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蕭景先 編輯

  景先,本名道先。高帝從子。仕宋為海陵王國上軍將軍,補建陵令,累遷至寧朔將軍、驍騎將軍、武帝撫軍中軍二府司馬、兼左衛將軍。齊受禪,遷太子左衛率,封新吳縣伯。出為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武帝即位,征為侍中,領左軍將軍、兼領軍將軍,轉中領軍,進爵為侯,領太子詹事。遭母喪,起為領軍將軍。遷征虜將軍、丹楊尹,假節督司州。卒,贈侍中、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諡曰忠侯。

遺言 編輯

  此度疾病,異於前後,自省必無起理。但夙荷深恩,今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稱,上慚慈旨。便長違聖世,悲哽不知所言。可為作啟事,上謝至尊,粗申愚心。毅雖成長,素闕訓范。貞等幼稚,未有所識。方以仰累聖明,非殘息所能陳謝。自丁荼毒以來,妓妾已多分張,所餘丑猥數人,皆不似事。可以明月、佛女、桂支、佛兒、玉女、美玉上台,美滿、艷華奉東宮。私馬有二十餘匹,牛數頭,可簡好者十匹、牛二頭上台,馬五匹、牛一頭奉東宮,大司馬、司徒各奉二匹,驃騎、鎮軍各奉一匹。應私仗器、亦悉輸台。六親多未得料理,可隨宜溫血阝,微申素意。所賜宅曠大,恐非毅等所居,須喪服竟,可輸還台。劉家前宅,久聞其貨,可合率市之,直若短少,啟官乞足。三處田,勤作,自足供衣食。力少,更隨宜買粗猥奴婢充使。不須餘營生周旋。部曲還都,理應分張,其久舊勞勤者,應料理,隨宜啟聞乞恩。《南齊書·蕭景先傳》

蕭緬 編輯

  緬字景業。高帝從子。封安陸侯,為吳郡太守。永明中,歷雍州刺史。卒贈王。

與衛軍王儉書論庾杲之 編輯

  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綠水,依芙蓉,何其麗也。《南史·庾杲之傳》。王儉以庾杲之為衛將軍長史,緬與儉書。

蕭穎胄 編輯

  穎胄,高帝從子。為秘書郎,遷太子舍人。永明三年,襲父赤斧爵南豐伯,歷竟陵王司徒外兵參軍,晉熙王文學。除明威將軍、安陸內史,遷中書郎。除左將軍,出為新安太守。隆昌初,徙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除黃門郎,遷衛尉。建武中,進爵為侯,遷冠軍長史,復為衛尉。出為後軍長史、廣陵太守、行南兗州事,進南兗州刺史。和帝為荊州,以為西中郎長史、南郡太守、行荊州事。與梁王舉義,進相國左長史、鎮軍將軍。和帝即位,進侍中、尚書令,領吏部尚書,行荊州刺史。中興元年卒,贈侍中、丞相。梁天監初,追諡曰獻武。

遺表 編輯

  臣疹患數日,不謂便至困篤,氣息綿微,待盡而已。臣雖庸薄,忝籍葭莩,過受先朝殊常之眷,循寵礪心,誓生以死。屬皇業中否,天地分崩,總率諸侯,翼奉明聖。賴社稷靈長,大明在運,故兵之所臨,無思不服。今四海垂平,干戈行戢,方希陪翠華,奉法駕,反東都,觀舊物。不幸遘疾,奄辭明世,懷此深恨,永結泉壤。竊惟皇業至重,萬機甚大,登之實難,守之未易。陛下富於春秋,當遠尋祖宗創業艱難,殷鑑季末顛覆厥緒,思所以念始圖終,康此兆庶。征東大將軍臣衍,元勛上德,光贊天下,陛下垂拱仰成,則風流日化,臣雖萬沒,無所遺恨。《南齊書·蕭穎胄傳》

移檄京邑 編輯

  西中郎府長史、都督行留諸軍事、右軍將軍、南郡太守、南豐縣開國侯蕭穎胄,司馬、征虜將軍、新興太守夏侯詳告京邑百官、諸州郡牧守:

  夫運不嘗夷,有時而陂;數無恆剝,否極則亨。昔商邑中微,彭、韋投袂;漢室方昏,虛、牟效節。故風聲永樹,卜世長久者也。昔我太祖高皇帝,德范生民,功格天地,仰緯彤雲,俯臨紫極。世祖嗣興,增光前業,雲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鬱林昏迷,顛覆厥序,俾我大齊之祚,翦焉將墜。高宗明皇帝,建道德之盛軌,垂仁義之至蹤,紹二祖之鴻基,繼三五之絕業。昧旦丕顯,不明求衣,故奇士盈朝,異人輻湊。若乃經禮緯樂之文,定鼎作洛之制,非雲如醴之祥,白質黑章之瑞,諒以則天比大,無德稱焉。而嗣主不綱,窮肆陵暴,十侃畢行,三風咸襲。喪初而無哀貌,在戚而有喜容。酣酒嗜音,罔懲其侮。讒賊狂邪,是與比周。遂令親賢嬰荼毒之誅,宰輔受菹醢之戮。江僕射、蕭、劉領軍、徐司空、沈僕射、曹右衛,或外戚懿親,或皇室令德,或時宗民望,或國之虎臣,並勛彰中興,功比周、邵,秉鈞贊契,受遺先朝。咸以名重見疑,正直貽斃,害加黨族,虐及嬰孺。曾無《渭陽》追遠之情,不顧本枝殲落之痛。信必見疑,忠而獲罪,百姓業業,罔知攸暨。崔慧景內逼淫刑,外不堪命,驅土崩之民,為免死之計,倒戈回刃,還指宮闕。城無完守,人有異圖。賴蕭令君勛濟宗┙,業拯蒼氓,四海蒙一匡之德,億兆憑再造之功。江夏王拘迫威強,牽制巨力,跡屈當時,乃心可亮。竟不能內恕探情,顯加鴆毒。蕭令君自以親惟族長。任實宗臣,至誠苦言,朝夕獻入,讒丑交構,漸見疏疑,浸潤成災,奄離怨酷。用人之功,以寧社稷,刈人之身,以騁淫濫。

  台輔既誅,奸小競用,梅蟲兒、茹法珍妖忍愚戾,窮縱醜惡,販鬻主威,以為家勢,營惑嗣主,恣其妖虐。宮女千餘,裸服宣淫,孽臣數十,袒裼相逐。帳飲肆之間,宵遊街陌之上,提挈群豎,以為歡笑。

  劉山陽潛受凶旨,規肆狂逆,天誘其衷,即就梟翦。

  夫天生蒸民,樹之以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豈有尊臨宇縣,毒遍黔首,絕親戚之恩,無君臣之義,功重者先誅,勛高者速斃。九族內離,四夷外叛,封境日蹙,戎馬交馳,帑藏既空,百姓已竭,不血阝不憂,慢游是好。民怨於下,天懲於上,故熒惑襲月,孽火燒宮,妖水錶災,震蝕告。七廟阽危,三才莫紀,大懼我四海之命,永淪於地。

  南康殿下,體自高宗,天挺英懿。食葉之徵,著於弱年,當璧之祥,兆乎綺歲。億兆,咸思戴奉。且勢居上游,任總戎略,家國之否,寧濟是當。莫府身備皇宗,忝荷顧托,憂深責重,誓清時難。今命冠軍將軍、西中郎諮議、領中直兵參軍、軍主楊公則,寧朔將軍、領中兵參軍、軍主王法度,冠軍將軍、諮議參軍、軍主龐,輔國將軍、諮議參軍、領別駕、軍主宗,輔國將軍、諮議參軍、軍主樂藹等,領勁卒三萬,陵波電邁,逕造秣陵。冠軍將軍、領諮議、中直兵參軍、軍主蔡道恭、輔國將軍、中直兵參軍、右軍府司馬、軍主席闡文,輔國將軍、中直兵參軍、軍主任漾之,寧朔將軍、中直兵參軍、軍主韓孝仁,寧朔將軍、中直兵參軍、軍主朱斌,中直兵參軍、軍主宗冰之,建威將軍、中直兵參軍、軍主朱景舒,寧朔將軍、中直兵參軍、軍主庾域,寧遠將軍、軍主庾略等,被甲二萬,直指建業。輔國將軍武寧太守、軍主鄧元起,輔國將軍、前軍將軍、軍主王世興等,鐵騎一萬,分趨白下。征虜將軍、領司馬、新興太守夏侯詳、寧朔將軍、諮議參軍、軍主柳忱、寧朔將軍、領中兵參軍、軍主劉孝慶,建威將軍、軍主、江陵令江詮等,帥組甲五萬,駱驛繼發。雄劍高麾,則五星從流,長戟遠指,則雲虹變色。天地為之皇,山淵以之崩沸。莫府親貫甲冑,授律中權,董帥熊羆之士十有五萬,征鼓紛沓,雷動荊南。寧朔將軍、南康王友蕭穎達,領虎旅三萬,抗威後拒。蕭雍州勳業蓋世,謀猷淵肅,既痛家禍,兼憤國難,泣血枕戈,誓雪怨酷,精卒十萬,已出漢川。張郢州節義慷慨,悉力齊奮。江州邵陵王、湘州張行事、王司州皆遠近懸契,不謀而同,並勒驍猛,指景風驅。舟監魚麗,萬里蓋水,車騎雲屯,平原霧塞。以同心之士,伐倒戈之眾,盛德之師,救危亡之國,何征而不服,何誅而不克哉!

  今兵之所指,惟在梅蟲兒、茹法珍二人而已。諸君德載累世,勛著先朝,屬無妄之時,居中否之運,受迫群豎,念有危懼。大軍近次,當各思奮跡,來赴軍門。檄到之日,有能斬送蟲兒、法珍首者,封二千戶開國縣侯。若迷惑因黨,敢拒命者,刑茲無赦,戮及宗族。賞罰之信,有如敫日,江水在此,余不食言。《南齊書·蕭穎胄傳》。

王琨 編輯

  琨,琅邪臨沂人。晉衛將軍薈孫。宋永初中,除郎中、駙馬都尉,奉朝請。元嘉初,為尚書儀曹郎、州治中。累遷左軍諮議,領錄事,出為宣城太守、司徒從事中郎、義興太守。還為北中郎長史、黃門郎、寧朔將軍、東陽太守。孝建初,遷廷尉卿、驃騎長史,加臨淮太守,轉吏部郎。出為廣州刺史,還為廷尉。加給事中,轉歷陽內史,徙東中郎長史,遷度支尚書。出為廣陵太守。泰始初,遷度支尚書,加光祿大夫。出為冠軍、將軍吳郡太守,遷中領軍,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騎常侍,出為會稽太守。元徽中,遷金紫光祿、本州中正,加特進。順帝即位,進右光祿大夫。齊受禪,領武陵王師,加侍中。建元四年卒,年八十四。贈左光祿大夫。

請以小息佟襲封從兄華爵表 編輯

  臣門侄不休,從孫長,是故右衛將軍嗣息,少資常猥,猶冀晚進。頃更昏酣,業身無檢。故衛將軍華忠肅奉國,善及世祀;而長負釁承封,將傾基緒。嗣小息佟,閒立保退,不乖素風,如蒙拯立,則存亡荷榮,私祿更構。《南齊書·王琨傳》。從兄華孫長襲華爵為新建侯,嗜酒多侃失。泰始元年,琨上表。

王逡之 編輯

  逡之字宣約。琨從子。仕宋為江夏王國常侍,行大司馬參軍、章安令、山陽王驃騎參軍、兼治書御史、安成國郎中、吳令。升明末,以著作郎兼尚書左丞。齊受禪,為國子博士。永明中,兼著作,轉通直常侍、驍騎將軍。出為寧朔將軍、南康相、大中、光祿大夫,加侍中。

奏劾謝超宗袁彖 編輯

  臣聞行父盡忠,無禮斯疾;農夫去草,見惡必耘。所以振纓請良,登朝著績,未有屍位存私,而能保其榮名者也。

  今月九日,治書侍御史臣司馬侃啟彈征北諮議參軍事謝超宗,稱「根性昏動,率心險放,悖議爽真,囂辭犯實,親朋忍聞,衣冠掩目,輒收付廷尉法獄治罪」。處劾雖重,文辭簡略,事入主書,被卻還外。其晚,兼御史中丞臣袁彖改奏白簡,始粗詳備。厥初隱衛,實彖之由。尋超宗植性險戾,稟行兇訁皮,豺狼野心,久暴遐邇。張敬兒潛圖反噬,罰未塞侃,而稱怨痛枉,形於言貌。協附奸邪,疑間勛烈,構扇異端,譏議時政,行路同忿,有心咸疾。而阿昧苟容,輕文略奏。又彈事舊體,品第不簡,而釁戾殊常者,皆命議親奏,以彰深侃。況超宗罪愈四凶,過窮南竹,雖下輒收,而文止黃案,沈浮並見,輕重相乖,此而不糾,憲綱將替。

  彖才識疏淺,質干無聞,憑戚升榮,因慈荷任。不能克己厲情,少酬恩獎,撓法容非,用申私惠。何以糾正邦違,式明王度?臣等議請以見事免彖,所居官,解兼御史中丞,輒攝曹依舊下禁止,視事如故。

  治書侍御史臣司馬侃,雖承稟有由,而初無疑執,亦合及咎。請杖督五十,奪勞百日。

  令史卑微,不足申盡,啟可奉行。

  侃奏彈之始,臣等並即經見加推糾,案入主書,方被卻檢,疏謬之侃,伏追震悚。《南齊書·謝超宗傳》

錫輅議 編輯

  大輅,殷之祭車,故不登周輅之名,而《明堂位》云:「大輅,殷輅也。」注云:「大輅,木輅也。」《月令》:「中央士,乘大輅。」注云:「殷略也。」《禮器》:「大輅繁纓一就。」注云:「大輅,殷之祭天車也。」《周禮》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則周之木輅,殷之大輅也。周革路建大白,以即戎,此則戎輅也。意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錫以殷祭天之車,與周之即戎之路。祀則以殷,戎必以周者,明郊天義遠,建前代之禮,即戎事近,故以今世之制。《明堂位》云:「魯君孟春乘大輅,載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於郊。」天子以大略以錫諸侯,良有以也。今木路,即大路也。《齊書·輿服志》。宋升明三年,錫齊王大輅、戎輅各一。乘黃五輅,無大輅、戎輅。左丞王逡之議。

編輯

  之,逡之從弟。建元中為祠部郎中,累遷至長水校尉,有《齊職儀》五十卷。

喪遇閏議 編輯

  喪以閏施,功衰以下,小祥值閏,則略而不言。今雖厭屈,祥名猶存,異於餘服。計月為數,屈追慕之心,以遠為邇。日既餘分,月非正朔,含而全制,於情唯允。僕射儉議,理據詳博,謹所附同。今司徒淵始雖疑難,再經往反,未同儉議。依舊八座丞郎通共博議為允。以來五月晦小祥,其祥礻覃自依常限。奏御,班下內外。《南齊書·禮志》下。建元三年,祠部郎中王之議。又見《通典》一百。

王顥 編輯

  顥,之子。永明中為中軍參軍。

上父之齊職儀啟 編輯

  臣亡父故長水校尉之,籍素為基,依儒習性。以宋元徽二年,被敕使纂集古設官曆代分職。凡在墳策,必盡詳究。是以等級掌司,咸加編錄。黜陟遷補,悉該研記。述章服之差,兼冠佩之飾。屬值啟運,軌度惟新。故太宰臣淵奉宣敕旨,使速洗正。刊定未畢,臣私門凶禍。不揆庸微,謹冒啟上,凡五十卷,謂之《齊職儀》。仰希永升天閣,長銘秘府。《南齊書·王逡之傳》

王僧虔 編輯

  僧虔,宋左祿大夫曇首次子。元嘉中,除秘書郎、太子舍人,累遷至尚書令。齊受禪,轉侍中,撫軍將軍,丹楊尹。授左光祿大夫,出為征南將軍、湘州刺史。武帝即位,授侍中、左光祿大夫。永明三年卒,贈司空,諡曰簡穆。

書賦 編輯

  情憑虛而測有,思沿想而圖空。心經於則,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從,風搖挺氣,妍靡深功。爾其隸明敏蜿蠖,絢將。ゼ文篚縟,托韻笙簧。儀春等愛,麗景依光。沈若雲郁,輕若蟬揚。稠必昂萃,約實箕張。垂端整曲,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雙兢於兩傷。形綿靡而多態,氣陵厲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獻體也貴壯。跡乘規而騁勢,志循檢而懷放。《藝文類聚》七十四

樂表 編輯

  臣聞《風》、《雅》之作,由來尚矣。大者系乎興衰,其次者箸於率舞。在於心而木石感,鏗鏘奏而國俗移。故鄭相出郊,辯聲知戚;延陵入聘,觀樂知風。是則音不妄起,曲豈徒奏。哥倡既設,休戚已征,清濁是均,山琴自應。斯乃天地之靈和,升降之明節。今帝道四達,禮樂交通,誠非寡陋所敢裁酌。伏以三古缺聞,六代潛響,舞詠與日月偕湮,精靈與風雲俱滅。追餘操而長懷,撫遺器而太息,此則然矣。夫鍾縣之器,以雅為用,凱容之制,八佾為體。故羽擊拊,以相諧應,季氏獲誚,將在於此。今總章舊佾二八之流,礻圭服既殊,曲律亦異,推今校古,皎然可知。又哥鍾一肆,克諧女樂,以哥為稱,非雅器也。大明中,即以宮縣合和《な》、《拂》,節數雖會,慮乖雅體。將來知音。或譏聖世。若謂鍾舞已諧,不欲廢罷,別立哥鍾,以調羽佾,止於別宴,不關朝享,四縣所奏,謹依雅則,斯則舊樂前典,不墜於地。臣昔已制哥磬,猶在樂官,具以副鍾,配成一部,即義沿理,如或可安。又今之《清商》,實由銅雀,魏氏三祖,風流可懷,京、洛相高,江左彌重。諒以金縣干戚,事絕於斯。而情變聽改,稍復零落,十數年間,亡者將半。自頃家競新哇,人尚謠俗,務在噍危,不顧律紀,流宕無涯,未知所極,排斥典正,崇長煩淫。士有等差,無故不可以去禮;樂有攸序,長幼不可以共聞。故宣丑之制,日盛於廛里,風味之韻,獨盡於衣冠。夫川震社亡,同災異戒,哀思靡漫,異世齊歡。咎徵不殊,而欣畏並用,竊所未譬也。方今塵靜畿中,波恬海外,《雅》、《頌》得所,實在茲辰。臣以為宜命典司,務勤課習,緝理舊聲,迭相開曉,凡所遺漏,悉使補拾。典全者祿厚,藝敏者位優,利以動之,則人思自勸,風以靡之,可不訓自革,反本還源,庶可跋踵。《宋書·樂志》一。順帝升明二年,尚書令王僧虔上表,並言三調哥。又見《南齊書·王僧虔傳》,有刪節。

請禁上湯殺囚疏 編輯

  湯本以救疾,而實行冤暴,或以肆忿。若罪必入重,自有正刑;若去惡宜疾,則應先啟。豈有死生大命,而潛制下邑。愚謂治下囚病,必先刺郡,求職司與醫對共診驗;遠縣,有人省視,然後處理。可使死者不限,生者無怨。《南齊書·王僧虔傳》。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僧虔上疏言之。

辭判二岸雜事啟 編輯

  臣僧虔啟,劉伯寵陶瑾稱敕二岸,雜事悉委臣判,聖恩罔已,獎使入效,斯實臣下驅馳至願。且職事所司,不應多陳。雖奉今旨,臣豈敢於外下意不先上聞?正當罄率管見,令官長啟審可否之宜,會須恩裁,此乃更亂天聽。或致煩壅,且得仍舊,以待能者,恐於事體,二三惟允。伏願少留神照,察覽所啟,非敢辭務,懼塵聖化。謹冒輸請,伏追震怍。謹啟。《淳化閣帖》三

請用謝憲督運啟 編輯

  臣僧虔啟,南台御史謝憲,乃堪驅使,臣門義舊,粗是所悉。統內新故雜米數十萬斛,實須督切,憲今請假在此,臣欲折以統攝,庶得速辦,其頻經督運,已有前效。謹以啟聞,伏願聽許。謹啟。《淳化閣帖》三

為王琰乞郡啟 編輯

  太子舍人王琰闕十五字。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小郡,謹牒,七月廿四日。僧虔啟。梅鼎祚《文紀》引《寶章集》

答高帝論書啟 編輯

條疏古來能書人名啟 編輯

  臣僧虔啟,昨奉敕須古來能書人名,臣所知局狹,不辨廣悉,輒條疏上呈羊欣所撰錄一卷。尋案未得,續更呈聞。謹啟。

  秦丞相李斯

  秦中車府令趙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於雲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書曰隸書。

  扶風曹喜,後漢人,不知其官。善篆隸,篆小異李斯,見師一時。

  陳留蔡邕,後漢左中郎將。善篆隸,采斯喜之法,真定直父碑文,猶傳於世。篆者師焉。

  杜陵陳遵,後漢人,不知其官。善篆隸,每書一座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座。

  上谷王次仲,後漢人。作八分楷法。

  師宜官,後漢不知何許人、何官。能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書,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書其壁,觀者雲集,酒因大售,俟其飲足,削書而退。

  安定梁鵠,後漢人,官至選部尚書。得師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鵠書懸帳中。宮殿題署,多是鵠手也。

  陳留邯鄲淳,為魏臨淄侯文學。得次仲法,名在鵠後。

  毛弘,鵠弟子。今秘書八分,皆傳弘法義,有左子邑,與淳小異,亦有名。

  京兆杜度,為魏齊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後漢濟北相。亦善草書,平苻堅得摹崔瑗書,王子敬云:「極似張伯英。」瑗子實,官至尚書,亦能草書。

  弘農張芝,高尚不仕。善草書,精勁絕倫。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每書雲,匆匆不暇草書。人謂為草聖。弟昶,漢黃門侍郎,亦能草。今世雲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詡、梁宣、田彥和及司徒韋誕,皆伯英弟子,並書草,誕書最優。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館寶器,皆是誕手寫。魏明帝起凌雲台,誤先釘榜而未題,以籠盛誕,轆轤長糹互引之,使就榜書之。去地上二十五丈,誕甚危懼,乃擲其筆以下焚之。仍誡子孫,絕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鴻臚少卿。誕子少季,亦有能稱。

  羅暉趙襲,不詳何許人,與伯英同時,見稱西州,而矜許自與,眾頗惑之。伯英與朱寬書自敘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趙台張超,亦善草,不及崔張。

  晉齊王攸,善草行書。

  太山羊忱,晉徐州刺史;羊固,晉臨海太守;並善行書。

  江夏李式,晉侍中,善寫隸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

  晉中書院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

  琅邪王е,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能章楷,謹傳鍾法。

  晉丞相王導,善稿行。е從兄也。

  王恬,晉中軍將軍、會稽內史,善隸書。導第一子也。

  王洽,晉中書令、領軍將軍。眾書通善,尤能隸行。從兄羲之云:「弟書遂不減吾。」恬弟也。

  王珉,晉中書令,善隸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晉中將軍、會稽內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隸。羊欣云:「古今莫二。」е兄子也。

  王獻之,晉中書令。善隸稿,骨勢不若父,而媚趣過之。羲之第七子也。兒玄之、徽之,兄子淳之,並善草行。

  王允之,晉衛軍將軍、會稽內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晉司徒左長史,能草隸。子修,琅邪王文學,善隸行,與羲之善,故殆窮其妙。早亡,未盡其美。子敬每省修書云:「咄咄逼人。」

  王綏,晉冠軍將軍、會稽內史,善隸行。

  高平卻郄,晉司空會稽內史,善章草,亦能隸。郄超,晉中書郎,亦善草。子也。

  穎川庾亮,晉太尉,善草行。庾翼,晉荊州刺史,善隸行,時與羲之齊名。亮弟也。

  陳郡謝安,晉太傅,善隸行。

  高陽許靖民,鎮軍參軍。善隸草,羲之高足。

  晉穆帝時,有張翼,善學人書,寫羲之表。表出,經日不覺,後雲幾欲亂真。

  飛白本是宮殿題,八分之輕者,全用楷法。吳時張弘,好學不仕,常著鳥巾。時人號為張鳥巾,此人特善飛白,能書者無不好之。自秦至晉凡六十九人。《法書要錄》。案:本注六十九人,今此啟僅五十七人,當有誤。

報檀 編輯

  征北板比歲處遇小優,殷主簿從此府入崇禮,何儀曹即代殷,亦不見訴為苦。足下積屈,一朝超升,政自小難。泰始初,勤苦十年,自未見其賞,而頓就求稱,亦何可遂。吾與足下素撫怨憾,何以相侵苦,直是意有佐佑耳。《南齊書·王僧虔傳》。元徽中,遷吏部尚書。高平檀訴僧虔求祿不得,與僧虔書。僧虔報書。

與兄子儉書 編輯

  古語云:「中國失禮,問之四夷。」計樂亦如。符堅敗後,東晉始備金石樂,故知不可全誣也。北國或有遺樂,誠未可便以補中夏之闕,且得知其存亡,亦一理也。但《鼓吹》舊有二十一曲,今所能者,十一而己,意謂北使會有散役,得今樂署一人粗別同異者,充此使限。雖復延州難追,其得知所知,亦當不同。若謂有此理者,可得申吾意上聞否?試為思之。《南齊書·王僧虔傳》

與張緒書 編輯

  孔,敬康曾孫也。行動幽祗,德標松桂,引為主簿,遂不可屈,此古之遺德也。《南史·杜京產傳》

與某書 編輯

  承天涼體豫,復欲繕寫一賦。傾遲暉采,心目俱勞。承閱覽秘府,備睹群跡,崔張歸美於逸少,雖一代所宗,仆不見前古人之跡,計亦無以過於逸少,既妙盡深絕,便當得之實錄。然觀前世稱目,竊有疑焉。崔杜之後,共推張芝,仲將謂之筆聖,伯玉得其筋,巨山得其骨。索氏自謂其書銀鈎蠆尾,談者誠得其宗。劉德升為鍾胡所師,兩賢並有肥瘦之斷,元鳴獲釘壁之習,師宜致酒簡之多,此亦不能止。長胤狸骨,右軍以為絕倫,其功不可及。由此言之,而向之論,或致投杖,聊呈一笑,不妄言耳。《法書要錄》引王僧虔《論書》與竟陵王子良《答僧虔書》混為一篇。今從梅鼎祚《文紀》割為「與某書」。

誡子書 編輯

  誡子書

  知汝恨吾不許汝學,欲自悔厲,或以闔棺自欺,或更擇美業,且得有慨,亦慰窮生。但亟聞斯唱,未睹其實。請從先師聽言觀行,冀此不復虛身。吾未信汝,非徒然也。往年有意於史,取《三國志》聚置床頭百日許,復徙業就玄,自當小差於史,猶未近彷佛。曼倩有云:「談何容易。」見諸玄,志為之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誦數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盛於塵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言《老》,端可復言未嘗看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論注百氏,荊州《八帙》,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廚不,而欲延大賓者哉?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何名;《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帙》所載,凡有幾家;《四本》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人亦不受汝欺也。由吾不學,無以為訓。然重華無嚴父,放勛無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輩竊議,亦當雲「何越不學?在天地間可嬉戲,何忽自課謫?幸及盛時逐歲暮,何必有所滅?」汝見其一耳,不全爾也。設令吾學如馬、鄭,亦必甚勝;復倍不如今,亦必大減。致之有由,從身上來也。汝今壯年,自勤數倍許勝,劣及吾耳。世中比例舉眼是,汝足知此,不復具言。

  吾在世雖乏德業,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等耳。即化之後,若自無調度,誰復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負令譽弱冠越超清級者,於時王家門中,優者則龍鳳,劣者猶虎豹,失蔭之後,豈龍虎之議?況吾不能為汝蔭,政應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或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誠爾後乘也。汝年入立境,方應從官,兼有室累,牽役情性,何處復得下帷如王郎時邪?為可作世中學,取過一生耳。試復三思,勿諱吾言。猶捶撻志輩,冀脫萬一,未死之間,望有成就者,不知當有益否?各在爾身己切,豈復關吾邪?鬼唯知愛深松茂柏,寧知子弟毀譽事!因汝有感,故略敘胸懷。《南齊書·王僧虔傳》,又略見《南史》二十二。

論書 編輯

  宋文帝書,自雲可比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工夫少於欣。」王平南е,是右軍之叔,自過江東,右軍之前唯е為最善。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

  亡曾祖領軍洽書與右軍書,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鍾、張。右軍云:「弟書遂不減吾。」

  亡從祖中書令珉書,筆力過於子敬。書舊品云:「有四匹素絹,自朝操筆,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無誤字。」子敬戲云:「弟書如騎騾,恆欲度驊騮前。」

  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忿,在荊州與都下人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張翼。」

  張翼善學人書,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右軍當時不別,久後方悟云:「小子幾欲亂真。」

  張芝、索靖、韋誕、鍾會、二衛並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唯見其筆力驚絕耳。

  張澄書,當時亦呼有意。

  郄章草,亞於右軍。

  晉齊王攸書,京洛以為楷法。

  李式書,右軍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王)書亦可比庾翼。

  陸機書,吳士書也。無以校其多少。

  庾亮書,亦能入錄。

  亡高祖丞相導,亦甚有楷法。以師鍾衛,好愛無厭,喪亂狼狽,猶以鍾繇尚書宣示帖衣帶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見平生所愛,遂以入棺。

  郄超草書,亞於二王,緊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書,自謂右軍之流,論者未之許,雲可比孔琳之。

  謝安亦入能書錄,殊亦自重。乃為子敬書嵇中散詩,得子敬書,有時裂作校紙。

  羊欣丘道護,並親受於子敬,欣書見重一時,行草尤善,正乃不稱。孔琳之書,天然放縱,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丘道護與羊欣,俱面受子敬,故當在欣後。

  范曄與蕭思話同師羊欣,范後背叛,既失故步,為復小有意耳。

  蕭思話書,全法羊欣,風流趣好,殆當不減,而筆力恨弱。

  謝靈運書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入流。昔子敬上表,多於中書雜事中,皆自書,竊易真本,相與不疑。元嘉初,方就索還。上謝太傅殊禮表,亦是其例。親聞文皇說此。

  謝綜書,其舅云:「緊潔生趣,實為得賞。至不重羊欣,欣亦憚之。書法有力,恨少媚好。」

  顏騰之、賀道力,並便尺牘。

  康昕學右軍草,亦欲亂真,與南州識道人作右軍書貨。

  孔琳之書,放縱快利,筆道流便,二王後略無其比。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盡其妙,故當劣於羊欣。

  謝靜、謝敷,並善寫經,亦入能境,居鍾索之美,邁古流今。是以征南還有所得。案:此下有闕文,《法書要錄》誤以「辱告」並「五紙」一段及「承天涼體豫」一段混為一篇,今據《書斷》載竟陵王子良答王僧虔書有「子邑之紙」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涼」一段為僧虔與某書,《梅鼎祚文紀》亦如此。案:寶泉《述書賦》注云:「王僧虔答竟陵王子良書,序古善書人,評議無不至當。本行於世,其真跡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則此論為答竟陵王明矣。」《法書要錄》舊寫本,又略見《南齊書·王僧虔傳》、《南史》二十二,又《御覽》七百四十八引兩條。

  鍾公之書,謂之盡妙。鍾有三體:一曰銘石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世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行書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覽》七百四十八。

  張超字子並,河間人。衛覬字伯儒,河東人。為魏尚書僕射,諡敬侯,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草體如傷瘦,而筆跡精殺,亦行於代。子瓘,字伯玉。晉司空太保,為楚王所害。瓘采張芝草法,取父書參之,更為草稿,世傳其善。子恆,字巨山,亦能書。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散騎常侍張芝姊之孫也。傳芝草而形異,甚矜其書,名其字勢曰銀鈎蠆尾。

  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觀題署多是誕手。魏明帝起凌雲台,先釘榜,未題,籠盛誕,轆轤長糹互引上,使就榜題,榜去地將二十五丈,誕危懼。誠子孫絕此楷法,又著之家令。官至大鴻臚,為飛白書,題尚書省壁。

  圓行方止,物之定質,注一作之不已則溢,高之不已則忄栗,馳之不已則躓,引之不已則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王慈 編輯

  慈字伯寶,僧虔子。仕宋為秘書郎、太子舍人,入齊為安成王撫軍主簿,轉記室。遷秘書丞、司徒左西屬、右長史,試守新安太守、黃門郎、太子中庶子,領射聲校尉、安成王冠軍、豫章王司空長史、司徒左長史、兼侍中。出為輔國將軍、豫章內史,以父憂去。起為建武將軍、吳郡太守。遷寧朔將軍、大司馬長史,重除侍中,領步兵校尉。轉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出為東海太守,行徐州事。還為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永明九年卒,贈太常,諡曰懿子。

朝堂諱榜表 編輯

  夫帝后之德,綢繆天地,君人之亮,蟬聯日月。至於名族不著,昭自方策,號諡聿宣,載伊篇籍。所以魏臣據中以建議,晉主依經以下詔。朝堂榜志,諱字懸露,義非綿古,事殷中世,空失資敬之情,徒乖嚴配之道。若乃式功鼎臣,贊庸元吏,或以勛崇,或由姓表。故孔悝見,謂標叔舅,子孟應圖,稱題霍氏。況以處一之重,列尊名以止仁;無二之貴,夤沖文而止敬。昔東平即世,孝章巡宮而灑泣;新野雲終,和熹見似而流涕。感循舊類,尚或深心;矧觀徽跡,能無惻隱?今扃禁邃,動延車蓋,若使鑾駕紆覽,四時臨閱,豈不重增聖慮,用感宸衷?愚謂空標簡第,無益於匪躬;直述朝堂,寧虧於夕惕。伏惟陛下保合萬國,齊聖群生,當刪前基之弊軌,啟皇齊之孝則。《南齊書·王慈傳》。慈以朝堂諱榜,非古舊制,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