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象腋經 南北朝 劉宋於罽賓國
譯者:曇摩蜜多
本作品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
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經錄入

佛說象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六萬——眾所知識,得陀羅尼,樂說無礙,說法無二,成就不可思議神通——其名曰:無減進意菩薩、過名聲威德藏菩薩、寶月花菩薩、大雲雷燈菩薩、無量觀出一切世菩薩、山勇菩薩、樂喜生菩薩、淨臂無礙光明菩薩、解度眾生心菩薩、金剛得堅菩薩、解一切眾生語離菩薩、梵音勇威德菩薩、名稱面威無礙覺菩薩、一切善根寶聚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與如是上首六萬菩薩俱。

爾時,大德舍利弗於日晡時從禪定起,來詣佛所。爾時世尊坐異樹下,入寂靜三昧。爾時大德舍利弗遙見世尊威儀寂靜,疾疾取草,敷以為座,加趺而坐,正身坐頃。爾時大德舍利弗,即於坐處生是思惟:「未曾有也!如來如是寂靜之行,安樂之本,安樂眾生,亦知一切法性三昧。」

爾時世尊從於三昧安詳而起,發謦欬聲。爾時舍利弗聞於如來謦欬之聲,受歡喜樂亦得悲心,即往佛所。到已,住立佛前,敬禮佛已,而說偈言:

「若有眾生無分別,乃至於法不憶想,入於三昧常行世,常忍樂於如是法。
不見眾生有差別,同於幻性解脫者,分別諸法虛空體,彼無我想受安樂。
於和合中無想著,無有愚癡物所想,亦非有起非不起,彼不見命受安樂。
於諸眾生無憶想,是諸眾生非眾生,於諸眾生相無聲,無我見者彼安樂。
智不分別於眾生,是得無諍之法界,分別丈夫一切想,無異覺者彼安樂。
當善住於施持戒,常行覺了無慳垢,住於無染污法中,無高下見彼安樂。
彼忍得者甚勇猛,無有憎愛二見者,不得精進及懈怠,無思想者彼安樂。
修行禪定住堅固,亦不思惟是散亂,是善知於禪定法,無禪想者彼安樂。
無有憶想無智慧,亦非無智得自在,亦非聰慧非愚癡,無異想者彼安樂。
若在空野聚亦然,彼一切處平等行,於村聚中無厭惡,空處無憍彼安樂。
於乞食事悉具足,亦終無有乞食想,亦未曾想我乞食,無乞想者彼安樂。
若有棄之糞掃衣,收取聚集以覆身,亦無受畜弊衣想,不輕慢他彼安樂。
善逝所讚佛聽許,善受持用三法衣,無有憶想我正行,無異想者是安樂。
若說法者勝美妙,亦無有我及眾生,亦無有心我說法,不著不實者安樂。
於諸善根無實想,非有物想無愛想,不思分別諸結使,無二行者彼安樂。
於生起中無起想,見所住處過患想,晝夜常勤行精進,無戲論者彼安樂。
亦無妄想住非處,亦不分別增上智,如來外道無差別,無貢高妙彼安樂。
無量無數無有限,亦不捨離等虛空,我及眾生無異想,無增減見彼安樂。
若有得於或夢行,得於辯才化愚癡,行於世間如水月,無進行者一切樂。
種種方便第一義,不著生死堅牢想,覺於微細寂靜法,無想行者彼安樂。」

爾時世尊讚舍利弗:「善哉,善哉!汝深慧行,能轉法輪。汝舍利弗!是祇闍崛山所有比丘、諸菩薩等、入禪定者,勅令集會!」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何以故?如是等者皆是威德大龍。」

爾時世尊即放身光,所放光明遍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諸菩薩悉皆來詣祇闍崛山。到已,皆住於虛空中。此諸比丘及諸菩薩從禪定起,來詣佛所。王舍城中無量千眾來詣佛所。爾時世尊知於一切眾會已集,觀文殊師利童子面已,即便微笑。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正於衣服,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而微笑耶?諸佛、如來、應供、正遍知非無緣笑。」

佛告文殊師利:「過去於此祇闍崛山中,有十千佛說《象腋經》。」

爾時大德阿難聞佛所說,疾從座起,正於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善哉,世尊!善哉,善逝!今當演說此《象腋經》,是經難聞。若如來說者,令無有疑。此深妙典,有深光明。世尊!何故觀文殊面已而微笑也?」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阿難!善慧分別。汝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阿難從佛受教勅已,佛告阿難:「若有眾生解此經者,如大象力、如大龍力,是諸眾生解此經者,亦復如是。阿難!諸眾生等解此經者,如師子遊步,進趣勝道。阿難!此經典者,當來菩薩能愛樂之。阿難!此經能令菩薩勇猛,我去世後,當來菩薩手得此經,手書此經。此經床座非旃陀羅菩薩手所執持,亦非戲論菩薩手得,亦非假名菩薩手得。」

爾時世尊現如文殊師利之像。作是像已,文殊師利亦如是解:「我今當請問於世尊甚深之法,非是聲聞、緣覺之地,是菩薩地。」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即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少問於如來、應供、正遍知,若佛聽許乃敢諮請!」

文殊師利如是請已,佛告文殊師利:「恣汝所問,隨意所喜,一切眾集。」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何謂菩薩善能安住諸功德法,示現一切諸菩薩行,教化無量阿僧祇眾生,現諸佛形如水月影?」

文殊師利如是問已,佛即讚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能總略問如來是義,我今當為廣分別說。文殊師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

文殊師利白言:「如是受教而聽!」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成就六法者,得具安住諸功德法。何等為六?文殊師利!是菩薩施能一切捨,不見自己離慳垢行;安住於戒,不見我能離破戒業;成就忍辱,不見我能離瞋恚行;有於精進,非身心進;知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方便,亦不自念成就一心;有慧行,明了自見解脫一切諸道。文殊師利!菩薩成就如是六法,善能安住一切功德。

「復次,文殊師利!復有六法,善能安止一切功德。何等為六?文殊師利!是菩薩住於地獄中,攝取眾生受於天樂;生畜生身,攝取畜生受人妙樂;生卑賤家,受轉輪王樂;現入諸道,受勝道樂;善知往返一切佛剎,如水月影;出一切語,無所言說,各不親近。文殊師利!菩薩成就此六法者,能安止一切功德。」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住地獄中,受於天樂?」

作是問已,佛告文殊師利:「若是菩薩入於三昧,名大蓮華,住地獄中,攝取眾生,受於天樂。見諸眾生受種種苦,各現其形而為說法,令無量眾生悉得解脫。文殊師利!菩薩如是住地獄中,受於天樂。」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云何菩薩生畜生中,攝取畜生,受人天妙樂?」佛言:「文殊師利!而是菩薩入於三昧,名曰寂靜,現生畜生而不失心,受人天妙樂,各隨其形而為說法。菩薩安止無量千眾,令住於法。文殊師利!菩薩如是受畜生身,受人妙樂。」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生卑賤家,受轉輪王樂?」

佛言:「文殊師利!而是菩薩入於三昧,名曰靜過。是三昧力故生卑賤家,受轉輪王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生卑賤家,受轉輪王樂。」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現入諸道,受勝道樂?」

佛言:「文殊師利!而是菩薩入於三昧,名見一切行無作光明。菩薩住是三昧,示入諸道,受勝道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現入諸道,受勝道樂。」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善知往返一切佛剎,不動本處亦無去來,現諸佛剎,如水月影?」

佛言:「文殊師利!而是菩薩入於三昧,名曰過於一切言說。是菩薩住此三昧時,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一切十方世界之中,示現其身,不動本處亦無去來;住是三昧,得見諸佛亦聞說法。文殊師利!菩薩如是善知往返一切佛剎,不動本處亦無去來,現諸佛剎,如水月影。」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出一切語,無所言說,各不親近?」

佛言:「文殊師利!而是菩薩得陀羅尼,名曰無量。得是持已,入無量心,知無量語。是菩薩得旋陀羅尼力故,出一切語,各不親近。文殊師利!菩薩如是出一切語,無所言說,各不親近。」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薩方便甚難。世尊!若有菩薩入此經時,入何等法?」

佛言:「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欲入此經,如解虛空。」

文殊師利言:「虛空何也?」

佛言:「文殊師利!是虛空者,不染於欲,不瞋不癡。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染、瞋、癡。文殊師利!是虛空者,非施成就、非戒成就、非忍成就、非進成就、非禪成就、非慧成就。如是,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施成就,非戒、忍、進、禪、慧成就。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智、非斷。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智、非斷。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修、非證。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修、非證。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闇、非明。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闇、非明。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遍一切處而不可捉。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遍一切處而不可捉。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進正道、非進邪道。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進正道、非進邪道。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聲聞乘、非緣覺乘、亦非佛乘。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聲聞乘、非緣覺乘、亦非佛乘。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思、非智。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思、非智。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動非發、非不動發。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動發、非不動發。文殊師利!猶如虛空非動發、非不動發。文殊師利!菩薩亦爾,於一切法非動發、非不動發。文殊師利!猶如虛空無有眾生能污染者。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是涅槃分,究竟無染,非寂靜、非不寂靜。文殊師利!猶如虛空住無住處,不動不搖,不住處故。文殊師利!諸菩薩等亦復如是,見諸眾生住無住處,得實不動、不搖、不住。文殊師利!是實相法,欲見如來是名邪見;如是邪見即是正行;若是正行,是中布施無有大果,亦無大報;若其施中無大果報,是世福田;若世福田,是中所施無有果報;若施無果報,是則滿足不實之智;若其滿足不實之智,是等疾得無生法忍。」

爾時眾中六十比丘增上慢者,聞如是法,作是思惟:「是道闇昧,如如來說,同外道說。是外道等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憍舍耶、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珊闍耶、毘羅坻子、波復多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所說如是,佛亦如是。」

爾時世尊知是六十增上慢比丘心之所念,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曰:「文殊師利!如是,如是!我如來說法同於外道,然是外道不解佛說法。」爾時六十增上慢比丘,聞是說已,增益受苦,憂惱不悅,其心不樂,不知如是所說法故,從座而去。

爾時大德舍利弗,問諸比丘:「大德!汝等今欲何去?當解如來如是說法何因何緣故,如來爾時說?大德且住!我問如來,以何因緣如是說也?」爾時諸比丘聞於大德舍利弗語,即還各各,復於本座。

爾時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來何緣說如是事,願當演說斷比丘疑?」

佛告舍利弗:「於意云何,若有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是比丘等聞此言說生驚畏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若有比丘見聖諦者,聞一切聲不驚怖畏,何況諸漏已盡心得解脫者?」

佛告舍利弗:「或有癡人妄想分別,於不實法得虛空行。」

舍利弗言:「願世尊說是法句義,令斷眾疑!」

佛告舍利弗:「若見如來如夢、如幻是名正見;若正見者,於如來所不作實想、不作堅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若於如來不作實想、不作堅想、不作物想、不作名想、不作聚想如是等行,一切諸行悉是妄見;若一切行悉是妄見,是知一切諸法是邪見;若知一切諸法是邪見,佛說是等滿足邪見;又知一切諸見是邪,是亦邪見。如是,舍利弗!以是緣故,欲見如來名為邪見。舍利弗!是等不見如來密身,是取分別,於如來身為舍利如來之想。舍利弗!若有如是見於如來,名為邪知。」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邪見名為正行?」

佛言:「舍利弗!一切凡夫正起覺觀,妄想分別,起依止動發、不動發,起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著我勝、我所勝。知是諸事,小凡夫等動搖總務,生於戲論,知如是等悉皆不實。舍利弗!無者,名為不實。舍利弗!不實者,名妄語。舍利弗!妄語者,名曰為邪。舍利弗!如是等事攝取不實,是等邪見名為正行。舍利弗!以是緣故,所謂邪見名為正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頗有正行,所有布施無小果、大果也?」

佛言:「舍利弗!若如是等正行成就,有所施與趣向涅槃,受於涅槃,齊分涅槃。舍利弗!而是涅槃無小果、大果,非小功德。何以故?是涅槃者,離一切果,無有齊分,不可齊分。」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涅槃無齊分者,云何如來說增益無量無邊功德!」

佛告舍利弗:「諸凡夫具煩惱行——我論、眾生論、命論、丈夫論——為如是等諸眾生故,說言涅槃無有分齊,涅槃增益無量功德,乃至令生於欲樂心。

舍利弗!假聖福田,非入涅槃。又舍利弗!離欲聖人名見福田。舍利弗!譬如農夫種下穀種,因生稗莠亦生餘草。舍利弗!於汝意云何,而是農夫所得稗草是果報不?」

「不也,世尊!」

佛言:「舍利弗!譬如農夫依因穀種,生稗餘草,生相似穀。如是,舍利弗!施聖福田,自然大報,後斷諸漏、乾焦愛果。舍利弗!而是農夫本期為穀,見餘稗草心不生喜,非果故、非所利故。如是,舍利弗!非有為田,安於上施聖得大果報。舍利弗!以是因緣施正行者,無大果、大報。」

舍利弗言:「世尊!若其布施無大果、大報,云何名為世福田也?」

佛言:「舍利弗!非小果想,非大果想,是施不生。若施不生,是能受於世間天、人、阿修羅供。舍利弗!於無盡田不取果報,不與果報。是故舍利弗!非大報、非小果是世福田。」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是世福田不得果報?」

佛言舍利弗:「汝意云何,若為涅槃有果報不?」

舍利弗言:「無也,世尊!若施為涅槃,得果報者,一切聖人不名無為。」

佛即讚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以是事故,施世福田無有果報。」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施無果報,云何具足於妄想智?」

佛言:「舍利弗!於意云何,若知於一切法性是實不也?」舍利弗言:「世尊!知一切法猶如幻性。世尊!若知幻性是不實知。何以故?如來演說一切諸法猶如幻性。如幻性者,即是不實。世尊!若知一切法性如此,是不實智。所以者何?無有一法而是實者。」

爾時佛復讚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法有實、有物、有真,則無眾生入於涅槃。舍利弗!一切諸法亦非是實,非物、非真。是故舍利弗!恆沙眾生入於涅槃,永不復生,亦不知盡,眾生不實故。舍利弗!若一切眾生無有實想,是名具足於不實智。是故舍利弗!施無果報,能得具足滿於不實智。」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智滿於不實智,而疾獲得無生法忍?」

佛言:「舍利弗!若知不實而亦不證。舍利弗!何等是不實者?我見、眾生見、命見、人見、斷見、常見。有不實者,佛想、法想、僧想、涅槃想。

舍利弗!若心動搖,戲論總務皆是不實。舍利弗!如是執不實中而得解脫。舍利弗!以是事故具不實智,而疾得於無生法忍。」

說是法時,四萬二千人得無生法忍,六萬優婆塞發於無上正真道心,三萬六千天子得向智證。是六十增上慢比丘,斷於諸漏,心得解脫。心解脫已,俱共同聲說如是言:「世尊!我今始於六師出家。從今日往,佛非我尊,亦非念法,又非念僧。世尊!我從今日說於無作、說無因緣、說無有業、說無調伏。」

爾時眾中若干眾生各作是言:「是諸比丘!或捨佛戒,受外道服,所說顛倒。」爾時大德舍利弗覺知眾心,語諸比丘言:「大德!何緣說如是語耶『我今始於六師出家』?」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從今已往,六師諸師等同一相,無增無減。大德舍利弗!我等今知諸師不異,於出家中無所分別,故言出家。」

舍利弗言:「大德!何緣說言『從今佛非我尊』?」

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從今往,自然明了,熾然明熾,不假餘明;我自歸依,非餘歸依,自歸自尊,是故說言『佛非我尊』。何以故?我不離佛,佛不離我。」

舍利弗言:「大德!何緣說如是言『不念於法,不念於僧』?」

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從今日,無法可得若念、若攝,是故我言『從今日往不念於僧』。」

舍利弗言:「大德!何言『我從今往說於無作』?」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從今往,知於一切諸法無作,是中非作、非不作,以是故言『我從今日說於無作』。」

舍利弗言:「大德!何緣說言『從今說無因緣』?」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從今日,一切有道生因緣盡,是中無因,是故說言『我從今說無因無緣』。」

舍利弗言:「大德!何故說言『我從今往說無有業』?」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從今往,知一切法究竟涅槃,是中無有調伏、無非調伏,以是故言『我說無業』。」

是增上慢諸比丘等說是法時,有三千六百比丘悉斷諸漏,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讚諸比丘:「善哉,善哉!是實希望中無法可得。」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所言得者,何法名得?」

佛言:「文殊師利!得者,名曰無生法忍。」

文殊師利言:「世尊!菩薩欲得無生法忍,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集?」

爾時,世尊答於文殊師利童子所問無生法忍義故,即說偈言:

「若有求佛智、一切諸智上,無有法可取,亦無法可捨。
無有法可得。若生是有者,無有和合法,凡夫欲和合。
若可知可斷,說法為眾生,凡夫生諸行,不信無生法。
捨離於魔法,菩提道最上,凡夫著二法,不知無二法。
種種幻無實,凡夫人見異,是中無有異,一切同一相。
若有凡夫說:『無二無二作,同幻化平等。』
凡夫人或說:『我不時盡欲,斷瞋及愚癡,我當善思惟。』
非物生物想,計斷為涅槃,壞貪欲瞋癡,說示於空法。
無盡亦無生,是說名涅槃,精進者進生,是去我法遠。
布施持戒想,樂於菩提想,是不入菩提,是等行想行。
凡夫虛妄覆,不知於空法,諸法等一相,當各各異說。
若解知此法,其體性無異,如五指名手,得菩提不難。
無遠菩提者,無近菩提者,別無分別者,是去菩提遠。
凡夫各異行,各各相是非,此持戒成就,此是破戒惡。
諸法猶如夢,諸有為無實,慧不取牢固,知之如幻化。
是中戒不實,破戒亦不實,諸法因緣生,是中無有我。
於千億劫中,布施與受者,護持無上戒,諸佛不記我。
我時離於想,布施想無餘,離一切顛倒,爾時我得記。
說施得大富,持淨戒生天,是中無所得,是無上菩提。
凡夫依止有,愚癡妄憶想,我等得於忍,無為無有生。
是無生法中,不思惟生者,於千億劫中,是得忍不難。
假名為說法,法無有作者,無根本住處,悉如空閑相。
多億數諸佛,斷貪瞋癡故,演說無上法,是法不可盡。
實法無虛妄,速疾歸於盡,如是不實法,是實際叵得。
婬欲瞋無邊,愚癡亦無邊,若不得實者,亦復不得中。
種子中無芽,何處有果葉?若其不得葉,花亦不可得。
無生法如是,眾生當生子,不生亦不出,此見於如實。
猶之如石女,是終無有子,以其無子故,亦無有子憂。
慧如是分別,一切法無生,是無有恐怖,受於生死苦。
憂妄覆凡夫,不知法如幻,重荷擔虛空,非智慧者癡。
若知於此法,無實無有邊,無量阿僧祇,於此無有癡。
如所言本際,我說是無際,後際亦復爾,眾生際叵思,
無際憶想際,空無有邊際,以知此義故,其智無有二。
如虛空際相,眾生際叵思,本際如鏡像,是智無所知。
是分別行者,其心如是思:『我何時盡惡?我何時成佛?』
諸佛無有生,是中無和合,法無和合者,凡夫欲和合。
無能空造合,亦無止住處,虛空無住故,無礙無有物。
如是說虛空,如是知菩提;如是知菩提,知眾生亦爾。
菩提虛空界,眾生界同等,若知如是等,得菩提不難。
若人不進慈,不思惟作善,於法無所來,得菩提不難。
是菩提難求,斷於一切求,無有心能得,覺無上菩提。
思惟布施者,布施得菩提,終不得菩提,不得成菩提。
思惟著戒者,憶想精進實,非佛法妙進,如是憶想著。
一切法顛倒,我非不顛倒,未始有動發,是善無有上。
若有憶想者——此法是無漏,此法是有漏——此人心不善。
不思惟法者,是同如虛空,無縛亦無解,是慧無有上。
想此是持戒,想此破戒惡,說二俱破戒,無上戒無二。
諸法無有異,戒無增減相,是見於性者,是護持佛法。
若心無著者,猶如空中鳥,如是知具足,是實沙門法。
若無思憶想,不思惟一切,無心無我命,得菩提不難。
欲出貪欲者,不為欲所牽,亦不捨婬欲,是菩提不難。
不厭往想著,於無怖畏際,生死無驚怖,得菩提不難。」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若有菩薩信解此經,無有疑惑,受持讀誦,令通利己,為他廣說,是人得於二十功德。何等二十?諸天愛護;諸龍當護;夜叉守護;常無亂心;命終生處自識宿命;命終生處得於五通;命終生處見彌勒菩薩;念此經法其心不亂,唯除眠時夢中;見佛亦見菩薩;信解此經者,得於順忍;念此經者,現世斷瞋;持此經者,處毒蛇中得無所畏;念此經者,得降惡象;念此經者,得遍照三昧;學此經者,得盡一切諸惡業障;說此經時,得於無量百千法門,是得不失菩提之心,是得無量旋陀羅尼;念此經者,一切魔事未曾得起;亦得生於現在佛前,得具一切善吉諸願;念此經者,無足、二足、三足、四足諸毒蟲中,皆得愛護;念此經者,無非人怖,王瞋得護。文殊師利!此是說法比丘二十功德。以持此經心無疑惑,讀誦通利,為他廣說故。」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喻諸藥樹,除一切病。世尊!此經亦爾,斷一切病。」

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善說此語。此經能斷於一切病。何以故?文殊師利!本過去世阿僧祇劫,復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師子遊步如來、應供、正遍知,出現於世,於無量百千大眾之前,演說此經。文殊師利!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金剛幢。從是師子遊步如來、應供、正遍知聞此經法,心無疑惑,受持於是妙功德經,通利解入得勢力故,在於村落、城邑、王宮而自唱言:『我是良醫。』時有無量百千眾生種種病逼,悉來詣是金剛幢菩薩所。是時金剛幢菩薩慈心善解,以此經法陀羅尼章句,攝取護持諸眾生等。文殊師利!何等是陀羅尼章句?

「阿蘭(一)波嗏羅(二)毘尼那(三)修怛咃(四)修復多(五)阿[少/兔]嗏(六)毘畔那醯(七)呿伽留他(八)摩移宿伽(九)阿[少/兔]那折陀(十)那賴陀(十一)蜜囉修蜜囉(十二)素囉醯陀(十三)薩婆多羅(十四)瞢伽瞢伽(十五)暍吔猶呵(十六)摩仇摩伊呵(十七)

「以是陀羅尼章句,守護攝取彼諸眾生,除種種病,若毒蛇螫、若癩病、若風病。文殊師利!是金剛幢菩薩以此經法,安止眾生除去諸病。文殊師利!汝謂爾時金剛幢菩薩豈異人乎?莫作異觀!何以故?我是爾時金剛幢菩薩也,我解此經多利眾生。」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菩薩受持此陀羅尼章句,讀誦通利,當行何宜何法則也?」

佛言:「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欲通達此陀羅尼章句,當好淨行,不食於肉,不油塗足,不往多眾,常於眾生起於慈心,莫作非法不淨之人而讀此經,亦莫在於不淨處讀。」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讀此經時不惜身命。」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如汝所說。」

爾時佛告阿難:「阿難!汝受持此經,此經當來多利眾生。」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我已受持。」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阿難!汝於來世為眾尊導。彼時眾生讀說此經,如從我受。」

爾時大德阿難、大德舍利弗、文殊師利童子,及諸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佛說象腋經

本南北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