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112

巻一百十一 六藝之一録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八十八
  顧南原碑考
  魯孝王刻石  五鳯二年 今在曲阜縣孔廟中金髙徳裔記曰魯靈光殿基西南三十歩有池明昌二年詔脩孔子廟匠者於池中得此石 其文曰五鳯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共十三字金石文字記曰五鳯二年者漢宣帝有天下之年也魯卅四年者魯孝王有國之年也上書天子大一統之年而下書諸侯王自有國之年此漢人之例也石墨鐫華雲西漢石刻傳者絶少此字簡質古樸
  建平郫縣碑  建平五年 字原雲在永康按宋之永康即今成都府灌縣又雲此碑乾道初始出過永康紫屏二里道傍其石三面髙卑凸㘭刻隨其勢其文共二十九字𨽻續雲建平者哀帝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為元夀此雲建平五年者殆蜀道未知改元耳此碑卻無篆體乃西京之佐書蜀中名之蠶崖碑字原雲蔡迨刻記作范功平磨崖復齋碑目作建平范功平治道碑
  何君閣道碑  建武中元二年 字原雲在雅州墨寳雲此碑出於紹興辛未在榮經縣以適卭莋之路也 洪氏碑式雲其文七行字數不等或六字或九字𨽻釋雲范書光武之紀年二曰建武曰中元祭祀志雲以建武三十二年為建武中元元年東夷傳雲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皆以即位初元冠於新歴之上故此碑有建武中元之文東漢𨽻書斯為之首字法方勁古意有餘蜀人以為尊楗閣碑
  路君闕  永平八年 未詳所在 𨽻續雲路君二闕前闕七行二十一字書其所歴豫州刺史至徴試愽士凡八官後闕亦七行二十一字雲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其次書造闕年月日字畫兼用篆體前闕人物之後小字一行卻是𨽻文豫州前後各一人執杖負劒嚮字立東部之前亦一人執杖負劒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兩手各有所執末亦一人執杖負劒而其前又有一人側面嚮字立手中亦有所執葢是墓前雙闕東都冡墓間石刻傳於後世者自此始
  開通褒斜道碑  永平九年 字原雲在興元府即今之漢中府又雲紹熙甲寅帥章德茂得之於褒斜道中
  張氏穿中記  建初二年 字原雲在眉州碧雞巖隸釋雲武陽城東彭亡山之巔畊夫劚地有聲尋罅入焉石窟如屋大中立兩崖崖柱左右各分二室左方有破瓦棺入泥中右方三崖棺泥穢充仞執燭視之得題識三所一在門旁為土所蝕厪存其上十許字穿中沙石不堅數日間觀者揩摩悉皆漫滅其二在兩柱前稍髙故可拓時紹興丁丑年也 一柱二十五字一柱四十九字隸釋雲本張公賔之妻之穴也其子偉伯及偉伯妻與其孫陵皆祔葬右方曲內中故志之其一則偉伯之孫元益葬其父長仲並弟叔元所志也其字古而拙
  戚伯著碑 集古録雲在今宿州出於近歲葢宮部春夫開汴渠於泥沙中掘得之 額題雲本周末嗣戚氏襲以興勃海君𤣥孫伯著之碑十九隸字為一行本之上有一字石損其半碑式雲碑有穿文十二行行二十字在穿下自穿之上兩旁浸削及其巔則銳甚集古録雲其文字古怪而磨滅無首尾了不可讀金石録雲以文詞字畫驗之疑東漢中葉以前人葢當時石刻見於今者多類此隸釋雲世祖建武三年章帝章和元年威宗建和元年獻帝建安十二年皆丁亥也碑有太歲丁亥字當是建武或章和年所刻者集古録目作周伯著碑葢不辨題額戚字也
  永元刻石 永元六年 字原雲在永康軍蔡迨刻記雲在范功平磨崖之西五十餘歩去地數寸迨得磨崖後十日其子武仲始見此十六字而摹之 復齋碑目作永元六年攻石題
  王君平鄉道碑  永元八年 隸續雲在嘉州夾江縣嘉州即今嘉定州 隸釋雲夾江縣涇口有磨崖四百餘字平鄉明亭大道四面危險南安長王君遣掾何童修治故書崖以頌之崖石增長字體失真復齋碑目作平鄉明亭開道碑
  王穉子闕  元興元年 字原雲在成都府輿地碑目雲在新都縣 闕有二其一雲漢故先靈侍御史河內縣令王君稚子闕其一雲漢故兗州刺史雒陽令王君稚子之闕金石録雲後漢書循吏傳王渙字稚子渙以元興元年卒闕銘葢和帝時所立也隸釋雲成都新都縣有渙墓此墓前之雙石闕也其上各刻車馬之狀一則二人乘馬一則二人乘車挽之者槖佗也隸續雲闕之兩角有鬥鬥上鐫耐童兒又作重屋四壁刻神像人物車馬之類亦有漫滅者有先置二字在右闕南面稚字在北面子字在東面雒陽二字在左闕西面
  羊竇道碑  永初二年 隸釋字原俱雲在眉州墨寳雲在嚴道縣東三十里嚴道縣今廢其地入雅州碑式雲前有文六行空一行後有文九行崖石有
  裂絡文避石裂故字數不等少者九字多者十五字最後一行刻書人姓字及日月隸釋雲青衣尉趙君孟麟穿崖易道行人去危即安故刋石以志其事字畫甚拙最後一行雲書此盛巨即碑式所謂書人姓字也漢碑之有書人姓字者惟此碑及武班樊敏郙閣頌天井碑側題名而已
  謁者景君墓表  元初元年 字原雲在濟州即今濟寧州 額題雲故謁者景君墓表七隸字為一行碑式雲有穿文十六行行二十九字皇帝賻髙出三字金石録雲文字摩滅斷續不成文隸釋雲東都自路都尉始見墓闕有文而傳於今則自景君始梁任昉作文章縁起雲墓碑始於晉宋予考酈氏水經所載漢刻已不少豈碑碣多在北方南人未之見乎然郭林宗傳雲林宗既葬同志者立碑蔡邕為其文謂盧植曰吾為碑銘多矣惟郭有道無愧色范書所載豈不知之今漢人墓刻猶存數十百碑其雲始於晉宋非也
  謁者景君碑隂 首行題諸生服義者五字疑是郯令景君闕題名趙氏洪氏皆以為謁者碑隂碑亡無考姑闕其疑
  郯令景君闕銘  元初四年 隸釋雲在濟州任城縣即今濟寧州 隸釋雲景君墓有雙闕其一刻此文諸生服義者所立而不載其名金石録雲漢人為景君刻銘本欲傳於不朽而不著其族系名字何哉集古録作景君石槨銘
  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  元初五年 今在登封縣中嶽廟南百餘歩 金石文字記雲銘八行年月及職官姓氏共十三行其文剝蝕殆半不載洪氏隸釋此闕巋然尚在而永叔德父當宋之盛時何以皆未之見也則知二録所不及載者固多也
  賜馮煥詔  元初六年 字原雲在渠州今為渠縣屬四川順慶府 碑首行雲告豫州刺史馮煥隸釋雲漢詔之式如此其石下斷惟存上八字碑式雲馮煥斷詔十八行可見者或行有九字末行年字垂筆多占一字
  馮煥殘碑  永寧二年 字原雲在渠州輿地碑目雲在大竹縣古寳城 碑式雲馮煥斷碑六行可見者或行有七字隸釋雲建光之元即永寧二年是歲七月改元煥以四月終故碑尚用舊年也
  馮煥殘碑隂 隸釋雲諸曹史及帳下司馬武剛司馬十餘人其間有貫潁川汝南陳國者皆豫州舊部也
  馮煥神道  永寧二年 字原雲在渠州 其文曰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君神道共十九字金石録雲按後漢書馮緄傳緄父煥安帝時為幽州刺史緄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緄墓前石闕上知其為煥闕也
  孝子董蒲闕  永寧二年 未詳所在
  山陽麟鳯碑  永建元年 字原雲在濟州即今濟寧州 碑圖雲右鳯而左麟其下各刻一贊其隂又刻銘辭皆小篆兩旁有隸書其篆雲永建元年秋七月饗時山陽太守河內孫君見碑不合禮掾䕫造新刻瑞儀麟鳯米元章畫史雲此圖半篆半隸麟一角上髙如足翹形如惡馬鳯髙冠尾長甚可怪也
  陳君閣道碑  永建五年 字原雲在資州內江縣資州今為資縣與內江俱屬成都府輿地碑目雲在獠井壩層崖之腹 碑雲漢安長蜀君青衣陳君省去根閣令就土著郵亭椽尹厚勒此石隸續雲漢安舊屬犍為根字未見所出所謂根閣者猶李翕郙閣何君尊楗閣之比
  袁良碑  永建六年 集古録目雲在開封扶溝天下碑錄雲在太康縣圉城鎮西南三十里扶樂城石牛廟又雲在縣西北三十里陽夏鄉墓下 額題雲漢故國三老袁君碑八篆字袁君以順帝永建六年卒其孫衞尉滂立此石滂以光和年作相其為卿當在靈帝之初因無立碑年月姑以所卒之年附載於此水經注云扶溝城北有袁梁碑金石略有三老袁貢碑即此碑也其名皆誤
  北海相景君碑  漢安二年 今在濟寧州儒學額題雲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十二篆字為二行文十七行行三十二字穿居其中在第八字之下其三行各廢兩字碑中屢稱明府獨伏惟明府一句其明府字平闕亂曰亦平闕隸釋雲濟州任城有景氏三碑皆不著其名字
  北海相景君碑隂 凡三列第三列姓名之下又雲行三年服者凡八十七人末以兩行刻四言韻語十八句
  武斑碑  建和元年 隸釋雲在濟州任城即今濟寧州 額題雲故敦煌長史武君之碑九隸字集古録前跋作班碑以未見碑額不知其姓也武君以沖帝永嘉元年卒後三年同舍郎史恢曹芝等六人為之立碑後有題名六人其一曰防東長齊國臨淄紀伯允書此碑漢碑有書人姓字者絶少惜闕其姓
  楊君石門頌  建和二年 集古録目雲在興元墨寳雲褒城縣北五里磨崖興元即今漢中府褒城縣屬之 額題雲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十𨽻字碑式雲碑文六十七行行三十字或有疎宻不齊者髙祖受命平闕命字垂筆甚長所侵兩字許又空二字方書其下二句序曰別作行後一行低二字書趙邵等三人姓名又書王府君分遣官屬事凡三行末行低七字書魏伯玉徙官隸續雲宣和殿碑録以碑為鼂漢彊書考其碑雲五官掾南鄭趙邵屬褒中鼂漢彊書佐西成王戒葢三人主其事書佐則王戒之職非鼂漢彊書也集古金石二録與鄭樵金石略俱作楊厥開石門頌隸釋雲司隸校尉楊君厥字孟文水經及歐趙皆謂之楊厥碑蜀中晩出楊淮碑雲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始知兩碑皆以厥為語助此乃後人頌其勲德故尊而字之不稱其名華陽國志雲楊君名渙
  王君石路碑  建和二年 隸釋雲在漢州今為漢川州屬成都府 碑式雲其上畫方大書一表字其下六行各有界道每行二十四字末行低四字書立石人名隸釋雲廣漢長王君攻治崖路標表其事文不滿百楊子欽所作
  張公神碑  和平元年 集古録目雲在黎陽天下碑録雲在通利軍黎陽即今之濬縣屬大名府宋為通利軍熙寧初改黎陽屬衛州衛州今衛輝府也額題雲張公神碑隸字一行集古録作張公廟碑雲碑無題首葢未見此額也隸釋雲朝歌長鄭郴為張公建闕作碑監察黎陽營謁者李君好之文又作歌九章刻之石皴剝不明僅能辨其梗槩歌中再稱其夫人又雲朝歌蕩隂及黎陽三女所處各殊方三門鼎列推其鄉時攜甥㓜歸侯公不知張公是何神也
  馮君閣道碑  和平元年 未詳所在
  嚴訢碑  和平元年 金石録雲政和中下邳縣民耕地得之 無額隸續雲漢人銘墓皆一律此碑先書其所終歲月及夀考有嗟惜之辭踰百言始雲伊歎嚴君諱訢字少通遂述其行事與費鳯兩碑略相似銘詩亦五言訢所歴官東牟侯相之下長之上闕四字趙氏作下邳祝遂名祝長嚴訢碑漢無祝縣葢亦闕其一字下邳本屬東海東海則有祝其疑此邑嘗割𨽻也
  楊信碑  和平元年 字原雲在忠州 無額碑首行雲故縣三老楊信字伯和隸釋雲石已刓剝鮮有成章者墨寳作金溪楊信碑
  丁魴碑  元嘉元年 隸釋雲在巴州 無額碑首行雲廣漢屬國故都尉丁君諱魴字叔河碑式雲文十行行三十四字四邉有磨文上狹下闊
  武梁碑  元嘉元年 隸釋雲在濟之任城即今濟寧州 無額碑首行雲故從事武掾諱梁字綏宗金石録雲崇寧初得此碑愛其完好後十餘年則缺最後四字今去崇寧七百餘年碑已不知所在
  王政碑  元嘉三年 隸續雲在濟州今濟寧州額題雲漢故郎中王君之銘八隸字為二行碑式雲文十二行行三十字隸續雲王君名政字季輔以元嘉三年卒門徒士夫相與立此石字雖殘闕尚多可讀者歐陽公雲磨滅不復成文名字官閥卒葬年月皆莫可考葢察之不詳爾小歐陽以為其字季輔趙氏以為光和元年立皆非也
  平都相蔣君碑  永興元年 隸釋雲在道州 額題雲漢故平都侯相蔣君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雲文十六行行四十字後餘五行隸釋雲碑字漫滅不得其名字蔣君以元嘉二年卒其文有雲禮畢祥除瞻望墳塋則此碑乃永興元年所立
  孔龢碑  永興元年 今在曲阜縣孔廟中 無額凡十八行行四十字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史魯相乙瑛言之於朝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奏於上瑛已滿秩去後相平復上於朝除孔龢補名因立此碑今謂之百石碑金石録作孔子廟置卒史碑集古録以為吳雄修孔子廟碑葢考之不詳也後人刻其上曰漢鍾太尉書隸釋雲嘉祐中郡守張稚圭按圖經雲鍾繇書繇以魏太和四年卒距永興葢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
  孔謙碣  永興二年 今在曲阜縣孔林中 碑圖雲碣甚小一穿微偏有暈一重起於穿中復有兩暈在右其一甚短與他碑小異文八行行十字後餘兩行今巳漫滅僅存十餘字集古金石二録作孔徳讓碣徳讓其字也隸釋雲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譜得之
  益州太守碑  永夀元年 隸釋雲蜀中漢碑不雲在蜀中何所漢之益州即今成都府亦即在成都諸屬也 碑圖雲上下有朱雀𤣥武左右有龍虎文七行行四十一字故吏門生題名九行行六人碑式雲末行字頗多尚餘五字書於碑之末隸釋雲碑首雲益州太守某君卒其姓獨刓滅或有謂之馮君者
  益州太守碑隂 碑圖雲碑隂所刻者五玉而三獸鼎列其中其一則九尾狐也下有一牛首其右有題名三人
  韓勅碑 永夀二年  今在曲阜縣孔廟中 無額文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第三行皇戲皇字髙出一字後有題名三行行三人魯相韓勅脩造孔廟禮器所立今謂之禮器碑集古録作脩孔子廟器表金石録作韓明府孔子廟碑天下碑録作魯相韓勅復顔氏繇發碑按碑雲復顔氏幷官氏邑中繇發以尊孔心發屬下句讀且所復者尚有幷官氏而此碑又不為復繇所立碑録非也
  韓勅碑隂 十九行行三人又有數人附其下參錯不齊隸釋雲凡六十有二人不稱字者一人不稱名者二十一人張普朱熊五人書體不同蓋後來所增者
  韓勅碑兩側題名 刻於碑之兩旁共三十二人又一人以小字附其下字體與碑隂張普朱熊五人書體相同亦後來所増者濟國廣張建平二百下識曰其人處士碑隂河南成臯蘇漢明二百下亦有其人處士四字葢當時有此書法隸釋謂已鐫而續書非也歐趙洪氏皆不言此碑兩旁有字由拓碑者止拓碑與隂而不及此諸公又未嘗親至碑下故不知耳
  州輔碑  永夀二年 字原雲在汝州舊録雲在龍興縣汝州今屬河南龍興縣今為寳豐縣 額題雲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吉成侯州君之銘十六篆字金石録雲酈道元注水經雲滍水南有吉成侯州苞冡冡前有碑其詞雲天帝四後是諮是諏今騐其銘實有此語獨以輔為苞葢水經之文誤汝帖以此碑為蔡邕書初無所據
  州輔碑隂 自漢陽太守而下凡四十有九人其二即延篤叔堅金石録雲輔一宦者雖當代顯人如延叔堅亦預焉有以見權勢之盛如此
  韓勅後碑  永夀三年 字原雲在兗州按當在曲阜縣孔廟中 無額碑式雲文十六行字多少不等大半每行四十六七字第一行皇漢髙出一字第二行孔聖平闕文之後題名三列每列三人韓府君之下附以宗戚二人碑雲謁廟拜墓又雲宅廟悉脩敬脩菆房菆疑即菆字檀弓雲天子之殯也菆塗龍輴以槨菆才官反菆塗者用木叢棺而四面塗之菆房猶殯宮也前碑載其脩造禮器此碑載其脩廟脩墓事闕里祖庭記有桓帝中年韓勅脩孔子廟碑在墓林中當是此碑字原以為即前碑非是金石録作韓明府孔子廟碑隸釋作韓勅脩孔廟後碑皆不及其脩墓由考之不詳也
  韓勅後碑隂 隸續雲凡五列所題士大夫可辨者七十餘人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後四行直書家下復民姓名後一行雲永夀三年孔從事所立
  韓勅後碑兩側題名 碑式雲碑側兩題名各四列其一則首列三行中有祥符年題字第二列其前廢三行後有四人第三列前闕一人後六人第四列四人空兩行書孔元闓其一則首列四行所書府君及劉翊各用兩行第二列五人空一行書石師姓名第三行七人第四列右尾二人前有太和年張咸題字上數列則有唐大中及慶厯年兩人題字就列於漢人之上字原作韓勅孔林別碑兩側題名
  鄭固碑  延熹元年 今在濟寧州儒學 額題雲漢故郎中鄭君之碑八篆字為二行有穿文十五行行二十九字行間方若棊局今碑巳中斷失其下一截予家有拓本尚完
  議郎元賓碑  延熹二年 金石録雲在亳州 隸釋雲無額故不得其姓石缺又失其名金石録雲所可見者雲字元賓歴官終於議郎
  張休崕涘銘  延熹二年 未詳所在 隸續雲銘四言十四句末有張休姓名姑以名其碑藏碑者得之蜀人字原雲或作磨崖險路銘
  孫叔敖碑  延熹三年 水經注云在期思縣城西北隅楚相孫叔敖廟前集古録目雲在光州天下碑録雲在固始縣本廟內期思縣即今光山縣與光州固始縣俱屬河南汝寧府按碑固始令段君夢見孫君為架廟屋立石銘碑期思縣宰段光庶慕先賢又為刻石則固始所刻者一碑期思所刻者又是一碑此碑乃期思所刻者兩令皆段姓一名光一不著其名非一人也期思固始宋皆屬光州 額題雲楚相孫君之碑六隸字為二行碑式雲文二十四行行三十七字最後一行書年月髙出一字穿在文中其三行各廢三字隸釋雲舊碑闕五十餘字此用續刻者故其文全予所見拓本乃是續刻未知刻於何時
  孫叔敖碑隂 碑式雲二十三行行二十字相君字平闕穿居三行之內亦各廢三字此隂重言段 -- 𠭊 or 叚 ?光立碑之事甚詳後歴敘叔敖之子孫名氏
  樊安碑  延熹三年 集古録目雲在唐州湖陽縣唐州今為唐縣屬南陽府湖陽縣今廢有舊城在唐縣 有額而無字首行題雲漢故中常侍騎都尉樊君之碑碑式雲首行己有標題故不再書額其題一行文十二行銘三行詔三行行三十五字詔之下空二字書年月剰一字其間年字垂筆甚長下侵兩字馮煥詔同亦漢人書詔如是乎隸釋雲安以永夀四年卒其子以延熹三年始刻此碑又載元熹元年八月丁酉贈騎都尉詔趙氏遂以碑為元年所立誤也碑在湖陽椎拓漫滅治平中縣令樂京嘗為之再刻
  江原長碣  延熹三年 輿地碑目雲在忠州郡庠隸釋雲似闕非闕似碑非碑其文共二十二字由
  左而右其下刻一怪獸之首若虎而有角復齋碑目作進德闕輿地碑目作江原君闕
  曹騰碑隂  延熹三年 集古録雲在亳州 碑式雲碑文無存隂九行行三十六字制曰平闕皇太后及先帝髙出一字碑後尚存穿之半此文皆在穿右末行以穿廢第四第五字水經注云譙縣有曹騰碑題雲漢故中常侍長樂太僕特進費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隂又刻詔䇿二隸釋雲歐趙不指此為曹騰碑隂失稽考也篆額今獨存雲中常侍長樂大僕特進費亭曹侯碑水經誤多四字
  王元賞碑  延熹四年 未詳所在 隸續雲隸額兩行所存其下令碑二字按碑敘其歴官終封丘令集古録作王元賞碑跋雲其名既亡又不序其姓惟其銘曰於惟王君以此知其姓王爾金石録雲其姓名已殘闕所可見者字元賞而已隸續雲歐趙皆以為王元賞予所得者卻是元賓字畫分明非是測度其名仿佛是紹
  王元賞碑隂 集古録有其碑而亡其名謂之漢碑隂題名跋雲斯碑所題文字缺滅而中間有錢各五百四字似是脩廟人所記其人可見者有濟隂定陶蔡顥子盛山陽金鄉張諺季德河南宛陵趙堂世萇南陽南鄉鄧升升逺濟隂成武周鳯季節而其餘人姓名邑里多不完又時時有故吏字不知為何人祠廟金石録作王元賞碑隂跋雲載門生姓名有雲右奔喪右斬杖三年於禮無乃太過隸續雲王元賓碑隂四橫稱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餘人餘皆凋落不備其中有立碑錢各五百之文又有右奔喪斬杖三年之文則知歐公所云漢碑隂題名者即此碑也
  王純碑  延熹五年 隸釋雲在鄆州中都縣鄆州今為東平州中都縣今為汶上縣俱屬兗州府 額題雲漢故冀州刺史王君之碑十篆字為一行字作陽文凸起拓本為黒字與衡方武榮諸碑同碑圖雲額當穿之中其文十三行行三十五字金石録雲桑欽水經濟水逕須句城西酈道元注濟水西有安民山山西有漢冀州刺史王紛碑漢中平四年立按地里書須朐即今巾都縣此碑在中都又其官與姓氏皆合疑其是也然以純為紛以延熹為中平則疑水經之誤愚按碑文王君以延熹四年卒五年始葬立碑金石録以為延熹四年立亦非也
  王純碑隂 首行題諸門生人名五字隸續雲碑隂九橫橫二十三人凡百九十三人漫滅者四人姓字不具者六十二人其下尺餘以前兩行書事上兩行許不刻一字獨最下橫刻有二十二人亦強半漫滅不可辨金石録雲字畫淳勁可喜
  任伯嗣碑  延熹五年 金石録雲在汜水縣大觀初始獲此碑輦窴運司廨舍壁間 隸續雲碑之中鑿方為竅廣四寸長五之疑曾用之為碑趺金石録雲首已殘闕其可見者雲字伯嗣南郡編人其先葢任座之苖胄又雲筑陽侯相延熹五年遷來臨縣其後歴敘政績又雲遷君桂陽最後雲都邑謡詠甄勒勛績永昭於後碑在今汜水縣汜水在漢為成臯此碑蓋為成臯令德政頌爾後漢書桓帝紀延熹八年有桂陽太守任𦙍以此碑校之嵗月相符又名與字恊知其名𦙍也按金石録有碑隂洪氏所未見
  真道冡地碑  延熹五年 字原雲在萬州即今䕫州府萬縣 隸續雲真道以錢八千從真敖兄弟市此地刻其文戒約後世字札繁碎不能盡通
  桐柏廟碑  延熹六年 天下碑録雲在唐州即今南陽府唐縣桐柏山在其境字原雲或雲在隨州𬃷陽桐柏鎮按一統志桐柏山南接隨州西接𬃷陽唐縣隨州皆有淮瀆廟或隨州別有一碑非即唐縣之碑也集古録目雲在鄧州恐誤 碑式雲無額有穿文十三行行三十三字末有兩行題侍嗣官屬以春秋二字題於兩行之上春四人秋五人中無空字水經注云桐柏山南有淮源廟廟前有碑是南陽鄭苞立又二碑並是漢延熹中守令所造隸釋雲此則其一也弇州續藁雲漢淮源廟碑漫漶不可讀杜昭守唐州乃延吳炳參用漢隸釋書舊文於石而刻之吳炳元時人見書史㑹要潘耒作金石文字記補遺雲拓本完好葢唐人重刻者據朱長文碑帖考雲是釋曠書不知釋曠所書者乃是正書隸釋雲此碑又有一正書者華葢誤作萃豐晝夜誤作立式凡十數字即謂釋曠所書之碑也耒見吳炳重摹本而誤以為唐人重刻亦失考之甚
  平輿令薛君碑  延熹六年 未詳所在 額題雲漢故平輿令薛君碑八𨽻字𨽻續雲前有敘凡三十六字次有銘詩三百四言文雖無闕而不書其名字
  祝睦碑  延熹七年 集古録雲睦有二碑皆在虞城縣 額題雲漢故山陽大守祝君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雲額下有穿碑十二行行三十字
  造橋碑  延熹七年 字原雲在雅州 隸釋雲碑首刻二人冠帶相向而坐一器居中如豆登之狀後有二人折腰低首雙垂其袖若胡舞者其上橫行有數字惟府卿明府四字不毀二人之下又橫刻二十六字兼篆𨽻之體曰蜀郡屬國明府潁川陽翟辛君字通□犍為李君字仲曾其下三字不可曉漢碑無如是模式者碑圖雲其下有文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其後有題名五行隸釋又雲蜀人謂此為神水閣碑考其文則謀謨若神是絶句其水似小其閣似閤特未能判今摘三語而強名之非也
  嚴舉碑  延熹七年字原雲在梁山軍即今䕫州府梁山縣無額碑首行雲都鄉都里孝子嚴君隸續雲碑崇七尺其二分之下橫有裂文近嵗出梁山軍所傳者皆至裂文止石理皴剝文意間斷予再得之始是全碑嚴舉姓名甚分明其碑有文有頌又有亂曰十六句
  嚴舉碑隂 隸續雲贈此者初無主名因見其中有都鄉有秩姓字嚴孝子碑中臨江丞名杜此碑有丞廣漢屬國王杜合二碑則短長濶狹相若橫有裂文亦相等始知是嚴舉碑隂
  孔宙碑  延熹七年 今在曲阜縣孔廟中 額題雲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篆字為一行碑首行題雲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銘𨽻釋雲凡漢碑有額者首行即入詞無額者或題其前如張納樊安之比亦甚少己篆其上復標其端惟此碑爾文十四行行二十八字末行銘辭下空十一字刻年月
  孔宙碑隂 漢碑隂皆無額獨此碑以門生故吏名五篆字題其上凡三列六十二人
  華山廟碑  延熹八年 金石文字記雲舊在華隂縣西嶽廟中嘉靖三十四年地震碑毀華州郭𦙍伯有此拓本文字完好今藏華隂王無異家予從商丘宋尚書摹得之即無異藏本也 額題雲西嶽華山廟碑六篆字為二行碑式雲文二十二行行三十七字袁府君肅恭明神及京兆尹勑杜遷市石皆平闕髙祖太宗孝武並列行髙出一字有紋如碁局洪氏碑圖雲歐陽叔弼以袁逄華廟碑為郭香察書考其碑雲勑都水掾杜遷市石遣書佐郭香察書葢一人市其石一人察其書非郭君書之也隸釋雲東漢循王莽之禁人無二名郭香察書者葢察涖他人之書爾金石文字記雲察書乃對上市石之文則香者其名律厯志有太史治厯郎郭香豈其人歟徐浩古跡記以碑為蔡中郎書都穆金薤琳瑯雲浩深於字學且生唐盛時殆非鑿空而言者
  老子銘  延熹八年 隸釋雲在亳州苦縣亳州今屬鳯陽府苦縣今廢地入歸德府鹿邑縣 額題雲老子銘三篆字為一行碑式雲文二十一行皇上字平闕集古録雲世傳碑銘蔡邕作今檢邕集無此文集古録目雲陳相邉韶撰據碑桓帝夢見老子尊而祀之韶時典禮因而為銘金石録雲舊傳蔡邕文並書葢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有曰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世雲此碑是也今騐其詞乃邉韶延熹八年作非光和中所立未知甫所見是此碑否而周越書苑遂以為韶撰文而邕書初無所據
  祝睦後碑  延熹九年 集古録雲在虞城縣 額題雲漢故山陽太守祝君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雲亦有穿其文十五行行三十六字伊余祝君一句祝君字平闕隸釋雲祝君以延熹七年卒故吏王堂等三年禮闋相與刋此石則延熹之九年也
  堯廟碑  永康元年 字原雲在濮州 無額按碑濟隂大守孟郁行縣祀廟膏雨即降遂飭治大殿仲氏宗家共作殿前石⿰階陛欄楯乃立此碑以著表郁之美勛復序仲氏祖統所出於後子姓官位具載碑隂葢當時出錢者惟仲氏故所序特詳集古録作堯祠祈雨碑
  堯廟碑隂 字原雲此隂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歴所終之官獨一董永為異姓隸續雲左側亦有題字
  度尚碑  永康元年 字原雲在徐州隸釋雲此碑在湖陵荒野政和壬辰廵檢王當世見之始遷於官廨其後邑令滕君欲徙碑於沛舟三載而三覆繼因大水漲沒不出乙未年劉宗儀攝事乃能立之使星亭雲按湖陵縣今廢地入徐州沛縣 額題雲漢故荊州刺史度侯之碑十篆字為二行碑式雲有穿文十五行空三行低十三字刻立碑年月其石下闕所存者行三十二字亦有碁局之紋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