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
農辦機〔2021〕10號
2021年9月2日
發布機關: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農業農村部網站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

農辦機〔2021〕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

我國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作物收穫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減少機收環節損耗是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指示精神,必須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採取綜合措施提高糧食機收作業質量,努力確保糧食顆粒歸倉。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按照「一個品種一個品種、一個區域一個區域、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緊糧食生產的工作部署,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將機收減損作為糧食生產機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主要負責同志牽頭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務必抓緊抓實、抓出實效。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緊緊圍繞收穫機械、機手操作保持良好技術狀態這兩個關鍵要素,緊盯三大主糧作物和「三夏」「雙搶」「三秋」等重要農時,落實落細農機管理服務措施,不斷強化宣傳動員、機手培訓、技術指導、裝備升級、質量管理、政策引導及服務保障,全方位提升糧食收穫質量,進一步降低機收損失,為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貢獻機械化力量。

二、廣泛宣傳動員

抓好機收減損工作,必須在全社會全行業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廣泛動員地方政府部門和基層農業農村幹部及時實現糧食機收工作重心轉移,從只關注搶收到既關注效率更關注質量,從宣傳引導、責任落實、監督檢查等工作措施入手,儘可能消除主觀認識不足和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常態化組織開展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以賽促訓、以賽提技,激發廣大機手比學趕超節糧減損技能的榮譽感使命感,推動機收作業精細高效、提質減損。比武活動應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按照自願報名、就地就近、自備機具、自定地塊的原則進行,不得干擾正常收穫秩序、不得增加機手負擔。廣泛開展機收減損大宣傳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及短視頻、明白紙、微信群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渠道,大力開展機收減損知識宣傳、效果宣傳、典型宣傳,營造廣大農機手、全社會關注支持機收減損的濃厚氛圍,推動按標按規作業。

三、強化機手培訓

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精神直接決定了收穫作業質量。要加強水稻、小麥、玉米機收作業質量標準宣貫,分區域分作物修訂完善機械化收穫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引導農戶和機手因地制宜選擇收穫時機、合適機具和機收方式,千方百計避免增加損失。利用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組織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針對性強化骨幹機手的節糧減損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統籌利用農機職業院校、骨幹農機企業以及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等專業化力量,形成培訓合力,提高培訓質量。督促農機產銷企業加強對購機農民使用農機的培訓,引導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帶頭做好機手培訓工作,特別要強化新機手田間操作實訓,切實提高規範作業能力。進一步加強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考試環節管理,規範田間(模擬)駕駛技能考試程序、嚴格考試標準。組織各級農機推廣骨幹和農機化生產一線「土專家」,開展機械保養維修、減損技能、安全生產等技術巡迴指導,幫助機手正確調整機具參數、及時排除故障,降低收穫損失。

四、提高裝備質量

良好的收穫機械裝備質量和性能是減少機收損失的基礎。要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收穫機械,引導生產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提檔升級。全面推進農機報廢更新,加快淘汰老舊收穫機械,促進智能綠色高效收穫機械應用。強化農機試驗鑑定監管和聯合收割機質量調查,嚴格把關,把不合格、不耐用、不適用的產品擋在政策支持範圍之外,倒逼企業提升質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穩定支持農業機械化基礎理論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創新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攻剋薄弱環節技術,將損失監測、智能化技術融入收穫機械產品提檔升級中,進一步優化割台、脫粒、分離、清選能力,切實提升機收減損性能。

五、提升應急收穫能力

突發氣象災害造成糧食作物倒伏、土地泥濘、成熟期變化等情況以及「小散偏」地塊條件,都是影響機收損失率的重要因素。加強農機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增加應急搶收裝備和應急服務供給,探索建立應急作業服務隊,補齊應急救災能力短板。密切關注大規模機收期間氣候變化,及時研判會商災害天氣對機收進展的影響。針對可能發生的強降雨、大風導致農田積水、作物因災倒伏、機具供給局部緊張等緊急情況,制定農機化防災救災應急預案,根據災情迅速協調周邊地區和農機產銷企業,增加適用機具支援搶收。提早摸清烘乾機械保有和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協調就近匹配烘乾用機需求,保障已收糧食安全入倉,減少霉變等產後損失。針對「小散偏」地塊機械化收穫難題,各地要全面梳理「小散偏」、盯住「小散偏」、服務「小散偏」,推動把農田建設「宜機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解決地理因素形成的「小散偏」,推動廣泛開展農業生產託管等經營模式創新,努力解決因分散經營所形成的「小散偏」,精細化調度機具對接需求,確保「小散偏」地塊及時獲得機收服務。加強對各類損害農民和機手利益、違反安全要求行為的監管,築牢「以人民為中心」的觀念。

六、開展指導服務

掌握機收減損詳實情況是採取針對性工作措施的前提。各地要通過摸底調查,召開專家和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手座談會,研究糧食作物機收損失情況及原因。要組織農機推廣、鑑定等單位以及第三方機構開展機收地塊隨機實測抽測等工作,摸清轄域內機收損失真實情況。結合長期以來的工作基礎和摸底調查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針對性改進優化工作措施。要在「三夏」「雙搶」「三秋」重要農時期間,對地方機收減損工作指導服務,確保各項減損措施落實到位。每年大規模機收結束後,要及時將本省份機收減損工作成效情況報送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1年9月2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