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糧建倉 備戰備荒 玉田縣大建土圓倉的調查報告

儲糧建倉 備戰備荒

玉田縣大建土圓倉的調查報告
河北玉田縣革委會報道組 唐山地區革委會報道組
1971年8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土圓倉是用粘土和草為主要材料建成的一種圓形糧倉,結構簡單,堅固耐用,造價低廉,建造技術容易掌握。它不需要鋼材、水泥等高級建築材料,各地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建造,便於普遍推廣。土圓倉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個創造,它具有防火、防風、防震等特殊優點。實踐證明,這是多快好省建設糧倉的好辦法,是實現藏糧於民的一項重要措施。

——編者

河北省玉田縣認真貫徹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和「普遍建設穀倉,建設備荒倉」的偉大指示,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大力建設土圓倉,解決了儲備糧增多和倉房不足的矛盾,為國家和集體節省了大量物力、財力,落實了「藏糧於民」的方針。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玉田縣農業生產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儲備糧也逐年增多。隨着儲備糧的增加,倉房越來越感到不足。許多生產隊儲備糧沒地方放,就交給國家糧庫代儲。國家糧庫雖然年年蓋倉房,還是滿足不了需要,因而不得不把大部分糧食放在露天,用席茓圍囤臨時存放。這樣,既加大費用,又不利於安全保管。一九六九年夏,他們參觀學習了黑龍江建造土圓倉的經驗,縣革委會覺得這是解決倉房問題的好辦法,便決定在國家糧庫先進行試點,作出樣板。

建造土圓倉,是個新生事物,一開始就受到因循守舊思想的抵制。有的說,人家地勢高、雨水少,我們這裡地勢低洼,雨水多,土圓倉怕站不住腳。也有的說,裝糧食不是鬧着玩的,混磚到頂的大瓦房弄不好還會出事故,土圓倉一把草、一把泥象個燕子窩,一場雨來還不塌啦!由於這些思想沒解決,行動起來也不得力。有的糧庫抱着試試看的心情,把土圓倉建在牆角里、場邊上,不但不打算使用,還怕它礙事。有的建了土圓倉也不敢裝糧食,怕受損失。縣直屬糧庫建的第一個土圓倉,能容四萬斤,他們只裝了兩萬斤次大麥,準備損壞了拿去做飼料。土圓倉貴在一個「土」字。可就是有一些人打心眼裡看不慣這個「土」字,總認為土圓倉不象樣,說「倉房倉房,美觀大方,堅固保險,看着象樣」。有的糧庫已經建成一批土圓倉,又造計劃要求蓋幾十間磚瓦庫房。縣糧食部門有的同志,也嘴裡喊的是推廣土圓倉,手裡批的是蓋磚房。

起初由於沒有經驗,在雨季建倉,第一批土圓倉剛建成不久,接連下了三場雨,有的倉頂塌了,有的倉內返潮。這時,那些原來抱懷疑態度的人又站在一旁吹冷風說:「兔子能拉車,誰還買馬?土圓倉能行,誰還蓋磚瓦房?」土圓倉塌了頂,是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建設,還是就此下馬?縣革委會領導成員和糧庫的同志一遍又一遍地學習了毛主席的《實踐論》、《矛盾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等光輝著作。大家認識到,新生事物總是會碰到各種困難,遇到各種阻力的,在困難面前是前進還是後退,是兩條路線、兩種世界觀的鬥爭。幹革命就不能怕挫折,大家決心繼續幹下去。他們一方面開展革命大批判,狠批「貪大求洋」、「重洋輕土」的修正主義路線,樹立「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的思想,一方面組織大家向社會作調查,到群眾中去學習,和群眾一起總結塌頂返潮的原因,找出解決辦法。窩洛沽公社在建造土圓倉的過程中,提出:「建的是土圓倉,檢驗的是備戰備荒思想」,建倉工作細緻認真,一層幹了再建第二層,底部幹了再建頂部,不搞形式主義,不盲目追求進度,把保證質量放在第一位,他們所建的土圓倉沒有一個塌頂或漏雨的。許多群眾還介紹了鋪砂防潮的經驗,在土圓倉底部鋪一二尺厚的干砂,不僅可以防止返潮,還能防鼠,老鼠鑽進干砂層就無法活動了。這些經驗在全縣推廣後,很快就解決了塌頂和返潮問題。 活的事實最能教育人,大家把建設土圓倉提高到加強戰備和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認識,大大加深了對建設土圓倉意義的理解。深刻認識到:大力推廣土圓倉,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的精神,是糧倉建設上的一項革命。搞土圓倉建設,不僅節省物資,有很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利於戰備,利於「藏糧於民」方針的落實,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因而建設土圓倉的積極性大大發揚。造計劃要求蓋倉房的糧庫,又跑到縣裡把計劃撤回,自己動手建造土圓倉。

毛主席教導說:「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玉田縣在建設土圓倉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廣大貧下中農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狠批了依賴思想和懦夫懶漢世界觀,沒有技術干中學,沒有原料大家找,依靠群眾,拆舊利廢,自力更生解決了原料不足問題。李家橋大隊社員崔太慶為攻破建倉中的難關,廢寢忘食,常常幾天幾夜不休息。下雨時,他怕把未建成的土圓倉淋壞,個人晾的煙不苫,把自己家裡的炕席拿來苫生產隊的土圓倉。經過兩年艱苦奮鬥,全縣共建土圓倉一千六百一十一個,其中十個國庫站建設土圓倉三百七十一個,消滅了席茓囤;農村大隊建設土圓倉一千二百四十個。兩年建設的土圓倉容量,相當於二十年來建設倉房總容量的一倍半。現在絕大部分土圓倉盛上了糧食,有的已儲糧兩年,沒有發生霉爛變質現象,基本上做到了人民糧食人民保,儲得住,管得好。

經過兩年的實踐,大家看到土圓倉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結構簡單,取材方便,造價低廉,主要材料是稻草和粘土,基本不用鋼材、木材、水泥。在這裡,蓋一間倉房要一千多元,還要花很多時間籌辦磚瓦木料。過去有的大隊糧食、化肥、農具都儲存在一間庫房裡,保管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建造土圓倉,農村社、隊除了買點石灰抹牆以外,基本不花什麼錢。國家糧庫建一個十二萬斤容量的土圓倉,投資只有五、六百元,按使用十五年計算,等於相同容量席茓囤費用開支的十分之一。而且當年建倉,當年就能存糧。

土圓倉小而分散,有利於糧食安全保管,便於分品種、分等分質存糧;便於熏蒸、檢查化驗、通風和密閉;並能防火、防蟲、防鼠、防雀。

玉田縣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職工在建設土圓倉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大搞技術革新,逐步摸索出土圓倉保糧規律,有的還實現了測溫、驗質儀表化,糧食進出倉機械化,減輕了糧食保管人員繁重的體力勞動,節省了保管費用。縣直屬糧庫去年萬斤糧食保管費由一九六九年的三元六角,下降到六角九分。全縣國家庫站一九七○年糧食保管費比一九六九年普遍下降百分之三十三。廣大貧下中農熱情地稱讚土圓倉是「革命倉」、「節約倉」、「安全倉」、「戰備倉」。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