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約

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約
又名:非戰公約
德國、美利堅合眾國、比利時、法蘭西共和國、大英帝國、意大利、日本、波蘭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1928年8月27日於巴黎
本作品收錄於《國際條約集(1924-1933)

本公約的正式名稱為「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條約」,因為公約的發起人為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和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又稱「白里安一凱洛格條約」。本公約於1929年7月25日德、美、比、法、英(包括英聯邦七個單位)、意、日、波、捷等十五個簽字國同時在華盛頓交存批准書之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本公約的國家有四十八個,連同15個簽字國,總計六十三國。
  1927年4月6日,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利用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十周年紀念的機會,為了達到要求美國財政援助的自私目的,發表演說建議美法兩國締結永恆友好,彼此不作戰爭的條約,井於同年6月20日正式照會美國。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在1927年12月28日給法國的復照中,認為此項條約不僅應由兩國締結,而應由各國締結。凱洛格因為美國不是國聯會員國,企圖通過普遍的公約形式來代替國聯,而美國自己居於領導地位。1928年4月13日美國還將同樣內容的照會分別送給英德意日各國,終於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舉行本公約的簽字儀式。
  美法兩國原來不想邀請蘇聯參加,1928年8月5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向記者招待會揭露本公約的反蘇性質,使美法兩國不得不邀請蘇聯,蘇聯於1928年9月27日加入本公約。由於本公約按照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須於十五個簽字國把批准書交齊後才能生效,蘇聯就採取主動,進一步同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等國於1929年2月9日締結提前實施本公約的議定書。該議定書於1929年3月30日生效,較本公約的生效日期提早了約4個月。現將該議定書附於本公約後,以供參考(關於本公約的歷史背景,可參考庫達科夫著「現代國際關係史」305-306頁)。——編者

(譯自國聯條約集94冊59-64頁英文本)

  德國總統、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比利時國王陛下、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大不列顚、愛爾蘭以及海外各領地國王兼印度皇帝陛下、意大利國王陛下、日本皇帝陛下、波蘭共和國總統、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深切地感覚到促進人類幸福是他們嚴重的職責;
  相信坦白地廢棄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工具的時機已經到來,借使現在各國人民間的和平友好關係可以永垂久遠;
  深信各國彼此間關係的一切改變只能通過和平方法並且作為和平及有秩序調整的結果實現,此後任何簽字國如用戰爭作為手段來謀求增進其國家的利益,不得享受本條約給予的惠益;
  希望世界一切其他各國從它們的榜樣得到鼓勵,共同參加此種基於人道的努力,於本條約生效時立即加入,將各國人民納入本條約的仁慈條款以內,由是聯合世界文明各國共同廢棄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茲決定締結一項條約,並各派全權代表如下:
  (簽字代表人名略)
  經相互校閱全權証書,認為妥善後,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編輯

  締約各方以它們各國人民的名義鄭重聲明它們斥責用戰爭來解決國際糾紛,並在它們的相互關係上,廢棄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條

編輯

  締約各方同意它們之間可能發生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其性質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處理或解決。

第三條

編輯

  本條約由序言內所列締約各方按照它們各自的憲法程序加以批准,並於所有它們的批准書均交存華盛頓時,在它們之間立即生效。
  本條約依前款規定生效後應開放一個必要期間,使世界所有其他國可以加入。加入書應交存華盛頓,在這樣交存以後,本條約在該加入國和已參加的其他各國之間即行生效。
  合眾國政府有責任將本條約及每一批准書或加入書經証明無誤的副本送交序言內所列各國政府及後來加入本條約各國政府。合眾國政府井有責任在此項批准書或加入書交存時立即電告該國政府。
  本條約用英文和法文寫成,兩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由各全權代表在本約上簽字蓋章,以昭信守。
  1928年8月27日訂於巴黎。
  (簽字代表人名略)

   本譯文與其原文有分別的版權許可。譯文版權狀況僅適用於本版本。

原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譯文

 

本作品現時在大中華兩岸地區因著作權保護條款過期而處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司法管轄區為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目前司法管轄區為台澎金馬地區),所有著作權持有者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發表50年後,或者從創作之日起50年未發表,即進入公有領域。其他適用作品則在作者死亡後50年進入公有領域。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法人作品應滿足三點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下簡稱「法人」)主持創作,而非工作人員自發進行;(2)創作思想及表達方式體現法人意志;(3)由法人負責,而非執筆者。(詳情


196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著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5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