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

1990年政府工作報告 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
國務院總理 李鵬
1991年3月25日於人民大會堂
(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及關於《綱要》報告的決議
1992年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1991年3月25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鵬作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
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

——1991年3月25日在第七屆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國務院總理 李鵬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制定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立足點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八十年代,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沿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的十年。這十年,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全面開創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先後勝利完成了第六個五年計劃和第七個五年計劃,提前實現了第一步戰略目標,為九十年代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百分之八十四點六,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三。糧食總產量先後登上三千五百億公斤和四千億公斤兩個台階,一九九○年達到四千三百五十億公斤,棉花、油料、肉類、水產、水果等農副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為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提供了物質保障。農、林、牧、副、漁各業都有很大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非農產業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一提高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現在吸納農村勞動力已達到九千多萬人,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為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開創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

――工業生產迅速增長。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二點三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二點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原煤由六點二億噸增加到十點八億噸,原油由十點零六億噸增加到一點三八億噸,發電量由三千零六億千瓦小時增加到六千一百八十億千瓦小時,鋼由三千七百一十二萬噸增加到六千六百零四萬噸,水泥由零點八億噸增加到二點零三億噸。消費品工業的產品更新換代加快,花色品種豐富多采,市場供應充裕,改變了過去那種品種單調和供應緊張的狀況。工業技術水平和科研開發能力明顯提高,一些產品和產業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二點七七萬億元,超過前三十年的總和。其中,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設投資一點零八萬億元,建成投產包括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方面的大中型項目一千多個。投入更新改造資金五千四百七十億元,完成技術改造項目四十點九萬項。一大批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經濟的薄弱環節有所加強,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有所調整,城鄉建設取得明顯成就,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增添了後續力量。

――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取得突破性進展。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進出口總額由三百八十一億美元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四億美元,增長兩倍以上。其中出口總額由一百八十一億美元增加到六百二十一億美元,增長二點四倍。出口商品結構有很大變化,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一九八○年的百分之四十九點七上升到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改革開放以來,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一百八十九點八億美元,興辦外商投資企業二萬多家。借用外國貸款四百五十八點二億美元,建設民用機場、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油田、電力、化工等項目五百五十個,補充了我國建設資金的不足。引進一大批國外先進技術,促進了國內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以及國際旅遊業,也得到很大發展。

――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都有較大發展。十年間,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十一萬多項,其中獲國家獎勵的近萬項,一些領域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共實施專利五萬多項,推廣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提高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正負電子對撞機、重離子加速器、同步輻射實驗室等大型科研項目的相繼投入使用,「銀河」巨型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水下導彈、「長征二號」大推力捆綁式火箭、「亞洲一號」通訊衛星的成功發射等,表明我國在高能物理、計算機技術、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訊技術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社會科學研究的許多領域也有不少進展。到一九九○年,已經有百分之七十六以上的縣普及小學教育,多數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技術培訓迅速發展;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體系。十年來普通高等學校共培養本專科畢業生四百三十五萬人,研究生近二十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共培養三百七十四萬人,為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體育衛生、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促進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過渡;少數地區已經實現小康;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少數地區,人民生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成就。一九九○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到-千三百八十七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六百三十元,剔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一九八○年增長百分之六十八點一和百分之一百二十三點九。一九八○年到一九九○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三點九平方米增加到七點一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由九點四平方米增加到十七點八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擁有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顯著增加。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一九八○年只有四十元,一九九○年達到六百一十五元。這十年是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十年。

――國家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一九九○年同一九八○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千四百七十億元增加到一萬七千四百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一點三六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九。國民收入由三千六百八十八億元增加到一萬四千三百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一點三一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八點七。生產門類更加齊全,資源開發能力明顯提高。一些重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鋼、化學纖維由世界的第五位升至第四位,有色金屬由第七位升至第四位,發電量由第六位升至第四位,煤炭、水泥由第三位升至第一位,乙烯由第十五位升至第八位,糧食、棉花、肉類、布匹已居世界首位。由於我國人口眾多,產品的人均占有量還比較低,但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是極為明顯的。

八十年代,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這是過去十年所發生的最深刻的變化,也是取得上述巨大成就的最基本的推動力。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的成功,推動了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推動了其他領域的改革。在城市,以搞活企業為中心,相應進行了計劃、財政、稅收、金融、物資、商業、外貿、價格、勞動工資等方面的改革。在改革經濟體制的同時,科技、教育體制和政治體制也進行了改革。通過改革,經濟體制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單一的公有制結構,逐步變化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從單一的分配製度,逐步變化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製度;過分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變化為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使我國經濟大踏步走上世界舞台。我們先後創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五個經濟特區,開放了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十四個沿海城市,開闢了十三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經濟開放區。一九九○年中央又決定開發和開放上海浦東新區。對內陸周邊國家的開放正在逐步展開。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們在八十年代所取得的成就是偉大的。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自滿。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深刻轉變中,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有一個過程,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出現過一些缺點和失誤。主要是:一度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在經濟發展和改革中都出現過求成過急,一度造成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國民經濟的某些方面過於分散,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減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認真總結經驗,正確的加以堅持,不足的加以完善,失誤的加以糾正,思想政治領域出現新的轉機,治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物價指數大幅度回落,農業連續兩年獲得豐收,工業增長速度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經濟秩序有所改善。在治理整頓中,改革開放不僅沒有停滯,而且在繼續深化和發展,並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國民經濟在比較困難的條件下保持了適度增長。一九九○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五,農業總產值增長百分之六點九,工業總產值增長百分之七點六。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共同奮鬥的結果,是來之不易的。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產成品積壓較多、經濟循環不暢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經濟效益差、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國家財政困難,收支矛盾突出;經濟體制在許多方面還沒有理順;在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下,還存在着某些不安定的因素。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並且認真加以解決,決不可掉以輕心。

我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提供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集中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在八十年代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近兩年來所以能夠在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前進,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創造力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儘管在前進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沿着這條正確道路走下去,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功是大有希望的。

二、主要奮鬥目標和基本指導方針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體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正確反映了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不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客觀進程。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走過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今後十年,我們要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更重要的一個發展階段。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精神,《綱要(草案)》規定了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在大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基礎上,國民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到本世紀末比一九八○年翻兩番;全國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水平;發展教育事業,推動科技進步,改善經濟管理,調整經濟結構,加強重點建設,為下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初步建立適應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達到新的水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一步健全。

第二步戰略目標的上述基本要求,反映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振興中華、強國富民的迫切願望和雄心壯志。其主要精神有兩點:第一,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經濟發展作為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基礎。不僅對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數量有明確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第二,強調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這將為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下世紀初葉的持續發展提供經濟體制、政治、思想和其他方面的保證。

《綱要(草案)》提出,今後十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左右。這個要求是積極的,也是留有餘地的。這個增長速度雖然比前十年低了一些,但由於現在的經濟規模比十年前大得多,今後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包含的絕對量要大得多。達到了這個平均增長速度,就可以實現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一九八○年翻兩番的既定目標。在八十年代經濟迅速增長的基礎上,再連續十年保持百分之六左右的速度,到二○○○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就一定能夠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雖然那時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但由於分配製度比較合理,避免兩極分化,堅持共同富裕,可以在總體上使全國人民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大體用了四十年時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現在要在今後十年從溫飽達到小康,這無疑是一項極其宏偉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我國經濟還不發達,人口增長的壓力很大。要解決各種經濟社會矛盾,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實現現代化,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不行的。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該努力爭取經濟發展有較快的速度。但是,建設不能急於求成。對速度要求過高,往往容易造成經濟不穩定。根據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經濟態勢,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經濟效益。今後十年要求保持百分之六左右的中速增長,就是為了防止片面追求數量和攀比速度的偏差,以便創造條件,保持重大比例關係協調,推動科技進步,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速度,才是實實在在的、沒有水分的、有後勁的速度。同時,只有長期保持適當的增長速度,避免大起大落,才能為進一步理順經濟關係創造出較寬鬆的環境,這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所必需的。

關於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基本指導方針,中共中央的《建議》提得非常明確,在今後十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要堅定不移地加以貫徹。這些基本指導方針主要是:

第一,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十二大和十三大,在深刻總結歷史的和當前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中共中央的《建議》,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精闢地概括了十二條主要原則,這就是:

――堅持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努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堅持把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專心致志地搞好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通過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體制和其他領域的管理體制,充分調動中央、地方、企業和廣大勞動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採取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係、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等多種形式,通過舉辦經濟特區、經濟開放區和實行必要的特殊政策與靈活措施,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發揮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對公有制經濟的有益的補充作用,並對它們加強正確的管理和引導;

――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努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製度,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鼓勵先富起來的幫助未富起來的,以利於全體人民和各個地區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借鑑和吸收世界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立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分裂;

――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和實踐,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逐步實現;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關係,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支持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正義鬥爭,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

――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制度、領導作風和領導方法,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理論和組織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這十二條,有些是我們幾十年來所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有新的發展,充實了新的內容;有些則是十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鮮經驗的總結。這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昌,其中凝結了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卓越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就是沿着以這十二條為基本輪廓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走過來的,因而在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九十年代的奮鬥目標,最根本的保證,就是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全面落實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方針政策,關鍵在于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經過八十年代的努力,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但是,原有體制的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在發展過程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要妥善解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諸多矛盾,順利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在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都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把改革開放和不斷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國內外的經驗都證明,不改革開放不行,改革開放不堅持正確方向也不行。今後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並進一步努力探索,使改革不斷深化,開放更有成效。

第三,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方針。這條方針是長期正反兩個方面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實現到本世紀末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持續,就是保持經濟每年都有適當的發展速度;穩定,就是穩步前進,避免大起大落;協調,就是按比例發展。持續、穩定、協調三者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比例協調,是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按比例的速度才是合理的、效益好的、能夠持續穩定發展的速度。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最重要的是努力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防止急於求成的傾向。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潛力,促進經濟增長,又要防止國民收入超額分配,造成通貨膨脹。要堅持速度與效益的統一,始終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中心。

第四,堅定不移地執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堅持自力更生與實行對外開放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實行對外開放,利用國外的技術、經驗和資金,有利於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堅持自力更生,把立足點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才有條件更好地擴大對外開放。九十年代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爭取在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智力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但也要準備更多地依靠國內資金和自己的力量進行建設。要克服經濟建設中資源相對不足和資金短缺的困難,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計地節約一切可能節約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努力克服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領域中存在的嚴重浪費現象。今後十年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時期,都必須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思想。

第五,堅定不移地貫徹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任何時候也不能忘記,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克服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我們的重要目標,又是促進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只有抓好精神文明建設,才能使人們有正確的前進方向,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民族的凝聚力。這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所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各個部門、各個方面密切配合,井同努力,盡心盡責,廣泛吸引群眾自覺參與,把任務真正落實到基層。

上述基本指導方針,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規定了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正確途徑。在今後十年的各項工作中,要始終保持基本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並全面加以貫徹。在基本方針不變的前提下,具體的政策措施要不斷完善和發展。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要通過大量的工作,把已經確定的方針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

提交大會審議的《綱要(草案)》,是把制定「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結合起來考慮的。這是因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許多問題是有連續性的,一些重大建設項目、科技攻關課題以及人才培養等,也往往不是在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就能夠完成的。從今後十年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和奮鬥目標來確定五年計劃,可以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由於社會經濟發展中不確定因素較多,《綱要(草案)》對十年規劃不可能定得過細,只能規定主要目標、基本任務、重大方針政策和若干重要指標。「八五」計劃因為現在就要執行,規定的指標多一些,項目具體一些,但重點也放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任務、政策以及改革開放的總體部署上,比較詳細和具體的計劃將在年度計劃中制定。在「八五」計劃執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還需要對現在規定的指標加以必要的調整和充實。在「八五」後期,還要制定「九五」計劃。現在,治理整頓的任務尚未完成,「八五」計劃的頭一年或更長一點時間,要繼續進行治理整頓,在治理整頓中求發展。在轉入正常發展以後,還要繼續完成治理整頓遺留下來的某些任務。

一九九一年是執行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第一年,又是繼續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工作,在繼續保持總量平衡,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經濟適度增長。要汲取過去豐收以後就放鬆農業的教訓,繼續加強和發展農業。要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力爭在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方面儘快取得實質性進展。要認真組織好「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並且年復一年地長期抓下去,切實抓出成效。要加強財政稅收工作,控制集團消費,努力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縮小財政收支差額。按照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要求,繼續深化改革。在抓好經濟工作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城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努力保持社會安定和正常秩序,努力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我們要認真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爭取「八五」計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關於經濟建設

關於今後十年的經濟建設,總的出發點是,按照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要求,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努力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綱要(草案)》着重考慮了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一)繼續努力保持經總量的平衡。

今後十年和「八五」期間,既要保證各方面建設資金的需要,又要使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提高,經濟總量平衡面臨許多矛盾。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防止國民收入超額分配和通貨膨脹,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從歷史經驗看,經濟發展出現大起大落,主要是指導思想上片面追求高速度,建設規模過大,消費基金膨脹,導致國民經濟總量不平衡和重大比例失調,最後不得不進行調整。從這兩年來的現實情況看,治理整頓所以能夠取得明顯成效,首先是經濟總量控制得比較好。今後十年,要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避免出現大的波折,最重要的仍然是要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特別是保持財政、信貸、外匯收支和物資的各自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綜合平衡。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安排,都要量力而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要與國力相適應,生活消費的增長要與生產的發展相適應。由於經濟效益的明顯提高有一個過程,財政體制「八五」期間仍將基本維持現行財政包幹格局,制約着國家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重點建設投資、國防經費、科學教育事業費必須適當增加,而每年大量的企業虧損和物價補貼,以及其他一些開支,只能逐步壓縮下來。因此,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很大,每年都還有一定數量的財政赤字。我們必須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儘可能減少一些赤字。現在各方面要求財政給照顧、給優惠的呼聲比較高,要下決心不再開新的口子,防止出現新一輪的減稅讓利。銀行信貸要繼續堅持穩定貨幣的方針,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把貨幣發行量和貸款總規模保持在經濟發展合理需要的範圍內,避免通貨膨脹。要及時結匯,努力增加對外貿易收匯和非貿易收匯,保持適度進口和合理的外債規模。

現在各地區、各部門提出要在今後十年和「八五」期間上的項目,加起來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出資金和物資供應的可能。雖然有些項目從地區或部門的局部來看,是需要上的,其中有的項目也已經過論證,但從全局來看,財力物力就那麼大,不能不分別輕重緩急,量力而行,有所取捨。《綱要(草案)》所列的建設項目,是要在五年至十年的時間內陸續開工興建的,各個年度的投資規模要根據資金的可能,具體加以安排。年度間要保持大體均衡,循序而進,不能一哄而上,打亂仗。

(二)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並逐步走向現代化。

經過八十年代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我國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農業和消費品工業得到加強,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新興產業有所發展。但是,長期存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在發展中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當前產業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仍然比較脆弱;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滯後;加工工業總規模偏大,技術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低;第三產業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今後十年,隨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領域拓寬,選擇性增強,隨着工業化的推進和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以及對外經濟貿易關係的發展,都要求我們更加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還應該看到,隨着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生並且正在發生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升級。我們能不能抓住機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使之上升到新的等級,不僅直接關係到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且將對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產生長遠的影響。

根據這種情況,《綱要(草案)》把產業結構調整放在今後十年經濟建設的突出位置。主要要求是:

――大力加強和發展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九十年代我們面臨着這樣的矛盾:一方面,隨着人口增加和向小康水平過渡,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可能很快提高,人均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加上受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約,發展農業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綱要(草案)》規定九十年代糧食產量要先後登上四千五百億公斤和五千億公斤兩個台階,並且對增加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和發展林、牧、漁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了完成農業發展的任務,《綱要(草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加強大江大河治理,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堅持植樹造林,搞好防汛抗旱;進一步抓好科技、教育興農;努力改革和完善農產品流通體制;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等等。切實加強管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資源,對於農業生產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必須高度重視。各級政府要根據這些要求,認真組織實施。

――加強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今後十年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兩年通過治理整頓,調整結構,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的緊張狀況有所緩和,某些產品在某些地方甚至一度出現過剩的情況,這是經濟緊縮條件下的暫時現象。從長遠來看,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由於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價格和收費偏低,這就要求我們及早安徘,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採取多種途徑,籌集必要的資金。《綱要(草案)》對能源、交通、郵電通信、重要原材料等方面的建設做出了具體安排。我們要像「一五」時期成功地抓一百五十六項重點工程建設那樣,集中力量,齊心協力,高質量高效益地搞好一批重點工程和建設項目,使它們如期形成綜合生產能力。要適當增加銀行貸款,並建立煤炭、電力、石油和鐵路建設基金,保證重點建設的需要。要逐步調整和理順基礎產品的價格和收費,增強基礎工業的發展能力。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使它同重點建設協調發展。在保證國家重點建設的前提下,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地方各級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多方籌集資金,進行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大力改組改造和提高加工工業。我國加工工業規模已經不小,今後十年的發展重點,是通過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把現有企業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並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壓縮一部分超過合理需求的加工工業生產能力,淘汰一批消耗高、性能差、污染已嚴重的落後產品。按照規模經濟的要求,對生產批量小,成本高,效益差的企業進行調整,推進專業化分工和聯合。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以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積極發展建築業。從溫飽走向小康,人民生活的提高,將較多地體現在居住條件的改善方面。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綱要(草案)》規定今後十年建築業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根據國內外的經驗,建築業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建築業要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各項建築都要切實保證質量,力求降低成本。要積極推廣立足於國內的新型建築材料。

――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考慮到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又比較落後的狀況,《綱要(草案)》對第三產業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是商業、物資、金融、保險、旅遊等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行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資金積累,活躍城鄉經濟,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和人民生活的質量,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八十年代的發展中,由於經驗不足,管理工作沒有及時跟上,也產生過一些混亂現象。經過治理整頓,這些混亂現象已經有所克服或者正在克服。我們要積極支持和引導,加強管理,使第三產業得到較快而又健康的發展。

(三)促進地區經濟的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

生產力的合理布局和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和資源分布很不平衡。正確處理全國經濟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之間以及地區經濟之間的關係,不僅關係到各種優勢的發揮和經濟的合理發展,而且關係到國家的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八十年代全國經濟和地區經濟都有很大發展,生產力的地區布局也有新的變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和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各地重複建設項目過多,產業結構趨同,資源配置不合理,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嚴重,妨礙了合理的生產協作和商品流通。今後十年,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利益兼顧、共同富裕的原則,逐步實現生產力的合理布局。為此,必須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係:

第一,正確處理髮揮地區優勢與全國統籌規劃的關係。國家要鼓勵和支持各個地區發揮優勢,加強指導和協調,使各個地區都能夠在自己的優勢產業上得到發展。同時也必須從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出發,加強地區經濟的合理分工。全國統一的經濟體系和統一市場,是發展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也是發揮地區優勢的前提。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不利於生產力合理布局和資源優化配置,妨礙地區優勢的發揮。地區經濟發展,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但在制定國家產業政策的時候,也必須注意發揮地區優勢,才能促進全國經濟和地區經濟同時得到發展。

第二,正確處理資源富集地區與加工工業集中地區的關係。加工工業集中地區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要積極發展技術水平較高的產業和出口創匯產品,減少資源消耗。要使那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較高、運輸量較大的工業,在能源充足、資源富集的地區得到較快的發展。資源富集地區在加快資源開發的同時,要適當發展一些加工工業。要注意東西走向交通幹線的建設,促進沿海與內地在商品、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

第三,正確處理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較不發達地區的關係。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生活水平有差異,這是由於歷史、地理等原因形成的。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家和經濟發達地區都要努力幫助較不發達地區改變面貌,使各個地區都能得到發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繼續貫徹執行扶持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老根據地和邊疆地區發展的各項現行政策,爭取在今後十年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地區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使經濟面貌和人民生活都有顯著改善。國家要繼續對這些地區給予財力、物力和技術力量的支持,並將安排一批礦山、水利、交通和工業項目,以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今後十年,國家對貧困地區還要繼續實行以工代賑政策,增加農民的勞動投入,改造坡地和中低產田,為解決群眾溫飽問題創造條件。經濟發達的沿海省、市應當分別同經濟較不發達的省、區簽訂協議或合同,採取經驗介紹、技術轉讓、人才交流、資金和物資支持等多種方式,在互利的基礎上幫助它們加快經濟發展。經濟較不發達地區要大力發展農、林、牧業,建設公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一些加工工業項目,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使生產和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

(四)始終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中心。

提高經濟效益是今後十年經濟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已經講了多年,在不少方面也有進步,但總的來說經濟效益差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生產消耗高,產品質量低,建設浪費大,資金周轉慢,勞動生產率低,企業虧損嚴重,仍然普遍存在。不少技術經濟指標不僅明顯落後於經濟發達國家,有的甚至低於我們歷史上曾經達到過的最好水平。同行業中落後企業和先進企業的差距也很大。效益差是我國經濟生活中諸多困難的癥結所在。今後十年以及整個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面臨着人口眾多,建設任務繁重,資金短缺,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落後,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浪費資源的粗放經營是沒有出路的,必須在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大功夫,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綱要(草案)》要求,「八五」期間每萬元國民生產總值消耗的標準煤由九點三噸下降到八點五噸,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百分之三點五,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一百二十七天縮短到九十五天,還規定了其他一些提高經濟效益的指標。我們要採取切實措施,扎紮實實地工作,力爭實現這些指標,逐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效益差的狀況。

技術改造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我國工業基礎不小,企業數量很大,今後十年的生產建設任務主要由現有企業來承擔。現在許多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迫切需要進行技術改進。「八五」時期和今後十年,要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改造現有企業,圍繞生產技術和裝備現代化問題,組織好科研和生產攻關。機械製造工業要努力提高水平,更好地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技術裝備的需要。《綱要(草案)》規定,「八五」時期國家要選擇一批大中型骨幹企業和一批重要產品,作為技術改造的主體和突破口,努力使這些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各地區、各部門也要抓好一批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技術改造,帶動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技術進步。技術改造的重點,要放在節約能源,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名、優、新產品和出口產品的生產能力,以及防治污染上來,並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積極推廣投入少、效益高、見效快的科技成果,繼續實施「星火計劃」和「豐收計劃」,加快技術成果向生產的轉移。在加快傳統產業技術進步的同時,繼續實施「火炬計劃」,辦好高新技術開發區,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及其向傳統產業的擴散和滲透。電子工業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必須把加快它的發展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並且把它同發展精密機床等機械設備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電子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要繼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下大力量消化、吸收、應用和創新。

加強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現在,在生產建設和流通領域,普遍存在着財力、物力和人力的嚴重浪費,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因此,必須把強化管理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要加強和改善宏觀管理,努力提高國家計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總體上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加強企業管理,特別要加強生產第一線的領導和指揮,嚴格實行責任制度,強化基礎工作,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許多先進企業的經驗證明,只要這樣做,同樣的設備、同樣的人,就可以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要在全社會各個領域深入持久地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精打細算,反對浪費,少花錢多辦事。

(五)推動科技進步,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經濟競爭也越來越表現為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我們要顯著地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綜合國力,逐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就要真正把發展科技和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科學技術的發展要繼續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這不僅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科學技術本身繁榮與發展的必由之路。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引進和創新、應用和推廣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科研機制。要把發展國民經濟作為科學技術工作的主戰場,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在應用技術研究、高技術研究、基礎研究三個層次上的科技工作,要統籌規劃,合理配置力量,推動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要注意跟蹤世界新技術發展進程,努力在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新型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激光、超導、通信等高技術領域取得新的成果。加快科技進步,關鍵在於穩定和完善促進科技進步的政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進一步發揮專利制度在發展科技事業中的作用。

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需要大批專門人才,也需要億萬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大軍。要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教育科學的研究,努力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要根據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到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上來。到二○○○年,要在全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在城鎮以及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基本普及初中階段義務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使絕大多數城鄉勞動者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在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和專業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要在基本穩定規模、合理調整結構的基礎上,下大力量重點抓好一批大學,使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有明顯提高,努力使一批重點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繼續執行和完善出國留學生政策,鼓勵留學生學成歸國工作。進一步促進國際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要大力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各級各類學校都要切實加強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道德水平。《綱要(草案)》要求,各級政府要隨着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同時積極多渠道地籌措教育資金,提倡和支持社會辦學,鼓勵自學成才,努力促使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

(六)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改善人民生活。

經濟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今後十年總的目標,是努力使全國人民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綱要(草案)》規定,「八五」期間,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我國職工和農民的收入都要有一定的增長。提高人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主要措施是:發展輕紡工業和農副產品生產,繼續抓好和完善城市「菜籃子」工程,組織好市場供應;積極發展為城鄉居民生活服務的第三產業;加快城鄉住宅和公用設施的建設;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發揮城鄉集體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的作用,積極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行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繁榮文化事業,豐富精神生活;發展衛生體育事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經過十年時間的穩步提高,到本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將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我們所說的小康生活,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在物質生活方面,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要符合我國的特點和民族傳統。要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使之適應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過程中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同時要積極引導消費,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合理的消費結構和健康有益的消費方式。

我國是一個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全國小康水平的實現,不論從時間上還是地區上,都將是逐漸推進的,不應該也不可能規定一個全國統一的時間表。但二○○○年實現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確定無疑的。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這個方針應當繼續貫徹執行。但是,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實行這個方針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全國人民和各個地區更好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社會主義制度的一項最重要的優越性,就表現在共同富裕上。

實現小康要靠全國人民的艱苦努力。目前我國正處在創業階段,百業待舉。今後十年乃至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都必須妥善處理積累與消費、國家建設與人民生活的關係,實際工資總額的增長不能高於國民收入的增長,實際平均收入的提高不能超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們要長期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干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各位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公安幹警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八十年代,人民武裝力量在自身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為保衛祖國、保衛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後十年,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為了應付各種可能發生的不測事件,保衛國家安全,使經濟建設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要根據國家財力的可能,適當增加國防費用,努力發展國防科學技術,有重點地加強新武器裝備的研製,提高軍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繼續調整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結構,貫徹軍品生產能力適當轉向民品生產的方針,但要加強統一規劃和協調,使軍品和民品都得到提高或發展。繼續加強國防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要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進一步增強軍政團結和軍民團結。人民武裝力量要進一步加強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增強戰鬥力,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關於社會發展

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草案)》,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提出了全面要求。這裡,我着重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過去十年,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很大成績,但也發生過一些大的失誤,主要是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導致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未來十年,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外敵對勢力不會放棄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圖謀,國內建設與改革任務又十分艱巨複雜,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圍繞這一根本任務,需要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規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糾正「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主要是指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長期不懈地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抵制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保證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要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認真研究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採取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和生動活潑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切實有效。要深入持久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投身到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來。要動員和吸引億萬群眾廣泛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良好風尚。我國五億多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要充分認識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共同努力,培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相互促進,並同推動着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沒有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發展科技、教育的同時,加強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各項文化事業。《綱要(草案)》立足於八十年代的基本經驗和各項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對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已經作了具體安排,各級政府都要把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放在突出位置,認真抓緊抓好。

要進一步重視和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後十年,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艱巨任務,迫切要求廣大知識分子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要在全社會繼續發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逐步完善有利於人才輩出的政策與制度,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隨着經濟的發展,努力在改善知識分於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方面多辦一些實事。提倡和鼓勵廣大知識分子深入實際,了解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創造出新的成績。

(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全體人民的事業。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夠最廣泛地動員和依靠人民。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民主監督的程序和制度,建立有利於提高辦事效率的領導體制,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支持決策的研究和諮詢工作,進一步促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要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重視和發揮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中的作用,虛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使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充分體現。要進一步加強政權建設,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理順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要繼續改革幹部人事制度,精簡機構,減少層次,減少行政人員,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活躍基層民主生活,健全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和居民、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公民參政議政意識和能力,發揮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要加強法制建設,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保證國家的安定團結和長治久安。同時,要用法律規範經濟關係和社會活動,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鞏固改革開放成果。現在我國以憲法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國家政治經濟活動和政府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軌道。但是,在經濟和行政管理立法方面,還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尚未制定出來。要在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的同時,抓緊起草計劃法、預算法、銀行法、投資法、公司法、價格法、勞動法、審計法等一批重要法律草案,並根據改革開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加強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制定工作,使國家行政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化、法制化。當前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執法不嚴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必須強調,法律一經頒布實施,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堅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繼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全民法律意識。一切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法懂法,增強法制觀念,做守法執法的模範。

(三)加強政法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目前,我國社會在安定團結的局面下,還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顛覆、分裂破壞活動仍在繼續。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警惕,堅定不移地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維護社會的穩定。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其中一項就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一項和其他三項一樣重要。要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和嚴重經濟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禁止賣淫嫖娼、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拐賣婦女兒童、私種吸食販運毒品、聚眾賭博和利用封建迷信騙財害人等除「六害」和「掃黃」鬥爭,制止和取締一切危害社會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的組織與活動。要堅持專門機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的方針,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要教育廣大人民群眾遵紀守法,自覺維護社會治安,敢於同一切危害社會秩序的現象作鬥爭。公安、國家安全、司法等部門,廣大人民警察和武警指戰員,要努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廉潔奉公,嚴格執法,充分發揮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作用,為加強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四)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進一步搞好廉政建設。

改革開放越是深入,經濟越是發展,就越是要加強廉政建設,開展反腐敗鬥爭,使政府和人民永遠保持密切的聯繫。政府工作人員和一切公職人員必須清正廉潔,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廉政建設首先要從各級政府機關特別是國務院各部門做起,從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做起,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對那些參與經濟犯罪和其他犯罪,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的,不管職位高低,一經查實,堅決依法懲辦,決不姑息養奸。對官僚主義嚴重,玩忽職守,構成瀆職罪的,必須依法追究責任。對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違反法律政紀者,必須嚴肅處理。當前,要抓緊大案要案的查處。要大力整頓和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包括整頓執法部門和監督機關的違法違紀行為。充分發揮工商行政、財政、稅務、物價、公安、海關、審計、監察等執法、監督部門的作用,鼓勵和支持民主黨派、輿論機關和人民群眾進行社會監督,堅決地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我們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在「八五」期間,使廉政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取得明顯的成效。

(五)堅定不移地實行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

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個優勢,但人口基數大,近幾年來每年新增人口一千六百萬以上,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給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困難。「八五」時期正值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形勢十分嚴峻。《綱要(草案)》規定,今後十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點五以內。即使經過努力達到這個要求,人口增長的數量仍然十分龐大,新增國民收入中還將有四分之一左右用於新增人口的消費。如果人口增長突破計劃指標,負擔將更重。各級政府務必把計劃生育工作擺在突出地位,切實抓緊抓好,萬萬不可疏忽大意。過去十年,各級政府狠抓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京、津、滬以及浙江、遼寧、四川、黑龍江、吉林、山東等省市做得更好一些。今後十年,人口問題更加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要繼續廣泛深入地進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教育,增強全民人口意識。要把計劃生育工作作為考核各級政府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要繼續執行計劃生育的現行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制止早婚早育和超計劃生育,嚴厲打擊破壞計劃生育的犯罪分子。要把計劃生育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建設縣、鄉、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使有關政策措施落實到基層。

環境保護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今後十年和「八五」期間,要努力防治環境污染,力爭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得到改善。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環境科學技術的普及提高工作,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都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並適當增加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強環境管理,使環境質量狀況與向小康過渡的要求相適應。

(六)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民族的大團結。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繁榮昌盛,要靠各民族的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大部分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後。為了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要積極扶持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現在我國各民族之間相互團結,關係是好的。某些地區存在的一些具體回題,基本上屬於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人民內部矛盾,應當通過民主協商、貫徹民族政策和進行民族政策仲教育,妥善解決。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法,充分保障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和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繼續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注意防止和克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傾向,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西藏實行了民主改革,推翻了黑暗、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度,廣大農奴和奴隸獲得了解放,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今後十年,在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和全國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經濟文化建設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國外某些勢力用所謂西藏「人權」問題干涉我國內政,妄圖製造分裂,這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絕對不能答應的。

五、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

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綱要(草案)》規定,今後十年,要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圍繞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有領導有步驟地全面推進改革,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新體制。基本要求是:

――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適當發展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按照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完善所有制結構。

――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逐步使絕大多數國營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探索公有制經濟多種有效的實現形式,建立富有活力的國營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進一步完善消費資料市場,擴大生產資料市場,發展資金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產市場和勞務市場,建立健全在國家指導和管理下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

――理順國家、集體和個人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分配關係,形成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逐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

――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特別是運用價格、稅收、利率、匯率等經濟手段調節經濟運行,建立和健全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相結合的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經濟調控體系。

要按照這些基本要求,協調配套地搞好企業、流通、價格、財政、稅收、金融、外貿、計劃、投資、勞動工資、住房、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改革。

《綱要(草案)》提出再用十年時間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比原來設想的時間要長一些。這決不意味着可以絲毫放鬆對於改革的努力,而是在總結十多年來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對改革的複雜性、艱巨性有了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認識。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別國的模式和經驗,而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在實踐中探索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道路。在改革過程中,必然要經過不斷的試驗、補充、完善,才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發生失誤,那就需要及時糾正,繼續前進。因此,改革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既要發揚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精神,抓緊進行改革,又不能輕率從事,急於求成;既要堅持實踐證明是好的經驗和傳統,又要有新的創造和突破。今後要更好地把改革與發展結合起來,一方面,改革的措施與步驟要有利於解決當前與長遠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的安排,也要考慮為深化改革創造有利的環境。各項改革要統籌規劃,一個時期可以有所側重,但也要兼顧其他方面,不能單項突進。改革措施的出台,要考慮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避免引起過大的社會震動。檢驗改革措施的標準,不是抽象的原則和模式,而是看它是否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在八十年代,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改革總的目標和基本的方針政策,已經明確了。只要積極穩妥地向前邁進,再積十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是完全可能的。這是一項偉大的歷史性事業,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和成敗興衰,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把它做好。

下面,我想講講經濟體制改革中需要着重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第一,繼續探索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具體途徑和形式。按照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要求,建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運行機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根據多年來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經驗,對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大體形成了以下一些共同認識:(一)實行計劃經濟,可以從總體上保持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和資源合理配置,避免無政府狀態;可以在全社會範圍內動員和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重大建設,防止大的重複建設造成的浪費;可以較好地調節收入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保持社會公正。實行市場調節,有利於開展競爭,發揮優勝劣汰機制的作用,按照市場需要從事生產經營,做到產需結合,促進技術進步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就是要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和長處,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證明這個原則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正確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必須結合,而且能夠結合,這一點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不應當再有懷疑和動搖。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結合,能不能結合,而是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怎樣把兩者結合得更好的問題。(二)不能把計劃經濟理解為只是指令性計劃,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都是計劃經濟的具體形式。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經濟結構的改善和市場的不斷發育,應該適當縮小指令性計劃的範圍,適當擴大指導性計劃的範圍,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計劃管理也必須自覺遵循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和價值規律,考慮市場供求關係,市場調節要在國家總體計劃和法規約束下發揮作用。(三)大體來說,國民經濟發展目標、總量控制、重大經濟結構和布局調整,以及關係全局的重大經濟活動等,主要發揮計劃的作用;企業大量的生產經營活動,一般性技術改造和小型建設,主要由市場調節。(四)國家計劃管理和指導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確定國民經濟發展的方向、規劃和宏觀調控目標,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地區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做好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協調重大比例關係,並綜合配套地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來引導和調控經濟的運行。

以上認識是就總體上說的,至於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經濟活動,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和範圍,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說,在生產和流通領域,對大量一般的工農業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實行指導性計劃或者市場調節;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少數重要產品中需要由國家調撥分配的部分,其生產、流通實行指令性計劃,其餘部分也實行指導性計劃或者市場調節。再比如說,在建設領域,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結構、重要項目建設及其布點,實行中央、地方政府決策和計劃管理,同時,對投資使用、項目設計和施工管理運用市場競爭機制;對其他一般性技術改造和小型建設項目,在國家計劃和產業政策指導下,由市場調節。又比如說,在價格方面,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由國家管理,價格調整要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考慮市場供求變化;其他大量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市場調節。總之,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和範圍,不是固定不變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經常進行適當調整和改進,以便把改革不斷推向前進。

第二,進一步增強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的活力。這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營大中型企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和骨幹力量。目前國營大中型企業負擔較重,困難較多,許多方面的關係還沒有理順。增強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活力,充分發揮它們的骨幹作用,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經濟體制改革能否取得預期的進展,也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國營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成效。從今年起,我們就要十分重視併集中主要精力來抓這個問題,從改善外部環境和加強內部管理兩個方面採取有力措施,一項一項地狠抓落實,解決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實際困難,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這些企業的活力明顯增強。為此,應當主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一)完善和發展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要處理好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處理好積累與消費的關係,使企業把更多的自有資金用於技術改造。逐步完善企業折舊制度和留利制度。「八五」期間繼續實行並完善現行的承包製,同時積極進行「利稅分流、稅後還貸、稅後承包」制度的試點。(二)堅持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進一步貫徹落實已經頒布的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充分尊重和保障企業的自主權。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具體形式,可視產業性質、企業規模、技術特點而有所不同。改革中出現的租賃制、股份制等,特別是國家控股和部門、地區、企業間參股的企業形式,要繼續穩妥地進行試點,不斷總結經驗。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三)積極發展企業集團。要抓緊制定具體政策和措施,推動企業的改組和聯合,促進企業結構的合理化。在平等、互利、自願的基礎上,組建一批跨地區、跨部門的競爭性企業集團,提倡和鼓勵組建緊密型企業集團。(四)深化企業領導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加強企業管理。要堅持和完善廠長責任制,正確處理廠長(經理)和企業黨委、職代會之間的關係。充分保證廠長對企業行使經營管理職權,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加強職工代表大會的監督作用。健全企業的民主管理,改進人事制度、勞動工資制度、留利分配製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審計制度,切實改變企業分配吃大鍋飯和留利向個人傾斜的現象,以及紀律鬆弛的現象。(五)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禁止隨意向企業收取費用。

第三,積極推進住房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八五」期間,要按照國家、集體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加快住房制度和保險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改變低租金、無償分配住房的辦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住宅建設,改善人民的住房條件。在城鎮各類職工和個體勞動者中,逐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待業保險的範圍。在農村,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與可能,採取積極引導的方針,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老年保障制度。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也要改革和完善,以提高醫療質量和減少浪費與損失。在農村繼續推行集資辦醫與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保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搞好住房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合理引導消費、深化企業改革、保障人民生活的重大措施,對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維護社會安定,順利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兩項改革,涉及千家萬戶,直接關係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在已有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地穩妥進行。

第四,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改革以來,改變過去中央過分集中的格局,實行放權讓利,調動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方向是正確的。但由於一些權力下放不當,宏觀管理又沒有及時跟上,一些改革措施也不配套,造成經濟生活中某些過於分散的現象,國家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下降過多,以至宏觀調控能力減弱。目前這種趨勢還在發展,財政收支平衡的矛盾還有所加劇。無論是從經濟發展還是從深化改革的要求來看,都需要我們採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適當集中財力物力,來辦好一些必須由中央辦的關係國家全局利益的大事。這決不是回到過分集中的老路,而是把必要的集中和適當的分散恰當地結合起來。中央要兼顧和協調地方的利益,地方要考慮全局的利益,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推進現代化建設。

繼續實行和完善對外開放政策。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對外開放已經全面鋪開,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今後在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最重要的是在保持數量穩步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立足於現有基礎,把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智力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出口貿易,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改善出口商品結構和提高出口商品質量上。現在我國已經初步實現了以出口原料型初級產品為主向出口製成品為主的轉變,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已占出口總額的七成以上。今後的任務,是逐步實現由粗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向精加工製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努力增加附加價值高的機電產品、輕紡產品和高技術商品的出口,鼓勵那些在國際市場有發展前景、竟爭力強的拳頭產品出口,做到主要依靠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和信譽來增加外匯收入。積極發展國際旅遊、勞務輸出、對外承包工程和海外投資,增加非貿易外匯收入。要努力鞏固已有的市場,積極開拓新的市場,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為了我國建設的需要和保持國際間的正常貿易往來,我們要保持適度的進口規模,調整進口商品結構,把有限的外匯集中用於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

為了提高利用外資的效益,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正確引導外資投向,支持辦出口創匯型、技術先進型企業,以及一些大中型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注意把吸收外商投資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結合起來,推動我國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的升級換代。

充分發揮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中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和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八五」期間,除辦好已有的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區外,要集中力量,搞好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和開放。要保持對外開放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已出台的政策要保持基本不變,並不斷加以完善。經濟特區、開放城市和地區,要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結合本地優勢,合理確定經濟發展的方向、重點和布局,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逐步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

為了適應對外開放和外貿發展的需要,對外貿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要在繼續發揮中央、地方和企業三方面積極性的前提下,促使外貿逐步走上統一政策,平等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聯合統一對外的軌道。這項改革的意義重大,是保證我國對外貿易穩步發展的根本措施,要精心組織,認真落實。

六、關於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

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對外關係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九十年代的第一年,國際風雲驟變,持續了四十多年的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整個世界進入了一個新舊格局交替的時期。

一年來,美蘇關係緩和,軍事對抗減弱,世界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一些地區衝突緩解或出現了政治解決的前景。這些變化值得歡迎。但是嚴酷的事實表明,我們這個世界並不安寧,世界人民所希望的和平與發展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繼續得到發展;一些原來被掩蓋着的政治、經濟和民族矛盾突出起來,力量對比的失衡又引發了新的矛盾;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世界上各種新舊矛盾互相交織,國際形勢變得更加動盪不定。

海灣局勢牽動着世界全局。去年八月,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以美國為主的多國部隊迅速陳兵海灣。國際社會曾為和平解決海灣危機、制止戰爭的爆發作出巨大努力。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努力均未奏效,戰爭未能避免。

中國政府對海灣危機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負責任的。我們堅決反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恢復科威特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合法政府。同時,我們主張和平解決危機,因為戰爭只會給海灣和中東地區帶來深重災難,使生靈塗炭,財富遭到巨大破壞。海灣戰爭爆發後,我們強烈呼籲有關各方採取最大限度的克制態度,支持國際社會為和平解決海灣危機所作的各種努力,以防止戰爭升級和戰火蔓延。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科威特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合法政府得以恢復。我們對此感到欣慰。我們對友好的科威特人民表示祝賀,並祝願他們早日治癒戰爭創傷,重建家園。目前,海灣地區戰火雖已熄滅,但最終實現和平還要做大量工作。我們主張:海灣地區的事務主要應由本地區國家協商解決;海灣地區各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尊重,各國的內部事務應由本國人民自己解決;外國軍事力量應撤出海灣地區;聯合國安理會可對海灣地區的戰後安排發揮應有的作用。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實現海灣地區的和平繼續作出努力,並同海灣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的緊張局勢,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海灣局勢的發展使中東問題的政治解決受到更大的衝擊。中國政府和人民一貫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正義事業。我們認為,海灣戰爭結束後,為了實現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中東問題應該提上日程,儘早予以公正、合理的解決。以色列應該撤出占領的阿拉伯領土,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權利,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國相互承認,包括巴、以在內的中東各國和睦相處。我們支持召開聯合國主持下的有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有關各方參加的中東問題國際會議,支持有關各方進行多種形式的對話,通過政治途徑解決中東問題。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在外交領域取得新的進展,打開了新的局面,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我國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恢復了外交關係,先後同納米比亞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新加坡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我國政府大力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以此作為外交工作的重點,現在是建國以來我國同周圍鄰國關係的最好時期之一。

我國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傳統友誼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們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促進朝鮮自主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建議。朝鮮北南總理舉行會晤,有利於雙方關係的改善。我們希望有關各方繼續為朝鮮半島局勢的緩和與穩定作出積極的努力。我們同朝鮮南方互設民間貿易辦事處,有利於雙方民間經貿關係的發展。我國同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老撾實現關係正常化後,雙邊的交流與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我國同緬甸繼續保持睦鄰友好關係。我們繼續堅持積極發展同東盟國家友好關係的方針,同它們在維護本地區和平事業中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我國同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友好關係有較大發展。我國同印尼復交、新加坡建交,不僅為我國發展同這兩個國家的友好關係開闢了廣闊的前景,而且使我國同東盟國家關係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我們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文萊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我國同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的傳統友好關係又有了新的發展,合作領域日益擴大。我國同印度的關係也有明顯的改善,中印建立持續穩定的睦鄰友好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取得了重大進展,正在向最終解決的方向發展,但還會有一些困難和曲折。我們希望,越南和金邊方面從本地區和平與穩定以及柬埔寨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出發,順應歷史潮流,採取現實態度,使柬埔寨問題早日解決。中國願意在聯合國通過的有關文件的框架內,同國際社會一道,為儘早全面、公正和合理地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而努力。隨着柬埔寨問題政治解決的進展,業已鬆動的中越關係也將逐步得到恢復。

中蘇關係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得到了發展。中蘇邊界談判取得一定進展。中蘇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談判取得積極成果。中蘇兩國是有着七千公裡邊界的鄰邦,保持兩國關係正常,進而發展睦鄰友好,對兩國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如何建設自己國家的問題上,兩國應互不干涉,尊重各自人民的選擇。只要恪守《中蘇聯合公報》精神,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中國政府一貫重視發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關係。中國政府對日本率先恢復對我國的經濟合作予以積極的評價。現在中日關係基本上恢復正常。兩國進一步加強相互往來與了解,擴大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我們相信,只要嚴格信守中日聯合聲明和友好條約的各項原則,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將會得到順利發展。中日兩國人民都應對極少數人復活日本軍國主義的傾向共同保持警惕。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相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去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不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發揚了廣大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加強了我國同亞洲國家運動員和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團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聲譽。

不斷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友誼、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點。一年來,我國同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互訪頻繁。我國同阿拉伯國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傳統友誼、團結合作關係取得了新的更大的發展。我們支持非洲國家維護國家主權,排除外來干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我們支持它們聯合自強、推進非洲經濟一體化的事業。我們支持南非人民的正義鬥爭,歡迎南非發生的積極變化。我們希望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早日廢除,政治解決早日完成,建立起一個統一、民主和種族平等的新南非。我們希望安哥拉、莫桑比克能夠取得民族和解與團結統一。拉丁美洲國家根據變化了的國際形勢,為探索符合各自國情的道路、共同促進本地區團結作出了新的努力,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們支持拉美國家的合理主張和正當要求。去年五月,我國家主席首次對拉美五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標誌着我國同拉美國家的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同歐洲共同體和西歐國家的關係正在逐步走向正常化,政治往來以及經貿、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逐步恢復。中國與西歐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存在着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關係的廣闊前景。特別是在未來十年,中國要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中國和西歐在經濟技術上的合作是大有可為的。中國政府願意在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恢復和發展同歐洲共同體以及所有西歐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中美關係。兩國間保持正常、良好的關係,不僅對中美兩國有益,而且有利於亞太地區和世界的穩定。中美商貿關係的發展,使兩國都得到利益。如果美國單方面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不僅會損害中美貿易關係,而且會使其他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兩國外長去年就重大國際問題和雙邊關係問題保持了接觸,對增進互相了解和恢復中美關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們希望,兩國能在遵守中美三個公報原則的基礎上,使兩國關係儘早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我國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關係已經改善,雙邊政治往來有所增加,經貿等領域的合作正在發展。我們相信,在雙方並同努力下,友好合作關係將會逐步發展。

中國人民同東歐各國人民有着傳統的友誼和長期的合作關係,中國和東歐各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保持着正常的交往。我們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繼續保持和發展同東歐各國的關係。

一年來,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為推動政治解決地區衝突,促進國際合作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中國積極參加了有關裁軍的國際會議和活動,為反對軍備競賽、推動裁軍作出了努力。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核裁軍」和「常規裁軍」兩個提案,連續第五年獲得一致通過。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殘疾人利益、禁毒等領域,我國進一步參與了國際合作,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人權問題上,我們堅持正確原則,捍衛了我國的主權和尊嚴。我們認為,極少數國家利用所謂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向弱小國家施加壓力,嚴重破壞了人權領域的國際合作,惡化了國際關係,阻礙了保護人權目標的實現。這些不正常現象應該加以糾正。

由於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和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面臨空前嚴重的巨額債務、貿易條件惡化、資金倒流等尖銳問題。我們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為加強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所作的努力。我們認為,發達國家也應當為改善國際經濟環境,特別是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世界新舊格局交替之際,人們越來越關注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特別是世界新秩序問題。戰後四十多年的歷史已經證明,未來的歷史還將繼續證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最終都是行不通的。鄧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八年就指出,現在需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中國政府認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概括了最根本的國際關係準則,也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反映了新型國際關係的本質特徵。我們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這種新秩序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兩者是密切關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國際新秩序的核心應當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獨立自主的,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這種新秩序完全不同於以極少數大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基礎的舊秩序。我們認為,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應當是:各國有權根據本國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任何國家尤其是大國不得干涉別國內政,不應把自己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強加於別國;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藉口侵犯或吞併他國領土,國際爭端應當通過和平談判合理解決,反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以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國際關係中不得以大壓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國際事務應由世界各國平等參與協商解決,不能由一個或幾個大國壟斷,任何國家都不應謀求霸權或推行強權政治;改革舊的國際經濟關係,代之以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等價交換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毫無疑問,這樣的國際秩序,符合各國人民的願望和根本利益,必將有利於爭取世界持久和平,有利於各國謀求共同發展。

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的任務是偉大而艱巨的,將是一個歷史進程。中國政府和人民願意同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一道,為爭取逐步實現這一歷史任務而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未來十年是國際形勢動盪變化的十年,是人類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致力於創造有利於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國際和平環境,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我們堅信,世界要和平,人類要發展,時代必將繼續朝着有利於人民的方向前進。

各位代表!

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原則,積極促進海峽兩岸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最近一個時期,台灣當局多次發表了有關主張國家統一的言論,並準備採取某些客觀上有助於發展兩岸關係的措施。對此,我們表示歡迎。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台灣當局迄今並未放棄「一國兩府」的立場,在國際上繼續推行「彈性外交」,在兩岸關係上仍然限制直接「三通」和雙向往來。兩岸同胞都迫切要求近年來已經出現的兩岸交往良好勢頭進一步發展,「三通」方面的人為障礙早日消除。我們希望,台灣當局繼續真正多做一些有利於兩岸直接「三通」和雙向交流,有利於國家統一的實事。中國共產黨早已表示,願意同中國國民黨在平等的基礎上儘早一起進行商談,可以先談國家統一問題,也可以先談兩岸關係的重要問題,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問題;也願意同台灣各黨派、各團體和各界人士接觸溝通,增進了解,共商國是。我們歡迎台灣同胞積極參與祖國大陸現代化建設,我們將為此繼續提供方便,凡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都可以享受規定的優惠。

香港和澳門將分別於一九九七年和一九九九年回歸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已將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方針政策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這一地區的穩定和繁榮。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現在已進入條文起草階段,預計在一九九三年完成,屆時將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國政府一貫為香港和澳門的穩定繁榮、平穩過渡和政權順利交接而積極努力,並願意在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的基礎上,加強同英、葡兩國政府的合作。

我們相信,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是愛國的,是願意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的。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此而共同努力。

各位代表!

今後十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勝利完成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歷史使命。

我們一定要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保證。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維護團結和穩定。

我們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埋頭苦幹,以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不斷開拓進取。

我們一定要顧全大局,勇於承擔責任,努力多作奉獻。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我國十多億人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

我們一定要加強紀律性,做到令行禁止,把我們已經制定的各項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計劃、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使我們的各項工作有秩序地健康地向前推進。

為了完成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從國務院和各部委開始,各級政府機關,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必須克盡職守,兢兢業業,忠實積極,廉潔奉公,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國各族人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同心同德,奮發圖強,為勝利完成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所規定的宏偉任務而努力奮鬥。

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

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