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全晉文 卷十八
作者:嚴可均
卷十九
嚴可均著。

何曾 編輯

  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魏太僕夔子。黃初初襲父爵成陽一作「陽武」。亭侯,為平原侯文學。明帝時,累遷散騎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景初中出補河內太守。齊王即位,徵拜侍中,嘉平中為司隸校尉,遷尚書。高貴鄉公時為鎮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陳留王時遷征北將軍,進封潁昌鄉侯。咸熙初拜司徒,改封朗陵侯。武帝襲晉王位,以為晉丞相。及受禪,拜太尉、進爵為公,尋拜太保,領司徒,進太傅,又進太宰。咸寧四年卒,諡曰孝。太康末改諡曰元。

上魏明帝疏請隱核郡守 編輯

  臣聞為國者以清靜為基,而百姓以良吏為本。今海內虛耗,事役眾多,誠宜恤養黎元,悅以使人。郡守之權雖輕,猶專任千里,比之於古,則列國之君也。上當奉宣朝恩,以致惠和,下當輕利而除其害。得其人則可安,非其人則為患。故漢宣稱曰:「百姓所以安其田裡,而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此誠可謂知政之本也。方今國家大舉,新有發調,軍師遠征,上下劬勞。夫百姓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愚惑之人,能厭目前之小勤,而忘為亂之大禍者,是以郡守益不可不得其人。才雖難備,猶宜粗有威恩,為百姓所信憚者。臣聞諸郡守,有年老或疾病,皆委政丞掾,不恤庶事。或體性疏怠,不以政理為意。在官積年,惠澤不加於人。然於考課之限,罪亦不至黜免。故得經延歲月,而無斥罷之期。臣愚以為可密詔主者,使隱核參訪郡守,其有老病不隱親人物,及宰牧少恩,好修人事煩撓百姓者,皆可徵還,為更選代。《晉書·何曾傳》

上魏明帝疏請選征遼東副將景初二年正月 編輯

  臣聞先王製法,必於全慎。故建官受任,則置假副。《晉書》作「則置副佐」。陳師命將,則立監貳;宣命遣使,則設介副,臨敵交刃,則參御右,蓋以盡謀思之功,防安危之變也。是以在險當難,則權足相濟;隕缺不豫,則才足相代,其為國防,至深至遠。及至漢氏,亦循舊章,韓信伐趙,張耳為貳;馬援討越,劉隆副軍。前世之跡,著在篇志。今懿奉辭誅罪,精甲銳鋒,步騎數萬,道路回阻,四千餘里。雖假天威,有徵無戰,寇或潛遁,消散《晉書》作「消引」。日月。命無常期,人非金石,遠慮詳備,誠宜在副。今北邊諸將及懿所督,皆為僚屬,名位不殊,素無定分,統御之尊卒有變急,不相鎮攝。存不忘亡,聖達所戒。臣愚以為宜選大臣名將威重宿著者,盛其禮秩,遣詣懿軍,進同謀略,退為副佐。雖有萬一不虞之災,軍主有儲,則無患矣。《魏志·明帝紀》注引《魏名臣奏》。又《晉書·何曾傳》。

議貶庾純 編輯

  凡斷正臧否,宜先稽之禮、律。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新令亦如之。案純父年八十一,兄弟六人,三人在家,不廢侍養。純不求供養,其於禮、律未有違也。司空公以純備位卿尹,望其有加於人。而純荒醉,肆其忿怒。臣以為純不遠布孝至之行,而近習常人之失,應在譏貶。《晉書·庾純傳》。賈充責純以父老不歸供養,太傅何曾、太尉荀ダ,驃騎將軍齊王攸議。

何遵 編輯

  遵字思祖,曾子。泰始中為給事、黃門郎、散騎常侍、侍中。咸寧中累遷大鴻臚,免。太康初起為魏郡太守,遷太僕卿。

駁為舊君反服 編輯

  禮雲,違大夫之諸侯不反服,則之天子亦不反服矣。恂等已登天朝,反服舊主,與禮相違。《通典》九十。泰始中,尚書令史恂等是故少府鮑融故吏,假詣喪所行服,散騎常侍何遵駁以為。

何劭 編輯

  劭字敬祖,曾次子。晉國建,為太子中庶子。武帝即位,轉散騎常侍,咸寧中遷侍中。惠帝初為太子太師,通省尚書事,後轉特進,累遷尚書左僕射,永康初遷司徒。趙王倫篡位,以為太宰。永寧元年卒,贈司徒,諡曰康。有集二卷。

作武帝遺詔 編輯

  昔伊望作佐,勛垂不朽;周霍拜命,名冠往代。侍中、車騎將軍、行太子太保、領前將軍楊駿,經德履哲,鑑識明遠,毗翼二宮,忠肅茂著,宜正位上台,擬跡阿衡。其以駿為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將軍如故。置參軍六人、步兵三千人、騎千人,移止前衛將軍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衛,其差左右衛三部司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十人給駿,令得持兵仗出入。《晉書·楊駿傳》

荀粲傳 編輯

  粲字倩奉。粲諸兄並以儒術論議,而粲獨好言道,常以為子貢稱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則六籍雖存,固聖人之糠秕。粲兄俁難曰:「《易》亦云聖人立象以盡意,繫辭焉以盡言,則微言胡為不可得而聞見哉?」粲答曰:「蓋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舉也。今稱立象以盡意,此非通於意外者也,繫辭焉以盡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則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蘊而不出矣。」及當時能言者不能屈也。又論父不如從兄攸。立德高整,軌儀以訓物,而攸不治外形,慎密自居而已。粲以此言善攸,諸兄怒而不能回也。太和初,到京邑與傅嘏談。嘏善名理而粲尚玄遠,宗致雖同,倉卒時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懷,為二家騎驛,頃之,粲與嘏善。夏侯玄亦親。常謂嘏、玄曰:「子等在世塗間,功名必勝我,但識劣我耳!」嘏難曰:「能勝功名者,識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餘者邪?」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獎也。然則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識之所獨濟也。我以能使子等為貴,然未必齊子等所為也。」粲常以婦人者,才智不足論,自宜以色為主。驃騎將軍曹洪女有美色,粲於是娉焉,容服帷帳甚麗,專房歡宴。歷年後,婦病亡,未殯,傅嘏往彥粲;粲不哭而神傷。嘏問曰:「婦人才色並茂為難。子之娶也,遺才而好色,此自易遇。今何哀之甚?」粲曰:「佳人難再得!顧逝者不能有傾國之色,然未可謂之易遇。」痛悼不能已,歲餘亦亡,時年二十九。粲簡貴,不能與常人交接,所交皆一時俊傑。至葬夕,赴者裁十餘人,皆同時知名士也,哭之,感動路人。《魏志·荀傳》注

王弼傳 編輯

  弼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父業,為書郎。時裴徽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見而異之,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尋亦為傅嘏所知。於時何晏為吏部尚書,甚奇弼,嘆之曰:「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正始中,黃門侍郎累缺。晏既用賈充、裴秀、朱整,又議用弼。時丁謐與晏爭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於是以弼補台郎。初除,覲爽,請間,爽為屏左右,而弼與論道,移時無所他及,爽以此嗤之。時爽專朝政,黨與共相進用,弼通亻雋不治名高。尋黎無幾時病亡,爽用王沈代黎,弼遂不得在門下,晏為之嘆恨。弼在台既淺,事功亦雅非所長,益不留意焉。淮南人劉陶善論縱橫,為當進所推。每與弼語,常屈弼。弼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性和理,《藝文類聚》七十四作「性好幾理」。樂游宴,解音律,善投壺。其論道傅會文辭,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頗以所長笑人,故時為士君子所疾。弼與鍾會善,會論議以校練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鍾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弼注《易》,潁川人荀融難弼《大衍義》。弼答其意,白書以戲之曰:「夫明足以尋極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顏子之量,孔父之所預在,然遇之不能無樂,喪之不能無哀。又常狹斯人,以為未能以情從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雖已定乎胸懷之內,然而隔逾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顏子,可以無大過矣。」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注《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太原王濟好談,病《老》《莊》,常云:「見弼《易》注,所悟者多。」然弼為人淺而不識物情,初與王黎、荀融善,黎奪其黃門郎,於是恨黎,與融亦不終。正始十年,曹爽廢,以公事免。其秋遇癘疾亡,時年二十四,無子絕嗣。弼之卒也,晉景王聞之,嗟嘆者累日,其為高識所惜如此。《魏志·鍾會傳》注。案:《世說·文學篇》注引《弼別傳》,其文小異。

鄭沖 編輯

  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魏黃初中為太子文學,後遷尚書郎,出補陳留太守。曹爽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轉散騎常侍、光祿勛。嘉平三年拜司空,高貴鄉公時轉司徒。陳留王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上,封壽光侯。晉受禪,拜太傅,進爵為公。泰始十年卒,諡曰成。

甲乙問議 編輯

  甲失禮於家,二嫡並存,誠非人子所得正。則乙景之子,並當三年,禮宜從重。《晉書·禮志中》

王祥 編輯

  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漢末避亂,隱居三十餘年。魏黃初中,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舉秀才,除溫令,累遷大司農。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拜光祿勛,轉司隸校尉,遷太常,封萬歲亭侯,為三老。陳留王即位,拜司空,轉太尉,加侍中,封雎陵侯。晉受禪,拜太保,進爵為公。泰始五年卒,年八十五,諡曰元。

訓子孫遺令 編輯

  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吾年八十有五,啟手何恨。不有遺言,使爾無述。吾生值季末,登庸歷試,無毗佐之勛,沒無以報。氣絕但洗手足,不煩沐浴,勿纏屍,皆浣故衣,隨時所服。所賜山玄玉佩、衛氏玉、綬笥皆勿以斂。西芒上土自堅貞,勿用甓石,勿起墳壟。穿深二丈,槨取容棺。勿作前堂、布几筵、置書箱鏡奩之具,棺前但可施床榻而已。Я脯各一盤,玄酒一杯,為朝夕奠。家人大小不須送喪,大小祥乃設特牲。無違余命!高柴泣血三年,夫子謂之愚。閔子除喪出見,援琴切切而哀,仲尼謂之孝。故哭泣之哀,日月降殺,飲食之宜,自有制度。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於讓:此五者,立身之本。顏子所以為命,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晉書·王祥傳》

王衍 編輯

  衍字夷甫,祥從孫。泰始中,尚書盧欽舉為遼東太守,不就。後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除元城令,入為中庶子、黃門侍郎。惠帝時,歷北軍中候、中領軍、尚書令,拜河南尹,轉尚書,又為中書令。成都王穎以為中軍師,累遷尚書僕射,領吏部,復為尚書令、司空、司徒,遷太尉。為石勒所殺。

謝表 編輯

  蒙賜臣單衣、紫綃、金革帶,臣謹佩服,終矢勿諼。《書鈔》一百二十八

答山簡書 編輯

  山子以正字拔人,然未易可稱。□□□□□□□□

王敦 編輯

  敦字處仲,祥弟覽之孫,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駙馬都尉,除太子舍人。惠帝時,歷給事黃門郎、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大鴻臚、侍中。出為廣武將軍、青州刺史。懷帝時徵為中書監,拜揚州刺史。元帝召為安東軍諮祭酒,復拜揚州刺史,加廣武將軍,進左將軍,又進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建武初遷征南大將軍,加荊州牧。永昌初,與劉隗不睦,舉兵入石頭,拜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還屯武昌,自加督寧益二州。明帝時移鎮姑孰,自為揚州牧。病卒,戮屍懸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納傳》,平北將軍王敦闢為從事。《華陽國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處仲,蓋同時同姓名有三。

表庾亮為中書監 編輯

  中書令領軍庾亮,清雅履正,可中書監,領軍如故。《御覽》二百二十

錶王舒 編輯

  舒風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間夷甫澄見語,卿知處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論,處明親疏無知之者。吾常以卿言為意,殊未有得,恐己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試。頃來始乃有稱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過,不知使負實。□□□□

舉賀循為賢良、杜夷為方正疏 編輯

  臣聞有唐疇咨,元凱時登;漢武欽賢,俊彥響應,故能允協時雍,敷崇盛化。伏見太孫舍人會稽賀循、處士盧江杜夷履道彌高,清操絕俗,思學融通,才經王務。循宰二縣,皆有名績,備僚東宮,忠恪允著。夷清虛沖淡,與俗異軌,考盤空谷,肥遁匿跡。蓋經國之良寶,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詔公車,承對冊問,必有忠讜良謨,弘益政道矣。《晉書·杜夷傳》

辭荊州牧疏 編輯

  昔漢祖以神武革命,開建帝業,繼以文帝之賢,纂承洪緒,清虛玄默,擬跡成康。賈誼嘆息,以為天下倒懸,雖言有抑揚,不失事體。今聖朝肇建,漸振宏綱,往段匹遣使求效忠節,尚未有勞,便以方州與之。今靳明等為國雪恥,欲除大逆,此之志望,皆欲附翼天飛。雖功大宜報,亦宜有以裁之,當杜漸防萌,慎之在始。中間不逞,互生事變,皆非忠義,率以一朝之榮。天下漸弊,實由於此。春秋之時,天子微弱,諸侯奢侈,晉文思崇周室,至有求隧之請,襄王讓之以禮,聞義而服,自爾諸侯莫敢越度。臣謂前者賊寇未殄,苟以濟事,朝廷諸所加授,頗多爵位兼重。今自臣以下,宜皆除之,且以塞群小矜功之望,夷狄無厭之求。若復遷延,顧望流俗,使奸狡生心,遂相怨謗,指摘朝廷,讒諛蜂起,臣有以知陛下無以正之。此安危之機,天下之望。

  臣門戶特受榮任,備兼權重,渥恩偏隆,寵過公族。行路廝賤猶謂不可,臣獨何心可以安之。臣一宗誤陛下,傾覆亦將尋至;雖復灰身剖心,陛下追悔將何所及!伏願諒臣至款,及今際會,小解散之,並授賢雋,少慰有識,各得盡其所懷,則人思競勸矣。州牧之號,所不敢當,輒送所假侍中貂蟬。又宜並官省職,以塞群小覬覦之望。《晉書·王敦傳》

上疏言王導 編輯

  導昔蒙殊寵,委以事機,虛己求賢,竭誠奉國,遂藉恩私,居輔政之重。帝王體遠,事義不同,雖皇極初建,道教方闡,惟新之美,猶有所闕。臣每慷慨於遐遠,愧憤於門宗,是以前後表疏,何嘗不寄言及此。陛下未能少垂顧眄,暢臣微懷,雲導頃見疏外,所陳如昨,而其萌已著,其為咎責,豈惟導身而已。群從所蒙,並過才分。導誠不能自量,陛下亦愛忘其短。常人近情,恃恩昧進,獨犯龍鱗,迷不自了。臣竊所自憂慮,未詳所由,惶愧,情如灰土。天下事大,盡理實難,導雖凡近,未有穢濁之累;既往之勛,疇昔之顧,情好綢繆,足以厲薄俗,明君臣,合德義,同古賢。昔臣親受嘉命,云:「吾與卿及茂弘當管鮑之交。」臣忝外任,漸冉十載,訓誘之誨,日有所忘;至於斯命,銘之於心,竊猶眷眷,謂前恩不得一朝而盡。

  伏惟陛下聖哲日新,廣延俊,臨之以政,齊之以禮。頃者令導內綜機密,出錄尚書,杖節京都,並統六軍,既為刺史,兼居重號,殊非人臣之體。流俗好評,必有譏謗,宜省錄尚書、杖節及都督。且王佐之器,當得宏達遠識、高正明斷、道德優備者,以臣暗識,未見其才。然於見人,未逾於導;加輔翼積年,實盡心力。霸王之主,何嘗不任賢使能,共相終始!管仲有三歸反坫之譏,子犯有臨河要君之責,蕭何、周勃得罪囹圄,然終為良佐。以導之才,何能無失!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導性慎密,尤能忍事,善於斟酌,有文章才義,動靜顧問,起予聖懷,外無過寵,公私得所。今皇祚肇建,八表承風;聖恩不終,則遐邇失望。天下荒弊,人心易動物聽一移,將致疑惑。臣非敢苟私親親,唯欲忠於社稷。《晉書·王敦傳》

上疏罪狀劉隗 編輯

  劉隗前在門下,邪佞諂媚,譖毀忠良,疑惑聖聽,遂居《魏書·晉司馬睿傳》作「遂秉」。權寵,撓亂天機,威福自由,有識杜口。大起事役,勞擾士庶;外托舉義,內自封植;奢僭過制,乃以黃散為參軍,晉魏已來,未有此比。傾盡帑藏,以自資奉;賦役不均,百姓嗟怨;免良人奴,自為惠澤。自可使其大田以充倉廩,今便割配,皆充隗軍。臣前求迎諸將妻息,聖恩聽許,而隗絕之,使三軍之士莫不怨憤。又徐州流人辛苦經載,家計始立,隗悉驅逼,以實己府。當陛下踐阼之始,投刺王官,本以非常之慶使豫蒙榮分。而更充征役,復依舊名,普取出客,從來久遠,經涉年載,或死亡滅絕,或自贖得免,或見放遣,或父兄時事身所不及,有所不得,輒罪本主,百姓哀憤,怨聲盈路。身欲北渡,以遠朝廷為名,而密知機要,潛行險慝,進人退士,高下任心,奸狡饕餮,未有隗比,雖無忌、宰、弘恭、石顯未足為喻。是以遐邇憤慨,群後失望。

  臣備位宰輔,與國存亡,誠乏平勃濟時之略,然自忘駑駘,志存社稷,豈忍坐視成敗,以虧聖美。事不獲已,今輒進軍,同討奸孽,《魏書》作「今趣進軍,指討奸孽」。願陛下深垂省察,速斬隗首,以謝遠近。此句從魏書補。則眾望厭服,皇祚復隆。隗首朝懸,諸軍夕退。昔太甲不能遵明湯典,顛覆厥度,幸納伊尹之勛,殷道復昌。漢武雄略,亦惑江充讒佞邪說,至乃父子相屠,流血丹地,終能克悟,不失大綱。今日之事,有逾於此,賢智故有先失後得者矣。此十字從《魏書》補願陛下深垂三思,諮詢善道,則四海安,社稷永固矣。

  陛下昔鎮揚州,虛心下士,優賢任能,寬以得眾,故君子盡心,小人畢力。臣以暗蔽,豫奉徽猷,是以遐邇望風,有識自竭,王業遂隆,惟新克建,四海延頸,咸望太平。

  自從信隗已來,刑罰不中,街談巷議,皆云如吳之將亡。聞之惶惑,精魂飛散,不覺胸臆摧破,泣血橫流。陛下當全祖宗之業,存神器之重,察臣前後所啟,奈何棄忽忠言,遂信奸佞,誰不痛心!願出臣表,諮之朝臣,介石之幾,不俟終日,令諸軍早還,不至虛擾。《晉書·王敦傳》

上言父子生離服限建武元年 編輯

  自頃中原喪亂,父子生乖。或喪靈客寄,奔迎阻隔,而皆制服,將向十載。終身行喪,非禮所許。稱之者難,空絕婚娶。昔東關之役,事同今日。三年之後,不廢婚宦。苟南北圮絕,非人力所及者,宜使三年喪畢,率由舊典也。《通典》九十八

與劉隗書 編輯

  頃承聖上顧眄足下,今大賊未滅,中原鼎沸,欲與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靜海內。若其泰也,則帝祚於是乎隆;若其否也,則天下永無望矣。《晉書·劉隗傳》

與王導書後自手筆 編輯

  太真別後幾日,作如此事。《晉書·溫嶠傳》,又《魏書·晉司馬紹傳》作「別來」。

編輯

  敦頓首頓首,蠟節忽過,歲暮感悼傷悲,意想自如常。比苦腰痛憒憒,得示知意及不以悉,王敦頓首頓首。《淳化閣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