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規劃,因地制宜

全面規劃,因地制宜
南京市遵義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2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本文提要:對全區工廠、學校的分布情況,以及各方面辦學的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和全面規劃,採取以工廠為主,以街道為主,或工廠、街道、公社掛鉤等多種辦學的形式,以實現工人階級領導。對工宣隊作必要調整,由辦校工廠派出工宣隊在確保工人階級領導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辦學校,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必須有工人群眾參加」。毛主席的指示,指明了教育革命的方向,使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我區學校普遍召開了工人、教師、學生、家長和街道居民座談會,多方面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特別是對採取什麼形式辦學的問題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調查研究。

開始,同志們普遍認為,教育革命要實現工人階級的領導,就必須把學校全部交給工廠來辦,讓工人群眾直接管理學校。但是,當大家分析了本區的具體情況以後,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如果把學校全部交給工廠來辦,勢必出現廠少校多、工廠管理學校的任務過重的矛盾。第一,我區中小學共有六十四所,師生六萬多人,最小的學校在五百人以上,最大的有二千多人,而全區五百人以上的工廠只有九個,二百人以上的工廠只有三十一個,有的廠還擔負重要的生產任務,接辦學校有實際困難。第二,工廠和學校的分布不勻,學校多在市區中心,工廠多在市區的周圍。有的學校附近還沒有工廠。

毛主席教導我們:「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採取什麼形式辦學,既能體現工人階級的領導,又能解決廠少校多的矛盾呢?廣大革命群眾充分醞釀之後,認識到因地制宜辦學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

教育革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目前正在實踐的階段,不能採取「一刀切」的辦法。教育革命能不能實現工人階級的領導,重要的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容。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採取多種形式辦學。按照我區具體情況,初步決定採取以下的四種形式辦學:(一)把十七所中學和離這些中學較近的十七所小學並在一起,交給十七個工廠來辦;(二)把四所離工廠近的小學交給工廠來辦,以廠為主,和附近公社、街道掛鉤;(三)附近沒有工廠的小學,交給街道來辦,以街道為主,和工廠、公社掛鉤;(四)生產任務重的工廠和小廠,由附近幾個廠聯合辦,也和公社、街道掛鉤。

在採取多種形式辦學的過程中,我們儘量做到全面規劃,合理安排。一是廠(街道)、校距離要近,便於領導學校;二是廠、校力量要大體相當,大廠辦人數較多的學校,小廠辦人數較少的學校;三是注意讓斗、批、改搞得比較好的廠辦斗、批、改搞得比較差的學校;四是調整工人宣傳隊,由辦校工廠派工人宣傳隊,以便於辦校工廠更好地領導學校。

有的人認為街道辦學校,不能體現工人階級的領導。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解決師生和家長的思想問題和某些實際問題。一般說,街道革委會都已經有了優秀工人參加領導,學校也進駐了工人宣傳隊,所以街道管學校是可以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

工廠或街道辦學校,在工廠幹部和革命師生中也存在一些思想問題。有的工廠和街道認為原來「一攤子」就夠大的了,沒有精力管學校;有的只想接辦條件較好的學校,不想管條件差的學校。學校的革命師生,一般都想由大廠辦,不想由小廠辦;想由工廠辦,不想由街道辦。針對這些活思想,我們分別舉辦有工廠、街道、學校和工人宣傳隊負責人參加的教育革命專題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指示,明確工人階級的偉大歷史任務和因地制宜辦學的好處。學習效果很好,使工廠和街道革委會的同志,認識到辦學校是自己的光榮職責;使學校的師生認識到挑挑揀揀,不是從大局出發,紛紛表示不管是工廠或街道辦,都要把教育革命進行到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