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餘慶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制定機關:餘慶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餘慶縣自然資源局、餘慶縣統計局
2022年3月18日
http://www.zgyq.gov.cn/bmxzxxgk/xzrzyj/bfblmzrzyj/tzgg/202203/t20220318_73047112.html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統一開展的一項自然資源基礎調查。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我縣「三調」工作始終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的技術規範和要求,堅持實事求是,據實開展調查。全面採用優於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製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確保調查數據真實、準確、可靠。歷時3年,500多名調查人員先後參與,匯集了12.73萬個調查圖斑數據,實地舉證圖斑3.5萬個,高清影像舉證6萬個,全面查清了全縣國土利用狀況,圓滿完成了調查任務,調查成果順利通過國家、省、市三級驗收。

按照國家、省、市自上而下公布「三調」主要數據的要求,現將全縣主要數據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縣主要地類數據

(一)耕地37607.16公頃(564107.40畝)。其中,水田12621.54公頃(189323.10畝),占全縣耕地的33.56%;旱地24985.62公頃(374784.30畝),占全縣耕地的66.44%。全縣10個鄉鎮中,白泥鎮耕地面積較大,占全縣耕地的15.85%。

全縣耕地均位於一年兩熟地區。

全縣耕地均位於年降水量800mm以上地區。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532.66公頃(7989.90畝),占全縣耕地的1.42%;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948.63公頃(44229.45畝),占全縣耕地的7.84%;位於6-15度坡度(含15 度)的耕地17383.19公頃(260747.85畝),占全縣耕地的46.22%;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2116.41公頃(181746.15畝),占全縣耕地的32.22%;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626.27公頃(69394.05畝),占全縣耕地的12.3%。

(二)林地93726.94公頃(1405904.10 畝)。其中,喬木林地88250.86公頃(1323762.90畝),占全縣林地的94.16%;竹林地228.03公頃(3420.45畝),占全縣林地的0.24%;灌木林地4886.34公頃(73295.10畝),占全縣林地的5.21%;其他林地361.71公頃(5425.65 畝),占全縣林地的0.39%。

(三)草地171.56公頃(2573.40 畝)。全縣草地全為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白泥鎮、大烏江鎮。

(四)濕地6.52公頃(97.80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全部為內陸灘涂。濕地主要分布在白泥鎮、花山鄉。

(五)城鎮村及工礦用地6980.34公頃(104705.10畝)。其中,建制鎮用地1283.57公頃(19253.55畝),占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18.39%;村莊用地5367.69公頃(80515.35畝),占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76.89%;採礦用地246.77公頃(3701.55畝),占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3.5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82.31公頃(1234.65畝),占全縣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1.18%。

(六)交通運輸用地3058.10公頃(45871.50畝)。其中,公路用地1562.15公頃(23432.25畝),占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51.08%;農村道路1480.31公頃(22204.65畝),占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48.41%;港口碼頭用地15.64公頃(234.60畝),占全縣交通運輸用地的0.51%。

(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423.57公頃(66353.55畝)。其中,河流水面1597.38公頃(23960.70畝),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36.11%;水庫水面2318.40公頃(34776.00畝),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52.41%;坑塘水面251.61公頃(3774.15畝),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5.69%;溝渠75.59公頃(1133.85畝),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1.71%;水工建築用地180.59公頃(2708.85畝),占全縣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4.08%。

二、省級專項調查數據

全縣石漠化耕地共3981.00公頃(59715.00畝),主要分布在敖溪鎮、龍家鎮和關興鎮,占全縣石漠化耕地總面積的44.01%。

全縣五千畝以上耕地壩區1個,壩區內耕地面積為360.76公頃(5411.45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0.96%;壩區內6度以下的耕地為351.38公頃(5270.64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0.93%。主要分布在白泥鎮。

全縣54.67%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19.98%的土地坡度在15-25度(含25度),19.63%的土地坡度在6-15度(含15度),3.17%的土地坡度在2-6度(含6度),2.56%的土地坡度在2度以下(含2度)。6度以下(含6度)相對平緩的土地主要分布在白泥鎮、松煙鎮和龍家鎮,占全縣6度以下(含6度)土地的51.32%

    三、成果應用 全縣「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縣國土利用現狀,從國土利用的角度反映出我縣近十年來城鎮化發展、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績,反映出我縣在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規範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完成上級下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要堅持節約集約,合理使用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開發利用效率,繼續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

「三調」成果是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和重要政策舉措的基本依據。我縣將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推進全縣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