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文帝 編輯

  帝姓楊,諱堅,弘農華陰人,周大司空隋國公忠子。西魏恭帝時,辟京兆功曹,以父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初,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保定初,遷左小宮伯,出爲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襲父爵隋國公。建德中,加柱國,除定州總管,轉亳州總管。宣帝即位,以後父徵拜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後丞右司武,轉大前疑。及崩,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靜帝即位,拜假黃鉞左大丞相。尋授大丞相,進相國,總百揆,封隋王,加九錫。大定元年二月受禪,改元二:開皇、仁壽。在位二十四年,諡曰文皇帝,廟號高祖。

相州戰地立佛寺制開皇元年八月 編輯

  門下:昔歲周道既衰,羣兇鼎沸,鄴城之地,實爲禍始。或驅逼良善,或同惡相濟。四海之大,過半豺狼;兆庶之廣,咸憂吞噬。朕出車練卒,蕩滌妖醜,誠有倒戈,不無困獸。將士奮發,肆其威武,如火燎毛,殆亡遺燼。於時朕在廊廟,任當朝宰,德慚動物,民陷網羅,空切罪己之誠,惟增見辜之泣。然兵者兇器,戰實危機。節義之徒,輕生忘死,干戈之下,又聞徂落。興言震悼,日久逾深。永念羣生,蹈兵刃之苦;有懷至道,興度脫之業。物我同觀,愚智俱愍,思建福田,神功祐助。庶望死事之臣,菩提增長;悖逆之侶,從暗入明;竝究苦空,咸拔生死。鯨鯢之觀,化爲微妙之臺;龍蛇之野,永作玻瓈之鏡。無邊有性,盡入法門。可於相州戰地,建伽藍一所,立碑紀事。《歷代三寶記》十二,《廣弘明集》二十八上

答牛弘制開皇九年 編輯

  制禮作樂,聖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議之。今宇內初平,政化未洽。遽有變革,我則未暇。《隋書·音樂志下》

營建功德制開皇十一年 編輯

  門下:如來設教,義存平等,菩薩用心,本無差別,故能津梁庶品,濟度羣生。朕位在人王,紹隆三寶,永言至理,弘闡大乘。諸法豁然,體無彼我,況於福業,乃有公私。自今已後,凡是營建功德,普天之內,混同施造,隨其意願,勿生分別。庶一切法門,同歸不二,十方世界,俱至菩提。《釋藏》雲二,《歷代三寶記》十二

鹿祥制開皇十五年六月 編輯

  朕比臨朝聽政,乃有羣鹿來遊,馴擾宮門,前後非一,逼近人眾,安然不驚。但往經離亂,年世久遠,聖人之法,敗絕不行,習俗生常,專事殺害。朕自受靈命,撫臨天下,遵行聖教,務存愛育,由王公等用心,助朕宣揚聖法,所以山野之鹿,今遂來馴。官人等但至誠,化導民俗,自可編戶之人,皆。宜存心仁善,副此休祥。同上

編輯

  諸州歲貢三人。開皇七年正月乙未。《隋書·文帝紀上》

  五百家爲鄉正一人;百家爲里長一人。九年二月丙申

  人年五十,免役收庸。十年六月辛酉

  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覆治。十二年八月甲戌

  坐事去官者,配流一年。十三年二月己丑

  私家不得隱藏緯候圖讖。十三年二月丁酉

  戰亡之家,給復一年。十三年四月癸未

  外官九品已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將之官。十四年閏十月乙卯

  州縣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十四年十一月壬戌

  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十五年五月丁亥

  九品已上官以理去職者,聽竝執笏。十五年七月辛巳

  工商不得進仕。十六年六月甲午。已上竝《隋書·文帝紀下》

勞豆盧勣詔大象二年七月 編輯

  勣器識優長,氣調英遠,總馭藩部,風化已行。巴蜀稱兵,奄來圍逼,入守出戰,大摧兇醜。貞節雄規,厥功甚茂,可使持節、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隋書·豆盧勣傳》,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高祖遣開府趙仲卿勞之,詔云云。

允李穆勸進詔 編輯

  公既舊德,且又父黨,敬惠來旨,義無有違。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隋書·李穆傳》

前代品爵依舊詔開皇元年二月庚子 編輯

  自古帝王,受終革代,建侯錫爵,多與運遷。朕應籙受圖,君臨海內,載懷沿革,事有不同。然則前帝後王,俱在兼濟,立功立事,爵賞仍行。苟利於時,其致一揆,何謂物我之異,無計今古之殊。其前代品爵,悉可依舊。《隋書·文帝紀上》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93632&by_title=%E5%85%A8%E4%B8%8A%E5%8F%A4%E4%B8%89%E4%BB%A3%E7%A7%A6%E6%BC%A2%E4%B8%89%E5%9C%8B%E5%85%AD%E6%9C%9D%E6%96%87&page=15

詔答李穆初受禪 編輯

  朕初臨宇內,方藉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七十致仕,本爲常人。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第詢訪。《隋書·李穆傳》

追贈周柱國獨孤信詔初踐祚 編輯

  褒德累行,往代通規;追遠慎終,前王盛典。故使持節、柱國、河內郡開國公信,風宇高曠,獨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謀長策,道著於弼諧,緯義經仁,事深於拯濟。方當宣風廊廟,亮采臺階,而世屬艱危,功高弗賞,眷言令范,事切於心。今景運初開,椒闈肅建,載懷塗山之義,無忘褒、紀之典。可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相、滄、瀛、趙、恆、、貝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趙國公,邑一萬戶,諡曰景。追贈信父庫者使持節、太尉、上柱國,定、恆、滄、瀛、平、燕六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諡曰恭。信母費連氏贈太尉恭公夫人。《周書·獨孤信傳》,《隋書·獨孤羅傳》

追封蘇綽爲邳國公詔開皇初 編輯

  昔漢高欽無忌之義,魏武挹子之風,前代名賢,後王斯重。魏故度支尚書、美陽伯蘇綽,文雅政事,遺跡可稱。展力前王,垂聲著績。宜開土宇,用旌善人。《周書·蘇綽傳》

詔蘇威開皇元年 編輯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隋書·蘇威傳》

五嶽各置僧寺詔開皇元年閏三月 編輯

  門下:法無內外,萬善同歸;教有淺深,殊途共致。朕伏膺道化,念存清靜,慕釋氏不貳之門,貴老生得一之義,總齊區有,思至無爲。若能高蹈清虛,勤求出世,咸可獎勸,貽訓垂範。山谷閒遠,含靈韞異,幽隱所好,仙聖攸居。學道之人,趣向者廣。石泉棲息,岩藪去來,形骸所待,有須資給。其五嶽之下,宜各置僧寺一所。《釋藏》雲二,《歷代三寶記》十二

改服色詔開皇元年六月癸未 編輯

  初受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爲火色。其郊及社廟,衣服冕之儀,如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令尚赤。戎服以黃。《隋書·文帝紀上》

  宣尼製法,雲行夏之時,乘殷之輅。奕葉共遵,理無可革。然三代所尚,眾論多端,或以爲所建之時,或以爲所感之瑞,或當其行色,因以從之。今雖夏數得天,歷代通用,漢尚於赤,魏尚於黃,驪馬玄牲,已弗相踵,明不可改,建寅歲首,常服於黑。朕初受天命,赤雀來儀,兼姬周已還,於茲六代。三正回復,五德相生,總以言之,竝宜火色。垂衣已降,損益可知,尚色雖殊,常兼前代。其郊丘廟社,可依袞冕之儀,朝會衣裳,宜盡用赤。昔丹烏木運,姬有大白之,黃星土德,曹乘黑首之馬,在祀與戎,其尚恆異。今之戎服,皆可尚黃,在外常所著者,通用雜色。祭祀之服,須合禮經,宜集通儒,更可詳議。《隋書·禮儀志七》,高祖初即位將改周制,乃下詔。又見《通典》六十一。

賞元諧詔開皇元年八月 編輯

  褒善疇庸,有聞前載,諧識用明達,神情警悟,文規武略,譽流朝野。申威拓土,功成疆埸,深謀大節,實簡朕心。加禮延代,宜隆賞典。可柱國,別封一子縣公。《隋書·元諧傳》,吐谷渾名王十七人、公侯十三人,各率所部來降,上大悅,下詔。

頒行新律詔開皇元年 編輯

  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適於時,故有損益。夫絞以致斃,斬則殊刑,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梟首に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之懷。鞭之爲用,殘剝膚體,徹骨侵肌,酷均臠切。雖雲遠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梟に及鞭,竝令去也。貴礪帶之書,不當徒罰,廣軒冕之蔭,旁及諸親。流役六年,改爲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爲生,條目甚多,備於簡策。宜班諸海內,爲時軌範,雜格嚴科,竝宜除削。先施法令,欲人無犯之心,國有常刑,誅而不怒之義。措而不用,庶或非遠,萬方百辟,知吾此懷。《隋書·刑法志》

答梁睿詔開皇初 編輯

  公英風震動,妙算縱橫,清蕩江南,宛然可見。循環三復,但以欣然。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舉大定,固在不疑。但朕初臨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窮武事,未爲盡善。昔公孫述、隗囂,漢之賊也,光武與其通和,稱爲皇帝。尉佗之於高祖,初猶不臣。孫皓之答晉文,書尚雲白。或尋款服,或即滅亡。王者體大,義存遵養,雖陳國來朝,未盡藩節,如公大略,誠須責罪。尚欲且緩其誅,宜知此意。淮海未滅,必興師旅,若命永襲,終當相屈。想以身許國,無足致辭也。《隋書·梁睿傳》,高祖受禪,睿上平陳之策,上善之,下詔。

鄭譯除名詔開皇初 編輯

  譯嘉謀良策,寂爾無聞,鬻獄賣官,沸騰盈耳。若留之於世,在人爲不道之臣,戮之於朝,入地爲不孝之鬼。有累幽顯,無以置之,宜賜以《孝經》,令其熟讀。《隋書·鄭譯傳》,其婢奏譯厭蠱左道,譯又與母別居,為憲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詔。

使開皇初 編輯

  朕聞彼土人庶,多能勇捷。今來相見,實副朕懷。朕視爾等如子,爾等宜敬朕如父。《隋書·傳》

營建新都詔開皇二年六月丙申 編輯

  朕祗奉上玄,君臨萬國,屬生人之敝,處前代之宮。常以爲作之者勞,居之者逸,改創之事,志未遑也。而王公大臣陳謀獻策,咸雲羲、農以降,至於姬、劉,有當代而屢遷,無革命而不徙。曹、馬之後,時見因循,乃末代之晏安,非往聖之宏義。此城從漢,雕殘日久,屢爲戰場,舊經喪亂。今之宮室,事近權宜,又非謀筮從龜,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眾所聚。論變通之數,具幽顯之情,同心固請,詞情深切。然則京師百官之府,四海歸向,非朕一人之所獨有。苟利於物,其可違乎!且殷之五遷,恐人盡怨,是則以吉兇之土,制長短之命。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雖暫劬勞,其究安宅。今區宇寧一,陰陽順序,安安以遷,勿懷胥怨。龍首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斯。公私府宅,規模遠近,營構資費,隨事條奏。《隋書·文帝紀上》,《北史》十一

恕李穆百死詔開皇二年 編輯

  禮制凡品,不拘上智,法備小人,不防君子。太師、上柱國、申國公,器宇宏深,風猷遐曠,社稷佐命,公爲稱首,位極帥臣,才爲人傑,萬頃不測,百鍊彌精。乃無伯玉之非,豈有顏回之貳,故以自居寥廓,弗關憲網。然王者作教,惟旌善人,去法弘道,示崇年德。自今已後,雖有愆罪,但非謀逆,縱有百死,終不推問。《隋書·李穆傳》

下達奚長儒詔開皇二年 編輯

  突厥猖狂,輒犯邊塞,犬羊之眾,彌亘山原。而長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賊,所部之內,少將百倍。以晝通宵,四面抗敵,凡十有四戰,所向必摧。兇徒就戮,過半不反,鋒刃之餘,亡魂竄跡。自非英威奮發,奉國情深,撫御有方,士卒用命,豈能以少破眾,若斯之偉?言念勛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國,餘勛回授一子。其戰亡將士,皆贈官三轉,子孫襲之。《隋書·達奚長儒傳》

賜梁彥光詔開皇二年 編輯

  賞以勸善,義兼訓物。彥光操履平直,識用凝遠,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譽,聞於天下。三載之後,自當遷陟,恐其匱乏,且宜旌善。可賜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傘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內,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聞清風而自勵。《隋書·梁彥光傳》,上幸岐州,悅其能,乃下詔。

勸學行禮詔開皇三年四月丙戌 編輯

  建國重道,莫先於學,尊主庇民,莫先於禮。自魏氏不競,周、齊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遞爲強弱,多歷年所。務權詐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輕俎豆,民不見德,惟爭是聞。朝野以機巧爲師,文吏用深刻爲務,風澆俗敝,化之然也。雖復建立庠序,兼啟黌塾,業非時貴,道亦不行。其間服膺儒術,蓋有之矣,彼眾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維持名教,獎飾彝倫,微相弘益,賴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隨化,有禮則祥瑞必降,無禮則妖孽興起。人稟五常,性靈不一,有禮則陰陽合德,無禮則禽獸其心。治國立身,非禮不可。朕受命於天,財成萬物,去華夷之亂,求風化之宜。戒奢崇儉,率先百辟,輕徭薄賦,冀以寬弘。而積習生常,未能懲革,閭閻士庶,吉兇之禮,動悉乖方,不依制度。執憲之職,似塞耳而無聞,蒞民之官,猶蔽目而不察。宣揚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學,且耕且養。今者民丁非役之日,農畝時候之餘,若敦以學業,勸以經禮,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豈止知禮節,識廉恥,父慈子孝,兄恭弟順者乎?始自京師,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勸學行禮。《隋書·柳昂傳》

超授范臺玫大都督假湘州刺史詔開皇三年七月壬戌 編輯

  行仁蹈義,名教所先,厲俗敦風,宜見褒獎。往者,山東、河表,經此妖亂,孤城遠守,多不自全。濟陰太守杜猷身陷賊徒,命懸寇手。郡省事范臺玫傾產營護,免其戮辱。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明沮勸。臺玫可大都督、假湘州刺史。《隋書·文帝紀上》

下詔伐突厥開皇三年八月 編輯

  往者魏道衰敝,禍難相尋,周、齊抗衡,分割諸夏。突厥之虜,俱通二國。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氏西虞,懼周交之厚。謂虜意輕重,國逐安危,非徒竝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華夏之地,實爲勞擾。猶復劫剝烽戍,殺害吏民,無歲月而不有也。惡積禍盈,非止今日。朕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愍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以爲厚斂兆庶,多惠豺狼,未嘗感恩,資而爲賊,違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節之以禮,不爲虛費,省徭薄賦,國用有餘。因入賊之物,加賜將士,息道路之民,務於耕織。清邊制勝,成策在心。兇丑愚暗,未知深旨,將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結今時之恨。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朕分置軍旅,所在邀截,望其深入,一舉滅之。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應弦染鍔,過半不歸。且彼渠帥,其數凡五,昆季爭長,父叔相猜,外示彌縫,內乖心腹,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盡挾私仇,西戎羣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便。達頭前攻酒泉,其後于闐、波斯、挹怛三國一時即叛。沙缽略近趣周,其部內薄孤、束紇羅尋亦翻動。往年利稽察大爲高麗、所破,娑毗設又爲紇支可汗所殺。與其爲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民,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積恨。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懷。彼地咎徵妖作,年將一紀,乃獸爲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每冬雷震,觸地火生,種類資給,惟藉水草。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飢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之所,赤地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時。故選將治兵,贏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于之背,雲歸霧集,不可數也。東極滄海,西盡流沙,縱百勝之兵,橫萬里之眾,亘朔野之追躡,望天崖而一掃。此則王恢所說,其猶射癰,何敵能當,何遠不服!但皇王舊跡,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軌所棄。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民不忍皆殺,無勞兵革,遠規溟海。諸將今行,義兼含育,有降者納,有違者死。異域殊方,被其擁抑,放聽復舊。廣辟邊境,嚴治關塞,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臥鼓息烽,暫勞終逸,制御夷狄,義在斯乎!何用侍子之朝,寧勞渭橋之拜。普告海內,知朕意焉。《隋書·突厥傳》,《北史》九十九

發使巡省風俗因下詔開皇三年十一月己酉 編輯

  朕君臨區宇,深思治術,欲使生人從化,以德代刑,求草萊之善,旌閭里之行。民間情偽,咸欲備聞。已詔使人,所在賑恤,揚鑣分路,將遍四海,必令爲朕耳目。如有文武才用,未爲時知,宜以禮發遣,朕將銓擢。其有志節高妙,越等超倫,亦仰使人就加旌異,令一行一善獎勸於人。遠近官司,遐邇風俗,巨細必紀,還日奏聞。庶使不出戶庭,坐知萬里。《隋書·文帝紀上》

頒用張賓新歷詔開皇四年正月壬辰 編輯

  張賓等存心算數,通洽古今,每有陳聞,多所啟沃。畢功表奏,具已披覽。使後月復育,不出前晦之宵,前月之餘,罕留後朔之旦。減肉,懸殊舊准。月行表里,厥途乃異,日效弗食,由循陽道。驗時轉算不越纖毫,逖聽前修,斯秘未啟。有一於此,實爲精密,宜頒天下,依法施用。《隋書·律歷志中》

開鑿廣通渠詔開皇四年六月 編輯

  京邑所居,五方輻湊,重關四塞,水陸艱難。大河之流,波瀾東注,百川海瀆,萬里交通。雖三門之下,或有危慮,但發自小平,陸運至陝,還從河水,入於渭川,兼及上流,控引汾、晉,舟車來去,爲益殊廣。而渭川水力,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閡。計其途路,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泛舟之役,人亦勞止。朕君臨區宇,興利除害,公私之弊,情實愍之。故東發潼關,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量事計功,易可成就。已令工匠,巡歷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久之義,一得開鑿,萬代無毀。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舫,晨昏漕運,沿泝不停,旬日之功,堪省億萬。誠知時當炎暑,動致疲勤,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庶,知朕意焉。《隋書·食貨志》

復以十二月爲臘詔開皇四年十一月 編輯

  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前周歲首,今之仲冬,建亥之月,稱蠟可也。後周用夏後之時,行姬氏之臘。考諸先代,於義有違。其十月行臘者停,可以十二月爲臘。《隋書·禮儀志二》,《通典》四十四

詔賜王誼死開皇五年四月 編輯

  誼,有周之世,早豫人倫,朕共遊庠序,遂相親好。然性懷險薄,巫覡盈門,鬼言怪語,稱神道聖。朕受命之初,深存誡約,口雲改悔,心實不悛。乃說四天王神道,誼應受命,書有誼讖,天有誼星,桃、鹿二川,岐州之下,歲在辰巳,興帝王之業。密令卜問,伺殿省之災。又說其身是明王,信用左道,所在詿誤,自言相表當王不疑。此而赦之,將或爲亂,禁暴除惡,宜伏國刑。《隋書·王誼傳》

因突厥稱臣下詔開皇五年七月壬午 編輯

  沙缽略稱雄漠北,多歷世年,百蠻之大,莫過於此。往雖與和,猶是二國,今作君臣,便成一體。情深義厚,朕甚嘉之。荷天之休,海外有截,豈朕薄德所能致此!已敕有司肅告郊廟,宜普頒天下,咸使知聞。《隋書·突厥傳》

停廢律官詔開皇五年 編輯

  人命之重,懸在律文,刊定科條,俾令易曉。分官命職,恆選循吏,小大之獄,理無疑舛。而因襲往代,別置律官,報判之人,推其爲首。殺生之柄,常委小人,刑罰所以未清,威福所以妄作。爲政之失,莫大於斯。其大理律博士、尚書刑部曹明法、州縣律生,竝可停廢。《隋書·刑法志》,侍官慕容天遠,糾都督田元,冒請義倉,事實而始平縣律生輔恩,舞文陷天遠,遂更反坐。帝聞之,乃下詔。

詔豆盧開皇六年 編輯

  上柱國、楚國公,蜀人寇亂之日,稱兵犯順,固守金湯,隱如敵國。嘉猷大節,其勞已多,可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隋書·豆盧傳》

誅梁士彥、宇文忻、劉等詔開皇六年八月 編輯

  朕君臨四海,慈愛爲心。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極,公卿之內,非親則友,位雖差等,情皆舊人。護短全長,恆思覆育,每殷勤戒約,言無不盡。天之歷數,定於杳冥,豈慮苞藏之心,能爲國家之害?欲使其長守富貴,不觸刑書故也。上柱國、成阝國公梁士彥,上柱國、杞國公宇文忻,柱國、舒國公劉等,朕受命之初,竝展勤力,酬勛報效,榮高祿重。待之既厚,愛之實隆,朝夕宴言,備知朕意。但心如溪壑,志等豺狼,不荷朝恩,忽謀逆亂。士彥爰始幼來,恆自誣罔,稱有相者,雲其應,年過六十,必據九五。初平尉迥,暫臨相州,已有反心,彰於行路。朕即遣人代之,不聲其罪。入京之後,逆意轉深。忻、之徒,言相扶助。士彥許率僮僕,剋期不遠,欲於蒲州起事。即斷河橋,捉黎陽之關,塞河陽之路,劫調布以爲牟甲,募盜賊而爲戰士,就食之人,亦云易集。輕忽朝廷,嗤笑官人,自謂一朝奮發,無人當者。其第二子剛,每常苦諫,第三子叔諧,固深勸獎。朕既聞知,猶恐枉濫,乃授晉部之任,欲驗蒲州之情。士彥得以欣然,雲是天贊,忻及等,皆賀時來。忻往定鄴城,自矜不已,位極人臣,猶恨賞薄。雲我欲反,何慮不成。怒色忿言,所在流布。朕深念其功,不計其禮,任以武候,授以領軍,寄之爪牙,委之心腹。忻密爲異計,樹黨宮闈,多奏親友,入參宿衛。朕推心待物,言必依許。爲而弗止,心跡漸彰,仍解禁兵,令其改悔。而志規不逞,愈結於懷,乃與士彥情意偏厚,要請神明,誓不負約。俱營賊逆,逢則交謀,委彥河東,自許關右,蒲津之事,即望從征,兩軍結東西之旅,一舉合連橫之勢,然後北破晉陽,還圖宗社。入佐相府,便爲非法,三度事發,二度其婦自論。常雲姓是「卯金刀」,名是「一萬日」,劉氏應王,爲萬日天子。朕訓之導之,示其利害,每加寬宥,望其修改。口請自新,志存如舊,亦與士彥情好深重,逆節奸心,盡探肝鬲。嘗共士彥論太白所犯,問東井之間,思秦地之亂,訪軒轅之里,願宮掖之災。唯待蒲坂事興,欲在關內應接。殘賊之策,千端萬緒。唯忻及,名位竝高,寧肯北面曲躬,臣於士彥,乃是各懷不遜,圖成亂階,一得擾攘之基,方逞吞竝之事。人之奸詐,一至於此!雖國有常刑,罪在不赦,朕載思草創,咸著厥誠,情用愍然,未忍極法。士彥、忻、,身爲謀首,叔諧贊成父意,義實難容,竝已處盡。士彥、忻、兄弟叔侄,特恕其命,有官者除名。士彥小男女、忻母妻女及小男竝放。士彥叔諧妻妾及資財田宅,忻、妻妾及資財田宅,悉沒官。士彥、兒年十五以上遠配。上儀同薛摩兒,是士彥交舊,上柱國府戶曹參軍事裴石達,是士彥府僚,反狀逆心,巨細皆委。薛摩兒聞語,仍相應和,俱不申陳,宜從大辟。問即承引,頗是恕心,可除名免死。朕握圖當,六載於斯,政事徒勤,淳化未洽,興言軫念,良深嘆憤!《隋書·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