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
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 國衛規劃發〔2020〕22號 2020年12月4日 發布機關: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衛生健康委網站 |
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
國衛規劃發〔2020〕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醫療保障局、中醫藥管理局,委(局)機關各司局,委(局)直屬和聯繫單位,委(局)屬(管)醫院: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等文件印發以來,各地迅速行動、創新落實,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形成了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創新線上服務模式,為支撐疫情精準防控、避免聚集交叉感染、促進人員有序流動和復工復產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總結推廣實踐中湧現出的典型做法,進一步聚焦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決定在全行業深化「五個一」服務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進「一體化」共享服務,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水平
1.堅持線上線下一體融合。醫療機構要在持續改善線下醫療服務行動的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積極為患者提供在線便捷高效服務,以及隨訪管理和遠程指導,逐步實現患者居家康復。互聯網醫院要與線下依託的實體醫療機構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連續服務。鼓勵各地運用智能物聯終端設備,開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徵指標數據的監測跟蹤和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區服務站點。推進互聯網診療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醫院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引導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有序促進分級診療。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存在的「數字鴻溝」障礙,各地要切合實際堅持兩條腿走路,合理保留傳統服務方式,既要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又要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在推行非急診預約診療的基礎上,醫療機構要簡化網上服務流程,完善電話、網絡、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醫生等代為預約掛號的渠道,同時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打印檢查檢驗結果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提供就醫指導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等群體運用智能技術的實際困難。
2.優化智慧醫療服務流程。各地要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積極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國衛規劃發〔2018〕22號)要求,持續推動便民惠民10項服務30條措施落地見效。按照《關於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405號),二級以上醫院要加快推進內部信息系統集成整合和業務協同,優化就醫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逐步實現在線健康諮詢、複診、審方、用藥指導、心理與健康狀況評估、接種預約以及電子處方流轉、藥品配送、跟蹤隨訪、家庭心電監測、社區預約轉診等內容。醫聯體、醫共體等要強化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以信息通支撐服務通,引導患者有序便捷就醫。
3.推動區域信息共享互認。各地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強化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醫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數據標準的推廣應用,推進各級醫療機構及省級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規範接入省統籌平台,不斷提升與國家平台數據聯通質量。在符合醫療質量控制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推動醫療機構間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醫學影像資料等醫療健康信息調閱共享,逐步實現覆蓋省域內的信息互認。各地要加快實現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對接聯動,在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基礎上,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範使用,明確開放內容、統一開放路徑,逐步實現居民本人或授權便捷調閱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更好地記錄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國家將適時啟動相關試點,積極推動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有條件的區域,率先開展區域一體化信息聯通、互認共享服務。
二、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壘
4.強化行業內「一碼通用」。各地要按照國家制定發布的統一技術標準規範,加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規範應用,重點解決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鼓勵各地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為抓手,推進實名制就醫,探索以身份證號碼為主索引,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加強居民衛生健康身份標識與使用管理。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替代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卡,拓展在診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在線信息查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領域的使用,逐步實現衛生健康行業內一碼通用。對老年人、兒童等群體,要合理保留線下人工服務,切實解決智能技術障礙。
5.推進跨部門「多碼融合」。各地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相關醫療機構業務信息系統改造對接,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與金融支付碼、市民卡等「多碼融合」應用,在不同部門「卡」、「碼」可切換的基礎上,加強信息互通、業務通辦,方便群眾使用。鼓勵各地探索利用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入口,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融合應用,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通過「多碼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醫聯動」中逐步實現醫療就診記錄、費用清單、電子處方、電子病歷、醫療費用結算記錄等有效監管。
6.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各地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對於老年人等不使用、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群體,可採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加強防疫健康碼數據規範使用,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切實保護個人隱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在入口處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防疫健康碼、協助手工填寫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等候時間,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加細緻適宜的服務。
三、推進「一站式」結算服務,完善「互聯網+」醫療在線支付工作
7.推行「一站式」及時結算。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自助機具、線上服務、移動終端等多種途徑,優化線上線下支付流程,改善結算模式,解決支付堵點問題。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強與醫保、商保、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為患者提供多種在線支付方式。加快有關信息系統對接和數據聯通共享,拓展在線支付功能,推進「一站式」及時結算,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8.落實「互聯網+」支付政策。落實國家醫保局《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醫保發〔2020〕45號)要求,堅持線上線下一致,對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實行公平的醫保政策,保持待遇水平均衡。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複診並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各地可從門診慢特病開始,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醫療服務支付的範圍。支持「互聯網+」醫療複診處方流轉,探索定點醫療機構外購處方信息與定點零售藥店互聯互通。結合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探索「互聯網+」醫療服務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落實「長期處方」的醫保報銷政策,對符合規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在線處方藥費等實現在線醫保結算。
四、推進「一網辦」政務服務,化解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
9.擴大政務共享服務。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政務信息有序共享的要求,衛生健康行業在已經實現出生醫學證明、死亡證明、全員人口信息、醫師執業註冊信息、護士執業註冊信息、醫療機構執業登記信息等數據共享的基礎上,由國家層面制定出台核酸檢測信息等新一批數據共享清單,完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支撐政務服務跨部門、跨層級辦理。各地要完成「義診活動備案」、「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加快推動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與各級政務信息服務平台對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一網通辦。推廣「出生一件事」聯辦等便民服務模式,實現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申領等事項「一次提交、多證聯辦、一站送達」。
10.便捷信息查詢服務。各地要依託官方網站、公眾號、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或政務服務平台等,整合匯聚公布省域內「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網上移動服務應用,便於公眾「一個通道」獲取診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等權威信息。落實《關於加快推進衛生健康行業電子證照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衛辦規劃發〔2020〕17號),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衛生健康行業電子證照系統,實現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事項中全面支撐。加快推進網絡可信身份認證體系建設,逐步實現患者身份在線核驗及醫療機構、醫師、護士等信息公眾查詢。加強疫苗出廠、流通、儲運、使用信息全流程記錄,面向群眾提供接種查詢服務,確保疫苗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11.推進基層減負服務。貫徹中央為基層減負要求,落實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制度,按照「一數一源、一源多用、統一標準、整合共享」的原則,建立數據清單,加強源頭治理,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各地要依託國家級和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實現人口死亡登記數據、法定傳染病報告數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數據、核酸檢測數據、抗體檢測數據等網絡直報信息在國家級和省級平台之間跨層級共享。鼓勵各地在各類考核中應用電子健康檔案,逐步取消紙質檔案。鼓勵以省為主開發統一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據採集信息系統,基層報表儘量通過信息系統自動生成,減少手工填報和紙質報表,並逐步實現基層數據採集「只錄一次」。
五、推進「一盤棋」抗疫服務,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技術支撐
12.強化早期監測預警。國家與省(區、市)加快建立完善一體化的傳染病智慧化多點觸發監測預警平台,按照整體統籌、橫向整合、縱向貫通、突出重點的原則,覆蓋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和互聯網輿情信息等。橫向聯通共享相關部門監測數據以及口岸異常症狀送醫、特定藥品銷售、冷鏈食品檢測等多源數據,縱向貫通國家、省(區、市)與醫療衛生機構的涉及傳染病相關數據,提高實時分析、科學研判能力。以呼吸道傳染病為突破點,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強化醫防信息協同,加強人、物聯防監測,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好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與監測預警平台對接,實現症狀、診斷及檢查檢驗數據的自動採集。
13.加強疫情防控支撐。各地要健全完善傳染病流調分析平台,強化衛生健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信息聯動,統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工流調工作,快速完成人員的分類排查,自動生成相關報告,支撐重點人群排查、密接人員追蹤,降低社會風險。依託國家疾控中心核酸檢測的統一平台,加強與各省的信息聯通,支撐預約檢測、數據報送、結果查詢、共享互認等全流程服務管理,保障低風險地區人員正常跨區流動。堅持國家和省級統籌,健全完善防護物資調配、醫療服務需求供給等綜合保障信息平台,基於地理空間信息,動態管理省域內疫情防控救治機構、人員、疫苗、設備、物資等重點資源,實現可視化展示。
14.深化防疫諮詢服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諮詢平台,圍繞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就診指導、心理疏導以及中醫藥防治等內容,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健康諮詢服務,減少線下人員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鼓勵各地構建統一、權威、公益、高效的科普平台向公眾開放,開展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控、診療救治等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和防護能力。各地要發揮遠程醫療平台作用,藉助信息技術下沉專家資源,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能力。加強面向海外華人華僑的互聯網諮詢服務平台建設應用,更好地為海外華人華僑提供健康諮詢服務。
各級衛生健康、醫保和中醫藥主管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組織領導,細化服務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要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健康行業深度應用創新發展,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率,加強線上監管,強化安全保障。要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區、市)結合實際先行先試,探索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提升老百姓看病就醫獲得感。國家層面將加強工作指導和檢查,並適時遴選推廣一批「五個一」行動典型經驗做法,不斷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取得實效。
附件:部分省(區、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經驗做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2月4日
附件
部分省(區、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
便民惠民服務經驗做法一、北京市優化老年人掛號就醫服務
一是要求各醫院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暢通家人、親友、家庭醫生等代為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二級以上醫院在做好非急診全面預約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設置掛號、繳費、檢驗報告打印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二是建立預約綠色通道。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要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三是要求各醫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建立無「健康碼」的綠色通道,通過使用自助流調機、手工填寫流調表等方式,協助沒有手機、確實無法提供健康碼的老年人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四是完善預約轉診服務。積極推進社區預約轉診,要求綜合醫聯體核心醫院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預留20%預約號源。五是優化老年人「互聯網+」就醫服務。要求各醫療機構針對老年人使用互聯網和智能設備中遇到的困難,優化互聯網醫療服務平台界面設計和服務功能,充分考慮老年人使用習慣,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在互聯網醫院建設中充分融入方便老年患者的就醫服務流程。
二、上海市堅持醫院端管理和居民端服務並重
一是在醫院管理方面,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本市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對規定的35項醫學檢驗和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全面實現互聯互通互認,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簡化患者就醫環節,降低醫療費用。二是在患者服務方面,針對居民「看病難」問題中候診和繳費時間的主要癥結,推進「分時預約+醫療後付費」的居民社區就醫服務模式,利用雲端技術進行就診環節的再造;針對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渠道難獲取的問題,通過智能物聯終端設備,將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區服務站點,開展針對慢性病高危人群和確診患者的體徵指標數據的監測跟蹤和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居民對健康的自我管理和預防。三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建設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系統,集成有熱成像的紅外人臉測溫、身份證核驗和健康碼核驗,推行「卡碼合一、一鍵通行」智能核驗服務,實現智能識別、精準攔截,推動防控工作更精準、高效、有力地開展;加快推進各級各類互聯網醫院建設和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醫療付費「一件事」工作,依託「線上問診」和「無感支付」,實現「無接觸」就醫。
三、江蘇省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發展水平
一是基於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統一服務平台、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預約診療。全省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統一門戶「江蘇健康通」,鏈接了各級醫療機構的互聯網服務項目,普遍實現了網上診療、線下掛號、就醫導航、排隊叫號、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獻血服務等功能,真正做到「下載一次,服務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務。二是疫情防控期間,全省互聯網醫院均開設在線發熱門診,提供義務發熱諮詢服務,累計提供了6萬餘人次的免費諮詢服務。新增28所醫院實現醫保脫卡支付,確保不因支付問題影響互聯網醫院參與疫情防控。三是在全省開展居民健康檔案「隨身帶」行動。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本人開放,通過個人電子終端隨時調用自己的健康檔案,滿足開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中對健康檔案跨域調用需求。全省共有74個縣(區)基於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對居民開放健康檔案調閱查詢服務,轄區內居民可通過門戶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有線電視、自助查詢終端等方式查詢健康檔案。「江蘇健康通」APP和公眾號可提供全省100多家三級醫院檢驗檢查報告的實時查詢。
四、浙江省圍繞便民惠民推進數字化轉型
一是實現「兩卡融合、一網通辦」,上線集監管與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省互聯網醫院平台,打造省級統一的健康服務門戶,讓群眾基於「一個碼」就能獲取院前預約掛號、在線取號,院中排隊叫號、掃碼就醫、費用結算,院後報告處方查詢、互聯網診療等醫療醫保服務,以及疫苗接種、體檢報告和電子健康檔案查詢、母子健康手冊等健康管理服務,打造全人全程「掌上」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二是推廣「出生一件事」,提供「一表申請、一站受理」的集成服務,實現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公安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社保卡申領等多證聯辦。通過「數據先行、限時審核辦結」的流轉模式,所有事項聯辦時間平均壓縮至3日內。三是建成統一部署、分級應用的全省精密智控疫情調度指揮平台,匯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疫情防控數據,對接海關、藥監等部門的疫情預警信息,全面掌握區域的物資保障、核酸采檢、醫療救治及急救轉運能力,建立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實現多部門、多層級的協同聯動響應。
五、福建省注重「強基礎、惠民生、防疫情、促發展」
一是推廣電子健康碼「多碼協同」應用,實現「電子健康碼」、「醫保結算碼」、「金融支付碼」的「多碼協同」創新應用。目前,福建省電子健康碼「多碼協同」應用項目已經完成14個省屬醫院的應用建設,已覆蓋全省3680多萬人群。通過「多碼協同」實現一部手機全省實名制就醫,實現跨域通行通用和健康醫療信息共享的索引載體,減少實體卡的成本和不便,為群眾提供各式各樣的便民惠民服務,率先實現省內異地醫保在線結算、互聯網醫院醫保在線結算功能。二是建立全省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按照「平戰結合」原則,構建全省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全省統一遠程會診指導平台,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用於應急指揮調度與決策使用。疫情防控期間,僅用4天時間接入全省91家定點救治醫院,提供超過2200例遠程診療指導。目前還在陸續接入疾控、婦幼、血液、監督等公共衛生機構,以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能力。三是省統籌實施縣域分級診療支撐信息系統建設,將遠程醫療服務延伸至全省78個縣106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和覆蓋面。截至目前,全省三級公立醫院已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全省縣域普遍開展以遠程影像和遠程心電診斷為主的遠程醫療服務,覆蓋90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覆蓋率達到84.7%。
六、江西省推出「婚育戶一鏈辦」服務
一是推出「婚育戶一鏈辦」服務,通過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實現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上戶口、新生兒醫保登記、申領社保卡等服務跨部門聯辦,化解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二是部門「聯動」。政務服務辦、衛生健康、公安、醫保、社保等多個部門圍繞「出生一件事」,梳理業務、優化流程、打通壁壘、串聯服務,完成「婚育戶一鏈辦」頂層設計。三是數據「跑動」。以「贛服通」為中樞,通過政務外網實現各相關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讓數據在各業務系統中「多跑路」「多活動」,實現「婚育戶一鏈辦」業務辦理。四是群眾「少動」。過去辦理生育登記、出生醫學證明、上戶口、預防接種證、醫保登記、社保卡等相關服務,需要跑衛生健康、公安、醫保、人社等多個部門,總共要填寫138項信息,現在只需要進入「贛服通」平台,刷臉授權後,各類相關信息自動關聯,通過手機填寫15項信息,一次提交,一次辦結,不僅實現了讓群眾「少跑路」,還實現了讓群眾「少動手」。目前,全省已累計簽發出生醫學證明電子證照245.77萬張,電子證件使用達到124.6萬次。
七、山東省通過「三步走」推進「四個一」工程
一是全面實施「一號通用」「一碼通行」「一生服務」「一網共享」的「四個一」工程,推動全、真、活、可用的數據實時匯聚,有效支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二是啟動「雙命名雙提升雙滿意」三年行動,創建智慧服務示範品牌,目前共評選品牌48個。通過示範帶動,在全系統掀起爭示範、創品牌的熱潮。三是在全省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動,選擇「切口小,見效快」的30件實事,推進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地。遠程醫療服務網絡聯網醫療機構2518家,互聯網醫院開通200家,電子健康卡發放已超1億張。四是印發《山東省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行動計劃(2019-2020年)》,確定涵蓋國家要求、具有山東特色的7大任務16項行動措施。印發《示範省建設實施標準及責任分工》,建立部門聯繫機制,明確19個部門參與的96項工作任務分工。五是與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共建「互聯網+醫療健康」人才培訓示範基地,為示範省建設培養「互聯網+醫療健康」複合型專業人才。六是基本建成省級「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便民服務平台,為全省群眾看病就醫提供統一線上入口,實現262家醫療機構全流程服務數據實時匯聚。
八、廣東省開展便民服務「五個一」專項攻堅行動
一是建設居民電子健康碼,實現醫療健康服務「一碼通用」。以電子健康碼作為醫療健康服務的主要標識,一人一碼,一次認證,在全省任一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一碼通用。全省7097萬居民激活電子健康碼便捷享受醫療健康服務。二是建設兩級健康信息平台,實現醫療衛生機構「一網聯通」。建設完善省市兩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強業務協同、強化業務監管、豐富惠民服務。建成全省統一的業務專用網絡,醫療衛生機構全面接入,實現全省醫療衛生機構一網聯通。三是優化再造服務流程,實現看病就醫「一鍵診療」。大力建設智慧醫院,優化再造服務流程,開展智能預約掛號、導醫分診、預約檢查、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取藥配送、移動支付、診間結算、床旁結算、診療信息推送等服務,實現看病就醫「一鍵診療」。全省87%的二級醫院以上醫院開展一鍵診療服務。四是建設遠程醫療體系,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縣級以上醫院、醫療聯合體和基層機構逐步接入省遠程醫療平台,基本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患者在4504個遠程醫療站點,都可以接受各項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五是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建成近200家互聯網醫院。在確保醫療質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線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九、貴州省全面深化遠程醫療體系建設應用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把醫療衛生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補齊的三塊短板之一。2016年以來,連續三年將遠程醫療體系建設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納入了重大事項督查範圍。二是完善政策機制。2017年省政府出台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辦法,健全組織管理、業務流程、運行監管、質量控制、績效激勵和評估考核機制,多措並舉,充分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參與遠程醫療服務的積極性。制定出台遠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將遠程醫療服務按照常規診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三是強化基層能力提升。依託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鄉鎮衛生院遠程會診室、影像室、心電圖室和檢驗科室,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省級龍頭醫院分片區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指導和培訓,規範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充分發揮醫共體縣級牽頭醫院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鄉鎮衛生院提供遠程會診、影像診斷、心電診斷等縣鄉一體的同質化服務。四是優化協作機制。以東西部協作健康扶貧工作為契機,積極推動省內受援醫院與省外支援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協作關係,打造一支「不走」的專家醫療隊。目前,已有209家省外支援醫院能夠通過貴州省遠程醫療平台向縣級醫院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十、雲南省運用信息化為基層賦能減負
一是構建電子健康檔案、家庭醫生簽約和婦幼健康資源信息庫。家庭醫生簽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報表共30餘張,已由紙質全部實現系統大數據自動抓取生成;婦幼健康管理工作直報或存檔報表近100張,今年年底將實現全部自動智能化大數據匯總。二是推行醫防融合工作有成效。作為唯一以省為單位的全國試點,通過開展基層高血壓管理、糖尿病管理、慢病報卡工作,聯動家庭醫生簽約和基本公衛服務,對接國家基層高血壓管理系統。正逐步與醫院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實現門診、住院、檢查、檢驗等與家庭醫生簽約、基本公衛、婦幼系統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三是助力健康扶貧。全省家庭醫生簽約系統和國家健康扶貧動態系統實現對接,目前全省建檔立卡戶四類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和隨訪記錄已全部推送到扶貧動態系統中,基層不用重複採集錄入。四是基本公衛逐步實現全程信息化績效考核,便於行政決策分析和監督。建設全省統一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綜合考核系統,聯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電子健康檔案、基本公衛、基層HIS等有關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創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績效考核模式,同時進一步減輕基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十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應用為核心推進示範區建設
一是打造「一體化」醫療服務新模式。初步搭建起立足寧夏、服務全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一體化服務平台,在寧夏備案註冊全國醫師5萬多名,推進了各級診斷數據共享和結果互認,實現區域醫療服務同質化、標準化,群眾不出遠門就可以享受到全國的優質醫療專家資源。電子政務外網實現全區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衛生雲平台累計匯聚數據5億餘條,初步實現居民健康檔案等信息的互聯互通。二是推進「一碼通」數據治理新機制。全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推行電子健康碼應用,各級醫療機構診前、診中、診後就醫服務流程優化貫通,患者就醫體驗得到有效改善。遠程影像中心20分鐘即可完成影像上傳、診斷、發送報告的全過程。三是拓展「一站式」結算服務新內容。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服務總線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以「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為思路,整合醫保、商保、民政、殘聯、扶貧等機構醫療費用報銷補助政策,構建商業補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之間互聯互通機制,實現全部人群、全範圍醫療費用一站式即時結算。四是匯聚「一盤棋」抗疫服務新能量。自治區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寧夏「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意見》。53家互聯網公司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打造寧夏在線義診平台,組織27家互聯網醫院形成聯盟,開通24小時在線義診通道,面向全國提供線上服務。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