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2023)
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2023) 2024年3月9日 發布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
前 言
編輯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推進的重大改革舉措,以獨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有力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孕育和引領下,檢察公益訴訟從頂層設計到實踐落地、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從初創開拓到發展完善,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公益訴訟制度」,這既是黨中央對制度實踐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進一步發揮制度效能的更高要求,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擘畫了宏偉藍圖、確定了基本路徑。近幾年來,公益訴訟檢察法定辦案領域已從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確定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4個領域,持續擴展到「4+10」,在法治中國建設實踐中煥發出蓬勃生機。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檢察公益訴訟法被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一類項目,公益訴訟檢察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這一年,全國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新形勢、國家治理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以推動檢察公益訴訟立法為牽引,持續為公益訴訟檢察夯實基礎、凝聚共識;積極踐行「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基本價值追求,注重以可訴性提升辦案精準性和規範性;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為契機,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以「益心為公」志願者檢察雲平台為重要抓手,深化協同協作,不斷擴大檢察公益訴訟影響力。
一、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基本情況
編輯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進一步牢固樹立質效優先導向,公益訴訟辦案規模和質量總體呈現穩健發展良好態勢,各領域辦案平衡協調健康發展。
(一)公益訴訟辦案規模穩健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89885件。從案件類型看,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67776件,占立案總數的88.4%,行政公益訴訟彰顯獨特製度價值;辦理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2109件,占立案總數的11.6%。
(二)訴前整改水平保持高位
2023年,立案後經磋商終結案件35681件,占行政公益訴訟立案數的21.3%,切實用更高效方式實現公益保護目的。行政公益訴訟中提出訴前檢察建議116489件,絕大部分案件經過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糾正或履行職責,回復整改率達到99.1%,彰顯中國特色司法程序設計的效能。
(三)提起訴訟質效不斷提升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提起公益訴訟12579件。其中,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1303件(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8654件),占起訴總量的89.9%;提起行政公益訴訟1276件,占起訴總量的10.1%,同比2022年上升76.7%。檢察機關對一些訴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堅持以「訴」的確認體現司法價值引領,有效推動了一批「硬骨頭」「老大難」公益損害問題整改。提起訴訟後法院支持率達到99.96%。
(四)辦案效果持續凸顯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督促保護被污染的耕地、林地、草原、濕地約28.9萬畝,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物528.9萬噸,向污染企業和個人共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9.6億餘元;督促查處假冒偽劣食品約33萬千克,假藥、劣藥和走私藥品約8888千克;督促保護、收回國家所有財產和權益的價值約1560.8億元,收回被欠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總計約31.5億元。
(五)各領域辦案平衡協調發展
一是四大傳統法定領域「基本盤」穩健。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四個領域案件117414件,占公益訴訟總數的61.8%。其中,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83924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23754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1468件、國有財產保護領域8268件,分別占公益訴訟總數的44.2%、12.5%、0.8%和4.4%。
二是新增法定領域快速發展。全年共辦理新增十個法定領域案件50656件,占公益訴訟總數的26.7%。其中,安全生產17286件,涉未成年人保護21538件,個人信息保護6383件,婦女權益保障1490件,英烈保護875件,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762件,反電信網絡詐騙162件,農產品質量144件,無障礙環境建設1983件等。
三是其他新領域積極穩妥探索。全年共辦理其他新領域案件21815件,占公益訴訟總數的11.5%。其中,公共安全8489件,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2734件,消費者權益保護1188件,國防和軍事利益保護440件,知識產權保護873件,更全方位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二、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編輯
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始終以公益訴訟檢察擔當融入、服務和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報告關於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工作情況。報告充分展示了檢察公益訴訟發揮職能作用取得的成效,獲得充分肯定。一年來,全國檢察機關自覺服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守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
1.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年共辦理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公益訴訟案件5800餘件。新疆、兵團檢察機關開展「烏-昌-石」大氣污染防治公益訴訟檢察專項監督活動,共辦案91件。陝西省檢察院部署開展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監督,推動整治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污染。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加大對溫室氣體排放、高耗能高碳排放項目建設、破壞固碳釋氧功能等領域問題辦案力度,助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最高檢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10件。探索適用認購碳匯方式替代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福建檢察機關在163件案件中運用碳匯開展替代性修復,引導認購林業碳匯1.69萬噸、海洋碳匯1.81萬噸。
2.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2023年4月12日,最高檢在河南鄭州舉辦首屆服務保障黃河國家戰略檢察論壇,部署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最高檢、水利部聯合啟動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其間,沿黃9省(區)檢察機關聚焦未經許可取水、超許可水量取水等問題,辦理案件670餘件,推動解決了一批黃河流域節水控水突出問題。最高檢指導沿黃9省(區)檢察機關因地制宜開展流域生態環境多層次保護,上游注重水源涵養功能保護,中游注重荒漠化治理,下游注重灘區保護等,形成保護合力。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部署開展「助力荒漠化綜合防治」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山東省東平縣檢察院針對黃河灘區亂建亂占違法養殖等損害公益行為,督促多部門協同履職,推動解決歷時15年占地150餘畝的灘涂違法養殖歷史遺留問題。最高檢組織對2022年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警示片反映的234條問題線索集中交辦,並對其中16起重點線索掛牌督辦。以推進最高檢立案辦理的長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專案為抓手,重點助力解決需上下游聯動、岸上岸下有效銜接的長江流域綜合治理突出問題。召開海洋公益訴訟檢察研討會,部署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聯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9件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指導沿海各地檢察機關圍繞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守護海洋自然資源、護航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集中發力,助力海洋綜合保護。
3.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最高檢與自然資源部建立公益訴訟檢察與土地執法查處協作配合機制。聯合農業農村部開展「公益訴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監督活動,深入排查整治選址不合規、質量不達標、建後管護不到位、建設資金流失、「非農化」等問題。截至2023年12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相關公益訴訟案件1426件。江西檢察機關開展耕地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督促挽回、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占用的耕地3.6萬餘畝。黑龍江、吉林、遼寧檢察機關深入開展保護黑土地公益訴訟監督活動,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吉林省檢察機關在「檢察長巡田」工作中發現外來入侵物種破壞黑土地資源公益損害問題,督促清除域內7.9萬畝豚草。最高檢發布濕地保護和荒漠化防治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引導各級檢察機關加大辦案力度,推動生態系統化治理和一體化保護。
(二)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助力守護好中華文脈
全國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重大意義,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助力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
1.因地制宜開展大運河、長城、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小專項」。最高檢結合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豐富性、地域性特點,指導各地結合本地特色以「小專項」形式積極探索。部署沿大運河8省(市)檢察機關開展大運河保護專項辦案。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督促屬地政府、水利部門等聯合履職,與涉案企業良性溝通,推動解決長達8年的非法占用河道公益損害問題。河北、甘肅、陝西、內蒙古、北京等地積極加大長城保護辦案力度。山西、河北、內蒙古三地建立跨區域長城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破解「邊界」保護難題。貴州、山西等地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訴訟保護專項,辦理保護苗族銀飾鍛制技藝、莜麵栲栳栳製作技藝等一批案件。最高檢指導浙江、江蘇、內蒙古等地檢察機關總結推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並推出系列新聞報道。
2.加大各類文物保護辦案力度,捍衛中華文明瑰寶。最高檢指導各地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石窟寺保護利用重要指示精神,協同文物執法部門全面推進石窟寺保護利用。山西省大同市雲岡區檢察院針對煤炭露天堆放產生煤塵污染、破壞雲岡石窟及周邊文物等問題,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推動設立雲岡石窟文物保護檢察室,形成長效協同保護機制。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檢察院督促保護宏覺寺行政公益訴訟案中,針對使用人不履行修繕義務導致作為歷代漢藏文化交流互動橋梁的重點文物出現損毀滅失風險問題,通過公開聽證、檢察建議等促使行政機關及時開展搶救性修復。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與北京軍事檢察院開展軍地協作,針對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中軸線申遺緩衝區的中國現存古建築中唯一完整的明朝建築群組「祿米倉胡同73號」存在的諸多危害文物安全、損壞文物歷史風貌問題,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啟動保護管理。廣東、福建等地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涉僑涉台文物保護「小專項」,協同文物保護部門破解職責不明、養護不力、利用不足等難題。廣東省江門市、汕頭市等僑鄉檢察機關辦理了汀江圩華僑近代建築群、福成批局舊址等文物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幾年來辦案成效得到多國僑領認可讚揚,海外僑胞踴躍捐贈修繕款項。
3.助力城鄉歷史文化保護,留住記憶和鄉愁。最高檢、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做好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意見》。各地積極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優秀建築、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河北省蔚縣檢察院在開展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專項活動中,緊盯古建築修繕、標誌牌設立、人居環境改善等開展監督成效顯著,入選國家文物局評選的「第五屆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優秀團隊。上海市檢察機關立足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城市文化特點,加強「一江一河」沿岸工業遺蹟、衡復歷史風貌區等重點領域保護。安徽省歙縣檢察院針對履職中發現灘培村內存在古民居瀕臨倒塌、傳統村落風貌遭受破壞等問題,督促行政機關落實監管職責,促進黃山市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納入2024年地方人大立法計劃。
4.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力度,助力賡續紅色血脈。最高檢持續推進加強革命文物、紅色文化遺產以及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和運用,構建長效機制,做好紅色資源保護「後半篇文章」。遼寧檢察機關辦理「抗美援朝」鴨綠江浮橋保護案,成功推動三級文物部門完成浮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樹立、檔案完善工作,並全面啟動對浮橋本體的搶救性保護。西藏自治區芒康縣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保護紅色革命遺蹟專項活動,督促對愛國人士邦達·多吉故居「邦達倉」進行全面修繕。山東省寧陽縣檢察院督促行政機關對汶河阻擊戰中犧牲的200餘名解放軍戰士散葬烈士墓開展集中管護,運用技術手段核查烈士身份,幫助英烈回歸故土。
(三)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助力維護國防和軍事利益
2023年是軍地開展公益訴訟協作五周年,軍地檢察機關圍繞影響軍用機場淨空安全、危害軍事用海安全、干擾軍隊演訓、阻斷指揮通信光纜等加大辦案力度,助力服務強軍目標、服務備戰打仗、服務依法治軍。
1.持續深入開展空軍機場淨空保護專項行動。最高檢、軍事檢察院、空軍有關部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堅持「一案一策」深入推進專項行動有序開展。三方組成聯合調研組,先後赴甘肅、遼寧、湖南等地調研督導,督導重點案件辦理。遼寧檢察機關針對最高檢交辦某軍用機場應急起飛跑道淨空安全線索,與軍事檢察機關和地方政府協同聯動,推動案涉搬遷工作全面完成,消除了影響部隊飛行訓練的安全隱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檢察院針對某軍民合用機場一定範圍內違規飼養、放飛鴿子問題,依法開展公益訴訟,推動解決機場周邊鴿群危害飛行安全問題。
2.加大軍事設施保護辦案力度。昆明軍事檢察院與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檢察院提起全國首例軍事設施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被評為「2023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檢察院、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檢察院與永寧縣檢察院共同建立賀蘭山區域軍事設施保護檢察協作機制,促進跨區域協作。
3.助力保障人防工程安全。最高檢指導各地聚焦人防工程維護管理不當、擅自變更許可審批明確的用途等突出問題,部署人防工程領域專項監督活動。安徽省軍地檢察機關密切協作,有效推動解決一批人防工程防護密閉門無法正常啟閉、滲水漏水、牆體被破壞等公益損害問題。貴州省遵義市檢察院、昆明軍事檢察院聯合辦理涉人防設施公益訴訟10件,聯合製發檢察建議5份,推動15處人防設施得以維護。浙江省檢察機關會同杭州軍事檢察院開展人防工程安全保護專項監督行動,辦案50餘件。
(四)落實習近平經濟思想,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全國檢察機關聚焦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等領域公益損害問題,持續加大辦案力度,護航服務高質量發展。
1.助力國有財產「顆粒歸倉」。內蒙古自治區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國有財產保護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10件,督促收回欠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87.8萬元,保護、收回國家所有財產和權益價值19.5億元。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檢察院辦理網紅主播偷逃稅款行政公益訴訟案,推動稅務部門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稅務稽查活動,共查補稅款及滯納金3100餘萬元。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檢察院結合辦案,以「檢察建議+專題報告」形式推動稅務部門與相關行政機關建立健全耕地占用稅稅收協作機制,追繳稅款3239萬餘元。貴州省金沙縣檢察院針對公租房使用管理中存在違規占用、長期閒置、應退未退等問題,促進行政機關清退被違規占用的公租房1215套,維護國有財產價值2億餘元,收回欠繳租金188萬元。
2.助力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加大反壟斷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協同反壟斷機構,依法治理排除、限制競爭、壟斷協議及經營者集中等壟斷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山東省菏澤市檢察院針對本地共享單車領域存在的行政性壟斷問題開展監督,督促行政機關廢止原協議,引進其他3家共享單車運營商進入本地市場,有效促進公平競爭,推動當地共享單車行業健康發展。
3.助力知識產權保護。最高檢指導各地服務保障品牌強國建設,全面加強對地理標誌、傳統品牌和老字號的司法保護。遼寧、山西、重慶、陝西等地檢察機關根據各地地理標誌註冊和使用情況,針對「丹東草莓」「沁州黃小米」「涪陵榨菜」「漢中仙毫」等進行保護。指導各地加強文化領域的版權保護,尤其注重保護傳統文化。江西省景德鎮市檢察機關建立全國首家陶瓷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出台《關於加強陶瓷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國家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三、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編輯
全國檢察機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殷殷囑託,圍繞民生領域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織密食品藥品安全「防護網」
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深入推進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從「傳統」到「網絡」,關注新業態涉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積極回應社會新關切,最高檢指導各地關註解決網絡營銷、社區團購、醫美行業虛假宣傳等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新業態新問題。浙江省海寧市檢察院針對社區團購存在「三無」食品問題,向市場監督管理局製發檢察建議,督促查處違法行為,促進社區團購食品安全問題全面整治。廣東省江門市檢察機關聚焦網絡餐飲食藥安全、冷食類食品、醫療美容等領域問題依法開展公益訴訟監督辦案,追償食品藥品懲罰性賠償金約1.95億元。四川省自由貿易試驗區檢察院針對食品盲盒未公示食品安全相關重要信息侵害消費者知情權且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向市場監管部門製發檢察建議,督促查處違法行為,規範盲盒食品生產經營秩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檢察院聯合九部門開展專項工作,重點監督醫美行業違規宣傳、違規經營等行為,向行政機關製發檢察建議7件。
2.從「辦理」到「治理」,提高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辦案質效。最高檢組織開展抗(抑)菌製劑非法添加整治專項監督活動,共立案2500餘件,製發檢察建議1500餘份,督促行政機關查處涉案產品共計60餘萬件,約7.3噸,價值1700餘萬元;督促查處涉案企業近5600家,罰款1100多萬元。各級檢察機關在辦案中更加注重從個案辦理中發現行業監管中的普遍性問題,推動行政機關開展專項整治,完善制度機制,實現源頭治理。雲南省普洱市檢察機關開展督促整治網絡平台不規範銷售處方藥專項行動,督促整治網絡違法開展藥品銷售業務的藥店(藥企)共計336家,推動完善網絡平台銷售處方藥管理制度。江西省贛州市檢察院針對部分月子中心存在食品安全、無證診療、虛假宣傳等問題製發檢察建議,推動職能部門對全市36家月子中心排查整治。
(二)築牢信息網絡「防火牆」
聚焦網絡時代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更高需求,紮實開展個人信息保護和反電信網絡詐騙領域公益訴訟。
1.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最高檢與工信、網信部門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工作聯繫、協作機制。上海市檢察院立案辦理的督促整治手機APP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案,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整改並開展專項檢查,取得良好監督效果。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檢察院對跨境「裸聊」惡勢力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1600餘萬條違法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有效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推動青島市反詐平台建設。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檢察院運用公益訴訟大數據應用平台篩查和實地走訪等方式,累計排查涉及不當公開的個人敏感信息7萬餘條,督促14個鄉鎮街道及2家機關單位規範政務信息公開。
2.協同防治電信網絡詐騙。最高檢與公安、工信部門就電信網絡詐騙領域開展密切協作配合,針對源頭風險防範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獨特職能作用,督促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職,促進訴源治理。江蘇省南通市檢察院針對「空殼公司」批量申請固話詐騙問題,製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加強入網審核,及時清退狀態異常的市場主體。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檢察院針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空殼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賬戶監管不到位公益損害問題,督促市場主體登記機關落實監管責任,依法對涉案企業撤銷登記,減少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滋生土壤。
(三)擰緊生產生活「安全閥」
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中依法能動履職,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1.聚焦重點領域加大辦案力度。最高檢指導各地紮實推進燃氣、建設工程、交通運輸、消防、礦山、危化品等領域辦案,助推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隱患。四川省成都市檢察機關構建瓶裝液化氣行業安全生產類案監督模型,辦理瓶裝液化石油氣非法摻混等公益訴訟案件19件,推動行政機關查處相關違法行為96起,暫扣瓶裝液化石油氣鋼瓶3503隻。黑龍江省檢察機關部署開展全省校園場館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對全省3343所中小學3903個校園場館進行排查,製發檢察建議88件,督促行政機關消除安全隱患並形成校園安全管控長效機制。
2.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山東省滕州市檢察院堅持「類案監督思維」,部署開展「危化品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探索形成了「三融合、三舉措、三平台」安全生產監督新模式,推動安全生產事故源頭預防。江蘇省寶應縣檢察院針對荷藕企業有限空間安全隱患,製發檢察建議,督促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整改和分級監管,推動省荷藕行業協會出台《有限空間綜合應急預案》。
3.持續跟進監督「回頭看」。緊盯持續整改效果,對訴前整改不到位、符合起訴條件的,依法提起訴訟。貴州省檢察機關對168件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開展「回頭看」,發現反彈回潮情形2起,均依法提起訴訟,推動涉案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四)撐起特定群體「保護罩」
全國檢察機關持續深化對婦女、老年人、殘疾人、軍人、新業態勞動者、農民工等特定群體權益保護,充分彰顯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優勢。最高檢立案辦理藥品說明書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公益訴訟案,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殘聯共同舉辦「讓愛無『礙』 共享美好生活」新聞發布會,聯合發布一批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嚴格貫徹實施修訂後婦女權益保障法,指導地方檢察機關針對婦女就業歧視、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江西省檢察院針對相關企業未按照規定安置殘疾人就業且未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問題依法立案,督促有關行政機關追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5725萬餘元,推動徵集殘疾人就業崗位1000餘個。助力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最高檢加強與全國總工會的交流協作,聯合會簽《關於協作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會議紀要》並強化部署落實。天津市檢察院與市總工會簽訂《關於建立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作配合工作機制的意見》等。
四、更好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
編輯
檢察公益訴訟是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公益司法保護「中國方案」。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制度效能,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機制,在更深層次促進國家治理。
(一)聚焦綜合治理難題發揮職能作用
檢察機關針對跨區域、跨流域、跨部門公益損害問題,統籌發揮一體化辦案、跨區域協作、專項監督引領作用,促進相關領域綜合治理。一是在流域綜合治理方面,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典型案例」7件,為流域案件辦理提供參考指引。各級檢察機關依託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檢察協作機制,聯動開展線索發現、移送處理、同步監督等工作,推動解決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問題。湖北省檢察院從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全局性出發,突出長江、漢江、清江三大流域統籌治理,探索完善「屬地檢察+交叉檢察+巡迴檢察」模式,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助力跨流域、跨區劃突出問題整治。廣東省檢察院與福建、江西、湖南等省檢察院聯合建立粵閨贛毗鄰區域、北江中上游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省際協作機制。二是在礦業污染綜合治理方面,針對污染往往時間跨度長、違法主體多、涉及領域廣、遺留問題多、行政機關職責不清等難題,檢察機關通過指定管轄、分級立案排除阻力等開展調查,督促不同層級、多個部門全面履職,依法追究違法主體生態損害責任。湖南省檢察院辦理的「錳三角」礦業污染治理案,涉及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安全生產風險、水土流失、農產品質量稅費欠繳等多重公益損害問題。檢察機關發揮行政公益訴訟督促協同作用同時,督促支持政府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為礦業污染綜合治理提供了法治樣本。
(二)依法能動履職推動訴源治理
不僅關注個案公益修復,更注重通過類案監督主動發現治理短板漏洞。一是從具體公益侵害和侵害危險整改,到系統問題整治。山西省晉城市檢察院以整治礦用人員定位系統設備安全隱患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推動行政機關對全市115座正常生產建設煤礦開展為期4個月的專項檢查,構建全流程管控、全方面檢查、全覆蓋監管工作機制,有效防範煤炭行業安全生產隱患。貴州省檢察機關督促加強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的監督,推動汽修企業規範汽車報廢程序,防止營運車輛「帶病上路」。二是通過個案辦理推動相關部門釐清職責,有效破解「九龍治水而水不治」難題。江西省崇義縣檢察院針對上堡梯田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保護中存在的主體職責交叉、保護標準不明確等問題,推動多部門釐清職責、協同治理,助力將「雙遺產」納入文物保護單位管理,促進文化遺產整體和長效保護。三是以案件辦理推動形成地方立法等長效機制,完善相關行業、領域、區域治理制度。江蘇省鎮江市檢察院加強預付卡消費領域金融亂象整治,通過辦案推動市政府辦公室發文,由17家單位建立鎮江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穩步推進建設市級預付卡監管平台。湖南省株洲市檢察院推動市人大常委會將公益訴訟納入《淥水保護若干規定》《電力設施保護若干規定》《物業管理若干規定》《株洲市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等地方立法。
(三)發揮公益訴訟預防性功能做好前端治理
一是注重從已發生公益侵害向前端延伸,探索預防性公益訴訟。最高檢直接辦理的快遞包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從循環包裝入手,協同督促行政主管部門、快遞龍頭企業、包裝生產企業和電商平台在試點城市推動前端治理,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出台《深入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行動方案(2023-2025年)》。江西省宜春市檢察機關針對部分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和運輸車輛關閉車載GPS動態監管終端逃避監管、未製作危貨運輸單、非法運輸煙花爆竹等違法問題,在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職的同時,推動公安、交通運輸部門共享危險貨物辦證、車輛在線監控等數據,有效堵塞監管漏洞,切實消除道路安全隱患。二是針對金融證券、網絡監管等新領域、新業態公益保護難題,發揮公益訴訟的主動履職特點,以「我管」促「都管」。江蘇省宿遷市檢察院針對相關電競酒店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訴請電競酒店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並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並推動文旅、公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電競酒店管理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通知》。河北省任丘市檢察院在推動盲盒治理工作中,向市場監管部門製發檢察建議,並通過社會治理檢察建議、致家長信函、指導學校加強教育引導、建立聯動機制等方式,以司法保護推動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協同發力形成共治格局。
(四)創新方式方法更好釋放治理效能
一是在修複方式上創新服務治理。山東省檢察院出台《關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適用替代性修復的指導意見》,22件公益訴訟案件適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替代性修複方式。二是在工作機制上創新服務治理。江西省檢察機關持續深化「檢察建議+調研報告」辦案模式。2023年全省運用該模式,共呈報調研報告119份,其中103份獲地方主要領導批示118次,推進耕地保護、污染治理、安全生產、個人信息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訴源治理。
五、踐行高質效辦案價值追求
編輯
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檢察履職辦案基本價值追求,全國檢察機關落實以可訴性來提升精準性和規範性,持續提升公益訴訟檢察辦案質效。
(一)聚焦案件辦理,破解難題提質增效
1.強化調研指導。最高檢在全面紮實開展實地調研基礎上,梳理各地在具體領域和辦案環節中存在問題,形成《關於公益訴訟辦案質效的調研報告》。通過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數據篩查等方式,針對辦案中常見多發的低質效典型問題,以督導會、負面通報等形式作出工作提醒。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抓實有代表性高質效公益訴訟案件辦理。自2023年9月起每月召開一次督導會,對各省級檢察院自辦案件逐案點評,並適時下發工作提示和辦案動態等;同時壓實省級檢察院督導本轄區內市、縣兩級檢察院辦理有代表性高質效案件的責任,推動辦理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示範引領價值的高質效公益訴訟案件。
2.強化上級院引領。最高檢帶頭髮揮頭雁效應。長江流域港口眾多,因船舶流動、監管分散、責任不清,船舶污染治理難。最高檢經調查核實,決定對長江船舶污染問題以公益訴訟立案,採取最高檢負責主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同步辦理關聯案件的「1+N」辦案模式,分層監督、整體推進。截至2023年底,共摸排線索632件,立案辦理575件,推動新建和改造船舶防污染設施、完善船舶拆解監管體系,優化船舶污染物接收收費模式和價格,促進多部門協同、全流域聯動治理。此外,最高檢還直接立案辦理了互聯網小微型客車租賃行業安全生產隱患、外賣騎手權益保護等案件,着力解決新領域、新業態的公益損害問題。各省級檢察院積極啃「硬骨頭」、破解新類型公益損害難題。江蘇省檢察機關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月份、重點時段」辦理噪聲污染治理專案,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噪聲污染問題,推動13個設區市政府製發文件明確噪聲監管責任部門;案件辦理後噪聲污染信訪投訴量同比下降約30%,省域聲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3.強化典型示範。及時總結提煉典型案例,推廣更多更好公益訴訟檢察實踐樣本和經驗。最高檢持續鞏固深化「為民辦實事 破解老大難」公益訴訟質量提升年專項活動成果,從2905件「千案展示」案例中篩選推薦出100件「百案評析」和10件「十案示範」案例,供各地參考借鑑。以「守護國財國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實」為主題,發布第四十六批指導性案例;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個人信息保護、耕地保護等領域典型案例23批218件。
(二)完善機制建設,為高質效辦案提供規範保障
1.進一步明確高質效案件認定標準。引導和鼓勵各省級檢察院探索形成符合本地特點和工作實際的高質效案件標準,深入推進高質效辦案規範建設。北京市檢察院、遼寧省檢察院專門制定文件,明確高質效案件評價標準;浙江省檢察院修改完善公益訴訟重特大案件標準,出台《以高質量解題推動公益訴訟高質效辦案十條意見》。
2.打造不同層次的辦案規範體系。最高檢制定非法採礦、土壤污染等領域檢察公益訴訟辦案指引。河北省檢察院針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中的大氣、水、耕地、礦產、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8種具體類型分別制定公益訴訟辦案指引。上海市檢察院聚焦立案標準、取證要求、證據標準、訴前程序、庭審應對等問題,制定出台3個辦案指引,對辦案全流程各環節做出規範。吉林省檢察院深化「小案快辦」機制,制定實施《關於依法快速辦理簡易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暫行規定》。
(三)強化科技賦能,為高質效辦案提供支撐
科技賦能是實現檢察公益訴訟現代化的重要發力點。全國檢察機關注重向大數據要生產力,落實以數字檢察「關鍵變量」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1.探索建設公益訴訟大數據應用平台。全國多地積極打造公益訴訟智能輔助辦案平台,破解線索發現來源渠道和查證機制單一等問題。河北省檢察院建成貫通全省三級檢察院的公益訴訟檢察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台,實現案源數據「一池匯聚」、辦案「一體指揮」、模型「一鍵共享」、專項「一圖瀏覽」、成效「一屏展示」。廣東省肇慶市檢察院充分開發、整合、運用檢察機關辦案數據資源,實現政務信息、行政執法數據等共享常態化。
2.深化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法律監督模型最大程度激發「數據」對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效能的放大和倍增作用。陝西省檢察院專門印發《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和公益訴訟數字檢察工作的通知》,指導構建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大數據監督模型4類29個。浙江、北京兩地檢察機關將成品油運輸車輛軌跡、運輸油量與成品油經營企業繳稅油量進行大數據比對,通過該監督模型督促追繳稅款5億餘元。山西省檢察院針對轄區內企業超許可取用地下水、未依法安裝計量設施、未依法繳納水資源稅費等違法現象,推廣應用水資源保護法律監督模型,在全省範圍內發現相關線索985條,辦理類案15件。
3.強化技術手段輔助辦案。積極應對檢察公益訴訟案件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專業程度越來越高的新挑戰新要求,加快打造以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快速檢測為代表的檢察公益訴訟技術支持體系。北京市密雲區檢察院以北斗導航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對地點偏僻、手段隱秘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排查,摸排線索48條並全部立案。上海市檢察院自主研發並完善公益訴訟全息辦案智能輔助系統,積極運用衛星遙感、3D建模、可信時間戳等技術手段輔助辦案,有效解決線索發現難問題。遼寧省遼河市檢察院與中石油遼河油田安全環保技術監督中心共建公益訴訟檢測實驗室,該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協助開展委託檢測和實驗室分析並出具數據140餘個。
六、推動構建公益保護大格局
編輯
公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全國檢察機關積極推動構建與其他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密切協作,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公益保護格局,促進雙贏多贏共贏。
(一)積極爭取黨委、人大、政府和政協支持
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緊緊依靠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和政協民主監督,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轉化為檢察公益訴訟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7個省級黨委、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意見,29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出台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決定。江蘇省檢察院推行「六長出題」工作機制,全省119家市、縣檢察院主動對接地方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府首長、政協主席、政法委書記、檢察長,提請「出題」625題,涉及680項公益保護事項,據此開展專項監督477項、辦理案件2573件,贏得社會廣泛關注、認可。
(二)深化與行政、司法機關等部門協作配合
不斷增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作,形成監督、協作的聯動網絡。一是推動與司法機關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協作交流。最高檢聯合最高法首次向社會共同發布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在首個「全國生態日」發布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聯合最高法、公安部、水利部等部署開展長江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打擊整治、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海南省檢察院第一分院與海口海事法院簽署《關於共建海洋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的備忘錄》。二是搭建多方協同機制,凝聚公益保護合力。最高檢會同國家林草局健全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攜手抓實林草濕荒保護治理。各級檢察機關積極探索聯合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會簽協作配合機制,建立河(湖、林)長+檢察長協作治理機制。湖北省檢察機關聯合發改委、生態環境等14家省直單位會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三年實施方案,聯合經信、自然資源等17家省直單位會簽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青海省檢察院與省自然資源廳等7家單位聯合建立「中華水塔」守護人+公共利益代表機制,致力構建協同「護塔」生態保護格局。最高檢會同國家疾控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抗(抑)菌製劑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針對特殊群體利益保護,河南、雲南、陝西、重慶、吉林等地檢察機關與當地婦女聯合會建立協作機制,實現專業化辦案與社會化保護配合銜接;廣東省檢察機關與市殘疾人聯合會簽署協作機制,共築殘疾人權益保護網。上海市檢察院第二分院與市消保委等組織簽訂合作協議探索建立消費公益訴訟專項基金。
(三)匯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公益保護
持續豐富社會公眾參與形式與載體,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有效夯實公益訴訟群眾基礎。一是深化「益心為公」志願者檢察雲平台運用。2023年在全國全面推廣上線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招募、聘請「益心為公」志願者11萬餘人,志願者通過平台提報並推送至檢察辦案系統的線索共1萬餘條。各級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案件專家諮詢網共發起案件諮詢、邀請參與聽證、邀請跟蹤觀察共計1.9萬餘件。二是健全完善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湖南省張家界市檢察院將檢察建議轉化為市人大重點處理建議督辦件,推動市政府投入2370餘萬元啟動永定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建設。四川省瀘縣檢察院根據政協委員關於加強龍橋群文物保護的提案,就轄區內13座龍橋垮塌、構件缺失等問題,督促主管部門投入1046萬元對龍橋進行修繕。上海在全國率先出台《公眾代表參與公益訴訟案件辦理的指導意見》。
(四)加快推進檢察公益訴訟立法
2023年是推動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開局之年,專門立法工作駛入快車道,取得積極進展。一是檢察公益訴訟立法研究持續深入。最高檢應勇檢察長提出「公益訴訟檢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並在《學習時報》頭版頭條刊發署名文章,全面梳理了黨中央對檢察公益訴訟改革的系統部署,深入分析了檢察公益訴訟作為世界法治文明「新樣本」「新形態」的實踐特色,總結提煉了檢察公益訴訟獨具中國特色的制度特點,科學回答了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的現實必要性、可行性和緊迫性。9月21日,會同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最高法、中國法學會聯合舉辦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專題研討會,邀請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發展、制度建設和理論研究中重點問題開展專題研討。專家學者在學術研討中也從不同角度分別進行了論述,認為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一項中國影響世界的具有創舉意義的制度,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成果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制度創新價值。此外,學術界對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高度關注,多所高校研究形成立法專家建議稿。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既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也為檢察公益訴訟立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二是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最高檢與最高法通過工作交流會商會等方式就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進行廣泛交流和協同研究,並就立法涉及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聯合調研;與司法部召開工作交流會商會共同推進立法研究。最高檢通過各種形式收集地方檢察機關立法需求和建議,全面梳理匯總司法實踐中需要通過立法解決的突出問題,有必要通過法律形式固定的成功經驗,以及檢察公益訴訟不同於其他訴訟的特殊規律等,豐富立法實踐樣本。三是檢察公益訴訟立法進程加快推進。年初政法領域立法規劃明確做出了部署,9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將檢察公益訴訟法列為一類項目;最高檢組織力量形成《檢察公益訴訟法(建議稿)》,10月27日,中國法學會專門召開立法專家諮詢論證會對建議稿條文進行逐條論證;12月6日,最高檢與最高法、司法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共同召開起草工作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12月20日,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正式啟動立法程序。
結 語
編輯
2024年,是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十周年。十年來,全國檢察機關深刻理解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用扎紮實實的辦案成效豐富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下一步,全國檢察機關將以推動檢察公益訴訟專門立法為契機進一步做強公益訴訟檢察,聚焦精準規範,持續推動傳統法定領域辦案提質增效;積極穩妥拓展,有重點分層次加大新增領域辦案力度;推動鞏固提升,健全完善公益訴訟機制建設;持續強基固本,提升公益訴訟檢察專業化水平,自覺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為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公益訴訟檢察力量。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