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人物考
卷二
作者:金祖淳
卷三

國戚

編輯

雲城君繼男

編輯

雲城君繼男伯述德源君定難功臣昭簡公曾孫。嘉靖丙寅生。初授雲城監萬曆丁酉,陞正義大夫、雲城君天啓壬戌卒。

公幼秀美,長愈落落。家西湖勝地,客至必命酒,彈琴取適,時呼鷹網魚,必分隣里。

壬辰亂作,公願屬申砬麾下,橫屍報國。宣廟感其義,特進都正階,賜廏馬、弓刀。未至軍,達川師潰,輿駕西播。公匹馬入關北訪母,剔越山壑,間道詣行在。以不克死行間,義不敢虛帶賞資,三上書乞收,不許。朝議募探問江都存沒,公又詣臺請行。穿賊藪海澨,宣命於倡義使金千鎰,相持痛哭,闔島隕涕。

時八路新刳於兵,公私饑困。公謂受爵蔑效,分當愧死,止受六品俸。旣而臺論收濫職稍食,同輩大慙服。

丁酉,南鄙再聳,朝廷揀武藝宗室充宣傳官,公拜命衛中殿遂安郡,首尾三年。

國事益安定,議者以公奔走勤力,宜正勳庸,公曰:「人臣義分,何敢貪天以自功?」

王子臨海君橫甚,喜與諸宗業射者遊。公雅號穿楊,兼有名亭。臨海託以臨觀,相從樂飮。公亟墮其宇,臨海怒絶去。

光海幽母后西宮,廷臣怵權壬指,請削尊號,公避不預其列。公沒之明年,仁考改玉,令禮官特祭以褒之。李敏求撰墓碣。

始林君世俊

編輯

始林君世俊子豪景明君曾孫。萬曆庚辰生。初授彰善大夫、始林副正,襲封君,階正義。崇禎庚辰卒。

湖安君澳

編輯

湖安君伯瞻德興大院君曾孫,河原君孫。萬曆二十四年生。初授湖安正,後襲封。顯宗六年卒,年七十。

光海閉母妃於西宮,用事者言當廢,議於群臣,公曰不可,卒得罪。

被連坐,流康津,窮處默默,常讀書,絶不應接。人或邀相敍暢,必辭以罪謫。李敬輿嘗廉察湖南,巡行海上,留敍累日,握手歎曰:「賢哉!居謫良苦。」上知公無罪,特赦還復爵。許穆撰墓碣。

全坪君漷

編輯

全坪君魯伯,號鷺洲仁興君靖孝公孫。朗善君孝敏公子。□□己亥生。例授全坪副正,後特加明義封君,錄保社勳。□□戊寅卒,年四十。

公資性剛明,擧止端詳,家居恆以禮法自持。孝敏稱其孝,遇事必諮,父子爲知己。敎導有方,群弟皆敬憚,不敢以非義見。

平生未嘗殖一貨、增一田,淨掃一室,以琴書、松梅娛意,扁其堂曰四樂。酷愛山水,歷覽天磨金剛諸山,遇佳境輒徘徊累日,嘯詠忘返。或値宴飮,粉黛滿堂,絲肉迭奏,諸公子笑抃爲歡,而公必先引滿,頹然若無聞睹。

輕財好施,雅與數三儒士善,見有貧無家者,卽貿材瓦以濟之。

戊辰,朴文純世采入對言悖宗罪狀。上震怒,以諸宗有害寵者,命公覈出,公抗言無有,遂下理。蓋公前已知不吉,絶不與通,至是人皆服公先見。而禍將不測,賴諸臣力救得脫。

仁顯王后出居於第,中外震懼。公慷慨涕泣,倡率同志,將抗章極言,以禁令不得上。崔奎瑞撰墓碣。

星坪君濯

編輯

星坪君士潔,號知足堂仁興君靖孝公孫,朗善君孝敏公子。顯宗癸卯生。例授星坪守,陞明義階。肅宗癸巳卒,年五十一。

工於隷書,筆法遒美。李光迪撰墓碣。

節愼正壽崑

編輯

節愼正壽崑景老臨瀛大君曾孫,新成君子。嘉靖□□生。二十三爲正,四十三陞明善。宣祖甲午卒,年四十九。贈扈聖功臣、昭德大夫、節愼君光海時,又錄衛聖功,反正後罷之。

壬辰,宣祖倉卒去,公與子忠吉從。到松京,上命埋安廟社主於穆淸殿。公奔往諸宰所,泣告曰:「我等隨主上而來,爲廟社也。若埋安於此,我等何所望?賊鋒到此,則可保無虞乎?」因失聲。而宗室海豐君追到,叱曰:「朝廷已定之事,何所知而妄言?」公開陳義理,且泣且言。大臣以公意入啓,上曰:「某言是也。予未及思也。」卽命宗廟提調奉陪而來。未久,松京陷,廟社主之再安,公之力也。

公以司饔提調,承上命從光海,駐伊川光海每事咨於公,呼以進賜而不名。

新城之喪,居廬啜粥,朝夕上冢,終三年一不到家。後喪亦如之。國忌日齋素以誠,家中小兒亦不敢食肉。

李恆福李好閔李齊閔以爲:「居喪愼送終之節,臨亂效忠貞之節,不可使其無傳。」倡呈禮曹而啓於上,以忠臣孝子旌其門。金堉撰墓碣。

秀泉副正貞恩

編輯

秀泉副正貞恩正中,號月湖,又以嵐谷雪窓互稱之。益寧君昭剛公子。初授秀泉副正,後陞都正。生卒無所考。

長於音律,布爪指運掌掔,神妙不滯,聞者必泣。與茂豐正齊聲異調,評者相爲伯仲。沈喜壽撰碑。

鐵山副守孝順

編輯

鐵山副守孝順希閔鎭南君終生曾孫。□□□□生。例授鐵山副守嘉靖庚戌卒,年五十七。

公早辭嚴親,執喪禮如成人,見者異之。

家後搆書院,左右圖籍。讀書終日端坐,直到夜央。有姊嘗染癘,親戚不敢前,公則折扃入救。又兄妻以癘逝,染逮屍閉於門庭,公一不動,袒生斂死,得如平時。丁熿撰墓誌。

端川令億舜

編輯

端川令億舜大叟秀泉君貞恩孫。嘉靖甲申生。例授端川令□□甲戌卒,年五十一。

解音律,最善於長簫、短笛。

一時名士如吳祥姜克誠高敬命,結爲忘形交。李元翼撰墓表。

李伯剛 靖節公。

編輯

李伯剛淸州人。高麗侍中公升七代孫,琅城君季瑊曾孫也。洪武□□生。以蔭補別將,尙太宗貞順主,爲淸平尉永樂戊戌,陞大匡輔國、府院君,賜几杖。景泰辛未卒,年七十一。

尹新之 文穆公。

編輯

尹新之仲又,號玄洲,又號燕超齋。領議政、海原府院君文靖公斗壽孫,領議政、海昌君文翼公子。萬曆壬午生。尙昭敬王貞惠翁主,封海嵩尉孝宗丁酉卒,年七十六。肅廟丙寅,賜諡文穆

幼聰穎不凡,十五尙主,文靖公歎曰:「吾家失一壯元郞。」

公在仁廟朝,嘗應旨上箚論君德,又言:「陵寢象設過侈,宜體先王儉德,以垂法後嗣。」上嘉納之。

公風度凝遠,望之軒然。詔使至,以迎慰赴西路,文苑之選也。

卜築玄江之上,規制樸陋,僅取容膝。

仁廟雅重公,每國有陵廟大事,輒命公董理,亦多特除別職,積資至正一品。位與相臣齊,大朝會與文翼竝押東西班,公愈懼盛滿,多稱疾不預。丙子亂,公爲召募大將,住竹津,及甲津師潰,公將赴死城下。有勸止者,公叱曰:「人臣不赴難,其義何居?公等皆去!吾當獨赴。」策馬疾驅,遇賊自投崖求死,歐血數升猶不殊,一奴負而向江岸。亂定,言者文翼拜虜,公棄父出走。當文翼詣虜營,孝廟實以大君親見,證其不拜狀,同事諸人又辨明公甚悉。於是事大白。李宜顯撰墓誌。

洪柱元 文懿公。

編輯

洪柱元建中,號無何堂豐山人。大司憲慕堂□□公履祥孫,左議政月沙文忠公李廷龜之外孫。萬曆丙午生。仁祖元年,尙宣祖大王貞明公主,封永安尉顯宗壬子卒。

生三日,無啼哭聲,慕堂公曰:「貴徵也。」髫齔有器度,文才異品流。月沙公嘗指文衡傳受硏曰:「異日當以此授汝。」未冠,試場屋中發解。

顯廟嘉禮時,公爲使者有賞賜。

趙錫胤朴長遠簡靜自持,於人少許可,公與之交,情義深至。二公時俱以言貶逐,廷臣皆爲上言而莫能得。公上疏曰:「錫胤先王禮遇人,經幄啓沃三十年所,而未免有三黜之歎也。近者錫胤愛君無限之意,發於吟詠,遠近傳誦。昔宋神宗蘇軾水調之句,旋卽賜環,至今爲美談。至於長遠,旣畀言責而又加黜竄,白首老母以念子之故轉成痼病。昔唐憲宗裴度劉禹錫母子之情,特令改州。殿下之偉量孝理,豈中主之可擬哉?」疏中竝寫趙公詩以進,上以儀賓不當干預國政,罷公職。士論甚多之。

四使燕山,彼中例賜,皆散之傔率不自累。周恤親舊,甚於己私。有姜宗孝者,月沙疎屬,恃公姻厚冒昧出入,有求必得。嘗詑於金文敬公文敬歎曰:「以之微而見待如此,誠不可及也。」

公每値薦享,雖隆冬盛寒,必澡浴其身,至於灑掃、陳設、滌洗、裁割,無不監省。宋時烈撰碑。

沈益顯

編輯

沈益顯可晦,號竹塢靑松人。靑城伯德符後,領議政之源子。崇禎辛巳生。十歲,尙孝宗大王淑明公主,封靑平尉。癸亥卒,年四十三。

生有異徵,旣學英悟善記誦。六歲初受《歸去來辭》,後見暮雲宿鳥,指認「出岫」、「倦飛」之語,時出語輒驚人。

孝廟之禮陟也,公年纔弱冠,入主事,始喪倉卒,事皆整辦,鄭相太和亟稱焉。

三奉使赴:丙午以謝恩行,丙寅以奏請行,庚申又行。每將行,上引入內殿贈詩,或命元子勸酒;及還,遣人迎勞於中路,恩禮異於他宗戚諸尉。其以奏請行也,奏有誤將生事,公呈辦甚力,相幾彌縫,事得已。上嘉之,命官子若弟一人,又賜土田、臧獲。至庚申則時儐臣有禍心者,藉俘譯言,倡爲臣強之說,間惎將相諸臣。朝廷疑其詐,使行人詗其狀,謂非公不可,已其前受命者而命公行。公謂此國之大事也,不可置一毫私意於其間。旣至致其譯,面詰其虛實,還報一以公正,時議多之。其使,彼所賜金帛,悉以分從人,不留一物。

公嘗觀五行書,妙解其術,先是謂人曰:「我以癸亥死。」疾未甚,已自知其不起,怡然不戚曰:「死生,命也。」色辭如平日。

孝廟待諸婿如家人而最愛公,禁苑遊幸,輒命公從,頻賜御製而使和,錫賚便蕃。逮顯廟不替,數召至燕寢,從容賜酒。仁宣王后注眷尤至,公益小心畏愼。

公雅好文詞,爲詩淸婉有致。喜與諸名勝,飮酒賦詩,和而不放。筆法絶佳,屢書山陵誌及玉冊、敎命等文。同時諸尉皆名家子有名譽,而十餘年間,其人與主率多零落。獨公外內無恙,肅雍湛樂,一世之人皆艶稱之。李敏敍撰墓誌。

吳泰周

編輯

吳泰周□□海州人。判書忠貞公斗寅子。□□□□生。十二歲,尙顯宗大王明安公主,封海昌尉肅宗丙申卒,年四十九。

公生而夙慧,能敬長,見美味輒讓。甫四歲,睹壁上障子,知其爲御筆,則跪拜焉。

嘗與鄕隣修約,捐粟數百斛,以時糶糴,待以濟活者,永遵爲法。

肅宗屢下宸章,督和如擊鉢,應輒如響。善書妙小楷,自國家梓宮、玉冊、神版、幽誌,承命寫進,屢受恩賚,至一時金石之刻,留跡亦多。

公始膺遴選,不欲以綺紈襯體。明聖大妃聞而嘉之,俾順其意。及公主卒,盡放侍婢,只留年老無歸者,供主祀。飭家人從例起居,受賜謝恩外,絶不以私事煩聽。

遭禍以來,常存荼蘗之意,不以鼎茵自侈。晩築小亭於東郊,扁以醉夢,獨往逍遙,或忘返,蕭然野人居也。金昌翕撰墓碣。

尹師路 忠景公。

編輯

尹師路果翁坡平人。佐命功臣、坡平君昭靖公曾孫。□□□□生。十四,尙世宗貞顯公主,封鈴川君世祖朝,策佐翼功臣,拜左贊成,陞封鈴川府院君、領中樞院事、兼判吏曹事。天順七年卒,年四十一。

上念祖宗定製垂百年,法弊隨改,新舊棼亂,貢賦調度,因時增減,吏迷奉行,民或受弊,欲大詳定歸一。公掌其事,綜覈明鍊,心計精敏,一毫不遺。申叔舟撰碑。

洪得箕

編輯

洪得箕子範,號月湖南陽人。判書益城君文貞公聖民玄孫,觀察使南寧君忠烈公命耉孫,右議政重普子。仁祖乙亥生。十五,尙孝宗大王淑安郡主,初封益平副尉孝宗嗣位,進都尉。顯廟癸丑卒,年三十九。

方在娠,母李夫人夢群仙儼列,指一童子曰:「此將爲夫人子者。」生而穎異,南寧公甚奇愛之。

仁祖戊子,公年方十四,屬揀儀賓,公隨衆偕進,周旋中禮。仁祖愛其夙成,試言:「汝祖殉節,柳琳不救,讎乎?」公曰:「僅逃生,無暇救人。」仁祖奇之。孝宗時在傍屬目,明年己丑,爲淑安郡主選儀賓,遂請公於仁祖尙主。

孝宗初元,召致宋時烈宋浚吉,禮遇甚隆,亦命諸駙馬從之問學。公請業同春之門,經義日進,同春稱於人曰:「恨不盛之玉堂,屈於禁臠。」孝宗勸課嚴,頻試所學。嘗讀《孟子》,一日宣召令背誦,盡七篇無一錯。

公疎眉白晳,器度端重。天性仁慈,不踐蟲蟻,不折草木。

孝宗嘗與語從容,微及政令以試公,公俯伏良久,謝曰:「若假臣經筵之職,接臣熙政宣政之間,則雖不命亦當盡言。顧今承問,何敢仰對?」上稱善久之,曰:「此美器,使虛老,悔擇婿過高。」

常淨掃一室,沈潛書史,衣無文綺,澹於聲色,吟詩弄墨,引觴自酌而已。築小亭江上,往往匹馬獨往,嘯詠屢日而返。

公主孝宗第一女,幼聰慧,能通《孝經》、《內訓》、《小學》,婉順有至行。肅宗丁丑卒,訃聞,一日駕臨喪,哭盡哀,撫弔其孤,實異數也。朴世堂撰碑。

元夢麟

編輯

元夢麟龍歟原州人。水使忠壯公玄孫,平安道觀察使萬里子。仁祖□□生。顯宗□□,尙孝宗大王淑敬公主,封興平尉顯宗癸丑卒,年二十七。

具思顔

編輯

具思顔仲愚綾城人。靖國功臣壽永曾孫。嘉靖癸未生。年十一,尙中宗大王孝順公主,封綾原尉明宗乙巳,錄衛社原從,癸丑,襲曾祖勳,改尉爲君。明宗壬戌卒。

公好文雅,每遇勝友,講論忘倦,購買書籍,不惜貨財。詞章筆翰,翩翩出人,中廟以公所進詩,粧爲簇揭壁上。

置莊金臺峯下,觀漁縱獵,割鮮飛觥以取適。

疾劇,時寓他所,左右拘忌,勸其移徙。公咈然曰:「不聞狐死首邱乎?死生在天,非可避而免也。」促輿還第,翌晨屬纊。宋寅撰墓誌。

鄭齊賢

編輯

鄭齊賢思叔迎日人。高麗侍中圃隱夢周後,右議政維城孫。崇禎壬午生。十二,尙孝宗大王淑徽公主,封寅平尉顯宗壬寅卒,年二十一。

母夢俊鷹自雲霄下坐於肩上而娠,生而穎異,英彩照映,自學語能解文字。甫齔,或戲嬉懶讀,見父兄之責而欲笞則輒進檟,色愈恭,父兄憐而止之。吉禮前一日召入,命具公服於御前,竝與騎從而詣殿庭行禮,使一如親迎,辭以天威咫尺,再三堅懇而終未獲,蓋寵眷也。

嘗業於同春宋公浚吉宋公多其質美,譬之雪中寒梅。

己亥,喪孝廟,踰年不肉。李景奭撰墓誌。

李正寧 章節公。

編輯

李正寧端父星州人。開國功臣、星山府院君文景公孫。永樂辛卯生。洪熙乙巳,尙太宗大王□□公主,封星原君。丁卯,出爲忠淸道都觀察黜陟使。□□乙亥卒。

聰明好古,博涉史傳。天文、地理、醫卜之說,尤所淹貫。

爲左廂大將,訓鍊有方,兵就精強。成侃撰行狀。

徐景霌

編輯

徐景霌子順,號松崗達城人。判中樞忠肅公子。萬曆己卯生。十三,尙宣祖大王貞愼翁主,封達城尉崇禎癸未卒,年六十五。

光海幽廢母后,魚肉國舅家。國舅追刑之後,賴公而掩土無憾,人皆服其義。

仲兄諸子家業綿薄,無以自振,公以其先世之宅及奴婢與之。有一外兄貧甚,公每邀致對食,挽留數日,歸必有所贈,一生衣食多出於公。徐元履撰墓誌。

朴瀰 文貞公。

編輯

朴瀰仲淵潘南人。參贊東亮子。□□□□生。萬曆癸卯,尙宣祖大王貞安公主,襲封錦陽君仁祖乙酉卒,年五十四。

公當廢母議,與晉安尉柳頔等能自秉義,終不與聞。姦黨將置之法而公不懾也。

仁祖欲尊崇私廟,群臣爭之強,不聽。有私人來試公意,公知出自內旨,而卒無阿辭。

公於文藝天得也,六歲,有盃中畫花酒亦香之句;十一,試藝入選格。及長,出入,最好;於皇朝則甚喜滄溟弇州,泯然心會,殆欲與之竝駕齊馳。看書能數行俱下,記性過人,貫穿百家,議論該實,以至異書、僻字,人所聱牙,公沛然如己言。書法慕吳興,自闢堂奧。朝廷嘗缺文衡,議欲以授公,竟以非舊例而止。

公少學於白沙李文忠,視其言行以自飭。所善如谿谷張維畸庵鄭弘溟,相與推重,至白首不渝。權石洲傲睨一世,獨求見公甚切,未及而遭禍,公終身以爲恨。

分宅脫驂,少無吝色。故公在諸禁臠,獨無腴膩物,子孫不免饑寒。宋時烈撰碑。

權大任

編輯

權大任弘輔永嘉人。判書吉昌君君悏孫。萬曆乙未生。十歲,尙宣祖大王貞善翁主,爲吉城尉仁祖□□,以元功嫡孫,襲封吉城君仁祖□□卒,年五十一。

長於筆法。

仁祖□□,奉使瀋陽,時國家新去亂,悉捐橐中裝,贖還旄倪之未返者,人心德之。

國制,主家有賜奴、賜田,而公不肯准受曰:「吾受恩已厚,復以此煩有司,不知足也。」許穆撰墓碣。

申沆 文孝公。

編輯

申沆容耳高靈人。領議政文忠公叔舟曾孫,參判從濩子。成化丁酉生。十四,尙成宗大王惠淑翁主,封高原尉正德丁卯卒,年三十一。

生而聰慧過人,年才齠齔,就師讀書,無惰志。數歲,已習詩書,兼誦《黃山谷集》,參判試令誦之,不錯一字。仍出山水圖,使題絶句,卽應聲書曰:「水碧沙明秋氣高,隨陽征雁下叢蘆。更看煙雨蒼茫外,一髮靑山是我廬。」參判題曰:「此兒他日必作大家也。」

惠淑翁主將下嫁,選對,成宗一見公,可之,時有筮者云:「公壽不遐。」成宗曰:「取人當揀其賢否,何論壽夭?此子氣宇不凡,其中必有不群於人者。」遂以公爲定。

一日,御書下公曰:「聞汝學製述,所作幾首?」公卽書若干首投進,自是恩眷彌重。上語一宦寺曰:「人有子如,其有何慮?」

廢主嘗問公本國制禮與中朝同異,公對曰:「中朝制禮,未得其詳。但聞中朝喪制大毀,親死之日,食肉無異平昔,必是胡風未殄也。」後昭惠王后昇遐,廢主定短喪之制,召問公曰:「汝前日謂中朝人死食肉,乃是胡風。予今短喪,此亦胡風歟?」將有罪公之意,公對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人君則異是,一日萬幾,諒陰之禮,勢未可行。中古以來,人心澆薄,社稷爲重。是故漢文帝始短喪制。人君之道,如漢文帝足矣。」廢主意少解,公出語人曰:「我今日慮禍及親,不能正對,愧莫大焉。」豐原尉任崇載素嫉公才行,遂搆譖下義禁府,絶通禁之籍,勿令詣闕。公於是杜門端居,謝絶賓客。有新法:漏洩宮禁事者族,知而不言者同坐,告者賞。會二人到公第,其一人說宮中事,人囑公告之。公曰:「余固知不告而後露,受重罪。然告訐求生,吾不忍爲。與其不義而生,寧義而死。」其囑告者,感激公言,亦終不出諸口。

中廟龍飛之夕,人或勸公曰:「急赴軍門,可及錄功。」公大言曰:「我初不與議,今大事已定。而乘時要功,其於顔厚何?」竟不赴。

易簀之際,呼弟曰:「人於一身,謹愼一也,才藝次也。二者,如未得兼焉,寧舍才藝而守謹愼。」旁人有慰公曰:「天道福善,以子之積善,何遽有不幸之理?」公曰:「天若可必,安有顔子之夭?」人曰:「顔子仁而不得壽,何也?」公曰:「皆自然也,天豈有一一而壽夭萬物耶?余今安時處順,乘化而歸盡,安置涓埃之恨於其間哉?」仍詠「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阿」之句,遂軒然擧手擊屛而轉臥,悠然而逝。

曉音律,尤善玄琴、羯鼓,又善書畫。申用漑撰碑。

尹泙

編輯

尹泙□□坡平人。仁壽府尹子。永樂庚子生。十六,尙太宗大王淑順翁主,封坡原君成化丁亥卒。

南致元 榮僖公。

編輯

南致元仁卿,號琴軒宜寧人。領議政忠景公五代孫,左議政忠簡公曾孫。□□□□生。尙成宗大王慶順翁主,封宜城尉□□□□卒。

賜第於城東泉達坊於義洞,園池、臺觀甲於長安。公有翰墨風流,爲成廟所鍾愛,頻幸其第。堂前有盤松,枝幹屈曲,遍蔭一庭。松下鑿池爲井,繞以石欄,御筆書「賜井」二字刻之,又刻「弘治癸丑」四字於傍。崔錫恆撰諡狀。

金仁慶

編輯

金仁慶景裕光山人。左參贊、佐理功臣、光城君恭安公謙光曾孫。正德乙亥生。七歲,尙中宗大王惠順翁主,封光川尉嘉靖丁亥,翁主母敬嬪朴氏遭灼鼠之禍,黜於尙州。癸巳,金安老復起其獄,杖殺唐城尉洪礪,又殺朴氏及子福城君,公謫於舒川。甲午,量移公州。丁酉,安老伏誅,見放復爵。萬曆癸未卒,年六十九。

公事父母友弟妹,皆得其道。或先或早寡,公撫恤孤嫠,使不失所。視群姪若子,資粧婚嫁者十數人,分所有家,以與弟妹,父母財産,亦盡付之,己不與焉。常曰:「事親當以養志爲先。」又曰:「使死者復起,而生者無可愧則可矣。」

其丁外艱,居廬三年,省母之外,一不到家。宋寅撰墓誌。

具澣

編輯

具澣太初綾城人。知敦寧府事、靖國功臣、綾川君壽永孫。嘉靖甲申生。十一,尙中宗大王淑靜翁主,封綾昌尉嘉靖戊午卒,年三十五。

生穎秀異凡,自知讀書,不煩提撕。至於繪事之微,無不曲盡其妙。嘗召入大內,命製絶句,承命立就,若不經意,而詞致灑脫,中廟大奇之。

公事父母孝而敬,自持極其謙卑。候問諸叔諸母,必拜之堂下。與兄弟遊處,不敢有褻語怠容。洪暹撰碑。

權大恆

編輯

權大恆應貞永嘉人。行都承旨孫。萬曆庚戌生。仁祖八年,尙宣祖大王貞和翁主,封東昌尉□□丙午卒,年五十七。

性忠樸儉素,不以尊貴自居。及父母年高,公亦且氣衰,而忠養不怠。每佳辰壽節,會族人賓客,上壽爲樂。諸父昆弟之貧者,有待而擧火,如同爨而食者。許穆撰碑。

朴泰定 敬憲公。

編輯

朴泰定定之潘南人。□□功臣、錦川府院君後,大司憲應男玄孫。□□庚辰生。十五,尙昭顯世子慶寧郡主,封錦昌副尉肅宗戊辰卒,年四十九。

公生,室有光瑞,幼不好弄。

始爲儀賓,與諸駙馬赴召禁苑,時孟夏景淑。上御翠微亭,特呼公至前,使內侍授簡曰:「盍爲予賦詩?」公卽寫一絶以進。上顧東宮謂:「詩意甚好。」催賜以紙筆諸品,乃令靑平尉執筆口號,以步其韻。

公有至性,其奔趙淑人喪,水漿不入口者十日;經歷公疾殆,血指和藥以進,前後居瘠幾不全。金昌翕撰墓誌。

沈鋼 翼孝公。

編輯

沈鋼伯柔靑松人。左議政靑城伯德符六代孫,領議政忠惠公連源子。正德甲戌生。明宗國舅,封靑陵府院君明宗丙寅卒,年五十四。

五六歲時,儼如成人,不與群兒遊戲,惟好讀書。明廟卽位,例授領敦寧、靑陵府院君。命下,惶駭失措,累日不食。雖兄弟親戚,不敢相對,若負罪者然,如是者久。

癸亥,仁順王后幸公第,設宴壽父母及祖父母。公之父子皆爵位已極,諸父昆弟亦多貴顯,門闌之盛,世所共榮。而公尤兢惶,若無所容。

忠惠公遘疾,公嘗藥餌,廢寢者累月。葬祭一依《朱文公家禮》,廬墓三年,非省母不入於京。

公婦弟得志於一時,引進憸小,頗有害政之漸。公每戒之,略不悛,勢益熾。嫁禍士林,於是公論上徹,卽命斥去。公亦以義勝私,不爲容貸,仍致朝廷安靜,士論多之。

公性醇謹沈重,內守剛正,勇於爲善。痛絶紛華,不喜與人交遊。敎子有法,必親授以書,使力學謹行,少有過,必勅曰:「吾旣不敏,恐墜先業。汝又不思自立,忝我祖先耶?」諸子皆端穎善良,由於庭訓所養。公不得設施於朝廷之上,然贊補內,扶護士林,國家倚以爲重。沈守慶撰碑。

朴應順 靖懿公。

編輯

朴應順健仲潘南人。司諫子。嘉靖丙戌生。嘉靖乙卯中進士。宣祖國舅,官領敦寧。萬曆庚辰卒,年五十五。

性儉素,不喜芬華,受賜貂裘,平居不敢着。嘉禮時,不受賂遺,無求於外,只以內賜從簡成禮。

事伯兄如嚴父,動靜必稟,有無必共。身爲國舅,衣服飮食居處與平昔無異,門庭寂然,如寒士家。所與對者,微時親舊而已。每聞善士登庸,喜形於色。李珥撰墓誌。

趙昌遠 惠穆公。

編輯

趙昌遠大亨漢陽人。領事文剛公末生之後,知敦寧府事存性孫。□□□□中司馬。仁祖國舅,封漢原府院君□□丙戌卒,年六十四。

十歲,奉親處寇亂中,能左右周旋,不失其宜。

金佑明 忠翼公。

編輯

金佑明以定淸風人。大司成五世孫,文貞公之子。萬曆己未生。□□壬午中司馬。顯宗國舅,封淸風府院君肅宗乙卯卒,年□□□。肅宗庚申,贈諡忠翼

逆宗等自二廟時,驕淫自恣,宗黨盤據,蔓不可圖。及群壬盜柄,時事一變,氣焰滋熾,羽翼滋張。又以代奠官昵處殿內,兄弟晝夜出入無限度,穢亂宮掖,陰蓄異圖。世皆側目而莫敢指言,公獨奮曰:「不言,禍將及矣。」乙卯二月,疏發與宮人交亂狀曰:「此先王之所駭憂,慈聖之所難處。請酌恩義處王法,使知懼而改行。」疏入,等與其舅挺昌嗾其黨急求對,請召公詣闕下,問事所從受,將以迫辱公。公惶懼不敢進,就金吾待罪,上遣史官諭公還第。其夕慈聖又責諭大臣,於是大臣始請罪謫出之,未幾放還。其兇徒嫉惡公益深,群起而噪之,以及東朝,恣爲妖惡言,至朴瀗疏出,其言尤絶悖。公力莫之有爲,心獨懷戚,杜門屛客,多近盃勺,竟不起。

公事父母有至性。丙子,文貞公奉使赴,而公尙少,與伯忠肅公佐明獨奉尹夫人在京。虜警猝急,公身負尹夫人竄匿,出沒於海嶼,數日乃得脫,衝冒雨雪,肌肉皆腫瘃,見者歎其誠。癸未冬,文貞公奉王孫赴館;庚寅春,又以進香使赴,公前後皆從,遇險輒下馬扶轎而過之。尹夫人多疾,公晝夜不離側,雖命之退,不敢退,彷徨寢門之外。戊戌,文貞公年八十矣,寢疾阽危,公夜則齋沐而禱,炙則輒自炙以分痛,旣又斫指出血,和藥以進。文貞公捐館數月,公所後祖母白夫人繼逝,翌年又喪尹夫人,公哭奠三筵,髭髮盡白。其夏,孝宗棄群臣,公居方喪以禮,朔望必先望寢殿哭拜而後,乃私奉饋奠焉,三年如一。

忠肅公卒,公益以孤露自戚,請於朝曰:「臣今老矣。願勿拘以五年一省之式,頻至塋以伸至情,以終餘年。」而辭甚悲。先王覽之,感動而許其情。

嘗論閔愼家服制事,諫官至劾公以出位論事。或以不遠嫌避謗咎公,公曰:「吾何忍隨衆忌畏而忘國家哉?」

遷陵時侍衛從臣,初只賜馬,大臣有請進加賞秩者,公言:「薄先朝恩典而加隆焉,非大臣所以導嗣君也。」李敏敍撰碑。

金萬基 文忠公。

編輯

金萬基永叔,號瑞石光山人。大司憲黃岡繼輝玄孫,沙溪文元公長生曾孫,生員益兼子。崇禎癸酉生。□□□□進士,□□文科。肅宗國舅,官至領敦寧,典文衡,光城府院君。庚申,錄保社功臣。肅宗丁卯卒,年□□□,贈領議政。

未生,母夫人有夢龍佳徵,乳名九鼎。幼時,見迎虜綵棚過門,凝然不動曰:「讎虜所玩,不欲觀諸。」

爲正言,論削李𣞗薦剡,𣞗尹鑴故,薦者多大官。公自出身已有忌嫉者,至是謗議朋興。後𣞗竟以悖倫杖流而死。

入玉堂,孝廟昇遐,請行朱子群臣喪服議。禮官議慈懿王大妃所宜服,將據國制爲子朞之文,或有言當爲斬衰三年。愚與同春疏四種說,大臣據時王制,以朞年爲是,顯廟從其議。後許穆上疏斥朞年,命考實錄,則貞熹王后睿宗朞。尹善道又上疏論之,公箚論其凶悖,又謂:「權諰善道詆讒媢嫉,而猶請原宥何哉?」又與副提學兪棨再論善道罪狀。兪公學博經明,公請依仁廟鄭經世例,次對外特命入侍,從之。

許積新拜相,前掌令李堥欲裂麻得罪,宋時喆李俊耉金錫胄因救次第被譴,公又救正之。

爲司諫,論趙絅疏救善道爲不正。吳始壽策士嶺南,譏斥宋文正浚吉文正遂退歸,公劾始壽

冬雷大震,三司請對,上辭以疾,公引鮑宣「父虧明,母震動,子訛言」之語以戒之。已而爲養乞外,不許而賜食物。

柳世哲等希尹鑴意,上疏論服制,公論斥其邪。

拜大司諫移承旨,虜有嘖言,許積使虜歸之於上。兩司劾之,上行遣兩司,黃壖疏斥兩司,以公爲發縱指示,公乞免。大司憲李慶億遽停論之啓,正言安塾劾之,上遞。政院爭之,上責曰:「爾等何怵於某耶?」復爲承旨,辭曰:「爲人臣而使人怵於其言,則此難容之大罪。」

大旱,論事益切。始金佐明素不平於公與閔公維重,至是面斥其主淸議而不行公道,公待罪辭職,求外得舒川郡洪相命夏薦拜廣州,專以恤民爲務。

還拜承旨,時朝廷復貞陵,而難於祔廟,公請亟從儒臣言。

公爲副提學,進大箚極論闕失,上嘉納。

公自經廣州,朝廷益知公練達,薦副籌司提調。時八路大侵,受命賑之,金佐明亦知公誠心體國,忘其前事而相與焉,公亦樂與之同事。後竟與其胤府院君錫胄同心協力,以安宗社,物論多公弘量焉。

宋文正病革,疏論許積奸回,上以爲伐異,公亟論其不可,爲持平吳挺昌所斥。諸公因論多獲譴,公又爭辨甚至。時寵益厚勢益張,公無所回互,士類賴焉。

宗室等以明朝野史誣及仁廟,請遣辨使,公以爲:「人所作,辨之於今,何以有辭於後世?」仍說形勢之難甚詳。後竟遣使,至則詰責無不至,大被困殢。然後始服公之明見。

寧陵石儀有罅,群小誘賤宗翼秀進遷改議,欲因此起士禍,公力言不可因外釁而輕動玄宮。張應一斥公用意凶慘,公詣金吾待罪,上慰諭之。及啓珠丘,暖氣如蒸,椑漆如新。群小憮然有失,後追罪翼秀

仁宣大妃薨,群小又敎都愼徵投疏,又論服制如說,大臣主四種說竟編管,禮官亦以擅改服制被逮。時上怒甚,火色益急,公以同參議禮,請與大臣同罪。顯廟違豫惟幾,公倉皇入城。今上卽位,竝解諸務,唯兼扈衛大將,時群奸執命,欲芟夷士林,逆宗恆處闕內。復土訖,以四種說爲貶損孝廟,而以賤臣爲罪魁,遂遠竄,竝劾議禮諸臣。公出郊待命,兩司停論。公念王室孤危,遂入城。俄兼摠戎使,召旨三降,遂詣闕陳乞,上引見慰諭,公乃受命。公以水原畿輔重鎭,辟趙師錫爲府使,忌之,移授他職。公言其不便,上從公言。於是李同揆入對盛言公橫恣,至比王氏,公引入乞解職,上堅不許。復疏斥,必欲奪公兵柄,上終不聽。時逆節已萌,徒以公及金錫胄未敢遽動,日夜謀所以去公。丁巳春,使建親耕親蠶議,蓋親蠶則當備嬪御,故欲進挺昌女,以撓動長秋,以及於公。旣涓吉,壇墠帳幄,忽被大雷雨以風,震蕩破裂,上震恐,事遂寢。

己未,凶黨因有湞獄先殺李𦸲,將及士類,賴上堅定不果。時公與淸城竝總軍,凶黨竝罷遣,又請罷扈衛廳,不許,又不許其黨之將兵。又有奸騙獄,大疑懼,逆謀益決。元禎請以爲都體察使,以統兵權,召勇士日夜盈門。訓鍊大將柳赫然又擅設私兵,使姜萬鐵萬松掌之,逆久蓄不軌之志,遂與歃血締盟。設大宴,大集衣冠,將因此除公及淸城而擧事。公以爲:「不往,則彼必疑之。」遂坦然赴之。酒初擧,召命至,公急趨闕,上下敎曰:「目今危疑多端,以光城府院君爲訓鍊大將。」公卽入軍門,將校多赫然腹心,皆不自安,公推誠撫循,無不感悅。於是元老萬鐵等上變告,萬松等承款伏誅,赫然次第就戮。策勳賜奮忠效義炳幾協謀保社功臣號,公力辭不許。

文章主於理勝,詞理典雅。少時海嵩尉滄洲二公許以執牛耳。宋時烈撰碑。

儒學

編輯

金集

編輯

金集士剛,號愼獨齋光山人。沙溪文元公長生子。□□□□生。□□□□進士,官至判中樞。孝宗丙申卒,年八十三,□□□□贈諡。

先生幼端序則見,老先生每稱其姿可爲大賢。旣而游居食息,不離訓典,內外完好,無有圭角。

三十七,薦授齋郞。時光海政亂,彝倫斁塞,遂奉老先生歸鄕里。老先生倡道東南,游其門者甚衆,見先生事親孝謹,持身以禮,皆觀感取法焉。

庶弟被人誣告,事將不測,先生與弟待命。上曰:「固妄言,其父兄皆賢者,特原之。」

有盜發旁縣,相謂曰:「金承旨廬不可過。」上聞之曰:「兇徒亦知畏敬矣。」

仁祖薨,今上特旨召,先生遂承命入臨,特陞禮曹參判而曰:「稽古讀書,實合此職。」先生力辭,移工曹。上喪禮異同及時務七條,上深加嘉歎,常以其疏置左右,命校正《小學》、《中庸》句讀以進。

除大司憲,時以大行議諡,多忤旨者。先生上疏辭職,仍戒虛心受言,疏三上乃遞。已而復拜大憲,時金文正在朝言得失,朝臣或有侵侮者,先生疏論之,已而乞暇修墓,上許之。於是大臣、玉堂、館學諸生交章請留,金文正遣子弟挽之曰:「昔司馬公病,謂國事付呂晦叔。今公欲去,國事將誰付耶?」遂上箚曰:「臣伏見金某儒門宿望,士林莫不嚮仰。不宜苟循其去,不留自助也。」上乃再遣近臣,又下手札,則先生已出郊外。時從子益熙爲承旨,上引入寢殿,親宣切切語,使往諭,先生乃還。陞拜吏判,三疏三告,上諭之曰:「不與之共天位治天職,則非王公之尊賢者也。」先生感激出謝,遂入對極論時務。已而忤相臣,陳疏自劾,卽出江外,上再下手札不留,再遣近侍追至中路,諭令還入。先生更陳情悃,上知其不可回,命給馬護送。時中外甚駭,上特免相臣以謝物議。

先是,大司諫金慶餘、執義宋浚吉等論自點罪狀,竝劾其黨與,自點等陰謀不軌,而潛搆於北人謂金文正與先生爲首。於是北使六人竝出,又以兵壓境,擧國震懼,先生怡然曰:「齊名,死亦何恨?」上親爲䌤縫,諸公又竭力周旋,遂得解。後自點謀覺伏誅,其事遂盡發。

仁祖練祭,力疾入赴,將還上疏,乞解兼帶。上將引見,而先生已行矣。連以憲長召,皆上章辭,仍曰:「臣嘗妄論徽號,又言兪棨可用矣。今以議諡重被行遣,臣不宜獨免。」上慰諭,且曰:「世道至此,思用老成。」宋時烈撰碑銘。

宋浚吉 文正公。

編輯

宋浚吉明甫,號同春堂恩津人。雙淸堂七世孫。萬曆丙午生。天啓甲子司馬兩試。官至吏曹判書。肅宗壬子卒,年六十七,贈領議政。□□□□贈諡,□□□□配享文宣王廟

公生於漢師寓舍,隣舍有一官人,夜夢有一人持産具曰「我天人,將以此遺宋氏家」雲。

稍長,喜讀書,長者或以事闕課,則公必請之,雖夜不得則不寢。又好習字,未十歲,李竹窓時稷素善書,見之曰:「汝已勝我矣。」

就學於文元公金先生長生,受《小學》、《家禮》等書。丁卯,丁外憂,一如儀文,少有疑晦,必稟於師門,文元公喜而酬答曰:「此哥將作禮家宗匠也。」先是,公委禽於鄭愚伏文肅公經世之門,文肅公亦期以遠到,常敬待焉。

庚午,除洗馬不就,文元公嘉其志趣。聞文肅公勸之就,以書責之曰:「宋某有志於學而不肯仕,其意甚善。而公欲降其志,無乃近於賊夫人之子乎?」文肅愧謝。

文元公沒,仍師金文敬公。嘗曰:「吾游金先生父子之門久矣,規模宏大,無如老先生;條理精密,無如少先生。」論者以爲知言云。

昭顯世子薨,公適被召命,上疏辭,因請亟冊元孫,以繫人望,兼陳召致金文正公尙憲,委以敎養輔導之方。上時已屬意於孝宗,不報,顯示未安之意。白江李相公敬輿議與公同而遠謫,人益爲公懼,而公固悠然也。自是終仁祖朝,一切廢置。樂靜趙公錫胤嘗爲公辨其忠讜而亦不入。己丑,孝宗卽位,人謂禍將不測,上首先別諭召公,京外莫不驚賀曰:「此卓冠百王之盛事也,國其庶幾乎。」公遂拜命,連除進善、掌令,陞執義。公感戴恩眷,遂與同僚相議,請竄金自點及論其附麗之徒焉。

封陵,例陞通政,臺諫以資格改正。玉堂請使兼經筵官,出入講論,允之。應旨上疏,又請虜變時失行婦女,許其夫離異改娶。

時上方講《中庸》,公開析深奧,仍進規諷,上一皆傾聽。同入諸公退必嘖嘖歎曰:「文義固其本業,何其於朝儀閑習如此也?」

自點等怨公讒搆,虜人遣兵壓境,七使連續來嚇。事將不測,賴上以身自當,竟以解釋。然自是事機又大變矣。

先是仁祖文敬公特置侍講院贊善,至是除公吏議,俾兼是職,而別諭召之,特命乘轎,公知上意繾綣,遂入京。上喜甚,卽引見宣醞,世子亦以酒饌勞之。世子自是課學甚勤,上面諭曰:「世子進學,贊善之功也。」宮掖人皆言之矣。

上密疏請以計潛通中朝,以伸拱北之義,其事秘,人不得而知也。乞暇南歸,上賜以所御貂衣,仍命諭意於賤臣時烈

孝廟朝,撫養等如己出,至是氣勢益張,出入無復防限。公亟疏請加抑損,疏留中不下。

庚子,論大王大妃服制,其略曰:「諸大臣皆謂我朝典禮,實無爲子三年之制,其在古禮,儻不十分明白,無寧遵用國典之爲愈。故臣亦無異見,遂以期制爲定矣。許穆之疏,引經據義,論說甚勤。臣雖不敢索言相難,亦不能無疑。蓋《儀禮》『父爲長子』,通上下而言。若如說,則設令大夫士適妻所生有十餘子,而第一子死,其父爲之服三年;第二子死,其父又服三年,不幸第三、第四、第五六死,皆爲服三年,竊恐禮意決不如此。且註疏旣明言第二適子以下,通謂庶子之義,而其下文謂體而不正,卽庶子爲後者也,此庶子,必以妾子當之。果爾則疏說前後,自相逕庭,似無是理。期年條所謂長子、長子婦,皆以妾子爲斷,未知禮意果如是否。竊疑疏所謂第一子死者,卽下文所謂『適子有廢疾若他故若死而無子不受重,不得三年』者也。第一子不受重者死,則取適妻所生第二長者,立以爲後,亦名長子。不幸而又死,則旣不爲第一子服三年,故應爲第二爲後者服三年。若第一子不至有廢疾無子,旣爲服三年,則第二子雖陞爲後,只服朞,卽下文所謂體而不正也。若妾子爲後,則雖第一子廢疾無子而死,不服三年,亦不爲妾子服三年,故上文特言適妻所生以明之,乃禮意自如是也。」又論練祭變禮,被尹善道搆誣,上疏待罪,遂南歸。

辛丑,又以參贊召,遂入京。三月,疏論時事,四月,趙絅疏斥甚深,公以疏自劾。五月初四日,卽孝宗大祥也,初五日,乞退,上留之甚懇,遂上箚陳時事。七月,始許歸。癸卯,與時烈聯名疏進規諫。又以疏辭大憲之命,因請以延平先生從祀文廟,及本朝文成李公文簡成公洪宇遠紹述善道,上疏詆毀,公遂自劾。

乙巳,上幸溫泉,以大司憲入對行宮,隨駕還都。箚論輔養元子之道,遂置輔養官,以公處之,辭不許。又引文正公趙光祖文元公李彥迪所論輔養之要,爲箚以進,及論廟樂之差,校進《心經》句讀。

丙午,柳世哲等推演善道意上疏,持之益急,公入溫泉行朝自劾。

丁未,乞致仕,校進《小學諺解》,以疏論事。又因黃壖捏誣,陳情自劾。

己酉,進《太極圖說》,以明造化之本。

庚戌,世子行冠禮,遂膺召命。時適有湖南金澄是非之爭,公爲訟其冤,以致詆訶多端,冠禮畢卽歸。已渡江,大朝及東宮皆下諭,館學諸生又上章請上勉留,公遂還入少留。然已有左腹之入矣,遂申前懇,竟蒙許歸。俄遭凶人誣告之變,至於時烈,則又加以馮異咸陽之說。上遣承旨慰諭勤至,然猶不自安,詣近圻請罪,承批卽還。

壬子,感疾,自知難醫,遂極言小人熒惑之害曰:「殿下以尹敬敎之事,怒太暴聲太厲,命令失當,擧措顚倒,殿下何用如此聲氣於臺閣直言之臣乎?往在己酉,臺臣權格大觸天怒,其譴責八字,臣隣無不失色。臣與相臣鄭太和力言其非,遂命政院付標改之。今於敬敎事,聖敎之發於忿懥者,如凶狡、禽獸、鬼心、引類等語,中外共駭。誠願亟下明旨,依權格例快示悔悟之意,召還敬敎,復置臺職,以旌直氣。臣嘗讀《唐史》,至德宗李泌曰『人言盧杞奸邪,朕則不知』,對曰『此所以爲奸邪也』,臣未嘗不掩卷而歎也。」上不悅。

疾革,又草遺疏,勸勉聖學,極言親君子遠小人之道。時戶曹判書金壽興上言宜有恩命,上乃遣太醫而公已不能知矣。

嘗於孝廟朝論善利間不容髮之訓,公曰:「今殿下恤民之政至矣。然如有一毫要譽之心參錯於其間,則其事雖善,其實則僞也。此天理人慾之分岐至微,而公私之道,王覇之略,所以相遠也。」孝廟竦然俯答曰:「此寡昧之所常猛省也。」

公難進易退之義,仰承門成法,前後爲持平者三,爲進善者六,爲執義、贊善者皆七,爲大憲者廿六,爲參贊者十二,爲吏書者三。三十年間,恩命未嘗不在,而公必量時揆理,義然後動。故在朝之日僅一歲矣,而其有補於君德世道者大矣。

於先儒慕延平之質愨精明,於本朝則以李文純公爲終身師法之地,故卒逝之年,有夢見之作,可見公之心志氣象之大槪也。宋時烈撰墓誌。

宋時烈 文正公。

編輯

宋時烈英甫,號尤菴恩津人。雙淸堂八世孫,睡翁甲祚子。萬曆丁未生。仁祖癸酉魁生員,官至左相。肅宗己巳被禍,年八十三。甲戌復官,賜諡□□。□□,享配文宣王廟

降時睡翁公孔子至其家,異之以聖賚爲小字。師沙溪先生,盡得其所傳於栗谷者,又專讀朱子書,以成家計。嘗以爲:「天地之所以生萬物,聖人之所以應萬事,直而已。以來相傳者,惟是一『直』字。」

丙子,扈駕南漢,媾成,痛哭出城,卽歸鄕里,自分畢命於丘壑,再爲持平而不起。及孝廟卽位,將伸大義於天下,以掌令召,又於誥命不書僞號,先生感激入謝,連拜進善、執義。時淸陰愼獨同春諸先生俱在朝,人皆想望至治。不意賊臣陰泄國情,外喝日急,迺相率而退,除承旨、贊善、吏曹參議,皆不就。

丁酉,上赫然奮發,以密札招徠,於是遂有許以驅馳之意。戊戌,以禮曹參判入朝,上特陞冢宰,擧國而聽之。當是時也,契合昭融,經綸密勿,世皆以昭烈孔明擬之。不幸仙馭上賓,事皆瓦解,更無當世之意,山陵甫訖,遂反初服。自是三十年間,兩朝禮遇冞重,屢長兩銓,三入黃閣,而先生之志,介如石也。

國家有事,則雖黽勉入朝,而未嘗久淹。顯廟戊申、今上癸亥,上意欲修先王之舊政,而流俗忌嫉,小人沮敗,不免袖手而歸,豈非天也?然神德之復位,太祖之徽號,孝宗之世室,皆自先生發之,天常賴以不晦,可謂千古之大業。此其出處之大略也。

先生受孝廟世道之託,以明天理、正人心、闢異端、扶正學爲己責,嘗曰:「使此道由我而明,雖滅死萬萬無恨也。」

嘗於尹鑴之侮朱子改章句也,極力攻斥曰:「此斯文之亂賊也。」如有助而左右者,則曰:「《春秋》之法,亂臣賊子,先治其黨與也。」以此日夜睢盱,逮甲寅,假禮論搆禍,遂至北謫南遷,卒乃幽囚於海島。火色益急,而先生逌然不變,有九死靡悔之志。

門人尹拯以其父嘗以右見斥於先生,蓄憾有素,肆意修郤,卒至黨復起,駭機交煽,遂有己巳之慘禍,尙忍言哉!

先生受命,在井邑縣,是六月八日也。臨終,以治喪之節、入道之要,託付於門人,從容靜暇,無異常日。是夜,大星隕於東方,白氣如虹橫絶,縣居人異之。

嘗曰:「朱子之後,義理大備,靡有餘蘊。後學只當尊信朱子,極意講明。爲聖爲賢,不外於是,必欲著書垂後者,妄也贅也。」

《朱子大全箚疑》、《二程全書分類》,長鬐時所述也;《語類小分》,巨濟時所編也;《問義通攷》,濟州時所成也。《心經釋疑》,則以退溪講錄承命添刪者也。又有文集百餘卷。

朱子之道,有栗谷而復明;栗谷之業,至先生而益廣。栗谷如天開日明,先生如地負海涵。世有知德者,必信斯言之非誣也。權尙夏撰墓表。

金昌協 文簡公。

編輯

金昌協仲和,號農巖。左議政文正公淸陰尙憲孫,領議政文忠公文谷壽恆子。□□辛卯生。己酉中司馬,壬戌魁增廣。官至禮判,典文衡。肅廟戊子卒。

自幼朗慧,學語,能別人鬼,仁恕體物,所可否多公正之言。九歲,進止自矩,儼然若成人,潛心視簡,目不有外事。

委禽於靜觀李先生之門。時先生棄官投閑,大開講授,愛呼先生,告所以玩心高明者,公慨然興起,始知科學外有所用心處。

時出爲古文辭,駸駸閫域。然不喜巧爲藻繪,務爲理勝焉。

尤菴宋先生龍門,所質問多蒙印可。自是書疏往復,期許益重,後作《朱子箚疑》,太半從公說,而及至臨命,遙致其顧托。

其登講筵,勸上以實心典學,不吝下問。及其反復推明,皆人道危微之幾,而發之以溫色韶音,聞者莫不欽聳,以上淵默亦喜與酬酢焉。

爲大司成也,日引諸生,橫經三席間,以闡奧牖迷,兩端俱竭。間則設籩豆賡歌詠以涵暢之,有古四術遺意。

爲銓曹,注擬甚公。時士流岐貳,猜睽日深,一種務峻激者,以甄別無混惎先生。先生曰:「彼之已判者,固無奈何。今又自爲淸濁而淘汰,又過苛,未知爲公也。」遂任其嘲訕而不爲改度。

從先人於珍島謫所,遂遭大禍,其承末命之際,輒告以畢命白雲,蒙頷可焉。甲戌,先君得伸冤有除命,先生瀝血陳疏,大旨以不立榮塗爲辭。自是節次遷升,肅廟敦勉益至,特召伯氏議政公於榻前,使之誘來,恩諭諄切。事出格外,士友有識者,亦以一伸分義爲說。先生猶堅持初意,以獲罪爲限。肅廟知其難強,亦不復召焉。

先生仁明成質,簡易爲心,從少至老,由內達外,設於容體,無矜持之態;見於踐履,無苟難之行。自事親從兄,以至居室接賓,一以和順而無他。至其應物,持衡甚平,雖在末流睢盱之中,怨耦相臨,而猶懷直報,不欲巧擠。蓋其好惡愛憎,無所往而不用其公。

先生遇義理肯綮,其辨在毫忽而關係者大,雖先儒前輩已有定說,衆以爲金石不刊,而必向前廝殺,勘究其得失曰:「此天下之公理,尊畏周旋,亦非所謂求是也。」

平居溫潤玉色,盎和滿面,出語如恐傷人。而至有論辨,或惡其詖遁亂道也,必辨之不措。金昌翕撰墓誌。

李畬

編輯

李畬有秋韓山人。牧隱後。□□□□生。□□□□文科,官至校理。嘉靖壬寅卒。

自童穉,朝夕讀誦。旣登第,主敎驪州慕齋金先生梨湖,聚徒講業,先生就學焉。

守官藝閣,見貶而去,投閑篤學,無幾微色。宋瑾贈詩曰:「梅開驛路須傳信,《易》在床頭好掩扉。」

仁廟在東宮,聖學高明,極選宮僚,先生以文學被召。李晦齋爲賓客,柳眉巖爲司書。晦齋與先生俱入書筵,仁廟必極問辨,精妙驚人。晦齋與先生互相敷對,仁廟每爲之竦聽。一日,講《易・訟卦》,至六三食舊德,仁廟曰:「此與《中庸》素其位而行同歟?」晦齋與先生詮釋以對,出而相與歎服。

所著《易數範》數說,至於散亡,惜哉!許曄撰行狀。

金就成

編輯

金就成成之善山人。□□□□生,嘉靖庚戌卒。

少從朴松堂聞《大學》、《中庸》之學,脫然契悟,松堂稱之曰:「君之才應不下古賢。」

常以醫藥活人,無親疎,告之以疾,則便與之以藥,所濟活者不知幾。金就文撰墓誌。

朴雲

編輯

朴雲澤之,號龍巖密陽人。弘治癸丑生。□□□□進士,□□壬戌卒。

爲《擊蒙篇》、《紫陽心學至論》、《景行錄》、《三侯傳》、《衛生方》等書。

居喪,哀毀盡禮,啜粥朞年,終三年一不歸家,羸瘠骨立。李滉撰墓碣。

林薰

編輯

林薰仲成,號自怡堂,又改枯査翁,人稱葛川先生恩津人。弘治庚申生,進士得蕃子。嘉靖庚子中生員,官至判決事。□□甲申卒,年八十五。

年五六歲,伯兄染瘟,先生願留救病,夜則入侍,晝必俟於外,候其安否。丁內憂,廬墓下,三年不脫絰帶,除省嚴闈,足跡未嘗離几筵。

進士公年八旬,先生與弟參奉公左右就養無方。辛酉夏,進士公捐世。先生兄弟半載侍湯,哀遑不懈,及其屬纊,勺飮不入口者數日,幾危幸甦。旣葬,因廬墓,日三上食,哭必盡哀,時先生年過六十,雖隆寒盛暑,衰麻尙在其身。服將闋,縣官以先生兄弟孝行報本道,本道馳啓,上命旌先生兄弟之閭。後命選經明行修之人,超授六品,得六人,先生其一也。

丙寅,拜彥陽縣監,卽赴謝,道病不克行,上命內醫劑藥下送,令本道賜食物。秋,有旨六賢乘馹詣闕,上引見問以治道,先生以修身之說,進曰:「《大學》以是爲八條之本,《中庸》以是爲九經之本。自上專務修身之道而勉強不已,則不待他求。」旣退,上命手寫所啓之語以進。

宣祖嗣服,補比安縣監引見,先生啓曰:「先王朝,臣以修身之說敢獻焉。孟子滕文公曰:『夫道一而已矣。』臣於今日不敢復有他說。」又曰:「李滉,不世出之賢也。方今聖上春秋未高,聖學將就,如之賢,不宜去離左右。」鄭蘊撰墓碣。

林芸

編輯

林芸彥成,號瞻慕堂,又號蘆洞散人恩津人。葛川弟。□□□□生。官至延恩殿參奉。□□□□卒,年五十六。

少豪邁有氣力,善馳射。嘗讀兵法,去之而讀《孟子》書,通大義,遂出入諸家。如星曆、地理、律呂、籌術,無所不究。

先生年四十五,伯氏年六十二,皆以善居喪聞,觀察使李友閔聞於朝,明宗命旌其閭。許穆撰墓碣。

裵紳

編輯

裵紳景餘京山人。正德十五年生。□□□□進士。官至敎官。萬曆元年卒,年五十四。

弱冠,見南溟先生,後從李先生陶山,得聞古人之旨。

恭僖末,在太學,不樂歸。其明年,士禍作。

昭敬初,與禮安趙穆膺選,爲敎官。敎授生徒,必以《小學》爲先,座右書九容九思,使學者常目之。於是學者累數百人。有宰執憂子弟慢,令就學數月,循循雅飭,宰執歎曰:「苟非躬行篤敬,安能感人如是?」先生居上,學者稱之曰洛川先生郭䞭朴惺皆弟子也。許穆撰行狀。

柳祖訒

編輯

柳祖訒訒之,號泛愛文化人。西峯子。嘉靖壬午生。官至刑曹參議。萬曆己亥卒,年七十八。贈戶曹參判。

爲兒嬉戲,頗無賴,父友有見而譙讓者,先生忿之,作一錐掘其屋礎曰:「吾必覆此家。」與同隊角力街路,不勝則輒解過客之冠以爲酒,人稱狂童。旣長,西峯公與客坐,使先生取書以來,先生前已失學,實不知其爲何書也。其兄切責之,於是慨然發憤,折節爲儒。遂學於履素齋李仲虎,踔厲勇進,志業兼人,殆忘寢食。

睦於宗族,信於朋友,同姓行乞死者,親舊疫癘死者,皆手爲之殮無所避也。

性至仁,平生蚤蝨不殺,螻蟻不踐。見涸魚及遺生魚蟹者,輒取而放水。然至鷄犬相賊,則必代爲之殺,其愛而能別如此。

鄭南峯芝衍朴退菴應男崔月潭爲莫逆交。萬曆十一年,朝廷令備邊司各薦人材,鄭公方爲左相,薦先生有忠孝大節,及屢推轂以爲可將三軍,先生於是始獲仕。

少時就闈,與其兄祖詢換寫試卷,遂及第,先生卽上章,願以歸兄,上從之。朴世采撰傳。

姜翼

編輯

姜翼仲輔,號介庵晉州人。嘉靖癸未生。□□□□進士。官昭格署參奉。□□□□卒。

九歲,母夫人患痢,公嘗糞,行禱北辰,人異之。

平居必鷄鳴盥櫛,比晨謁家廟,出就書室,危坐誦讀。

南溟曺先生游,與玉溪盧禛東岡金宇顒講劘。朴世采撰墓碣。

高應陟

編輯

高應陟叔明,號翠屛,又號杜谷安東人。嘉靖辛卯生。己酉司馬,辛酉文科,官至司成。萬曆乙巳卒。

年十二,造金後溪門,受《中庸》,後溪曰:「《中庸》非蒙學所能讀。」公涕泣而還,開卷默誦,作《道字賦》。柳霽見而奇之曰:「此兒必爲文章。」仲氏常誦文,以勸公,公曰:「自有聖賢書,何必學?」

十七,娶室花山,持斧上後山,斫木負來,婦翁責之曰:「士子而執賤役,不亦羞乎?」公哂曰:「非他所知。」手搆一間屋,塗閉門戶,只存兩壁穴,一以答親賓,一以通飮食。堅坐逾年讀《大學》,族隣具酒食以請,則曰:「以我爲飮食人耶?」有朋來訪,則相見於壁穴曰:「旣見面矣,各修所業可也。」一洞以爲狂郞。

壬戌,赴咸興敎授。公以北方不尙文學,請於監司建文會堂於州治北,手書《大學章句或問》,自爲跋文,壽梓廣布,仍作《文會堂記》。李靑蓮後白爲監司,見記及跋,嘆曰:「此眞儒也。」始有薦用之意。崔晛撰言行錄。

李德弘

編輯

李德弘宏仲,號艮齋永川人。嘉靖辛丑生。官至縣監。萬曆丙申卒,年五十六,贈吏曹參判。

退溪先生門下有艮齋李公德弘,其諱若號,皆先生所命也。因誡之曰:「『德』字,從行、從直、從心,卽行直心也。子其體之!」又曰:「艮止之義甚好。以是名齋可矣。」

有自警詩曰:「寸吾須惜,情孰更求?」先生命公作渾天儀璿璣玉衡,旣成,一如古制。

先生視公猶子,公視先生猶父,細記先生動靜言語,編曰《溪山記善錄》。

所著有《論語》《中庸》《心經》《古文前後集》《家禮注釋》、《自疑錄》等書。

戊寅,朝廷薦名儒九人,寒岡爲首而公居第四。墓碣撰人闕名。

成浩

編輯

成浩士集,號省菴昌寧人。昌山府院君文孝公士達六代孫。嘉靖乙巳生。官至縣監。萬曆戊子卒。

弱冠,學於南靜齋彥經金惕菴謹恭之門。嘗作《未發說》,以質於靜齋靜齋深加歎服。

嘗游三角山,遇一少年,察其色招問,乃見責於父母而出亡者。公諭以孝慈之理,其人感激涕下,卽還家,後以孝聞。

丁亥難,列邑調兵赴戰,昇平日久,倉卒率不能軍。公聞令卽整旅而行,所過寂然無擾,人服其才。嘗得詩曰:「超然獨立有無間,一物何嘗自外干?恰似前峯新月上,淸輝終夜照牕寒。」尹拯撰墓碣。

徐思遠

編輯

徐思遠□□,號樂齋大丘人。嘉靖庚戌生。官至司禦,□□乙卯卒。

公事親孝,色養無違。親沒廬墓,哀慕終身。始以親命治聲律爲文,嘗發解第一。親沒,不復應擧。

公每讀聖賢書,慨然求道。聞寒岡鄭先生早游退溪之門,學有淵源,乃專意就正,以爲聖賢之道不在高遠,顧吾力行何如。故勉勉以知行自勵。

公最喜書及退溪文集曰:「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朱子後一人,而退溪又吾東方朱夫子也。恨不及摳衣函丈,獲聞緖餘。」乃與同志道友入淸涼山,景仰遺躅,彷彿躬奉杖屨,周旋於水石間,洗滌査滓,浩然而歸。

所居伊川琴湖下流,山盤水渟,松翠繞屋,庭階惟竹潔梅芳,婆娑卒歲,樂以圖書。

嘗曰:「『志不可一日惰,心不可一日放』,『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偸』,此兩句尤當體認。」

泗水寒岡鄭公一善旅軒張公,與公鼎峙而居。從游之士,往來考質,而縉紳之東西行及吏於南服者,皆禮於其廬。李敏求撰墓碣。

韓百謙

編輯

韓百謙鳴吉,號久菴淸州人。領議政尙敬之後。□□□□中司馬,官至參議。萬曆乙卯卒。

公年十七八,慨然有求道之志,聞習靜閔純隱居行誼,造門請敎,閔公與語而愛之,乃告之曰:「子不聞朱夫子之說乎?修身大法,《小學》書備矣;義理精微,《近思錄》詳之,作聖根基,不外二書。」公惕然感發,遂從而卒業。

公丁外艱,外除閱歲,又丁王母憂,積年煢疚,絶無外誘,專意於窮格之功。先取《啓蒙》書,俯而讀仰而思,沈潛觀玩,夜以繼日。其於象數之原、變化之妙,蓋有心融神會、欲罷不能之味。

己丑逆獄起,公坐在湖南,與震吉相知,被收栲幾死,責配。壬辰,蒙大霈,路梗不得歸。適有邊民煽亂以應,官軍潰散,公與同謫一二士人灑泣號召,得首惡者誅之,一方以定。事聞行在,特命爲內資直長。

宣廟闢講筵,命進讀《羲易》,帷幄諸公共薦公精於易學,請破格入侍以資講說,上許之。事雖中寢,時以爲榮。

大臣急人才,建請勿拘資格,以十條取士,以備撥亂之用。公以有學術、識時務,應首選,擢拜戶曹佐郞。

宣廟以《周易傳義》互有不同,句讀、音釋,當須兩存,而學者偏主《程傳》,命聚中外儒臣,設局釐正。未出身與選者,公與洪可臣鄭逑數人而已。

公爲戶曹參議,時宣廟昇遐,兵火之後,儀軌散失,禮官當大喪,倉黃罔措。大臣知公習於禮,趣令入治殯殿事,襲斂諸儀賴而不愆。鄭經世撰墓碣。

李得胤

編輯

李得胤克欽,號西溪慶州人。高麗益齋齊賢九世孫。嘉靖癸丑生。萬曆戊子中進士,官至通政、郡守。崇禎庚午卒。

公年逾弱冠,就正於徐起之門,討論《大學》、《心經》、《周易》、《啓蒙》等書,退而益自彊。經數年,更往請益,徐起歎賞之以爲:「他日以儒學名者,必吾子也。」

朴守菴枝華明易學,往質之,公之所疑者,枝華亦無以應對。學者亟稱之曰「世之學《易》者多,而專精通透,惟李某有」雲。

初授禧陵參奉,以學行也。謝恩歸家,築一精舍於先塋之側小溪之濱,其自號以此也。閉戶讀書,遺外塵事。庚子,擢拜王子師傅,宣廟特命馹召,公不得已趨謝。敎王子嚴而謹,作《勸學箴》以勉之,宣廟甚嘉之。

光海時,國事日非,公乃徙居於西溪之東有洞曰玉華。溪山縈廻,略似武夷,遂名以九曲,營數楹於第五曲,左右圖書,晨夕對卷,探討義理,不知老之將至。絶跡於世,惟與金沙溪以書往復,論難太極及易學焉。

太學諸生以鄭仁弘誣詆晦齋退溪兩先生,削名靑衿錄,光海命錮首倡者。公聞而大驚曰:「士氣一挫,則公議滅而國脈絶。」乃與多士通文三南仁弘。及爾瞻鼓廢母論,嗾其徒寄泮中者罪狀大妃,通告四方。公見其文,不忍正視曰:「人而苟活於無母之國可乎?」卽令火之。見者色變,而公不動一髮焉。

癸亥改玉,擧公遺逸,再擬持平,承召入侍,反覆陳戒,上傾聽焉。除槐山郡守翌日,上謂銓官吳允謙崔鳴吉等曰:「曾聞李某有勞於先朝,且以廉謹名。予欲褒異之,而迄未之果,加之一資如何?」允謙等以爲:「讀書山林,素著儒名,聖敎宜矣。」於是特加通政階,爲行郡守。

公之未卒之前,玩易齋東山麓大石忽自崩,聲如雷,聞者以爲公卒之兆。旣葬,多士同辭相與尊奉,俎豆之於書院。李景奭撰墓碣。

李慶昌

編輯

李慶昌彥及,號西村文義人。嘉靖甲寅生。天啓丁卯卒。

九歲,丁外艱,哭泣之哀,感動傍人。隨伯氏守制墓側,躬奉饋奠如成人然。十七,丁內艱,廬墓三年,毀幾滅性。

公後徐花潭二紀餘,嘗慨然曰:「吾生也晩,未及親炙函丈之門。然苟能學先生之學,行先生之道,則先生卽吾師也。」遂於松京府西十川橋南,築精舍數椽,以爲藏修之所,經傳曁性理群書,左右充棟。晩喜《易》而尤用功,以自得爲主。

公推究古制,創造璇璣之器,以試天體之運轉,日月遲速,星辰躔次,無不吻合焉。

萬曆華使過府,府儒以公數篇文,因價示之,高上使見而奇之,謂朱副使曰:「此非俗士所能爲,通理人也。」相與歎美之不已。

浦渚趙翼潛谷金堉之尹是都也,取覽文集,每見多士,輒稱公經術行誼,宜祭之於鄕雲爾。嚴緝撰墓碣。

鄭克後

編輯

鄭克後孝翼,號雙峯老人烏川人。高麗直臣襲明後也。萬曆丁丑生。官至王子師傅。□□戊戌卒。

公嘗從旅軒張顯光學,旅軒一見異之,每對講論,待以朋友之禮。又摳衣寒岡鄭逑之門,寒岡察其擧止異常,目送之曰:「月城復有人矣。」

鮮于浹

編輯

鮮于浹仲潤,號遯菴平壤人。箕子之後。□□□□生。官至司業。孝宗癸巳卒,贈執義。

公自幼時精明端潔,言行常謹。八歲時,能徒步數百里,其強有力如此。

嘗謂族姓曰:「吾輩聖人之後也,必須敦行孝悌忠信,期以無忝矣。」族姓皆曰:「童子何知?而其言如此,吾輩敢不自飭?」嘗夜夢若有太師贈詩者,遂以呈府官,府官卽請於朝,修太師祠墓。

公爲學苦心極力,未嘗少懈,不得不措。至於飢渴都忘,有得則筆之於書,夜則倚枕假寐,旣寤則擁衾而坐,或至達朝。

公蔚然爲西土儒宗,徒弟之從而學者甚衆,公遂升席講說,一以聖賢之書啓迪焉。自是西土之士,能知性理之說矣。公猶病其獨學而孤陋也,遂遊東南,旣遍觀山川,而卒至陶山書院,閱李先生遺書。因往仁同,拜張旅軒顯光,數日而歸。遂溫燖四子等書曰:「吾道在是,何暇他求?」朝廷屢授以職而不就。

孝宗朝以司業召,公上疏論道之要,上答曰:「治心窮理之要,莫此爲大。予當服膺而勿忘也。」

所著有《太極辨解》、《太極問答》、性理諸書藏於家,蓋其大義悉本於緖餘,而其少有出入者則未及證定焉。使之天假之年,必加精密,以幸後學於無窮矣。宋時烈撰墓碣。

趙克善

編輯

趙克善有諸,號冶谷漢陽人。□□□□生。薦拜掌令。孝宗戊戌卒,年六十四,贈吏議。

公初從李命俊學,得見朱子書,大耽樂之,手抄口誦,盡焚其平日所做程文。李公勸令見趙翼朴知誡,二公見公,皆愛重焉。

仁祖初,選學行士,公以薦調敎官,一以《小學》之道敎諸生,有古師弟子風。

孝宗卽位,趙翼爲相,薦公經學宜爲太學之師,卽拜司業,辭不就。後以掌令肅命,遽中風於闕下而卒。

啓運宮之喪,朴知誡以爲:「當受國於祖者,爲其父斬衰之禮服,喪三年。」公之見與潛冶合,著說以辨明之。尹拯撰墓碣。

李義吉

編輯

李義吉方叔,號亮谷咸平人。萬曆丙申生。官至參奉。崇禎癸酉卒。

咸豐君效元孫也。兩賢被異己者所惎,後因大獄齮齕牛溪益甚,至追論褫爵。咸豐時在新進臺閣中,不免與議,其交遊見聞,又可知爾。比公上學,日侍咸豐側,咸豐愛重之,所言無不從。公一日借閱二先生遺文,輒問曰:「孟子嘗言:『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今兩先生書具在,其言行出處,動合前哲,非可厚誣,恐與祖父平昔之論不同。」咸豐心異之而猶不動,公遂明白開陳其故,咸豐乃渙然悔悟,一用公言,縉紳傳爲美事。自是宗族知舊亦無有異趣者。先是潛冶朴知誡亦從其父兄,時不協於二先生,逮知誡齠齕,自知力學,必以二先生爲師法。君子謂二事固可相埒,而公所就爲尤難焉。

公從朴知誡學,精思審問,務極其致,知誡喜曰:「吾道有人矣。」

章陵典禮未定,朴知誡上疏力主禰廟,公以爲此大倫所係,繼疏陳:「殿下君臨一國,禰廟屛在閭閻,尙不得主祭,一國之人其將何所觀感興起於孝理耶?」異議者群起而攻之,公不樂從仕,棄官歸。當靖社議未成,叔父咸陵君私謂公曰:「異日苟有請立禰廟者,將奈何?」公曰:「以親孫繼祖統,則禰廟烏可闕乎?」蓋公意已前定矣。

靖社日,咸陵公請其義,公曰:「此《春秋》致討之旨也,其無疑矣。」旣而願與同事,又曰:「君子正其義而已,何必身與乎?」咸陵不敢強,其素志可見。朴世采撰碣銘。

權諰

編輯

權諰思誠,號炭翁安東人。晩晦得己之子。萬曆甲辰生。仁祖戊子拜諮議,官至左尹。顯宗壬子卒,贈參贊。

公聰明穎悟,絶異於人,人以比顔子,弱冠已有盛名。

顯宗嗣位,下旨召,特拜右尹。未幾,上疏言事,忤時議,三司交章,請罷其職。越九年,同春宋公言於上曰:「某愛君憂國,老而彌篤,不可終棄。」遂拜左尹。尹拯撰墓碣。

李端相

編輯

李端相幼能,號靜觀齋延安人。左議政月沙文忠公廷龜孫,判書白洲文□公明漢子。崇禎□□生。戊子進士,己丑文科。選湖堂,官至副提學。□□己酉卒,贈吏參。

公九歲爲虜人所得,車駕至陣前,公因人自言,上爲之愍然,虜不以北去。蓋於時已爲上所知矣。

爲翰林,時講武有日,或言慈聖將便地臨眺雲,公疏論之,孝考有嚴批。未幾,竟入玉堂。

玉堂時,箚論聖上多無誠實,因訟金弘郁無罪而死,及蔡裕後洪宇遠以言責斥、兪㯙驟被嚴刑曰:「烏鳶卵破,鳳凰不至。」

鄭介淸者,心行邪詖,嘗著《排節義論》,斥東漢士,宣廟嘗命榜示。至是尹善道因事伸救,至以爲正學,公力辨其非。

上爲親弟三臨其喪,又不用君臣禮,公據禮力爭,遂譴罷。

廉察湖南饑邑,便宜發粟,詣獄門出其輕囚。又請截留船粟之西輸者以賑之。及復命,歷陳饑民之狀,請加蠲放,因嗚咽於前席,上亦爲之泣下,皆從其請。南民爲立石以頌之。

公以事免去,洪公命夏宋公浚吉趙公復陽合辭進曰:「某守靜讀書,學識罕比。如使出入經筵,裨益必多。」上遂下特命,公卽出舍郊外固辭,因卜居於楊州東岡,遂有終焉之計。左右圖書,俯讀仰思,殆忘寢食。家甚貧窶,采椽脫粟,處之晏如,上必欲起公。時衆議以爲師儒及論思之長,非公不可,上特陞通政,連拜承旨、參知,皆不就。

公和而有制,介而不滯。其穎悟端潔,得於性初;其恬養嗜學,篤於晩節。

孝考之喪,公久處外室,哀痛切至。其郊居與寧陵不遠,每瞻望悲慕。

嘗有華人漂到,衣冠不改,爲言「正統一脈,尙未全絶」。朝議將交解其人於虜中,公極言其不可,旣不能得,則作詩以傷之。其《匪風》、《下泉》之思,感憤激烈,所以眷眷於宗者,終始不替。宋時烈撰墓碣。

趙聖期

編輯

趙聖期成卿,號拙修齋嘉林人。知足堂輔德之瑞六世孫。□□戊寅生。□□己巳卒,壽五十二。

先生以間世豪傑之才,爲玩心高明之學,雖處偏壤,而不爲風氣所囿;未有承襲,而能自心上得師。合天人、貫古今、融理事、該道法,爲一規模,自其蘊諸胸臆,發爲言辨,莫不如此。

先生所與林滄溪凡有三札:其一則自言其爲學本末,始於憤鈍悱悶,終至融釋脫落,壹以思索而成之矣;其一則言治國之要,在夫尙質救文,而又必以寬大敦樸爲本,靜審嚴重爲用矣;其一則言立言垂後之意,曰:「吾所欲論著,自陰陽造化、天地人物、理道性命之蘊,吾儒爲學門路,以曁異端百氏邪正、虛實、同異之卞。而至於禮樂刑政之具,治國許多制度文爲,又必自三代,下訖皇明,皆融會折衷,變通而擴大之,救其偏,彌縫三代以後天人之遺闕,以備一王之制,冀有補於天下後世。」

先生愛好人倫,風流弘長,雖病臥窮巷,非有所謂權力禮制,而能以意嚮致士,凡有曲藝片長,不惜齒牙,必欲奬善而勸成之。

每良辰美景,廣設賓筵,談經則盈耳韶濩,評史則肆口袞鉞。淺斟深酌,以存燮理;盆卉甁葩,用擬春臺,玆所謂「妙用顯行」、「隨處充滿」者矣。

先生每誦《擊壤》詩,至「民塡溝壑諒何辜」,輒噓唏欲涕,可見其憂世恤民出於血悃。而以爲偏於事功者,亦淺之爲知也。

先生貌似不揚,而眼若巖電。論事慷慨,輒燁然騰光,渾浩若大海揚瀾,承以紙筆,頃刻數千言,便已成章,而燦然無加點焉。

先生以善勸人而人不從,實心憂世而世莫知。徵招不至,剡薦不加,居五十年,以一布衣終。金昌翕撰墓碣。

郭始徵

編輯

郭始徵敬叔,後改智叔,號景寒齋淸州人。□□□□生。歷師傅,官至察訪。□□癸巳卒,年七十。

公事父母,定省以禮,親癠,斫指嘗糞。遭喪啜粥三歲,無鹽酪。雖去喪,過墓必號泣。

二先生學,益知學問路脈,刻厲硏覃,甚至羸悴,尤菴每賞其好學。

以薦授齋郞,遭己巳禍,棄歸,與諸門人上章訟冤,疏議卽公所倡也。

爲師傅時,今上在邸,將就敎,儀曹缺講學儀節。肅廟命公撰定,又命依賓主禮,公執不肯曰:「官師傅而禮賓主可乎?」遂以所撰者上聞,肅廟可之,命定爲絜法。

今上時方少,公必反復文義,曲譬旁喩,且以孝友恭儉爲學問大本,手書以進。英廟德器雖天成,漑根濬源,亦多得力於公。尹鳳朝撰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