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人民日報》社論 1966年7月21日 |
|
毛澤東同志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工作,也是同樣的。
在文化革命運動中,凡是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就是因為那裡的負責人,他們能夠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教導,站在運動的最前面,放手發動群眾,大膽地鼓勵群眾貼大字報,進行大鳴大放,大辯論,領導群眾投入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戰鬥中去。
這些好的負責人,能夠先做群眾的學生,再做群眾的先生。
他們能夠多聽,多看,多想,多傾聽群眾的意見。 他們對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敢於引火燒身。 他們對群眾貼大字報揭露和批判自己,採取歡迎態度,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風格。
這樣,他們就獲得了群眾的信任,獲得了在工作上的主動權、發言權和領導權,就能夠把運動領導好。
但是,也有些單位的負責人,並不是這樣。他們象葉公好龍一樣,口頭上也講群眾路線,等到群眾起來了,他們卻害怕了。他們怕這怕那,怕群眾的革命烈火燒到自己身上來,怕群眾抓住自己的一些小辮子。其實,這些犯了一般錯誤的同志,只要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誠懇地認真地進行自我批評,虛心地接受群眾的批評,並且在行動上有改正錯誤的決心和表現,群眾是會諒解他們的,也是會歡迎他們的。
另有少數人,對群眾擺出做官當老爺的架式,把自己擺在群眾之上。群眾的意見,他們根本聽不進。群眾貼了他們幾張大字報,他們就受不了。他們甚至找種種藉口壓制群眾運動,對群眾進行打擊報復。他們這樣做,就不可能領導文化革命,日子就混不下去,結果就會被群眾所拋棄。
毛澤東同志說:「我們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共產黨員絕不能夠用資產階級老爺式的態度對待群眾。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要對那些資產階級老爺們進行革命。共產黨員如果不虛心向群眾學習,對群眾擺出一副官架子,這哪裡有什麼共產黨員的氣味呢?這根本不是共產黨的作風,而是國民黨的作風。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就說過,要分清什麼是共產黨的作風,什麼是國民黨的作風。我們共產黨的作風,就是密切聯繫群眾,向群眾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要象天天洗臉、天天掃地一樣,經常進行自我批評。國民黨的作風,就是脫離群眾,騎在群眾頭上,欺壓群眾。 毛澤東同志說:共產黨員絕不能保存國民黨的作風,絕不能保存官僚主義灰塵和軍閥主義灰塵。 對於什麼是共產黨的作風,什麼是國民黨的作風,大多數共產黨員是分得清的。但是,有些人有時候分得清,有時候又分不清;或者在一些問題上分得清,在另外一些問題上又分不清。對於共產黨員來說,竟然分不清共產黨作風和國民黨作風的界限,那是最危險的,那就站錯了隊,站到革命群眾運動的對立面的位置上去了。
任何革命的道路都不是筆直的,平坦的,總是有曲折的,有高高低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樣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這樣一場極其尖銳、極其複雜、極其深刻的階級鬥爭,在運動中產生一些缺點和錯誤,出現一些曲折,這是難免的現象。問題是要力求把領導運動的工作做得更好些,使運動發展得更健康些,力爭少一些錯誤,少一些曲折。
能不能夠做得更好些呢?完全能夠。那就是要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放手發動群眾的方針。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發展之迅猛,對不少人說來,是缺乏思想準備的。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在這場大革命中,在群眾鬥爭的烈火中經受考驗。他們應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是人民群眾的忠實的勤務員,證明自己是確確實實地把毛澤東同志的教導當作一切行動的最高指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6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2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