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察平津舉辦「國大」選舉

冀察平津舉辦「國大」選舉
作者:胡適
1937年6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獨立評論

  6月10日中央社的保定電報報告給全國一件最可喜的消息:

  國民大會選舉,冀察平津四省市均決定依法舉行。

  冀總監督處十日成立,總監督民廳長張吉墉同時就職。

  6月13日平津報紙報告:

  津市國民大會選舉事,即籌備進行,張自忠市長任選舉事務所總監督。

  又報告:

  關於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事宜,平市即將開始進行。

  我們預料,這一期《獨立》出版的時候,北平、天津兩市和察哈爾省的總選舉監督都已就職了,兩省兩市的初選都已進行辦理了。

  我們十分歡迎這些報告,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意義是很重大的。國民大會有他本身的意義,但冀察平津的國民大會選舉是在這國大本身意義之外還有他的特別重要性的。我們試懸想,在那個包括全國並且包括海外華僑代表的國民大會裡,若沒有冀察平津的代表出席,那成個什麼樣子!所以冀察平津的舉行國大選舉,至少有三層特別意義:(一)讓全世界知道這兩省兩市當然是整個中華民國的一個不可分離的部分:(二)讓我們的強鄰知道一切「分化」「特殊化」的陰謀是必須失敗的;(三)讓全國國民知道冀察平津的軍政當局是擁護國家的統一,是不受浪人漢奸的煽惑離間的。

  從這件事上我們還得着一個教訓。在這樣龐大而交通不方便的國家裡,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總不免時時有許多隔膜之點。消除這些隔膜之點,最笨拙的莫如近二三十年來的「代表」往來的辦法。代表往往是無權的,無較遠大的國家眼光的小政客,他們奔走往來,往往成事不足,而僨事有餘。現在全國的交通比較便利了,中央與地方之間若有什麼意見的隔閡,利害的摩擦,環境的特殊,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不用代表往來,而由中央或地方的負責領袖親自往來訪問,當面談論商量。古人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負責的領袖聚會於一堂,一切疑猜都可消於一席話,一切是非都可決於片言,一切間阻挑撥都無所施其技,所以是最滿意的方法。近年蔣介石先生的時時往來各省,以及韓復榘先生的南下,居正先生與蔣作賓先生的北來視察,都是最好的例子。就舉國民大會選舉一件事來說,當初冀察平津因環境的困難而緩辦選舉,結果是全國初選不能完成,決選不能不展緩。當時中央與地方好像都覺得這裡面的困難真是不容易解決的了。然而內長蔣作賓先生北來巡視各省市,和各省市的當局開誠相見,大家站在國家的立場來觀察這件事,大家都覺得國民大會決不可沒有冀察平津的代表,這麼一來一切隔閡遲疑都消釋了,大家都決定非趕辦國大選舉不可了!原則既然一致,其餘的細節子目都不難解決了。

  所以我們可以說:無論任何地方政府當然不應該自居於被屏棄或被疏遠的地位,中央政府也不應該先存一種成見,認定某人為不足與言,或某局勢為不易改善,因此就不去圖謀疏導改善的方法。我們必須認定,在外患嚴重壓迫之下,在中央政府能維持全國秩序的局勢之下,中央與地方之間只要大家能推誠相見,只要能避免一切離間挑撥,決沒有不能互相諒解而同力合作的事。

  廿六,六,十三

  (原載1937年6月20日《獨立評論》第239號)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