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晉文/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王沈

編輯

  沈字年道,太原晉陽人,魏司空昶從兄機之子。辟大將軍曹爽府,遷中書黃門侍郎,免。起為治書侍御史,轉秘書監,正元中遷散騎常侍、侍中,典著作。甘露之變,封安平侯,尋遷尚書,出為豫州刺史,遷征虜將軍,封博陵侯,轉振南將軍,拜御史大夫,守尚書令給事中,晉受禪,轉驃騎將軍,錄尚書事,進爵博陵縣公,泰始二年卒,贈司空。有《魏書》四十八卷,集五卷。

正會賦

編輯

  伊月正之元吉兮,應三統之中靈,順天地以交泰,協太蔟之玄精,荷介祉於上帝兮,祚聖皇以永貞。華幄映於飛雲兮,朱幕張於前庭。ㄌ青帷於兩階,象紫極之崢嶸。二語從《宋書·禮志》一補。曜五旗於東序兮,表雄虹而為旌。備六代之象舞兮,厘簫韶於九成。玄夜以司晨兮,望庭燎之高煬。壯甲士之星羅兮,偉干戚之飄揚。臚人肅其齊列,九賓穆以成行。延百辟於和門,等尊卑而奉璋。二語從《宋書·禮志》一補齊八荒於蕃服兮,咸稽首而來王。《初學記》四

  朝四國於東巡。《宋書·禮志》一

宴嘉賓賦

編輯

  朝陽曜景,天氣和平。君臣令德,禮儀孔明。酌羽觴以交歡兮,接敬恭以中誠。嘉膳備其八珍兮,絲竹獻其妙聲。樂周遍舞,金奏克諧。鍾儀之聽,南風是哀。義感君子,慨然永懷。思我王度,求福不回。惟禮終而贊退兮,實繫心乎玉階。《初學記》十四

餞行賦

編輯

  六龍齊鑣,鸞聲振振。景動波回,天行星陳。《御覽》三百五十八

  曳招搖之修旗,若蜿虹之垂天。《初學記》二十二,《御覽》三百四十。

馬腦勒賦

編輯

  有殊域之妙寶兮,托靈山之曲阿。傍洞穴之幽溪兮,洄綠泉之湍波。《書鈔》一百五十八

  厥象伊何,如規之盈。鮫鱗紆鬱,白黑殊形。如米之潔,如玉之貞。固乾坤之所育兮,匪雕鏤而自成。爾乃施飾龍首,加服鸞鑣。和鈴鏘鏘,回景逍遙。《御覽》三百五十八

車渠觶賦

編輯

  溫若騰螭之升天,曜似游鴻之遠臻。《御覽》八百八

賀正表

編輯

  三辰改運,元正肇祚。自天降祉,如日之升。《初學記》四

賀肅慎貢獻表

編輯

  苦矢陳於玉階。《書鈔》十

到豫州下教

編輯

  自古聖賢,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芻蕘有可錄之事,負薪有廊廟之語故也。自至鎮日,未聞逆耳之言,豈未明虛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屬城及士庶,若能舉遺逸於林藪,黜奸佞於州國,陳長吏之可否,說百姓之所患,興利除害,損益昭然者,給谷五百斛。若達一至之言,說刺史得失,朝政寬猛,令剛柔得適者,給谷千斛,謂余不信,明如皎日。《晉書·王沈傳》

又下教

編輯

  夫德薄而位厚,功輕而祿重,貪夫之所徇,高士之所不處也。若陳至言於刺史,興益於本州,達幽隱之賢,去祝它之佞,立德於上,受分於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辭賞,廉也。兼斯而行,仁智之事,何故懷其道而迷其國哉。《晉書·王沈傳》

又下教

編輯

  後生不聞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興,不可得也。文武並用,長久之道也。俗化陵遲,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實在敦學。昔原伯魯不悅學,閔馬父知其必亡,將吏子弟,優閒家門,若不教之,必致遊戲,傷毀風俗矣。《晉書·王沈傳》

與傅玄書

編輯

  省足下所著書,言富理濟,經綸政體,存重儒教,足以塞楊墨之流遁,齊孫孟於往代。每開卷,未嘗不嘆息也。不見賈生,自以過之,乃今不及信矣。《晉書·傅玄傳》

辟雍頌

編輯

  唐虞三代,咸崇辟雍,養老之制也。親降萬乘之尊,而執子弟之禮。自春秋以來,禮樂昏廢,惟東京之後,始創其義。明堂之位,復陳於洛邑。《書鈔》

  天子親整法駕,撫玉輅,幸於雍宮,親拜三老五更,出於南門之外。《白帖》

祭先考東郡君文

編輯

  孝子沈敢昭告烈考東郡君;沈亡母郭氏,恪勤婦道,齊孝之節,克順於先姑。天降氛氣,雁門太夫人遘疾歷旬,郭時又遇篤疾,弗獲嘗禱。夫人不幸,遂至殞沒。烈考卒承大變,憂慟荒迷,未詳聽察,謂郭供養有闕,遂載疾大歸,尋便殞亡。烈考深用悼恨。澹及沈仰惟烈考舊心,鑒亡妣素行,不迎之議,考禮度哀,未及施行,澹不幸夭沒,沈敢述澹意,謀之通儒,咨之邦族,咸以為亡妣宜時改葬。沈輒受命於征南君,謹詣鄴迎郭靈柩,以某月日安厝,庶順烈考之舊心,全祖親之慈受者也。《通典》一百二

失題

編輯

  千乘雷動,萬騎雲舒。《書鈔》十六巡行

王渾

編輯

  渾字玄沖,魏司空昶子。襲爵陵侯,辟大將軍曹爽掾,爽誅,坐免。起為懷令,參文帝安東軍事,累遷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咸熙中為越騎校尉。武帝受禪,加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又遷東中郎將,督淮北諸軍事,鎮許昌。轉征虜將軍,假節、領豫州剌史、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壽春。吳平,進爵為公,轉征東大將軍,復鎮壽陽,徵拜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進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錄尚書事。元康七年卒,年七十五,諡曰元。有集五卷。

請賜綦毋倪鼓吹表

編輯

  吳國臨戰牙門將張泰、黃辰、騎督綦毋倪,勇捷效武,破賊制勝,此三人之所致也。泰、辰已亡,今倪獨在。昔伐蜀有小功,斬牙門數人,使加鼓吹,至於滅一國而有未得鼓吹者。臣愚昧,請聖詔賜倪鼓吹,存錄猛將,以盡武人之力也。《御覽》五百六十七

請補周馥為尚書郎表

編輯

  馥理識清正,兼有才幹,主定九品,檢括精詳。臣委任責成,褒貶允當,請補尚書郎。《晉書·周馥傳》,《御覽》二百九。

請轉荀組為從事中郎表

編輯

  左西屬組文義貞素,清識見稱,宜轉中郎。《御覽》二百九引《晉中興書》。

表立水碓

編輯

  洛陽百里內,舊不得作水碓。臣表上先帝,聽臣立碓,並攙得官地。《御覽》七百六十二

乞遣趙纂療病表

編輯

  臣有氣病,善夜發,服半夏湯,或服湯不解,尚取針。前殿中醫趙恭思纂,見給事在醫署。纂能針,有方伎,乞以纂名課考稱課醫,給臣自療治。《御覽》八百三十

上書諫遣齊王攸之藩

編輯

  伏承聖詔,憲章古典,進齊王攸為上公,崇其禮儀,遣攸之國。昔周氏建國,大封諸姬,以藩帝室,永世作憲。至於公旦,武王之弟,左右王事,輔濟大業,不使歸藩。明至親義著,不可遠朝故也。是故周公得以聖德光弼幼主,忠誠著於《金》,光述文武仁聖之德。攸於大晉,姬旦之親也。宜贊皇朝,與聞政事,實為陛下腹心不貳之臣。且攸為人,修潔義信,加以懿親,志存忠貞。今陛下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虛號,而無典戎干方之實,去離天朝,不豫王政。傷母弟至親之體,虧友於款篤之義,懼非陸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若以攸望重,於事宜出者,今以汝南王亮代攸。亮,宣皇帝子,文皇帝弟,亻由、駿各處方任,有內外之資,論以後慮,亦不為輕。攸今之國,適足長異同之論,以損仁慈之美耳。而令天下竊陛下有不崇親親之情,臣竊為陛下不取也。若以妃後外親,任以朝政,則有王氏傾漢之權,呂產專朝之禍。若以同姓至親,則有吳楚七國逆亂之殃。歷觀古今,苟事輕重,所在無不為害也。不可事事曲設疑防,慮方來之患者也,唯當任正道而求忠良。若以智計猜物,雖親見疑,至於疏遠者亦何能自保乎!人懷危懼,非為安之理,此最有國有家者之深忌也。愚以為太子太保缺,宜留攸居之,與太尉汝南王亮、衛將軍楊珧共為保傅,干理朝事。三人齊位,足相持正,進有輔納廣義之義,退無偏重相傾之勢。令陛下有篤親親之恩,使攸蒙仁覆之惠。臣同國休戚,義在盡言,心之所見,不能默已。私慕魯女存國之志,敢陳愚見,觸犯天威。欲陛下事每盡善,冀萬分之助。臣而不言,誰當言者。《晉書·王渾傳》

為裴楷奏請解中書令

編輯

  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復蒙陛下寵遇,誠竭節之秋也。然楷性不競於物,昔為常侍,求出為河內太守;後為侍中,復求出為河南尹;與楊駿不平,求為衛尉;及轉東宮,班在時類之下,安於淡退,有識有以見其心也。楷今委頓,臣深憂之。光祿勛缺,以為可用。今張華在中書,王戎在尚書,足舉其契,無為復令楷入。名臣不多,當見將養,不違其志,要其遠濟之益。《晉書·裴楷傳》

奏彈虞等冒喪婚娶

編輯

  前以冒喪婚娶,傷化悖禮,下十六州推舉,今本州中正各有言上。太子家令虞有弟喪,嫁女拜時;鎮東司馬陳湛有弟喪,嫁女拜時;上庸太守王崇有兄喪,嫁女拜時;夏侯俊有弟子喪;為息恆納婦,恆無服;國子祭酒鄒湛有弟婦喪,為息蒙娶婦拜時,蒙有周服;給事中王琛有兄喪,為息棱娶婦拜時,并州刺史羊暨有兄喪,為息明娶婦拜時;征西長史牽昌有弟喪,為息彥娶婦拜時。湛職儒官,身雖無服,據為婚主。《案禮》:「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婦」。無齊嫁娶之文,虧違典憲,宜加貶黜,以肅王法,請台免官,以正清議。《通典》六十,元康二年司徒王渾奏。

奏對詔訪元會問計吏所宜

編輯

  詔問:明年正旦會,四方計吏入見,臨朝當問所宜。渾奏曰:陛下欽明聖哲,光於遠近,明詔沖虛,詢及芻蕘,斯乃周文疇咨之求,仲尼不恥下問也。舊三朝元會前計吏詣軒下,侍中讀詔,計吏跪受。臣以詔文相承已久,無他新聲,非陛下留心訪問《晉書》作「方國」。之意也。可令中書指宣明詔,問方土異同所宜,士人賢才秀異,隱伏未達,風俗好尚,禮教之宜。勸農務本,以盡墾殖之利;刑獄清理,得無枉濫之失;郡守長吏,得無侵虐。其勤心治政,為民興利除害者,訓化之績,授以紙筆,盡意陳聞。以明聖指垂心四遠,不復因循常辭。且察其答對文義,以觀計吏人才之實。又先帝時,正會後東堂見征鎮長史司馬、諸王國卿、諸州別駕。今若不能別見,可前詣軒下,使侍中宣問,以審察方國,於事為便。《藝文類聚》四,《御覽》二十九,並引《王渾集》,又見《晉書·王渾傳》。

王濟

編輯

  濟字武子,渾次子。為中書郎,母憂去官。起為驍騎將軍,進侍中,出為河南尹,坐事免。尋以白衣領太僕,卒贈驃騎將軍。有集二卷。

槐樹賦

編輯

  若夫龍升南陸,火集正陽。恢茲鬱陶,靜暑無方。鼓柯命風,振葉致涼。朗明過乎八闥,重陰逾於九房。《初學記》二十八

太常郭奕諡景議

編輯

  案主者議諡,避帝而不避後。既不循古典,不嫌同稱,復乖近代不襲帝后之例。夫無窮之祚,名諡下一。若皆相避,於制難全。如悉不避,復非推崇事尊之禮。宜依諱名之義,但及七廟祖宗而已,不及遷毀之廟。《通典》一百四。太康八年十月,太常上議故太常平陵男郭奕為景侯。有司議奏,以為大晉受命,祖宗諡號,群下未有同者,蓋因近代淺情,習於所見也。奕諡與景皇帝同,可改諡曰穆,侍中王濟與羊璞、成粲等議。

鍾夫人序德頌

編輯

  濟蒙天假,星驅省疾。《文選》顏延之《宋郊祀歌》注。

銓孫楚品狀

編輯

  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晉書·孫楚傳》。楚與濟友善,濟為本州大中正、銓邑人品狀。至楚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為之。」乃狀楚。

  王澄案,別有琅邪人王澄,為荊州刺史,平北將軍四子也。見《世說·言語篇》注引王氏譜。

  澄字道深,渾第三子。

與人書

編輯

  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後進領袖也。《世說·□□》注。案:胡毋輔之字彥國,奉高人。

  風氣日上,足散人懷。《世說·□□》注。尺牘增「兒微」二字。案:澄第四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