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沈洙 編輯

  洙,字弘道,吳興武康人。梁大同初,為湘東王國左常侍,轉中軍宣城王參軍、仁威臨賀王記室參軍,遷尚書祠部郎。侯景之亂,竄於臨安。敬帝時除國子博士。陳受禪,加員外散騎常侍,歷揚州別駕從事史,遷大匠卿。文帝即位,遷通直散騎常侍,侍東宮讀,尋兼尚書左丞,領揚州大中正,遷光祿卿。廢帝時,除戎昭將軍、輕車衡陽王長史,行府國事,帶琅邪彭城二郡丞,大建元年卒。

沈孝軌諸弟除服議 編輯

  禮有變正,又有從宜。禮小記雲,「久而不葬者,唯主祭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者除喪則已」。注云「其餘謂旁親」。如鄭所解,眾子皆應不除。王衛軍所引,此蓋禮之正也。但魏氏東關之役,既失亡屍柩,葬禮無期,時議以為禮無終身之喪,故制使除服。晉氏喪亂,或死於虜庭,無由迎殯江左,故復申明其制。李胤之祖,王華之父,並存亡不測,其子制服,依時釋,此並變禮之宜也。孝軌雖因奉使,便欲迎喪,而戎狄難親,還期未克。愚謂宜依東關故事,在此國內者,並應釋除麻,毀靈附祭;若喪柩得還,別行改葬之禮。自天下寇亂,西朝傾覆,流播絕域,情禮莫申,若此之徒,諒非一二,寧可喪期無數,而弗除衰服,朝廷自應為之限制,以義斷恩,通訪博識,折之禮衷。《陳書·沈洙傳》

皇太后服安吉君礻覃除議 編輯

  至親期斷加降故再期,而再周之喪,斷二十五月,但重服不可頓除,故變之以纖縞,創巨不可便愈,故稱之以祥礻覃,礻覃者淡也,所以漸其情。至加父在為母出適後之子,則屈降之以期,期而除服。無復衰麻,緣情有本同之義,許以心制,心制既無,杖可除,不容復改玄糹┪,既是心憂,則無所更淡其心也。且礻覃杖期者,十五月巳有礻覃制,今申其免懷之感,故斷以再周,止二十五月而已。所以宋元嘉立義,心喪以二十五月為限。大明中,王皇后父喪,又申明其制。齊建元中,太子穆妃喪,亦同用此禮。唯王儉古今集記雲,心制終二十七月。又為王逡所難。何佟之儀注用二十五月而除。案古循今,宜以再周二十五月為斷。今皇太后於安吉君心喪之期,宜除於再周,無復心礻覃之禮。《隋書禮儀志》三天嘉元年八月,尚書儀曹請今月晦皇太后服安吉君礻覃除儀注,沈洙議,詔可之。又見《通典》八十

測獄刻數議 編輯

  夜中測立,緩急易欺,兼用晝漏,於事為允。但漏刻賒促,今古不同,漢書律歷、何承天、祖沖之、恆之父子漏經,並自關鼓至下鼓,自晡鼓至關鼓,皆十三刻,冬夏四時不異。若其日有長短,分在中時前後。今用梁末改漏,下鼓之後,分其短長,夏至之日,各十七刻,冬至之日,各十二刻。伏承命旨,刻同勒令。檢一日之刻乃同,而四時之用不等,廷尉今牒,以時刻短促,致罪人不款。愚意願去夜測之昧,從晝漏之明,斟酌今古之間,參會二漏之義,舍秋冬之少刻,從夏日之長晷,不問寒暑,並依今之夏至,朝夕上測,各十七刻,比之古漏,則上多昔四刻,即用今漏,則冬至多五刻,雖冬至之時,數刻侵夜,正是少日,於事非疑,庶罪人不以漏短而為捍,獄囚無以在夜而致誣,求之鄙意,竊謂允合。《陳書·沈洙傳》

袁泌 編輯

  泌,字文洋,陳郡陽夏人,梁司空昂子。為員外散騎侍郎,歷諸王府屬。太清中,為東宮領直。台城陷,依鄱陽王范。范卒,降侯景。景平,王僧辯表為富春太守、兼丹陽尹。貞陽侯即位,除侍中,奉使於齊,而貞陽侯廢。永嘉王建號,仍為侍中、兼丞相王琳長史,天嘉元年,本傳作二年誤。兵敗來降,授寧遠始興王府法曹參軍,轉諮議參軍,除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領豫州大中正。聘周還,授散騎常侍、御史中丞。廢帝即位,除雲旗將軍、司徒左長史,光大元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曰質。

臨終戒子蔓華 編輯

  吾於朝廷,素無功績,瞑目之後,斂手足旋葬,無得輒受贈諡。《陳書·袁泌傳》,泌臨終戒其子蔓華,其子述泌遺意,表請之朝廷,不許。

袁樞 編輯

  樞,字踐言,泌兄君正之子。仕梁為秘書郎,歷太子舍人,輕車河東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軍、宣成王功曹史。敬帝即位,除員外散騎常侍、兼侍中、吏部尚書,出為吳興太守。入陳,徵為侍中,遷都官尚書。天嘉中,為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丹陽尹,加散騎常侍。廢帝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光大元年卒,贈侍中、左光祿大夫。諡曰簡懿。

追贈錢蕆及子官議 編輯

  昔王姬下嫁,必適諸侯,同姓為主,聞於公羊之說,車服不系,顯於詩人之篇。漢氏初興,列侯尚主。自斯以後,降嬪素族。駙馬都尉,置由漢武,或以假諸功臣,或以加於戚屬。是以魏曹植表,駙馬奉車,趣為一號。齊職儀曰,「凡尚公主,必拜駙馬都尉」。魏晉以來,因為常准。蓋以王姬之重,庶姓之輕,若不加其等級,寧可合卺而,所以假駙馬之位,乃崇於皇女也。今宮主早薨,伉儷已絕,既無禮數致疑,何須駙馬之授。案杜預尚晉宣帝第二女高陵宣公主,晉武踐祚,而主已亡,泰始中,追贈公主,元凱無復駙馬之號。梁武帝女新安穆公主早薨,天監初,王氏無追拜之事。遠近二例,足以據明。公主所生,既未及成人之禮,無勞此授,今宜追贈亭侯。《陳書袁敬附傳》,高祖長女永世公主,先適陳留太守錢蕆生子,主及並卒於梁世,高祖受命,唯公主追封,至永定三年,將葬,尚書主客請詳議,欲加蕆駙馬都尉,並贈官都官尚書,袁樞議,又見《通典》二十九。

顧野王 編輯

  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梁大同中,除太學博士,遷中領軍,臨賀王記室參軍。承聖中,監海鹽縣。敬帝時除金威將軍安東臨川王記室參軍,轉諮議。陳天嘉初,補撰史學士,加招遠將軍。廢帝時除鎮東鄱陽王諮議參軍。宣帝時遷國子博士、兼東宮管記,除太子率更令、兼東宮通事舍人,遷黃門侍郎、光祿卿,太建十三年卒,贈秘書監,至德二年又贈右衛將軍,有《玉篇》三十卷,《輿地誌》三十卷,集十九卷。)

舞影賦 編輯

  翟金波兮繡戶,列銀燭兮蘭房。出妙舞於仙殿,倡雅韻於清商。頓珠履於瓊簟,影嬌態於雕梁。圖長袖於粉壁,寫纖腰於華堂。縈紆雙轉,芬馥一房。類只鸞於合鏡,似雙鴛之共翔。愁冬宵之尚短,欣此樂之方長。《初學記》十五。

箏賦 編輯

  調宮商於促柱,轉妙音於繁弦。既留心於別鶴,亦含情於彩蓮。始掩抑於紈扇,時怡暢於升天。《初學記》十六。

笙賦 編輯

  聲流洛渚,器重汾陽。協歌鍾於宿夕,詠月扇於繞梁。同離鴻於流徵,會別鶴於清商。《初學記》十六。

拂塵 編輯

  詩詠淇水,騷美江干。崖憐拂石,神貴埽壇。既來儀於鳴鳳,亦擾狎於翔鸞。入扇璧之宵月,映沅澧之驚湍。帶金風之爽朗,雜玉潤之檀欒。陪嘉宴於秋夕,等貞節之歲寒。《初學記》二十八。

上呈玉篇啟 編輯

  竊聞兩儀ㄈ啟,九皇始君,情性初動,有巢肇制,三聖代立,十紀遞興,龍牒浮河,龜書起洛,八卦既陳,六爻攸敘,篆素之流,是焉而出。至於精課源妙,求其本始,末學敷淺,誠所未詳。雖復研改六經,校讎百氏,殊非庸菲,所能與奪,謹依條例同異,具以上呈。伏惟聖皇馭寓,膺受圖,德尚昊軒,功超媯姒,通妙廣運,乃聖乃神,經天曰文,止戈為武,百工維理,庶績咸熙,勸以九歌,之八柄,文德以來要服,舞干戚以格有苗。是故仁風所扇,九服蒙靈,正朔可班,四荒懷德,取衣雒樹,則肅慎識受命之興,夷波海水,則越裳知聖人之德,豈但中和樂職,近播岷峨,德廣所覃,旁流江漢?殿下天縱岳峙,睿哲淵凝,三善自然,匪須勤學,六行前哲,寧以勞喻。是以聲覃八表,譽決九垓,規範百司,陶鈞萬品,猶復留心圖籍,亻免情篆素,糾先民之積謬,振往古之重疑,簡冊所傳,莫令比盛。野王沾濡聖道,沐浴康衢,不揆愚賤,妄陳狂狷,徒夢收腸,終當覆瓿,空思朱墨,翟必無傳,悚悸交心,罔知攸錯。謹啟。宋本《玉篇》,案《玉篇》上呈於大同九年三月,此啟所稱殿下者,臨賀王正德也。

玉篇序 編輯

  昔在庖犧,始成八卦,暨乎蒼頡,肇創六爻,政罷結繩,教興書契,天粟晝零,市妖夜哭,由來尚矣。爰至玄龜龍馬,負河洛之圖,赤雀素鱗,В受終之命,鳳羽為字,掌理成書,豈但人功,亦猶天授。故能傳流奧典,鈎探至賾,揚顯聖謨,耀光洪範,文遺百代,則禮樂可知,驛宣萬里,則心言可述,授民軌物,則縣方象魏,興功命眾,則誓威師旅,律存三尺,政仰八成,聽稱責於附別,執士師於兩造,勒功名於鍾鼎,頌美德於神,故百官以治,萬民以察,雕金鏤玉,升崧岱而告平,汗竹裁縑,寫憲章而授政,莫不以版牘施於經緯,文字表於無窮者矣。所以垂帷閉戶,而覿遐年之世,藏形晦跡,而識遠方之風,遵覽篆素,以測九垓,則靡差膚寸,詳觀記錄,以游八裔,則不謬毫釐,鑒水鏡於往謨,遣元龜於今體,仰瞻景行,式備昔文,戒慎荒邪,用存古典,設教施法,無以尚茲,經世治俗,豈先乎此。但微言既絕,大旨亦乖,故五典三墳,競開異義,六書八體,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訓同,或文均而釋異,百家所談,差互不少,字書捲軸,舛錯尤多,難用尋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預纘過庭,總會眾篇,校讎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訓備矣。而學慚精博,聞見尤寡,才非通敏,理辭彌躓,既謬先蹤,且乖聖旨,謹當端笏擁,以俟嘉猷。宋本《玉篇》

虎丘山序 編輯

  夫少室作鎮,以峻極而標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貴。若茲山者,高不概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婁,淺異棘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十仞,掛藤葛與懸蘿,曲澗潺,修篁蔭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若乃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制,志由興作,情以詞宣,形言諧於韶夏,成文暢於鍾律,由來尚矣。未有登高能賦,而韜斐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節,故總轡齊鑣,競雕蟲於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於時風清邃谷,景麗修巒,蘭佩堪紉,胡繩可索,林花翻灑,乍飄於蘭皋,山禽囀響,時弄聲於喬木,班草班荊,坐蟠石之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酒,翦綠葉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逕齊蹤,釒倉然似共九成偕韻,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藝文類聚》八。

杜之偉 編輯

  之偉,字子大,吳郡錢塘人。梁中大同初、補東宮學士,出為蕭昂江州記室。昂卒,侍臨成公讀,尋除揚州議曹從事、南康王墨曹參軍、兼太學博士,轉安前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侯景之亂,去官。敬帝初,召補丞相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陳受禪,除鴻臚卿,轉大匠卿,遷太中大夫,永定三年卒,贈通直散騎常侍,有集十二卷。

求解著作啟 編輯

  臣以紹泰元年忝中書侍郎,掌國史,於今四載。臣本庸賤,謬蒙盼識,思報恩獎,不敢廢官,皇曆惟新,驅馭軒昊,記言記事,未易其人,著作之材,更宜選眾,御史中丞沈炯、尚書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黃門侍郎孔奐,或清文贍筆,或強識稽古,遷董之任,允屬群才,臣無容遽變市朝,再妨賢路,堯朝皆讓,誠不可追,陳力就列,庶幾知免。《陳書·杜之偉傳》,高祖受禪,之偉啟求解著作,優敕不許。

庾持 編輯

  持,字允德,南史作元德。潁川鄢陵人,晉司空冰七世孫。仕梁為南平王國左常侍、輕車河東王府行參軍,進尚書郎,出為安吉令,遷鎮東邵陵王記室兼建康令,歷吳興郡丞,監臨海郡。陳受禪,授安東臨川王諮議參軍。永定末除尚書左丞。天嘉初,封崇德縣子,免,尋為宣惠始興王諮議參軍,除臨安令,遷給事黃門侍郎,除棱威將軍、鹽官令。光大初,遷秘書監少府卿,領羽林監,遷太中大夫,領步兵校尉,太建元年卒,贈光祿大夫,有集十卷。

請詳正哀策稱大行 編輯

  晉宋以來,皇帝大行儀注,未祖一日,告南郊太廟,奏策奉諡,梓宮將登せ京,侍中版奏,已稱某諡皇帝,遣奠出於陛階下,方以此時乃讀哀策,而前代策文猶雲大行皇帝,請明加詳正。《隋書·禮儀志》三,永定三年七月武帝崩,新除尚書左丞庾持稱云云,又見《通典》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