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培養科學技術人員的道路
農村培養科學技術人員的道路
——劉莊大隊「土專家」成長的調查報告 |
|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臨視察過的河南省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有一個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大搞科學實驗,連年獲得糧棉穩產高產的劉莊大隊。這個大隊的貧下中農,狠抓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的鬥爭,經過幾年艱苦奮鬥,征服了水旱災害,改進了耕作技術,防治了糧食和棉花的許多病蟲害,使糧棉產量逐年上升。現在,這個大隊已由吃國家供應糧變成了向國家交售餘糧。一九六八年,儘管大旱九個月,全大隊千畝棉田仍然平均畝產皮棉一百七十六斤,七百多畝糧田平均畝產超過一千斤。這些成就是同他們培養的「土專家」在生產中發揮的作用分不開的。
改造世界觀,為革命種田
編輯劉莊大隊貧下中農在培養「土專家」的過程中,首先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他們的頭腦,改造非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樹立為革命種田的思想。
植棉「土專家」劉樹學一九六一年初中畢業回村以後,曾經不安心農業生產,想繼續升學。貧下中農就和他一道憶苦思甜,共同學習毛主席的教導:「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麼做標準呢?拿什麼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願意不願意、並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毛主席的教導和苦難的家史深刻地教育了劉樹學,使他安下心來,積極投入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有一次,棉花遭到「盲椿象」的危害,他一連十二天,夜裡拿着手燈,趴在棉花地里觀察,終於掌握了「盲椿象」的活動規律。現在,他已摸索出了三十多種害蟲的生活習慣和防治辦法。
貧農出身的植棉「土專家」段繼梅,原來學技術是想當技術員,多掙工分。老貧農馬心敬發現以後,語重心長地對她說:「繼梅,咱種地可不能光為自己打算呀!舊社會,你兩次給人家當童養媳。那時候,你連命都保不住。解放後,毛主席領導咱走集體化的道路,你學會了種棉花,你的本事從哪裡來的?學技術是為了革命呀,不能光為自己多掙工分!」馬心敬又和她一起學習《紀念白求恩》,使她提高了覺悟,樹立了為革命種田的思想。她和八九個婦女利用休息時間,開了一畝荒地,作為棉花試驗田,並在密植、打頂、打杈、治蟲等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新經驗。
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編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土專家」在學習中,始終遵照毛主席的這一教導,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把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他們敢於反對那些「洋專家」的脫離實際的意見,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一次,來了一個「洋專家」。他說:「五、六月間是棉花的苗期,也是蚜蟲活動時期。六月以後,主要是防治棉鈴蟲。」可是,這年六月底才發現蚜蟲,棉苗的生長受到嚴重的威脅。「土專家」立即向「洋專家」反映了蟲情。「洋專家」卻說:「沒有關係。當前氣溫已經升高,棉蚜是受不了的。」「土專家」不放心,不斷到棉田觀察,感到棉蚜的生命力仍然很強。他們想起了毛主席有關反對教條主義的教導,立即採取措施,一舉撲滅了棉蚜,使棉苗得到了正常生長。另一個生產大隊,相信「洋專家」的話,沒有採取措施,使棉苗遭到損失。
為什麼發生蚜蟲的時間推遲了呢?「土專家」們帶着這個問題反覆試驗,終於找到了答案。因為採用農藥拌種以後,藥力在四十天至五十天內仍然有效,早期的棉蚜就被藥死了。後期藥力小了,棉蚜就大量繁殖起來。這是他們在最近兩年發現的一個新問題。
在科學實驗中,「土專家」還根據土蠶和玉米鑽心蟲的生長、活動規律,採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證了糧棉的不斷增產。
敢想敢幹,走自己的技術發展道路
編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儘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劉莊大隊的「土專家」遵照毛主席的這一教導,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發揚了敢想敢說敢幹的革命精神。
一九六四年,為了摸索一次播種、一次全苗的經驗,他們大膽改變了棉花行播的舊習慣,進行了按增產要求「擺播」棉種的試驗。播種後由於墒情不好,覆土較淺,影響了棉種發芽,他們立即採取措施,扒土重擺。不久,棉苗就出土了。這次試驗的成功,為大面積「擺播」提供了寶貴經驗。一九六五年,他們全面推廣這項先進技術,節省了棉種八萬餘斤,實現了一次播種,一次全苗,苗勻苗壯,解決了本地區歷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一經驗在新鄉地區推廣後,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毛主席教導說:「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劉莊大隊的「土專家」遵循毛主席的偉大教導,每年都和老農、幹部一起,總結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的經驗。幾年來,他們用唯物辯證法,總結出了一套棉花管理的先進經驗,並已用到生產中去,全大隊連續十二年獲得棉花穩產高產。在特大水災的一九六三年,皮棉畝產仍然達到一百零六斤。
劉莊大隊貧下中農培養了一批「土專家」,把農業科學技術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他們不但在糧棉種植方面,而且在防治病蟲害、水利灌溉、機械電力、農具改革、畜牧獸醫、蔬菜園藝等方面,都培養了一支技術力量。這批「土專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群眾運動中,充分發揮了骨幹作用。他們創造、仿製、改良成功了許多機具,如棉花擺播機、中耕施肥器、雙管噴霧器、拔花柴器、鋸齒軋花機、棉花打包機、建築升降機、電力磨麵機、供水塔等,都在生產和生活上廣泛應用。現在,劉莊大隊的農田灌溉實現了井河雙保險,旱澇保豐收,機耕面積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排灌、軋花、磨麵、榨油、鍘草都實現了電力機械化。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繪出了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燦爛圖景。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