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修西輯要  清 信庵輯

修西辑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未來。如是轉換。剎那無有住時。然刻刻轉換。彌陀誓海。無轉換也。念念轉換。彌陀名號。無轉換也。勘破過去未來。故曰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現在說法時。即現在攝受時。現在攝受時。即現在受記時。無一處不現。更無一處不在。是故蓮池大師末後囑之。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不但念佛不可換。即老實亦不可換。人身生死關頭。將以分段身。換成中陰身。險哉。平時不換題目。命盡決不換中陰。何以故。老實之極。便得佛力。佛力現前。全成佛念。舍娑婆。生極樂。無轉換中。仗佛力換為蓮胎矣。信庵大師相契有年。其生平純心念佛。綿密不斷。淨課餘閒。輯古德淨土法語。匯萃成編。觀其所輯。正合智者十疑論信念他力之說。夫信自力者。似易實難。信他力者。似難實易。初發心人。或緣是編。遂深信他力法門。因先入之言。而得正知正見。放下身心。執持名號。於學者未嘗無少利焉。以是編為自己。警策也可。即以是互相警策也。亦奚不可。   光緒十年十月朔淨業學人本普拜敘

  

  修西輯要

    武林比丘 信庵 輯

  十念真因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雲。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行者只要信得及。信此十念。決定得入如來大誓海中。自然念念與佛相應。如此信力。如此念力。全靠彌陀誓願力故。仗彌陀力。決定生故。故此十念不可思議。十念門者。每早服飾已。西向正立。合掌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為十念。隨氣長短。不拘佛數。氣極為度。聲不高低。不緩急。調停得中。十氣連續。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十念法。作是念已。念一心歸命極樂世界文。(願文附後)此定課法。或早晚二時。或三時或六時。行者量力修之。若在客途。淨手焚香都不便。先念唵嚂(此淨法界真言)七徧。面對西方。默持十念。及一心歸命願文。

  淨業常課

  小本彌陀經。的示信願持名。直階不退。但此名號。持之甚易。信之甚難。無決定信。即無決定願。經雲。汝等眾生。皆當信是。又雲。為諸眾生。說此世間難信之法。我佛徹底悲心。勸人信受如是。眾生聞是經者。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也。具決定信願人。每晨早起。修十念法。更須執持名號。加添常課。常課者。早晚二時。佛前焚香作禮。誦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徧。念佛偈一徧。即持數珠。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千聲。或三千。五千聲。念完。即對佛回向發願。念一心歸命極樂世界文。如此日日恆常精進。不可閒斷。(經咒載功課本中念佛儀式附後)。

  記數執持(節錄藕益大師語錄)

  念佛法門。別無奇特。祇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得往生。永無退轉。種種法門。鹹得現前。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草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三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在里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閒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試自簡點。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貪瞋痴念。猶自現起。是非人我。猶自掛懷。閒斷夾雜。猶未除盡。妄想馳逐。猶未永滅。種種他岐。猶能惑志。便不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最初下手。須用念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着相。以記數為多事。以定課為執着。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你講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轉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着。

  依願起修(節引徹悟禪師語錄)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神僧傳。載一僧於石佛前。戲發願曰。如今生死不了。願來生作威武大臣。後果作大將軍。此戲發之願也。尚終得遂。況至誠所發之願乎。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傍一僧教以結緣法。變賣衣單。買食物。入深林。置食於地。密持咒願。施蟲鳥食之。其僧如所教。後二十年遂開法。受化者多少年。蓋皆受食之禽鳥昆蟲也。此願力之不可思議。尚能以他人之願。攝彼蟲鳥。脫異類而入人道。豈自願不能自度耶。佛以四十八願。自致成佛。而我所發之願。正合佛攝生之願。我發願時。即佛攝受時。佛攝受時。即我正念時。故我之願力。全依佛之願力。為往生確據也。行者早晚功課。決不可缺。末後一時。佛數念完。佛前長跪合掌。持誦四十八願。再念觀音勢至。清淨海眾。發願回向。或禮拜四十八願。更大利益。此大願王。必須憶念戀慕。懇切專對。平時禮誦。願願分明。到命盡時。願王自然湧現。不相舍離。引導其前。護我往生(禮拜四十八願儀式附後)。

  專修利益(節錄徹悟禪師語錄)

  夫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此千古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論也。然見道豈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開圓解。若依宗門。必直透重關。然後得論修道。否則便為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矣。唯淨土一門則不然。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非彼三乘賢聖所能知見也。但當深信。依此而發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為知見。不必別求悟門也。余門修道。必悟後依法修習。攝心成定。因定發慧。因慧斷惑。所發之慧有勝劣。所斷之惑有淺深。然後方可論其退與不退。唯此淨土門中。唯以信願之心。專持名號。持至一心不亂。淨業即為大成。身後決得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轉。又余門修道。先須懺其現業。若現業不懺即能障道。則進修無路矣。修淨業者。乃帶業往生。不須懺業。以至心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又余門修道。須斷煩惱。若見思惱煩未盡。則分段生死不盡。不能出離同居國土。唯修淨業。乃橫出三界。不斷煩惱。從此同居。生彼同居。一生彼土。則生死根株便永斷矣。既生彼土。則常常見佛。時時聞法。衣食居處。出於自然。水鳥樹林。皆悉說法。同居土中橫見上三淨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圓證三種不退。一生便補佛位。然則淨土一門。最初省求悟門。末後不待發慧。不須懺業。不斷煩惱。至極省要。至極徑捷。及其證入。至極廣大。至極究竟。學者當細心玩味而詳擇之。毋以一時貢高。而失此殊勝最大利益也。

  信願深切(參用藕益大師徹悟禪師語錄)

  修淨土人。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我輩修習淨業。所以信要深。願要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祇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稟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若赤熱鐵輪。旋轉頂上。不以此苦。退失往生之願。若輪王勝妙五欲現前。亦不以此樂。退失往生之願。此逆順至極尚不改所願。況世閒小小逆順境界。豈能引轉哉。能如是願。其願可謂切矣。

  斷愛實行(錄憨山大師語錄)

  念佛求生淨土。元是要了生死大事。今人發心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尚且不知。何曾有一念斷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者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件不是愛的。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者一聲佛。果能敵得者愛麼。果然斷得者愛麼。若斷不得者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

  戒行清淨(參用妙葉禪師語錄)

  行人既修念佛三昧。若不持戒。雖有信心。為世閒惡緣雜染侵奪。塵勞難遣。毀壞法身。令解入邪。不得往生。若一日夜持沙彌戒。持具足戒。即得往生。故必當持戒也。縱宿業深厚。不能頓斷。當方便制抑。自勸自心。省身寡過。修四念處。了知世閒樂少苦多。無常敗壞。一切諸法。皆是塵勞。設諸方便。護持戒寶。而使清淨。豈可隨念流轉。又世閒技能雜術。乃至一切善惡能分念者。設不屏去。何能一心。三昧不一。往生何由眾生無明業識。徧周法界。苟起一念世心。便被如是等塵勞魔黨。牽拽將去。魚雖逸。一絲可系。害非不大也。心念尚爾。況身行哉。修三昧如箭取的。不待報盡。便欲跳出稠林。豈可失戒。梵網經雲。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乘急戒緩。生惡趣中。乘戒俱急。決生淨土。修淨業者。善自護持。

  剋期取證

  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所能制耳。欲得一心。必須結七近。今七期念佛。多成散善因緣。逐隊成群。希圖熱鬧。佛聲才歇。俗情旋來。徒然唐喪光陰。幾曾得方便受用。若真實發心剋期取證者。先將自力他力兩種法門。知所揀擇。令心歸向。諦信不疑。信自力用理持。信他力用事持。理持事持。蓮池彌陀疏鈔。靈峰彌陀要解。辨之詳矣。深心參究。必能決擇所從。切忌心掛兩邊。致令兩門俱不得力。夫信自力。近於教外別傳。法門雖勝。非異方便。蓋必斷惑乃生。還同豎出三界。獨有他力法門。全仗彌陀大誓願力。不須斷惑。兼復帶業往生。唯其異故勝也。如此最勝獨異法門。譬如劣夫。從轉輪王。周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故。又如嬰孩。依戀慈母。遂獲成人。非是自力。慈母力故。行者信他力法門。信到無疑之處。可以結期七日。若自一人。務必禁語。若有同伴。務必擇人。於七日前。簡擇淨室。持咒結界。凡道場所供尊像。要作真佛願王之想。(平時亦然)若想不真。則心不一。此想純已。先期至誠禮拜。(千拜 至少百拜)迎請慈尊降臨道場。然後翹勤懇切。對佛發願。願自所有身心性命。都交付與彌陀大誓海中。於七日中。誓不起一念世閒想。是不起一念計較身心性命想。發願已。求佛哀憐。於此七日。放光攝受。如此依佛而住。當處放下萬緣。靜待起七。起七時。不須再發願。但念阿彌陀經。往生咒。贊佛偈。(第一日如是。第二日不用經咒。休息才醒即持佛名)從此遂一心持名。持名要不緩不急。不散不昏。調攝得中。務使心中佛號。歷歷分明。着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猶如呼吸相似。不可斯須停止。俄頃夾雜。既欲一心不亂。大非尋常念佛可比。夜靜略歇一支定香。休養神明。(切莫貪睡)醒即將一聲佛提起。護七淨侶。少則一人。多則兩人。香燭茶湯。仗人護持。自己不可生念。滿七之日。跪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十聲。一心歸命回向文一徧。禮佛十二拜。菩薩各三拜。三自歸三拜。如此痛念娑婆。仰慕極樂。信他既真。念佛必切。果肯精進七日。何難三昧現前。倘或七日之後。又被世緣牽擾。熟處畢竟不生。生處依然難熟。設或七日到一心不亂境地。仍須保任。行力方不唐捐也(若大眾七期道場有省庵法師截流大師七期規式一)。

  睡醒警覺

  僧海州。參紫柏老人。師問曰。汝出家為甚麼。曰為求出苦。師曰。以何法出苦。曰我資鈍。但念佛。師曰。汝念佛閒斷否。曰。合眼睡時便忘了。師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汝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忘記了。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或念萬聲。儘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不斷矣。且世上念佛的人。或三二十年。或盡形壽念佛。及到終時。卻又無用。此是睡夢中不曾有念頭故也。更有臨睡入觀法門。慈雲懺主奉為日課。若肯信心奉持。或於夢中親見相好。或游寶池。或聞說法。不可思議。誠非凡眼所知(觀文附後)。

  回嚮往生(節錄二林居士)

  回嚮往生。念佛為主。功行為助。何名功行。一讀誦大乘。二勤行方便。大乘者。如無量壽經。觀經。小本阿彌陀經。華嚴。法華。圓覺。金剛。梭嚴。維摩。普賢行願品等經。及起信唯識等論。或專看淨土諸書。(如永明智者天如蓮池憨山紫柏藕益諸書近今如省庵截流徹悟語錄)以此增長信根。方具擇法之眼。久久精熟。深解義趣。即是往生資糧。方便者。本蓮池大師作福圖說。條列如左。其四料簡曰。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沈淪。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其作福條目雲。   孝順父母  忠報君王  裝塑佛像  印造經典  齋供僧伽  敬事師長  營修寺宇  流道善書  禁絕宰殺  買放生命  飯食饑民  衣濟寒凍  開掘義井  修理橋梁  平砌階道  普施茶湯  看療病人  給散藥餌  伸雪冤枉  出減刑罪  安養衰老  撫育孤孩  埋藏屍骨  給與棺木  饒免債負  義讓財產  還他遺失  救濟患苦  祈禳災難  薦拔亡魂  勸和爭訟  生全人命   如上所說作福條目。若以回向。俱可資助往生。不但善舉。即起一善念。俱可回向。若惡念起。當時懺悔。即此懺悔善念。亦可回向。回向緣熟。往生之緣遂熟。若發大心。普為眾生回向極樂國土。其福德。大不可思議矣。

  臨終大事

  凡修行人。平時若不將手腳做的穩當。臘月三十日到來。最易手忙腳亂。不但自家信願行。要有真實力量。即臨終時節因緣。一一俱是自家心量所現。一要有佛力。何時何地何病壽終。皆非自己所能逆料。若有佛力加被。所遇全是佛機。不致落在塵勞窟里。二要有福力。具足眾善方是福田。若遇病者。尤宜扶持。病者不起。念佛護送。懇切至誠。果然視如自己病時。總是一樣。此是福田第一嘉種。三要有同參力。平時真為生死心切。遇有真實念佛行人。結為同參。誓於命終。互相助送。有此準備在前。末後可得助力。更有慈照宗主。創三疑四關說。為臨終人。殷勤告誡。何名三疑。一者疑我生來作業極重。修行日淺。恐不得生。二者疑我負欠人債。或有心願未了。及貪瞋痴未息。恐不得生。三者我雖念佛。臨終不來迎接。上兩疑最障初心人。若能深信彌陀誓海。再有旁人提策。此疑可以立消。故臨終時。要遇善知識也。最後一疑。乃修行人極重障疑。平時不先勘破。末後反添妄想。然臨終有見佛得往生者。亦有不見佛得往生者。見佛得生者。是佛光明加被。即比分段生死身。親見相好。不見佛得生者。是佛願力加被。離此分段生死身。亦得親見相好。臨命終人。若見化佛。見花台。及異香天樂等。固是往生確據。即或一無所見。仍一念彌陀現前。正是與阿彌陀佛消息融通之處也。只須正念現前。決定得生。更無疑惑。此乃生死緊要關頭。若好時有絲毫疑情。急參訪善知識。破除此疑淨盡。終時方有把握。且遇病苦將終之人。亦可為人解粘去縛矣。何名臨終四關。一者念佛多年。緣有地獄宿業。今乘佛力。轉重為輕。遂多病苦。病者因病。退念佛心。命盡還墮地獄。若知忍苦。憶佛念佛。苦報償完。決生淨土。二者念佛多年。夾雜邪見。故於病中。易見神鬼。若不省察。貪生怕死。多被鬼迷。引落惡道。若知提起信願。憶佛願力。信願切時。自能念佛往生。三者念佛多年。身見極重。大病臨身。每貪藥餌。或因服食。妄殺生命。喪失善根。難逃執對。若知身是苦本。生大厭離。仰慕彌陀。生大依戀。自然轉瞬輕安。不障佛念。四者念佛多年。不免繫念家業。愛戀眷屬。於命終時。因此誤失正念。若知無常到來。戀亦無益。驀將佛念。念念提起。提起佛念。決得往生。三疑四關。緊要如此。是故善導和尚雲。凡夫臨終。欲生淨土。須是不得怕死。但念舍此穢身。超生淨土。乃是稱意之事。如脫敝衣。得換珍服。放下身心。默自念佛。才遇有病。便念無常。一心待死。須囑家人及問候人。來我前者。為我念佛。不得說閒雜話。及家中長短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若病重將終。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嘆聲。但同聲念佛。守令氣盡。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依此法者。決定往生。更無疑也。

  念佛常課儀式

  每日晨昏。佛前焚香作禮。誦阿彌陀經一卷。唱雲。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或千聲或三千聲)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   誦畢隨誦回向文雲。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重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誦畢稱三自歸一稱一拜。

  睡時入觀儀式

  (行者至佛前在客途即向西諦想聖容如在璃琉寶地親聞說法想已念)。   南無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念)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十聲)   至心合掌發願雲。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又善導和尚雲。凡修正觀者。臨睡時。觀西方勝境。或觀彌陀相好光明。不得雜語雜想。亦不得求見瑞相但辦專心。自有見時。或但稱佛號而睡。行者專取一法。不得雜用。務在久遠行之。必於淨土功不唐捐也。

  禮拜四十八願儀式

  (行者至道場內。諦信橫徧十方。豎窮三際。全是彌陀大誓願海。我今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想已。然後至心合掌。如對佛前三稱南無阿彌陀佛。稱已 唱雲)。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大願大力。阿彌陀佛(一拜)。   (低聲誦雲)第一願。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一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一願)。   (低聲誦雲)第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願)。   (低聲誦雲)第三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願)。   (低聲誦雲)第四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願)。   (低聲誦雲)第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五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五願)。   (低聲誦雲)第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六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六願)。   (低聲誦雲)第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得受持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七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七願)。   (低聲誦雲)第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八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八願)。   (低聲誦雲)第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九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九願)。   (低聲誦雲)第十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願)。   (低聲誦雲)第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一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一願)。   (低聲誦雲)第十二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二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二願)。   (低聲誦雲)第十三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三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三願)。   (低聲誦雲)第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四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四願)。   (低聲誦雲)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五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五願)。   (低聲誦雲)第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六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六願)。   (低聲誦雲)第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七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七願)。   (低聲誦雲)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一心頂禮。第十八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八願)。   (低聲誦雲)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十九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十九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一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一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一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宏誓鐙。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二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二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三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三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三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四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四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四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五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五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六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六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七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七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七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八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八願)。   (低聲誦雲)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辨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二十九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二十九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辨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一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一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二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二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三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三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四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四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五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五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六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六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七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七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八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八願)。   (低聲誦雲)第三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三十九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三十九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見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一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一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二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二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二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三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三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三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四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四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五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五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五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六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六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六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七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七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七願)。   (低聲誦雲)第四十八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一心頂禮。第四十八大願。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拜下想第四十八願)。

  修西輯要(終)

  修西子集資刻此。普願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修淨業。正念分明。決定往生。常依安養。   光緒十年仲冬   江北刻經處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