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

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
《人民日報》編輯部
1972年2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簡稱。克什米爾面積約二十一萬平方公里,人口五百萬,其中穆斯林占百分之七十七,印度教徒占百分之二十,此外有少數錫克教徒和佛教徒。一九四七年,英帝國主義在印巴分治時,利用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在印巴之間製造爭端。之後,印度擴張主義者又無理阻撓克什米爾問題的合理解決,從而形成了長期的爭執。

按照當時英國分治印巴方案的規定,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應劃歸巴基斯坦。但是印度政府利用它在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克什米爾歸屬印度。一九四七年十月,印巴在克什米爾發生武裝衝突,一九四九年初雙方停火,七月劃定了停火線。在這次事件之後,巴基斯坦的控制區約占全部面積的五分之二弱,人口占四分之一,其餘的地區在印度占領之下。印度占領區內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控制區內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

為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度、巴基斯坦兩國政府曾多次舉行會談,並在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日兩國總理發表的聯合公報中宣布,將在克什米爾舉行公民投票,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決定併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但是此後,尼赫魯政府一再違背諾言,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構成單位」。一九五六年,尼赫魯公開說「克什米爾已經併入印度」。在印度政府的操縱下,印度占領區的克什米爾制憲議會在一九五六年十一月通過新憲法,宣布查謨和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九六五年九月,印度政府還殘暴地鎮壓了克什米爾人民爭取民族自決的鬥爭,並且破壞停火線,向巴基斯坦發動武裝進攻。一九六六年英迪拉·甘地上台後,繼承了其父尼赫魯的衣缽,繼續推行擴張主義政策。 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我國外交部一九六五年九月十六日給印度政府的照會中曾經指出:「克什米爾問題應該象印巴兩國向克什米爾人民保證的那樣,在尊重克什米爾人民的自決權利的基礎上加以解決。」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