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睿皇帝實錄/卷117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七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八年。癸亥七月。戊申。上以三省厎定。餘孽全平。詣安佑宮行禮。  

○軍機大臣慶桂等奏、查明四川陝西湖廣河南應行遣官告祭名山大川。陝西西嶽華山。昭靈普潤太白山神。河南淮瀆之神。濟瀆之神。黃河神。四川江瀆之神。灌縣敷澤興濟通佑王。承績廣惠顯英王。湖廣南嶽衡山。又山川祠宇靈跡顯應處所。湖北武當山真武帝君廟。荊州關帝廟。四川梓潼縣文昌帝君廟。陝西漢江之神。終南山之神。定軍山漢臣諸葛亮祠。奏入。諭內閣、川省軍務告蕆。捷書馳奏。八表同歡。因思前此兵燹擾及三省地方。並曾竄及豫境。大兵所至。仰賴山川效靈神祇助順。用得師行貞吉。全奏厎平。允宜修舉明禋。敬答鴻佑。所有四省岳瀆諸神。湖廣、河南、著派賡音、邵自昌、於審案事竣後分往告祭。陝西、著派額勒布、初彭齡、於查辦事竣後分往告祭。四川、即派勒保親往告祭。凡載在祀典者。著該衙門照例撰文。將應用儀物。虔備發往。其向來告祭所不及而自用兵以來、經過名山大川靈跡顯應各祠宇。經軍機大臣查明開單進呈。均著頒發藏香。分交承祭各大員一體申謝。  

○又諭、御史明恆奏、請添派員弁護送御寶一摺。所奏尚是。鑾輅巡行。內閣官員恭齎御寶。理應由御路行走。因護送人員無幾。墊道兵丁無由辨識。多被阻攩。致由便道齎行。殊乖體制。嗣後齎送御寶。除內閣官員照例護送外。著照該御史所請。添派綠營馬兵四名前導。千把總二員後護。毋許墊道兵丁混行攔阻。以昭嚴肅。  

○又諭、緼布等奏、請將記名以繁缺知府用之郎中溫承志、升銜留任一摺。各部郎中俸滿截取時。該堂官等往往先以繁缺知府保送。及至引見記名後。則又以在部得力為辭。奏請留任。因懇賞升銜頂帶。辦理殊屬未協。司員等在部行走。至郎中截取之時。年分已久。其平日辦事才具。堂官等自己灼知。如果其人本堪外任。而辦事諳練。為該部得力之員。何難據實聲明。留部辦事。俟京察時再照例保舉。何必遽行保送外任。若既已保送外任。而記名後又復奏留。是明明欲為該員圖給升銜地步。近於取巧市恩。嗣後各部堂官等、遇司員截取時。惟當公同詳酌。除照例分別保送繁<⿱閒>缺知府外。如果系必須留部之員。即具摺奏明。將來入於京察一等。設或京察引見時。經朕記名外用。而該員系部中必不可少之人。准該堂官據實奏留。仍不得以升銜懇請。著為令。所有溫承志一員。著註銷繁缺知府。准其留任。不必賞給升銜。  

○兩廣總督倭什布奏、緝獲廣東東莞縣會匪出力人員。知府福明等、下部議敘。  

○以四川陝西湖北三省軍務全蕆。賞八旗兵丁半月錢糧。  

○己酉。諭內閣、玉德李殿圖奏、審擬胡汫藍田等械鬥斃命一案。已諭令刑部速議具奏矣。閩省漳泉地方。風氣獷悍。多有械鬥斃命之案。近年來申諭該督撫等遴選守令。善為化導。泉州守王紹蘭、聲名本好。自擢任以後。頗能整頓。民俗漸馴。凶斗案件日見稀少。方應恆、聲名本屬平常。迨任漳州府後。又不能實力奉職。今於所屬械鬥重案。既知該縣獲犯不辦。並不嚴行督催。以致拖斃多人。縱犯脫逃。且於訊釋無干人等之後。尚復有意瞻徇。不將該縣揭參。實屬徇庇不職。方應恆僅予革職。不足示懲。著發往烏嚕木齊效力贖罪。至該革令黃士堂、於致死三命重犯。不能立拏究辦。迨拏獲在場從犯。又不拘禁。以致拖斃脫逃多名復敢規避處分。匿不通報。並於堂弟家丁書役屬員通同受賄故縱罪犯。毫無知覺。非尋常昏庸不職可比。黃士堂著發往伊犁效力贖罪。外省官官相護。於所屬劣員。不行據實揭報。輒復心存袒庇。以致諸務廢弛。實為惡習。各督撫等、惟當痛加懲誡。嚴察屬僚。以端吏治而振民風。  

○又諭、此案龔學科因園旁桑樹被伊胞兄龔昇祿砍伐。該犯外回瞥見。疑系鄰人偷砍。當時叫罵。經伊兄龔昇祿告知。並斥其不應混罵。該犯不服。因被伊兄揪扭。該犯輒用竹杆毆傷其額顱額角手背等處。已屬有心干犯。迨伊兄於勸開後。赴該犯門首叫罵。復閉門不理。以致伊兄氣忿莫釋。投繯殞命。是該犯先既肆毆。繼復怙惡。刑部以其毆系致命處所而非重傷。將該犯仍照逼迫本律擬以絞候。系屬依律科斷。但服制攸關。情罪較重。龔學科依擬應絞。著趕入本年秋審情實辦理。  

○兵部議覆、兩廣總督倭什布疏劾失察永安縣會匪武職各員。請將專汛之弁斥革。兼轄之副將等、降二級調用。查級議抵免其降調。得旨、此案失察會匪。糾眾焚掠。與尋常失察案件不同。副將薩哈蘇、署副將事參將張士英、都司全保俱著降二級調用。不准抵銷、余依議。嗣後文武官有失察邪教會匪滋事重案。其應議以降調者。均按所降之級實降。無庸查級議抵。著為令。  

○庚戌。諭內閣、玉德等奏、漳州府知府裘增壽、系藩司裘行<⿱閒>胞侄。例應迴避。現在浙省知府內無人堪勝此缺。而閩省亦無堪調之人。夾片陳請、將永春州知州馮國柄升署等語。漳州府一缺。向系請旨<⿱閒>放。該督撫即謂此時民風刁悍。必須熟悉地方之員。前往整頓。亦須擇其於例無大違礙者。奏明<⿱閒>補。今知州馮國柄、既未卓異。又未保過堪勝知府。且於補授永春直隸州之後。尚未引見。何得遽行奏署繁缺知府。似此違例保奏。恐開督撫專擅之漸玉德等所請不准行。該督等既稱閩浙二省皆無可調之人。因思直隸正定府知府景敏、人尚明白能事。著調補福建漳州府知府。其正定府一缺。即著裘增壽補授。著各該督等照例給咨。令各赴新任。至漳州地方正資整飭。景敏到任之後。設於地方情形未能熟悉。難於勝任該督等仍當據實奏聞。不得以該員系特<⿱閒>之人。稍為遷就也。  

○諭軍機大臣等、楚境余匪。統計不過八十餘人。吳熊光當上緊搜盡。鏟絕根株。著責成慶成、慶溥吉林泰、李天林等、奮力追捕。剋期完竣。其另片所奏挑留黑龍江奮勇官兵一百十三員名。楚省平地居多。東三省馬兵馳驟。較為得力。而黑龍江官兵弓箭。賊匪更形畏懼。應即將此項官兵、交與慶溥等帶領排搜。自屬有益。即徹回稍遲。亦無不可。至另摺奏稱、將本省官兵、密為分派陸續抽調、先將兩廣湖南官兵照數徹回等語。所辦非是。外省官兵。自調赴從征以來。已閱數年。今搜捕垂竣。奏報肅清。若復於各營汛續調官兵。未免民情疑駭。且新調兵丁。於各處山林徑路向未熟悉。難期得力。況一徹一調。沿途應付供支、及借給行裝安家等項。亦屬虛糜。莫若將兩廣湖南官兵先行徹遣回營。至湖南官兵。系該督所轄。即余氛淨埽以後。或有需資彈壓之處。亦不妨再行酌留。陸續徹歸盡可毋庸亟亟也。將此傳諭知之。。  

○舉行嘉慶七年大計。貴州、卓異官五員。不謹官一員。罷軟官一員。年老官五員。有疾官一員。廣東、卓異官十三員。不謹官一員。罷軟官一員。年老官四員。有疾官二員。才力不及官三員。浮躁官一員。江西、卓異官十一員。不謹官一員。罷軟官一員。年老官四員。有疾官一員。才力不及官二員。浮躁官一員。山東、卓異官十二員。不謹官二員。罷軟官二員。年老官八員。才力不及官四員。浮躁官二員。分別議敘處分如例。  

○辛亥。上詣安佑宮行禮。  

○諭內閣、據御史茅豫奏。敬陳留京王大臣事宜一摺。王大臣等留京辦事。自應共在一處。公同商酌。方符體制。嗣後王大臣等每日進內。俱著在文華門門房會齊。每次行在本報發回時。著王大臣等在文華門會同開拆。遇有交辦事件。即在彼商辦。再此次朕啟鑾後。皇后駐圓明園。王大臣等俱無庸赴園請安。惟上書房總師傅、總諳達、著隔數日詣圓明園一次。  

○補行嘉慶二年七年軍政。山東、卓異官三員。罷軟官二員。才力不及官一員。分別議敘處分如例。  

○免安徽望江、宣城、南陵涇、貴池、青陽、銅陵、石埭、建德、東流、壽宿、鳳陽、懷遠、定遠、靈璧、鳳台、泗、盱眙、五河、二十州縣、並新安、宣州、建陽、安慶、鳳陽、長淮、泗州、七衛、上年被旱被水災民額賦。  

○壬子。上以秋獮木蘭。自圓明園啟鑾。命皇次子旻寧隨駕。  

○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大學士保寧、協辦大學士尚書朱圭、留京辦事。  

○免蹕路經過地方本年額賦十分之三。  

○除甘肅山丹縣被水沖塌地三頃三十八畝有奇額賦。  

○是日。駐蹕南石槽行宮。  

○癸丑。賞密雲縣接駕兵丁半月錢糧。  

○是日。駐蹕密雲縣行宮。  

○甲寅。諭軍機大臣等、琅玕奏、連日將著名賊目盡數擒戮、並設法搜捕首逆一摺。覽奏俱悉。恆乍繃逃往<⿰犭怒>地。<⿰犭怒>子等不特不肯依附。並欲齊心協拏。先將恆乍繃之表妹擒獻。可見其出於真心。琅玕即當勸諭<⿰犭怒>子等、如能將恆乍繃設法擒縛。必當立加重賞。或給予頂帶。俾共知鼓勵。奮勉圖功。至夷眾等因恆乍繃編造邪說。有吃他符水能避槍炮之語。甘心從逆迷而不悟。琅玕更當剴切曉諭。以破愚蒙。祇須將恆乍繃一犯、及助惡之別的扒、克日就擒。即行正法。即可徹兵蕆事。再游擊六十四、接護糧運。行至含子膊地方。突有賊匪前來焚搶。該游擊即帶兵追捕。猝被弩傷致斃。著咨部照陣亡例賜恤。其燒搶各賊掠食滋擾。固當急為剿辦。但不可過事株連。惟將戕害六十四之賊。嚴拏務獲。即可完案其關外無關緊要各卡。未便久駐兵練。琅玕自應將原駐之兵。徹換至江內地方防堵緝拏務期克日辦竣。永靖邊圍。將此傳諭知之。  

○以大理寺卿窩星額、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以浙江定海鎮水師總兵官黃象新、不諳緝捕。降為游擊。以福建閩安協副將羅江太、為定海鎮總兵官。  

○以雲南昭通鎮總兵官孝順阿、年老。命來京引見。以四川夔州協副將富明阿、為昭通鎮總兵官。  

○旌表守正捐軀山西長治縣民栗從秀妻常氏。  

○是日。駐蹕要亭行宮。  

○乙卯。賞熱河接駕兵丁、及看守避暑山莊弁兵、一月錢糧。看守口內口外各行宮弁兵、半月錢糧。  

○是日。駐蹕兩閒房行宮。  

○丙辰。駐蹕常山峪行宮。  

○丁巳。駐蹕喀喇河屯行宮。。  

○戊午。上至熱河。詣文廟瞻禮。關帝廟城隍廟拈香。  

○詣永佑寺行禮。  

○直隸總督顏檢奏報、永定河伏秋兩汛安瀾。得旨嘉獎。加太子少保。道員陳鳳翔等、下部議敘。  

○賞接駕之蒙古王公額駙台吉等、及隨扈之額駙索特納木多布齋等、紗葛有差。  

○是日。駐蹕避暑山莊。至八月癸未皆如之。  

○己未。諭內閣、御史鄭敏行參奏、禮部於奉安孝淑皇后事宜、措辭謬誤、祇將分部學習之宋其沅一人咨部議處、辦理不公等語。此案禮部陳奏舛謬之處。承辦官員中、主稿及隨同畫押者。均有應得處分。自不止宋其沅一人。前經吏部查取職名。禮部僅將宋其沅開送。吏部祇憑所送職名議處具奏。尚無不合。而禮部堂官於承辦各員。並不全行聲敘。惟將額外之主事宋其沅一人送議。殊屬有心含混。著該堂官再行詳查、是否實系宋其沅一人主稿。並將隨同畫押各員補參。再交部議。至該堂官於咨送司員議處。未能公允。著一併交部議處。  

○諭軍機大臣等、阿林保奏、籌辦彌補倉庫情形。據稱彌補虧空、總不外乎嚴追舊欠等語。外省州縣。於本年奏銷錢糧。格於處分。自不敢不上緊徵解。而於舊欠往往意存推諉。殊不知既接舊欠。即屬新虧。各州縣於交替時。業已出具甘結。自應責令現任之員如數歸結。庶不致款項久懸無著。並須查明舊欠。是否實欠在民。抑或以徵作欠。毋使稍有牽混。至各州縣缺有大小。地有美瘠。原難一概而論。全在督撫等量為設法。酌盈劑虛。俾得從容彌補。即向來沿習舊規。在各上司養廉優厚。自應將一切苞苴承應概行屏卻。而各州縣多系寒畯出身。豈能挾有餘貲。墊充公用。若使將舊有陋規裁革淨盡。又復責以彌補。勢必地方詞訟等事。藉端婪索。是於虧項毫無裨益。而閭閻反滋擾累。惟在該管上司詳加體察。於各屬舊有陋規。不可刻意剔除。俾得逐漸歸補正款。但不可明示以意。任其藉彌補為詞。將規例私肥己橐。竟不實力補償。甚至勸輸派累。擾及百姓。如有此等不肖官吏。該撫當據實嚴參治罪。不可稍有姑息。所有該省各屬倉庫正雜各項。著照所請。賞銀四個月。查明各州縣銀數谷數。實虧共有若干。現在已補若干。未補若干。據實分晰開單具奏。毋得新舊轇轕。致多敝□大混。將此傳諭知之。  

○賜扈從王公大臣食。並賞賚有差。  

○賞熱河綠營兵丁、一月錢糧。  

○庚申。諭軍機大臣等、鐵保奏定限停止出口民人一摺。內稱山海關稽查既嚴、恐無識愚民、於登、萊、青、各海口攜眷偷渡等語。向聞山東民人前赴奉天。多由海道行走。較之陸路。尤為徑捷。今山海關定例綦嚴。民人既不便於攜眷出口。則此後乘桴者必眾。自不可不防其漸。著該撫督飭沿海口文武員弁於所管地方。實力稽查。毋許民人私行偷渡為要。  

○福建台灣鎮總兵官愛新泰等奏報、拏獲洋盜。擊沈盜船。得旨嘉獎。拔兵丁雷廷春為外委。  

○辛酉。賞熱河及額魯特兵丁一月錢糧。  

○壬戌。諭內閣、綿志等奏、安南人黎<⿰亻冋>私往涿州探看伊子、請交順天府照例辦理一摺。黎<⿰亻冋>等本系邊徼纍臣。在監羈禁。嘉慶五年朕特加恩釋放。命在外火器營地方安插。各賞給馬甲錢糧。仍著該管官留心查察。原不許其任意輕出。今黎<⿰亻冋>、及李秉道、詭稱告假與黎維祁上墳。經該營章京派護軍二人照料。詎黎<⿰亻冋>等乘閒至盧溝橋一帶行走。旋經護軍僅將李秉道追回。而黎<⿰亻冋>已至涿州。經該州查詢。始據供出、因聞知越南貢使內有伊子黎允倬充當行人、一同赴京、伊特前來迎探等情。黎<⿰亻冋>等在藍靛廠居住。何由知黎允倬隨越南貢使來京。況該國使臣於二十五日行抵涿州。黎<⿰亻冋>即於次日到彼。何以得信如是之速。且黎<⿰亻冋>等即欲出外探看。亦當稟明該管大臣奏明請旨。俟恩准之後。方可前往。乃並未呈明。輒私自潛行。實屬不遵管束。除將該營官員另降諭旨分別議處外。所有黎<⿰亻冋>李秉道二人、著該營及順天府解交刑部審訊定擬具奏。  

○贈故江蘇巡撫岳起。太子少保。予祭葬如例。  

○是月。署福建布政使裘行<⿱閒>奏、閩省倉庫自乾隆六十年清查以後。有流交無著之款。分攤後任。而接任之員。以為非己任內之事。遷延諉卸。迄無清款之期。又海洋船工經費、及緝匪口糧等項。皆取給鹽商生息項下、及本省官員捐廉銀兩。遇有不敷。則動用司庫雜款。先行發給。此則以官帑墊私捐也。又州縣應交攤捐各款。一時不能措繳。轉挪動地丁錢糧。先行解送。此則以正項墊雜款也。節年頭緒不清。以致司庫雜款項下墊用較多。致幹部詰。州縣經徵項下丁耗私挪。轉多懸宕。此則為各省所僅有。臣現在嚴核州縣正項。按款批解。不許與攤捐各款稍涉通融。至司庫動用項下。詳慎出納。即船工口糧等項、有可節省。即詳明立案。得旨、甚是。又奏、閩省風氣。俗悍民刁。向稱難治。然臣察訪閭里小民最畏官勢。亦甚有良心。官長如果清廉。即聽斷偶誤。亦皆心服。以為官長未得錢也。自貪吏輩出。以詞訟為取利之源。以械鬥為斂財之藪。不但不能養之。並其所養者而奪之。不但不能教之。並其服教者而誣之。而民心始離矣。始而怨官。繼而仇官。遂至抗糧械鬥之風。日益滋甚。罪豈在民。實地方官有以啟之也。得旨、平心之論。即從前教匪之事。亦由官逼民反也。又奏、閩省近日營伍。略知斂戢。然藩司署中。每日各營投文。除應領正餉外。如修補戰船、籌鑄炮械、及賞恤溺海兵丁難眷、與夫兵弁出洋借支糧俸。日不下二三十件。無怪經費之不敷也。臣愚以為止須整飭營規。嚴防海口。所設戰船。仍照從前會哨巡查。使之不敢近岸。居民即可安堵。似不必責以遠涉大洋。衝波緝匪。況聞蔡牽私收商稅任意揮霍。與沿海居民久相浹洽。即水師兵丁及投誠賊匪。亦有為蔡牽通信之人。官兵一有舉動。彼早聞信遠揚。即有可乘之機。弁兵亦未必肯出力前往。蓋此匪一經擒獲。營中別無希冀。不能藉寇糜餉矣。以臣竊計。恐蔡牽終難就獲也。得旨、實有此敝□大。覽奏俱悉。一切勉力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