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堂先生逸集/卷二

卷一 再思堂先生逸集
卷之二
作者:李黿
1939年
遺墨

附錄

編輯

行錄

編輯

丁焰

公諱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慶州李氏。推誠亮節功臣三重大匡。鷄林府院君。文忠公益齋齊賢之七代孫。文忠生弘文提學達尊。提學生司諫德林。司諫生都按撫使伸。按撫生參判繼蕃。參判生觀察使尹仁。觀察生縣令公麟。縣令娶及第朴彭年之女。生公。兄弟凡八人而公於序居三。伯曰鼇。仲曰龜。鼉,鼈,鼊,鯨,鯤。皆弟也。始縣令公之來聘也。此族感於夢。問諸賓廚而放之水。因以命諸子名。皆奇儁卓犖。時人謂之荀氏八龍。而以慈明目公也。公膺長發篤生之會。稟淸明純粹之氣。其文章節行。蓋皆出於德性。非勉強辛苦而得者。以某年進士。決己酉賢良科。亦俯而拾之耳。選補槐院。癸丑。兼帶太常官。以文書獲譴。甲寅冬。成廟昇遐。世子襲位。有詩曰。痛哭周王傳末命。傷心麟史紀元年。戊午秋。史獄起。以佔畢齋金宗直門徒。決配郭山。庚申。量移羅州。時縣令公方宰昌平。聽自願。從近道付處也。甲子。加罪戊午黨人。禍且不測。有蒼頭請從夜半出走。公不可。泣且強之。至引李校理長坤事。反覆譬喩。公愀然有間曰。君命不可亡也。待拿命。卒就刑。乃甲子十月二十四日也。臨刑。略無震懼色。有若不服其死者。燕山聞之。益加暴怒。幷坐父及兄弟。配諸遠外。丙寅靖國。放還流人。復其官爵。贈諸冤死者職。以公爲承政院都承旨。命錄用子孫。嗚呼。公筮仕未幾。逢時不幸。官至禮曹佐郞。宦蹟無聞焉。佔畢爲一世之儒宗。英才志學之士皆遊於其門。相與講明道學。未卒業。俱及於禍。公之學亦無所追述焉。俾我後人。猶未聞其緖論。嘗取癸丑遊金剛山錄觀之。山多古蹟流傳之說。往往惑人者有之。公吟風縱筆。形於聲畫之餘。一事一物之微。必求諸理而證其荒誕焉。有僧面壁趺坐問於公曰。君之目覩萬物乎。萬物入君之目乎。公答曰。目亦覩萬物。萬物亦入目。何也。觀物而窮理。窮理而物不遺。此吾道所謂格物致知物格知至者也。僧不答。蓋彼以惡物之心。而物不能絶。故有是問。此以窮物之理。而物不可遺。故以是答。宜其言之有以服其心也。因記格物物格之說。往年名儒互相甲乙。久而後定。時未有公說之行也。濯纓公金馹孫常好公詩。而以文自許。及見是錄。嘆賞其文之亦不讓於己也。公心平而和氣。爲詩平淡。雖在離騷。猶無楚辭之讀。其在郭山也。著述志賦。亦出於性情之正。無憂憤怨懟之辭。豈所謂可以怨者乎。死生之際。疑或可以苟免。而不敢一日安於偸生。所謂仁人者非歟。卽其所已就者而爲學之正。槩可見矣。南秋江所錄二家之美萃於公之一身者。其以是也。夫人崔氏。贈兵曹參判鐵孫之女。開城君濡之孫也。性度端重。言笑有節。子弟婢僕。莫不敬畏。在謫所。禍不朝夕。依舅姑於昌平縣衙。因產不救。甲子八月十七日也。至十月。以公櫬來。合窆於楊州治東泉谿村某坐某向之原。實崔氏松楸也。公有四男。長洙。郡守。次曰江。次曰河。次曰渤。贈左通禮。郡守娶淳昌薛忠蘭女。生四男三女。男長愷胤。縣令。次曰悌胤。次曰悰胤。生員。次曰愊胤。長女適忠義衛李獻。次適吏曹參判柳世麟。次適士人禹崇善。江,河皆無後。左通禮娶光州李宏弼之女。生二男四女。男長憬胤。贈左承旨。次愼胤。女長適李仁儉。次適李蘅。次適郡守朴繼章。次適縣監吳士文。登科爲縣監。縣令生三男。長弘業。及第。次弘祐。生員。次弘績。二女。長適李尙吉。及第。次適韓裕。悌胤有二女。長適趙璜。次適尹樟。主簿。生員有一子。大㽕。察訪。愊胤有一子。大鼎。四女。長適李獻吉。次適高汝雨。萬戶。次適金忠男。縣監。次適趙欽。柳參判一女。適工曹判書朴忠侃。禹崇善有四男。長伏龍。牧使。次成龍。次興龍。縣監。次攀龍。左承旨有五男。長大遂。郡守。贈承旨。次大建。贈吏曹判書。次大迪。生員。次大逸。次大遴。一女適朴仁傑。進士。弘業生以健。弘祐生以謙。大㽕生以恂。大鼎生以晉。郡守生三男一女。男。時振,時挺,時援。女適判書金時讓。判書生二男。長時發。階嘉善觀察使。次時得。武科府使。大迪生五男。時中,時行,時昌,時興,時望。

墓碣銘

編輯

金尙憲

再思堂李先生遘禍於弘治甲子十月之二十四日。後一百二十年崇禎乙亥。曾孫大鼎。謁余於楊州之里舍。揖而進之。則生面也。其容戚然。若深有哀者。顧取一冊子授之曰。吾先祖再思公行蹟也。遭時不幸。化碧之藏。尙闕外銘。蓋一家三世之遺憾。聞吾子多銘賢公卿。而尤喜談節義文章之事。意者如有待焉。子而無諾。吾祖之行。終泯沒於後世。敢固以請。語未半而淚蔌蔌下也。余自顧非其人。而聞先生之風久矣。義不敢辭。謹受而卒業。先生諱黿。字浪翁。再思。其自號也。李氏出慶州。爲大姓。至文忠公齊賢。相高麗。德望事業。赫赫名世。世稱益齋而不名。五傳而至觀察使尹仁。自觀察使以上。皆文科顯重。生公麟。縣令。娶順天朴彭年女。生丈夫子八人。先生其第三。朴公故謀復魯山。與成三問等俱死。世祖朝卽所謂六臣者也。初縣令公委禽之夕。得異夢。問知解鼈。取而活之。及生子。以是族名之。果皆奇儁不凡。人益異之。比諸荀氏八龍。目先生爲慈明。由成均進士。中己酉文科。選補承文院正字。轉博士。例兼奉常寺直長。坐事罷。無何。敍陞禮曹佐郞。時燕山主狂暴日甚。奸臣慫慂。自爲逞憾地。歲戊午。遂發史局祕史。捃摭成案。目爲黨人。加以不韙之名。大鏺士類。於是。故佔畢齋金文簡公爲禍首。濯纓金公馹孫,寒暄金公宏弼,梅溪曺公偉,錦南崔公溥曁諸名士。俱不免戮。人之不足。而至於戮屍。刑禍之酷。古未有也。先生在太常。議畢齋易名。擬以文忠。坐謫郭山。三年庚申。量移羅州。至甲子。加罪黨人。先生奴計欲竊負以避。先生曰。君命不可逃也。奴引李長坤事。涕泣勉強。終不許。及臨刑。神氣不少變。語益壯。燕山聞之愈怒。用加等之律。縣令公及諸子。竝流遠道。夫人崔氏。前三月病歿。至是。與先生同窆於楊州東泉谿里崔家先兆焉。中宗卽位。首雪冤枉。贈承政院都承旨。悉還流竄。錄用其子孫。先生天資豪邁絶倫。文章氣節。言論風采。卓然世所傾仰。少師畢齋。一世名儒。皆在門下。相與砥礪講劘。士林推爲國器。志業未究而禍及之。平生嗜書。博觀諸書。惟不讀非聖之書。嘗遊金剛山。力破流傳記異之說。杜妄言惑衆者口。而折之以正理。答問伏面壁僧。因著格物物格說以曉之。後來諸儒賢互見取衷之論。實相暗合雲。文章峻潔如其人。詩甚高。雖在捐佩之際。絶無哀傷怨懟之辭。所著述放逸不收。述志賦行於世。濯纓於文少推讓。而見先生金剛錄曰。無以過也。南秋江孝溫。論先生氣像。堂堂可以托六尺之孤。又雲。兩家之賢。萃於一人。秋江豈苟譽人者也。先生之死。已百有餘年。雖芝殘蕙焚。終塡溝壑。而其芬芳郁烈。至今著在簡冊。播於人口。久而彌盛。彼當時奸孼。厚惡降罰。鬼誅神殛。遺臭穢惡。苗裔不獲齒於衿紳。嗚呼。世孰謂無天也哉。先生有子四人。洙,江,河,渤。洙。郡守。生四男三女。渤。贈左通禮。生二男四女。江,河。無後。內外孫。多不可書。察訪大㽕。判書時發。皆曾玄。判書。以才臣顯。察訪。不樂仕自放。名高出判書上。若大鼎。幼老不怠。終成先志。以圖不朽於無窮。斯可謂孝矣。是爲銘。

墓誌銘

編輯

許穆

公諱黿。字浪翁。姓李氏。本鷄林人。高麗相齋賢七世孫也。世有達官貴人。號爲大族。大王父參判繼蕃。王父觀察使尹仁。父縣令公麟。魯陵六臣,故集賢學士朴彭年之壻也。連六臣事。不顯用於世也。公以名臣之世。好卓犖潔身高行。少遊佔畢齋之門。亦嗜學。非聖人書則不讀。偉然有大節。秋江處士南孝溫稱之曰。可以托六尺之孤者也。早年陞上庠。成宗二十年。及第。由承文正字至博士。兼太常。以譴罷。放跡名山水。遊楓嶽。有摩訶僧見公。問之曰。目覩萬物乎。萬物入目乎。公曰。目覩萬物。萬物亦入目。作格物物格說。後敍爲禮曹佐郞。及戊午史禍起。公佔畢門人。目爲黨人。流郭山三年。量移羅州。甲子。加罪諸黨人。公當論死。有僕隷悶其無罪死。私謂公曰。罪非罪。君不君。盍亦善爲之。亦引李長坤事言之。公愀然久之曰。君命不可亡也。臨刑亦自若。廢主聞之愈怒。以爲死且不服。命沒其家。父子兄弟皆連坐。二弟鼉,鼈。因避世不出也。中宗元年。大釋[釋]黨人。皆復其官。公追爵承旨。命錄用其子孫。夫人崔氏。贈參判鐵孫之女。稱賢婦人之行。公被禍。當甲子十月二十四日。夫人其八月十七日歿。合葬楊州治東泉谿崔氏族葬。當禍。夫人弟承文院正字命昌。卽去官至羅州。以喪返而葬。公有男四人。曰洙。曰江。曰河。曰渤。洙爲郡守。渤贈左通禮。洙孫弘業。以科目進。將顯矣。不幸窮抑而歿。渤孫時發。刑曹判書。時發二子。慶徽。吏曹判書。慶億。爲右議政。弘業孫彥茂。以善行聞。孝宗時表善行閭者也。仕爲松羅察訪。方八十餘。公別號曰再思堂。爲文章。亦一時所推許。今其文不大傳。東文選,大東詩林。有詩賦累十篇。遊金剛錄一卷傳於子孫。其銘曰。

君子道窮。逢時不祥。身罹禍殃。憸人媒孼。構此卼臲。良善軒伐。守正安命。死生一節。忠臣之烈。百代之名。志士之款。墟墓之哀。

謫居遺墟碑

編輯

李德壽

再思堂李先生。少遊佔畢齋之門。以氣節文學。顯名於燕山朝。及史禍作。與寒暄,濯纓諸名賢。俱罹奇禍。至今譚者爲之氣短。其事略見於淸陰金文正所撰碣文中矣。蓋先生坐議諡。戊午。始謫關西之郭山。三年而移羅州。至甲子。被禍州之東十里地名伏巖。至今傳爲先生所居。先生外曾孫禹監司伏龍曾牧是州。就遺墟。豎短碑以識之。歲久而稍剝蝕。至聖上卽位之二年丁未。先生七世孫衡坤繼牧是州。摩挲感慕。旣又惜其不載謫居遘禍之歲月。恐後之人無所考據。將別治石以記。而屬筆於余。余少之時。遍行四方。至名賢所居之鄕。必求見其遺跡。而無能有識之者。輒爲之悵然以恨。今人士之南行過是州者。賴此片石。將有以想像先生之遺風於荒榛野草之間。徘徊而有不忍去者。李君斯擧。其於表先懿牖末俗。顧豈不大哉。凡天下之事。必其接於耳目而後乃能動乎其中。雖義烈所就。其跡炳然。苟曠日不交於前。鮮有不浸遠而浸忘。此又李君微意之所存也。李君之堂弟明坤適牧光州。亦與聞其役雲。

立命碑重修事實

編輯

我七代祖再思堂先生。以佔畢齋金先生門人。坐議諡事。燕山戊午。決配郭山。庚申。量移羅州。至甲子。加罪黨人。竟罹慘禍。語具淸陰金文正公所撰墓碣。先生謫羅時。寄寓州治五里許伏巖村舍。仍受後命於此地。後先生之外曾孫禹參判伏龍牧是州。立短碑於遺墟。書曰。贈都承旨,行禮曹佐郞再思堂李公某之立命碑。傍刻李齊賢之後裔。朴彭年之外孫。二家之美。萃於一人二十字。此蓋碣文所引南秋江師友錄語也。羅之去京絶遠。立碑一節。家乘無傳。後孫不能聞知。歲丁未。不肖孫衡坤適又忝守玆土。始得瞻拜於荒墟衰草之間。俯仰摩挲。不覺怵然興愴。但碑陰無識。先生謫居始末。遘禍月日。略不槩見。已極欠闕。歲月之寢遠。風雨之磨蝕。字畫昧䵝。亦甚可懼。就加淘洗。修刮舊刻。築磚以覆之。另伐短石。幷立於左。欲丐立言君子數行文字。備述顚末。刻諸其面。以圖不朽。幸無惜一言之賜。以賁斯役焉。七代孫通政大夫行羅州牧使衡坤。謹識。

遺事

編輯

公父諱公麟。昌平縣令。母順天朴氏。及第彭年之女。縣令聘於永樂甲戌某日。夜有異夢。朝索賓廚生鼈若干放之水。後得八男。俱以此族名之。皆卓犖奇儁。時人謂之荀氏八龍。而目公以慈明也。以聖主得賢臣賦。捷進士弘治己酉四月初十日。中丙科二十一人名。癸丑春。官太常。以文詞獲罪。遊金剛山。太常。奉常寺也。承文博士。例帶奉常直長。

嘗遊佔畢齋門。金寒暄宏弼,金濯纓馹孫。一時名流皆在焉。公天資豪邁。器局雄偉。不事修飾。而風采足以動人。性好讀書。不讀非聖之書。濯纓公嘗以文自許。及見金剛錄。歎賞其文之不讓於己也。甲寅冬。成廟昇遐。世子襲位。有詩曰。痛哭周王傳末命。傷心麟史紀元年。戊午秋。史獄起。以佔畢齋門徒。決配郭山。庚申。量移羅州。時縣令公。方宰昌平縣。聽自願。近道付處也。金寒暄亦初配煕川。以母夫人陳疏。量移順天。甲子。加罪戊午黨人。禍且劇。從奴注叱介。夜半請負逃。公拒不許。奴泣且強之曰。罪非罪。君不君。盍亦好爲之。李校理長坤所謂。獨非計之得歟。公愀然有間曰。君命不可亡也。待拿命。卒就刑。臨刑。略無震懼色曰。樂哉。燕山聞之。益加暴怒。撤毀籍沒。有甚於他人。幷坐父及兄弟。配諸遠外。弟鼉。絶意應擧。遯居堤川。鼈。隱居平山。自號藏六堂。餘皆屛居終身。

遊金剛。見僧八九輩終日危坐。若有所思。公問曰。所思何思。座首僧曰。思趙州無字。公應之曰。釋之見性思無。猶吾道之性與天道也。性與天道。聖人所罕言。豈庸人凡類之所與知者乎。師何不敎之以可知易行之事。而勉人高遠難知之事乎。僧不答。旣而僧問於公曰。君之目。覩萬物乎。萬物入君之目乎。公答曰。目覩萬物。萬物亦入吾目。何也。觀物而窮理。窮理而物不遺。此吾道所謂格物致知物格知至者也。僧亦不答。

初配郭山時。著述志賦。行歷安州百祥樓次韻。乃戊午秋也。有曰。半簾疏雨冷侵樓。瘴海腥煙午未收。萬古湖山來醉眼。百年天地入搔頭。江城秋晩霜敲葉。野渡潮生浪打舟。一抹斜陽歸棹遠。好風吹送白蘋洲。

遺稿二冊。藏諸嫡孫弘業家。沒於壬辰兵禍。今不可得見其全集。其幸傳諸大東詩林者有若干篇。賦則十餘篇倖存。

夫人崔氏。贈兵曹參判鐵孫之女也。性度端重。言笑有節。子弟婢僕。莫敢不敬。在謫所。禍不朝夕。依舅姑於昌平縣衙。因產不救。甲子八月十七日也。於時禍機叵測。營葬未遑。移殯於淳昌。至十月遭禍。而舅及兄弟散在謫所。無計歸櫬。而夫人弟命昌。以承文正字。爲其喪解職。遠致收櫬以歸。匍匐周旋。合葬於楊州治東泉谿村。實崔氏松楸也。正字後爲禮曹參判。號松石。

榮江書院奉安文

編輯

曺命敎

成廟培材。俾輔於後。聳壑拂雲。譬杞梓藪。弗棟弗樑。夭以斤斧。漫漫殺機。日星曀瞀。噫噫先生。値茲陽九。蘭燒膏煎。志士髮豎。念昔益齋。爲鴻儒首。惟其有之。遹追賢祖。閎乎器度。蔚然抱負。角磋玉磨。匪直師友。桂辣壁峙。寔資稟賦。惟聖賢書。芻豢悅口。左右咀嚼。循蹈規矩。論說沛然。明燭昏路。達摩獻款。齊諧破謬。默與道契。判若符剖。餘事文章。輝映瓊玖。宜歌宜涕。一寓詩句。哀而不怨。楚騷同趣。於道淺深。孰窺詣造。可托六尺。秋江賞詡。豪邁絶倫。淸老銘墓。噫玆兩賢。與人非苟。月朝之評。可識公有。祥麟威鳳。世爭快覩。誰爲虺毒。忍發蜮弩。禍均濯暄。名齊李杜。魂歸侍帝。血碧漬卉。善惡之殊。薰蕕異臭。彼戕賢者。生狐死狗。縱快一時。彰惡千古。乃使君子。借譽成就。所能者天。何有讒構。致命之地。寔惟茲土。行路嘖涕。士林興慕。曷不尸祝。羹墻斯寓。眷三賢祠。翼彼山阜。孝可通神。介不易守。風規照人。名實俱茂。矧爾一門。幷軌不朽。合祀於上。同我俎豆。詢謀僉同。衆功齊奏。涓吉妥靈。侑以牲酒。肅肅廟貌。兟兟章甫。龍駟雲旗。曖然若覯。毋我斁遺。尙冀啓佑。

常享祝文

編輯

豪邁之姿。致澤初心。身屯道亨。式我靑衿。

豎碣時告墓文

編輯

麗牲之石。昔旣謁銘於左議政淸陰金文正公尙憲而累世因循。尙未鐫刻。近始伐石入刊。將欲豎立。今日開墓。謹以酒果。用伸虔告敢告。

豎碣告由文

編輯

世代祧遠。掃灑禮廢。眇茲裔孫。惟均愴慕。有事牲石。來省封墓。時惟春暮。感切濡露。敢將時羞。虔薦歲事。伏惟尊靈。尙式歆顧。

豎碣記

編輯

我八代祖考再思堂先生。搆禍於弘治甲子。婦弟崔松石命昌。歸葬於維楊之泉谿。寔崔氏先兆也。燕山主怒用加等律。流竄及於先生父子。故卒未盡於窀穸之事。後百三十年乙亥。曾孫大鼎。始賚狀謁銘於淸陰金文正。我曾大父春田公曁季祖華谷公。相繼按節畿輔。始修培封域。營立望柱,石床。豎尺碑於墓前。只書官爵,姓名,阡原向背。而猶未及於治碣。以後又因循。迄於今未就。錫禧深恐其屬寢遠。歲愈久而終不克擧斯役也。歲己酉。走諏於諸父兄。謀所以鳩財鐫銘。再從叔父衡坤適牧羅州。明坤判海府。遂捐兩邑之俸。伐石剞劂。水陸而運之山下。將立於墓隧。命錫禧董其役。迺以庚戌三月之辛卯。設酒脯告墓。開墓而豎築之。豎之隧前二十餘尺許。向同封域之卯地。但地勢稍汚。視墓階。高低隔數板焉。用役夫八十餘名。而鳩集宗家童指。不待官庇而役就。螭首之觀。不日而已突然矣。遂以事畢之翌日壬辰。具時羞薦獻。蓋用歲祭之常文也。後孫之在麻田觀察府君墓下者六人來蒞事。具載名告祝。錫禧仍念先生氣節之卓犖。問學之宏博。蔚爲我朝鴻儒。雖遭時不弔。慘罹化碧之冤。而伊後哀贈之恩。賁耀泉塗。褒崇之筆。藏諸石室。近世尙論者。又立傳於海東名臣中。誠司馬氏所謂名聞昭顯。豈待碑誌者也。繼以淸陰先生之尙節義不苟譽者。爲之銘而揄揚之。赫赫然照人耳目。斯可以不朽而無窮矣。玄隧數尺之刻。顧何足增美於先生也。豐碑紀蹟。自有古制。苟其可爲而不能爲焉。則不惟有負於禮經仁明之訓。於後孫崇孝之道。將如何也。此錫禧所以必汲汲於斯役者也。顧我家戶。衰弊已極。而能不墮簪組之業。得以州府之廩。卒此鉅役。使七八世未遑之擧。始得就於數百年之後。其竭力經度。雖賴兩叔父追遠之孝。而向非我先垂庥錫羨之力則詎能爾耶。此不亶爲今日諸孫之幸。而亦足以徵報施之天矣。至於墓誌。先生嗣孫靜心公已丐文於眉叟許文正。載之家乘。而猶未克燔磁埋壙。此固是次第當擧者。且先生墓。舊有典僕及祭田。以備灑掃。今皆散失。芻牧之禁。更無人焉。祧遷之後。靜心公刱立家法。令近居奴僕。備行四節酒果之薦。而義起之禮。以近煩瀆。替行之奠。恐欠蠲潔。倘能收聚錢貲。買田置僕。但以三月一祭。盛設如禮。則似不悖於朱夫子只存墓祭之訓。而於報本之義。情文庶可盡矣。當與吾宗。評議而勉旃焉。遂就來會諸宗。以居京與麻鄕者。行序年齒。錄成一紙。定爲輪回將事之次。春田公諱慶徽。官吏曹判書。贈諡忠憲公。華谷公諱慶億。官左議政。厚德淸名。爲顯廟名臣。靜心公諱彥茂。以至行聞。命旌閭。卒官同樞。俱先生五世孫也。咸謂茲役也不可以無識。略敍梗槩如右。

崇禎紀元後再庚戌維夏上澣。八代孫錫禧。謹識。

敬書先祖手書佔畢齋先生諡議後

編輯

傳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蓋師之尊。與君父幷。而人之所以事之者如一焉。則其義可謂重矣。昔者。孔子畏於匡。顏淵後。孔子曰。吾以汝爲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假使孔子不幸。不免乎禍。則顏淵必不肯獨生。由此言之。弟子固有爲其師死之道。而忠臣孝子之殉其君父者。接跡於天下。弟子之死其師者。寥寥無聞焉。此何也。豈非其事尤難於臣子之殉君父而然歟。苟有人爲其師。死而不顧者。其賢於人。亦遠矣。先祖再思堂先生。少時與金寒暄,南秋江,金濯纓諸公。同遊於佔畢齋之門。其行誼文章。深爲畢齋所重。一時儕流。亦莫不傾心推服。秋江嘗曰。益齋,醉琴兩家之美。萃於一身。醉琴朴公。於先生爲外祖。故秋江之言。蓋如此雲。畢齋卒。先生官太常。議定其諡爲文忠。及甲子史禍作。燕山謂先生阿其師。加以美諡。大怒。將置之極刑。或引李長坤事。勸先生去。先生曰。君命也。何可逃也。竟不去。怡然就刑。父兄子姪。亦皆流竄禁錮。其受禍比他人尤烈。若先生。所謂爲其師死不顧者非歟。燕山狂暴。殺人如刈菅。雖逃避而去。固無大害於義。而先生乃曰。君命不可逃也。其言凜然。若秋霜烈日。而先生又能殉其師於師死之後。少無濡忍畏難之意。推此志也。若使畢齋無死而抵觸禍罟。則先生固將伏闕上書。以死爭之。爭之不得。則又將同死於東市。必不令畢齋獨死也。然則先生之義。可以建天地而不悖。質神明而無媿。豈但謂之賢於人而已乎哉。先生嘗以手筆。書諡號及諡議。以遺畢齋之子。先生所以惓惓於師門者。於此尤可見矣。其家又能謹守。累閱兵燹而終不喪失。後孫金是洛攜至都下。以示先君子。先君子欲摹出一本。以作傳家之寶而未果。不幸先君子遽又下世矣。至今奉置於余家。而筆法方正端嚴。類先生之爲人。觀者莫不肅然起敬。摩挲嘆息。夫以他人而慕先生者。愛玩其手澤尙如此。況其後孫也哉。況夏坤也哉。夏坤方圖精摹。以仰承先君子之遺志。而姑識其顚末如此。醉琴爲魯山君死。忠節卓然。爲六臣之首。世以文履善,方希直之流稱之。而先生之樹立又如此。眞不愧醉琴之宅相矣。嗚呼。尤不奇乎。此又不可以不書也。七世孫夏坤。謹書。

贈遺

編輯

浪翁贈別

編輯

李胄

白雲京洛是萱堂。斷雁燕天更失行。琴瑟長敎君北界。一家消息在三鄕。

贈別浪翁。三首

編輯

擧世皆厚德。相逢卽強顏。狂疏吾有癖。迂拙爾偏頑。以此爲襟抱。從今至歲寒。風塵先一跌。行路信多艱。

世道無相假。知音況別筵。懷中分白璧。愁裏斷朱絃。鳥入朔天外。詩成落日邊。歸期有鷄黍。君可發征鞭。

鐵嶺忽君背。銀溪漬馬肝。簫笳聞塞峽。歲月度征鞍。消息稀南國。江山近北蠻。應看城上燧。日夕到長安。

事實摭錄

編輯

李朝實錄

編輯

成宗二十三年壬子十一月戊寅。奉常寺參奉李黿來啓曰。文昭殿失造果鍮盆。請搜索。傳曰。前此亦有盜銀甁者。其惡莫甚。本殿參奉及庫子。下義禁府推鞫。亟令捕盜將搜索。又懸賞購捕。

二十四年癸丑正月乙亥。奉常寺奉事李黿。承召入啓曰。士習之不明。由於道學之不行。道學之不行。源於斯道之不傳。宗直始倡正心之學。誘掖後進。以正心爲本。身任斯道。興起斯文爲己責。其功反有賢於功名事業之卓然者矣。諡法。有博文多見曰文。博聞多能曰文。道德博聞曰文。若以多見多能名之。則宗直正心爲本。身任斯道之功。泯滅於後。故以道德博聞議諡。命示議政府。政府啓曰。臣等非以宗直爲不肖也。但其議諡有雲。淸而不隘。和而不流。又曰。據德依仁。此皆聖人地位之事。且黿之書啓有雲。道學之不行。源於師道之不傳。如程朱張子者。始可以道學言之。其他如司馬公,邵康節者。尙不得純於道學。況宗直乎。又雲。始倡正心之學。正心之學果始於宗直歟。又雲。誘掖者特詩文而已。誘掖以道學者。臣等未之知也。且以平生歷剔之跡攷之。亦有所失。前此憲府啓雲。言不顧行。此言未必虛矣。議諡。大事也。今奉常。議之如戲事。臣等疑其有情。請鞫問何如。傳曰。若以如此之事。必鞫奉常寺則後雖有賢者。必降議其諡。但以宗直所行之得失。更議其諡何如。其更問以啓。

燕山四年戊午七月辛亥。傳旨曰。金宗直。草茅賤士。世祖朝登第。成宗朝。擢置經筵。久在侍從之地。以至刑曹判書。寵恩傾朝。及其病退。成宗猶使所在官特賜米穀。以終其年。今其弟子金馹孫所修史草內。以不道之言。誣錄先王朝事。又載其師宗直弔義帝文。其辭曰。丁丑十月日。余自密城道京山。宿踏溪驛。夢有神人。被七章之服。頎然而來。自言楚懷王孫心。爲西楚霸王項籍所弒。況之郴江。因忽不見。予覺之愕然曰。懷王。南楚之人也。予則東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不啻萬有餘里。世之先後。亦千有餘載。來感於夢寐。茲何祥也。且考之史。無沈江之語。豈羽使人密擊而投其屍於水歟。是未可知也。遂爲文以弔之。惟天賦物則以予人兮。孰不知其尊四大與五常。匪華豐而夷嗇兮。曷古有而今亡。故吾夷人又後千祀兮。恭弔楚之懷王。昔祖龍之弄牙角兮。四海之波殷爲嬴。雖鱣鮪鰌鯢曷自保兮。思綱漏以營營。時六國之遺祚兮。沈淪播越僅嫓夫編氓。梁也南國之將種兮。踵魚狐而起事。求得王以從民望兮。存態繹於不祀。握乾符而面陽兮。天下固無尊於芊氏。遣長者以入關兮。亦有足覩其仁義。羊狠狼貪擅夷冠軍兮。胡不收以膏齊斧。嗚呼勢有大不然者兮。吾於王而益懼。爲醢醋於反噬兮。果天運之蹠盭。郴之山磝以觸天兮。景晻曖而向晏。郴之水流以日夜兮。波淫泆而不返。天長地久恨其曷旣兮。魂至今猶飄蕩。余之心貫於金石兮。王忽臨乎夢想。循紫陽之老筆兮。思螴蜳以欽欽。擧雲罍以酹地兮。冀英靈之來歆。其曰。祖龍之弄牙角者。祖龍。秦始皇也。宗直以始皇比世廟。其曰。求得王以從民望者。王。楚懷王孫心。初。項梁欲誅秦。求孫心以爲義帝。宗直以義帝比魯山。其曰。羊狠狼貪擅夷冠軍者。宗直以羊狠狼貪指世廟。擅夷冠軍。指世廟誅金宗瑞。其曰。胡不收以膏齊斧者。宗直指魯山胡不收世廟。其曰。爲醢醋於反噬者。宗直謂魯山不收世廟。反爲世廟醢醋。其曰。循紫陽之老筆兮。思螴蜳以欽欽者。宗直以朱子自處。其心作此賦以擬綱目之筆。馹孫贊其文曰。以寓忠憤。念我世祖大王。當國家危疑之際。奸臣謀亂。禍機垂發。誅除逆徒。宗社危而復安。子孫相繼。以至於今。功業巍巍。德冠百王。不意宗直與其門徒。譏議聖德。至使馹孫誣書於史。此豈一朝一夕之故。陰蓄不臣之心而歷事三朝。予今思之。不覺慘懼。其令東西班三品以上臺諫弘文館。議刑以啓。○壬子。弼商等啓李黿議宗直諡。稱美如孔子。表沿沫製宗直行狀。請幷鞫之。傳曰可。○李黿供雲。宗直同知成均。臣以生員居館。次韻牧隱觀魚臺賦。就宗直科次。宗直稱之。其文集臣未嘗見。所謂六君亦未知也。臣爲奉常參奉。議宗直諡雲。宗直天資粹美。溫良慈愛。早學詩禮。身任斯道。據德依仁。忠臣篤敬。誨人不倦。以興起斯文爲己責。其爲學也。貴王而賤霸。其蒞事也。至簡而御煩。其敎人也。博文以約禮。事親克其孝。事君盡其誠。不掩人善。不揚人惡。淸而不隘。和而不流。文章道德。高出於也。眞三代遺才。其有功於斯文重矣。沿沫所撰行狀。極口稱美。故因此議之如此。其時臣以溢美坐罪。○癸丑。王覽錫堅等招辭。傳曰。表沿沫,李黿。誠有罪矣。○庚申。尹弼商等共議。書啓金馹孫,權五福,權景裕大逆。凌遲處死。李穆,許磐,姜謙。亂言切害。斬籍沒。表沿沫,鄭汝昌,洪瀚,茂豐副正摠。亂言。姜景敍,李守恭,鄭希良,鄭承祖。知亂言不告。幷決杖一百流三千里。烽燧軍定役。李宗準,崔溥,李黿,康伯珍,李胄,金宏弼,朴漢柱,任煕載,李繼孟,姜渾朋黨。決杖八十。遠方付處。尹孝孫,金詮。罷職。成重淹。決杖八十。遠方付處。李宜茂。決杖六十。徒一年。柳順汀未鞫。韓訓在逃。仍請臺諫等亦以朋黨論之云云。傳曰。流付處人。宜配十五日程途外。弼商等書啓姜謙。江界爲奴。表沿沫,慶源。鄭汝昌鍾城。姜景敍會寧。李守恭昌城。鄭希良義州。洪瀚慶興。任煕載鏡城。摠穩城。柳廷秀理山。李惟淸朔州。閔壽福龜城。李宗準富寧。朴漢柱碧潼。辛服義渭原。成重淹麟山。朴權吉城。孫元老明川。李昌胤龍川。崔溥端川。李胄珍島。金宏弼煕川。李黿宣川。安彭壽鐵山。趙珩北靑。李宜茂魚川。從之。○辛酉。告誅金馹孫等於宗廟社稷。受百官賀。頒赦中外曰。恭惟我世祖惠莊大王。以神武之資。當國家危疑群姦盤據之際。沈機睿斷。戡定禍亂。天命人心。自有歸屬。聖德神功。卓冠百王。增光祖宗艱大之業。貽厥子孫燕翼之謀。繼繼承承。式至今休。不意姦臣金宗直包藏禍心。陰結黨類。欲售兇謀。爲日久矣。假託項籍弒義帝之事。形諸文字。詆毀先王。滔天之惡。罪在不赦。論以大逆。剞棺斬屍。其徒金馹孫,權五福,權景裕。朋姦黨惡。同聲相濟。稱美其文。以爲忠憤所激。書諸史草。欲垂不朽。其罪與宗直同科。幷令凌遲處死。馹孫與李穆,許磐,姜謙等。誣飾先王所無之事。傳相告語。筆之於史。李穆,許磐幷處斬。姜謙決杖一百。籍沒家產。極邊爲奴。表沿沫,洪瀚,鄭汝昌,茂豐副正摠等。罪犯亂言。姜景敍,李守恭,鄭希良,鄭承祖等。知亂言而不告。幷決杖一百流三千里。李宗準,崔溥,李黿,李胄,金宏弼,朴漢柱,任煕載,康伯珍,李繼孟,姜渾等。俱以宗直門徒。結爲朋黨。互相稱譽。或譏議國政。謗訕時事。煕載決杖一百。流三千里。李胄決杖一百。極邊付處。宗準,崔溥,李黿,宏弼,漢柱,伯珍,繼孟,姜渾等。決杖八十。遠方付處。而流人等竝定烽燧庭爐於之役。修史官等。見史草而不卽啓。魚世謙,李克墩,柳洵,尹孝孫等罷職。洪貴達,趙益貞,許琛,安琛等左遷。隨其罪之輕重。俱已處決。謹將事告由於宗廟社稷。顧予寡昧。翦除姦黨。戰懼之念旣深。而喜幸之心亦切。肆於七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強竊盜關係綱常外。已決正未決正。咸宥除之。敢以宥旨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於戲。人臣無將。旣伏不道之罪。雷雨作解。宜霈惟新之恩。故茲敎示。想宜知悉。

十年甲子九月癸丑。政丞及義禁府堂上。書戊午年受罪外方付處人等以啓。其時姜謙宮禁事。傳聞於許磐。後與金馹孫相話時。馹孫先言宮禁事。謙曰。吾亦聞之云云。罪決杖籍沒爲奴。金宏弼,康伯珍,崔溥,李黿。以金宗直門徒。決杖付處。成重淹聽李穆言。以金馹孫史草。欲編於實錄。決杖付處。傳曰。成重淹以上。當置極刑。李黿以下。差等磨鍊以啓。柳洵等啓。謙處斬。伯珍,宏弼,重淹處絞。溥,黿爲奴。御書曰。伯珍,宏弼處斬。重淹,謙凌遲。溥,黿決杖一百。黿配濟州。溥配巨濟。竝爲奴。○十月戊寅。命都承旨權鈞。監杖李黿,崔溥。○辛巳。傳曰。士類交遊者。如文房談論則可矣。若結爲朋黨則必有所謀。其漸不少。戊午受罪之人父母兄弟。或不緣坐者有之。亦當追論。如李黿,崔溥等。存之何用。必須痛懲而後人知所戒。幷拿來義禁府。錄戊午年被罪人以啓。傳曰。許磐。剖棺凌遲。曺偉,表沿沫,鄭汝昌。剖棺斬屍。崔溥,李黿。斬。是日昏。獄卒拿崔溥,李黿而至。初更。行刑。翌日。梟示百官。○壬午。傳曰。聞崔溥,李黿。臨刑有所言。何言也。其問之。承旨尹珣。招義禁府郞廳問之則曰。溥無一言。黿曰。吾子來乎。欲見之。無他言。傳曰。監刑內官之言曰。樂哉。吾子來乎。欲見雲。而此則無樂哉之言。更問之。若不直則其栲問。若雲樂哉。其罪尤甚。溥。公廉正直。博通經史。富於文詞。爲諫官。知無不言。無所迴避。黿。放達不拘小節。氣宇軒昂。無習俗態。其遇人。不以貴賤易其禮。好飮酒。善談論。至是見殺。朝野咸惜之。傳於承政院曰。李黿樂哉之言。內官房直聽之。而邏卒則以爲不聞。李黿殊常者。不無出此言矣。邏卒等又加刑一次則可知。義禁府郞廳李思謙亦內栲問。

中宗元年丙寅十月壬子。政丞等啓曰。廢朝時。以金宗直門徒被重罪者。請竝追贈。錄用其子孫。傳曰可。○十一月庚辰。政丞等啓曰。戊午年罪人緣坐者。依甲子年罪人緣坐例擇用事。前日有傳旨。臣等未及啓之。戊午年緣坐人。令吏兵曹隨才敍用。傳曰可。○丁卯二月丙子。政丞等啓曰。金宗直門弟之中。以道學名而上接濂洛圃隱之源。下開後學無彊之休者。金宏弼,鄭汝昌,兪好仁,朴漢柱。以節義文章。或政事孝行名於世者。南孝溫,金馹孫,曺偉,李鐵均,李宗準,洪裕孫,李穆,李胄,權五福,李守恭,李黿,李繼孟,權景裕,姜謙,洪瀚,表沿沫,金訢,柳順汀,姜景敍,崔溥,茂豐副正摠,鄭希良,姜渾,安顒,任煕載,康伯珍。此外指授谿徑。成名者亦多云云。

李朝寶鑑

編輯

成宗十四年癸卯秋八月日。上御夕講。檢討官宋軼。請諭諸道。申明學校之政。以敦風化。侍講官金宗直曰。臣曾爲守令。設鄕射鄕飮之禮。使孝悌者先之。才藝者次之。不肖者不與焉。由是一鄕之人。企而化之。恥而改之。誠有補於風化也。上乃下書諸道。使措置興學之方。宗直。淑滋之子也。淑滋受業於吉再。再受業於鄭夢周。學有淵源。宗直文章經術。得之家庭。爲一世冠冕。四方學者。出其門下甚多。金宏弼,鄭汝昌,南孝溫,金馹孫,李黿乃其尤也。

秋江師友錄

編輯

南孝溫

李黿。字浪翁。慶州人。益齋之後。朴彭年之外孫。兩家之賢。萃於一人。其氣像堂堂。可以托六尺之孤。

陰崖雜記

編輯

李耔

燕山天性荒悖。刻酷爲尙。杖殺庶母。竄殛諸弟。奸人妻妾。瀆亂無忌。凡旌表門閭。盡令撤去。先聖位版。移於掌樂院。上言上疏等事。一皆廢之。用刑極慘。以刻訊寸斬。剖棺斬屍。碎骨飄風爲常典。甲子。以尹弼商,韓致亨,李克均,李世佐,李坡,成峻等。於成廟廢其母尹氏時。參於廢議。稱爲六奸。碎骨飄風。金宏弼,鄭汝昌,權達手,洪貴達,金千齡,朱溪正深源,李幼寧,卞亨良,李守恭,郭宗藩,朴誾,李黿,朴漢柱,康伯珍,崔溥,成重淹,申澄,沈順門,姜詗,鄭麟仁,趙之瑞,李胄,鄭誠謹二十三人。或以言官。或以金宗直門徒。皆被誅戮。

東閣雜記

編輯

李廷馨

初。佔畢齋金宗直。製弔義帝文。其後翰林金馹孫。以宗直門人。錄其文於史草末。又贊之曰。以寓忠憤云云。及燕山戊午。修成廟實錄。李克墩以史局堂上見其記。以爲宗直意在光廟也。謀於柳子光。發其事以告燕山。於是宗直以詆毀先王。罪大惡極。論以逆律。剖棺追刑。其徒金馹孫,權五福,權景裕。朋姦黨惡。稱美其文。以爲忠憤所激。書諸史草。其罪與宗直同科。幷極刑。李穆,許磐,姜謙。黨於馹孫。傳相告語。穆,磐皆斬。謙。籍產爲奴。表沿沫,洪瀚,鄭汝昌,茂豐副正摠,姜景敍,李守恭,鄭希良,鄭承祖,李宗準,崔溥,李黿,李胄,金宏弼,朴漢柱,任煕載,康伯珍,李繼孟,姜渾。皆決杖後流竄有差。世傳克墩與馹孫有怨。實起此禍雲。

大東韻玉

編輯

權文海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我成廟朝登第。官至禮曹佐郞。爲人堂堂有死節。可以托六尺之孤。燕山戊午。杖流。甲子。被殺。中廟初。命贈都承旨。南秋江嘗曰。益齋之後。朴彭年之外孫。二家之賢。萃於一人。

海東名臣錄

編輯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益齋文忠公之後也。父縣令公麟。娶朴彭年女。生子八人。黿其第三也。縣令委禽之夕。得異夢。問知解鼈。取而活之。及生子。果皆奇儁。名以是族。人比荀氏八龍而目黿爲慈明。黿中己酉文科。由槐院陞禮郞。時燕山主狂暴日甚。大鏺士類。佔畢齋爲禍首。濯纓寒暄,曺梅溪,崔錦南諸賢俱不免。黿在太常。議畢齋諡文忠。坐謫郭山。三年。量移羅州。甲子加罪。有奴計欲竊負者。黿曰。君命不可逃也。奴引李長坤事。涕泣勉強。終不許。臨刑。神氣不變。語益壯。燕山愈怒。用加等之律。父及兄弟。幷坐付處。中廟朝。首雪冤枉。贈都承旨。悉還流竄。錄用子孫。黿天資豪邁。風采卓然。世所傾仰。平生博觀諸書。惟不讀非聖之書。文章峻潔如其人。詩甚高。雖在捐珮之際。絶無哀傷怨懟之辭。少事畢齋。士林推爲國器。嘗遊金剛。力破流傳記異之說。杜妄言惑衆者口。而折之以正理。因著格物物格之說以曉之。濯纓於文少推讓而見金剛錄曰。無以過也。南秋江論其氣像。堂堂可以托六尺之孤。兩家之賢。萃於一人

戊午黨籍

編輯

金宗直。字季昷。司藝淑滋之子。號佔畢齋。善山人。世祖朝登第。事睿宗成宗。官至刑曹判書。諡文簡。有孝行。文章高潔。爲一時儒宗。喜奬進後學。多有成就。鄭汝昌,金宏弼。以道學名金馹孫,兪好仁,曺偉,李宗準,南孝溫,洪裕孫等。以文章顯。其餘指授谿徑。成名者甚衆。燕山戊午。史禍起。時公已卒。禍及泉壤。有集行於世。

金馹孫。字季雲。號濯纓。執義孟之子。其先金海人。世居淸道。受業於金宗直。能文章。性簡亢。少許可。仕至吏曹正郞。燕山戊午。遭史禍。或雲。李克墩爲全羅監司。成廟之喪。不進香京師而載妓而行。馹孫書其事於史草。克墩私請改之。馹孫不從。故御之。及修實錄。克墩爲堂上。實起此禍雲。

權五福。字嚮之。號睡軒。醴泉人。生有異質。穎悟夙成。學行高潔。文章發越。所與交遊。皆一時淸流。成廟丙午。中司馬。連捷同年科。選補藝苑。轉入玉堂。歷修撰校理。以佔畢齋門徒。與金馹孫,權景裕同日死。時年三十二。

權景裕。字君饒。又字子汎。安東人。成廟乙巳。登第。由藝文館檢閱。入玉堂爲正字。屢遷至校理。燕山朝。知時事漸變。乞外爲堤川縣監。戊午禍起。與金馹孫同日死。秋江南孝溫雲。君饒性剛毅。不喜作爲雲。

李穆。字仲雍。全州人。剛直敢言。嘗在太學時。尹弼商以大臣當國。穆因天旱上疏曰。烹弼商。天乃雨。弼商遇諸途。呼之曰。君必欲食老夫肉耶。穆昂然不顧而去。燕山初。擢壯元科。及史禍起。弼商爲堂上。挾前憾。以穆嘗受業於金宗直。構殺之。

許磐。字文炳。陽川人。秋江集。磐志於性理之學。恬於進取。欲事事慕古。大猷服其端雅。嘗語左相洪應曰。世子。國之儲君。萬姓所仰賴。今與宦寺居處。不可雲。戊午。登第。權知承文院副正字。遂與史禍死。

姜謙。字謙之。晉州人。登庚子科。選入弘文館。屢遷至正郞。坐戊午獄。杖流。弟詗爲大司諫。死於甲子之禍。

表沿沫。字少游。新昌人。成廟壬辰。登第。有文名。所與交遊。皆一時名士。嘗爲翰林。同僚宴設牛肉。爲上所知。例罷。自後見禁肉。輒去之曰。不忍更犯法也。服喪盡禮。事聞。命加一資。後官至同知中樞府事。

洪瀚。字蘊珍。南陽人。登乙巳第。官至參議。性剛直。少許可。忤權貴。罹戊午禍。杖流道卒。中廟朝。贈吏曹參判。

鄭汝昌。字伯勖。河東人。號一蠹。以孝行薦爲參奉。辭不許。登第爲翰林。官至安陰縣監。與金宏弼同志。師金宗直。事性理學。戊午。謫鍾城以卒。旣而又剖棺。後追贈右議政。諡文獻。

茂豐副正摠。字百源。太宗之曾孫。能詩善彈琴。構別墅於楊花渡。具小艇漁網。常自刺漁船。邀詩人騷客。日致好詩。無慮千百篇。自號西湖主人。戊午。杖流遠地。

姜景敍。字子文。晉州人。號草堂。成廟丁酉。登第。又捷重試。燕山戊午。以佔畢齋門徒。杖流會寧。後放還。中廟朝。官至左副承旨。有草堂集。贈禮曹參判。

李守恭。字仲平。廣州人。遁村之後。領議政克培之孫。成廟戊申。擢壯元科。歷正言,掌令。有諍臣風。入弘文館。拜校理,應敎。陞典翰。戊午。謫昌城。移光陽。甲子。賜死。年四十一。中廟初。贈都承旨。

鄭希良。字淳夫。號虛菴。燕山初。登第。爲藝文館檢閱。旣而坐戊午獄。謫義州。希良善推卜知吉凶。嘗曰。甲子之禍。甚於戊午。一日。絶跡逃去。不知所終。有詩集行於世。

鄭承祖。字述而。登燕山甲寅科。選補翰林。戊午。杖流遠地。

李宗準。字仲勻。號慵齋。慶州人。能文章。善書畫。成廟乙巳。登第。嘗以書狀官赴京。見館驛畫屛不佳。以筆塗抹殆盡。驛官招通事怪詰之。通事曰。書狀能書畫。必以不滿其意而然也。驛官悟而首肯之。回程至其處。張新粧素屛二坐。宗準一書一畫。俱臻其妙。觀者嘆賞。戊午。謫北界。路經高山驛。書李師中孤忠自許衆不與一律於壁上而去。監司以聞。燕山以爲有怨。竟逮鞫殺之。洪貴達。救解不得。

崔溥。字淵淵。號錦南。羅州人。博聞強記。英傑不羈。成廟朝。再登第。爲弘文館校理。奉使濟州。船爲風漂。泊於中原浙江寧波府。邊臣疑倭寇。將殺之。溥應對捷給得免。成廟令上行錄。撰漂海錄以進。官至禮賓寺正。戊午。被謫。後竟逮被殺。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慶州人。成廟己酉。登第。官至禮曹佐郞。戊午。杖流遠地。死於甲子之禍。中廟初。命贈都承旨。南秋江孝溫師友錄雲。益齋之後。朴彭年之外孫。二家之賢。萃於一人。

李胄。字胄之。固城人。杏村之後。能文章。有氣節。自號忘軒。成廟戊申。登第。拜正言。戊午。以佔畢齋門徒。流珍島。後被殺。

金宏弼。字大猷。號寒暄堂。瑞興人。師事佔畢齋。東方人士。皆以文詞爲業。其潛心性理之學。律己以禮。求濂洛關閩之緖。自宏弼始。以薦起爲刑曹佐郞。戊午。謫煕川。移順天。被極刑。後追贈領議政。諡文敬。

朴漢柱。字天支。密陽人。自號迂拙子。遊學佔畢齋門下。成廟乙巳。登第。歷正言,獻納。言事截直。出爲醴泉郡守。戊午。杖流碧潼。甲子。被殺。中廟初。命贈都承旨。

任煕載。字敬輿。號勿菴。豐川人。登戊午科。俄以佔畢齋門徒。杖流。煕載。士弘之子。世說煕載善書。嘗題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築防胡萬里城一絶於屛。將上。燕山一日。猝幸士弘家。見屛問之曰。誰所書也。士弘對以實。燕山有怒色曰。卿子不肖人也。我欲殺之。於卿意如何。士弘卽跪對曰。此子性行不順。果如上敎。臣曾欲啓之而未果。遂被禍。或曰。煕載常諫其父。故士弘不悅而譖之雲。

康伯珍。字子韞。信川人。佔畢齋外甥。成廟丁酉。登第。官至司諫。戊午。杖流。

李繼孟。字希醇。號墨巖。全義人。成廟己酉。登第。詩文爲佔畢齋所取。戊午。坐佔畢齋門徒。杖流。中廟朝。起廢復用。官至贊成。諡文平。性放達不檢。初爲己卯士類所短。及士類敗。獨申救不已。與權奸忤。憂懣而卒。

姜渾。字士浩。號木溪子。晉州人。文名亞於馹孫。燕山末年。喪其嬖姬。哀悼甚。令群臣誄之。渾作祭文。極稱美悲傷之狀。燕山悅。自是頗得幸。爲士論所賤。中廟朝。仕至判中樞府事。

湖堂錄

編輯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慶州人。官禮曹佐郞。贈都承旨。

李顆。字顆之。全州人。

李希舜。字師聖。安岳人。官府使。

南袞。字士華。號止亭。宜寧人。典文衡。官至領相。諡文景。後削。

成重淹。字季文。號淸湖。昌寧人。官弘文博士。

李穆。字仲雍。號寒齋。全州人。官評事。贈吏曹判書。諡貞簡。

洪彥忠。字直卿。號寓庵。缶溪人。官校理。

鄭希良。字淳夫。號虛菴。海州人。官奉敎。

李荇。字擇之。號容齋。德水人。典文衡。諡文獻。

金千齡。字仁老。慶州人。官直提學。

院享錄

編輯

郭山月浦祠肅宗己丑建

編輯

李黿。字浪翁。號再思堂。慶州人。官禮曹佐郞。

洪儆禹。字克勤。號月浦。南陽人。官奉常僉正。

羅州榮江書院肅宗壬辰建

編輯

李黿見上

李蟹。字介之。號茅山。慶州人。進士。

李永祐。宋祐之。號野隱。蟹之姪。進士。

李有慶。字孝叔。號五楓。蟹之曾孫。官王子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