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祖道影傳贊/卷一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一

    匡廬憨山釋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補     嘉興上士 錢應金 較

  陳如尊者傳

  阿若憍陳如尊者。阿若名也。此雲解。陳那或雲陳如。此雲火器。姓也。以先世從事。遂以為氏。佛之母族也。以佛初出王宮入山時。有五人隨侍。陳那其一也。後佛在山修行。五人去佛。各修異道。及佛六年苦行初成道。時詣鹿野苑。五人聞之俱集。佛最初說三轉四諦法輪。問五人云。汝等解否。尊者先答雲。已解。故佛印雲。阿若憍陳那。故得此名。佛度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以陳那先悟。故居僧首。率先得度。蓋有夙因。按因果經。佛昔為忍辱仙人。在山修道。陳那為王。名歌利王。性最[日/出/大/米]惡。一日將諸彩女入山遊獵。王倦假寐。彩女入林採花。至仙人庵前。仙人為說法。良久王窹。不見諸女。攜劍尋之。見在仙所。王怒問曰。汝何人耶。答忍辱仙人也。王問。得上地定否。答曰未。王曰。既未得定。乃凡夫耳。遂拔劍截下仙人手足。仙人神色不動。王曰。汝恨我耶。仙曰。不恨。願我成佛。先度於王。今先度陳那。即歌利王也。贊曰。   象王遊行象子隨至  聲氣相求緣會而聚  以冤最重為道至親  如車合轍是必有因

  初祖迦葉尊者傳

  西天初祖。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姓婆羅門。摩訶梵語。此雲大。迦葉波雲飲光。名也。父飲澤。母香志。師生而金色。因昔為鍛金師。善明金性。過去有佛。名毗婆屍。入滅起塔。塔中像壞。時有貧女。將金珠往金師所。換金飾像。因舍之。二人發願為夫婦。由是因緣。感九十一劫身皆金色。久生天上。後生摩竭陀國。身色金明。故稱為飲光。見佛志求出家。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除。袈裟着體。常於眾中。稱嘆第一習頭陀行。是稱金色頭陀。佛將涅盤。拈花示眾。眾罔然。惟尊者破顏微笑。佛言。吾有正法眼藏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涅盤妙心。用付於汝。善自護持。乃說偈曰。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是為禪宗。始祖贊曰。   金色之形金剛為心  奉持慧命常轉法輪  世尊拈花破顏一笑  至今令人思議不到

  二祖阿難尊者傳

  二祖阿難尊者。王舍城人。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佛之從弟也。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稱為總持第一。夙生世世。從事諸佛。受持法藏。故今從佛出家。為侍者。佛所說法。一字不遺。故佛滅後。結集法藏。皆從口宣。迦葉問諸大眾。阿難所言。不錯謬乎。皆曰。不異世尊所說。迦葉乃吾阿難。我今年不久留。今將正法眼藏。付囑於汝。汝善護持。聽吾偈言。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說偈已。迦葉乃持僧伽黎。入雞足山入定。候慈氏下生。阿難是為二祖。贊曰。   多聞如海飲縮法流  諸佛出沒不離舌頭  鼓簧法化節拍成令  是故我師為偏中正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姓毗舍多。父林勝。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語商諾迦。此雲自然服。即西域九節秀草名也。若聖人降生。則此草生於淨潔之地。尊者生時。瑞草斯應。昔如來行化。至摩突羅國。見一青林枝葉茂盛。語阿難曰。吾滅後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林中轉妙法輪。後果誕和修。受慶喜尊者法眼。止此林中。降二火龍。龍施其地。以建梵宮。尊者化緣既久。思付正法。適咤利國。優波鞠多來歸。以為給侍。問鞠多曰。汝年幾耶。答言。我年十七。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師發已白。為發白耶。心白耶。者曰。我發白。非心白也。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尊者知是法器。後三年遂為落髮受具。乃告曰。昔如來以正法眼無上妙法。付囑迦葉。展轉至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聽吾偈言。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是為三祖。贊曰。   般若靈根夙生已證  故師將出瑞草先應  以心印心如火投火  狹路相逢定沒處躲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傳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咤利國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證受三祖心印。隨方行化。得度甚眾。由是魔宮震動。波旬愁怖。遂竭魔力。以害尊者。尊者入定。魔持瓔珞。縻之於頸。及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屍。化為華鬘。軟語酬之。魔喜受而系之。即為臭屍。蛆蟲壞爛。厭惡不堪。盡其魔力。竟不能去。乃哀求之。尊者令魔歸三寶。懺悔改過。得脫。尊者每度一人。置一籌於石室。室方丈充滿其間。後有一長者子。名曰香眾。來乞出家。尊者問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答我來出家。非為身心。者曰。不為身心。誰復出家。答曰。夫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亦然。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即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曰。汝父夢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謂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至我。我今付汝。勿令斷絕。善自護持。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是為四祖。贊曰。   一人心空魔宮震動  握金剛鋒誰敢輕弄  若肯回光狂心頓歇  禮拜皈依諸罪消滅

  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梵語提多迦。此雲通真量。初生時。父夢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諸寶嚴飾。山頂泉涌。滂沱四流。後遇鞠多尊者。為解之曰。寶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者。汝今入道之象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尊者聞說。歡喜而唱言。巍巍七寶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詠。能度諸有緣。鞠多尊者亦說偈言。我法傳與汝。當現大智慧。金日從屋出。照耀於天地。尊者聞偈設禮奉持。後至中印度國。有八千大仙。彌遮迦為首。聞尊者至。率眾瞻禮曰。昔與師同生梵天。我遇仙人。授我仙法。師逢佛子。修習禪那。自此報分殊途。已經六劫。者曰。支離累劫。誠哉不虛。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彌遮迦曰。今幸相遇。非夙緣耶。願師慈悲。令我解脫。尊者即度。出家授具。乃告曰。昔如來以大法藏。密付迦葉。展轉至我。我今付汝。當護念之。乃說偈曰。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是為五祖。贊曰。   已悟本心如日照夜  示生死夢光明超越  師法本無我法不有  以空合空舌不出口

  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六祖彌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既傳法已。游至北天竺國。見雉堞之上。有金色祥雲。嘆曰。此道人氣也。必有吾嗣。乃入城。闤闠間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問曰。師何方來。欲往何所。祖曰。從自心來。欲往無處。曰識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曰師識我否。祖曰。我即不識。識即非我。乃謂之曰。汝試自稱名氏。吾當示汝本因。彼人說偈曰。我從無量劫。至於生此國。本姓頗羅墮。名字婆須蜜。祖曰。我師提多迦說。世尊昔游北印度。語阿難言。此國中我滅度後三百年。有一聖人出。姓頗羅墮。名婆須蜜。而於禪祖。當獲第七。世尊記汝。汝應出家。彼乃置器禮師。側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嘗作檀那。獻一如來寶座。彼佛記我曰。汝於賢劫。釋迦法中。宣傳至教。今符師說。願加度脫。祖即為披剃受具。乃告之曰。世尊所傳正法眼藏。吾今付汝。無令斷絕。乃說偈曰。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是為六祖。贊曰。   都因此來不為別事  鬧市相逢自示其器  懸見未然蚤知今日  當行買賣不論價值

  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七祖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姓頗羅墮。此雲捷疾利根。常服淨衣。執酒器。遊行里閈。或吟或嘯。人謂之狂。及遇彌遮迦尊者。宣如來往志。自省前緣。投器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羅國。廣興佛事。於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稱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師論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曰。我願求道。沾甘露味。祖遂為剃度。而受具戒。告曰。如來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乃說偈曰。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付法已。即入慈心三昧。時梵王帝釋諸天。俱來作禮。而說偈言。賢劫眾聖祖。而當第七位。尊者愛念我。請為宣佛地。尊者從三昧起。示眾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離有無故。語訖。還入三昧。是為七祖。贊曰。   從熟路來忽逢親友  一言論義頓知本有  乞甘露味示虛空法  若謂有得落七落八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也。姓瞿曇氏。頂有肉髻。辯捷無礙。初遇婆須蜜。出家受教。既而領徒。至提伽國毗舍羅家。見舍有白光上騰。謂其徒曰。此家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根器。不行四衢。知觸穢耳。言訖。長者出致禮問。何所須。祖曰。我求侍者。長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馱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祖曰。如汝所說。真吾弟子。伏馱聞之。遽起禮拜。而說偈言。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為最道者。祖以偈答曰。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伏馱聞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願廣大。慮父母愛情難捨。故不言履耳。長者遂捨出家。祖尋授具戒。復告之曰。我今以如來正法眼藏。付囑於汝。勿令斷絕。乃說偈曰。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是為八祖。贊曰。   不是不言言之不及  不是不行本無蹤跡  今遇其人乃可開口  從此便行不墮窠臼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提伽國人也。姓毗舍羅。既受八祖付囑。後至中印度行化。時有長者香蓋。攜一子而來。瞻禮於祖曰。此子處胎六十歲。因號難生。嘗會一仙。謂此兒非凡。當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與落髮。受具羯磨之際。祥光燭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現前。自此精進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展轉至我。我今付汝。汝護念之。勿令斷絕。乃說偈曰。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是為九祖。贊曰。   住母胎中經六十年  只待師來方遂前緣  頂上光明元是本有  一刮便透如獅子吼

  十祖脅尊者傳

  十祖脅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難生。初將誕時。父夢一白象。背有寶座。座上安一明珠。從門而入。光照四眾。既覺遂生。後值九祖。執侍左右。未嘗睡眠。以脅不至席。遂號脅尊者焉。初至華氏國。憩一樹下。右手指地。而告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金色。時有長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曰。汝從何來。答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處住。答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祖。因說偈曰。此地變金色。預知有聖至。當坐菩提樹。覺華而成已。夜奢復說偈曰。師坐金色地。常說真實義。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祖知其意。即度出家。為授具戒。乃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付與汝。汝護念之。乃說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是為十祖。贊曰。   指地變金隨手而現  聖人即至何等快便  似呼空谷應聲答響  是知我心本無來往

  十一祖富那羅夜多尊者傳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華氏國人也。姓瞿曇氏。父寶身。既得法於脅尊者。尋訪波羅柰國。有馬鳴大士。迎而作禮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曰佛既不識。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鋸義。祖曰。彼是木義。祖曰。鋸義者何。曰與師平出。馬鳴卻問。木義者何。祖曰。汝被我解。馬鳴豁然省悟。稽首歸依。遂求剃度。祖謂眾曰。此大士者。昔為毗舍利國王。其國有一類人。如馬裸形。王運神力。分身為蠶。彼乃得衣。王后復生中印度馬人。感戀悲鳴。因號馬鳴焉。如來記雲。吾滅度後六百年。當有賢者馬鳴。于波羅柰國。摧伏異道。度人無量。繼吾傳化。今正是時。即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付與汝。即說偈曰。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是為十一祖。贊曰。   佛不識佛眼不見眼  更向他覓故遭簡點  將謂渾全早被解破  猛省將來方知話墮

  十二祖馬鳴尊者傳

  十二祖馬鳴大士者。波羅柰國人也。既受法於夜奢尊者。後於華氏國。轉妙法輪。俄從地湧出金色人。復化為女子。右手指祖。而說偈言。稽首長老尊。當受如來記。今於此地上。宣通第一義。言訖瞥然不見。祖曰。將有魔來。有頃風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來信矣。吾當除之。即指空中。現一大金龍。奮發威猛。震動山嶽。祖儼然於座。魔不能動。祖告之曰。汝但歸依三寶。即得神通。遂複本形。作禮懺悔。祖問曰。汝名誰耶。眷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有三千眷屬。祖曰。汝盡神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極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謂性海。我未嘗知。祖即為說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茲變現。迦毗摩羅聞言。遂發信心。與徒眾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羅漢。與授具戒。復告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當付汝。汝聽偈言。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是為十二祖。贊曰。   馬之悲鳴固自有因  地涌女子元非其人  魔本非魔佛亦非佛  正眼看來竟是何物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傳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華氏國人也。初為外道。有徒三千。通諸異論。有大神力。後於馬鳴尊者。得法領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雲自在。仰尊者名。請於宮中供養。祖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王子。太子曰。國城之北有山。山有石窟。可禪寂不。祖曰諾。祖入山數里。逢一大蟒。祖因與授三歸五戒。蟒聽訖而去。祖至石窟。時一老人素服作禮。祖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為比丘。習靜於此。時有初學比丘。數來請益。而我煩於應答。起嗔恨想。命終。遂墮蟒身。住此窟中。今已千載。幸遇尊者。獲聞戒法。已得脫苦。故來謝耳。祖問。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里。有大樹蔭。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為龍眾說法。祖遂與徒眾詣彼。龍樹出迎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默念。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祖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吾之不聖。龍樹悔謝。祖即與度脫。及五百龍眾。俱授具戒。告曰。如來大法眼藏。付囑於汝。聽吾偈言。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是為十三祖。贊曰。   從異中來得正知見  路逢毒蛇慈悲心現  更問毒龍都要調伏  眼見心知如響出谷

  十四祖龍樹尊者傳

  十四祖龍樹尊者。西天竺國人也。始於摩羅尊者得法。後至南印度。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祖為說法。開示佛性。聞者悉回初心。祖復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大眾唯聞法音。不見身相。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蓋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虛明。言訖。輪相即隱。復居本座。而說偈言。身現圓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辨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無生。咸願出家。以求解脫。祖即為剃髮受具。其國先有外道。五千餘人。作大幻術。祖悉化之。令歸三寶。乃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後世。後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來正法眼藏。今當付汝。聽吾偈言。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嗔亦無喜。是為十四祖。贊曰。   龍中化龍以毒攻毒  尊者妙手一言調伏  佛性三昧體若虛空  百千法門盡入其中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傳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初求福業。兼樂辯論。後謁龍樹大士。將及門。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缽水。置於座前。尊者睹之。即以一針投之而進。欣然契會。龍樹即為說法。不起於座。現月輪相。唯聞其聲。不見其形。祖語眾曰。今此瑞者。師現佛性。表說法非聲色也。祖既得法。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一日園樹生耳如菌。味甚甘美。唯長者與第二子羅睺羅多。取而食之。取已遂長。盡而復生。余皆不知。祖知宿因。遂至其家。長者乃問其故。祖曰。汝家昔曾供一比丘道眼未明。以虛沾信施。故報以木菌。唯汝與子精誠。故得以享之。余則否矣。又問長者年多少。答曰。七十有九。祖乃說偈曰。入道不通理。復身還信施。長者八十一。其樹不生耳。長者聞已。彌加嘆服。即舍次子。隨師出家。尊者即為剃度授具。乃付法眼。偈曰。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是為十五祖。贊曰。   以針投缽妙契忘言  示佛性義滿月現前  至長者家將針引線  假他因緣為己方便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傳

  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迦毗羅國人也。得法已。行化至室羅筏城。有河名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復現五佛影。祖告眾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聖者僧伽難提。居於彼處。佛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已。領諸徒眾。泝流而上。至彼。見僧伽難提。安坐入定。祖與眾伺之。經三七日。方從定起。祖問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是問答詰難。六七轉語。祖為說無我義。提曰。仁者師誰得是無我。祖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難提以偈贊曰。稽首提婆師。而出於仁者。仁者無我故。我欲師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已無我故。汝須見我我。汝若師我故。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脫。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祖以右手擎缽。至梵宮。取香飯。與難提。分坐食之。乃告眾曰。吾分坐者。即過去娑羅樹王如來也。愍物降跡於此。提以神力。展右手至地金剛際。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飲大眾。無不欽仰。祖付法眼。偈曰。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是為十六祖。贊曰。   尋流得源水窮山盡  忽見其人知其為聖  香飯擎來分座共食  大眾同飲甘露如蜜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傳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室羅筏城寶莊嚴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贊佛事。七歲即厭世樂。以告父母。願請出家。父母固止之。遂終日不食。乃許其在家出家。號僧伽難提。積十九年。每自念言。身居王宮。胡為出家。一夕天光下矚。見一路平坦。不覺徐行。約十里許。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晏寂於中。父母訪尋不得。經十年遇羅睺羅多尊者開示。得法已。行化至摩提國。忽有涼風襲眾。身心悅適非常。祖曰。此道德之風也。當有聖者出世。嗣祖燈乎。與眾遊歷山谷。至一峰下。謂眾曰。此峰有紫雲。如蓋。聖人居之矣。徘徊久之。見山舍一童子。持圓鑒直造祖前。祖問。汝幾歲耶。曰百歲。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童曰。我不會理。正百歲耳。祖曰。汝善機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歲。不會諸佛。機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父母聞子語。即捨出家。祖與授具。名伽耶舍多。他時聞風吹殿鈴鳴。祖問曰。鈴鳴耶。風鳴耶。多曰。非風非鈴。我心鳴耳。祖曰。善哉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是為十七祖。贊曰。   不樂王宮天開一路  直抵窮源不知其故  紫雲之下聖者所依  果得童子會諸佛機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傳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國人也姓郁頭藍。父天蓋。母方聖。嘗夢大神持鑒。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肌體瑩如琉璃。未嘗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間靜。語非常童。持鑒出遊。遇難提尊者得度。後領徒至大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祖將入彼舍。舍主鳩摩羅多問曰。是何徒眾。祖曰。是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悚然。即時閉戶。祖良久扣其門。多羅曰。此舍無人。祖曰。答無者誰。多羅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關延接。祖曰。昔世尊記曰。吾滅後一千年。有大士出現於月氏國。紹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於是鳩摩羅多。發宿命智。投誠出家。祖為剃度。授具付法。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是為十八祖。贊曰。   七日而生不墮諸陰  其體香潔本來清淨  扣門一語答無者誰  猛然喚醒當下知歸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傳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昔為自在天人。見菩薩瓔珞。忽起愛心。墮生忉利。聞帝釋說般若。故升於梵天。以利根故。善說法要。諸天尊為導師。以繼祖時至。遂降生月氏。得舍多心印。後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奢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信三寶而常縈疾瘵。營事多不如意。鄰人為旃陀羅。以殺為業。身常勇徤。作事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祖曰。何足疑乎。且善惡報應。有三時焉。凡夫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凶。便謂亡因果虛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釐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奢夜多聞是語已。頓失所疑。祖曰。汝雖已信三業。未明業從惑生。惑依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奢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祖為剃度授具。乃付法眼。偈曰。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是為十九祖。贊曰。   既生天上不應起愛  一念未忘便不自在  以般若力得升梵世  故來傳燈是其家事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傳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導無量。後至羅閱城。敷揚頓教。彼有學眾。唯尚辯論。為之首者。名婆修盤頭。此雲徧行。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為眾所歸。祖將度之。先問彼眾曰。此徧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眾曰。我師精進。何故不可。祖曰。汝師與道遠矣。設苦行塵劫。皆虛妄之本。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佛。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慾。心無所希名之曰道。徧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讚嘆。祖曰。吾適對眾。抑挫仁者。得無惱乎。徧行曰。我憶七劫生安樂國。師與智者月淨。記我非久當。證斯陀含果。自是以來。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況今獲飲無上甘露。而返生熱惱耶。惟願大慈。以妙道垂誨。祖曰。汝久植眾德當繼吾宗。乃付大法眼。偈曰。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是為二十祖。贊曰。   無生本具不用求真  遇緣而發如華逢春  求之太急去道轉遠  當下知歸就路而返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傳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羅閱城人也。姓毗舍佉。父光蓋。母嚴一。家富無子。父母禱於佛塔而求嗣焉。一夕母夢。吞明暗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賢仲。至其家。光蓋獻珠設禮。賢仲端坐受之。嚴一出拜。賢仲避席。光蓋。罔測其由。不能忍。問曰。我是丈夫。致禮不顧。我妻何德。尊者避之。賢仲曰。我受禮納珠。貴福汝耳。汝婦懷聖子。生當為世燈慧日。故吾避之。非重女人也。乃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修盤頭。則吾所尊者。二名芻尼。昔如來雪山修道。芻尼巢於頂上。佛成道乃記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毗舍佉家。與聖同胞。今無爽矣。後果產二子。婆修盤頭。生年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修頭陀行。後受奢夜多法眼。行化至那提國。彼國王名常自在。尊者見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大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子摩拏羅。是其一也。吾雖德薄。敢當其一。王曰。誠如尊者所言。當舍此子作沙門。王即以次子摩拏羅舍之。尊者即與披剃授具。付大法眼。偈曰。泡影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是為二十一祖。贊曰。   明暗同體聖凡一路  來處幽微莫知其故  熟處難忘更求伴侶  忽爾相逢肯心自許   (芻尼此名。野鵲子賢仲。南藏中作眾)。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傳

  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次子也。年三十。遇婆修尊者。出家傳法。至西印度。彼國王名得度。見禮尊者。聞法感悟。即傳位太子。投祖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慰之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於是祖焚香。遙語月氏國鶴勒那比丘曰。汝在彼國。教導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說修多羅。忽睹異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此是西印度傳佛心印。祖師摩拏羅將至。先降信香耳。曰此師神力何如。曰此師遠承佛記。當於此土。廣宣玄化。時王與勒那。俱遙作禮。祖知已。即往月氏國。王與鶴勒那。迎請供養。勒那問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不知何緣而感鶴眾。祖曰。汝前劫中。嘗為比丘。當赴龍宮齋。汝諸弟子。咸欲隨往。汝觀五百眾中。無有一人堪任供者。汝權聽往。自是以來。汝捨生趣生。常轉化諸國。彼諸弟子。以薄福德故。生於羽族。今感惠故。為鶴眾相隨。勒那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脫。祖曰。我有無上法寶。付汝。當聽受化未來際。而說偈曰。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鶴眾聞偈飛鳴而去。是為二十二祖。贊曰。   從受記來不為別事  同類相從緣合必遇  嗟彼眾鶴飛鳴既久  一言之下頓知本有   (印度一年為一白)。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傳(勒那梵語。華言鶴也)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月氏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千聖。母金光。以無嗣。禱於七佛金幢。乃夢須彌山頂一神童持金環雲。我來也。覺而有孕。生年七歲。遊行聚落。睹民間淫祠。乃入廟叱之曰。汝妄興禍福。幻惑於人。歲費牲牢。傷害斯甚。言訖。廟貌忽然隳壞。由是鄉黨謂之聖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拏羅尊者。付法眼藏。行化至中印度。演無上道。度有緣眾。以上足。龍子早夭。有兄獅子。博通強記。事婆羅門。厥師既逝。弟復雲亡。乃歸依尊者。問曰。我欲求道。當何用心。祖曰。汝欲求道。無所用心。曰既無用心。誰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無作。即是佛事。經雲。我所作功德。而無我所故。師子聞是語已。即入佛慧。時祖即指東北。問曰。是何氣象。師子曰。我見氣如白虹。貫於天地。復有黑氣五道。橫亙其中。祖曰。其兆云何。曰莫可知也。祖曰。吾滅後五十年。北天竺國。當有難起。嬰在汝身。吾將滅矣。今以法眼。付囑於汝。善自護持。聽吾偈言。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不可得。得時不說知。是為二十三祖。贊曰。   從須彌頂持金環來  嗟彼鶴眾其情可哀  得獅子兒作大號吼  有氣貫天試驗其後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得法遊方。至罽賓國。方求法嗣。遇一長者引其子。問祖曰。此子名斯多。當生便拳左手。今既長矣。終未能舒。願尊者示其宿因。祖睹之。即以手接曰。可還我珠。童子遽開手奉珠。眾皆驚異。祖曰。我前報為僧。有童子名婆舍。吾嘗赴西海齋。受嚫珠付之。今還吾珠。理固然矣。長者遂舍其子。祖即與授具。以前緣故。名婆舍斯多。祖即謂之曰。吾師密有懸記。罹難非久。如來正法眼藏。今轉付汝。汝應保護。普潤來際。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祖說偈已。以僧伽黎。密付斯多。俾之他國。隨機演化。斯多受教。直抵南天。祖謂。難不可苟免。遂留罽賓。本國有外道二人。以幻術謀亂。詐為僧形。潛入王宮。將移禍焉。亂作。王果怒曰。吾素歸心三寶。何為構害。即命毀僧伽藍。祛除釋眾。王自仗劍。至尊者所。問曰。師得蘊空否。祖曰已得。王曰。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吝於頭。王即斬之。白乳涌高數尺。王臂亦墮。七日而終。贊曰。   相見索珠開手便有  以先所付別來不久  知有夙欠特來奉酬  將頭臨刃白乳橫流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傳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賓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寂行。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劍。因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授心印。即適南天。時彼國王名天德。迎請供養。王有二子。一名德勝。凶暴而色力充盛。一名不如密多。柔和而長嬰疾苦。祖乃為陳因果。王頓釋所疑。後德勝即位。覆信外道。致難於祖。不如密多以進諫。被囚。王遽問祖曰。予國素絕妖訛。師所傳者。當是何宗。祖曰。王國昔來。實無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滅已千二百年。師從誰得耶。祖曰。飲光大士親受佛印。展轉至二十四世師子尊者。我從彼得。王曰。予聞。師子比丘不能免於刑戮。何能傳法後人。祖曰。我師難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顯師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於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鮮。薪盡如故。王即追悔致禮。師子真嗣既明。乃赦密多。密多遂求出家。祖為剃度授具。羯磨之際。大地震動。祖曰。吾已衰朽。今以大法眼藏付汝。當護念之。聽吾偈曰。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是為二十五祖。贊曰。   秉般若劍握如意珠  雖雲暫到此行不虛  偶遇惡人恰得好伴  因邪打正兩得其便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傳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婆舍尊者法印。至東印度。彼王名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志。及尊者將至。梵志預知祖入。恐王易志。即鳩諸弟子。欲以咒術挫之。尊者至直詣王所。王曰。師來何為。祖曰。將度眾生。王曰。以何法度。祖曰。隨類度之。梵志聞言。不勝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於祖頂上。祖指之。忽壓彼眾。梵志等怖懼投祖。祖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隨滅。乃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因謂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於我。是時有婆羅門子。年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瓔珞。故人謂之瓔珞童子。遊行閭里。丐求度日。後王與尊者同輦而出。見瓔珞童子稽首於前。祖曰。汝憶往事否。童曰。我念遠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轉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蓋契夙因。祖謂王曰。此童非他。即大勢至菩薩是也。此童之後出二人。一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乃付大法眼藏。偈曰。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是為二十六祖。贊曰。   從剎利種續傳燈焰  真嗣不明幾乎失陷  從鬧市中忽聞故人  函蓋相合乃得其真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傳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東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達磨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孟仲二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季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乃能辨此。祖嘆其辯慧。知是法嗣。以時未至。且默而溷之。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唯達磨多羅。於柩前入定。七日而出。乃求出家。祖方與剃度。授具戒。告曰。昔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言。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是為二十七祖。贊曰。   莫謂無因相逢便見  來處自然不假方便  今因其珠乃得其人  開池得月買石饒雲

  八十八祖傳贊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