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禮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19

卷二百十八 五禮通考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五禮通考卷二百十九
  刑部尚書秦蕙田撰
  嘉禮九十二
  設官分職
  遼史百官志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初太祖分達喇額爾奇木為北南二大王謂之北南院宰相樞宻宣徽林牙下至郎君䕶衛皆分北南其實所治皆北面之事語遼官制者不可不辨凡遼朝官北樞宻視兵部南樞宻視吏部北南二王視戶部額爾竒木視刑部宣徽視工部多囉倫穆騰視禮部北南府宰相縂之特哩袞治宗族林牙脩文告裕悅坐而論議以象公師朝廷之上事簡職專此遼所以興也
  契丹北樞宻院掌兵機武銓羣牧之政凡契丹軍馬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帳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問所謂北衙不理民是也 契丹南樞宻院掌文銓部族丁賦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名元好問所謂南衙不主兵是也 北宰相府掌佐理軍國之大政皇族四帳世預其選 南宰相府掌佐理軍國之大政國舅五帳世預其選 北大王院 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 宣徽北院 宣徽南院分掌御前祗應之事 大裕悅府無職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不授猶南面之有三公大特哩袞司掌皇族之政教額爾竒木院掌刑獄 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多囉倫穆騰司掌禮儀 文班司所掌未詳額真尼郭齊喀所掌未詳後併樞院
  蕙田案以上皆北面朝官
  北面御帳官侍衛司 北䕶衛府 南䕶衛 府 硬寨司 皇太子特哩袞司 北面著帳官著帳郎君院 祗𠉀郎君班詳袞司 左祗𠉀郎君班詳袞司 右祗𠉀郎君班詳袞司 著帳戶司 北面皇族帳大內特哩袞司 大橫帳詳袞司 孟父族帳詳袞司 仲父族帳詳袞司季父族帳常袞司 四帳都詳袞司舍利司 王子院 駙馬都尉府 北面諸帳官
  耀尼九帳大常袞司 大國舅司 國舅別部 渤海帳司 奚王府 伊實王府 北面宮官諸行宮都部署院 契丹行宮諸部署司 行宮諸部署司 押行宮輜重額爾竒木司 北面部族官 北麵坊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局冶牧廐等官 北面軍官 北面邉防官 北面行軍官 北面屬國官以上各官名煩多不具載南面朝官三師府 三公府 漢人樞宻院 中書省門下省 六部 御史臺 殿中司 翰林院 宣徽院 內省 內侍省 客省 太常寺榮祿寺 衛尉寺 宗正寺 太僕寺 大理寺 鴻臚寺 司農寺 秘書監 司天監 國子監 太府監 少府監 將作監 都水監 十六衛 東宮三師府 太子賔客院 太子詹事院 左春坊 右春坊 太子諸率府 王傅府 親王內史府 南面宮官漢兒行宮都部署院亦曰南面行宮都部署司 南面京官東京中京南京宰相府 諸京內省司 上京鹽鐵使司 東京戶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 南京三司使司 南京轉運使司西京計司 五京留守司 五京都總管府 五京都虞𠉀司 五京警廵院 五京處置使司 五京學諸京別置之官不載 南面方州官節度使司 觀察使司團練使司 防禦使司
  州刺史 南面分司官按察諸道刑獄使 採訪使 南面財賦官錢帛司 轉運司 南面軍官點檢司 指揮使司 諸軍都團練使司 諸軍兵馬都總管府南面邊防官安撫使司 招安使司 廵檢使司都總管府 都管司 制置使司 處
  置使司
  蕙田案遼官制有南面北面之分名目猥多不能盡載今惟舉其大綱而已若南面朝官大率與唐制多同元人修史時已不能得其詳僅於史文散見者推而得之亦未究其然否也
  右遼官制
  金史百官志金自景祖始建官屬其官長皆稱曰貝勒故太祖以貝勒嗣位太宗以按巴貝勒居守按巴尊大之稱也其次曰固倫烏赫哩貝勒固倫言貴烏赫哩猶總師也又有固倫貝勒或左右置所謂國相也其次諸貝勒之上則有固倫伊實烏赫哩伊拉齊愛滿阿實克溫徳埓之號以為陞拜宗室功臣之序焉其部長曰貝勒統數部者曰烏赫哩凡此至熈宗定官制皆廢其後惟鎮撫邉民之官曰圖埓烏赫哩國之下有索約勒圖伊達之下有默濟格實訥昆此則具於官制而不廢皆踵遼官名者也漢官之制自平州人不樂為明安穆昆之官始置長吏以下天輔七年以左企弓行樞宻院於廣寧尚踵遼南院之舊天㑹四年建尚書省遂有三省之制熈宗頒新官制大率皆循遼宋之舊海陵庶人正隆元年罷中書門下省止置尚書省而下官司之別曰院曰臺曰府曰司曰寺曰監曰局曰署曰所各統其屬以修其職職有定位員有常數終金之世守而不敢變焉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各一人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
  尚書省尚書令一人左右丞相各一人平章政事二人為宰相左右丞各一人𠫵知政事二人為執政官左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都事二人右司同 祗𠉀郎君管勾官 架閣庫管勾同管勾 提點嵗賜所堂食公使酒庫使副 直省局局長副局長 管勾尚書省樂工
  行臺尚書省天㑹十五年置於汴天眷元年改燕京樞宻為行臺尚書省三年復移於汴其官品下中臺一等
  吏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 架閣庫管勾同管勾 官誥院提舉戶部尚書一人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三人主事五人 架閣庫管勾同管勾檢法 勾當官 又有榷貨務交鈔庫印造鈔引庫抄紙坊平凖務各使副使交鈔庫物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官並屬焉
  禮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又惠民司令直長都監屬焉 左三部檢法司司正二人檢法二十二人
  兵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二人 又四方館使副使法物庫使副使承𤼵司管勾同管勾並屬焉
  刑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二人 架閣庫管勾同管勾 又萬寕宮慶寕宮各提舉同提舉屬焉
  工部尚書一人侍郎一人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覈實司管勾一人 又修內司使副使都城所提舉同提舉祗應司提點令丞甄官署令丞上林署提點令丞花木局都監同樂園管勾並屬焉 右三部檢法司司正二人檢法二十二人
  都元帥府掌征討之事兵罷則省都元帥一人左右副元帥各一人元帥左右監軍各一人左右都監各一人經厯都事知事檢法各一人
  樞宻院樞宻使一人副使一人簽書樞宻院事一人同簽書樞宻院事一人經厯都事各一人架閣庫管勾一人知法二人
  大宗正府判大宗正事一人同判大宗正事一人同簽大宗正事一人大宗正丞二人泰和六年改府曰大睦親府官名隨改知事一人檢法
  御史臺御史大夫 中丞 侍御史二人治書侍御史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監察御史十二人典事二人架閣庫管勾一人檢法四人獄丞一人
  宣撫司山東山西大名河北東西河東南遼東陜西咸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凡十處置司使副使勸農使司使一人副使一人泰和八年罷貞祐間復置興定六年改立司農司
  司農司大司農一人卿少卿各三人知事二人興定六年置又於陜西並河南三路立行司農司三司使一人副使一人簽三司事一人同簽三司事一人判官三人𠫵議規措審計官三人知事二人勾當官二人管勾架閣庫一人知法三人泰和八年省戶部官員置三司貞祐罷之
  國史院監修國史掌監修國史事修國史掌修國史判院事同修國史編修官檢閲官修遼史刋修官編修官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承㫖 翰林學士 翰林侍讀學士 翰林侍講學士 翰林直學士不限員 翰林待制不限員 翰林修撰不限員 應奉翰林文字 天德二年自侍讀學士至應奉文字通設漢人十員女直契丹各七員
  審官院知院一人同知院事一人承安四年大安二年罷之
  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一人博士二人檢閲官一人檢討二人太祝奉禮郎協律郎 太廟署令一人丞一人兼廩犧署事 郊社署令一人丞一人兼武成王廟署事 諸陵署以涿州刺史兼令丞一人園陵署令以宛平縣丞兼 大樂署兼鼓吹署令一人丞一人又有大樂正副正
  殿前都點檢司殿前都點檢 左右副都點檢 都點檢判官 知事 殿前左衛將軍右衛將軍左衛副將軍右衛副將軍 符寳郎 左右宿直將軍 左右振肅 宮籍監提點監副監丞 近侍局提點使副使 器物局提點使副使 尚廐局提點使副使掌廐都轄副轄 尚輦局使副使典輿都轄收支都監同監 鷹坊提點使副使武庫署令丞 武器署提點令丞
  宣徽院左宣徽使 右宣徽使 同知宣徽院事 同簽宣徽院事 宣徽判官 拱衛直使司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 客省使副使 引進使副使 閤門東西上閤門使副使簽事閤門祗𠉀閤門通事舍人承奉班都知內承奉班押班御院通進 尚衣局提點使副使 儀鸞局提點使副使收支都監同監 尚食局提點使副使都監生料庫都監同監收支庫都監同監 尚藥局提點使副使果子都監同監 太醫院提點使副使判官管勾 御藥院提點 教坊提點使副使判官諧音郎 內藏庫使副使頭面段匹金銀襍物各庫都監同監 宮闈局提點使副使 內侍局令丞諸隨殿位承應都監同監 內侍寄祿官中常侍給事中內殿通直黃門郎內謁者內侍殿頭內使高品內侍髙班 典衛司令丞 孝靖宮令丞 懿安家令丞宮苑司令丞 尚醖署令丞典客署令丞 侍儀司令
  蕙田案金以內侍諸局𨽻宣徽院與周之寺人屬冢宰漢之宦者屬少府同義
  祕書監監一人少監一人丞一人祕書郎二人校書郎一人 著作局郎一人佐郎一人 筆硯局直長二人 書畫局直長一人都監正二人或一人 司天臺提點監少監判官教授管勾
  國子監祭酒 司業 丞二人 國子學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教授四人又有校勘及書冩官 太學博士四人助教四人
  太府監監 少監 丞二人 左藏庫使副使右藏庫使副使 太倉使副使 酒坊使副使 典給署令丞舊曰鈎盾使副使 市買司使副使
  少府監監 少監 丞二人 尚方署令丞 圗畫署令丞 裁造署令丞 文繡署令丞 織染署令丞 文思署令丞
  軍器監監 少監 丞 承安二年泰和四年罷並甲坊利器兩署為軍器署直𨽻兵部至寕元年復 軍器庫使副使 甲坊署後廢 利器署令丞
  都水監監 少監 丞二人勾當官四人 街道司管勾 都廵河官 散廵河官 諸埽物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諫院左右諌議大夫 左右司諌左右補闕 左右拾遺
  大理寺卿 少卿 正 丞 司直四人評事三人天德二年置自少卿至評事漢人通設六員女直契丹各四員知法十一人明法二人
  宏文院知院 同知院事 校理
  登聞鼓院知院 同知院事以諌官兼 知法二人
  登聞檢院知院 同知院 知法
  記注院修起居注以左右司首領官兼
  集賢院貞祐二年設 知院 同知院 司議官 諮議官
  益政院正大三年置於內廷以學問該博議論宏逺者數人兼之日以二人上直備顧問名則經筵實內相也末帝出遂罷之
  武衛軍都指揮使司𨽻尚書兵部都指揮使 副都指揮使二人副都一人判官一人鈐轄司鈐轄十人都鈐轄四人都將二十人
  衛尉司中衛尉總中宮事務 副尉 左右常侍 給事局使副使 掖庭局令丞
  京東西南三路檢察司使 副使興定四年
  南京豐衍東西庫使 副使 判官二人 監支納各一人
  提舉南京榷貨司提舉 同提舉 勾當官三人 貞祐四年
  提舉倉場司使 副使 監支納官十六人 貞祐五年
  八作左右院設官同上掌收軍需軍器
  東宮官宮師府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太子少師少傅少保 詹事院太子詹事少詹事 左右衛率府 左右監門 僕正副僕僕丞 掌寳 典儀贊儀 侍正侍丞 典食令丞 侍藥奉藥 掌飲令丞 家令家丞 司經副 司蔵副 司倉副中侍局都監同監 左右諭德 左右賛善親王府屬官傅 尉 本府長史 司馬 文學 記室叅軍 提舉衛紹王家屬提舉 同提舉 提舉鎬厲王家屬提舉 同提舉 提控鞏國公家屬提控同提控
  太后兩宮官屬衛尉 副衛尉 左右典禁 奉令奉丞 太僕 副僕 門衛 典寳 謁者 閣正 閣丞 食官令丞 宮令丞 醫令丞 飲官令丞 主藏副主藏 主廩副主廩大興府尹一人兼領本路兵馬都總管府事車駕廵幸則置留守同知一人少尹一人府判一人推官二人知事 都孔目官二人知法三人女直教授一人醫院醫正一人醫工八人
  諸京留守司留守一人帶本府尹同知留守一人帶同知本府尹副留守一人帶本府少尹留守判官一人推官一人司獄一人知法二人 警廵院使一人副一人判官二人
  按察司本提刑司兼宣撫使勸農採訪事復改宣撫為安撫承安四年改按察司貞祐三年罷 使副使 簽按察司事判官 知事 知法
  諸總管府謂府尹兼領者都總管一人同知都總管一人兵馬副都總管一人總管判官一人推官一人知法一人
  諸府謂非兼總管府事者尹一人同知一人少尹一人府判一人推官一人教授一人知法一人録事司録事一人判官一人
  諸節鎮節度使一人兼本州管內觀察使事同知節度使一人副使一人節度判官一人觀察判官一人知法一人州教授一人司獄一人録事司録事一人判官一人
  諸防禦州防禦使一人同知防禦使一人判官一人知法一人州教授一人司𠉀司司𠉀一人司判一人
  諸刺史州刺史一人同知一人判官一人知法一人司𠉀司司𠉀一人司判一人
  蕙田案金制州有三等曰節鎮州曰防禦州曰刺史州
  赤縣令一人丞一人主簿一人尉四人 諸縣令一人丞一人主簿一人尉一人都轉運司使 同知 副使 都勾判官 戶籍判官支度判官 鹽鐵判官 都孔目官 知法山東鹽使司與寳坻滄解遼東西京北京凡七司 使副使 判官 管勾 同管勾 都監同監知法
  漕運司提舉一人同提舉一人
  諸總管府節鎮兵馬司都指揮使一人副都指揮使二人指揮使一人軍使一人左右什將各一人 諸府鎮都軍司都指揮使一人 諸防刺州軍轄一人兼廵捕 諸府州兵馬鈐轄一人
  諸廵檢中都東北都廵檢西南都廵檢各一人諸州都廵檢使各一人副都廵檢使各一人散廵檢於地險要處置司
  諸邊將正將一人副將一人部將一人隊將無定員
  統軍司河南山東陜西益都置使一人副統軍一人判官一人知事一人知法二人
  招討司三處置西北路西南路東北路 使一人副使二人判官一人勘事官一人知事一人知法二人
  諸明安 諸穆昆諸部族節度使 諸詳袞司 諸額爾竒木司 諸都哩木諸羣牧所
  右金官制
  元史百官志元太祖起自朔土統有其衆惟以萬戸統軍旅以斷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過一二親貴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課司選儒術用之金人來歸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帥則以行省元帥授之草創之初固未暇為經久之規矣世祖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宻院司黜陟者曰御史臺體統既立其次在內者則有寺有監有衛有府在外者則有行省有行臺有宣慰司有亷訪司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於是一代之制始備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太祖置太師一員太宗始建三公世祖之世其職常缺僅置太保一員成宗以後三公始無虛位矣又有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屬或置或不置其置者或開府或不開府而東宮嘗置三師三少蓋亦不恆有也
  中書令一員典領百官㑹決庶務太宗以耶律楚材為中書令世祖以後多以皇太子兼之無特拜者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太宗置右左丞相各一世祖中統元年置右左丞相各二員至元二年增丞相五員七年立尚書省置丞相二員八年罷尚書省置丞相二員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其中書省丞相二員如故二十九年尚書省再罷專任一相武宗至大二年復置尚書省丞相二員中書丞相二員四年尚書省仍歸中書丞相凡二員順帝元統三年中書省奏自今不置左丞相至元五年以右丞相巴延為大丞相六年復置左丞相至正二十七年又有添設左丞相
  蕙田案至元初立尚書省止設平章以下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與中書各設丞相一人志雲中書省丞相二員如故者非也
  平章政事四員掌機務貳丞相世祖中統元年置二員二年置四員至元七年置尚書省設平章二員八年併入中書復設三員二十三年汰為二員二十四年復尚書省兩省平章各二員二十九年罷尚書省増中書平章為五員而一員為商議省事三十年增平章為六員成宗元貞元年改商議省事為平章軍國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立尚書省平章三員中書五員四年罷尚書省中書平章仍五員文宗至順元年定置四員順帝至正七年置議事平章四人二十七年有添設第三平章
  右丞左丞各一員副宰相裁成庶務世祖中統二年置三年增為四員至元八年右左丞各一員二十四年立尚書省右左丞各一而中書省缺員二十八年罷尚書省三十年設右丞二員而一員為商議省事成宗元貞元年右丞商議省事者又以昭文大學士與中書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復立尚書省右左丞二員中書右左丞五員四年罷尚書省中書右左丞止設四員文宗至順元年定置右左丞各一順帝時又有添設左右丞
  叅政二員副宰相以叅大政其職亞於右左丞世祖中統元年置一員二年増為二員至元七年立尚書省叅政三員八年併入中書叅政二員二十四年復立尚書省叅政二員二十八年罷武宗至大二年復置尚書省叅政二員四年併入中書叅政三員文宗至順元年定為二員順帝至正中有添設叅政
  叅議中書省事典左右司文牘為六曹之管轄中統元年置一員至元三十二年累増至六員大德中定為四員
  左司右司郎中員外郎各二員中統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為兩司左司掌吏禮房知除房戶雜房糧房銀鈔房應辦房右司掌兵房刑房工房中書省之屬有斷事官客省使直省舍人檢校官照磨管勾架閣庫管勾蒙古架閣庫管勾囘回架閣庫管勾等員
  中書分省順帝至正中置其分省之所曰濟寕曰彰德曰陵州曰冀寕曰保定曰大同曰真定廢置不常
  蕙田案元之路府州縣有直𨽻中書省者謂之腹裏有𨽻各處行中書省者至正之世盜賊並起雖腹裏州郡皆不獲安內省難以遙制乃分省臣僑治他所以彈壓之亦權宜之法也
  吏部掌官吏選授之政令世祖中統元年以吏戶禮為左三部至元元年以吏禮自為一部三年復為左三部五年又合為吏禮部七年始列尚書六部八年仍為吏禮部十三年分置吏部二十三年定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員額各二員二十八年増尚書為三員主事三員順帝至元三年設考功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員至正元年設司績一員
  戶部掌戸口錢糧田土之政令中統元年置左三部至元元年分立戶部三年復為左三部五年復分為戶部七年始列尚書六部二十三年六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定以二員為額明年以戶部所掌特繁劇増置二員大德五年尚書員外郎各設三員主事八員司計官四員至正元年添設司計二員其屬有都提舉萬億寳源庫都提舉萬億廣源庫都提舉萬億綺源庫都提舉萬億賦源庫提舉富寕庫諸路寳鈔提舉司行用六庫大都宣課提舉司大都酒課提舉司抄紙坊提領印造鹽茶等引局京畿都漕運使司都漕運使司檀京等處採金鐵冶都提舉司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山東東路轉運鹽使司河東陜西等處轉運鹽使司禮部掌禮樂祭祀朝㑹燕享貢舉之政令至元二十三年定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二員成宗元貞元年復増尚書一員領㑹同館事主事二員其屬有左三部照磨所侍儀司拱衛直都指揮使司儀鳯司教坊司㑹同館鑄印局白紙坊掌薪司
  兵部掌郡邑郵驛屯牧之政令中統元年以兵刑工為右三部至元元年以兵刑自為一部三年併為右三部五年復為兵刑部七年始列六部明年復為兵刑部十三年復析兵部二十三年定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二員至治三年増尚書一員主事二員其屬有大都陸運提舉司管領隨路打捕鷹房民匠總管府管領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鷹房諸色人匠都總管府隨路諸色民匠打捕鷹房等戶都總管府管領本位下打捕鷹房民匠等戶都總管府
  刑部掌刑名法律之政令至元二十三年定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二員大德四年尚書増一員主事三員其屬有司獄司司籍所
  工部掌營造百工之政令中統元年置右三部至元元年分立工部三年復為右三部七年仍為工部二十三年定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各二員明年增尚書二員二十八年省尚書一員主事五員其屬有左右部架閣庫諸色人匠總管府諸司局人匠總管府提舉右八作司提舉左八作司諸路雜造總管府齊達勒局總管府大都人匠總管府隨路諸色民匠都總管府提舉都城所受給庫符牌局旋匠提舉司賛達勒齊提舉司巴什伯哩呼達巴哩二局平則門窯塲光熈門窯塲大都皮貨所通州皮貨所晉寕路織染提舉司冀寕路織染提舉司真定路織染提舉司南宮中山織染提舉司中山劉元帥局中山察魯局深州織染局深州趙良局𢎞州人匠提舉司納實實特摩端二局雲內州織染局大同織染局朔州毛子局恩州織染局保定織染提舉司大名人匠提舉司永平等路紋錦等局提舉司大寕路織染局雲州織染提舉司順德路織梁局彰德路織染人匠局懐慶路織染局巴什伯里局宣德府織染提舉司東聖州織染局宣德博囉局東平路疃局興和路蕁麻林人匠提舉司陽門天城織染局廵河提領所
  蕙田案以上皆𨽻中書省
  樞宻院掌天下兵甲機宻之務中統四年置樞宻副使二員僉書院事一員至元七年置同知院事一員院判一員二十八年始置知院一員増院判一員又以中書平章商量院事大德十年增置知院二員同知五員副樞五員僉院五員同僉三員院判二員至大三年知院七員同知二員副樞二員僉院一員同僉一員院判二員革去議事平章延祐四年増知院一員五年増同知一員後定置知院六員同知四員副樞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叅議二員經厯二員都事四員承發兼照磨二員架閣庫管勾一員同管勾一員至正七年復置議事平章十三年令皇太子領樞宻使十五年添設僉院一員院判二員其屬有客省使斷事官及右衛左衛中衛前衛後衛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隆鎮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左右翼屯田萬戶府左衛率府右衛率府河南淮北䝉古軍都萬戶府巴咱爾萬戶府扎固喇台萬戶府圗列圗萬戶府華善萬戶府右阿蘓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左阿蘓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囘囘砲手軍匠上萬戶府唐古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珪齊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延安屯田打捕總管府大寕海陽等處屯田打捕所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西域親軍都指揮使司宗仁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山東河北蒙古軍大都督府左手萬戶府右手萬戶府巴圗萬戶府哈達萬戶府蒙古囘囘水軍萬戶府竒圖噶萬戶府左翊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右翊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虎賁親軍都指揮使司
  大都督府天厯二年立欽察親軍都督府後改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三員同知二員副都督三員僉都督事二員其屬有右欽察衛左欽察衛龍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哈喇婁萬戶府
  樞宻分院至正中置於衛輝又置於彰德又置於直沽又置於沂州
  行樞宻院有征伐之事則置大征伐曰行院為一方一事而設則稱某處行樞宻院事已則罷 西川行樞宻院中統四年置於成都至元十年於重慶別置東川行樞宻院十三年併為一院尋又分置十六年俱罷二十八年復立四川行院於成都 江南行樞宻院至元十年荊湖淮西俱置行院十二年罷十九年詔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岳州俱立行院二十一年立沿江行院二十二年立江西行院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於鄂州江淮行院於建康其後悉併歸行省 甘肅行樞宻院至大四年置於甘州尋罷 河南行樞宻院致和元年置天厯元年罷 嶺北行樞宻院天厯二年置 順帝至元二年四川及湖廣江西之境及江淛俱置行樞宻院十五年置淮南江北行院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十六年置江淛行院於杭州二十六年置福建江西等處行樞宻院御史臺掌糾察百官善惡政治得失至元五年始立臺設大夫中丞侍御史治書侍御史以下後定置大夫二員中丞二員侍御史二員治書侍御史二員經厯一員都事二員照磨一員承𤼵管勾兼獄丞一員其屬有二殿中司置殿中侍御史二員察院置監察御史三十二員
  行御史臺凡二曰江南諸道行臺初治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尋徙杭州又徙江州後遷於建康曰陜西諸道行臺初立行臺於雲南後徙陜西治京兆各置大夫一員中丞二員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各二員監察御史江南二十八員陜西二十員至正十六年移江南行臺於紹興又立分臺於福建
  肅政亷訪司國初置提刑按察司至元二十八年改今名後定為二十二道𨽻御史臺者八山東東西道治濟南路河東山西道治冀寕路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江北河南道治汴梁路山南江北道治中興路淮南江北道治廬州路江北淮東道治揚州路山北遼東道治大寕路隷江南行臺者十江東建康道治寕國路江西湖東道治龍興路江南浙西道治杭州路浙東海右道治婺州路江南湖北道治武昌路嶺北湖南道治天臨路嶺南廣西道治靜江府海北廣東道治廣州路海北海南道治雷州路福建閩海道治福州路𨽻陜西行臺者四陜西漢中道治鳯翔府河西隴北道治甘州路西蜀四川道治成都路雲南諸路道治中慶路每道亷訪使二員副使二員僉事四員兩廣海南止二員
  大宗正府世祖時立仁宗減去大字順帝至元元年仍為大宗正府定置扎爾固齊四十二員郎中二員員外郎二員又増設掌判二員都事二員承𤼵架閣庫管勾一員
  大司農司凡農桑水利學校饑荒之事悉掌之至元七年立十四年罷十八年改立農政院二十年改務農司又改司農寺二十三年仍為大司農司定置大司農四員大司農卿二員少卿二員丞一員經厯一員都事二員架閣庫管勾一員照磨一員其屬有籍田署供膳司永平屯田總管府
  分司農司至正十三年置十五年又置大兵農司於保定河間武清景薊凡四處十九年又置大都督兵農司於西京
  翰林國史院中統初以王鶚為翰林學士未立官署至元元年始置二十年省併集賢院為翰林國史集賢院二十二年復分立集賢院後定置承㫖六員學士二員侍讀學士二員侍講學士二員直學士二員待制五員修撰三員應奉翰林文字五員編修官十員檢閲四員典籍二員經厯一員都事一員又有蒙古翰林院掌譯冩一切文字至元十二年別立設官畧與翰林國史院同蒙古國子監蒙古國子學俱屬焉內八府宰相掌諸王朝覲儐介之事有詔令則與䝉古翰林院官譯冩而潤色之大德九年以摩齊圗等八人為之雖名宰相而無授受宣命
  集賢院掌提調學校徴求隱逸召集賢良凡國子監元門道教隂陽占卜之事悉𨽻焉國初與翰林國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三年分立後定置大學士五員學士二員侍讀學士二員侍講學士二員直學士二員經厯一員都事二員待制一員修撰一員兼管勾承𤼵架閣庫一員國子監興文署屬焉
  蕙田案元設集賢院領國子監蓋取興賢之義而以道教隂陽之事並屬之其名已不正矣若張留孫吳全節軰皆以道流而充大學士之職尤為非體
  宣政院掌釋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𨽻治之至元初立總制院領以國師二十五年更名後定置院使一十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三員院判三員叅議二員經厯二員都事二員照磨一員管勾一員其屬有斷事官客省使大都規運提點所上都規運提點所大都提舉資善庫上都利貞庫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洮州元帥府十八族元帥府積石州元帥府禮店文州蒙古漢軍西蕃軍民元帥府吐蕃等處招討使司松潘客疊威茂州等處軍民安撫使司土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朶甘思田地裏管軍民都元帥府拉瑪爾剛等處招討使司本布田地裏招討使司碉門伊屯拉雅長河西寕逺等處軍民安撫使司六畨招討使司天全招討使司長河西裏管軍招討使司朶甘思招討使烏斯藏納蘓拉古邏遜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順帝時嘗置行宣政院於杭州又以西畨冦起置行宣政院往討之
  蕙田案元史釋老𫝊雲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及得西域世祖思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畨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於帝師乃立宣政院其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為之出帝師所辟舉而總其政於內外者帥臣以下亦必僧俗並用而軍民通攝於是帝師之命與詔勅並行於西土蓋宣政院設官之制如此
  宣徽院掌供玉食至元十五年置後定置院使六員同知一員副使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經厯二員都事三員照磨一員承發架閣庫一員其屬有光祿寺設卿少卿丞又有大都尚飲局上都尚飲局大都尚醖局上都尚醖局大都醴源倉上都醴源倉尚珍署安豐懐逺等處稻田提領所尚舍寺諸物庫闌遺監尚食局大都生料庫上都生料庫大都大倉上都大倉大都上都柴炭局尚牧所沙糖局永備倉豐儲倉淮東淮西屯田打捕總管府龍慶栽種提舉司宏州種田提舉司豐潤署常湖等處茶園都舉司蕙田案元以國子監屬集賢院光祿寺屬宣徽院與古今制俱異
  大禧宗禋院掌神御殿禋享禮典天厯元年置後定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六員同知兼佐儀神御殿事二員副使兼奉賛神御殿事二員僉院兼祗承神御殿事二員同僉兼肅治神御殿事二員院判供應神御殿事二員叅議二員經厯二員都事二員管勾照磨各一員其屬有斷事官客省使隆禧總管府福元營繕司普安智全營繕司祐國營繕都司㑹福總管府崇祥總管府隆祥使司夀福總管府順帝至元六年罷宗禋院以所轄𨽻宣政院
  蕙田案諸總管府所領田賦財用皆𨽻各僧寺為營繕香火之用不屬於戶部及大司農者
  太常禮儀院掌大禮樂祭享等事中統元年中都立太常寺至元二年以翰林院兼攝九年立太常寺十三年以侍儀司併入二十年別置侍儀司至大元年改陞院四年復為太常寺延祐元年復改陞院後定置院使二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經厯一員都事一員照磨兼管勾承發架閣一員博士二員奉禮郎二員奉禮兼檢討一員協律郎二員太祝十員禮直管勾一員其屬有太廟署郊祀署社稷署大樂署
  典瑞院掌寳璽金銀符牌中統元年置符寳郎至元十六年立符寳局十八年改典瑞監大德十一年陞院後置院使四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經厯二員都事二員照磨兼管勾承𤼵架閣庫一員
  太史院掌天文算數之事至元十五年立後定置院使五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經厯一員都事一員管勾一員其屬有春官正兼夏官正秋官正兼冬官正保章正副靈臺郎監𠉀副監𠉀挈壺正司辰郎燈漏直長教授學正校書郎諸員
  太醫院掌醫事中統元年置二十年改為尚醫監二十二年復為太醫院後定置院使十二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經厯二員都事二員照磨兼承發架閣庫一員其屬有廣惠司御藥院御藥局行御藥局御香局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醫學提舉司
  奎章閣學士院天厯二年立後定置大學士四員侍書學士二員承制學士二員供奉學士二員屬官有授經郎及羣玉內司順帝至元六年罷學士院至正元年立宣文閣不置學士惟授經郎及監書博士以宣文閣繋銜
  藝文監天厯二年置大監檢校書籍事二員少監同檢校書籍二員監丞叅檢校書籍二員其屬監書博士及藝林庫廣成局順帝至元六年改為崇文監至正元年令翰林國史院領之
  侍正府掌內廷近侍之事至順二年置侍正十四員同知二員僉府二員侍判二員領舒固爾齊四百人奉御二十四員
  給事中至元六年始置起居注左右補闕十五年改陞給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補闕改為左右侍儀奉御兼修起居注後定給事中二員左右侍儀奉御各一員
  將作院掌造作至元三十年置後定院使七員同知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其屬有諸路金玉人匠總管府異様局總管府大都等路民匠總管府
  通政院元初置驛以給使𫝊設托克托郭遜以辨奸偽至元七年初立諸站都統領使司以總之十三年改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上都兩院二十九年又置江南分院大德七年至大四年以其事歸兵部尋仍置大都院使四員同知二員副使二員僉院一員同僉一員院判一員上都院使同知副使僉院判官各一員其屬有廩給司
  蕙田案元之通政院專司站齊與宋之通進銀臺司明之通政司有別
  詳定使司至正十七年置四方獻言詳定使司掌考其所陳之言擇其善者以聞有使副使各二員中政院掌中宮財賦營造並畨衛之士湯沐之邑元貞二年置中御府大德四年陞中政院至大四年省併入典內院皇慶二年復為中政院院使七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二員院判二員司議二員長史二員其屬有中瑞司內正司翊正司典領局等不備載至元六年別為完者呼圗皇后置資正院
  儲政院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置左右詹事副詹事丞院判別置賔客左右諭德左右賛善校書郎中庶子中允三十一年太子薨乃以院之錢糧選法工役悉歸太后位下改為徽政院大德九年復立詹事院尋罷十一年復立至大四年延祐四年復立七年罷泰定元年罷徽政院改立詹事天厯元年改為儲慶使司二年復為詹事院尋改儲政院院使六員同知二員僉院二員同僉而員院判二員司儀二員長史二員元統元年為皇太后置徽政院設立官屬至正六年立皇太子宮傅府十三年罷宮傅府立詹事院置詹事同知詹事副詹事丞中議長史又置太子賔客左右諭德左右賛善文學中庶子中允二十七年皇太子置大撫軍院明年罷詹事院司屬有家令司典幄署府正司資武庫冀用庫延慶司典用監典醫監典牧監儲膳司典寳監儲政院司屬有掌謁司甄用監延福司章慶使司奉徽庫夀和署上都掌設署掌醫監修合司藥正司行篋司藥局廣濟提舉司羣牧監掌儀署上都掌儀署江西財賦提舉司
  蕙田案中政院如漢之大長秋徽政院如漢之長信少府儲政院如漢之詹事順帝於中政院之外別為第二皇后立資正院設官屬非禮甚矣詹事院有太子則置徽政院有太后則置無則省其𨽻於兩院者如左右都威衛使司衛𠉀直都指揮使司內宰司及諸色人匠打捕鷹房財賦提領等名目猥多今並從畧
  昭功萬戶都總使司至順二年立凡文宗潛邸扈從之臣皆領焉都總使二員同知一員副使二員其屬則宮相膳工等司
  內史府至元二十九年封晉王於太祖四卾爾多之地改王傅為內史設內史九員中尉六員司馬四員諮議二員記室二員其屬有延慶典軍諸司
  隨路諸色民匠打捕鷹房都總管府至元二十四年置總四卾爾多位下戸計民匠造作之事逹嚕噶齊二員都總管一員同知一員副總管一員凡卾爾多之事復置四總管分掌之管領保定等路阿哈探馬兒諸色人匠總管府至元十七年置掌太祖大卾爾多一切事務達嚕噶齊總管同知副總管各一員
  管領打捕鷹房民匠達嚕噶齊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置掌二皇后卾爾多位下嵗賜財物造作等事設官同上
  管領隨路諸色民匠打捕鷹房等戶總管府大德二年置掌太祖卾爾多四季行營一切事務設官同
  管領隨路打捕鷹房諸色民匠齊哩克昆總管府延祐五年置掌太祖四皇后位下四季行營並嵗賜造作之事設官同
  隨路打捕鷹房諸色民匠總管府至元二十二年置掌北安王位下嵗賜錢糧之事設官同
  諸王傅官凡四十五王毎位下各設王傅傅尉司馬傅尉惟科綽布哈伊伯根卾倫三王有之餘皆稱府尉
  都䕶府掌領舊州城及輝和爾之居漢地者至元十一年初置輝和爾斷事官十七年改領北庭都䕶府二十年改大理寺二十二年復為大都䕶定置大都䕶四員同知二員副都䕶二員
  崇福司掌領瑪拉哈實喇巴勒葉爾竒木十字寺祭享等事至元二十六年延祐二年改為院七年復為司定置司使四員同知副使司丞各二員
  大都留守司至元十九年罷宮殿府行工部置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知少府監事二十一年別置都總管治民事皇慶元年別置少府監延祐七年罷復以留守兼監事定置留守五員同知二員副留守二員判官二員其屬有修內司祗應司器物局大都城門尉犀象牙局大都四窯塲凡山採木提舉司上都採山提領所器備庫甸皮局上林署養種園花園苜蓿園儀鸞局木塲諸色人匠提舉司收支庫諸色庫太廟收支諸物庫南寺北寺收支諸物二庫廣誼司
  武備寺掌繕治戎器兼典受給至元六年立軍器監二十年改武備監𨽻衛尉院二十一年改監為寺與衛尉並立大德十一年陞為院至大四年復為寺定置卿四員同判六員少卿四員丞四員其屬有夀武庫利器庫廣勝庫及諸路軍器人匠提舉司
  太僕寺中統四年設羣牧所至元十六年改尚牧監十九年又改太僕院二十年改衛尉院二十四年罷院立太僕寺又別置尚乗寺以管鞍轡而本寺止管阿塔斯馬匹大德十一年復改太僕院至大四年仍為寺卿少卿丞各二員
  尚乘寺至元二十四年大德十一年陞為院至大四年復為寺卿四員少卿丞各二員其屬有資乘庫
  長信寺領大鄂爾多齊哩克琨諸事大德五年至大元年陞為院四年仍為寺後定卿四員少卿寺丞各二員
  長秋寺掌武宗五卾爾多戸口錢糧營繕諸事皇慶二年置卿五員少卿寺丞各二員
  承徽寺掌達爾瑪實哩皇后位下錢糧營繕等事至治元年置設官同上
  長寜寺掌英宗蘓喀巴拉皇后位下錢糧營繕等事至治三年置卿六員少卿寺丞各二員長慶寺掌成宗卾爾多泰定元年置設官同上
  寜徽寺𨽻瑪實皇后位下天厯二年置設官同上
  延徽寺掌寜宗卾爾多至元六年
  太府監領左右蔵等庫掌錢帛出納之數中統四年大德九年改為院至大四年復為監太卿太監各六員少監丞各五員
  度支監掌給馬駞芻粟國初置博克遜至元十三年省以宣徽兼其任至大二年改立度支院四年改為監卿三員太監二員少監三員丞二員
  利用監掌出納皮貨衣物之事至元十年置二十年罷二十六年復置大德十一年改為院至大四年復為監卿八員太監少監各五員丞四員
  中尚監掌大卾爾多位下齊哩克昆諸務及領資成庫氊作至元十五年置尚用監二十年罷二十四年改置中尚監至大元年陞為院四年復為監叅用宦者三人卿八員太監少監各二員丞二員
  章佩監掌宦者蘓固爾齊所收御服寳帶至元二十二年至大元年陞為院四年復為監卿五員太監四員少監監丞各二員
  經正監掌營盤巴納及標撥投下草地至大四年置太卿一員太監少監監丞各二員
  都水監掌治河渠並隄防水利橋梁牐堰之事至元二十八年置監二員少監一員監丞二員領大都河道提舉司至正中置行都水監於山東河南等處立河防提舉司𨽻焉
  祕書監掌列代圖籍及隂陽禁書至元九年置後定卿四員太監少監丞各二員其卿叅用宦者二人蕙田案祕書監為文章之府以宦者叅其間非宜也
  司天監掌凡天象之事提點一員監三員少監五員丞四員其屬有提學教授學正及天文算厯三式測騐漏刻諸科管勾隂陽管勾押宿司辰官中統元年至元十五年別立太史院凡頒朔之政歸院學校之設𨽻監 囘回司天監設官同惟減少監二員丞二員
  司禋監至正元年立掌師翁祭祀祈禳之事內監少監丞各二員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職掌與大都同而兼治民事留守六員同知副留守判官各二員其屬有修內司祗應司器物局儀鸞局兵馬司警廵院平盈庫萬盈庫廣積倉萬億庫行用庫稅課提舉司八作司餼廩司領開平一縣
  尚供總管府掌守䕶東涼亭行宮及遊獵供需之事達嚕噶齊總管同知副總管判官各一員其屬有香河等處廵檢司景運倉法物庫
  雲需總管府掌守䕶察罕諾爾行宮及行營供辦之事設官同上
  大都路都總管府達嚕噶齊二員都總管一員副達嚕噶齊同知治中判官推官各二員領府一州十一凡本府官吏惟達嚕噶齊一員及總管推官專治路政其餘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號供需府其屬有大都路兵馬都指揮使司司獄司左右警廵院大都警廵院大都路提舉學校所管領諸打捕鷹房總管府至正十八年大都四隅俱立分府
  行中書省曰河南江北治汴梁曰江浙治杭州曰江西治龍興府曰湖廣治鄂州曰陜西治京兆曰遼陽治遼陽路曰甘肅治甘州路曰嶺北治和寜路曰雲南治中慶路曰征東治瀋陽初又有福建行省治泉州後併入江浙又併四川行省於陜西凡為行省者十中統至元間分立行中書省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書省尋復如舊至大二年又改行尚書省尋復每省丞相一員平章二員右丞二員左丞一員叅知政事二員甘肅嶺北二省各減二員郎中員外郎各二員舊制叅政之下有簽省有同簽後罷不置而丞相亦往往闕焉順帝至正十二年置淮南江北行省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十六年置福建行省於福州十七年置山東行省二十三年置廣西行省又置膠東行省於萊陽
  蕙田案黃帝分天下為州後代因之唐曰道宋曰路元以後則曰省省者官署之名非所施於疆域元時於中書省之外分立行中書省以控制諸路故有直𨽻省者有𨽻諸行省者其號為省固宜也明初罷諸行省分天下為十三布政司當雲某司不當雲某省若總督廵撫專制一方俱帶都察院堂上官銜當雲行院不得雲行省矣
  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布於下郡縣有請則為達於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元帥府其次則止為元帥府其在逺服又有招討安撫宣撫等使宣慰使司有使有同知有副使都元帥府有都元帥副元帥元帥府有達嚕噶齊有元帥宣撫安撫司有達嚕噶齊有使有同知有副使有僉事招討使有達嚕噶齊有使有副使員數多少不等
  諸路萬戶府管軍七千以上為上五千以上為中三千以上為下各置達嚕噶齊一員萬戸副萬戸各一員其官皆世襲有功則陞之其屬有鎮撫司千戸所
  儒學提舉司統諸路府州縣學校各置於行省所署之地每司提舉副提舉各一員江浙湖廣江西三省別有䝉古提舉學校官設官同
  官醫提舉司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惟河南江浙江西湖廣陜西五省各立一司餘省無都轉運鹽使司兩淮兩浙福建各置司使二員同知三員副使一員運判二員兩浙福建無副使四川則名茶鹽轉運司置使同知副使運判各一員廣東廣海則有鹽課提舉司各有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市舶提舉司泉州廣東慶元各置司提舉二員同提舉二員副提舉二員
  海道運糧萬戶府達嚕噶齊一員萬戶一員副萬戶四員其屬有海運千戶所平江又有海運香莎糯米千戸所
  寳泉提舉司至正中議行錢法立都提舉司掌鼓鑄銅錢印造交鈔又置提舉司於河南行省及濟南冀寜等處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廣行省各一所
  都水庸田使司順帝至元中置於平江至正中又置於汴梁使副使僉司各二員都總制庸田使司至正十二年置河南江北等處都總制庸田使司使副使各二員僉司六員其屬有軍民屯田總管府農政司豐盈庫
  諸路總管府十萬以上為上十萬以下為下路當衝要者雖不及十萬戶亦為上置達嚕噶齊總管同知判官各一員推官二員下路無治中其屬有儒學教授䝉古教授醫學隂陽學教授司獄司録事司平準行用庫織染局雜造局府倉諸大使惠民藥局稅務諸提領
  散府達嚕噶齊一員知府或府尹一員同知判官推官各一員所在有𨽻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直𨽻省部者有統州縣者有不統縣者其制各有差等
  諸州江北諸州戶一萬五千以上為上六千以上為中不及六千為下江南諸州五萬以上為上三萬以上為中不及三萬為下各置達嚕噶齊州尹同知判官中下州則稱知州不稱尹
  諸縣江北縣戶六千以上為上二千以上為中不及二千為下江南三萬以上為上一萬以上為中不及一萬為下置達嚕噶齊尹丞簿尉各一員典史二員中下縣不置丞下縣典史一員
  廵檢司廵檢一員
  諸軍惟邊逺之地有之各統屬縣設官如下州
  諸蠻夷長官司西南夷諸溪洞各置司達嚕噶齊長官副長官司用土人為之
  各處托克托郭遜掌辨使臣奸偽正副各一員
  蕙田案元史經兩次編纂體例多不畫一如百官志則自元統至元以後沿革増損之制別為一卷與前數卷首尾不相貫串今逐條分晰附於其下其前卷所無而順帝時剏設者亦以類相從若詳定使司列於通政院之後延徽寺列於寜徽寺之後庶有條而不紊雲
  右元官制
  明史職官志明官制沿漢唐之舊而損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而殿閣大學士祗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叅決其紏劾則責之都察院章奏則達之通政司平反則叅之大理寺是亦漢九卿之遺意也分大都督府為五而征調𨽻於兵部外設都布按三司分𨽻兵刑錢榖其考核則聽於府部是時吏戶兵三部之權為重迨仁宣朝大學士以太子經師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內柄無大小悉下大學士楊士竒等叅可否雖吏部蹇義戶部夏原吉時召見得預各部事然希濶不敵士竒等親自是內閣權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長與執持是非輙以敗至世宗中葉夏言嚴嵩迭用事遂赫然為真宰相壓制六卿矣然內閣之擬票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寺人於是朝廷之紀綱賢士大夫之進退悉顛倒於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初領五都督府者皆元勲宿將永樂間設內監監其事猶不敢縱沿習數代勲戚紈袴司軍紀日以惰毀既而內監添置益多邊塞皆有廵視大征伐皆有監軍而疆事遂致大壊矣蕙田案明初政歸六部併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為九卿然九卿之中惟都察院權較重與六部埒明史有七卿表謂六部尚書及左都御史也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九族之屬籍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宗人府其屬經厯司經厯一人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公孤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長太師徐達太傅三孤無兼領者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復設宣德三年勅太師張輔少師蹇義少傅楊士竒少保夏原吉各輟所領侍左右咨訪政事公孤之官㡬於專授逮義原吉卒士竒還領閣務自後公孤但虛銜為勲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而文臣無生加三公者惟張居正於神宗朝加太師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賓客皆東宮大臣無定員無專授洪武元年太子監國以朝臣兼宮職其後東宮師傅止為兼官加官及贈官惟永樂間成祖幸北京以姚廣孝為太子少師留輔太子自是終明世皆為虛銜於太子輔導之職無與也
  中極殿大學士舊名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舊名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內常侍天子殿閣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內閣先是太祖承前制設中書省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叅知政事洪武十三年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又設四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尋亦罷十五年倣宋制置殿閣諸大學士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勅諭羣臣國家罷丞相設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當是時以翰林春坊詳㸔諸司奏啟兼司平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建文中改大學士為學士成祖即位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叅預機務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仁宗以楊士竒楊榮東宮舊臣陞士竒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榮為太常卿兼謹身殿大學士閣職漸崇其後士竒滎等皆遷尚書職雖居內閣官必以尚書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入內閣自後誥勅房制勅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㫖靡所不領而閣權益重嘉靖以後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吏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官吏選授封勲考課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文選騐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明初設四部於中書省洪武元年始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仍𨽻中書省六年吏部設總部司勲考功三屬部十三年罷中書省陞六部秩每部分四屬部吏部加司封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二十九年定為文選騐封稽勲考功四司凡六部屬皆稱清吏司建文中六部設左右侍中位侍郎上除去諸司清吏字成祖初悉復舊制永樂元年設北京行部尚書二人侍郎四人其屬置六曹清吏司後又分置六部各稱行在某部十八年以六部官屬移之北不稱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洪熈元年復置六部官屬於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北京者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德三年復罷行部正統六年於北京去行在字南京仍加南京字按吏部尚書表率百僚禮數無與並者永樂初選翰林官入直內閣其後楊士竒等加至三孤兼尚書銜然品敘列尚書蹇義夏原吉下孝宗六年內宴大學士邱濬以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居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恕之上自後由侍郎詹事入閣者班皆在六部上矣
  戶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戶口田賦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浙江江西湖廣陜西廣東山東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廣西貴州雲南十三清吏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照磨一人檢校一人所轄有寳鈔提舉司抄紙局印鈔局寳鈔局寳鈔廣惠庫廣積庫贓罰庫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庫廣盈庫外承運庫承運庫行用庫太倉銀庫御馬倉軍儲倉長安東安西安北安門倉張冢灣鹽倉檢校批騐所洪武初置戸部分為五科各設尚書侍郎十三年分四屬部曰總部度支金部倉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民部二十三年分十二部各領一布政司其時無雲南貴州二部而有北平部二十九年改為十二司建文中仍為四司成祖復舊制又改北平司為北京司後軰北京司而設雲南貴州交趾三司宣德中革交趾司定為十三司明初嘗置司農司判録司皆不𨽻戸部後罷 總督倉塲一人掌在京及通州等處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糧儲以戸部尚書或侍郎為之俱不治部事神宗四十七年増設督餉侍郎天啟五年又増設督理錢法侍郎
  禮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禮儀祭祀宴饗貢舉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所轄有鑄印局洪武初置禮部六年分四屬部曰總部祠部膳部主客二十二年改總部為儀部二十九年定為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
  兵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武衛官軍選授簡練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所轄有㑹同館大通關洪武初置兵部六年置三屬部曰總部駕部職方十三年増置庫部二十三年改總部為司馬部二十九年定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 協理京營戎政一人掌京營操練之事或尚書或侍郎或右都御史兼之
  刑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刑名及徒𨽻勾覆關禁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浙江江西湖廣陜西廣東山東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廣西貴州雲南十三清吏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照磨檢校各一人司獄六人洪武初置刑部六年設總部比部都官部司門部八年増設四科科設尚書侍郎等官二十二年改總部為憲部二十三年分十二部如戶部之制二十九年改為十二司宣德十年定為十三司與戶部同工部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百工山澤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所轄有營繕所文思院皮作局鞍轡局寳源局顔料局軍器局節慎庫織染所雜造局廣積通積蘆溝橋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闋提舉司柴炭司洪武初置工部以將作司𨽻焉六年設總部虞部水部並屯田為四屬部又置營造提舉司八年増立四科科設尚書侍郎等官二十二年改總部為營部二十九年定為營繕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提督易州山厰一人掌督御用柴炭之事以尚書或侍郎督厰事嘉靖八年改設主事管理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僉都御史各二人掌糾劾百司辨明寃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其屬經厯都事各一人司務二人照磨檢校司獄各一人十三道監察御史一百十人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十人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各七人陜西湖廣山西各八人雲南十一人在內兩京刷卷廵視京營監臨鄉㑹試及武舉廵視光祿廵視倉場廵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在外廵按清軍學校廵鹽茶馬廵漕廵闗儧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各以御史司之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廵撫有總督兼廵撫提督兼廵撫及經畧總理賛治廵視撫治等員初吳元年置御史臺設大夫中丞侍御史以下與中書都督為三大府十三年罷御史臺十五年置都察院分監察御史為十二道各領布政司建文元年改御史府設御史大夫改十二道為左右兩院成祖復舊制宣德十年定為十三道 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廵撫鳯陽等處兼管河道一員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 總督陜西三邊軍務一員 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兼廵撫廣東地方一員 總督四川陜西河南湖廣等處軍務一員 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一員 總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五省軍務一員總督鳯陽地方兼制河南湖廣軍務一員 總督保定地方軍務一員 總督河南湖廣軍務兼廵撫河南一員 總督九江地方兼制江西湖廣軍務一員 總理南直𨽻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一員 總理河漕兼提督軍務一員 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廵撫應天等府一員 廵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福建地方兼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順天等府地方兼整飭薊州等處邊備一員 廵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一員 廵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門等關軍務一員 廵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遼東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宣府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大同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延綏等處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寜夏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甘肅等處賛理軍務一員廵撫陜西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廵撫四川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湖廣等處地方兼賛理軍務
  一員 廵撫江西地方兼理軍務一員 廵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廣東地方兼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廣西地方一員 廵撫雲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賛理軍務兼督川貴糧餉一員 廵撫貴州兼督理湖北川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一員 廵撫天津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登萊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安廬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偏沅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宻雲地方賛理軍務一員廵撫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地方賛理軍務一員 廵撫承天賛理軍務一員 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一員 賛
  理松潘地方軍務一員
  蕙田案總督廵撫之名始於南北朝後周書文帝紀大統十六年拜章武公導為大將軍總督留守諸軍武帝紀建德二年詔皇太子贇廵撫西土又南史吳明徹𫝊吾為總督必須身居其後是也明初命京卿廵撫地方有軍事則命總督軍務因事而設事已旋罷原未為一定之官稱其後各省俱有之遂為定員而布按二司之權輕矣
  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左右㕘議各一人掌受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其屬經厯知事各一人洪武三年置察言司尋罷十年始置通政使司建文中改司為寺使為卿通政叅議為少卿寺丞増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各一人成祖復舊制成化二年置提督謄黃右通政後革
  大理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其屬司務二人左右寺寺正各一人寺副二人評事四人吳元年置大理司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尋亦革十四年復置大理寺又置審刑司共平庶獄十九年罷審刑司
  蕙田案刑部都察院並大理寺謂之三法司而大理寺獨以平反為職凡三法司㑹審初審刑部都察院為主覆審則大理寺為主
  詹事府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府丞二人掌輔導太子其屬主簿一人録事二人通事舍人二人 左春坊大學士左庶子左諭德各一人左中允左賛善左司直郎各二人左清紀郎一人左司諌二人右春坊亦如之 司經局洗馬一人校書正字各二人 洪武初東宮官屬自三少賔客外則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副詹事詹事丞及左右率府使同知副使諭德賛善大夫皆以勲舊大臣兼領又有文學中舍正字侍正洗馬庻子及賛讀等官十五年更定左右春坊司經局官二十二年始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為府凡坊局之事悉總之建文中又置資德院成祖復舊制按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成化以後率以禮部尚書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之其協理者無常員春坊大學士司直司諌清紀郎俱不常置中葉以後出閣講讀每點別員本府坊局僅為翰林官遷轉之階
  翰林院學士一人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備天子顧問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侍讀侍講各二人掌講讀經史五經博士九人典籍二人侍書二人待詔六人孔目一人史官修撰編修檢討庶吉士無定員吳元年初置翰林院十四年令編修檢討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賛讀考駁諸司奏啟平允則署其銜曰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字某官某列名書之建文時設承㫖改侍讀侍講兩學士為文學博士成祖初復舊又特簡講讀編檢等官叅預機務謂之內閣然解縉胡廣等既直文淵閣猶相繼署院事洪熈以後楊士竒等加至師保禮絶百僚始不復署內閣本翰林之職故嘉隆以前文移關白猶稱翰林院以後則竟稱內閣矣其在六部自成化以後禮部尚書侍郎必由翰林吏部兩侍郎必有一由於翰林其由翰林者尚書則兼學士侍郎則兼讀講學士其在詹事府暨坊局官視其品級必帶本院銜
  王氏圻曰英宗天順中大學士李賢建議請專選進士科充翰林院官遂為制自後非進士起家不得居翰林為孤卿非翰苑出身不得入內閣居宥宻
  國子監祭酒一人司業一人掌國學諸生訓導之政令其屬監丞一人五經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學正十人學録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掌饌二人明初即置國子學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國子學十五年改為國子監二十六年罷中都國子監建文中陞監丞為堂上官革學正學録成祖初復舊祭酒司業明初擇有學行者任之後皆由翰林官遷轉
  蕙田案明制府院寺監設丞俱為堂上官獨國子監丞領繩愆㕔事為屬員
  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祭祀禮樂之事其屬典簿二人博士二人協律郎二人賛禮郎九人司樂二十人天壇地壇朝日壇夕月壇先農壇帝王廟祈榖殿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顯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奉祀二人祀丞二人犧牲所吏目一人吳元年置太常司三十年改為寺 提督四夷館少卿一人掌譯書之事初𨽻翰林院後増太常卿少卿各一員為提督嘉靖中裁卿一員
  光祿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其屬典籍二人録事一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監事四人司牲司大使副使各一人司牧局大使一人銀庫大使一人吳元年置宣徽院洪武元年改為光祿寺八年改寺為司三十年復為寺
  太僕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牧馬之政令其屬主簿一人常盈庫大使一人所轄各牧監監正監副録事各一人各羣羣長一人洪武初置羣牧監於荅荅失里營所六年更置羣牧監於滁州旋改為太僕寺後定所轄牧監十四羣九十有七三十年置行太僕寺於北平永樂以後以行太僕寺為太僕寺其舊在滁州者為南京太僕寺
  鴻臚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掌朝㑹賔客吉凶儀禮之事其屬主簿一人司儀司賔二署各署丞一人鳴賛四人序班五十人吳元年置侍儀司九年改為殿庭儀禮司三十年改為鴻臚寺尚寳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寳璽符牌印章太祖初設符壐郎吳元年改為尚寳司吏戶禮兵刑工六科都給事中各一人左右給事中各一人給事中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掌侍從規諌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設給事中洪武六年始分為六科十年𨽻承敕監十二年改𨽻通政司十三年置諌院有左右司諌及正言後又置諌議大夫尋皆罷二十二年改給事中為源士未㡬復舊
  中書科中書舍人二十人掌書冩誥敕制詔銀冊鐵劵等事 直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掌奉㫖書冩書籍直武英殿西房中書舍人掌奉㫖篆冩冊寳圖書俱無定員 內閣誥敕房中書舍人制敕房中書舍人並無定員誥敕房掌書辦文官誥敕畨譯敕書並外國文書揭帖兵部紀功勘合底簿制敕房掌書辦制敕詔書誥命冊表寳文玉牒講章碑額題奏揭帖一應機宻文書各王府敕符底簿洪武七年設直省舍人𨽻中書省後改中書舍人與給事中俱𨽻承敕監建文中革中書舍人改為侍書𨽻翰林院成祖復舊制尋設中書科定舍人員宣德間內閣置誥敕制敕兩房皆設中書舍人嘉靖二十年選各部主事大理寺評事帶原銜直誥敕制敕兩房
  蕙田案明代中書舍人有三其直文華武英殿者率取善書畫者充之其直誥敕制敕兩房者則為內閣之屬嘉靖以後多選部寺諸臣入直歸有光以太僕寺丞直制敕房則各寺堂上官亦有直兩房者矣兩房舍人與文華武英殿舍人及中書科舍人名同實異明史並為一條今姑從之而附辨於後
  行人司司正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行人三十七人掌捧節奉使之事洪武十三年置建文中𨽻鴻臚寺後復舊
  欽天監監正一人監副二人掌天文厯數占𠉀推歩之事其屬主簿一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各一人五官靈臺郎八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五官挈壺正二人五官監三人五官司書二人五官司晨八人漏刻博士六人明初設太史監吳元年改監為院洪武元年改為司天監又置囘回司天監三年改曰欽天監三十一年罷囘囘欽天監
  太醫院院使一人院判二人掌醫療之法其屬御醫四人吏目一人生藥庫惠民藥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太祖設醫學提舉司尋改為太醫監吳元年改監為院
  上林苑監左右監正各一人左右監副各一人左右監丞各一人掌苑囿園池牧畜樹種之事其屬典簿一人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典署一人署丞一人録事一人永樂五年
  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各指揮一人副指揮四人吏目一人掌廵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
  蕙田案明初各城門設兵馬以指揮司領之其後令專掌刑名盜賊職如兩京州縣而官名猶仍舊則以文職而繋武職之銜矣
  順天府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六人推官一人儒學教授一人訓導一人其屬經厯知事各一人照磨檢校各一人所轄宛平大興二縣及司獄司都稅司宣課司稅課司稅課分司逓軍所批騐所武學京衛武學教授訓導各一人衛武學教授一人訓導二人或一人
  宦官 十二監毎監各太監一員左右少監各一員左右監丞各一員典簿一員長隨奉御無定員此洪武舊制也後漸更葷詳見各條下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無定員提督掌督理皇城內一應儀禮刑名掌印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硃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記奏章及諸出納號簿內官監掌印太監一員總理管理僉書典簿掌司冩字監工無定員御用監掌印太監一員裏外監把總二員典簿掌司冩字監工無定員又有仁智殿監工一員司設監員同內官監御馬監掌印監督提督太監各一員騰驤四衛營各設監官掌司典簿冩字拏馬等員象房有掌司等員神宮監掌印太監一員僉書掌司管理無定員尚膳監掌印太監一員提督光祿太監一員總理一員管理僉書掌司冩字監工及各牛羊等房厰監工無定員尚寶監掌印一員僉書掌司無定員印綬監員同尚寶直殿監員同上尚衣監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無定員都知監掌印太監一員僉書掌司長隨奉御無定員四司舊制每司各司正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後漸更易詳下惜薪司掌印太監一員總理僉書掌道掌司冩字監工及外厰北厰南厰新南厰新西厰各設僉書監工俱無定員鐘鼓司掌印太監一員僉書司房學藝官無定員寶鈔司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管理監工無定員混堂司掌印太監一員僉事監工無定員八局舊制每局大使一人左右副使各一人兵仗局掌印太監一員提督軍器庫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冩字監工無定員銀作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冩字監工無定員浣衣局掌印太監一員僉書監工無定員巾㡌局掌印太監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工無定員鍼工局員同巾帽局內織染局員同上酒醋麵局員同上司苑局員同上十二監四司八局所謂二十四衙門也其外有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一員總理管理掌司冩字監工無定員舊制各庫設官同八局司鑰庫員同上內承運庫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太監十員掌司冩字監工無定員十庫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運廣盈廣惠贓罰已上各掌庫一員貼庫僉書無定員御酒房提督太監一員僉書無定員御藥房提督太監正副二員分兩班近侍醫官無定員御茶房提督太監正副二員分兩班近侍無定員牲口房提督太監一員僉書無定員刻漏房掌房一員僉書無定員更鼓房有罪內官職司之甜食房掌房一員協同無定員彈子房掌房一員僉書數員靈臺掌印太監一員僉書近侍㸔時近侍無定員絛作掌作一員協同無定員盔甲厰安民厰各掌厰太監一員貼厰僉書無定員午門東華門西華門奉天門元武門左右順門左右紅門皇宮門坤寜門宮左右門東宮春和門後門左右門皇城京城內外諸門各門正一員管事無定員舊設門正門副各一員提督東厰掌印太監一員掌班領班司房無定員貼刑二員掌刺緝刑獄之事舊選各監中一人提督後專用司禮秉筆第二人或第三人為之其貼刑官則用錦衣衛千百戸為之凡內官司禮監掌印權如外庭元輔掌東厰權如總憲秉筆隨堂視衆輔各設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員提督西厰不常設惟汪直谷大用置之劉瑾又設西內厰尋俱罷革提督京營提督太監坐營太監監鎗掌司僉書俱無定員始於景泰元年文書房掌房十員掌收通政司每日封進本章並㑹極門京官及各藩所上封本其在外之閣票在內之搭票一應聖諭㫖意御批俱由文書房落底發凡升司禮者必由文書房出如外庭之詹翰也禮儀房提督太監一員司禮掌印或秉筆攝之掌司冩字管事長隨無定員中書房掌房一員散官無定員御前近侍曰乾清宮管事督理御用諸事曰打卯牌子掌隨朝捧劍俱位居司禮東厰提督守偹之次曰御前牌子曰煖殿曰管櫃子曰賛禮曰答應長隨曰當差聽事曰拏馬尚冦尚衣尚履皆近侍也南京守備正副守備太監各一員天夀山守備太監一員湖廣承天府守備太監一員織造提督太監南京一員蘇州一員杭州一員鎮守鎮守太監始於洪熈徧設於正統凡各省各鎮無不有鎮守太監至嘉靖八年後始革市舶廣東福建浙江三市舶司各設太監提督後罷浙江福建二司惟存廣東司監督倉場各倉各場俱設監督太監諸陵神宮監各陵俱設神宮監太監守陵其外之監軍採辦糧稅礦闗等使不常設者不可勝紀也洪武中定內官監十一各門官七司二局庫九太祖嘗謂侍臣曰朕觀周禮奄寺不及百人後世至踰數千因用階亂此曹止可供灑埽給使令非別有委任毋令過多因定製內侍無許識字又鑄鐵牌文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又敕諸司毋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然二十五年命聶慶童往河州敕諭茶馬中官奉使行事已自此始成祖亦嘗雲朕一遵太祖訓一軍一民中官不得擅調發顧中官四出實始永樂時命李興等齎敕勞暹羅國王此奉使外國之始也命鄭和等率兵二萬行賞西洋諸國此將兵之始也敕王安等監都督譚清等軍馬靖廵視甘肅此監軍廵視之始也及洪熈元年以鄭和領下畨官軍守備南京遂相沿不改敕王安鎮守甘肅而各省鎮皆設鎮守矣宣德四年特設文書房命大學士陳山教小內使書而太祖不許識字讀書之制由此而廢賜王瑾金英印記則與諸宻勿大臣同賜金英范宏免死詔則又無異勲臣之鐵劵也英憲武熹之朝太阿倒握威福下移莊烈帝初翦大憝海內頌聖既而鎮守出征督餉坐營等事無一不命中官為之而明亦遂亡矣
  王世貞筆記髙帝時中人不得預外事見公侯大臣叩首惟謹至永樂初狗兒諸奄稍稍見馬上之績後以倦勤朝事漸寄筆札久乃稱肺腑矣太監鄭和等以奉命率舟師下海中諸蠻而中人有出使者矣西北大將多洪武舊人意不能無疑思以腹心㕘之而中人有鎮守者矣王振時上春秋少不日接大臣而中人有票㫖徑行者矣
  蕙田案宦官之禍至明而極然太祖訓敕內臣毋預政事外臣毋行交結其家法非不嚴也內臣典兵奉使始於永樂內書堂授書始於宣德皆所稱英明之主而日中之蔀即伏於此時厥後大權旁落威福自擅積漸使然固其宜矣
  南京官吏部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戸部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總督糧儲一人禮部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兵部尚書㕘賛㡬務一人石侍郎一人刑部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工部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都察院右都御史一人右副都御史一人右僉都御史一人提督操江一人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右通政一人右㕘議一人大理寺卿一人右寺丞一人翰林院學士一人國子監祭酒一人司業一人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一人光祿寺卿一人少卿一人太僕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鴻臚寺卿一人尚寳司卿一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六人行人司左司副一人欽天監監正一人監副一人太醫院院判一人五城兵馬司指揮各一人副指揮各三人應天府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 永樂四年成祖徃北京置行部尚書備行在九卿印以從是時皇太子監國大小庶務悉以委之惟封爵大辟除拜三品以上則以聞政本故在南也十八年官屬悉移而北南京六部所存惟禮刑工三部各一侍郎在南之官加南京字仁宗時補設官屬除南京字正統六年定製復如永樂時
  蕙田案南京諸部寺監雖有司存而俱為閒散之職徒以養清望耳於政本無闗也今惟舉其大者而所轄諸司屬則畧之
  王府長史司左右長史各一人掌王府之政令其屬典簿一人所轄有審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寳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及伴讀教授引禮舍人倉庫大使公主府則設家令一人司丞一人録事一人洪武二十三年改家令司為中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一省之政左右㕘政左右㕘議無定員其屬經厯都事各一人照磨檢校各一人理問副理問提控案牘各一人司獄一人庫大使副使各一人倉大使副使各一人雜造局軍器局寳泉局織染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太祖初置行中書省設平章政事左右丞㕘知政事等員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廣西四川山東廣東河南陜西湖廣山西諸行省俱為承宣布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㕘知政事為布政使十五年置雲南布政司永樂元年以北平布政司為北京五年置交阯布政司十一年置貴州布政司宣德三年罷交阯布政司除兩京外定為十三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副使僉事無定員其屬經厯知事各一人照磨檢校各一人司獄一人
  布政司㕘政㕘議分司諸道督糧道督冊道分守道皆帶布政銜
  按察司副使僉事分司諸道提督學道清軍道驛𫝊道分廵道整飭兵備道其外又有協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鹽法道撫治道監軍道招練道明初於直𨽻府州縣設廵按御史各布政司所屬設試僉事後罷試僉事改按察分司四十一道此分廵之始也分守起於永樂間兵道仿自洪熈間兩京不設布按二司故督學以御史後置守廵諸員無所屬則寄銜於鄰近省布按司官
  行太僕寺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無定員掌各邊衛所營堡之馬政其屬主簿一人洪武三十年置行太僕寺於山西北平陜西甘肅遼東永樂中以北平行寺為太僕寺
  苑馬寺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無定員掌六監二十四苑之馬政其屬主簿一人各牧監監正監副録事各一人各苑圉長一人永樂四年置北直𨽻遼東平涼甘肅凡四寺十八年革北京苑馬寺併入太僕正統中革甘肅苑馬寺
  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一人同知一人副使一人判官無定員掌鹽盬之事其屬經厯知事各一人庫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轄各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鹽課司大使副使各鹽倉大使副使各批騐所大使副使並一人都轉運司凡六曰兩淮曰兩浙曰長蘆曰河東曰山東曰福建分司十四
  鹽課提舉司提舉同提舉各一人副提舉無定員其屬吏目一人庫大使副使一人所轄各鹽倉大使副使各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各井鹽課司大使副使並一人提舉司凡七曰四川曰廣東海北曰黒鹽井曰白鹽井曰安寜曰五井曰察罕腦兒又有遼東煎鹽提舉司
  市舶提舉司提舉一人副提舉二人掌海外諸畨朝貢市易之事其屬吏目一人
  茶馬司大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市馬之事
  知府一人同知通判無定員推官一人其屬經厯知事各一人照磨檢校各一人司獄一人儒學教授一人訓導四人稅課司大使一人倉大使副使各一人織染雜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醫學正科一人隂陽學正術一人
  知州一人同知判官無定員其屬吏目一人儒學學正一人訓導二人稅課局大使一人庫大使一人織染雜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醫學典科一人隂陽學典術一人
  知縣一人縣丞一人主簿一人其屬典史一人儒學教諭一人訓導二人稅課局大使一人庫大使一人醫學訓科隂陽學訓術各一人
  顧氏炎武曰唐制京郡乃稱府至宋則潛藩之地皆升為府宋初太宗眞宗皆嘗為開封尹後無繼者乃設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之崇寜三年蔡京乞罷權知府置牧尹各一員牧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是權知府者所以避京尹之名也今則直命之為知府非也 知縣者非縣令而使之知縣中之事唐人亦謂之知印其名始於貞元以後其初尚帶一權字至於普設知縣則起自宋初以州郡多闕官縣令選尤猥下乃詔吏部選幕職官為知縣自此以後遂罷令而設知縣沿其名至今宋時結銜曰以某官知某府事以某官知某州事以某官知某縣事以其本非此府此州此縣之正官而任其事故云然
  廵檢司廵檢副廵檢主緝捕盜賊凡闗津要害處俱設 驛驛丞典郵𫝊迎送 河泊所官掌收魚稅 閘官壩官掌啟閉蓄洩 批騐所大使副使各一人掌騐茶鹽引 遞運所大使副使各一人掌運逓糧物 鐵冶所大使副使各一人以上皆𨽻府州縣
  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五都督府每府左名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無定員其屬經厯都事各一人初太祖下集慶即置行樞宻院自領之又置諸翼統軍元帥府尋罷樞宻院改置大都督府以都鎮撫司𨽻焉尋罷統軍元帥府吳元年罷大都督不設十三年改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各衛所及在外各都司衛所永樂元年設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後又分五府稱行在五軍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字在應天者加南京字洪熈元年復稱行在仍設行後府宣德三年又革正統六年復除行在字
  京營永樂二十二年置大三營曰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俱選勲臣二人提督之景泰元年立十團營其舊設者號為老營成化三年分團營為十二每營又各分五軍三千統騎兵神機統火器正德中又選團營精鋭置東西兩官㕔嘉靖二十九年革團營官㕔仍併三大營改三千曰神樞統以提督總兵官一員已改提督曰總督京營戎政更設侍郎一人協理京營戎政定廵視科道官嵗一代悉革內侍官隆慶初仍以總督為提督改協理為閲視尋併改閲視為提督四年三營各設提督又各設右都御史一員提督之尋罷六提督仍復總督戎政一人天啟初増設協理一人尋革崇禎初復増設
  京衛指揮使司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鎮撫司鎮撫二人其屬經厯知事吏目倉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轄千戸所多寡不等京衛有上直衛有南北京衛品秩並同各有掌印有僉書其以恩廕寄祿無定員凡上直衛親軍指揮使司二十有六皆不𨽻都督府錦衣衛其一也其京衛𨽻都督府者三十有三不𨽻都督者十有五
  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勲戚都督領之恩廕寄祿無定員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洪武二十年以治錦衣衛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繋囚送刑部審録詔內外獄咸歸三法司罷錦衣獄成祖時復置尋増北鎮撫司專治詔獄成化間刻印畀之獄成得專達不關白錦衣錦衣官亦不得干預而以舊所設為南鎮撫司專理軍匠
  南京守備協同守備各一人南京以守備及㕘賛機務為要職守備以公侯伯充兼領中軍都督府事協同守備以侯伯都督充領五府事㕘賛機務以兵部尚書領之永樂十九年遷都設守備洪熈元年以中官同守備景泰三年増設協同守備一人
  南京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不全設其掌印僉書皆以勲戚及三等都督為之其屬經厯都事各一人
  南京衛指揮使司設官如京衛其𨽻五都督府者三十有二又親軍衛指揮使司十有七王府䕶衛指揮使司設官如京衛又王府儀衛司儀衛正一人副二人典仗六人總兵官副總兵㕘將游擊將軍守備把總無定員凡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為守備與主將同守一城者為協守又有提督提調廵視備禦領班備倭等名凡總兵副總兵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其總兵掛印稱將軍者雲南曰征南將軍大同曰征西前將軍湖廣曰平蠻將軍兩廣曰征蠻將軍遼東曰征虜前將軍宣府曰鎮朔將軍甘肅曰平𦍑將軍寜夏曰征西將軍交阯曰副將軍延綏曰鎮西將軍其在薊鎮貴州湖廣四川及儧運淮安者不得稱將軍掛印宣德間又設山西陜西二總兵嘉靖間分設廣東廣西貴州湖廣二總兵為四改設福建保定副總兵為總兵又添設浙江總兵神宗朝又増設於臨洮山海天啟間増設登萊至崇禎時益紛不可紀而位權亦非復當日蓋明初雖㕘將游擊把總亦多有充以勲戚都督等官至後則杳然矣
  留守司正留守一人副留守一人指揮同知二人其屬經厯都事斷事副斷事吏目各一人洪武二年詔以臨濠為中都十四年置留守司嘉靖十九年置興都留守司
  都指揮使司 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一人都指揮同知二人都指揮僉事四人掌一方之軍政其屬經厯都事斷事副斷事吏目各一人司獄倉庫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大使副使各一人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設官如都督府又置各都衛指揮使司洪武八年詔各都衛並改為都指揮使司凡改設都司十有三行都司三宣德以後定設都司十有六行都司五
  衛指揮使司設官如京衛各統於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千戶所正千戸一人副千戶一人鎮撫二人其屬吏目一人所轄百戸所凡十共百戶十人總旗二十人小旗百人其守禦千戶所軍民千戶所設官並同
  土官洪武七年西南諸蠻朝貢多因元官授之後定為宣慰司者十一為招討司者一為宣撫司者十為安撫司者十九為長官司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縣正貳屬官或土或流皆因其俗使之守疆土脩職貢供征調又有畨夷都指揮使司三衛指揮使司三百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討司六萬戶府四千戶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並以附寨畨夷官其地
  右明官制










  五禮通考卷二百十九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五禮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