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關於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交通運輸部關於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交規劃發〔2021〕51號
2021年5月28日
發布機關: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網站

交通運輸部關於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交規劃發〔2021〕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

為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部署要求,進一步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凝聚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場、行業和社會等多方合力,有效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一體推進全國交通運輸服務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交通強國建設基礎,為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原則。

先行引領、融合發展。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突出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作用,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總要求,進一步提檔升級、加強銜接,促進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當好先行。

一體謀劃、有效銜接。將交通運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做好農村交通發展規劃,加強過渡期內農村地區交通運輸領域工作機制、發展任務、政策舉措等有效銜接,既要防止區域間政策嚴重不平衡造成「懸崖效應」,也要統籌考慮發展實際對脫貧地區予以傾斜支持,實現政策平穩過渡。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國情農情,從不同地區發展基礎、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交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需求特徵出發,科學制定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分類指導、遞次推進、精準施策,不搞一刀切。

改革創新、統籌協調。深化農村交通重點領域改革,加強政策創新、機制變革、規制完善,推動新技術應用、新業態發展,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提升「建管養運」協調發展能力,為新時期交通運輸發展提供新動能。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交通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能力、交通運輸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政策制度平穩過渡、有效銜接,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鄉村全面振興成效顯著、作用充分發揮。爭取全國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比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AAAA級以上區縣比例、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均達到85%左右,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遞,基本完成2020年底存量四、五類危橋改造,農村交通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健全,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及人員基本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有效落實。

二、推進農村交通高質量發展,全面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推動交通提檔升級,支撐鄉村產業興旺。

1.提升農村地區外通內聯水平。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脫貧地區、墾區林區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航道等區域性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繼續開好多站點、低票價的「慢火車」,推進普通國省道瓶頸路段貫通升級,穩步建設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貨運機場,加強便民交通碼頭等農村水路客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重要航道礙航設施復航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有序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老舊公路改造和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幹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

2.推進交通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資源路、旅遊路、產業路和旅遊航道建設,推動串聯鄉村主要旅遊景區景點、主要產業和資源節點、中小城鎮和特色村莊等公路、航道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農村水路旅遊客運。完善重點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體系,推進通用航空與旅遊融合發展。以農村公路為依託,探索支持路衍經濟發展的路徑。繼續協同推進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打通堵點,改善通航條件。

3.提高農村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加強農村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強化安全監管。開展安全「消危」行動,在基本消除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的基礎上,推進完善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實施公路危舊橋梁改造行動,配套建設必要橋梁,加大撤渡建橋工作力度。開展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和航運樞紐大壩除險加固專項行動。嚴格落實交通安全設施與公路建設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加大搶險設備和物資投入,擴大農村公路災害保險覆蓋面,及時做好災後重建和防治工作,提升農村交通安全應急保障和防災減災能力。

(二)改善農村交通環境,服務鄉村生態宜居。

4.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成果,加強管理養護,對災毀水毀路段及時修復。因地制宜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抵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加強通村公路與村內道路連接,統籌規劃和實施農村公路的穿村路段,靈活選用技術標準,兼顧村內主幹道功能,助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結合鄉村建設行動,補齊易地搬遷安置區對外交通出行短板。

5.加強農村路域環境整治。根據服務需求完善交通驛站、停車休息觀景點、公共停車場等普通公路沿線服務設施。結合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因地制宜實施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潔化、綠化、美化,繼續推進路宅分家、路田分家,深化「美麗農村路」建設,營造美麗宜人並具有文化氛圍的農村交通出行環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6.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理念貫穿到農村交通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最大限度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因地制宜選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建設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農村交通,推進綠色公路、綠色水運發展。對於環境脆弱、人口流失嚴重的擬搬遷村莊,統籌生態保護和易地搬遷安置規劃等要求,限制新改建交通項目,拓展鄉村生態空間。

(三)提升運輸服務供給,助推鄉村生活富裕。

7.提高客運服務均等化水平。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改善農村客運安全通行條件,優化服務供給,推動集約化發展。引導各地有序推進城鄉公交線路向城區周邊重點鎮村延伸和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提升城鄉客運均等化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建設改造農村客運站點,拓展站點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等功能。推動落實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構建農村客運長效發展機制。

8.提高物流綜合服務水平。統籌利用交通、郵政、快遞、農業、商貿等資源,全面推動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節點體系建設,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網點下沉,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強化鄉鎮運輸服務站、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建設。推動交郵融合、電商物流、客貨同網、貨運班線等多種形式農村物流發展,暢通農產品進城、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民生活消費品下鄉的物流服務體系。鼓勵各類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和共享資源,提升物流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因地制宜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模式。

(四)強化管理養護升級,提升高效治理能力。

9.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紮實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健全以路段為基礎的農村公路統計管理機制,摸清底數,動態維護,科學決策。加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積極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農村公路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制修訂工作,制定出台《農村公路簡易鋪裝路面設計施工技術細則》《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安全設施設計細則》等,完善行業制度標準體系。

10.健全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建立以各級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養護生產組織模式,提高養護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水平。創新多種養護模式,積極探索對不同行政等級公路組成的農村公路骨幹路網實行集中統一養護和周期性養護。

11.注重科技創新賦能。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交通運輸中的應用,逐步提升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開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行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平台建設,推進農村公路數據共建共享共管。促進交通、旅遊等各類信息開放共享、融合發展,倡導「出行即服務(MaaS)」理念。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智慧物流運營模式,推動電子運單跨方式、跨區域共享互認。

(五)加強組織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提升。

12.完善群眾參與體系。在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進一步開發「四好農村路」各類公益性崗位,拓寬脫貧人口和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渠道。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質量管理,提升基層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落實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健全群眾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群眾參與體系。

13.加強農村交通人文建設。加強農村地區交通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健全老年人交通運輸服務體系,滿足老齡化社會交通需求,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強化古道等歷史遺蹟保護,開展交通文化內涵研究和傳播,注重交通運輸與鄉村歷史文化的結合。加強文明交通綠色出行宣傳,強化交通參與者的規則意識、法治素養及社會責任等,推動形成文明鄉風。

三、嚴格落實黨中央關於五年過渡期政策要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14.做好工作體系銜接。調整優化原交通扶貧領導體制,建立統一高效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議事協調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責制,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明確責任部門,保障工作力量。調整現有專項工作機構設置和具體職能,保持工作力量穩定,推動交通扶貧工作力量和組織保障順利從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5.做好規劃實施銜接。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舉措,作出具體工作安排。要將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重大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符合條件的納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發揮示範引領。

16.做好投融資政策銜接。按照過渡期「四個不摘」要求,在「十四五」規劃及投資政策中統籌考慮脫貧地區和其他地區實際,「一盤棋」、一體化謀劃項目和資金政策。對西藏、新疆以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予以傾斜支持,繼續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交通運輸發展。制修訂車購稅資金、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有關資金補助政策,綜合考慮建設、養護、地方財政資金投入等因素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發展。創新籌融資模式,積極探索通過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與交通沿線土地、資源、產業等一體化開發,以及建設養護總承包、PPP、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17.繼續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定點幫扶工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以及所在省(區、市)工作安排,及時調整優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定點幫扶等工作,繼續加強黨建指導、資金支持、幹部選派、消費幫扶、產業協作、教育培訓等,幫助幫扶地區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18.繼續加強統計監測和監督管理。加強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重點地區交通指標的跟蹤評估。總結好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效和經驗,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配合各級鄉村振興部門開展涉及交通運輸的扶貧資產管理和監督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建引領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交通運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和「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把實現鞏固拓展交通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交通運輸服務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二)強化要素保障。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加大時代楷模、交通楷模等先進人物培樹力度,強化幹部培養、使用與激勵機制建設,引導廣大交通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而奮鬥。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資金、一般債券加大對農村交通發展的投入力度,加強資金保障。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及土地政策的銜接,推動優化農村公路用地、環評手續,提高審批效率。

(三)注重考核評價。積極推動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在農村交通發展中的主體責任,將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成效納入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加強動態監督檢查,完善政策制度,強化督導考評,加強政府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

(四)加強宣傳引導。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以及「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為載體,推廣成功經驗,加強宣傳引導。組織「最美農村路」評選,擦亮「我家門口那條路」等品牌,推動工作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社會認可度和群眾滿意度。

本實施意見有效期為2021—2025年。

交通運輸部

2021年5月28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