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黃檗山
< 佛學大辭典
【黃檗山】
(地名)在福建福清縣西二十餘里。其山多產黃檗,故名。唐貞元五年,正幹禪師開創此山,建立一宇,名雲般若堂。其後歷八年,大闢堂宇,改號建福寺。尋希運禪師住山,黃檗之名頓顯。自後遂為臨濟一派之大道場,宋代最盛,幾閱星霜,漸即零落,明洪武二十三年,莆陽心鑑周公為檀越,請大休禪師革新一山之制規,重建殿宇。然至嘉靖三十四年,遇倭寇之亂,堂宇盡為灰燼,田地殆歸烏有。隆慶初有中天正圓結茅庵於黃檗之荒址,以圖恢復。萬歷二十九年,奏請藏經,孤苦八年,未蒙命而病歿。其徒興壽興慈等繼其志。越六年,相國葉文忠公奏賜萬福禪寺之號。四十二年,敕賜藏經全部並帑金三百兩。於是募化重建諸堂。崇禎二年,隆宓隆瑞等,亦續其業,與諸檀越謀,謀金粟密雲。六年冬,費隱繼其席,九年夏,隱元承之,寺門之興建,於是得全備。隱元復渡日本,弘傳黃檗之教義,故日本亦有所謂黃檗山萬福禪寺焉。出黃檗山志。【又】江西宜豐縣西北一百里鷲峰山。一名黃檗山。唐宣宗微時,嘗與黃檗僧同觀瀑布雲。案黃檗僧似即斷際禪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