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7 全三國文卷十八
十八 
烏程嚴可均校輯
卷19
↑ 返回《全三國文

陳王植

編輯

征蜀論

編輯

今將㠯謀謨爲劒戟,㠯仁義一作「策略」。爲旌旗。師徒不擾,藉力天師。《書鈔》一百十六,一百二十二。

下礧成雷,榛殘木碎。

干戈所拂,則何虜不崩;虛鼓一駭,則何城不登。《書鈔》一百十七《兵勢》。

周成漢昭論

編輯

周公㠯天下初定,武王旣終,而成王尚幼,未能定南面之事,是㠯推己忠誠,稱制假號。二弟流言,邵公疑之,發金滕之匱,然後用寤,亦未決也。至於昭帝所㠯不疑於霍光,亦緣武帝有遺詔於光。使光若周公踐天子之位,行周公之事,吾恐叛者非徒二弟,疑者非徒邵公也。且賢者固不能知聖賢,自其宜耳。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若㠯昭帝勝成王,霍光當踰周公耶?若㠯堯舜爲成王,湯禹作管蔡、邵公,周公之不見疑,必也。《御覽》四百四十七。

漢二祖優劣論

編輯

客有問余曰︰「夫漢二帝高祖、光武,俱爲受命撥亂之君,比時事之難易,論其人之優劣,孰者爲先?」余應之曰︰「昔漢之初興,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長,□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誅強楚。光有天下,功齊湯武。業流後嗣,誠帝王之元勳,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繼德,行不純道。寡善人之美稱,鮮君子之風采。惑秦宮而不出,窘項座而不起。計失乎酈生,忿過乎韓信。太公是誥,於孝違矣。敗古今之大敎,傷王道之實義。身沒之後,崩亡之際,果令凶婦肆酖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趙幽囚,禍殃骨肉。諸呂專權,社稷幾移。凡此諸事,豈非高祖寡計淺慮㠯致□?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傑士也。又其梟將盡藎臣,皆古今之鮮有,歷世之希覩。彼能任其才而用之,聽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勳而遺元功也。不然,斯不免當世之妄。夫世祖體乾靈之休德,稟貞和之純精,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懿才。其爲德也,聰達而多識,仁智而明恕,重愼而周密,樂施而愛人。值陽九無妄之世,遭炎光厄會之運。殷爾雷發,赫然神舉。用武略㠯攘暴,興義兵㠯埽殘。神光前驅,威風先逝。軍未出於南京,莽已弊於西都。夫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咸鴟視狼顧,虎超龍驤。光武秉朱光之巨鉞,震赫斯之隆怒,其蕩滌凶穢,勦除醜類,若順迅風而縱烈火,曬白日而埽朝雲也。爾乃廟勝而後動眾,計定而後行師,故攻無不陷之壘,戰無奔北之卒。是㠯羣下欣欣,歸心聖德。宣仁㠯和眾,邁德㠯來遠。故竇融聞聲而影附,馬援一見而歎息。股肱有濟濟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稱;高尚純朴,有羲皇之素;謙虛納下,有吐握之勞;畱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規弘跡而造皇極,創帝道而立德基。是㠯計功則業殊,比隆則事異,旌德則靡愆,言行則無穢,量力則勢微,論輔則力劣。卒能握乾圖之休徵,應五百之顯期,立不刊之遐跡,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詩書載其勳懿。故曰光武其優也。」《蓺文類聚》十二,《御覽》四百四十七。

藉田論案︰張溥本作「說」,誤。

編輯

春耕於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顧而謂之曰︰「昔者神農氏始嘗百草,敎民種植。今寡人之興此田,將欲㠯擬乎治國,非徒娛耳目而已也。夫營疇萬畝,厥田上下。經㠯大陌,帶㠯橫阡。奇桺夾路,名果被園。司農是掌,是爲公田。已上四語從《御覽》八百二十一補。此亦寡人之封疆也。寡人玉輦登於金商之館,察田夫之私者。使習壤者相澤,仁才者播種。田修種理,必賜之㠯巨觴;田蕪種穢,必戮之㠯柔桑。已上九語從《書鈔》三十九補。日殄沒而歸館,晨未昕而卽野,此亦寡人之先下也;菽雚特疇,禾黍異田,此亦寡人之政理也。及其息沸涌,庇重陰,懷有虞,撫素琴,此亦寡人之所習樂也;蘭蕙荃蘅,植之近疇,此亦寡人之所親賢也;藜蓬臭蔚,棄之乎遠疆,此亦寡人之所遠佞也。若年豐歲登,果茂菜滋,則臣僕小人,咸取驗焉。」《蓺文類聚》三十九。

封人有能㠯輕鑿修鉤,去樹之蠍者,樹得㠯繁茂。中舍人曰︰「不識治天下者,亦有蠍乎?」寡人告之曰︰「昔三苗、共工、鯀、驩兜,非堯之蠍與?」問曰︰「諸矦之國,亦有蠍乎?」寡人告之曰︰「齊之諸田,晉之六卿,魯之三桓,非諸矦之蠍與?然三國無輕鑿修鉤之任,終於齊篡魯弱,晉國㠯分,不亦痛乎!」曰︰「不識爲君子者,亦有蠍乎?」寡人告之曰︰「固有之也。富而慢,貴而驕,殘仁賊義,甘財悅色,亦君子之蠍乎!天子勤耘㠯收一國,大夫勤耘㠯收世祿,君子勤耘㠯顯令德。夫農者,始於種,終於穫。澤旣時矣,苗旣美矣,棄而不耘,則故爲荒疇。蓋豐年者,期於必收,譬修道,亦期於沒身也。」《蓺文類聚》三十九,《御覽》八百二十一。

輔臣論

編輯

蓋精微聽察,理析豪分。規矩可則,阿保不傾。羣言繫於口,而研覈是非;典誥總乎心,而唯所用之者,鍾太傅也。《書鈔》五十二,《蓺文類聚》四十六,《御覽》二百六。

清素寡慾,聰敏特達。存志太虛,安心玄妙。處平則㠯和養德,遭變則㠯斷蹈義。華太尉歆也。《書鈔》五十一。

文武竝亮,權智時發。奢不過制,儉不損禮。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矦伯,實撫東夏者,曹大司馬也。《書鈔》五十一。原注︰「曹仁也。」

知慮深奧,淵然難測。執節平敵,中表維藩。恭㠯奉上,愛㠯接下。納言左右,爲帝㗋舌。曹大將軍也。《書鈔》五十一,原注︰「曹眞也。」《御覽》二百三十八。

英辨博通,《御覽》作「辨博通幽」,今從《文選‧魏都賦》注。見傳異慶。德實充塞於內,知謀縱橫於外。解疑釋滯,剖散盤詰者,王司徒也。《書鈔》五十二,原注︰「王朗也。」《御覽》二百八。

□□疏達,至德純粹。容中下雲,則眾諸不身;此二句轉寫誤。進吐善謀,則眾議不格者,陳司空也。《書鈔》五十二,原注︰「陳羣也。」

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者,司馬驃騎也。《書鈔》六十四,原注︰「晉宣王也。」《御覽》二百三十八。

仁孝論

編輯

且禽獸悉知愛其母,知其孝也。唯白虎、麒麟稱仁獸者,㠯其明盛衰,知治亂也。孝者施近,仁者及遠。《御覽》四百十九。

相論

編輯

世人固有身瘠而志立,體小而名高者,於聖則否。是㠯堯睂八彩,舜目重瞳,禹耳參漏,文王四乳,然則世亦有四乳者,此則駑馬一毛佀驥耳。《蓺文類聚》七十五。

宋臣有公孫呂者,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寸,名震天下。若此之狀,蓋遠代而求,非一世之異也。使形殊於外,道合其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語雲︰「無憂而戚,憂必及之;無慶而歡,樂必還之。」此心有先動,而神有先知,則色有先見也。故扁鵲見桓公,知其將亡;申叔見巫臣,知其竊妻而逃也。《蓺文類聚》七十五。

荀子曰︰「㠯爲天不知人事耶?則周公有風雷之災,宋景有三次之福。㠯爲知人事乎?則楚昭有弗禜之應,邾文無延期之報。」由是言之,則天道之與相占,可知而不疑,不可得而無也。《蓺文類聚》七十五。

白起爲人,小頭而銳,瞳子白黑分明,故可與持久,難與爭鋒。《書鈔》一百十五。

貪惡鳥論《御覽》九百二十三題如此。

編輯

國人有㠯伯勞鳥生獻諸廷者,王召見之,侍臣曰︰「世同惡伯勞之鳴,敢問何謂也?」王曰︰「《月令》︰『仲夏,鶪始鳴。』《詩》雲︰『七月鳴鶪。』夏五月,鶪則鳴,博勞也。昔尹吉甫信用後妻之讒,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俗傳雲,吉甫後悟,追傷伯奇,出遊于田,見異鳥鳴於桑,其聲噭然,吉甫心動曰︰『無乃伯奇乎?』鳥乃撫翼,其音尢切。吉甫曰︰『果吾子也。』乃顧曰︰『伯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言未卒,鳥尋聲而棲於蓋,歸入門,集於井榦之上,向室而號。吉甫命後妻載弩射之,遂射殺後妻㠯謝之。故俗惡伯勞之鳴,言所鳴之家必有禍也。此好事者附名爲之說,而今俗人普傳惡之,其實否也。伯勞㠯五月而鳴,應陰氣之動。陽爲仁義,陰爲賊害。案︰《毛詩正義》作「陰爲殺殘賊」。伯勞蓋賊害之鳥也。屈原曰︰『恐鶗鴂之先鳴,使百草爲之不芳。』其聲鶪鶪然,故㠯其音名,俗憎之也。若其爲人災害,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鳥鳴之惡自取憎,人言之惡自取滅,不能有累於當世也。而凶人之行事弗可易,梟鶪之鳴弗可更者,天性然也。昔荊之梟將徙巢於吳,鳩遇之曰︰『子將安之?』梟曰︰『將巢於吳。』鳩曰︰『何去荊而巢吳乎?』梟曰︰『荊人惡予聲。』鳩曰︰『子能革子之聲則免,不能革子之聲,則吳楚之民不易情也。爲子計者,莫若宛頸戢翼,終身勿復鳴也。』昔會朝議者,有人問曰︰『寍有聞梟食其母乎?』有荅之者曰︰『嘗聞鳥反哺,未聞梟食其母也。』問者慙悵不善也。孟春之旦,從太陽貴方,放鳥雀者加其祿也。得蟢者莫不馴而放之,爲利人也。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鳥獸昆蟲,猶㠯名聲見異,況夫吉士之與凶人乎?」《蓺文類聚》二十四、又九十二,又見《毛詩‧七月正義》,《御覽》九百二十三、九百五十一。

螢火論

編輯

《詩》雲︰「熠燿宵行。」《章句》㠯爲鬼火,或謂之燐,未爲得也。天陰沈數雨,在於秋日,螢火夜飛之時也,故云宵行。《毛詩‧東山正義》。

辯道論

編輯

夫神仙之書,道家之言,乃言傅說上爲辰尾宿,歲星降下爲東方朔。淮南王安誅於淮南,而謂之獲道輕舉。鉤弋死於雲陽,而謂之屍逝柩空。其爲虛妄,甚矣哉!中興篤論之士有桓君山者,其所著述多善。劉子駿嘗問言︰「人誠能抑嗜欲,闔耳目,可不衰竭乎?」時庭下有一老榆,君山指而謂曰︰「此樹無情慾可忍,無耳目可闔,然猶枯槁腐朽,而子駿乃言可不衰竭,非談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也。何者?案︰此下有脫文。余前爲王莽典樂大夫,《樂記》雲︰「文帝得魏文矦樂人竇公,年百八十,兩目盲,帝奇而問之,何所施行。對曰︰『臣年十三而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事,敎臣鼓琴。臣不能導引,不知壽得何力。』」君山論之曰︰「頗得少盲,專一內視,精不外鑒之助也。」先難子駿,㠯內視無益;退論竇公,便㠯不外鑒證之,吾未見其定論也。君山又曰︰「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繫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生之必死,君子所達,夫何喻乎?夫至神不過天地,不能使蟄蟲夏潛,震雷冬發,時變則物動,氣移而事應。彼仲君者,乃能藏其氣,屍其體,爛其膚,出其蟲,無乃大怪乎?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廬江有左慈,陽城有郗儉。始能行氣導引,慈曉房中之術,儉善辟穀,悉號三百歲。本所㠯集之於魏國者,誠恐斯人之徒,挾姦宄㠯欺眾,行妖隱㠯惑民,故聚而禁之也。豈復欲觀神仙於瀛洲,求安期於海島,釋金輅而履雲輿,棄六驥而羨飛龍哉?自家王與太子及余兄弟咸㠯爲調笑,不信之矣。然始等知上遇之有恆,奉不過於員吏,賞不加於無功,海島難得而遊,六紱難得而佩,終不敢進虛誕之言,出非常之語。余嘗試郗儉絕穀百日,躬與之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如是。然不必益壽,可㠯療疾而不憚饑饉焉。左慈善修房內之術,差可終命,然自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

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諸術士,咸共歸之。然始辭繁寡實,頗有怪言。余嘗辟左右,獨與之談,問其所行,溫顏㠯誘之,美辭㠯導之,始語余︰「吾本師姓韓,字世雅。嘗與師於南海作金,前後數四,投數萬斤金於海。」又言︰「諸梁時,西域胡來,獻香罽腰帶、割玉刀,時悔不取也。」又言︰「車師之西國,兒生,擘背出脾,欲其食少而努行也。」又言︰「取鯉魚五寸一雙,令其一著藥,俱投沸膏中,有藥者奮尾鼓鰓,遊行沈浮,有若處淵,其一者已熟而可噉。」余時問︰「言率可試不?」言︰「是藥去此逾萬里,當出塞,始不自行,不能得也。」言不盡於此,頗難悉載,故粗舉其巨怪者。始若遭秦始皇、漢武帝,則復爲徐巿、欒大之徒也。桀、紂殊世而齊惡,姦人異代而等僞,乃如此耶!又世虛然有仙人之說。仙人者,儻猱猨之屬與?世人得道,化爲仙人乎?夫雉入海爲蛤,鷰入海爲蜃。當其徘徊其翼,差池其羽,猶自識也。忽然自投,神化體變,乃更與黿鼈爲羣,豈復自識翔林薄巢垣屋之娛乎?牛哀病而爲虎,逢其兄而噬之,若此者何貴於變化耶?夫帝者,位殊萬國,富有天下,威尊彰明,齊光日月。宮殿闕庭,焜燿紫微,何顧乎王母之宮,崑崙之域哉?夫三鳥被致,不如百官之美也;素女常娥,不若椒房之麗也;雲衣雨裳,不若黼黻之飾也;駕螭載霓,不若乘輿之盛也;瓊蕊玉華,不若玉圭之潔也。而顧爲匹夫所罔,納虛妄之辭,信眩惑之說。隆禮㠯招弗臣,傾產㠯供虛求。散王爵㠯榮之,清閑館㠯居之,經年累稔,終無一驗。或沒於沙丘,或崩於五柞。臨時雖復誅其身,滅其族,紛然足爲天下一笑矣。若夫玄黃所㠯娛目,鏗鏘所㠯聳耳,媛妃所㠯紹先,芻豢所㠯悅口也。何必甘無味之味,聽無聲之樂,觀無采之色也?然壽命長短,骨體強劣,各有人焉。善養者終之,功擾者半之,虛用者夭之,其斯之謂矣。《博物志》,《後漢‧甘始傳》注,《魏志‧華佗傳》注,《蓺文類聚》七十八,《御覽》三百七十六、又八百十一,又《辨正論》,《廣弘明集》,《集古今佛道論衡實錄》一。

釋疑論

編輯

初謂道術,直呼愚民詐僞,空言定矣。及見武皇帝試閉左慈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常雲可五十年不食,正爾復何疑哉!

令甘始㠯藥含生魚,而煮之於沸脂中。其無藥者,熟而可食。其銜藥者,游戲終日,如在水中也。又㠯藥粉桑㠯飼蠶,蠶乃到十月不老。又㠯往年藥食雞雛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復長。㠯還白藥食白犬,百日毛盡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盡知,而㠯臆斷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絕聲色,專心㠯學長生之道耳。《抱朴子內篇‧論仙》。

髑髏說

編輯

曹子遊乎陂塘之濱,步乎蓁穢之藪。蕭條潛虛,經幽踐阻。顧見髑髏,塊然獨居。於是伏軾而問之曰︰「子將結纓首劒,殉國君乎?將被堅執銳,斃三軍乎?將嬰茲固疾,命殞傾乎?將壽終數極,歸幽冥乎?」叩遺骸而歎息,哀白骨之無靈。慕嚴周之適楚,儻託夢㠯通情。於是伻若有來,恍若有存。影見容隱,厲響而言曰︰「子何國之君子乎?旣枉輿駕,愍其枯朽,不惜咳唾之音,慰㠯若言。子則辯於辭矣,然未達幽冥之情,識死生之說也。夫死之爲言歸也。歸也者,歸於道也。道也者,身㠯無形爲主,故能與化推移。陰陽不能更,四節不能虧,是故洞於纖微之域,通於恍惚之庭。望之不見其象,聽之不聞其聲。挹之不沖,滿之不盈。吹之不凋,噓之不榮。激之不流,凝之不停。寥落溟漠,與道相拘。偃然長寢,樂莫是喻。」曹子曰︰「予將請之上帝,求諸神靈,使司命輟籍,反子骸形。」於是髑髏長呻廓眥曰︰「甚矣,何子之難語也!昔太素氏不仁,無故勞我㠯形,苦我㠯生,今也幸變而之死,是反吾眞也。何子之好勞,我之好逸。子則行矣,余將歸於太虛。」於是言卒響絕,神光霧除。顧將旋軫,乃命僕夫拂㠯玄塵,覆㠯縞巾。爰將藏彼路濱,壅㠯丹土,翳㠯綠榛。夫存亡之異勢,乃宣尼之所陳。何神憑之虛對,雲死生之必均。《蓺文類聚》十七。

說疫氣

編輯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續漢‧五行志五》注補作「舉族」。而喪。或㠯爲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御覽》七百四十二。

鹹水之魚,不游於江;淡水之魚,不入於海。《蓺文類聚》九十六。

賜進士出身二品銜廣東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驛傳事務黃岡王毓藻校刊

《全三國文》卷十八終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