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後魏文/卷三十四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卷三十四
編輯劉昶
編輯昶字休道,彭城人。宋文帝第九子。元嘉二十二年封義陽王,歷輔國將軍、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元兇弒立,加散騎常侍。孝武即位,遷太常,出為東中郎將、會稽太守。孝建初,進東揚州刺史。大明初,徵為秘書監,領驍騎將軍,遷中軍將軍、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又出為前將軍、江州刺史,徵為護軍將軍,轉中書令、中軍將軍,加太常。前廢帝即位,出為征北將軍、徐州刺史。懼誅,以魏和平六年來奔,拜侍中、征南將軍、駙馬都尉,封丹陽王。皇興中,拜外都大官。太和初,轉內都大官。加儀同三司,領儀曹尚書。進中書監、五等建,封齊郡開國公,加號宋王。除使持節、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鎮彭城。二十一年卒,贈假黃鉞、太傅、領揚州刺史,備九錫,諡曰明。〈案《魏書·劉昶傳》云:「前後表啟,皆其自製。」〉
上宋前廢帝表請葬竟陵王誕
編輯竊聞淮南中霧,眷求遺緒;楚英流殛,愛存丘墓。並難結兩臣,義開二主,法雖事斷,禮或情申。伏見故賊劉誕,稱戎犯節,自詒逆命,膏斧嬰戮,在憲已彰。但尋屬忝皇枝,位叨列辟,一以罪終,魂骸莫赦。生均宗籍,死同匹豎,旅窆委雜,封樹不修。今歲月愈邁,愆流釁往,踐境興懷,感事傷目。陛下繼明升運,咸與惟新,大德方臨,哀矜莫及。夫欒布哭市,義犯雷霆;田叔鉗赭,志於夷戮。況在天倫,何獨無感。伏願稽若前准,降申丹志,乞薄改褊祔,微表窀穸。則朽骨知榮,窮泉識荷。臨紙哽慟,辭不自宣。〈《宋書·竟陵王誕傳》。前廢帝即位,義陽王昶為征北將軍、徐州刺史,道經廣陵,上表。詔以庶人禮葬,並置守衛。〉
乞停更與宋主書表
編輯臣殖根南偽,托體不殊,秉旄作牧,職班台位。天厭子業,夷戮同體,背本歸朝,事舍簪笏。臣弟彧廢侄自立,彰於遐邇。孔懷之義難奪,為臣之典靡經,棠棣之詠可修,越敬之事未允。臣若改書,事為二敬;猶修往文,彼所不納。伏望聖慈,停臣今答。〈《魏書·劉昶傳》。皇興中,顯祖詔昶與彧書,彧不答,責昶以外臣之禮。尋敕昶更與彧書,昶表云云。朝廷從之。〉
求邊戍啟
編輯臣本國不造,私有虐政,不能廢昏立德,扶定傾危,萬里奔波,投蔭皇闕,仰賴天慈,以存首領。然大恥未雪,痛愧纏心。屬逢陛下厘校之始,願垂曲恩,處臣邊戍,招集遺人,以雪私恥。雖死之日,猶若生年。〈《魏書·劉昶傳》〉
王睿
編輯睿字洛誠,太原晉陽人,居姑臧。興安初,擢為太僕中散,遷太卜令,領太史。承明初,文明太后臨朝,超遷給事中、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封太原公。太和中,遷尚書令,進封中山王,加鎮東大將軍。卒贈衛大將軍、太宰、并州牧,諡曰宣王。
疾篤上疏
編輯臣聞忠於事君者,節義著於臨終;孝於奉親者,淳誠表於垂沒。故孔明卒軍,不忘全蜀之計;曾參疾甚,情存善言之益。雖則庸昧,敢忘景行。臣荷天地覆載之恩,蒙大造生成之德,漸風訓於華年,服道教於弱冠。濯纓清朝,垂周三紀,受先帝非分之眷,叨陛下殊常之寵。遂乃齊跡功舊,內侍幃幄,爵列諸王,位班上等,從容聞道,與知國政。誠思竭盡力命,以報所受,不謂事與心違,忽嬰重疾。每屈輿駕,親臨問之,榮洽生平,惠流身後,犬馬之誠,銜佩罔極。今所病遂篤,慮必不起,延首闕庭,鯁戀終日。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陳愚昧管窺之見。
臣聞為治之要,其略有五:一者慎刑罰,二者任賢能,三者親忠信,四者遠讒佞,五者行黜陟。夫刑罰明則奸宄息,賢能用則功績著,親忠信則視聽審,遠讒佞則疑間絕,黜陟行則貪叨改。是以欽恤推刑,載在《唐典》,知人則哲,惟帝所難。《周書》垂好德之文,漢史列防奸之論,考省幽明,先王大典。又八表既廣,遠近事殊,撫荒裔宜待之以寬信,綏華甸宜惠之以明簡。哀恤孤獨,賑施困窮,錄功舊,赦小罪,輕徭役,薄賦斂,修福業,禁淫祀。願聽政餘暇,賜垂覽察。使子囊之誠,重申於當世;將墜之志,獲用於明時。〈《魏書·王睿傳》〉
王椿
編輯椿字元壽,睿子。歷秘書中散、羽林監、謁者僕射。正始初,拜中散,出為太原太守,加鎮遠將軍,坐事免。正光中,徵將作大匠,固辭。孝昌中,授右將軍、太原太守。孝莊即位,封遼陽縣子。尋進封真定縣侯。除華州刺史,轉使持節、散騎常侍、殷州刺史。長廣王曄建號,除都官尚書,固辭。永熙中,行冀州事。尋除車騎將軍、瀛州刺史。天平末,秩滿還鄉。興和二年卒,贈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太尉、冀州刺史,諡曰文恭。
上孝武帝讜言疏
編輯伏奉詔書,以風雹厲威,上動天眷,訪讜辭於百辟,詔輿誦於四海。宸衷懸切,備在絲綸,祗承兢感,心焉靡厝。伏惟陛下啟籙應期,馭育萬物,承綴旒之艱運,纂纖絲之危緒,忘餐日昃,求衣未明,俾上帝下臨,愍茲茶蓼,永濟溝壑。而滄浪降戾,作害中秋。上帝照臨,義不虛變。竊惟風為號令,皇天所以示威;雹者氣激,陰陽有所交諍。殆行令殊節,舒急失中之所致也。昔澍雨千里,實緣教祀之誠;炎精三舍,寧非善言之力。譴不空發,徵豈謬應,誰謂蓋高,實符人事。伏願陛下留心曲覽,垂神遠察,禮賢登士,博舉審官,擢申滯怨,振窮省役。使夫滋水沒川之彥,畢居朝右;儀表丹青之位,未或虛加。圜土絕五毒之民,揆日息千門之費。岩岩廊署,無不遇之士;忪忪惸獨,荷酒帛之恩。則物見昭蘇,人知休泰,徐奏《薰風》之曲,無論《鴻雁》之歌,豈不天人幸甚,鬼神咸忭?〈《魏書·王睿附傳》〉
韓秀
編輯秀字白虎,昌黎人。文成時,為尚書郎,賜爵遂昌子,拜廣武將軍。獻文即位,轉給事中,參征南軍事。太和初,遷內侍長。後為東平將軍、青州刺史,假漁陽公。
敦煌移就涼州議
編輯此蹙國之事,非辟士之宜。愚謂敦煌之立,其來已久。雖土鄰強寇,而兵人素習,縱有奸竊,不能為害,循常置戍,足以自全。進斷北狄之覘途,退塞西夷之窺路。若徙就姑臧,慮人懷異志。或貪留重遷,情不願徙,脫引寇內侵,深為國患。且敦煌去涼州,及千餘里,舍遠就近,遙防有闕。一旦廢罷,是啟戎心,則夷狄交構,互相往來。恐醜徒協契,侵竊涼土及近諸戍,則關右荒擾,烽警不息,邊役煩興,艱難方甚。〈《魏書·韓秀傳》。延興中,尚書奏以敦煌一鎮,介遠西北,寇賤路沖,慮或不固,欲移就涼州。群官會議,僉以為然。秀獨謂非便。〉
薛虎子
編輯虎子,代人。太安中,為內行長,典奏諸曹事。太后臨朝,出為枋頭鎮將。後除平南將軍、相州刺史。不行。太和二年,襲父野豬爵河東公。出為彭城鎮將。除開府、徐州刺史。十五年卒,贈散騎常侍、鎮南將軍、相州刺史,諡曰文。
上表請屯田
編輯臣聞金湯之固,非粟不守,韓白之勇,非糧不戰。故自用兵以來,莫不先積聚,然後圖兼併者也。今江左未賓,鯨鯢待戮,自不委粟彭城以強豐沛,將何以拓定江關,埽一衡、霍?竊惟在鎮之兵,不減數萬,資糧之絹,人十二匹,即自隨身,用度無准,未及代下,不免饑寒。論之於公,無毫釐之潤,語其利私,則橫費不足。非所謂納民軌度,公私相益也。徐州左右,水陸壤沃,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餘萬頃。若以兵絹市牛,分減戍卒,計其牛數,足得萬頭。興力公田,必當大獲粟稻。一歲之中,且給官食,半兵耘植,餘兵尚眾,且耕且守,不妨捍邊。一年之收,過於十倍之絹,暫時之耕,足充數載之食。於後兵資,唯須內庫,五稔之後,谷帛俱溢。匪直戍士有豐飽之資,於國有吞敵之勢。昔杜預田宛葉以平吳,充國耕西零以強漢。臣雖識謝古人,任當邊守,庶竭塵露,有增山海。〈《魏書·薛野豬附傳》。虎子為徐州刺史。時州鎮戍兵,資絹自隨,不入公庫,任其私用,常苦饑寒。虎子上表。〉
上疏請寬省徵調
編輯臣聞先王建不易之軌,萬代承之;聖主垂不刊之制,千載共仰。伏惟陛下道洽群生,恩齊造化,仁德所覃,跡超前哲。遠崇古典,留意治方,革前王之弊法,申當今之宜用。定貢賦之輕重,均品秩之厚薄,庶令百辟足以代耕,編戶享其餘蓄。巍乎煥焉,不可量也。臣竊尋居邊之民,蒙化日淺,戎馬之所資,計素微。小戶者一丁而已,計其徵調之費,終歲乃有七縑。去年徵責不備,或有貨易田宅,質妻賣子,呻吟道路,不可忍聞。今淮南之人,思慕聖化,延頸企足,十室而九。恐聞賦重,更懷進退。非惟損皇風之盛,慮傷慕義之心。且臣所居,與南連接,民情去就,實所諳知。特宜寬省,以招未至。其小郡太守,數戶而已,一請止六尺絹,歲不滿匹。既委邊捍,取其必死,邀之士重,何吝君輕。今班制已行,布之天下,不宜忤冒,以亂朝章。但猥藉恩私,備位蕃岳,憂責之地,敢不盡言。〈《魏書·恭野豬附傳》〉
孔伯恭
編輯伯恭,魏郡鄴人。文成時,為給事中,賜爵濟陽男,加鷹揚將軍。出為安南將軍、濟州刺史,進爵成陽公。入為散騎常侍。獻文初,進號鎮東將軍,為彭城鎮將、東海公。皇興三年卒,贈鎮東大將軍、東海王,諡曰桓。
喻下邳宿豫城內書
編輯劉彧肆逆滔天,弗鑒靈命,猶謂絕而復興,長江可恃,敢遣張永、周凱等率此蟻眾,送死彭城。大軍未臨,逆首奔潰。今乘機電舉,當屠此城,遂平吳會,弔民伐罪。幸時歸款,自求多福。〈《魏書·孔伯恭傳》〉
穆亮
編輯亮字幼輔,初字老生,代人。太尉宜都公穆崇玄孫。獻文時為侍御中散,尚中山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封趙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將軍,徙封長樂王。孝文即位,除泰州刺史,徵為殿中尚書,遷征西大將軍、西戎校尉、敦煌鎮都大將。徙征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將。徵為侍中、尚書右僕射、司州大中正。遷司空,領太子太傅。遷武衛大將軍,攝中軍事。除征北大將軍、冀州刺史。徙封頓丘郡開國公。宣武即位,遷定州刺史。尋除驃騎大將軍、尚書令,轉司空。景明三年卒,贈太尉,諡曰匡。
請孝文帝居喪節哀表
編輯王者居極,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懷柔百靈。是以古先哲王,制禮成務。施政立治,必順天而後動;宣憲垂範,必依典而後行。用能四時不忒,陰陽和暢。若有過舉,咎微必集。故大舜至慕,事在納麓之前;孔子至聖,喪無過瘠之紀。堯書稽古之美,不錄在服之痛;禮備諸侯之喪,而無天子之式。雖有上達之言,未見居喪之典。然則位重者為世以屈己,居聖者達命以忘情。伏惟陛下至德參二儀,惠澤覃河海,宣禮明刑,動遵古式。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喪,練事既闋,號慕如始。統重極之尊,同眾庶之制,廢越紼之大敬,闕宗祀之舊軌。誠由文明太皇太后聖略超古,惠訓深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比之前代,戚為過甚。豈所謂順帝之則,約躬隨眾者也。陛下既為天地所子,又為萬民父母。子過哀,父則為之慘悴;父過戚,子則為之憂傷。近蒙接見,咫尺冕旒,聖容哀毀,駭感無止,況神祇至靈,而不久虧和氣,微致風旱者哉?《書》稱「一人有慶,兆民賴之」,今一人過哀,黎元焉系?群官所以顛殞震懼,率土所以危惶悚栗,百姓何仰而不憂,嘉禾何由而播植。願陛下上承金冊遺訓,下稱億兆之心,時襲輕服,數御常膳,修崇郊祠,垂惠咸秩,輿駕時動,以釋憂煩,博採廣諮,以導性氣,息無益之戀,行利見之德;則休徵可致,嘉應必臻,禮教並宣,孝慈兼備,普天蒙賴,含生幸甚。〈《魏書·穆崇附傳》。文明太后崩,已過期月,高祖毀瘠猶甚。穆亮表。〉
奏七廟無宜闕一
編輯昇平之會,事在於今。推功改德,實如明旨。但七廟之祀,備行日久,無宜闕一,虛有所待。臣等愚謂依先尊祀,可垂文示後。理衷。〈《通典》作「俚衷〉如此」。不敢不言。〈《魏書·禮志》一。太和十五年四月,改營太廟。詔闕一廟,無主以自待。司空公、長樂王穆亮等奏言。又見《通典》四十七。〉
上言從李彪魏為水德議
編輯臣等受敕,共議中書監高閭、秘書丞李彪等二人所議皇魏行次。尚書高閭以石承晉為水德以燕承石為木德,以秦承燕為火德,大魏次秦為土德,皆以地據中夏,以為得統之徵。皇魏建號,事接秦末,晉既滅亡,天命在我。故因中原有寄,即而承之。彪等據神元皇帝與晉武並時,桓、穆二帝,仍修舊好。始自平文,逮於太祖,抗衡秦、趙,終平慕容。晉祚終於秦方,大魏興於雲、朔。據漢棄秦承周之義,以皇魏承晉為水德。二家之論,大略如此。臣等謹共參論,伏惟皇魏世王玄朔,下迄魏、晉,趙、秦二燕,雖地據中華,德祚微淺,並獲推敘,於理未愜。又國家積德修長,道光萬載。彪等職主東觀,詳究圖史,所據之理,其致難奪。今欲從彪等所議,宜承晉為水德。〈《魏書·禮志》一。太和十四年,高閭議魏承秦為土德,李彪、崔光議魏承晉為水德。十五年正月,長樂王穆亮及陸睿、王元孫、馮誕、游明根、鄧侍祖、李愷、郭祚、衛慶、封琳、崔挺、賈元壽等言。〉
穆紹
編輯紹字永業,亮子。太和中,除員外郎,侍學東宮,轉太子舍人。尚琅邪長公主,拜駙馬都尉、散騎侍郎,領京兆王愉文學。宣武即位,遷通直散騎常侍、高陽王雍友。襲父爵頓丘郡公,進散騎常侍,領主衣都統。遷秘書監、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光祿卿,又遷衛將軍、太常卿。除中書令。孝明時,轉七兵尚書,徙殿中尚書。除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復為侍中,領本邑中正。加特進,儀同三司。去職。孝莊時,授尚書令、司空,進爵為王,仍加侍中。尋降王複本爵。普泰元年卒,贈太保、冀州刺史,諡曰文獻。
皇太后輿駕議
編輯案《周禮》,王后之五輅:重翟錫而朱總,厭翟勒面繢總,安車雕面鷖總,皆有容蓋;翟車貝面組總,有握;輦車,組挽,有翣,羽蓋。重翟,後從王祭祀所乘;厭翟,後從王賓饗諸侯所乘;安車,後朝見於王所乘;翟車,後出桑則乘;輦車,後宮中所乘。謹以《周禮》聖制,不刊之典,其禮文尤備。孔子云:「其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以其法不可逾。以此言之,後王輿服典章,多放周式。雖文質時變,輅名宜存,雕飾雖異,理無全舍。當今聖后臨朝,親覽庶政,輿駕之式,宜備典禮。臣等學缺通經,叨參議末,輒率短見,宜准《周禮》,備造五輅,雕飾之制,隨時增減。〈《魏書·禮志》四。熙平元年六月,太常卿穆紹、少卿元端、博士鄭六、劉台龍等議。〉
公孫睿
編輯睿字文叔,燕郡廣陽人。初為東宮吏。獻文帝時,遷儀曹長,賜爵陽平公。後為南部尚書。卒贈安東將軍、幽州刺史,諡曰宣。
奏制殿名
編輯臣聞至尊至貴,莫崇於帝王;天人挹損,莫大于謙光。伏惟陛下躬唐虞之德,存道頤神,逍遙物外,宮居之名,當協睿旨。臣愚以為宜曰崇光。〈《魏書·公孫表附傳》〉
韋珍
編輯珍字靈智,京兆杜陵人。初為京兆王子推常侍,轉尚書南部郎。孝文即位,除左將軍、樂陵鎮將,封霸城子。移鎮比陽,以功進爵為侯。尋為源懷衛軍長史,轉齊郡王太保、長史。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進龍驤將軍,加平南將軍、荊州刺史,免。起彭城王勰中軍長史,授建威將軍,守魯陽,加中壘將軍。宣武即位,除中散大夫,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永平元年卒,年七十四歲,諡曰懿。
曉告淮源蠻
編輯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以後,悉宜以酒脯代。〈《魏書·韋閬附傳》。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韋珍乃曉告。〉
成淹
編輯淹字秀文,一作季文,上谷居庸人。晉侍中粲六世孫。家於北海。在宋前廢帝為輔國府參軍,明帝以為員外郎,假龍驤將軍,領軍主。魏皇興中,降慕客白曜,入朝拜兼著作郎。太和末,除羽林監,領主客令,加威遠將軍,知左右都水事。宣武即位,加右軍,復授驍騎將軍,加輔國將軍。景明中,除平陽太守。卒贈光州刺,史諡曰定。
追理慕容白曜表
編輯臣聞經疆啟宇,實良將之功;褒德酬庸,乃聖王之務。昔姜公仗鐃,開隆周之基;韓生秉旄,興鴻漢之業。故能賞超當時,名垂前史。若閫外功成,而流言內作,人主猜疑,良將懷懼,樂毅所以背燕,章邯所以奔楚。至如鄧艾懷忠,矯命寧國,赤心皎然,幽顯同見,而橫受屠戮,良可悲哀。及士治伐吳,奮不顧命,萬里浮江,應機直指,使孫皓君臣,與櫬人洛。大功亦舉,讒書驟至,內外唱和,貝錦將成,微晉武之鑑,亦幾於顛沛矣。每覽其事,常為痛心,聖主明王,固宜深察。
臣伏見故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濟南王慕容白曜,祖父相資,世酋東裔,值皇運廓被,委節臣妾。白曜生長王國,飲服道教,爵列上階,位登常伯。去天安初,江陰夷楚,敢拒王命,三方阻兵,連城岳峙。海岱蒼生,翹首拯援。聖朝乃眷南顧,思救荒黎,大議廟堂,顯舉元將,百寮同音,僉日惟允。遂推轂委誠,授以專征之任,握兵十萬,仗鉞一方。威陵河濟,則淮徐震懼;師出無鹽,而申纂授首。濟北、太原,同時消潰;麋溝、垣苗,相尋奔走。及問麾東埽,道固銜璧,盤陽、梁鄒,肉袒請命。於時東陽未平,人懷去就。沈文靜、高崇仁擁眾不朝,扇擾邊服。崔僧佑、蓋次陽、陳顯達連兵淮海,水陸鋒起,揚旌而至,規援青齊。士民洶洶,莫不南顧。時兵役既久,咸有歸心,而白曜外宣皇風,內盡方略,身擐甲冑,與士卒同,安撫初附,示以厚恩。三軍懷挾纊之溫,新民欣來蘇之澤。遂使僧佑擁徒弭旆,效順軍門;文靜、崇仁棄城竄海;次陽、顯達望塵南奔。聲震江、吳,風偃荊、漢。及青州克平,文秀面縛,海波清靜,三齊克定,逖彼東南,永為國有。使天府納六州之貢,濟、泗息烽警之虞,開岱宗封禪之略,辟山川望秩之序。斯誠宗廟之靈,神算所授,然抑亦白曜與有力矣。
及氛翳既盡,爵命亦隆,榮燭當時,聲譽日遠。而民惡其上,妄生尤隙,因其功高,流言惑聽。巧偽亂真,朱紫難辨,傷夷未瘳,合門屠戮。鴻勛盛德,蔑爾無間。有識之徒,能不悽愴。
臣謂白曜策名王庭,累荷榮授,歷司出內,世載忠美。秉鉞啟蕃,折衝敵國,開疆千里,拔城十二,辛勤於戎旅之際,契闊於矢石之間,登鋒履危,志存靜亂。及方難既夷,身膺高賞,受胙河山,與國升降,六十之年,寵靈已極。觀其立功,足明機運,豈容僥倖,更邀非望者乎?且於時國家士馬,屯積京南,跨州連鎮,勢侔雲岳。主將驍雄,按鉀在所,莫不殉忠死難,效節奉時。此之不可生心,白曜足知之矣。況僭逆阻兵,營岱厭亂,加以王師仍舉,州郡屠裂,齊民勞止,神膽俱喪,亡燼之眾,不可與圖存,離敗之民,不可以語勇哉!白曜果毅習戎,體閒兵勢,寧不知士民之不可藉,將士之不同已,據強兵之勢,因塗炭之民,而欲立非常之事,此愚夫之所弗為也。料此推之,事可知矣。
伏惟陛下聖鑒自天,仁孝宰世,風冠宇宙,道超百王。開國以來,諸有罪犯極刑,不得骸骨者,悉聽收葬。大造之恩,振古未有。而白曜人舊功高,嬰禍淪覆,名滅國除,爵命無紹。天下眾庶,咸共哀憐,方之餘流,應有差異。願陛下揚日月之光,明勛臣之績,垂天地之施,慰殭屍之魂。使合棺定諡,歿有餘稱。選其宗近,才堪驅策,錫以微爵,繼其絕世。進可以獎勸將來,退可以顯國恩澤。使存者荷莫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豈不美哉!仰惟聖明,沛然昭覽,狂瞽之言,伏待刑憲。〈《魏書·慕容白曜附傳》〉
鄧宗慶
編輯宗慶,安定人。秦車騎將軍羌四世孫。初為中書學生,歷中散。遷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定安侯。轉典南部。進爵南陽公,除安南將軍、涇州刺史,徙封趙郡公。轉徐州刺史。坐妻韓巫蠱,伏誅。
奏請采京南山青碧石柱
編輯鄉郡民李飛、太原民王顯前列稱:詣京南山採藥,到游越谷南嶺下,見青碧石柱數百枚。被詔案檢,稱所見青碧柱,長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寸,方楞悉就。其數既多,不可具數,請付作曹採用。〈《魏書·靈徵志》下。太和元年十月,南部尚書安定侯鄧宗慶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