宗異目者。見過於師。堪為種草。若齊肩共躅者。減師半德。落在今時。若影響不真者。狐犴猥勢。羊質虎皮。祖師門下有甚用處 師嘗發明洞上宗旨曰。既有尊貴之位。須明尊貴底人。須知尊貴底人。不處尊貴之位。方明尊貴。不落階級 五位頌曰。正中偏。夜深古殿鎖輕煙。寂寂苔封臣不立。密密光輝未兆前。偏中正。玉人不睹臨台鏡。子夜星河霧氣濃。依舊青山不露頂。正中來。木人攜杖火中回。趂起泥牛耕練色。放教石馬步蒼苔。兼中至。轉側相逢全意氣。交輝終不犯鋒鋩。大用縱橫無變異。兼中到。明暗盡時光不照。石女有智妙難窮。解栽絕頂無根草 上堂。還有沖流度刃者麼。僧從東過西。從西過東。師曰。未得一場榮。先刖兩脛足。曰也知和尚慣用此機。師曰。罪不重科。僧擬議。師便打。僧吐舌。師曰。棺材裡瞠眼。僧珍重而出。師曰。似這等行腳。有什麼交涉。乃曰。同安老祖道。孤峰迥秀。不掛煙蘿。片月行空。白雲自異。衲僧家到這裡。劍甲未施。賊身已敗。豈不屈辱先宗。山僧今日若不捉敗此僧。則我達磨一宗。幾至掃地。喝一喝曰。逢人不得錯舉。

仁山恆禪師

久侍大明寶。深入堂奧。寶付以衣法。師曰。某甲不是恁麼人。寶曰。不是恁麼人。自不殃及伊。師乃唯唯受之。蓋法乳恩深也。寶囑曰。汝既如是。第一不得容易出世。若躁進輕脫。中間必有坎坷。厚養久之。乃出住焉 僧問。洞山已邈雲岩真。因甚到過水睹影始大悟。師曰。不是深心人不知。曰如何是深心人。師曰。十八女兒不系腰。復示頌曰。柳底黃鸝送好音。輕輕喚着愈傷心。闌干倚遍無聊賴。夢裡如何許我尋。無路尋。怨殺月明花下影。依稀拂斷枕頭琴。

普照寶禪師法嗣

順天大慶壽寺虛明教亨禪師

濟州任城王氏子。先是。有汴州慈濟寺僧福安者。山居有年。於邙山村。倚樹而化。王氏母。夢其求托宿。遂生師焉。七歲出家。十五遊方。參普照寶。未有所入。一日以事往睢陽。宿趙渡。於馬上憶擊板因緣。疑情百結。將抵河津。同行警曰。此河津也。師忽有省。下馬悲喜交集。至隕涕。歸以告寶。寶曰。此僵臥人。似欲轉動。日面佛月面佛。意旨如何。師復茫然。無所對。後聞板聲乃大悟。以頌呈寶。曰日面月面。星流電卷。少或疑遲。面前着箭。咄。寶曰。吾今後瞞汝不得也。後出世。五坐道場。末繼席普照。尋奉旨主慶壽。金興定己卯七月十日。索筆書偈。端坐而化。其末後句曰。咦。一二三四五六七。世壽七十。僧臘五十有八。闍維。如蓮花開合。牙齒目睛不灰。舍利無算。師自兒時。額有圓珠。至是爆然飛去。收靈骨。建塔嵩山戒壇。

青原下二十一世

王山體禪師法嗣

磁州大明雪岩滿禪師

初參普照寶。寶曰。兄弟年俊。正宜叩參。老僧。當年念念。常以佛法為事。師避席進曰。和尚而今如何。寶曰。如生冤家相似。師曰。若不得此語。幾乎枉行千里。寶下禪床。握師手曰。作家那。(報恩秀曰。死灰里一粒荳爆)師與勝默同參。嘗跪受呵斥。或問其故。師曰。今諸方。或有師資法屬諍訟招譏。師子身中蟲自食其肉。滿雖不肖。復敢蹈覆轍。即聞者咸嘆以為賢。後造王山體。體舉洞山睹影話。師疑甚。體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子今既疑。則病發矣。子知此病。則子藥也。師一日。讀五位頌。至折合終歸炭里坐。忽大悟曰。今日方知。病即藥也。呈體。體曰。料掉沒交涉。師曰。和尚此回瞞不得也。體印可之。俾接踵住持 上堂。舉洞山解夏曰。秋初夏末兄弟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曰。祇如萬里無寸草處。又作麼生去。石霜曰。出門便是草。太陽曰。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師曰。三個老漢。雖然異口同音。未免撞頭磕額。何也。一人大開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抬腳了放不下。一人緊閉門了出不去。王山即不然。遍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塵。在一微塵非內。遍十方界。祇者一微塵及盡不可得也。向那裡安門。甚處入草。還會麼。休侵洞嶺初秋草。請看疎山臘月蓮 僧問高郵定。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定曰。乾屎橛。僧無語。師聞之代曰。謝供養 五位頌曰。正中偏。邃洞沉沉鎖翠煙。午夜碧空清似鏡。一輪明月上層巔。偏中正。欲曉雲濃封野景。雪屋靈明夢未惺。冥然又若寒宵永。正中來。木人攜錫下崔嵬。縱橫不履今時地。石徑祥蓮襯足開。兼中至。懶提妙印無真偽。碧莎叢里恣情眠。一任岩前花雨墜。兼中到。突兀三光曾未照。夢手敲空聽者稀。迥然不墮宮商調 師於金泰和六年丙寅十月示寂。當宋寧宗開禧二年。

順天慶壽勝默光禪師

初參鄭州寶。後參王山體。得法出世開堂。嘗謂眾曰。傳法。當如船子。求法。當如可祖。苟不然者。其何以荷如來之大法哉 上堂。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德山齒不關風。納盡敗闕。要識綱宗。先須識句。岩頭腦後見腮。莫與往來。總好與三十痛棒。還有不甘者麼。如無。莫怪壓良為賤 示眾。舉九峰不肯首座話。頌曰。元座徒亡一炷煙。九峰不是抑高賢。若將一色為承紹。辜負先師不借緣 示眾。舉麻谷振錫話。師曰。是無可是。非無真非。是非無主。萬善同歸。梟雞晝夜。徒自支離。我無三寸。鱉得喚龜。迦葉不肯。一任攢眉 僧問。如何是祖意。師曰。針頭削鐵。曰如何是教意。師曰。佛面剝金。

仁山恆禪師法嗣

磁州大明詮禪師

依仁山得旨。賦性瀟灑。好排諧談笑。仁山嘗囑定侍者拘撿之。師曰。人生一夢而已。快樂一世是好夢。拘撿一世是惡夢。我寧作好夢耳。人以為佳言。徒單二駙馬入堂。見僧面壁而坐。駙馬雲。一個好淡漢。師曰。淡中有味。曰恁麼味。師曰。今日被公着鹽醬也。

慶壽亨禪師法嗣

開封大覺西溪弘相禪師

沂水王氏子。初棄家。事祖照通經得僧服。恣覽內外典。凡十年。乃棄參虛明亨於慶壽。又十年。始獲印記。出世住鄭州之大覺。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後住清涼 元遺山好問。與師同游蘭若峰。道中偶談及避宼事。時師。以為凡出身以對世。能外生死。然後有所立。生死踓大事。視之要如翻覆手。然則坎止流行。無不可者。此須從靜工中來。念念不置境。當自熟耳。時雪途石滑。師失跌。同行莫能救。直下數十尺。僅礙大樹而止。遺山驚問。師方神色自若。徐曰。學禪四十年。腳跟乃為石頭取勘。聞者笑服。因嘆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純而不妄也。年六十四示寂。有語錄文集。行世。

青原下二十二世

雪岩滿禪師法嗣

燕京報恩寺萬松行秀禪師

河內解梁蔡氏子。氣骨不凡。超然有出世志。父母難之。然知終不可以世相奪。因攜送邢州淨土寺。禮贇允落髮。秉具後。決力參究。挑囊距燕。歷潭柘。過慶壽。參勝默光。教看長沙轉自己歸山河大地話。半載無所入。光白。我只願你遲會。一日有省。復於玄沙未徹語有疑。請益雪岩滿於磁之大明。才廿七日。言下忽悟曰。得恁麼近。從前伎倆。一火而燼。始知勝默為人處。依雪岩二年。盡得其底蘊。付衣偈。勉以流通大法。尋歸淨土。構萬松軒。以自適。寺中耆宿。敦請開法應之。次住中都萬壽 金章宗明昌癸丑(即南宋光宗紹熙四年也)詔師于禁庭升座。帝親迎禮。聞法感悟。親奉錦綺大僧伽衣。內宮貴戚。羅拜拱跪各施珍愛。建普度會。施利異常。承安丁巳。詔師住大都之仰山棲隱。次移錫報恩洪濟。元太宗庚寅。復奉勅主萬壽。晚年退居從容庵。數遷巨剎。大振洞上宗風 上堂。蓮宮特作梵宮修。聖境還須聖駕游。雨過水澄禽泛子。霞明山靜錦蒙頭。成湯也展恢天網。呂望稀垂浸月鈎。試問風光甚時節。黃金世界桂花秋 小參。舉昔有跨驢人。問眾僧何往。僧曰道場去。人曰何處不是道場。僧以拳歐之曰。者漢沒道理。向道場裡。跨驢不下。其人無語。師曰。人人盡道。者漢有頭無尾。能做不能當。殊不知。卻是者僧前言不副後語。汝既知舉足下足皆是道場。何不悟騎驢跨馬無非佛事。萬松要斷者不平公案。更與花判曰。吃拳沒興漢。茅廣杜禪和。早是不克己。那堪錯怪他。道場惟有一。佛法本無多。留與闍黎道。護唵薩哩縛 上堂。所謂道人者。不知月之大小。不知歲之餘閏。山僧即不然。今年三百八十四日。前月大盡。此月小盡。即今閏四月一日。辰末巳初。忽有個出來道。通疏伶俐。知時按節。要且無道人氣息。山僧以手掩鼻道。近後近後。作什麼聻。道人氣息。太煞熏人 贊湛然居士真曰。大悲千臂。俱胝一指。錯認湛然。手中拂子 瞎全真問。弟子三十餘年。打迭妄心不下。乞師方便。師曰。汝妄心有來多少時也。未審。本來有妄心否。祇如妄心。作麼生斷。只者妄心斷即是。不斷即是。真聞廓然。禮拜而去 師問僧。洞山道。龍吟枯木。異響難聞。如何是異響。曰不會。師曰。善解龍吟 問明與無明。其性無二。如何是無二之性。師曰。天曉不露 問諸佛不出世。為甚降誕王宮。師曰。青山常舉足。曰亦無有涅盤。為甚麼卻向雙林滅度。師曰。白日不移輪 問撒手那邊底人。為甚麼不居正位。師曰。大功不宰。曰回頭這畔底人。為甚麼不墮偏方。師曰。至化無為 問。向道莫去。歸來背父。如何得不背父去。師曰。切忌回頭 問。心心放下難。如何是放下底人。師曰。擔取去 問。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為甚麼道。瑠璃殿上無知識。師曰。拆殿了相見 示眾。機輪轉處。智眼猶迷。寶鏡開時。纖塵不度。開拳不落地。應物善知時。兩刃相逢時。如何回互 示眾。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無國土。何處逢渠。在在處處。且道。是甚麼物。得恁麼奇特 示眾。動則埋身千丈。不動則當處生苗。直須兩頭撒開。中間放下。更買草鞋行腳始得 示眾。踢翻滄海。大地塵飛。喝散白雲。虛空粉碎。嚴從立令。猶是半提。大用全彰。如何施設 示眾。向上一機。鶴沖霄漢。當陽一路。鷂過新羅。直饒眼似流星。未免口如匾擔。且道。是何宗旨 師於孔老莊周百家之學。無不俱通。三閱藏教。恆業華嚴。嘗拈掇宏智百頌。曰從容庵錄。又着請益錄。踵碧岩後塵。有祖燈錄。釋氏新聞。鳴道集。辨宗說心經。風鳴禪悅法喜集。四會語錄。行世。師以元定宗元年丙午後四月四日示疾。七日書偈曰。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切莫錯舉。遂逝。世壽八十一。僧臘六十。茶毗。舍利無數。諸門人。分而塔焉。

竹林巨川海禪師

有風鈴頌曰。銅唇鐵舌太尖新。樓閣懸來不記春。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風說與個中人 學士陳玉秀。嘗問萬松。彌勒菩薩。為甚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又問香山大潤。潤曰。禪心已定。不須更修。斷盡煩惱不須斷。後持以問師。師曰。本無禪定煩惱。公曰。惟此為快耳。

青原下二十三世

報恩秀禪師法嗣

西京少室雪庭福裕禪師

太原文水張氏子。師在孕。母屢獲異夢。及誕時。家迭有吉徵。五齡解語。日誦千言。九歲入學。十行一目。鄉里有聖小兒之稱。未幾。遭世變。失天倫所在。煢然無依。道逢老比丘。勸令學佛。且曰。汝能誦得一卷法華經。則一生事畢。師曰。佛法止此而休。莫更有向上消息在否。比丘異之。遂偕謁休林古佛於仙岩曰。此子。龍象種也。得奉巾櫛於左右。他日必成大器。古佛欣納之。乃為祝髮受具。與雙溪廣。同事者七年。時萬松住燕之報恩。師不通介紹。輙獨掉臂以往。松一見便許入室。問子何從得個消息。便恁麼來。師曰。老老大大。向學人手裡納敗。曰老僧過在甚處。師曰。學人禮拜。暫為和尚蓋覆卻。松奇之。從此親炙者十年。自是道益隆。名益着。學者日益廣。值壬辰之變。祖剎荒蕪。尋承萬松海雲見招。遂有少林之命。元世祖潛邸。命師作大資戒會。定宗戊申。詔住和林興國。未期月。憲宗征至北庭行在所。問道稱旨。庚申。世祖踐祚。俾師總領釋教。復僧尼。得廢寺二百三十有六區。因論辨偽經。馳驛以焚火其書。仍賜光宗正辨禪師號。命即故里創建精舍。曰報恩。給田飯僧。寵錫甚至。時萬壽虛席。眾請師主之。尋分建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諸剎。至元辛未春。詔天下釋子。大集於京師。師之眾。居三之一。濟濟可觀。上喜之。師資頴悟。三閱藏教而成誦。誘掖後學無勌色。通群書。善翰墨吟詠。其上堂普說。幾十萬言。播在叢林。門人請梓。師叱曰。此吾一時遊戲所發。安可以形跡為哉。竟止之。既老勌於接納。歸隱嵩陽焉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待乳峰點頭。即向汝道 問如何是向上尊貴一路。師曰。漁歌驚起沙汀鷺。飛出蘆花不見蹤 問九年面壁時如何。師曰。官不容針。曰一花五葉時如何。師曰。私通車馬。曰恁麼新豐一曲。因師唱出也。師曰。誰買黃金鑄子期 師問僧。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且道。在甚麼處。僧擬議。師便喝 乙亥秋七月二十日示微疾。書偈告終。俗壽七十三。臘五十二。塔於寺之西隅。後至仁宗履位。初贈號追封。命詞臣撰文。表其塔。

燕京報恩林泉從倫禪師

參萬松。於阿那律得天眼因緣。有省。悟向上眼。舉似松。松問。如何是向上眼。師曰瞎松曰。真箇瞎那。師曰瞎瞎。松頷之。後出世住萬壽 上堂。禪禪非正非偏。無意路。有元淵。超今邁古。絕後光先。但能忘影跡。何必守蹄筌。直指人心見性。須憑祖意通元。九年面壁真消息。端的其中有別傳 元世祖至元壬申。詔入內殿。與帝師論道。且命師發揮禪學大旨。師遂舉圭峰禪源詮曰。梵語禪那。此雲思惟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為萬德之源。故名法性。亦是眾生迷悟之源。故名如來藏。亦是諸佛萬德之源。故名佛性。然禪者。有淺有深。階級殊等。謂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偏智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淨禪。達磨以來。遞代相傳者。是如來清淨禪也。帝曰。在先有問。皆言無說。汝今云何卻有說耶。師曰。理本無說。今且約事而言。帝曰。何故理無言說。師曰。理與神會。如人食蜜。中邊皆甜。若問蜜之色相。紫白可言。若論味之形容。實難訴說。帝謂帝師曰。此語是耶非耶。帝師曰。此與教中甚深般若。了無異也。帝復問祖師公案。師舉六祖風幡因緣。非風幡動。仁者心動。帝師曰。實風幡動。何名心動。師曰。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豈非心動耶。折辨抵暮而出 示眾。北斗似杓。南斗似瓢。任伊斟酌。暖日涼飆。冬至寒食一百五。須知氣節不相饒。到此莫有解吞吐者麼。僧問。法眼道。我二十年只作境會。既不作境會。合作麼生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里。鳥啼花落碧岩前 示眾。若論此事。如丹鳳沖霄。不留朕跡。其由性空寥廓。慧日精明。照五蘊之皆空。使萬緣之俱泯。直得星攢碧落。月浸丹墀。翡翠簾垂燭香人靜。當此之際。那容喘息。寧許窺窬。密室不通風。元關難措足。雖然如是。一點靈明通宇宙。那拘西竺與曹溪 至元辛巳十月二十日。聖旨就大都憫忠寺。聚道藏偽經。除道德經外。盡行燒毀。命師舉火。師承旨。以火炬打圓相曰。諸仁者。只如三洞靈文。還曾證此火光三昧也無。若也於斯證得。家有北斗經。枉教人口不安寧。其或未然。從此灰飛煙滅後。任伊到處覓天尊。急着眼看。遂擲火炬。偽經隨而燼。

五舍從寬禪師

臨終問其次兄曰。佛祖父母。我今一箭射殺。二哥以為何如。隨整襟而脫。

上都華嚴寺全一至溫禪師

邢州郝氏子。幼聰敏。異常兒。六歲見寂照。善應對。照曰。汝其為釋乎。師心許之。會照避亂。遠隱遼西。乃從照上首辨庵訥祝髮。聞無還富開法萬壽。蒞眾甚嚴。師偕十僧往佐之。再參萬松秀。博記多聞。論辯無礙。秀命典侍司。凡秀所示。一聞輙了。秀嘗令代應對。機鋒不可犯。遂得記莂。太保劉文貞。以師有經世才。數薦於上。元世祖。召見與語大悅。留內庭者三載。於王化多有贊翊。理授以官。師辭曰。天下佛法流通。實僧至願。他非所望也。世祖嘉之。盡禮送還。錫號佛國普安大禪師。至元丁卯五月示疾。右脅而逝。異香三日。茶毗心舌牙齒不壞。舍利無數。世壽五十一。臘四十。

河南少林法王圓照禪師

上黨李氏子。幼穎悟。不茹葷腥。年十一。出家於紫團山慈雲寺。十六登具。遂遊學精教乘。後依萬松有年。得悉禪旨。出世德州大寧。次遷齊河之普照。鵲里之崇孝。登封之法王。京師之萬壽。後仍歸宿普照。元至元癸未三月六日示寂。壽七十八。僧臘六十二。塔於本山。其臨瘞時。有隺百數。盤旋其上。

丞相移剌真卿居士

名楚材。本姓耶律。及金滅遼。士歸金。改姓移剌。初士在京師。禪伯甚多。唯聖安澄獨重之。常訪以祖道。屢舉古尊宿語錄中所得者扣之。聖安。間有許可。士自以為得。及遭憂患以來。薄功名而求道之心愈切。遂再以前事訪澄。澄為大翻前案。不然所見。士甚惑焉。問其故。澄乃從容諭之曰。昔公居要地。易為喜怒。又儒者多無諦信。惟搜摘語錄。以資談柄。故予不即痛下鉗錘耳。今揣公之心。果為本分事問予。予豈敢更辜負乎。於是乎。不吝苦口。然予老矣。有萬松老人者。儒釋兼備。宗說精通。辯才無礙。公能見之。自當了公大事。士唯唯。走參萬松於報恩。甚相契合。於是杜絕人跡。屏斥家務。雖祁寒溽暑。無日不參。焚膏繼晷。廢寢忘餐者幾三年。乃獲印證。號湛然居士 嘗序萬松評古。略曰。佛祖諸師。埋根千尺。機緣百則。見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萬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過尋香逐氣者鼻孔。絆倒行元體妙的腳跟。向去若要腳跟點地鼻孔撩天。也須向者葛藤里穿過始得 先是。元世祖將西征。有司奏。五台等處僧徒。有能咒術武略。及有膂力者。為部兵扈從西征。士為言於上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鵝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雖死不犯。用之從兵。豈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無志行。在彼既違佛旨。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以從王師也。帝從之。乃寢其奏。太宗十六年公卒。壽五十五(即南宋理宗淳佑癸卯也)。

屏山李純甫居士

初恃文譽。好排釋老。偶遇萬松秀於邢臺。一言之下。遂獲契證。乃盡翻內典。徧究禪宗。注金剛楞嚴等經。序輔教原教等論。嘗着少室面壁庵記。略曰。達磨大師西來。孤唱教外別傳之旨。豈吾佛教外。復有所傳乎。特不泥於名相耳。真傳教者。非別傳也。自師之至。其子孫徧天下。漸於義學沙門。以及學士大夫。潛符密契。不可勝數。其着而成書者。清涼得之。以疏華嚴。圭峰得之。以鈔圓覺。無盡得之。以解法華。頴濱得之。以釋老子。吉甫得之。以論周易。伊川兄弟得之。以訓詩書。東萊得之。以議左氏。無垢得之。以說語孟。使聖人之道。不墮於寂滅。不死於虛無。不縛於形器。相為表里。如符劵然。雖狂夫愚婦。可以立悟。於便旋顧盼之間如分余燈以燭冥室。顧不快哉。士着述甚多。開發後學。大有功於宗乘。臨終無疾。趺坐合掌。面西而逝。

仙岩德禪師法嗣

順德天寧弘明虛照禪師

遼州申氏子。禮太原王山枝足出家。為大僧。未幾。足命徧參。因謁仙岩。後聞板聲。豁然有悟。尋受記焉。去止燕之歸義。元太宗己丑。同門圓福無還超。請師開法淨土。戊戌遷邢臺之天寧。憲宗壬子五月八日。沐浴更衣。辭眾曰。四大無常。汝輩善自珍重。索筆書偈曰。兩處住持。無法可說。打破虛空。一輪明月。擲筆而逝。茶毗舍利百餘顆。五色燦然。門人子顏子洪。塔於墳庵。次年世祖遷舍利於天寧。壽五十七。臘三十八。

青原下二十四世

少室裕禪師法嗣

西京少室靈隱文泰禪師

太原汾州陽城魏氏子。穎悟過人。篤好宗乘。遂從少室游。未幾即悟心要。故當時稱二泰一肅。為雪庭之高弟者。師其一也 僧參。提坐具欲展拜。師曰。天網恢恢。疎而不漏。曰本欲禮拜。被和尚撐住。拜不下時如何。師曰。撐汝飯袋子。到骨出有甚麼用。曰也須將錯就錯。禮拜去也。師曰。當甚麼碗。僧無語。師曰。有頭無尾漢 上堂。塵劫來事。只在於今。河沙妙德。總在心源。試教伊覿面相呈。便不解當風拈出。且道過在甚麼處。卓拄杖曰。祇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元世祖至元己丑示微疾。謂門人曰。古人坐脫立化即不無。於衲僧分上。皆餘事也。山僧則不然。言畢遂掩息右脅。吉祥而逝。當正月小盡日也。闍維分靈骨。建塔於少室寶應兩處。

太原府報恩寺中林智泰禪師

汾陽漁城溫氏子。鏟[髟/采]於華嚴。專業經律。一日喟然嘆曰。大丈夫。當體究大事。焉能區區於此耶。時雪庭裕主萬壽。師往依數載。契悟超絕。朝廷向師之名。宣住報恩 僧問。如何是萬里無寸草處。師曰。不是闍黎境界。曰如何是出門便是草。師曰。擬動即乖。曰如何是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師曰。住着即錯。曰如何得不涉動靜去。師曰。徧界絕纖塵。通身無影象 示疾。集眾曰。吾緣止於此日。汝等善自護持。當惜寸陰。勿令虛度。聞者咸相感泣。乃書偈曰。修起忠師無縫塔。推倒自身無相身。無相身無相身。無相身中絕點塵。擲筆怡然而逝。

泰安州靈岩足庵淨肅禪師

保定金台永平張氏子。禮香山壽聖為師。究心二十餘年。歷參宗匠。十有餘輩。最後參雪庭於萬壽。陶鑄有年。遂得入室。初繼席萬壽。次主少室靈岩 上堂。白露橫江。黃花滿圃。砧聲敲夜月。蛩語泣秋風。蟬噪岸邊之樹。葉辭檻外之柯。色色現海印三昧。塵塵轉根本法輪。諸人若能會得。如鏡對面。眉目分明。然只可喚作半個衲僧。俗氣未盡除在。到這裡。若能打破鏡來。方好與你相見。祇如打破鏡來相見後。又作麼生。良久曰。三十棒且待別時 後退席香山。一日集眾告辭。右脅而逝。中林泰。為之銘曰。撩天鼻孔。點地腳跟。心明眼正。行古顏溫。其事愈大。其志愈敦。諸方老宿。偏叩其門。受雪庭嗣。為萬松孫。機輪迅速。電掣雷奔。高標覺樹。密固靈根。惠燈朗耀。銷鑠群昏。全機大用。搖盪乾坤。掀翻渤澥。踢倒崑崙。三世諸佛。一口渾吞。二邊不滯。中道寧論。三居大剎。四眾咸尊。去來絕朕。動靜亡痕。虛空爛壞。斯道常存。師生平語錄。雖毀於兵燹。而讀泰公此銘。則法施之妙。與夫牙爪之殺活縱橫。可以窺其什一矣。

和林北寺覺印禪師

上堂。良久曰。會麼。若道我有說。須無卻我舌。若道我無說。須有卻我舌。金剛推倒一堆泥。踏着秤錘不是鐵。且道是有說。是無說。良久曰。等閒失卻手中橈。只為貪觀天上月 僧參。師問。曾見我雪庭老師麼。曰不曾見。師曰。瞎漢亂走作麼。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機。師曰。拾馬糞當飯吃。有甚好腸胃。出去。

成都昭覺仲慶禪師

上堂。良久曰。吃鹽添得[泳-永+歇]。便下座。僧問。吃鹽添得[泳-永+歇]時如何。師曰。吠影狗子無屎吃。

真定安平守讓禪師

示眾。殺人刀。活人劍。是上古風規。山僧者里。不費磨礱。用得恰好。且道。此個把柄。從何處得來。嵩山千丈雪。熊耳一輪月。復喝一喝。

太原太子久善禪師

住後上堂。舉僧問大龍。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龍曰。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師曰。大龍恁麼道。山僧則不然。若有問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向他道。山僧瞎人眼。澗水毒人耳。隺不戀幽巢。龍不藏死水。

順天長慶德珍禪師

上堂。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騎牛戴席帽。無端到洛陽。曰恁麼則乳峰嫡派。洞水逆流也。師曰。牧笛吹來天地靜。野老門前不立牌。

平水慧圓禪師

一日謂門人曰。老僧當年。被人呼作噇酒糟漢。便憤志不平。踏破幾緉草鞋。不得個入處。後問萬壽。如何是禪。壽曰。猢猻上樹尾連顛。你若不會。卻又猛火着油煎。於是始得個慶快。以是知人不可不遭人激發。雖然也須你皮下有血始得。僧便問。罵人不刺骨時如何。師曰。你這無賴漢。皮也無。說什麼骨。

京兆華嚴覺印禪師

上堂。古人皆稱。我是達磨兒孫。卻道。神光依位而立是得髓。只這些子。便是做臭皮鞋底。塵垢也做不得。何故。迷逢者少。負恩者多。

鞏昌廣嚴法興禪師

因同參印過訪。師曰。許久不相見。眉毛作麼生。印曰。將謂老兄忘卻。師曰。彼中快活法。還可舉似故人麼。印曰。愁人莫對愁人說。師曰。恁麼則同條不共命也。印曰。笑倒寒山子。師曰。謝老兄光重。

順德妙乘禪師

垂語曰。石頭和尚。不識好惡。說甚明中有暗。洞山老漢。被他語脈轉。說甚五位正偏。牽得後世子孫。落在這等葛藤里。擺脫不去。僧問。和尚何不斬此葛藤。別開一路。師曰。幽州猶自可。最苦是新羅。

報恩倫禪師法嗣

順天鞍山月泉同新禪師

字仲益。房山郭氏子。從鞍山堅剃落。能以苦行事眾。忽一日聰慧頓發。與同行序所得。眾雜笑之。師憤甚。以偈書壁而去。偈曰。氣宇沖霄大丈夫。尋常溝瀆豈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劍。直取驪龍頷下珠。往謁清安方。方問。欲窮千里。一步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師進前叉手立。方曰。爭奈腳跟不點地何。師拂袖便出。次見大明暠。杖拂之下。多所資發。終以未盡為歉。復還清安。又三年。忽大豁然。次參林泉。遂承印記。尋受請靈岩泉為引座。師一音才唱。萬眾歡呼。能於言下得旨者甚眾。未幾元世祖旨下。命主靈岩。後退歸鞍山。一日赴濟。結夏觀音院。忽疾作。說偈曰。來無所從。去亦無方。驀豎拳曰。且道。這個還有窒礙也無。放拳曰。撒手縱橫。雲天蒼蒼。瞑目便逝。壽六十六。臘四十五。

法王照禪師法嗣

西安彬禪師

僧問。如何是正中偏。師曰。木人夜半打鞦韆。曰如何是偏中正。師曰。群僚怕見秦台鏡。曰如何是正中來。師曰。木童土偶笑咍咍。曰如何是兼中至。師曰。忿怒那咤擎八臂。曰如何是兼中到。師曰。拄杖風前還自靠。

十方進禪師

僧問。逢橋拆橋時如何。師曰。那討這般人。曰師意如何。師曰。從來好手不彰名。

嵩山法王暉禪師

僧問。如何是法王境。師曰。五乳峰前雪氣深。曰如何是法王人。師曰。嵩山頂上撩天鼻。曰。人境交參時如何。師曰。看取令行時。

泰安州靈岩復禪師

示眾。三十年後。大有人疑着。僧問。如今便疑着時如何。師曰。平地無因得吃交。

護國圓禪師

僧問。國如何護。師曰。寰中天子勅。曰佛法何在。師曰。端坐受供養。

崇孝普禪師

見山門。因雷雨乃呵呵大笑曰。痛快平生在此日。奴兒婢子共殷勤。

淨土裡禪師

僧問。如何是清淨佛土。師曰。莫作穢污。曰如何是穢污佛土。師曰。徒自分疎。曰師意如何。師曰。鐵樹花開不識春。

汝州寶應海禪師

一日病起。僧問。日面佛月面佛。意旨如何。師曰。山益高兮水益深。曰覓起處不得時如何。師曰。良醫拱手處。法身別有源。

天寧明禪師法嗣

順德天寧仲復子顏禪師

別號虛舟。寧津楊氏子。禮天寧虛照下發參悟得旨。名重廟廷。元世祖欲及之。師堅執不從。錫寶書開堂本寺 僧參。師退身便入曰。外面有賊。僧禮三拜。師復顧曰。作賊人心虛。參堂去。

太保劉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號子聰。年十七。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以養其親。居常鬱鬱不樂。一日投筆嘆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沒刀筆吏耶。既棄去。隱武安山。投天寧照為僧。力參有省。俾掌書記。元世祖征雲南。渡江攻鄂。每贊以不殺為德。凡克城擒敵。全活無算。雖位極人臣。而猶齋居蔬食。不改舊服。一時通稱為聰書記 至元十一年八月。索筆書偈曰。吾不負世。世不負我。吾之於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花落月沈。是個什麼。咄。擲筆趺坐而逝。

青原下二十五世

少室泰禪師法嗣

西京寶應還源福遇禪師

霍州靈石王氏子。依邑之兜率剃落。徧游講肆。雄辯如流。景聆靈隱泰。道眼精明。投誠參請焉。泰嘗謂師曰。我舉拂子。你便向拂子上會。我才良久。你便向良久處會。恁麼地。如何透得本分事。師面熱汗下。無以對。一日聞泰上堂。舉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疎語。師當下大悟。即承印可。初開法天慶。次主寶應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大意。師曰。風送泉聲來枕畔。月移花影到窗前 元仁宗皇慶癸丑十月示寂。壽六十九。臘四十九。

濟南府靈岩秋江潔禪師

雪軒成參。師問。何處來。曰青州。師曰。帶得青州布衫來麼。成曰。呈似和尚了也。師曰。三十棒。且待別時。成拂袖便出。師默肯之。俾參堂者久之。平昔疑情。一旦冰釋。徑造丈室。師曰。金鎖元關打開了也。成曰。千年桃核里。覓甚舊時仁。師頷之。囑曰。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靈岩肅禪師法嗣

西京寶應月嵓永達禪師

汾州劉氏子。落髮本州天寧寺。每以生死事大為激勵。南詢參扣。聞靈岩肅法雷遠震。遙餐風德。趼足詣往。一見器之。親炙積久。遂入閫奧。乃曰。發證由師。行之在己。遂之泰安州閉關。後以寶應虛席。道俗堅請。遂應之 上堂。鹿門老道。人盡大地是當人一卷經。盡乾坤是當人一隻眼。以如是眼。看如是經。千萬億劫。無有間斷。萬松老人。計窮力盡。亦祇道得個看讀不易。諸人還看讀得麼。須知。這一卷經。阿誰不具。這一隻眼。誰人不圓。要長則千萬億劫難盡。要短則一剎那頃便周。寶應今日不惜眉毛。為諸人指出。乃彈指一聲曰。看讀了也。諸人切莫蹉過。良久擊拂曰。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一日示疾。泊然而逝。

真定府封龍山古嵓普就禪師

滹陽劉氏子。十五禮封龍禪慶出家。十九受具戒。即事徧參。首見淨土成崇孝安。雖皆蒙賞識。終不敢自足。再參靈岩肅。以本分鉗錘。重加煅煉。爆然頓悟。尋受記莂。後辭岩。乃於寶積閒居者十年。癸巳。桂庵住靈岩。延師為第一座。元成宗大德壬寅。月庵海。退席本寺。具疏請師開堂。丁未。特賜妙嚴弘法大禪師號。次遷封龍。皇慶癸丑。住少林祖席 僧問如何是類墮。師曰。不見披毛帶角底。曰如何是隨墮。師曰。不是聞聲見色底。曰如何是尊貴墮。師曰。不是當堂正坐底。曰若恁麼。如何有墮名。師曰。雁過長空。影沉寒水。曰古人道。三墮是了事人的病。既是了事人。如何有病。師曰。祇為了事。所以病生。曰此病何時得愈。師曰。直待無身。此病方愈。因示頌曰。金鎖重重早豁開。三處悠然獨往來。雁過長空無繫着。影沉寒水任渠猜 師簡重少緣飾。進退有節。後歸隱靈棲。未幾示寂。塔於本山。世壽七十七。僧臘六十二。

青原下二十六世

寶應遇禪師法嗣

鄧州香嚴淳拙文材禪師

平陽臨汾姚氏子。生有異質。見僧則合掌作禮。不類常兒。稍長請學佛。依絳州福嚴普出家。嘗讀證道歌。至幻化空身即法身之句。欣然契悟。乃謁還源。呈所解。源詰曰。祇如道君不見。是指阿誰。師曰。覿面親呈。更無回互。源曰。墮坑落塹漢。作恁麼語話。師曰。和尚又作麼生。源曰。塞斷汝口。師曰。勘破了也。源可之。閱藏於龍門山三載。泰定甲子。主少室 上堂。滿盤打算了。只有者一着最便宜。敢問諸人。且道是那一着。卓拄杖曰。切忌卜度 問如何是道。師曰。針錐不容。曰如何是禪。師曰。車馬有路曰和尚為甚麼。翻古人公案。師曰。舉直錯諸枉 尋隱香嚴。詮釋般若心經。並華嚴法界觀。僧問。如何是理法界。師曰。虛空撲落地。粉碎不成文。曰如何是事法界。師曰。到來家盪盡。免作屋中愚。曰如何是理事無礙法界。師曰。三冬枯木秀。九夏雪花飛。曰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師曰。清風伴明月。野老笑相親 元順帝至正壬辰五月十七日。沐浴更衣。呼門人申教誡。且曰。吾死毋事徒費。火已灰揚可也。翌旦。吉祥而逝。[療-(日/小)+土]全身於雪庭塔右。春秋八十。

河南熊耳空相珪禪師

示眾。我若喝。汝便作喝會。到處信口亂喝。我若棒。汝便作棒會。到處信手亂棒。我若除卻棒喝。教伊向本分中道一句子。他不是打之繞。便作女人拜。不是捏兩句鬼話出來。便如啞羊相似。如此等輩。皆是狂狗逐塊。何曾夢見有獅子奮迅的牙爪。驀然曰。者里還有獅子麼。試露牙爪看。一僧出。師打曰。逐塊尋香。未為好狗。僧擬對。師又打曰。棒折也未放你在。曰恁麼則雲岩路絕也。師曰。是你上天無計。怎怪我雲岩路絕。乃連棒打出。

河南嵩山龍潭深禪師

示眾。山僧當年。於般若經顛倒夢想處。得個究竟涅盤。後乃知一切聖賢。皆以究竟涅盤。成了個顛倒夢想。及乎見我還源老漢。問他古冢不為家。如何是禪。曰此是死語。山僧道。如何是活語。被老漢劈面一掌曰。得恁麼死郎當。山僧擬對。又被一掌。山僧當時如暗得燈。乃大宣曰。此回不是夢。真箇是廬山。今日山僧。不敢昧卻來源。特為舉似。汝諸人。也須恁麼脫一回始得乃拍案一下曰。太煞漏逗。

嵩山龍潭端禪師

僧問。如何是少林宗。師曰。九重淵底起神龍。曰如何是曹洞宗。師曰。百劫冤家狹路逢。曰如何是臨濟宗。師曰。無口人吞栗棘蓬。曰如何是雲門宗。師曰。手提寸鐵走西東。曰如何是溈仰宗。師曰。龜毛慣縛樹頭風。曰如何是法眼宗。師曰。喜把金樽勸醉翁。曰如何是千聖不傳宗。師曰。現鐘不打。何處煉銅。

洛陽天慶江禪師

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師曰。鬼神茶飯。曰古鏡已磨時如何。師曰。魔外冤讎。曰銀椀盛雪時如何。師曰。眼見即瞎。曰明月藏鷺時如何。師曰。動即禍胎。曰不見不動時如何。師曰。推出者死漢。曰乞師更垂方便。如何轉身。師曰。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兒盛將歸。

嵩山永泰祥禪師

堅上座典客。師曰。今日有甚客來。堅曰。憧憧不絕不過。是胡張李黑。師曰。你還揀擇得出麼。堅曰。一味教他吃茶去。師曰。儱侗漢。奴郎不辨。怎消得常住物。曰惟和尚命。師曰。吞鐵丸去。堅笑曰。和尚亦恁麼。師打曰。你亦恁麼那。

靈岩潔禪師法嗣

金陵天界寺雪軒道成禪師

雲州趙王之遠孫。父徙保定。遂家焉。年十五。出家郡之興國寺。師廣顙平額。雄偉有志。納戒後。結三人為侶。在青州土窟中。密究單傳之旨有年。忽有老人貌甚奇古。謂曰。汝三人。忘苦辛。甘澹泊。究明向上大事。他日必作法門棟梁去也。師叱曰。既作棟梁。居士窟之中。老人曰。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言訖而隱。師益勵精銳。聞秋江潔。大弘曹洞宗旨於齊之靈岩。遂往禮謁。(語具靈岩潔章)潔默俾參堂。淘煉久而印之。後回青社。眾請住普照。次住東萊大澤山。明高帝洪武壬戌。師應選。道契親王。睿眷尤隆。丁丑秋。召師至殿。命住天界。師奏不會佛法。上制詩一首。鐫於金榜。懸諸法堂。曰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只履舊單傳。鼓鍾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 上堂。白雲萬頃卷舒。露劫外真機。紅葉千峰燦爛。顯個中妙旨。亙古今而不昧。經塵劫以常存。鳥道虛通。運步元關。綿密獅弦。錯落按指。古韻鏗鏘。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拈起金針玉線。穿過機先。截來兔角龜毛。發明向上。正偏獨露。隱顯全該。所以物物頭頭。慶塵剎剎。未有一絲毫欠少。大眾還會麼。夜來木馬雲中過。驚起南辰北斗藏 上堂。陰極陽回化日長。梅花處處噴清香。箇中消息無多子。徧界何曾有覆藏。如是則明明兼帶。百草頭邊相逢。密密宣揚。萬象光中獨露。利名場上。薦取無位真人。人我山中。顯示本來面目。影合宗鑒。心生則種種法生。身是道場。心滅則種種法滅。石女高提寶印。文彩全彰。木人暗度金梭。絲毫不昧。牽動劫外機輪。烜赫寰中。歲月潛通遐邇。直得枯木生花。該括古今解。使寒冰發焰。雲籠古路。依依野色還迷。月滿寒岩。皎皎神光徧照。六門機息。何須宛轉旁參。一色功圓。切忌當頭印破。白牛運步。已蒙建化之緣。玉馬嘶風。總是利生邊事。且道如何是向上事。咄。兔角杖挑潭底月。龜毛拂掛嶺頭雲 上堂。三陽交泰。萬物咸新。顯一真之妙用。總造化之淵源。塵塵合道。處處通津。法筵大啟。覺苑弘開。國運與佛運齊興。皇風共宗風並扇。只如道舊歲已去新歲到來。未審去從何去。來自何來。如斯評論。轉見誵訛。敢問大眾。衲衣下一着子。還有增添去來也無。於斯會得。便見臘盡陽和無影樹。春回花發不萌枝 上堂。五月榴花照眼明。薰風啼鳥徧岩扃。機先一着無元妙。當忌當人認色聲。記得夾山會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天童覺曰。夾山老子。解開布袋。將差珍異寶。撒向諸人面前了也。正當恁麼時。又作麼生。路不拾遺。君子稱美。大眾。二老見處。固有所長。檢點將來。總成漏逗。鳳山則不然。若是色見聲求。即非家珍。了知目前無一法。頭頭物物總相應。其或未然。更聽末後一句。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 壬午。成祖嗣登寶位。奉使日本。師往宣聖化。癸未回奏。皇情大悅。恩寵有加。仁宗在春宮時。有忌師之寵者。構詞間之。及御極。遂謫師海南。宣宗嗣位。首召師。還引見便殿。慰勞甚至。丁亥春。命師於鍾山說法。聽者數萬人。宣德丁未。師年七十六。表辭歸山。帝憫其誠。遣內臣護送。南還天界西庵養老。壬子臘月八日示微疾。辭眾說偈。趺坐而逝。上制文遣官致祭。世壽八十一。僧臘六十六。闍維之日。煙焰五色。仙鶴翔空。異香縹緲。官貴四眾萬餘人。咸嘆希有。火後收舍利。圓紅者無算。建塔於應天安德門外。奉勅賜塔所。為鷲峰禪寺。

寶應達禪師法嗣

汝寧光山石盤山遇禪師

上堂。諸方尊宿。皆好舉話。接待衲僧。山僧今日效顰。也舉一則。供養大眾。良久曰。莫怪空疎。便下座。

太原斌禪師

上堂。以手屈指數曰。西天四七。東土二三。算到一千七百。總出我指頭不得。噫罷罷。得歸去時且歸去。莫落他人指數中。便下座。

封龍就禪師法嗣

西京天慶寺息庵義讓禪師

真定李氏子。丱歲剃落。遍參宗匠。末抵封龍。扣古岩就之室。就見器之。一日呈達磨皮髓頌。就問。達磨皮面骨髓。皆被諸子得之。且道只履西歸者。是個甚麼。師曰。且喜和尚猶記得。就曰。是則是。我終有些疑你。師曰。恁麼則老胡有賴也。就顧謂侍者曰。我眼如何 元英宗至治壬戌。開法天慶。次遷熊耳之空相。泰山之靈岩。洛之嵩少 問。無功之功。還有偏正否。師曰。偏正歷然。曰如何是無功的偏正。師曰。石牛慣吐三春霧。靈鳥不棲無影林 問。如何是直指人心。師曰。舌在口裡。曰如何是見性成佛。師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曰如何是莫向言中取則。師曰。道火何曾燒着口。曰如何是句外明宗。師便打 順帝庚辰夏。遘疾。乃謂門人曰。斯疾不可起也。吾往必矣。急須營塔。至五月十二日。塔頗畢功。師集眾辭世。書偈曰。來時本靜。去亦圓周。虛空作舞。任意優遊。右脅而逝。

泰安泰山靈岩容禪師

初參萬法歸一話有省。但於師子一吼祖父俱盡語。未能釋然。一日與同參游岳。登日觀峰。偶失跌幾絕。良久起乃蘇。厲聲曰。得非祖父俱盡時耶。古人未必到恁麼田地。因謁封龍就。呈所見。就曰。更須知有向上關棙子始得。師喝一喝而出。就喜而印之。

晉寧心庵主

嘗舉拳頭曰。天下衲僧。只用者個殺活他。凡有僧來便打出。無能構者。因是人稱為紩拳頭庵主。

白茅春庵主

嘗與心紩拳往來。僧問。和尚用何法接人。師曰。但將冷眼觀螃蠏。看彼橫行到幾時。曰恁麼則冷眼紩拳相。結恨於天下也。師曰。衲子多好嚼屎蛆。

青原下二十七世

少室才禪師法嗣

南陽府萬安寺松庭子嚴禪師

河南古緱樊氏子。幼多疾病。父母憐之。許以出家。禮霽雲於少林。十八受具。師聰敏過人。博通內外典。凡詩文之類。不學而能。更唱遞酬。下筆輙就。碩師巨儒。無不以法器期之。初參江月照。次參息庵讓。蒙示禪要。有所警發。後參淳拙才。舉前所得質之。才曰。子不聞蠱毒之家水莫嘗否。師曰。也須吞得入吐得出。始是好肚皮。才曰。蒼天蒼天。更添冤苦。師曰。謝和尚印可。以寶鏡三昧。反覆征辨。大豁疑礙。曰荷擔大法。盡在子躬。遂付以衣法。有五乳峰頭獅子子。光前耀後自超群之句。時南陽府萬安虛席。延師主之。將三載。明高帝洪武己酉。主少林。力田給眾。偈曰。亂後歸來自耨耘。生涯辛苦與誰論。晝拈塊石驅山鳥。夜坐巢庵逐野豚。腸斷秋風頻擊柝。目窺夜月似銷魂。近來始識農夫苦。一飯仍思施主恩 僧問。地藏栽田博飯。與和尚是同是別。師曰。闌干雖共倚。山色不同觀。曰百丈開田說義。但展兩手。意旨如何。師曰。雖然無語。其聲如雷。曰和尚又作麼生。師曰。晝拈塊石驅山鳥。夜坐巢庵送野豚 問。岩頭參洞山不肯洞山。嗣德山不肯德山。岩頭有甚長處。師曰。若肯二師。則辜負二師也。曰他道。洞山好佛。只是無光。卻是如何。師曰。賺殺一船人 問和尚升座。秦封槐因甚不來聽法。師曰。你還見秦封槐麼。闍黎若見。聽他說法有分 問。達磨麵壁時如何。師曰。早是魔魅了也。曰如何得剿絕去。師曰。倒搓芒繩縛鬼子 庚申冬。應周王敬。為薦國母慈孝皇后資悼冥福。命師升座說法。賜僧伽黎。以旌異之。後以年登七十。退老閒居。而化。

登封嵩山竹庵子忍禪師

鄧州內鄉王氏子。上堂。舉法鐙欽開堂曰。法鐙。本欲棲藏岩竇養拙過時。奈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卻。僧遽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鐙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兒孫。曰過在什麼處。鐙曰。過在我。殃及你。天童覺曰。者僧若是個漢。出來便與掀倒禪床。不惟自己有出身之路。亦免見祖祢不了。殃及兒孫。師曰。山僧則不然。今日若有問如何是不了底公案。拈拄杖便打曰。獅子咬人。韓盧逐塊。

佛岩稔禪師

上堂。英雄識英雄。豪傑喜豪傑。山僧非二者。一生友難結。獨有七尺藤。相憐還相悅。夜來忽反目。要打我腰折。諸兄弟。你道他為何如此。謂我太把達磨心髓。為人都漏泄。今早他又求懺悔。只為愛我之深。卻乃誤了此秘訣。決然無人能辨別。山僧亦欲將他也抝折。豈不與彼成兩橛。乃卓拄杖曰。依舊兩生歡喜。閒非且拋撇。

登封華嚴遇禪師

上堂。說到不如行到。行到不如忘套。如何得忘套去。靠拄杖曰。白雲不約來青嶂。綠水無心弄碧蟾。下座。

古蔡元禪師

小參。今夜不答話。僧出。師曰。討棒吃的漢。有甚了期。僧曰。何不便棒。師曰。賊是小人。拈拄杖。便歸方丈。

陝州熊耳登禪師

上堂。達磨皮鞋一隻。不知是誰竊了去。尚有此話大行。莫道無可憑據。噫。若是一向恁麼去。則今日使個全無些子興趣。乃拋下一隻鞋曰。者個還當得麼。自笑曰。也祇要此話大行。下座。

天慶讓禪師法嗣

陝州熊耳山嵩溪子定禪師

偃師馬氏子。七歲禮古岩祝髮。迨岩遷化。往參息庵。師主藏。因以白事。言下豁然大悟。師之勘辯。凜凜然若秋霜烈日。隨機酬應。如盤走珠。一日示疾。謂門弟子曰。吾世緣已畢。順化時至矣。汝輩。勿以世情眷戀。末後一句。聽吾分付。言訖就枕泊然而逝。

金陵靈谷舜都宗禪師

上堂。山僧比蒙天語。以清心潔己四字。是傳佛心印。是鎮海明珠。山僧特特拈出。普施大眾。須知天心罔測。山益高而海益深。聖語難窮。天溥蓋而地溥載。諸人還會麼。莫是不染世塵麼。莫是不貪法味麼。莫是不飲無為酒。不坐涅盤床麼。若恁麼會。非固不非。是則不是。山僧今日不敢久閟。為諸人當陽指出去也。乃拈拄杖。卓一卓曰。木人舞出法堂前。一任炎天飛白雪。師於明永樂壬午。住福州雪峰。洪熙甲辰。奉旨住金陵靈谷。宣德改元卒。有語錄。題名古鏡三昧。行於世。

空杏偉禪師

僧問。忽遇大蟲時如何。師曰。還見大空小空麼。僧作虎吼。師曰。者畜生。[跳-兆+孛]跳作麼。曰如何得不[跳-兆+孛]跳去。師曰。空杏門下無弱將。

廣平實禪師

僧問。九蠻十八洞中。是甚麼人教化得。師曰。拄杖子。曰他不會鄉談。師曰。獨有此子伶俐。曰敢乞和尚借去為引導如何。師便打曰。他那肯與人作情面。

空相珪禪師法嗣

大都天寧壽禪師

上堂。驢事未了。馬事到來。茫茫大地。誰是放懷。阿呵呵。歸去來。無根樹子清風起。不待春回花自開。

天寧才禪師

上堂。山僧一生。性急了弄成病。又因性急了弄去病。只因性急了多敗闕。又因性急了多補闕。如今垂老急不得。卻又不急不得。如何是好。仔細看來。事到頭來不自由。汝等又作麼生。卓拄杖。便下座。

南陽維摩懷禪師

上堂。僧問。文殊問疾時如何。師曰。掬水月在手。曰維摩獨臥時如何。師曰。弄花香滿衣。曰。三十二菩薩。說不二門時如何。師曰。穿花蛺蝶深深見。曰維摩文殊互相激揚時如何。師曰。點水蜻蜓欵欵飛。曰和尚是僧。如今卻演俗詩。師曰。一滴水墨。兩處成龍。曰和尚善讀唐詩。師曰。我知汝不善讀唐詩。

雒陽天慶能禪師

示眾。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杖子有幸。麟鳳紛飛 僧問。盲龜跛鱉時如何。師曰。好個堂堂老大隨。草鞋覆卻骨包皮。

陝州安國仁禪師

上堂。以手加額曰。日早晚也。侍者曰。老和尚照顧眉毛好。師曰。善哉照顧眉毛去。遂下座。

韶陽雲門憨禪師

參空相珪問。一見便去時如何。珪曰。太鹵莽生。師曰。深入堂奧時如何。珪曰。太穿鑿生。師曰。恁麼則節拍相應去也。珪命維那。明窗下安排者杜撰衲子。維那曰。既是杜撰衲子。如何安排明窗。珪曰。你試杜撰看。那擬對。珪即逐出。師大笑。珪攜手。親送入客寮。後出世雲門。

遼州定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胡地冬抽筍。曰。若遇客來時如何。師曰。你莫思量。我別甑炊香飯供養你。曰何以克當。師曰。茅屋粗疎。聊吃一頓。便打。曰深感盛欵。師笑曰。小人偏捏怪。

解州沿禪師

僧問。有一問犯尊諱時如何。師打曰。賞你一個大膽。曰沿門乞丐。是何行履。師又打曰。賞你一個小心。曰恁麼則小出大遇也。師曰。合眼跳河。

曜州顯禪師

僧問。打地和尚。被人撤去拐子時。如何只用口咬天。師曰。今日又咬者個頑皮漢。又問。彼門人。因人問。便拋柴在鍋中時如何。師曰。龍生金鳳子。衝破碧瑠璃。

青原下二十八世

萬安嚴禪師法嗣

嵩山少室凝然了改禪師

嵩陽金店任氏子。自齠齔年。繫念空宗。知有己躬下事。遂依止少林。二十始納僧服。初參月印於香山。涉歷寒暑。鮮克契入。會松庭嚴主天慶。師往依之。每以己事咨扣。卒未泯懷。舉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語。問曰。這個莫是背觸不得的意麼。嚴曰。笑破山僧口。師聞罔措。嚴呵曰。你在鬼窟里。討甚麼椀。師愈不安。一日嚴上堂曰。一言迥脫獨拔當時。師當下釋然。舉似嚴。嚴乃印可。皈隱二祖庵 明高帝洪武庚午。祖庭虛席。合山敦請。師力辭不獲。應緣而起 上堂。祖師心印。不是有言。不是無言。不是有知。不是無知。豈可向言句下研窮。意識中揣度哉。昔日祖師初來。販取久遠滯貨。無人承當。祇得九年面壁。後來二祖。卻似痴猿捉月。來問安心。這老漢。也是憐兒不覺丑。向他道。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便承虛接響。喚作得髓。看來也好與三十棒。何故。才涉唇吻。便隔千山。諸人還會麼。山僧今日與麼道。也好與三十棒 上堂。莫向言中取則。直須句外明宗。若能如是會。徹古徹今。自由自在。知麼 師有山居詩曰。嵩山萬丈絕躋攀。長夏松風盡日閒。自笑鼻頭雙孔大。氣通天地有無間 題石羅漢曰。岩頭一尊石羅漢。藤作髭鬚向風戰。千年從不化齋糧。身心如一無更換 趺坐山頭數百秋。也無歡喜也無愁。縱然血浸齊腰雪。羨爾惟將一默酬 成祖永樂辛丑。無恙忽召眾敘別。說偈曰。壽年八十七。出夕復入夕。撒手威音外。綿綿與密密。師平日行止端莊。王侯敬仰。周蜀伊諸王。登山供養。厚贈珍貝。師泊如也。

青原下二十九世

少室改禪師法嗣

嵩山少室俱空契斌禪師

平陽垣曲王氏子。從重興院無相剃染。久而參方。謁凝然改於嵩山。求示心要。改曰。你向達磨未西來時。道一句看。師無以對。心甚疑之。朝夕咨扣。一日睹秦封槐。豁然契悟。徑往丈室。改一見謂曰。契斌參得禪也。師便喝。改曰。喝作麼。師曰。和尚何得以贓誣人。改曰。趙州勘破婆子。婆子敗闕在甚麼處。師曰。一對無孔鐵錘。改曰。趙州意又作麼生。師曰。荊棘林中。重加陷阱。改曰。石頭書亦不通。信亦不達。是何意旨。師曰。千里同風。改曰。青原垂足。又作麼生。師曰。禍事禍事。改曰。洞上一宗。密在爾身矣。明英宗景泰癸酉。主少室。僧問。如何是空劫已前底事。師曰。烏龜向火 上堂。僧問。如何是君。師曰。誰能窺測九重深。曰如何是臣。師曰。萬里山河點墨痕。曰如何是君向臣。師曰。寶殿光含萬象新。曰如何是臣奉君。師曰。玉階仙仗龍顏近。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師曰。端拱無為天下平。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闍黎珍重始得。僧禮拜。師微笑曰。山僧今日不着便。下座 景泰壬申。師示寂。塔於少林之西塢。

青原下三十世

少室斌禪師法嗣

西京定國寺無方可從禪師

洛陽許氏子。禮福先芘峰剃落。初參龍潭順超化宗。入室請益。稍有契入。後到少室。參俱空斌。斌以綿密閫奧。重加煅煉。偶檢燈元見天衣。以行者五人。俱召實上座因緣。師當下密契五位奧旨。遂承印記。隱於郟鄏定國寺 示眾。佛祖宗乘。本無言說。但此段家風。非從外得。須七處征心八還辨見。方得到家穩當。不涉程途。汝知九峰不肯首座。百丈墮在狐窩。是見得人為難。而得理為尤難。如上多方。切須珍重 明憲宗成化癸卯六月示寂。壽六十四。夏四十載。塔於少室祖隴。

青原下三十一世

定國從禪師法嗣

嵩山少室月舟文載禪師

別號虛白。通州人。世系蔚州廣寧王氏子。祖諱才。從明成祖。靖內難。官至武德將軍。遂通州居焉。師誕時。父夢僧寄宿其家。乃生。長而脫白於州之萬安寺。依止白庵空。詣杭納具。北還掩關。因閱萬松拈提古宿機緣。若面牆者。久之忽省曰。曹洞宗風。大播天下。有織錦回文之功。非針線細密。盤旋迴互。不觸當頭者。不能與伊作主也。既而幡然出關。參無方從。發明己見。從撫而印之。武宗正德丙寅。主少林。參徒雲集。考鍾伐鼓無虛日 示眾。達磨西來。以一乘法。直指單傳。令人見性成佛。至我少室。如九鼎繫於單絲。汝等諸人。趂色力康健。打辨個事。直須努力。莫閒過日 伊鄭徽諸王。往來問道。皆師之化風也。世宗嘉靖甲申。師年七十三。門人於三十六峰煙霞之中。為師養老焉。

青原下三十二世

少室載禪師法嗣

順天宗鏡庵小山宗書禪師

順德南和李氏子。其在童幼。異於常倫。與群兒戲。效作佛事。十歲父令入學。讀習儒業。已通大義。一日忽掩卷嘆曰。此皆治世法。非出世法也。遂白父。投郡之開元剃落。聞月舟載法席之盛。入室請益。潛淘密踐者八載。一日因看舟語錄。見定國投機悟道因緣。有省。私計曰。此赤眼撞着火柴頭耳。即入室問。面壁九年即不問。斷臂安心事若何。舟曰。只為當初留毒害。兒孫洗土不成泥。師曰。不因今日舉。怎見少林風。舟噓兩噓。師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便出。舟乃記莂焉。初開法德興。次主天慶五台。明世宗嘉靖丁巳。少室疏請。師嘆曰。先師化後。三十餘年。曹洞宗風。迨乎湮沒。前輩有言。禪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撐拄之。其崩頹跬可須也。某雖慚付囑。其如付囑何。遂主之。時值亢旱。河井乾涸。既法席敷開。泉源復漲。丙寅上京師。主宗鏡庵。隆慶丁卯。游西山。至谷集山三學洞。喜其幽寂。遂結夏焉。至冬忽疾作。臘月十六日。索筆書偈曰。宗鏡宗鏡。心法成行。即日圓覺。鏡破宗正。偈畢儼然坐脫。世壽六十八。僧臘三十六。茶毗身骨分為三分。一分留於宗鏡。一分送至順德祖塋。一分至少室。其於少室謝事之日。法堂中法鼓。無故墮地。其於得疾之初。少室秦封槐。摧一大枝。既入寂之後。其樹無故崩倒。

開封鄢陵顯慶曙庵悟寅禪師

幼祝髮。禮僧可標為師。參月舟載有契。囑以偈。明嘉靖己丑。住柏梁 尚書劉訒請上堂。月落星疎曉色濃。日華迥揭帝京東。翻經自愛虛窗白。入定空搖蠟炬紅。禪榻擁蒲青鬱郁。好山臨水綠溶溶。客來石鼎堪聯句。簾卷清風滿座中 丙辰四月十三示眾。辭謝畢。說偈泊然而逝。

順德內丘表善觀音院金山德寶禪師

山東陽津劉氏子。幼從北京海眼寺惟安剃染。受學三載。乃參無念於山西榆。次縣依七載。大有發明。次參月舟於嵩少。又九載。得法後。燕趙聞師之道。相迎開堂無虛日。坐道場凡二十有餘。末乃就觀音。休老焉。忽一日將道具。盡付門人祖通。代揚法化。乃說偈辭世曰。來時無影去無蹤。生死輪迴好脫空。今日翻身雲外路。一輪明月任西東。遽瞑目而逝。門人塔於舊隱之南礪水之北。寂日。當明隆慶庚午三月初四日。世壽八十有五。

青原下三十三世

宗鏡書禪師法嗣

西京少室幻休常潤禪師

南昌進賢黃氏子。幼背二親。而從從父游。常目攝群優。洒然若有所創。諸幻皆局也無常謂何。乃入伏牛山。禮坦然平祝髮。居三歲。初攝心。如按浮瓜。起滅相乘。茫無所措。質疑未決。南詢萬松於徑山。松詰之曰。疑是何人。措者何物。師亦未決。退而業白九華。一夕覺身同虛空。就客而質其狀。客以為理障。第由教而入之。乃聽講楞嚴。至圓明了知不因心念之句。忽爾有悟。廓然如鏡中象。不落幻空。乃知前境虛空。直慶勞一息耳。後參大方蓮。問現鏡中象時如何。蓮曰。直須打破。師曰。打破後如何。蓮曰。亦未離心境。師未決。參小山書。始至舉向者言。書曰。何必打破。師曰。其奈鏡象何。書曰。鏡象安在。師有省。一日書問師曰。疇昔之疑決不。師舉掌。書曰。毋將以罔象問景耶。師曰。此外更無何有。書曰。試披衣檢之。力行二年。愈益精進。書舉洞山我今不是渠。詰之曰。既不是渠。畢竟是何人。師領悟。以偈答曰。若要識此人。有個真消息。無相滿虛空。有形沒蹤跡。曾為佛祖師。嘗作乾坤則。龜毛拂子清風生。兔角杖頭明月出。書曰。子毋剿說。更須□入悟門。師曰。尚不借緣。從何門入。書曰。既不借緣。何為至此。師曰。因不借緣。所以至此。書曰。就不借緣一語於意云何。師曰。彩鳳翻飛身自在。鐵牛奔吼意常閒。書曰。善哉明日辭行。書付偈曰。定作人天主。當思少室秋。師曰。常潤是甚麼人。安敢當此。書囑曰。吾道不振久矣。豈宜袖手耶。師唯唯。逮書示寂。僉議主席。非師不可。師就謙退。再請再卻。眾乃舉書付囑之偈。師遽墮淚。不復言辭。以明神宗萬曆甲戌秋。主少室。師體貌豐碩。聲若鴻鍾。與諸學人甘淡泊。而襟度沖曠。一力負荷大法。朝夕乾乾無少倦色。告香入室者。二百七十人。乙酉四月念七日。書偈告寂。

建昌府廩山蘊空常忠禪師

壽昌問法要。師曰。汝能精進。不肯自欺。便是徹首徹尾工夫。一日聞弟兄論金剛經義甚快。師笑曰。宗眼不明。非為究竟。昌聞之。茫然自失。乃問。如何是宗眼。師拂衣而起。昌後請益。師曰。我實不知。汝自看取。昌後於大好山語得悟。乃入方丈。通所悟。師曰。悟則不無。卻要受用得着始得。不然。恐祇是個永銀禪也。

五燈全書卷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