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新出版物

介紹新出版物
作者:胡適

  《建設》、《湘江評論》、《星期日》

  

  《建設》 第一卷第一號

  每冊三角 上海環龍路四十六號

  《建設》的宗旨是:「鼓吹建設之思潮,展明建設之原理,冀廣傳吾黨建設之主義,成為國民之常識;使人人知建設為今日之需要,使人人知建設為易行之事功。」

  照本期的材料看來,《建設》的前途一定很能滿足我們的期望。本期有孫中山先生的《發展中國實業計劃》,廖仲愷先生譯的《全民政治論》,民意先生譯的《創製權、複決權、罷官權之作用》,都可以表示建設社同人所主張的趨向。當這個「盲人瞎馬」的時代而有這種遠大的計劃和主張,可算是國內一件最可使人滿意的事。

  本期內有幾篇很有價值的研究的文字。廖仲愷先生的《中國人民和領土在新國家建設的關係》沒有登完,暫且不論。胡漢民先生的《呂邦的群眾心理》用提要夾批評的方法來紹介呂邦的學說,是很可給我們效法的。

  本期最精采的著作要算戴季陶先生的《我的日本觀》。這是一篇兩萬字的長文,研究日本的種種歷史的勢力,遺傳思想的特性,經濟的發展和發展的影響,政黨的過去與現在,和今後日本的趨勢。——材料很豐富,方法也很有系統。我是不懂得日本的,故不配批評他的觀察是否正確。但我覺得季陶先生的態度與方法是極可佩服的。當這個大家恨日本,罵日本,卻不懂得日本的時候,他獨能有這種耐性的、忠恕的、研究的態度。這不是很可佩服的嗎?至於方法一層,他認定現在的日本不是一個孤立的怪現狀,乃是無數歷史的勢力所造成的產兒。所以他的研究從古事記里「天沼矛」的神話直說到板垣退助的末路;從「武士」獨占的時代經過「武士町人」混合的時代,直到將來可以預料的「工人農夫」的時代。這種歷史的眼光是研究一國現狀所不可缺的元素,季陶先生這篇日本的研究真可以給我們做「覘國」文字的模範了。

  

   《湘江評論》 長沙落星田湖南學生聯合會已出四期,每期大洋二分

   《星期日》 成都桂王橋北街派報處

   已到四期,每十期大洋一角七分

  現在新出的周報和小日報,數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廣州,東從上海、蘇州,西至四川,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這類新派的報紙。本報上期的廣告欄已經介紹了一些這類的報紙雜誌。現在我們特別介紹我們新添的兩個小兄弟:一個是長沙的《湘江評論》,一個是成都的《星期日》。

  這兩個周刊,形式上、精神上,都是同《每周評論》和上海的《星期評論》最接近的。就我們已收到的幾期看來,《星期日》的長處似乎是在文藝的一方面,《湘江評論》的長處是在議論的一方面。《湘江評論》第二、三、四期的《民眾的大聯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的重要文字。還有湘江大事述評一欄,記載湖南的新運動,使我們發生無限樂觀。武人統治之下,能產出我們這樣的一個好兄弟,真是我們意外的歡喜。

  (原載1919年8月24日《每周評論》第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