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全相平話
◀上一卷 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卷上 下一卷▶

詩曰:

    七雄戰鬥亂春秋,兵革相持不肯休;

    專務霸強為上國,從茲安肯更尊周?

又詩曰:

    戰國諸侯號七雄,干戈終日互相攻;

    燕邦樂毅齊孫臏,謀略縱橫七國中。

  夫「後七國春秋」者,說著魏國遣龐涓為帥,將兵伐韓,趙二國。韓,趙二國不能當敵,即遣使請救於齊,齊遣孫子,田忌為帥,領兵救韓,趙二國,遂合韓,趙兵,戰魏。敗其將龐涓於馬陵山下。有胡曾詠史詩為證。詩曰:

    墜葉瀟瀟九月天,驅羸獨過馬陵前;

    路傍古木蟲書處,記得將軍破敵年。

  其夜,孫子用計,捉了龐涓,就魏國會六國君王,斬了龐涓,報了刖足之仇。怎見得?有周曇詠史詩為證。詩曰:

    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

    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

  其時,孫子排宴管待諸國君王。孫子掛了七國都元帥印,威霸諸國。就筵上致謝諸國君王。宴終,諸國君臣將士,各還本國。

  卻說齊王自孫子破魏之後,恃著那孫子英勇,南割楚之淮北,西侵韓,魏,趙三國,欲並周室為天子。每年諸邦進奉,六國來朝。真個是威鎮諸國,勇霸天下。

  一日登殿,設班之次,忽有閣門大使奏曰:「今有一賢士,稱是鄒國人氏,姓孟名軻,字子車,特來見王。」齊王大喜,宣到殿下,禮畢。遂宣孟子上殿,賜繡墩而坐。

  王問孟子曰:「謝卿遠來。聞卿治儒術之道,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歟?」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聞也。無已,則王乎?」王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王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譏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遂封孟子為上卿。齊國大治。

  卻說燕王噲即位以來,有其相子之專權擅政。那燕王老耄不能治國,欲慕唐堯,虞舜授禪的道理,欲將國政讓與子之做燕王。有燕國太子不肯,遂諫於父王。燕王大怒,把太子趕出燕國。

  卻有孫操得知,出班奏曰:「臣今有表,願王察之。」表曰:「天之生民,為之立君,立君所以治民。人生日用之間,不過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者各有一定之理。君臣之間,義同父子;內則父子,外則君臣。況我王太子,仁孝日彰,可為民望。況子之有何德行,而國可以擅傳於人乎?願王歸太子於本國,誅子之於市朝,免諸侯興師問罪,則誠萬幸。乞我王聖鑒。」

  王看之,大怒曰:「昔堯禪位於舜,舜傳位於禹。吾今傳位於子之。事已決矣,汝何諫為!」遂傳位與子之為燕王。孫操大罵子之:「賊臣,安敢欺君篡國!」子之大怒,遂令金瓜把下者。卻有上大夫毛壽出班奏曰:「方今齊國正強,內有孫子謀欺姜呂;若斬孫操,恐其子孫臏報仇,誰能為敵?願王將孫操囚之。」子之依言。

  卻說孫子在齊,忽有燕國孫龍,使人齎書入宅。孫子接得,是父書。書曰:

  「燕王將太子出於外國,以位禪於子之。吾諫不聽。叵耐子之將吾囚於獄,吾命在旦夕,汝可速來救我。如遲疾,則父子不能相見矣!父孫操書。」

  孫子看畢,大慟,罵曰:「無道燕君,吾當奏帝,興兵滅爾!」遂入朝奏帝曰:「臣啟我王,今有燕國丞相子之,篡君之位為王,黜燕太子平於國外,囚吾父於獄中。臣乞陛下興師問罪。」蘇秦出班奏曰:「方今六國合縱敵秦,若大王伐燕,則搆怨於諸侯,背洹水之盟。若秦合諸國攻齊,則吾國危矣。」王不聽,遂起兵與孫子伐燕。

  孫子蒙聖旨,乞兵二十萬,章子為元帥,袁達為先鋒,李牧,獨孤陳為殿後使。王依奏,令孫子為軍師。

  次早,講武殿交兵,起離齊國,迤邐行程。但見前排甲馬,後列軍兵,遙聞金鼓震天,遠望旌旗蔽日;刀槍如霜凜凜,衣甲曜日輝輝;端的槍刀如蘆葦,人馬撮風行。不旬日,早至燕邦易水下寨。

  燕國有細作,探得齊王令孫子伐燕,急報燕國子之曰:「齊王令孫子領大兵攻伐本邦,兵至易水,望大王疾速起兵退齊兵。」燕王子之大驚,宣召諸將行兵,燕王子之親征。令鹿毛壽為元帥,市被為先鋒,起兵十萬,離薊城往易水平地下寨。

  卻說孫子命章子拽兵與燕兵對陣。須臾,兩陣俱圓,撞出一員猛將,怎生打扮?黃金盔上偏宜爛熳紅纓,白錦袍中最稱光明銅鎧;手掿宣花月斧,腰懸打將鐵鞭;乃齊將袁達,厲聲高叫索戰。燕陣撞出一將,絳袍朱發,赤馬紅纓,手把三尖兩刃刀,腰上雙懸水磨簡,乃燕將市被。二將打話不定,約鬥五十餘合,並無勝負,各歸本陣。次日再戰,袁達出陣。卻有石丁肩擔清風利槍,出陣與袁達交戰。怎見得?詩曰:

    二將逞英雄,盤桓兩陣前;

    征雲籠日月,殺氣罩山川。

    斧斲分毫中,槍爭半點偏;

    些兒心意失,目下喪黃泉。

  約戰四十餘合,袁達詐敗,石丁便趕,被袁達一斧砍落。只見:金盔倒卓,便似一輪明月沉西海;繡靴踢空,有如天王托塔落雲軒。石丁已死。孫子令章子催兵掩殺。燕兵大敗歸城,閉門不出。孫子令軍圍城下寨,每日令兵攻城。

  卻說燕王子之與諸大臣議曰:「何人退得齊兵?」班部中有鹿毛壽出班奏曰:「齊兵英勇難退,望大王修國書,臣遣差使命往秦,魏,韓,趙四國求救。」子之依奏,即時修書,差使命假裝商人,將國書出城,過了吊橋,被袁達拿住,問曰:「你是何人?對我實說。」其人不敢隱諱,答曰:「子之令我去秦,魏,韓,趙四國求救。」袁達搜出國書一道,乃是四國借兵的文字。遂被袁達扯了國書,殺了燕使。詩曰:

    借兵欲救燕王難,不擬今朝刀下亡!

  袁達謂孫子曰:「燕國遣使求救兵,被吾拿住殺了。」孫子令袁達領大兵攻城。市被奏燕子之曰:「四國救兵未至;即日城下,齊兵攻城。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卻齊兵。」子之依奏,即令市被引兵三千,出城見陣。兩陣俱圓,齊陣袁達出馬,打話不定,約戰四五十合,勝負未分。孫子出馬叫曰:「將軍如此英勇,怎肯助桀無道!況子之篡君之位,酷虐燕民。吾奉王命,特來問罪。將軍豈不見機而作?」市被吃孫子說了幾句,遂下馬降齊。市被遂引齊兵入城。

  齊兵奔入燕國宮殿,先擒了子之,見孫子。孫子大悅,令眾軍醯為肉醬食之。遂救了孫操。

  章子領兵殺入宮庭,擄掠嬪妃采女;殺了故燕王噲;劫掠藏庫金銀,洗蕩燕宮。怎見得?詩曰:

    六宮化為荒草地,四苑變作戰爭場!

  縱令齊兵擄掠燕國百姓。百姓有命者赴司投降,無命者橫屍暴露。孫子遂發官下燕郡,取討降書地圖,限十日赴司投納。至期,諸郡盡數投降納書。

  孫子取了燕國經理地圖,並金寶十車,遂領軍回齊。怎見得?詩曰:

    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回。

  話非一日,孫子領兵回至博關下寨。

  是夜,一陣風過,孫子言道:「主有賊兵至。」即時令眾兵埋伏:袁達伏兵正南,李牧伏兵正北,獨孤陳伏兵正東,章子伏兵正西。空營內懸羊擂鼓,餵馬搖鈴。到得二更前後,卻有清漳太子,鄒堅,鄒忌領兵一萬,直撞營裡來。見是空營,令兵即回,恐遭孫子之計。四下伏兵並起。被袁達捉住鄒堅,李牧捉住鄒忌,獨孤陳捉住清漳太子。推見孫子,欲斬三人。孫子急叫曰:「不可!候入朝奏帝,分別是非。」遂將三人放了。

  卻說齊王設朝,金殿上淨鞭三鞭響,玉階前文武兩班齊。忽有孫子,章子二人,金階下山呼禮畢,奏曰:「臣昨蒙聖旨伐燕,遂擒了子之醯為肉醬,眾軍食之;有故燕王噲遂被亂軍所殺。所得燕邦地圖,並金寶十車,獻上我王。」齊王大悅,遂問孫子曰:「今燕國已取,卿何不樂?」孫子曰:「臣有小事,不敢取奏。」王曰:「若何?」孫子曰:「臣昨回兵至於博關下寨,有國舅鄒堅,鄒忌並清漳太子引兵來劫臣寨。臣如不能持備,則臣今日不能見大王。」齊王聞奏大怒,令斬太子。孫子諫曰:「太子年幼,不知禮法,乞赦太子。」王依奏,赦了太子。忙排御宴,賞設孫子,章子。

  齊王遂問上大夫孟子曰:「今燕國,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王曰:「今燕國求救於諸侯,則何以處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燕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王不聽,孟子致為臣而去齊。

  卻說燕國被那齊兵殺盡,只見那鴉號殘照,草暗荒陂,並無人煙;滿眼黃花,紫蔓,荊棘遍地。怎見得燕國淒涼?有詩為證:

    宮庭化為荒草地,六市三街今野營;

    牢落燕邦齊敗後,夕陽殘照好傷情。

  話說燕國故舊官宦軍民,遂立燕國太子平為昭王。昭王即位於國破之後,內施其仁,外布其德;君不矜尊,臣不施名;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輕傜薄賦;慎獄訟,實府庫,勸農桑;民富國強,眾安如堵。

  且休說昭王政事。且說那齊王登殿,有公子田文,田忌奏曰:「願修凌煙閤,交赦院。」王曰:「為何?」公子曰:「有功者上凌煙閣,無功有罪者入交赦院。」王曰:「有罪者誰?」魯王曰:「孫子自來於齊,數有大功,興為上國,先生合上凌煙閤。鄒堅子父合入交赦院。上凌煙閣受天子文武百官拜。入交赦院,令公人用不淨灑口。」帝從奏,令人修凌煙閤,圖孫子於其上。真個是孫子名標青史。

  當日,鄒皇后聞之大怒,令宮奴宣孫子入宮。鄒後問孫子無道禮,交斬去。天子駕至,問孫子之根由。皇后曰:「如何孫子偏上凌煙閤,交俺父入交赦院?」帝大怒曰:「朕行宣詔已了,都被這父子壞損齊國威名!」遂命武士擒下皇后,欲斬。孫子諫曰:「不可因小臣壞了皇后。」王依奏,遂貶皇后入冷宮。

  次日,清漳太子謁皇后於冷宮。後遂告太子因由。太子命二國舅鄒堅,鄒忌等來救皇后。

  次日,鄒堅領五百兵就宅殺孫子,被袁達,李牧伏兵捉住見帝,令左右處斬。被鄒忌領兵來劫法場,救了鄒堅,就領兵提刀入內殺帝。齊王無備,詩曰:

    便生篡國奪權意,擊發圖王霸業心。

  怎生結束?看帝性命如何?李牧捉住。帝知大怒,令袁達都殺鄒家老小。

  鄒文簡女來見帝,其婦大有顏色,言是景州太守國舅姊妹。齊王見之大喜,便納為後,急令赦免鄒堅,鄒忌,依舊敘用朝中。

  前後五年之間,鄒後見太子清漳聰俊,亂其上下,邀太子入宮飲宴就寢,謀害齊王。齊王知之大怒,令斬鄒後並太子。

  被鄒堅提刀入內,見齊王便斬,又無袁達在側,詩曰:

  齊王性命如何?躲不迭分屍兩段。

    刃起時一片白雲,血濺處滿袍紅雨。

  次日,鄒堅傳宣:先皇晏駕,立太子田才為帝,號湣王。行大赦,孫子奏曰:「既先君喪,合詔六國贈孝。」湣王自思,恐眾君王問罪,按詔而不行。又納國姑為妃,國姨為後,酒色荒泆,不治國事已久。

  有日,蘇代上諫曰:「臣聞君王之道,昭如日月,普照萬民;大王不可納國姑為妃,國姨為後。況內疏骨肉,外失邦國,荒淫過度,事變禍成。願大王改過從正,反道去惑,則臣之萬幸。」王不聽,孫子又諫曰:「昔商紂王惑於妲己,而致邦國之滅。幽王淫於褒姒,而取一身之亡。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帝不從諫,大怒罵曰:「有您,江山如此;無您,亦如故!喝令武士推轉孫子。

  有魯王,眾公子曰:「孫子於國有大功,何罪斬之?得賢者昌,得愚者亡。」當時鄒堅曰:「孫子先有三罪:一不忠,二不孝,三不義。一不忠者,佐二主;二不孝,遠離父母;三不義,苦諫帝王行邪。」帝令斬,又有卜昌諫帝,終不從。苦苦再諫。帝曰:「再諫朕者,貶出臨淄!」時有公子田文亦來進諫。帝不從。公子罵帝:「桀紂無道之君,同其獸類!」帝聞之,大怒:「怎敢罵朕!」令金瓜碎腦。詩曰:

    壞了擎天碧玉柱,損卻架海紫金梁!

  看田文公子性命如何?田單,田咨,田忌,蘇代,眾文武曰:「若斬田文,孫子,滿朝文武都反叛矣!」帝大驚:「休,休!看先皇面不斬,赦之。」把田文貶入即墨,田忌貶入莒城。孫子見貶二公子,大泣,言:「齊邦無主。」言:「無道之君,不納賢良直諫!」王聞之大怒:「朕為萬乘之國君,卿何哭無主?」欲斬孫子。可惜盡忠之臣,死在無道之手。其時袁達大怒,言:「無道之君,不納賢良忠諫!」提劍在手,詩曰:

  劍起一片寒泉,落來半潭秋水。

  看齊湣王性命如何?孫子急言:「不得無禮,臣不得弒君!」齊王見袁達勢惡,方免孫子之命。孫子因此上得病不出。次日告曰:「夫人,怕我死後,埋於河內,交袁達看墳則個。」

  卻說秦昭王殿下大將白起,加武安君,知孫子死,領兵十萬,推與孫子弔孝,乘勢來破齊邦。兵到淄河,見有孫子墳。白起上紙祭畢,起曰:「自從滅龐涓之後,孫子要七國將印去。今孫子已喪,可雪吾冤。問齊王要七國將印,掘孫子屍去。」白起到城下,問齊王要印之事。王大驚,命問蘇夫人,白起要印之事。夫人不許。齊王上城與白起曰:「孫子死,印不知所在。」

  白起曰:「好也要,歹也要!若有良將,願求出陣,定個太平。」齊王大驚曰:「誰人可出?」忽有一人出曰:「願乞五千兵,生擒白起。」乃是袁達。引兵出城對陣,二人打話不定,二騎馬交。詩曰:

    滾滾難容柳絮飛,幽幽不讓梨花舞。

    馬似北海競珠龍,人似南山爭食虎。

  約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二人略歇,袁達自思兵少,怎生敵眾。遂將孫子屍入九仙山落草去了。

  白起謂齊王曰:「俺於秦國為上將,恁仗孫子之勢,為七國之長。今孫子已死,可將七國印來還俺者。」齊王城上答曰:「自孫子死後,七國將印並孫子同葬,將軍可自去取者。」白起不得印,大怒,令兵攻城。

  燕國孫操大兵一十萬,與兒孫子來索命;魏國畢昌兵一十萬亦來攻齊,與龐涓報仇;韓國大將張奢起兵一十萬與孫子報仇,為鄒堅氣殺孫子。四國兵四十萬,都困臨淄城。齊王謂文武曰:「若何?」鄒堅曰:「大王言孫子化去,臣不敢掛印。」鄒堅遂點二萬精兵,數員良將,欲出戰,憑手中槍,活捉秦白起;仗坐下馬,蕩散北燕軍。鄒堅掛了印也,看勝敗如何?鄒堅上城,看兵勢:東門外,立魏太子畢昌大兵十萬;韓國大將張奢兵十萬守南門,立炮打城;西門外,秦白起大兵十萬,守西門;北門外,燕兵大將兵十萬,孫操橫刀,問齊王:「與我兒償命!」

  鄒堅城上看一遭,南門外立陣張奢見之,大怒道:「齊天子信讒臣,氣殺孫子,乃是此人也!」張奢曰:「不用三國之兵,則吾獨自破齊國。」城下擂鼓搖旗,只見四方排陣,團團旋轉。兩刃刀槍,密密環圍;長槍密布等兵來,弓弩連排防陣後;遠看旗號似團花,近睹劍鋒如雪白。門旗下一員猛將出馬,頭頂鳳翅金盔,身披柳葉甲,但見其人長赳赳,身材七尺氣昂昂,手持一柄大桿刀,厲聲高叫:「齊將出馬!」乃是張奢。鄒堅領兵出城,排下五虎靠山陣。須臾陣圓。鄒堅出馬叫曰:「螻蟻之輩,敢侵大國!」張奢罵曰:「弒君之賊,撓亂齊國,氣殺孫子;吾今合四國兵來與孫子雪恨!」二人打話不定,二騎馬交:

  一個衝翻凹面金精獸,一個撞倒唇蛟赤須龍。

  看這兩個勝敗如何?不上十合,齊將鄒堅大敗,張奢督兵掩殺,齊兵大敗。鄒堅引敗兵入城,閉門不出。

  鄒堅奏帝曰:「今四國軍兵困齊,臣不能抵敵,折將虧兵,望大王恕罪。」齊王言曰:「得賢者昌,失賢者亡。亡化孫子。今有四國困齊,怎生奈何?」蘇代奏曰:「可宣魯王田忌,田單救駕,若何?」帝曰:「朕貶二人,何來保駕?」代曰:「小臣出齊去。」帝曰:「外有四國軍,四十萬大兵,五百員大將,如何去得?」代曰:「托我王洪福,小臣有計。」寫與齊王看畢,帝大喜道:「是好計。若聖旨到日,二公便來。」看寫著甚計來?君臣議畢,蘇代準備了夜出齊南門。逢韓大將捉住,見張奢。張奢問:「為何暗出齊城?」言曰:「小人是艱難人也。」奢看覷身上泥土破衣。張奢放了。蘇代得脫離齊,出本國,至羊縣,換馬衣服,前到即墨城內。

  入大衙裡,令吏人報與田單。田單得知,接蘇代。大臣下馬開聖旨。公子拜畢,言曰:「相公休罪,有他鄒家父子國后妃子,去不得。」代曰:「甫能到此,公子便不去保駕?」蘇代言:「我活得後待如何?」扯劍在手:「不如自盡!」詩曰:

    本心有意分齊難,到此翻成禍及身。

  看蘇代性命如何?是時公子急救。「大夫休怒,且商議。咱遲了甚麼?」

  大夫曰:「公子不去,這裡別有保駕人?」公子曰:「無。」代曰:「你不去,這裡也有救駕人。」公子曰:「誰?」代曰:「有莒城田忌。」公子曰:「然則須來日行。」

  到莒城,見魯王田忌,禮畢,議保駕。酒畢,大夫引從人奔後院散悶行。一人報曰:「告相公,先生在裡向書案上,有先生下棋,正是孫子。」大夫悅,二人奔走向前,至近,認是馬升,解信。代曰:「齊王有聖旨,宣您兄弟每救駕。」三人言畢,又聽後院舞劍之聲,道:「蘇相公引吏人奔走。」至近,卻有二人見來者急起。相公攔住前門,吏人當住後門,任誰道:「先生詐死,真個在裡,休走!聖旨救駕去來!」看是孫子是否麼?蘇代見二人急起,代曰:「聖旨在此,不能無禮!」先生曰:「貧道是養性之人,何榮帝敕?」蘇再認:一個是蕭古達,一個是師叔王敖。二人道:「自有救駕的人,不能得去。」眾人說話之次,大夫離座至後面園中行。

  隔牆有一人怨聲作念罵:「湣王無道,同桀紂之君,誤我家小!」大夫道:「甚人?」奔一小閣內。蘇代至小閣,不見了;向屏風上有新詩一首。便叫大夫,急喚公子,須要先生救駕,孫子在那裡去了也?不知屏風書著何字?決見先生在此中。看孫子寫著甚底?詩曰:

    嗔雨呼風一巨鯨,生逢日月不分明;

    哀哉天下遭塗炭,空盡翻江混海龍。

  後題「無名逸人悶筆」。大夫見桌上有文房四寶,遂和詩一首曰:

    執筆題詩號巨鯨,心燈空使照天明;

    不思父子從君命,何用捶胸怨恨聲。

  大夫寫畢,言「失國臣蘇代作」。

  來見公子田單,代告曰:「公子,齊國旦夕有危,孫子暗隱於此不出,若何?」公子曰:「無。」蘇代曰:「若無,孫子寫來詩墨跡未乾,何以知之?」言未畢,報曰:「有田單公子在聚賓亭上坐議保駕,是將酒食待之,共議國事。」

  卻說孫子天晚出地窨來憑探,便行向屏風上,見和詩一首。孫子覷了大驚,上寫著「失國臣蘇代」。先生道:「好才!大夫安在?」小卒曰:「前廳上與公子道話。」先生令請去,對公子詐言道:「老夫人心氣痛,交來請大王。」田忌起,蘇代曰:「意也。」遂拈衣躡足,至後小閣,聽二人說話,論四國困齊急矣。

  蘇代至近,一隻手拿住孫子,一隻手扯住田忌,取出宣詔來,看孫子肯去也不去?公子田忌即時邀孫子,蘇代,準備酒食,論救齊之道。孫子曰:「據齊君無道,不可救;既大夫到來相謀,吾委田單兵五千,將馬升,解信,蕭古達,不須征戰,與吾父書見駙馬,四國兵自退。」公子田單得書,忻然而去。據孫子名欺呂望,志賽顏回,休言秦將白起,書到四國拱手而降。寫著甚計?孫子曰:「公休疑。一面去先解齊危。」孫子往九仙山拿袁達。公子田單兵離即墨。馬升,解信一條槍,一柄刀,五千兵開路。合後是蕭古達眾將等,圍簇田單公子。兵入齊城,見齊王。齊王即問四國兵如何。況孫先生在裡。齊王聞之大喜,即上城望見遠遠兵來,打孫子旗幡,仰天而賀喜言:「齊有主,先生在裡。」

  至齊約百里下寨,有馬升,解信,二千軍,探齊城怎生?探軍回來,對公子具說齊城之事。公子領兵至燕寨至近,卻有孫龍兵一萬來迎,攔住問:「何處兵來?」公子出馬叫:「將軍休放箭!吾乃是齊將田忌,田單。」孫龍曰:「湣王無道召亂,令兵圍齊,與兄雪恨。爾來若何?」田單曰:「今四國困齊,吾往勞山問孫子取計,今蒙孫匡書簡,特來呈駙馬將軍。」孫龍曰:「吾兄在裡?」公子曰:「然。」孫龍交取書來,令小軍呈書,接得,速入燕寨,見父孫操,與孫子書看畢;急令小軍請四國招討,議罷兵之事,眾國都道:「孫子潛名,又是詐死。」詩曰:

    脫災不用三軍戰,免難皆因書一封。

  孫先生是強,四國兵肯回麼?

  孫操問田單:「得吾兒端的安樂,收兵便回。」韓張奢得孫子書,下令三軍兵,特來與先生雪恨。先生在裡主謀。魏畢昌待與龐涓雪恨,即便歸國去也。秦白起不信孫子在裡:「一名貫出,諸邦拱手。孫子身死,打孫子旗號,正是回軍之計,何有瘸漢?」言未盡,正東有三萬兵來,中間孫子旗號,兩壁李牧,袁達。

  白起點軍。小軍報曰:「正北有公子田單,馬升,解信一萬兵來。」白起曰:「當先捉袁達,向後破公子田單。」小軍又報:「正南下有魯王田忌二萬兵將來決戰生死,今日睹一陣。」白起曰:「生死不離今日,太平不睹明朝。輸贏咱睹一陣。」

  孫子來,白起迎,震天鑼鼓響,括地喊聲鳴。勝敗如何?相殺一陣,痛敗白起:秦兵望東覷,世不與東齊為戰。整兵各還寨。孫子收兵而退,田單,田文,田忌公子共孫子入朝覲帝。魯王奏帝:「齊國災難,非孫子不能成功。古云:得賢者昌,失賢者亡。」文武諫曰:「帝不可納姑姨為妃後,於國無益。」不從文武之言。蘇代呈表奏,苦諫。帝怒,貶代丹城縣令。公子田文告歸農,田單,田忌卻歸莒城及即墨。孫子見帝不從諫,只聽讒言;孫子暗出齊城,潛身歸雲夢山。

  卻說燕山線代谷養性黃伯楊徒弟樂毅,乃樂羊氏之後,賢而好兵,遂授學於黃伯楊,學陰書兵法。毅觀將星昏昧,下山佐諸國。路逢孫子,二人禮畢。孫子問曰:「先生何往?」毅曰:「貧道見燕,齊,韓,魏,將星昏昧,無賢佐主。毅今下山,欲佐君王。」孫子曰:「臏初下山來魏國,魏哀王失政,寵龐涓司馬,聽讒。後在於齊,齊威王無德,國舅所殺,立湣王,寵國姑姨為妃後,不用良諫。今臏私離齊邦,燕不可佐。」言訖,二人各別,孫子往雲夢山去了。詩曰:

    孫樂相逢話已投,一來一往志難侔。

    誰知樂毅扶燕後,翻作龐涓刖足仇。

  樂毅自言:「孫子自誇,會被龐涓刖足!」樂毅非一日,至齊國內。前令閤門入內奏帝:「閤門外有一賢士,特來見帝。」宣毅,禮畢。帝問:「卿何來?」樂毅曰:「臣聞齊國無賢,特來扶佐。」湣王曰:「我托先君聖德,立齊為上國。今太平何用征夫?爾退。」樂毅出朝,遙指齊君失政,可知孫子私往,若他國安身,領兵先來破齊國。樂毅離了齊城去投魏國。

  話說魏王登殿,忽有閤門大使奏曰:「有一賢士,來投本國。」魏王宣至,問曰:「先生居於何處?」樂毅曰:「臣幼小出家燕山線代谷,授學於黃伯楊。今聞大王用賢臣,故來佐國。」魏王大喜,遂用樂毅為大夫。

  卻說燕國昭王即位於齊人破燕之後,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問於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不足以報怨,誠得賢士與之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馬者;馬已死,買其馬首五百金而返。君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者乎!馬今至矣。』不一年,而千里馬至者有三疋。今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築黃金臺,置千金於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先以郭隗而師事之,拜為上卿。

  遂出黃榜招賢納士。有齊國鄒衍,趙國劇辛二人,聞知燕國招賢納士,遂裹糧至燕國。至榜下看榜。大使來奏帝曰:「今有二賢士來佐本國。」王大喜,宣二人至殿下,禮畢,王曰:「二賢不遠千里而來,願聞名勝。」鄒衍曰:「臣來於齊,姓鄒名衍。」劇辛曰:「臣來於趙,姓劇名辛。」二人曰:「聞大王招賢納士,欲與先王報仇。臣等不佞,願效死以佐國。」王曰:「謹奉教。」遂封鄒衍為上大夫,劇辛為中大夫。

  卻說樂毅在魏國,聞燕昭王仁德,屈身下士,築黃金臺以招賢者,欲伐齊報冤。樂毅自思:吾先至齊國,湣王失政,將吾不用。吾今投燕國佐昭王,興兵滅齊,有何不可?遂棄魏入燕。

  話說燕王在黃金臺上,設宴管待郭隗,鄒衍,劇辛之次,忽有閤門大使奏曰:「有一賢士,來自魏國。」王大喜,宣至台下,禮畢。王曰:「謝卿遠來,願聞名姓。」毅曰:「臣幼小出家於線代谷,授陰書兵法於黃伯楊。聞知燕國用賢,故來佐國。」王遂宣樂毅上黃金臺,置酒管待樂毅。遂封樂毅為亞卿,任以國政,怎見得燕國黃金臺招賢?有胡曾詠史詩為證。詩曰:

    北乘羸馬到燕然,此地何人復禮賢?

    欲問昭王無處所,黃金臺上草連天。

  更有徐景山「黃金臺賦」為證。其略云:

  春秋之世,戰國之燕,爰自召公,啟土於前;傳世至噲,已多歷年。慕唐虞之高風,思揖遜 於政權;授子之以倒持,流齊宣之流涎。昭王嗣世,發憤求賢;築崇台於此地,致千金於其巔;以招夫卓犖奇特之士,與之共國而雪冤。於是始致郭,樂,終延鄒,劇。或贏糧景從於青齊之邦,或聞命星馳於趙魏之邑。智者獻其謀,勇者效其力。儲積殷富,士卒樂佚;結援四國,報仇強敵;談笑取勝,長驅逐北。寶器轉輸於臨淄,遺種逃魂於莒墨。汶篁植於薊丘,故鼎返乎歷室。內以攄先世之宿憤,外以褫強鄰之戰魄。使堂堂大燕之勢,重九鼎而安磐石。乃知士為祖國之至寶,金乃世之常物。得士重於涎璋,視金輕於沙礫。惟昭王之賢稱,雖千載猶一日。是宜當時見之而歆羨。後世聞之而歎息。居者被其耿光,過者想其遺蹟。因酌古以寓情,惜台平而事異。

  次日,燕王登長朝殿設班,會集文武大臣,議曰:「昔齊分其民眾,以殘我國,夷我宗廟。國為棘墟。孤身不安席,口不甘味,上事群公,下撫百姓,願與齊戰於濟西之野,以雪先王之恥。況今齊王滅宋,廣地千里,驕矜強暴,天地不容。卿等計將安出?」有大夫鄒衍出班奏曰:「樂毅習古今得失之方,明進退孤虛之職,左背右賢之術,能令天下為一家。望大王捧轂 推輪,拜樂毅為帥,東向伐齊,易如反掌。」詩曰:

    樂毅伐齊為大帥,皆歸鄒衍一言中。

  燕王聞之大喜,遂問樂毅曰:「寡人意欲伐齊,雪先君之恥,鄒大夫舉卿為元帥,若何?」樂教奏曰:「臣為元帥,若我王有福,下三尺甘雨。」不移時,果然下三尺甘雨。樂毅奏曰:「大王福德,小臣受王重祿。臣問天期一卜,如應限,一日馬生其角,臣便為帥。」來日早朝,果是龍馬生其一角。樂毅喜曰:「君臣有德,臣今掛印。」

  燕王並大臣捧轂推輪,邀樂毅上黃金臺,受天子百官之禮,與樂毅掛印為帥。帝曰:「將軍既為帥職,幾時起兵破齊?」樂毅奏曰:「臣然掛印,未當便矣,在朝有奸讒。」燕王曰:「既拜將軍為帥,有誓劍,何不誅之?樂毅得敕,把刃在手,大呼:「先斬賊臣,然後舉兵!」眾文武曰:「這人新授職,早敢弄權,待殺誰?」王見樂毅持刃作色,王曰:「將軍息怒,未曾征伐,文武不知,多失國政。」樂毅回嗔作喜曰:「齊霸國之餘業,地大人眾,未易獨攻也。王必欲伐之,莫若約趙,魏,韓,秦四國之兵,共圖之可也。」燕王從奏,遣樂毅為使往秦,趙二國;遣劇辛往韓,魏二國。不數日,樂毅自秦,趙二國歸,奏燕王曰:「秦遣大將白起,助兵二十萬;趙遣主父,助兵一十萬。共伐強齊。」劇辛自韓,魏二國歸,奏曰:「韓遣大將張奢,助兵一十萬;魏遣畢昌,提兵一十萬。助燕伐齊。」

  燕王大喜,遂封樂毅為破齊大元帥,劇辛為副元帥,石丙,許貴為先鋒,黃貴為合後糧料使,鄒衍為參謀使,孫龍都救應使。燕王親為招討。遂留郭隗,王令其監國。選日起兵。詩曰:

    燕兵百萬報齊仇,馬賽麒麟人勝彪;

    惡似太公伐紂日,恨如黃帝戰蚩尤。

  次日,樂毅奏曰:「齊有三賢,未可易圖。」王曰:「誰為三賢?」樂毅曰:「有蘇代,袁達,田單。」有孫龍言曰:「三人都在朝外,只怕吾兄孫子在齊,恐不能成其大事。樂毅曰:「孫子已歸山去矣。若無此三人,兵到齊國,一鼓而收。」當日軍行,兵及百萬,將有千員,門旗閃閃,劍戟層層,前面軍,青氈笠似千池荷葉迎風;背後軍,鐵兜牟如萬頃琉璃浸水。個個懸刀似雪,人人擔戟如霜。不旬日,兵臨齊國,會合秦,趙,韓,魏四國兵,計一百萬,前到倉州二十里下寨。令一小卒,將文字遞與倉州節度使柳金龍索降。金龍不伏,領兵三千,來與燕兵對陣。兩陣圓,燕將身長九尺,面赤髭黃,穿紅袍,白玉帶,銀鎖甲,金盔冠,乃是石丙;出馬曰:「俺燕國合併諸國軍兵,故來伐齊無道之君。將軍豈助桀無道?」柳金龍怒曰:「怎敢將桀比於齊王!」二將打話不定,二騎馬交。詩曰:

    兩陣數聲皮鼓擂,軍前二將鬥相持。

  約戰三十餘合,柳金龍敗走。樂毅催兵掩殺,倉州兵大敗。柳金龍單馬逃命,至景州,見景州太守劉元獻。劉元獻點兵二萬,出城迎燕軍,二陣圓,燕將石丙出馬,與劉元獻打話不定。

  詩曰:

    二將逞英豪,凌空殺氣高;

    非但智鬥智,全憑刀鬥刀。

  二將約戰五十餘合,劉元獻大敗,並柳金龍引兵走入齊城。燕兵會四國兵,前至連陽縣下寨。

  卻說齊王升殿,聚集兩班文武,忽有柳金龍,劉元獻二人至金階下,山呼禮畢,奏:「臣啟我王,禍事來也。燕王拜樂毅為元帥,約會秦,趙,韓,魏四國兵計百萬,將有千員,攻伐本邦。臣等不能抵敵,折將虧兵。臣乞死罪。」齊王聞奏大驚,遂問文武大臣曰:「今有燕兵侵境,如何退得?」班部中有一人出班奏曰:「我王勿憂。臣有一策,交燕兵等退。」言者是誰?

  詩曰:

    兩手補完天地缺,一心分破帝王憂。

  乃是鄒文簡奏曰:「臣願為帥,用齊東為先鋒將,齊攀為合後將,淳於坤為左將,淳於簡為右將。邀我王御駕親征,看臣等退燕兵。」齊王依奏,起兵三十萬出齊城,前至黃山下寨。

  卻說樂毅知得齊兵出城下寨,遂團練兵卒,合秦,魏,韓,趙四國兵百萬,屯於濟西下寨。次日,齊帥鄒文簡領兵排下青龍出水陣。燕帥樂毅排下靠山白虎陣。須臾,二陣俱圓,燕將石丙持槍出馬,厲聲叫曰:「齊陣強將出馬!」齊陣一將出馬,頭頂鳳翅盔,身披鎖子甲,騎一匹駱駝來高慣戰馬,挑一具偃月樣熟銅斧,乃是密州節度使倪孝萃。二將打話不同,二騎馬交。

  詩曰:

    二騎馬能爭社稷,四條臂會定乾坤。

  約戰四十餘合,倪孝萃敗走歸陣。石丙不趕,各歸本陣。齊王謂鄒元帥曰:「齊將敗於燕,更有誰可敵?」鄒文簡奏曰:「臣親自出陣。」當日兩邊鳴金,收軍略歇。

◀上一卷 下一卷▶
全相平話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