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褚淵 編輯

  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人,晉義興太守爽曾孫,尚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太宰參軍、太子洗馬、秘書丞,襲父湛之都鄉侯,歷中書郎、司徒右長史、吏部郎。明帝即位,遷侍中,轉吏部尚書,領太子右衛率,加驍騎將軍,改封雩都縣伯,轉侍中,領右衛將軍,遷散騎常侍、丹楊尹,出為吳興太守,復徵吏部尚書,授右僕射,受遺詔,為中書令、護軍將軍,元徽初為中軍將軍,加侍中,進爵為侯,授中書監,升明初改號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中書監、司空。齊受禪,遷司徒,改封南康郡公,尋加尚書令,錄尚書事。武帝即位,復為司空,領驃騎將軍,卒。贈太宰,諡曰文簡。有集十五卷。

秋傷賦 編輯

  雲紛紛而夾轉兮,樹菸黃而隕落。瞻孤游之流鴻兮,觀雲間之舞鶴。景曖曖而向頹兮,時冉冉而將薄。獨悲愁而悽慘兮,斂輕裾以歸幕。《初學記》三

為宋順帝禪位齊王詔 編輯

  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宇宙,闡揚鴻烈,大庇生民。晦往明來,積代同軌,前王踵武,世必由之。宋德湮微,昏毀相襲,景和騁悖於前,元徽肆虐於後,三光再霾,七廟將墜,璇極委馭,含識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綴。靜惟此紊,夕惕疚心。

  相國齊王,天誕睿聖,河嶽炳靈,拯傾提危,澄氛靜亂,匡濟艱難。功均造物。宏謀霜照,秘算雲回,旌旆所臨,一麾必捷,英風所拂,無思不偃,表里清夷,遐邇寧謐。既而光啟憲章,弘宣禮教,奸宄之類,睹隆威而隔情,慕善之儔,仰徽猷而增厲,道邁於重華,勛超乎文命,蕩蕩乎無得而稱焉。是以辮髮左衽之酋,款關請吏,木衣卉服之長,航海來庭,豈惟肅慎獻苦,越裳薦而已哉。故四奧載宅,六府克和,川陸效珍,禎祥鱗集,卿煙玉露,旦夕揚藻,嘉オ芝英,晷刻呈茂。革運斯炳,代終彌亮,負)握樞,允歸明哲,固以獄訟去宋,謳歌適齊。

  昔金政既淪,水德締構,天之歷數,皎焉攸征。朕雖寡昧,暗於大道,稽覽隆替,為日已久,敢忘列代遺則,人神至願乎?便遜位別宮,敬禪於齊,一依唐虞、魏晉故事。《南齊書·高帝紀》上。案《王儉傳》雲,褚淵為禪詔文。

答詔稱抑世隆 編輯

  世隆至性純深,哀過乎禮。事陛下在危盡忠,喪親居憂,杖而後起,立人之本,二理同極,加榮增寵,足以厲俗敦風。《南齊書·柳世隆傳》

奏劾陸澄 編輯

  宋世左丞苟伯子彈彭城令張道欣等,坐界劫累發不禽,免道欣等官;中丞王淮不糾,亦免官。左丞羊玄保彈豫州刺史管義之譙梁群盜,免義之官;中丞傅隆不糾,亦免隆官。左丞羊玄保又彈兗州刺史鄭從之濫上布及加課租綿,免從之官;中丞傅隆不糾,免隆官。左丞陸展彈建康令丘珍孫、丹陽尹孔山士劫發不禽,免珍孫、山士官;中丞何勖不糾,亦免勖官。左丞劉蒙彈青州刺史劉道隆失火燒府庫,免道隆官;中丞蕭惠開不糾,免惠開官,左丞徐爰彈右衛將軍薛安都屬疾不直,免安都官;中丞張永結免。澄訁叟聞膚見,貽撓後昆,上掩皇明,下籠朝識,請以見事免澄所居官。《南齊書·陸澄傳》

難王儉喪遇閏議 編輯

  厭屈之典,由所尊奪情,故祥縞備制,而年月不申。今以十一月而祥,從期可知。既計以月數,則應數閏以成典。若猶含之,何以異於縞制。疑者正以祥之當閏,月數相縣。積分餘閏,曆象所弘《通典》作「私」。計月者數閏,故有餘月,計年者苞含,故致盈積。稱理從制,有何不可?《南齊書·禮志下》。又見《通典》一百。

薦臧榮緒啟 編輯

  榮緒,朱方隱者。昔臧質在宋,以國戚出牧彭岱,引為行佐,非其所好,謝疾求免。蓬廬守志,漏濕是安,灌蔬終老。與友關康之沈深典素,追古著書,撰《晉史》十帙,贊論雖無逸才,亦足彌綸一代。臣歲時往京口,早與之遇。近報其取書,始方送出,庶得備錄渠閣,采異甄善。《南齊書·臧榮緒傳》

謝賜佩啟 編輯

  傳詔宣敕,賜臣玉佩一具。制懋姬嬴,寶冠荊越,璇瑰鎮曜,珩凝華,采賁蓬楹,響聞繩戶,佩服載驚,心容交惕。《初學記》二十六

遜位啟 編輯

  臣顧惟凡薄,福過災生,未能以正情自安,遠慚彥輔。既內懷耿介,便覺晷刻難推。叨職未久,首歲便嬰疾篤,爾來沈痼,頻經危殆,彌深憂震。陛下曲存遲回。或謂僉議同異,此出於留慈每過,愛欲其榮。臣年四十有八,叨忝若此,以疾陳遜,豈駭聽察。總錄之任,江左罕授,上鄰亞台,升降蓋微。今受祿弗辭,退絀斯願,於臣名器,非曰貶少,萬物耳目,皎然共見,寧足仰延聖慮,稍垂矜惜。臣若內飾廉譽,外循謙後,此則憲書行劾,刑綱是肅。臣赤誠不能行,亦幽明所不宥。區區寸心,歸啟以實。自吝寸陰,實願萬倍堯世。昔王弘固請,乃於司徒為衛將軍,宋氏行之不疑,當時物無異議,以臣方之,曾何足說。伏願恢闡宏猷,賜開亭造,則臣死之日,猶生之年。《南齊書·褚淵傳》

答蕭領軍書 編輯

  來告穎亮,敬挹無已。謙貶居心,深承非飾,此誠此旨,久著言外,況復造席舒衿,迂翰緒意,推情顧己,信足書紳。但今之所宜商榷,必以輕重相推。世惟多難,事屬雕弊,四維忄匡擾,邊氓未安,國家費廣,府藏須備,北狄侵邊,憂虞交切。宇內含識,尚為天下危心,相與共荷任寄若此,當可稍修廉退不?求之懷抱,實謂不可。了其不可,理無固執,且寇窮凶,勢過原燎,釁逆倉卒,終古未聞,常時懼惑,當慮先定,結壘新亭,枕戈待敵,斷決之策,實有由然。鋒鏑初交,元惡送首,總律制奇,判於此舉。裂邑萬戶,登爵槐鼎,亦何足少酬勳勞,粗塞物聽。今以近侍禁旅,進升中候,乘平隨牒,取此非叨。濟河昔所履牧,鎮軍秩不逾本,詳校階序,愧在未優,就加沖損,特虧朝制。奉職數載,同舟無幾,劉領軍峻節霜明,臨危不顧,音跡未,奄成今古,迷途失偶,慟不及悲。戎謨內寄,恆務倍急,秉操辭榮,將復誰委?誠惟軍柄所期,自增茂圭社,誓貫朝廷,匹夫里語,尚欲信厚,君令必行,逡巡何路。凡位居物首,功在眾先,進退之宜,當與眾共。苟殉獨善,何以處物。受不自私,彌見至公。表里詳究,無而後可。想體殊常,深思然納。《南齊書·褚淵傳》,元徽二年,太祖既平桂陽,遷中領軍,領南兗州,增戶邑。太祖固讓,與淵及衛軍袁粲書。淵、粲答。

答何昌寓書 編輯

  追風古人,良以嘉嘆。但事既昭晦,理有逆從。建平初阻,元徽未悖,專欲委咎阮、楊,彌所致疑。於時正亦謬參此機,若審如高論,其愧特深。《南齊書·何昌寓傳》

張沖 編輯

  沖字思約,吳郡吳人,宋南兗州刺史永從兄子。元嘉中辟州主簿,除盱眙太守,歷尚書駕部郎、桂陽王征南中兵、振威將軍、征西從事中郎、通直郎、武陵王北中郎直兵參軍、長水校尉、寧朔將軍、左軍將軍,加輔國將軍,出為馬頭太守,徙盱眙太守,永明中,遷西陽王冠軍司馬、假節、青冀二州刺史。鬱林即位,進號冠軍將軍。明帝即位,加征虜將軍,徙南梁郡太守,除江夏王前軍長史。東昏即位,出為建安王征虜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歷持節南兗州、司州、郢州刺史,進征虜將軍,封定襄侯。永元三年,距梁武於郢城,病卒。贈散騎常侍、護軍將軍。

乞斷谷啟 編輯

  淮北頻歲不熟,今秋始稔。此境鄰接戎寇,彌須沃實,乞權斷谷過淮南。《南史》四十七《崔元祖傳》

報鄧元起書 編輯

  足下在彼,吾在此,表里之勢,所謂金城湯池;一旦捨去,則荊棘生焉。《梁書·鄧元起傳》

明僧紹 編輯

  僧紹字休烈,一字承烈,平原鬲人。宋元嘉中再舉秀才,永光中,鎮北府辟功曹,泰始末征通直郎,升明中征記室參軍。齊受禪,征正員外郎,永明初征國子博士,並不就。

正二教論道士有為夷夏論者,故作此以正之。) 編輯

  及聞殊論,銳言置家,有懼誣聖,將明其歸,故先詳正所證二經之句,庶可兩悟幽津。

  論稱道經云:老子入關之於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清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之精,入清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右腋而生。墮地,即行七步,舉手指天曰:「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於是佛道興焉。事在《玄妙內篇》,是漢中真典,非穿覽之書。正曰:「道家之旨,具在老氏二經;敷玄之妙,備乎莊生七章。而得一盡靈,無聞形變之奇;彭殤均壽,未睹無死之唱。故恬其天和者,不務變常,安時處順。夫何取長生?若乘日之精,入口剖腋,年事不符,托異合說,稱非其有。誕議神化,秦漢之妄,妖延魏晉,言不經聖,何雲真典乎?

  論稱佛經云:釋迦成佛,已有塵劫之數。或為儒林之宗,國師道士。此皆《成實正經》,非方便之說也。正曰:佛經之宗,根明極教,而三世無得,俗證覺道,非可事顯。然精深所會,定慧有徵於內;緣感所應,因果無妄於外。夫釋迦發窮源之真唱,以明神道之所通也。故其練精研照,非養正之功;微善階極,異殆庶自崖。道濟在忘形,而所貴非全生,生生不貴,存存何功?忘功而功著,寂來而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靡應非身,塵劫非遐,此其所以為教也。

  論曰:二經之旨,若合符契。正曰:夫佛開三世,故圓應無窮,老止生形,則教極澆淳。所以在形之教,不議殊生,圓應之化,爰盡物類。是周、孔、老、莊,誠帝王之師,而非前說之證。既關塞異教,又違符合之驗矣。

  論曰:道則佛也,佛則道也。正曰:既教有方圓,豈睹其同。夫由佛者固可以權老,學老者安取同佛?苟挾競慕高,撰會雜妄,欲因其同,樹邪去正,是所乃學非所學,自漏道蠹,只多不量,見恥守器矣。

  論曰:其入不同,其為必異。各成其性,不易其事。又曰:或昭五典,或布三乘。教在華而華言,化夷而夷語。又曰:佛道齊乎達化,而有夷夏之別,正曰:寂感遂通,在物必暢,佛以一音,隨類受悟。在夷之化,豈必三乘?教化之道,何拘五教?沖用因感,既夷華未殊,而俗之所異,孰乖聖則,雖其入不同。然其教自均也。

  論曰:端委紳,諸華之容也;翦發緇衣,群夷之服也。正曰:將求理之所貴,宜無本禮俗,沿襲異道,唯其時物。故君子豹變,民文先革,顓孫膺訓,喪志學殷,夫致德韶武,則禪代異典,後聖有作,豈限夷華?況由之極教,必拘國服哉。是以系其恆方,而迷深動躓矣。水陸既變,致遠有節,舟車之譬,得無翩乎?而刻船守株,固以兩見所歸。

  論曰:下棄妻孥,上廢宗祀,嗜欲之物,咸以禮伸,孝敬三典,獨以法屈,悖德犯順,曾莫之覺。又曰:全形守祀,繼善之教也;毀貌易性,絕惡之學也。理之可貴者道,事之可賤者俗。正曰:今以廢宗祀為犯順,存嗜欲以申禮,則是孝敬三典,在我為得,俗無必賤矣。毀貌絕惡,自彼為鄙,道無必貴矣。愛俗拘舊,崇華尚禮,貴賤迭置,義成獨說,徒欲蠹溺於凡觀,豈期本理於聖言邪?

  論曰:泥洹仙化,各是一術,佛號正真,道稱正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正曰,侯王得一而天下貞,莫議仙化,死而不亡者壽,不論無死。臆說誣濫,辭非而澤,大道既隱,小成互起,誠哉是言。其諸誣詭謗慢,欲以苟濟其違,求之聖言,固不容譏矣。今之道家所教,唯以長生為宗,不死為主,其練映金丹,餐霞餌玉,靈升羽蛻,屍解形化,是其托術,驗之而竟無睹其然也。又稱其不登仙,死則為鬼,或召補天曹,隨其本福。雖大乖老莊立言本理,然猶可無違世教,損欲趣善,乘化任往,忘生生存存之旨。實理歸於妄,而未為亂常也。至若張葛之徒,又皆離以神變化俗,怪誕惑世,符咒章劾,咸托老君所傳,而隨稍增廣,遂復遠引佛教,證成其偽,立言舛雜,師學無依,考之典義,不然可知。將令真妄渾流,希悟者永惑,莫之能辯,誣亂已甚矣。

  客既悉於佛老之正,猶未值其津,今將更粗言其隅,而使自反焉。夫理照研心,二教兩得,乃可動靜兼盡,所遇斯乘也。老子之教,蓋修身治國,絕棄貴尚,事止其分,虛無為本,柔弱為用,內視反聽,深根寧極,渾思天元,恬高人世,浩氣養和,失得無變,窮不謀通,致命而俟,達不謀己,以公為度。此學者之所以詢仰餘流,而其道若存者也。安取乎神化無方,濟世不死哉?其在調霞羽蛻,精變窮靈,此自繕積前成,生甄異氣,故雖記奇之者有之,而言理者弗由矣。稽之神功,爰及物類,大若麟鳳怪瑞,小則雀雉之化。夫既一受其形,而希學可致乎?至乃顏孔道鄰,親貲納之極,固將仰靈塵而止,欲從末由,則分命之不妄有,推之可明矣。故仲尼貴知命,而必有所不言,伯陽去奇尚,而固守以無為,皆將以抑其誕妄之所自來也。然則窮神盡教,固由之有宗矣,道成事得,各會之有元矣。夫行業著於前生,而強學以求致其功;積習成於素孱,而橫暴以妄易其為。首燕求越,其希至何由哉。故學得所學,而學以成也;為其可為,而為可致也。則夫學鏡生靈,中天設教,觀象測變,存而不論,經世之深,孔老之極也。為於未有,盡照窮緣,殊生共理,練偽歸真,神功之正,佛教之弘也。是乃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然靜止大方,乃雖蔽而非妄;動由其宗,則理通而照極。故必德貴天全,自求其道,崇本貲通,功歸四大,不謀非然,守教保常,孔老之純,得所學也。超宗極覽,尋流討源,以有生為塵毒,故息敬於君親,不驚議其化異,不執方而駭奇,妙寂觀以拓思,功積見而要來,則佛教之粹,明於為也。故夫學得所學,則可以貲全生靈,而教尊域中矣;明為於為,將乃滅習反流,而邈天人矣。過此已往,未之或知,洗慮之得,其將在茲。《弘明集》六,又略見《齊書·顧歡傳》,《南史·顧歡傳》

檀超 編輯

  超字悅祖,高平金鄉人。元嘉中為州西曹,孝建中為宣威府參軍,還直東宮,除驃騎參軍、寧蠻主簿、鎮北諮議,轉尚書度支郎,車騎功曹、桂陽內史,入為殿中郎,兼中書郎、零陵內史、征北驃騎記室、國子博士,兼左丞,入齊,遷驍騎將軍、常侍、司徒右長史。

上表立國史條例 編輯

  開元紀號,不取宋年。封爵各詳本傳,無假年表。立十志:《律歷》、《禮樂》、《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藝文》依班固,《朝會》、《輿服》依蔡邕、司馬彪,《州郡》依徐爰,《百官》依范曄,合《州郡》。班固五星載《天文》,日蝕載《五行》,改日蝕入《天文志》,以建元為始。帝女體自皇宗,立傳以備甥舅之重。又立《處士》、《列女傳》《南齊書·檀超傳》,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與驃騎記室江淹掌史職,上表立條例。

沈淵 編輯

  淵字□□,吳興武康人,宋侍中懷文第二子,永明中為吏部郎,與兄淡、弟沖俱歷御史中丞司直。

薦沈麟士表 編輯

  吳興沈麟士,英風夙挺,峻節早樹,貞粹稟於天然,綜博生乎篤習。家世孤貧,藜藿不給,懷書而耕,白首無倦,挾琴採薪,行歌不輟。長兄早卒,孤侄數四,攝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業行無改。元嘉以來,聘召仍疊,玉質逾潔,霜操日嚴。若使聞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規於邊鄙,播聖澤於荒陲。《南齊書·沈麟士傳》,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淵、中書郎沈約表薦,征太學博士,不就。

沈沖 編輯

  沖字景綽,懷文第三子,歷撫軍正佐兼記室,遷司徒錄事,出為征虜長史、潯陽太守,入齊為太子中庶子。武帝即位,轉御史中丞、侍中,遷五兵尚書,卒贈太宰,諡曰恭子。

奏劾江謐 編輯

  謐少懷輕躁,長習諂薄,交無義合,行必利動。特以奕世更局,見擢宋朝,而阿諛內外,貨賂公行,咎盈憲簡,戾彰朝聽,輿金輦寶,取容近習。以沈攸之地勝兵強,終當得志,委心託身,歲暮相結。以劉景素親屬望重,物應樂推,獻誠薦子,窺窬非望。時艱網漏,得全首領。太祖匡飭天地,方知遠圖,薄其艱洗之瑕,許其革音之效,加以非分之寵,推以不次之榮,列跡勛良,比肩朝德。以往者微勤,刀筆小用,賞廁河山,任忝出入。輕險之性,在貴彌彰;貪昧之情,雖富無滿。重蒞湘部,顯行斷盜,及居銓衡,肆意受納。連席同乘,皆訁皮黷舊侶,密筵閒訁燕,必貨賄常客。理合升進者,以為己惠;事宜貶退者,並稱中旨。謂販鬻威權,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奸議可掩。先帝寢疾彌留,人神憂震。謐託病私舍,曾無變容。國諱經旬,甫暫入殿,參訪遺詔,覘忖時旨。以身列朝流,宜蒙兼帶,先顧不逮,舊位無加,遂崇飾惡言,肆丑縱悖,譏誹朝政,訕毀皇猷,遍蚩忠賢,歷詆台相。至於蕃岳入授,列代恆規,勛戚出撫,前王彝則。而謐妄發樞機,坐構囂論,復敢貶謗儲後,不顧辭端,毀折宗王,每窮舌杪。皆云誥誓乖禮,崇樹失宜,仰指天,俯畫地,希幸災故,以申積憤。犯上之跡既彰,反噬之情已著。請免官削爵土,收送廷尉獄治罪。《南齊書·江謐傳》

沈憲 編輯

  憲字彥章,金紫光祿大夫演之從子,泰始中為駕部郎,補烏程令,入齊,累遷少府卿、左軍、武陵王會稽司馬、兼山陰令,永明中,為晉安王後軍長史、廣陵太守、西陽王冠軍長史,太守如故,後除散騎常侍,未拜,卒。

求改二豫屬郡啟 編輯

  二豫分置,以桑果子亭為斷,穎川、汝陽在南譙、歷陽界內,悉屬西豫。廬江居晉熙汝陰之中,屬南豫。求以穎川、汝陽屬南豫,廬江還西豫。《南齊書·州郡志上》永明四年。

李安民 編輯

  安民,蘭陵承人。宋孝武舉義,板建威將軍,積功至武衛將軍。明帝時,累遷寧朔將軍、山陽太守,元徽初除司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假節,征授左將軍,加給事中,轉征虜將軍、東中郎司馬、行會稽郡事,升明初,征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加征虜將軍,進前將軍、郢州刺史,遷左衛將軍,領衛尉。齊受禪,為中領軍,封康樂侯,遷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侍中。武帝即位,遷撫軍將軍、丹楊尹,進尚書左僕射,改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出為安東將軍、吳興太守,永明四年卒,贈鎮東將軍,諡曰肅侯。

斷募部曲表 編輯

  自非淮北常備,其外餘軍,悉皆輸遣,若視近宜立隨身者,聽限人數。《南齊書·李安民傳》

謝超宗 編輯

  超宗,陳郡陽夏人,宋臨川內史靈運孫。孝建初為奉朝請,選補新安王子鸞國常侍,轉撫軍參軍,泰始初為建安王司徒參軍、尚書殿中郎,遷司徒主簿、丹楊丞、建安王司徒記室、正員郎,兼尚書左丞中郎,左遷通直常侍。高帝為領軍,引為長史、臨淮太守,徙義興太守,升明中為驃騎諮議。齊受禪,轉黃門郎,出為南郡王中軍司馬,以怨望免。武帝即位,使掌國史,除竟陵王征北諮議參軍,永明元年徙越州,行至豫章,賜死。

策秀才議 編輯

  片辭折獄,寸言挫眾,魯史褒貶,孔論興替,皆無俟繁而後秉裁。夫表事之淵,析理之會,豈必委牘方切治道。非患對不盡問,患以恆文弗奇。必使一通峻正,寧劣五通而常;與其俱奇,必使一亦宜采。《南齊書·謝超宗傳》,宋泰始三年,都令史駱宰議策秀才考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超宗議云云,詔從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