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祖道影傳贊
續藏經 八十八祖道影傳贊
明 德清述 高承埏補
重编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序
諸祖道影。八十有八。國初自大內傳寫。安奉金陵之祖堂。萬曆甲申。紫栢大師。得新安丁南羽。臨寫三堂。散置名山。乙卯。憨山大師。更臨小冊。各為傳贊。以系其後。崇禎壬申。嘉禾錢仙。上鋟板以行。其傳贊之文。止七十有七。缺者十一。歲甲申。予同年生檇李高寓公虞部為撰。補十一篇。又以雲棲紫栢憨山三大師益之。甫謀鐫布。以變中止。今歲秋。與寓公長君念祖。再晤廣陵。出其稿示予。欲付剞劂以竟先志。予力贊其決。念祖因以一言請。夫是編之從來。與其所以利益於世。群公言之詳矣。予奚以益哉。抑聞古聖賢之所以垂訓於世者。有言有心。而更有身。言屬書為教。心屬道為宗。不讀其書。道不可得聞也。即盡讀其書。道未必遂聞也。求道於言。而子已有予欲無言之說。則言不足恃。求道於心。而釋又有覓心了不可得之說。則心亦未易恃。然則釋之蘄進於佛。與儒之蘄進於聖賢者。將安所從事哉。亦求諸其身而可矣。傳之雲者。即其人之行。以存其人之道也。孔子云。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孟子云。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夫古聖往矣。而其身之閱歷。與其所以入道而進德者。其跡不與俱往。故讀鄉黨篇。而孔子之所以聖可得而師也。讀孟子七篇。而子輿氏之所以賢可得而師也。推之邵周程張朱陸諸大儒。誠即其書。稽其言。考其行。其人之所以不愧聖賢者。亦皆可得而師也。今茲八十八祖之中。西天之祖師。東土之教外別傳。曹溪以下五宗之傳燈。旁出其間。若禪師。若教主。若戒律。若淨土。以至慈恩賢首天台瑜珈之諸宗不一。然其傳心嗣法。與其行解之卓然可述者。於是乎備矣。誠由諸傳而尋繹之。觀其所以出世。則超越者可師也。觀其所以治心。則精純者足法也。今有腰石任舂利刀斷臂之猛。以求師則罔不誠矣。有三登投子九上洞山之勤。以質學則罔不徧矣。有章安五載雪被氷床之寂。以棲山則罔不安矣。有天台九旬鳥巢衣褶之靜。以安禪則罔不遺矣。有臨濟築拳斷崖奪拂之利。以當機則罔不超矣。有蓮池憨山之晝夜念佛課六萬聲。永明之持誦法華萬三千部。以修淨業則罔不辦矣。有道林之鳥窠松。雪峰之枯木杌。高峰之死限三年。千岩碧峰紫栢之脅不至席。以冥心入悟。則罔不徹矣。學者惟志之弗立耳。如有志高蹤逸軌。無所取之取。諸此足也。若夫撥火而悟生。觀影而疑釋。或言句之盡捐。或心法之雙泯。則孔氏有不能私之於伯魚。釋迦有不能遽授之阿難者。諸祖奚為。而傳與贊。又奚為也。吾度今之從事於道者。儒未必皆顏淵。釋未必皆云門趙州丹霞。其人也則亦語其常焉而已。抑是編緣起。紫栢大師肇之。憨公廣之。錢仙上承之。寓公父子終之。其功於諸祖一也。然其自大內以入祖堂。實在洪武戊申。而紫栢大師之臨寫。寓公之續傳。其歲皆在甲申。是書之成。遂與國運相終始矣。異哉。念祖之竟厥先志。其亟誠宜。而以成明。三百年梵典。一大異書。系不尤重耶。
康熙庚戌秋九月望日旴江荷山髯僧徐芳題
又题高氏父子八十八祖传赞序跋
予觀高工部寓公序。考竅精詳。敘次有法。其長君念祖跋。援引透切。不厭煩賾。大意俱在剖破諸宗之籓籬。使同歸於圓通法海。立論至平至正。每念尼山苦縣猶龍見稱。慧遠靜修虎溪。時過古聖。眼闊心虛。殊途同歸。毫無彼此。崖異之見。後世不窺本源。空持門戶。不但儒釋分疆有若敵國。甚至朱陸之同宗孔孟。而彈射交加。洞濟之並出曹溪。而干戈迭樹。亦見其胸眼之淺而隘也。得高氏父子之論。可以嗒然返矣。
高寓公虞部补憨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叙
如來出世。最初轉四諦法輪。最後付別傳妙心。教分五時。戒合七眾。至淨土一門。則佛法已滅。猶閱千年。有能識阿彌陀佛四字者。皆據高座。蓋慈憫眾生。曲垂方便。若論此事。間不容髮。靈山話月。曹溪指月。皆為添足。盡天下善知識全體作用。未有當頭道着者。豈可於夢幻法中。更分高下耶。八十八祖真儀。出自大內。供於祖堂。紫栢尊者廣之。憨山大師傳而贊之。高寓公虞部補之。禪宗教律密淨諸門備矣。菩薩護念。以眾生故。門門皆辟。不專一路。而於各門中。容有未備。有像則設。偶爾成文。無像不補。終非捏合。正得法海波瀾之妙。寓公令嗣念祖。過凌江出示。因得卒讀而敘其意。念祖家世。為吾法金湯流通。此書即以顯其先人廣大願力。如來謂。生菩薩家。為世間最難。則其於菩薩家。繼志述事。夙因所會。有不期然而然者。予於高氏。不能不深生嘆仰也。
康熙壬子長夏 丹霞今釋題於龍護園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
吾友錢而介。曾刻八十八祖傳贊。余簡之。止七十有七。意未釋然。因至海鹽鷹窠頂寺。禮諸祖像及憨公手書傳贊。其有像無傳者。則雪岩欽。無用寬。鐵山瓊。斷崖義。絕學誠。季潭泐。松隱然。無一全。本空照。大滿大。以及慧約國師也。亟為補綴成書。編次四卷。西天祖師二十七人。又旁出一人。東土應真。則康居會佛圖澄寶志公三人。教外別傳。凡四十有四人。自初祖傳至六祖。又四祖下。旁出鳥窠一人。五祖下旁出者一行。傳瑜珈密宗。六祖下旁出者永嘉。傳天台宗。清涼圭峰傳賢首宗。其得六祖真傳者。青原南嶽二甘露門。南嶽二十五人。未分宗派時四。溈仰一。臨濟二十。內中峰兼傳淨土。青原九人。未分宗派時亦四。曹洞雲門各二。法眼一。永明兼傳淨土。又未詳嗣法者。無一本空大滿三人。教主凡十有六人。淨土則遠公法照。合永明中峰而四。台宗則灌頂法智。合永嘉而三。賢首則法藏。合清涼圭峰而三。密宗則不空。合一行而二。慈恩則玄奘窺基而二。律師則鍾山惠約及南山道宣而二。凡有志於教與禪者。庶幾因憨公傳贊。見諸祖之道影。即恍得諸祖之心印乎。至憨公嘗贊雲棲紫栢及自為贊。余各纂小傳。附其後。庶見聞者。知古今人不相遠也。噫憍陳如暨二十七祖外。東土僅六十人耳。而十五人為浙產。若律宗之惠約。若賢首之清涼。若台宗之灌頂永嘉法智。若禪宗之天皇鳥窠。若曹洞之始祖。若法眼之永明。若雲門之振宗。若臨濟之雪岩中峰斷崖千岩全室。亦可謂彬彬盛矣。且季漢延熙時。康僧會肇造三寺於孫吳境內。為建業之建初。太平之化城。與我郡海鹽金粟山之廣慧。實江南梵剎之始。唐會昌四年。黃檗運。建我郡水西寺。大中元年。又建祥符寺。後梁雪峰存。隱我郡之真如。手鑿一井。其泉甘冽。今在寺中。梁天監間。寶志公。於許玄度宅址。建開善資寶寺。在今蕭山。達磨尊者開基之證果寺。在今湯溪。而靈芝之佛印。皋亭之黃龍。徑山之佛鑒。天目之高峰松隱。並開法杭境。又紹之大雲寺。更有大珠慧海。而法藏曾禮四明阿育王舍利塔。一行亦曾訪算法於天台國清寺異僧。溈山參方。則在杭州龍興寺。是兩浙尊宿。且有二十九人。豈諸方得同日而語哉。書成之十年。陳尚書秋濤年伯先父玄期府君已未同榜也。於曹溪錄示憨公原稿。為陳如尊者及三十三祖道影贊。為諸祖道影略傳贊四十有八。而婁約以下十一公仍闕。惟別見雲門法眼及傅大士白雲覺四贊。以無像故置之。或曰。獨不念及二宗始祖乎。余謂。佛教初流東土。譯經圖像。建立塔寺。剃度僧尼。實始於啟道圓通法師摩騰三藏。而竺法蘭偕至洛陽。受戒講經。及西遊取經。實始於穎川沙門朱士行。而法顯繼踰蔥嶺。以至律宗之始法時。天台宗之始慧文。賢首宗之始法順。瑜伽密宗之始金剛智。咸不得與。蓮宗之祖慧遠。禪宗之祖達磨。慈恩宗東土之祖玄奘。同見集中者。正以傳贊。一視祖堂道影。道影所無。傳贊遂不得而有也。且楚石琦公為本朝第一流宗師。偶以祖。堂無像。遂爾傳贊闕如。原未嘗以此為軒輊。夫復何疑。曹溪所錄憨公諸祖道影后語。與題辭逈異。因並存之。道影今供養鷹窠頂寺。前有董尚書思白。書覺影相承四大字。而金粟密雲悟公。亦書其端雲。認影迷頭則昧。先覺覺後覺。一折一攝。妙旨泠然。徑山雪嶠信公序。及陳征君眉公記。是又網魚弋兔。不惜筌蹄者也。賜同進士出身工部尚書郎前遷安寶坻涇縣令蒙溫旨敘功紀錄旌異檇李寓公高承埏澤外父纂。時崇禎閼逢涒灘之歲良月穀旦。
诸祖道影传赞题辞
諸祖道影八十八尊。向聞藏大內。國初寫傳。安奉南京祖堂。萬曆甲申中。達觀禪師。勸丹陽弟子賀氏。請丁雲鵬名筆。臨寫三堂。散置名山。其二送五台峨眉。其一送南嶽者。儀部金簡曾公。請歸湖東。予度嶺之南嶽。寓湖東。乙卯秋。兵憲吳公同大參馮公過訪。因設像瞻禮。吳公大生歡喜。欲臨小冊。以便隨奉。適遇荊門丹青史采公命摹寫。予因得一冊。比欲為傳贊。未能也。及予投老匡山之四年。庚申徂夏。以舊嬰濕疾舉發。痛不可忍。藥石無效。無可抵者。乃考傳燈統記諸書。纂為小傳。各系以贊。力疾書之。凡一舉筆。寂爾忘身。不知所痛。及冬方完。其痛亦止。以此未必不仗諸祖法力加持也。吳公諱中偉。號生白。馮公諱時可。號文所。並記之。以曉來者。
萬曆四十八年歲次庚申冬十月朔匡山逸叟憨山 沙門釋德清書時年七十有五
题诸祖道影后
諸祖乃傳佛心印之宗師也。憶昔世尊說法靈山。嘗隨弟子千二百五十人。及佛末後拈花。迦葉破顏微笑。遂傳心印。為教外別傳之旨。是為禪宗。二十八代。至達磨大師。遠來東土。六傳而至曹溪。下有南嶽青原。以分五宗。由梁唐至宋元。得一千八百餘人。皆世挺生豪傑之士。塵垢軒冕。薄將相而不為。故歸心法門。一言之下。了悟自心。使歷劫生死情根。當下頓斷。遂稱曰祖。豈不毅然大丈夫哉。嗟此末世去佛時遙。既不預靈山嘉會。而此土諸祖出世。又不能親近入室。故沉迷至今而不返者。亦可悲矣。久聞。大內藏有歷代諸祖道影。新安高士丁雲鵬者。丹青之妙。不減僧繇道子。偶得內稿本八十八尊。達觀禪師。命畫四堂。其一置西蜀峨眉。其一置金陵祖堂。其一置匡山五乳。一置南嶽。曾儀部金簡居士。請歸湖東。觀察備兵吳公生白。一日過訪。隨喜見而嘆曰。此真光明幢也。會荊門畫士史采善肖像。遂命臨一冊。竊觀公丰采高遠。有翩翩出塵之度。故望影而歸命。蓋亦曾親近入室中來。昔裴休見壁間高僧真儀。問黃檗曰。真儀可觀。高僧何在。檗呼曰。裴休。休應諾。不覺愕然。遂大悟。予想。公夙種般若深根。悟心不在裴丞相後。故為集諸祖略傳各為贊。以致公將為家傳心印也。
憨山釋德清述
祖师传赞序
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此宗門一關也。若欲寫影圖形表里相似。如砂石掬之成金。暫時遊戲具耳。安能磨洗佛祖光明。授殘箋眉目者哉。跋之詠之。昔時今時。許弄管成文章始得。譬日月闊步虛空。大開局面。照徹四禺。天上天下。何人敢撮摩其冷暖乎。檇李雁道人錢而介。手書憨山老人八十八祖傳贊。同其仲竹居士。募諸士而梓之。以傳布天下名山。噫是傳諸老之心耶。抑傳諸老之影耶。若道傳。如第二月。即非真月。若道不傳。月落萬川。處處皆圓。雖然憨道人書之於冊。雁道人書之於板。真手不壞。真性不滅。竹居士倡之。高寓公孫[(虎-兒+魚)*ㄆ]公眾居士和之。福與慧雙。施與寫埒矣。經雲。若有人以七寶滿恆河沙數布施。若有人以恆河沙等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諸老。直欲傳心。如來不作誑語也。
徑山釋圓信題
又序
余刻祖師傳贊成。客有謂余曰。子之傳贊。書則工矣。何不並其像而梓之。令見者聞者。悉發歡喜。學士得睹文思義。庸夫亦見相發心。顧不善與。余應曰。唯唯。否否。客第知繪像之善。而不知繪像之難也。夫諸佛菩薩之相。形如滿月。具無上莊嚴三十二妙百千種好。故能令眾生見者無不歡喜。而此諸老。或清或奇。或古或怪。大率皆長眉粗發。道貌癯顏。必藉丹青點染。繪為碧眼方瞳。紫襴紅衲。然後見其眉目之軒昂。衣褶之古拙。若但澹澹白描。粗粗筆仗。惟有髮根面皺。條條點點。陡露印板痕。即見者合掌恭敬。倘有毫髮遺憾。便增上慢。何如獨梓其傳贊。令讀之者。知其為誰氏之子某邦之產。何年付法。何地傳衣。痛棒熱喝。笑罵一堂。山空谷響。諸老且揚眉吐氣。如在如生。威儀動靜。亦可彷佛其萬一也。即有以不見其像為恨者。流連追慕。亦謂一時缺典。然暗中摸索。默地思維。輙作絲繡金鑄栴檀寶飾之想。而此諸老不儼然具大人相。從空現出丈六金身。翻令人想見丰采。而眷戀無窮也哉。且此事亦大有因緣。非一人一手之力。余得藉孫[(虎-兒+魚)*ㄆ]公高寓公諸子。以克成此帙。緬維歲月。達師臨寫為三堂。寔始甲申。憨公傳贊於冊葉。則以庚申。今余手壽諸梨棗。復遇壬申。綿歷四紀。宛轉多人。終始於申。若有神合。豈偶然哉。豈偶然哉。雖然此亦一時權語也。浸假而數年。使余書稍進。餘力稍厚。諸子或更有同心。尚將倩名筆繪像。復出敝帚。勒之於璠璵之石。客以為何如。
檇李錢應金仙上撰
祖师道影传赞记(附)
國初大內有祖師畫像八十八尊。供牛首山之祖堂。達觀師。屬新安名手丁南羽。重摹分送五台峨眉南嶽。則萬曆甲申歲也。曾儀部攜南嶽本歸湖東。憨公轉示吳兵憲生白。兵憲又屬史生。臨一冊自隨。則乙卯秋也。其後吳公。擢嶺南大方伯。復遇憨公。請補傳贊。而手書之。則泰昌庚申歲也。吳公謂。藏於家。不若藏於山。即授鷹窠頂寺僧心燈供養。則天啟癸亥歲也。心燈裝潢四冊。貯之朱匣。托錢而介。為介走畲山。索予為之記其始末。予兒夢蓮。八歲孫先覺。皆得瞻禮。則崇禎辛未九月也。先覺問曰。金剛經是相非相然乎。予曰。孺子何知。張永嘉相公。欲去宣尼塑像。引程子云。父母像。倘有一毫不類。與拜別人同。吾鄉徐文貞爭曰。倘有一毫似。人子其忍委而棄之。永嘉無以對此冊祖影之公據也。堂堂龍象。色正芒寒。方冊之中。如建塔廟。如雨舍利。但無千百億化身應現於天下名山耳。孫雛乃稽首。唯唯而退。
雲間陳繼儒眉公題
重訂憨山禪師八十八祖道影傳贊目錄
秀水高承埏寓公父編次 男(佑釲念祖 佑鋅御宼)正字
西天二十七代祖師(又旁出一人)
阿若憍陳如尊者(旁出) 初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尊者(台宗尚有阿難旁出末田地尊者)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婆須蜜尊者(台宗不承)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 十祖脅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二祖馬鳴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 十四祖龍樹尊者(台宗稱為高祖論主龍樹尊者一相大禪師)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已上即系台宗所承西土二十四祖)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已下三祖台宗不承)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漢季六朝神僧
漢(吳)建業建初寺超化禪師康僧會 晉(後趙)鄴都鄴宮寺大和尚西竺佛圖澄 晉蓮宗初祖潯陽廬山東林寺正覺圓悟妙覺寂光宏辯大師慧遠(是為淨土蓮宗十祖名號並贊附) 梁建康鍾山華林園道林真覺菩薩慧感慈應普濟聖師寶志 梁建康草堂寺菩薩戒國師智者婁惠約
梁隋唐三朝東土六代祖師
梁(後魏)禪宗初祖雒州嵩山少林寺圓覺禪師南天竺菩提達磨(是為教外別傳) 隋禪宗二祖太湖司空山大祖禪師慧可 隋禪宗三祖舒州皖公山鑒智禪師僧璨 唐禪宗四祖蘄春破頭山大醫禪師道信 唐禪宗五祖黃梅馮茂山大滿禪師弘忍 唐禪宗六祖韶州南華山曹溪寶林寺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慧能
唐朝教主
性宗天台五祖天台國清寺結集宗教章安尊者總持大禪師灌頂(是為四教法性觀行宗台宗十七祖名號附) 相宗慈恩二祖京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玄奘(是為三乘法相顯理宗慈恩三祖名號附) 律宗九祖京兆終南山紵麻蘭若澄照法慧律師道宣(是為行事防非止惡宗律宗九祖名號附) 相宗慈恩三祖京兆大慈恩寺百部論師窺基 性宗華嚴三祖京兆大薦福寺賢首菩薩戒師贈鴻臚卿康居法藏(是為一念圓融具德宗華嚴五祖名號附) 蓮宗四祖長安五會國師法照 密宗瑜珈二祖京兆大興善寺灌頂智藏國師特進鴻臚卿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贈司空大辯正廣智三藏不空金剛(是為瑜珈秘密微妙宗密宗五祖名號附)
唐朝禪師
吉州青原山靜居寺弘濟禪師行思(禪宗六祖下一世) 衡州南嶽般若寺大慧禪師懷讓(禪宗六祖下一世) 性宗天台七祖弟子永嘉真覺無相大師明道玄覺(禪宗六祖旁出) 密宗瑜珈五祖東都嵩山罔極寺大慧禪師一行(禪宗五祖旁出玉泉神秀下嵩山普寂嗣) 江西洪州龍門山大寂禪師馬祖道一(南嶽下一世) 衡州南嶽石頭庵無際禪師希遷(青原下一世) 性宗華嚴四祖京兆大華嚴寺教授和尚大統清涼鎮國大師天下大僧錄大休禪師澄觀(禪宗六祖旁出荷澤神會下五台無名嗣) 荊州天皇寺禪師道悟(景德傳燈錄列青原下二世) 越州大雲寺大珠禪師慧海(南嶽下二世馬祖旁出) 宣州水西山斷際禪師黃蘗希運(南嶽下三世後出臨濟宗) 潭州大溈山同慶寺大圓禪師靈佑(南嶽下三世溈仰宗) 性宗華嚴五祖京兆終南山草堂寺圭峰蘭若大德定慧禪師宗密(禪宗六祖旁出荷澤會下四世系荊南道圓嗣) 鎮州臨濟院慧照禪師義玄(南嶽下四世臨濟宗)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良價(青原下四世曹洞宗) 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耽章本寂(青原下五世曹洞宗) 杭州秦望山鳥窠圓修禪師道林(禪宗四祖旁出牛頭法融下七世系徑山道欽嗣)
後梁禪師
福州雪峰山真覺禪師義存(道悟下三世後出雲門法眼宗) (後漢韶州雲門山光奉院大慈雲匡真弘明禪師文偃贊附(道悟下四世祖堂無像不立傳)) (後周(南唐)江寧清涼院淨慧玄覺大法眼大智藏大導師文益贊附(道悟下六世祖堂無像不立傳))
宋朝禪師
汝州首山禪師省念(南嶽下八世臨濟宗派) 蓮宗六祖(吳越)杭州南山慧日永明寺智覺應真宗照禪師延壽(禪宗道悟下八世系法眼文益下天台德韶嗣) 潭州石霜山慈明禪師楚圓(南嶽下十世 臨濟宗派後分出楊岐黃龍二支) 越州天衣寺振宗禪師義懷(道悟下八世 雲門宗雪竇重顯嗣) 南康匡廬山歸宗寺佛印禪師覺老了元(道悟下八世雲門宗開先善暹嗣) 隆興黃龍寺普覺禪師慧南(南嶽下十一世臨濟宗黃龍支) 袁州楊岐山禪師方會(南嶽下十一世臨濟宗楊岐支) 舒州白雲山海會院禪師守端(南嶽下十二世臨濟宗楊岐嗣) 黃梅五祖山禪師法演(南嶽下十三世 臨濟宗楊岐孫後出虎丘派) 杭州徑山佛鑒圓照禪師無准師範(南嶽下十九世 臨濟宗虎丘派)
宋朝法師
性宗天台十七祖慶元四明山延慶院法智大師約言知禮
元朝禪師
袁州仰山禪師雪岩祖欽(南嶽下二十世臨濟宗虎丘派) 安慶太湖山禪師無用寬(南嶽下二十世 臨濟楊岐派金牛真嗣) 杭州西天目山師子岩佛日普明廣濟禪師高峰原妙(南嶽下二十一世臨濟宗虎丘派) 衡州南嶽禪師鐵山瓊(南嶽下二十一世 臨濟虎丘派雪岩欽旁出) 蓮宗八祖杭州天目山師子正宗寺佛慈圓照廣慧智覺普應國師中峰明本(禪宗南嶽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 杭州天目山師子正宗寺佛慧圓明正覺普度大師斷崖了義(南嶽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高峰妙旁出) 龍興般若寺禪師絕學世誠(南嶽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雪岩祖欽旁出鐵牛持定嗣) 婺州伏龍山聖壽寺普應妙智弘辯佛慧圓明廣照無邊普利大禪師千岩元長(南嶽下二十三世 臨濟宗虎丘派) 廣德石溪禪師無一全(嗣法未詳再考) 廣德石溪禪師本空照(嗣法未詳再考) 大滿大禪師(嗣法未詳再考)
國初禪師
僧錄司右善世掌天下僧教事南京大天界寺住持前徑山五十五代禪師季潭宗泐(南嶽下二十一世臨濟宗楊岐派笑隱大欣嗣) 南京大天界寺寂照圓明大禪師碧峰寶金(南嶽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楊岐派無用寬下如海真嗣) 杭州府西天目山師子正宗寺禪師前松隱庵主唯庵德然(南嶽下二十二世 臨濟宗虎丘派千岩元長旁出)
卷附
萬曆間賜紫衣三禪師
蓮宗十祖杭州府重興雲棲寺蓮池禪師袾宏 嘉興府重興楞嚴寺達觀禪師真可 韶州府重興曹溪南華寺憨山禪師德清 雪嶠信禪師傳(附)
重訂憨山禪師八十八祖道影傳贊目錄(終)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Wikisource:樣式指南#分類。(2020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