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庵先生年譜

作者:吳熙常
1835年

附錄

編輯

賜祭文顯宗乙巳遣禮官

編輯

大提學金壽恆製進

惟靈。天挺英豪。學有淵源。窮經貫傳。經濟志存。早歲王廷。端笏玉立。儒賢輩出。道同德合。庶幾有爲。興起斯文。圖恢至治。朝野欣欣。抑邪扶正。直道難容。不屑爲官。三命益恭。進退惟義。士林望高。群奸搆禍。君子道消。絶命哀辭。今古憐惻。忠孝初心。九原難作。人亡名顯。只切追悼。英靈何托。一片湖土。屬予南臨。未軾其閭。特遣禮奠。靈庶歆兮。

肅宗丁酉遣禮官

編輯

知製敎魚有龜製進

噫嘻己卯。禍烈士林。究卿始終。予涕先涔。卿與大賢。道義磨箴。志操剛潔。學識精深。正笏立朝。嵯峨雪岑。妙年高位。罄竭純忱。淸議自持。斥邪其嚴。密網一張。崑玉俱炎。孤島洊棘。海雺沈沈。冤魄莫追。邈彼天南。言念及此。寧不衋心。聖祖伸枉。天日照臨。愍章追擧。哀榮備兼。駐蹕今日。增予起欽。一杯西原。墓柏蕭森。政先彰褒。思聳群瞻。爰遵舊典。替酹淸斟。咨爾英靈。尙克是歆。

英宗己未遣禮官

編輯

知製敎吳遂采製進

中廟作人。群哲勵翼。卿爲儀鳳。瑞於王國。正氣以鍾。聞蚤大道。妙歲高鶱。志不溫飽。任以弘毅。學本誠正。敦大輝光。莫我敢競。曁趙文正。德義麗澤。黑頭孤卿。契合灑落。翊我休明。恥不虞唐。庶幾禮樂。鋪敍皇王。天不欲治。吾道陽九。衆楚咻之。如日蜀狗。群壬抵隙。左腹煽慝。哀哀哲人。逢此訩鞫。血疏製帛。孤冤莫雪。哀辭絶筆。滄海爲咽。神武之事。欲言心崩。天亦有定。靡人不勝。穆陵初載。公議再晳。光宣顯諡。褒飾爰赫。高山之思。恨不同時。何以作卿。用博厥施。噫昔溫陵。儀缺翟茀。求劍初志。邪議是奪。民彝斁敗。國論悲鬱。卿獨抗言。一封頮血。曰有臣祥。乃與卿同。扶倫斥奸。懇懇誠忠。大義昭森。日烈霜肅。言卒不行。乃有扞格。留章喉省。是聖祖心。寧考追恨。我承慈音。列聖於昭。精誠上通。天若默相。啓予之衷。述我兩聖。光復亟擧。雲誰是倡。有感卿疏。壼儀重昭。寶冊肇揚。百年曠典。宗祏之光。嗟卿一言。若朝暮遇。我懷貞忠。惜不令覩。非卿卓議。孰贊光倫。曠世相須。有辭千春。禮祔纔訖。褒答詎忘。眷言滄丘。寔卿攸藏。遇喜追昔。彌增愴怳。伻官致酹。尙其顧饗。

英宗庚午遣禮官

編輯

知製敎金致仁製進

惟卿。正氣以鍾。英姿超絶。早聞大道。沈潛理窟。於以高鶱。鳳儀鶚立。時維群賢。輩出德合。正笏徐趨。嵯峨雪山。身任經濟。志羞飽溫。非道不陳。出入皇王。內積外發。敦大輝光。旃蒙一疏。義嚴辭正。具僚動色。奸徒縮頸。不有卓識。孰彰斁綱。屈而復伸。妙歲孤卿。風雲一堂。下都上兪。庶幾陶鑄。乃唐乃虞。天不欲治。吾道陽九。噫嘻己卯。欲言心疚。蜮弩潛伺。密網四擧。牢繫島棘。幽冤莫訴。絶命哀辭。國人於悒。公議竟伸。天日昭赫。節惠崇褒。哀榮克備。高山之思。曠世何已。屬予試溫。駐蹕湖潯。眷彼西原。墓柏蕭森。緬懷遺風。增余愴衋。遵舊致酹。庶冀歆格。

御製遣承旨致祭文正宗庚戌

編輯

大湖以南。特挺文簡。行篤躬踐。理契體撰。𤨿𤨿玉佩。克紹編剗。譬之上乘。花開葉產。尺疏扶倫。千古隻眼。陰陽以類。若坎離恨。孰夸而孌。擋我手版。城復於隍。志士裂睅。蹟其平生。懿不可揀。廟而不祧。永享醴醆。

御製遣承旨致祭文正宗己未

編輯

中廟撫宇。群彥湊輻。文正一隊。卿其眉目。徽猷嘉模。造言退牘。乙亥聯章。尤卿大節。淳潭接壤。傾蓋有蕝。百年父老。咨嗟磬折。人雖月古。義傳秋烈。寧考曠感。敉典咸秩。崇報於卿。則予繼述。廟不世祧。恩乃孤恤。獨有未遑。大享庭祫。禮在必嚴。事恐或跲。溫寢象設。今周一甲。慨念雙忠。親綴伻攝。

本傳出己卯錄

編輯

金淨。字元沖。新羅敬順王之後。生有異質。聰慧過人。數歲。知讀書習字。未及髫齔。能誦大學。勉力問學。慷慨有大志。年十五而孤。喪制一從禮文。事母誠孝。十九。中生員試。二十二。擢文科第一。授典籍。遷正言。選入弘文館。爲養出爲忠淸都事。秩滿還爲校理。轉吏曹正郞。乞外補淳昌郡守。與潭陽府使朴祥上疏請復立廢妃愼氏。辭甚剴切。大司諫李荇指爲邪議。大司憲權敏手和之。力請拿推。旣致王獄。事將叵測。賴大臣之救。徒配於報恩含琳驛。翌年賜還。又入玉堂。爲副應敎,典翰。特命陞爲副提學。公覲母在報恩縣。聞命震悚。決意求退。時中廟崇奬儒術。圖臻至治而靜庵趙先生方爲上下所倚重。思與公協力贊襄。貽書敦勉。公遂強起。俄命增秩爲吏曹參判。旋授司憲府大司憲。爲老親乞辭職歸養。不許。受由歸覲。上疏辭職。願以力耕給母之暇。討究典墳。爲他日陳力之地。不惟不之許。又陞資憲。以刑曹判書召焉。公控疏力辭曰。使乳鼻稚童。當六卿之任。豈不羞辱朝廷之甚雲。辭愈力而愈不得命。顧無如之何。其所以革弊興化。奮起事功者。無所不用其力。而於君子小人進退之幾。尤致意焉。凡建白設施。鋒穎太露。未免失於欲速。而至如追奪靖國功臣之濫參者。益增讎怨。一時舊臣之不容公議者。陰伺間隙。己卯十一月十五日夜。公與趙光祖等同下獄。諸公皆以爲必死。相與酌酒永訣。是夜長天無雲。明月滿庭。公有詩曰。重泉此夜長歸客。空留明月照人間。翌日供曰。臣年少戅愚。性且褊迫。濫登六卿。常自兢愼。思報國恩。日夜憂念而已。交相朋比。詭激成習。使國論顚倒。朝政日非。臣實無之。減死杖配錦山。錦山距公報恩之桑鄕百數十里許。公聞母病亟。請於郡守鄭熊。往見病母。未及還。聞金吾郞黃世獻以押移珍島下來。公卽馳還。與黃偕至配所。後事覺。鄭熊謀免其罪。以逃歸捕還爲辭。庚辰夏。下獄鞫問。公裂衣上疏。特命減死安置濟州。辛巳冬。追論亡命。賜自盡。公聞命色不變。呼酒快飮。執牧使手。歷問時事。貽書兄弟。勉以善養老母。又吟絶命辭以見其志。其辭曰。投絶國兮作孤魂。遺慈母兮隔天倫。遭斯世兮隕余身。乘雲氣兮歷帝閽。從屈原兮高逍遙。長夜冥兮何時朝。炯丹衷兮埋草萊。堂堂壯志兮中道摧。嗚呼千秋萬歲兮應我哀。從容就死。時年三十六。明年冬。始返葬於淸州朱雁縣。公所嘗遊賞而卜築處也。公天性純粹。外醇內敏。於書史。讀不過數遍。輒成誦不錯一字。爲文章。精深灝咢。遠追西漢。詩學盛唐。立言行事。必以聖賢爲準。好賢樂善。出於天性。不顧家人生產。不通關節。騶直不入於門。俸祿均頒於族。其在謫中。語子弟曰。余平生處心。不愧幽獨。而今得奇禍。汝等勿以我自怠也。公之落南也。道過淳昌。淳昌之民爭持酒饌。攔道涕泣曰。吾舊使君也。濟州之俗。尙淫祀而矇禮制。公述喪葬祭儀導之。氓俗大變。仁廟末。命復公官爵。宣廟朝。賜諡曰文簡公。號沖庵。無後。以兄子哲葆爲後。哲葆之孫聲發登文科。公之堂姪應敎天宇收遺藁若干編。爲沖庵集行於世。

神道碑銘竝序

編輯

月沙李廷龜撰

嗚呼。賢邪進退。係世道消長。士林之禍自古有之。而未有慘於己卯。己卯諸賢之前後死若竄者甚多。而沖庵先生受禍最酷。聞者心驚魄奪。見有尋師友談道學者。輒掩口而相戒曰。不聞神武上變之事乎。士氣茅靡而不振者殆數十年。憸小之凶於人國。乃至於是矣。逮仁廟末。命復官。宣廟初年。贈諡。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別。一邦之士論乃定。然而新學後生徒知己卯諸賢之爲可師法。而其居家行誼。立朝言論。不能盡記於斬伐銷鑠之餘。多士慨然。恐久益無傳。先生之孫金掌令聲發謂不佞曰。夫以吾先祖之卓卓。墓道尙闕顯刻。是實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孫之責也。敢徼惠子一言。願子圖之。噫。詩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晩。常恨不得趨承下風於函丈之間。今於不朽之託。安敢以文辭衰拙不足以自效爲解。而重孤慕用之誠乎。謹按狀。先生諱淨。字元沖。沖庵號也。新羅敬順王之後。六世祖將有版圖判書。娶版圖判書李松固之女。始家於報恩。判書之胤曰仲南。監察糾正。監察生諱乙湜。判軍器寺事。是生諱滸。平澤縣監。贈都承旨。先生曾祖考也。祖諱處庸。贈兵曹參判。考諱孝貞。戶曹正郞。贈吏曹判書。妣金海許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異質。俊穎絶人。學語便知文字。未十歲。已通四書一經。不待提誨。能自課勉。常語同遊諸兒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爲也。慨然有登東山之志。年十四。中別試初試第一名。辭以年幼。不赴會試曰。科擧之文。不足學也。沈潛聖賢書。夜以繼日。十五孤。持喪悉遵禮制。事母夫人至誠色養。十九。中司馬。二十二。擢文科壯元。旋拜正言。選玉堂修撰。賜暇書堂。歷兵曹佐郞,副校理。爲忠淸都事。召拜校理。薦吏曹正郞。又乞外出補淳昌郡守。乙亥。章敬王后賓天。先生與潭陽府使朴祥上疏請復立愼氏。伸無辜廢處之冤。絶以妾爲妻之譏。且言朴元宗等脅制君父。放逐國母。萬世之罪人。今雖已死。明正其罪。使後世灼然知分義之不可犯則人倫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開豁矣。疏上。臺官以爲邪論。力請鞠問。事將叵測。賴大臣之救。徒配於報恩之含琳驛。自是廷議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爲是。交章請放。遂蒙赦還家。卽入俗離山寺。讀書三冬。無意仕宦。朝廷啓請召還。丙子。敍拜司藝。丁丑。擢應敎,典翰。皆不赴。秋。陞通政爲副提學。陳情乞免。至於四五。時靜庵趙先生與先生結道義交。最蒙恩眷。上亦召旨絡繹。先生不得已赴命。拜同副承旨。轉至都承旨。俄命陞秩吏曹參判兼弘文館提學,同知經筵事。旋授大司憲。行副提學。同知成均館事。己卯。以大司憲歸覲。上疏乞解職終養。不許。特陞資憲刑曹判書。又兼藝文館提學。先生控懇力辭。每日晨起。詣闕呈疏。不許則乃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數月。而終不允準。至於兼帶兩館提學。世所罕有。人益榮之。先生感激殊遇。與同學諸賢。竭誠建白。革弊興化。如請罷昭格署以正祀典。刊行鄕約以敎民彝。講明小學以敦蒙養。設賢良科以收賢俊。追削靖國功臣之濫參者以杜倖門者。皆流俗之所駭異。勳戚之所切齒。群積衆怒。讒搆日積。洪景舟與袞,貞謀。先以不測之言恐動宸聽。請開神武門。稱受密旨。潛納小牘。脅召大臣。夜起大獄。先生與大司憲趙光祖等十八人一時收繫。供畢獄具。竝當以死。首相鄭光弼牽裾泣諫。太學生三百餘人伏闕號哭。始許減死。論先生杖配錦山。錦距報恩百餘里。先生母病危劇。告於錦倅。乞馳往面訣。還道聞金吾郞押移珍島。卽偕還配所。權臣有修郤者論以亡命。拿鞠置對。獄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見冤狀。決百棍安置濟州。論者又起而甚之。遂賜自盡。聞命色不變。呼酒快飮。貽書兄弟。勉以善養老母。作絶命辭以見志。春秋三十六。辛巳。返葬於淸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築之地也。宣廟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上問啓曰。中廟將興三代之治。趙光祖,金淨,奇遵等協心贊襄。四方風動。見擯者搆捏。網打士類。皆由南袞,沈貞。宣廟命奪袞,貞等爵。丙子。遣禮官致祭。賜諡文簡。博學多聞曰文。居敬行簡曰簡。先生天分甚高。識見超邁。安和而莊重。敦大而輝光。孝友出天。至行純備。學業精深。門路最正。篤信小學書。尊尙近思錄。立言制行。動遵古訓。平居終日端坐。門庭肅然。絶無雜賓。惟與數三賢益討論奧義。專心於主靜工夫。不問家人產業。騶直不入於門。祿俸先班於親戚之貧者。不樂榮進。常懷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處。徜徉忘返。蕭然有出塵之想。奔義如不及。疾惡若將浼。於書無所不讀。一掛眼終身不忘。文法西京。詩學盛唐。雄健俊逸。絶不沿襲陳言。惜乎在世苦短。遺失又多也。時新刊近思錄。多士求序跋於諸賢。靜庵固讓於先生。其見重如此。退溪答人書曰。沖庵學問。高於人一等。有此見識而終不得行其志。豈不悲哉。斯眞定論也。世之論者或雲己卯諸賢。負荷太重。設施無漸。不能調適時宜。以至於此。嗚呼。豈其然乎。中廟立國於大亂之後。銳意更化。一新汚習。簡任賢才。虛己以聽。此誠千載一時也。士生斯世。不遇則已。遇則當盡所學。豈可循常守故。苟焉而已。若其倘來之禍福。關時運係興喪。天地之有所憾。於先生何預焉。雖然。天運無往不復。是非不待百年。列聖崇奬。儒林興勸。以至於今。爲士者皆知善之當爲。惡之不可爲。爲善者雖死亦榮。不善者雖生如死。一線正論終不泯滅者。伊誰之力也。銘曰。

道之將行。天篤降才。必厚其培。道之將廢。或泥或止。孰主張是。我公之生。實際昌期。文在於茲。行固天得。學主養性。心專居敬。起自林泉聳動簪紳。瑞鳳祥麟。抗疏敦倫。義正無偏。朝綱肅然。淸名儁望。屈而復舒。妙年尙書。聖君注倚。賢友輔益。若車推轂。明良相遇。契合風雲。夙夜經綸。正色法筵。必稱堯舜。有言則信。庶幾禮樂。將大有爲。忌者惎之。潛吹蜮弩。脅以三木。彼讒罔極。赫日晝曀。繁霜夏隕。長夜泯泯。畀之何豐。用之何嗇。奪之何速。絶命之辭。一團誠血。萬古嗚咽。惟茲正氣。日揭星明。凜凜猶生。有山蒼蒼。有丘睪如。考槃之墟。樹之貞珉。芳徽如昨。過者必式。

墓表陰記

編輯

櫟泉宋明欽撰

嗚呼。此文簡公沖庵金先生諱淨字元沖衣履之藏也。先生當中廟己卯。以列卿遘禍。杖流濟州。越二年。受後命。春秋三十有六。今上己未。議復溫陵。筵臣有言先生乙亥疏者。上亟取讀之。歎其辭嚴義正。陞附禮畢。遣官致祭於墓曰。非卿卓議。孰贊光倫。曠世相須。有辭千春。戊寅。特命贈領議政。夫人宋氏從贈。嗚呼。事固有屈於疐而伸於久者。若先生危忠宏議。幾陷大戮。終伸於數百載之後。使聖主曠感而褒崇者。豈非天也。蓋東方道學。有鄭圃隱,金寒暄前後倡明之。然微而不著。至先生與靜庵趙先生應運勃興。明良相契。以程朱之學。做堯舜之治。由灑掃應對。至於達天德。誠意正心。可以措治平。體用相須。理事合一。雖功業未半。大禍隨之。然使我東偏。知君臣父子之倫。免夷狄禽獸之歸者。伊誰之功歟。彼袞,貞,景舟。果何人也。先生旣早貴早世。遺書散落。無得以考徵。獨其所謂乙亥疏者。光明俊偉。動彈流轉。有足以想見襟懷氣像之萬一。李文忠公廷龜撰碑有曰。先生天分甚高。識見超邁。安和而莊重。敦大而輝光。退溪李先生嘗曰。沖庵學問。高於人一等。申文貞公欽所贊峨嵋千仞。雪色崢嶸。先輩以爲善形容。然當時去先生近。其言行風猷得於見聞者。宜不止此。而惜乎其不盡傳也。碑又言先生爲司寇。日晨起詣闕。陳章乞歸養。積數月竟不許。今按集中所載只一疏。而字字血悃。如使當時得準所請。則其所成就。顧不益盛大矣乎。嗚呼。其始如此。其終如彼。抑獨何哉。或雲。先生受禍最酷。實由爭許氏臧獲。君臣之際。若是其難歟。豈天定已久。非人之所能爲歟。先生旣卒。士林哀慕不已。凡杖屨所及。皆立祠以享之。濟州遺化最深。士民之追思虔奉甚盛。列聖褒贈。至此而亦無遺憾。嗚呼。爲善者庶幾知勸乎。始先生八世孫縣監昌運。謀樹小表記贈官本末。未就而歿。今其胤進士商協,商集等始克立石。請余記其陰。餘力辭不獲。謹略書所感如右。其譜系踐歷。已著於大碑。此不復錄雲。

追記

編輯

判敦寧李敏輔撰

沖庵金先生墓碑。吾先祖月沙公所撰備矣。嗚呼。己卯之禍。先生與趙文正公爲之首。氣數所迫。天不可奈何。奸凶特闖於其間。何足臠貞,袞之肉哉。始中廟反正。國母見廢。後十年章敬後上賓。仁宗誕纔七日。朴淑儀有子。寵傾後庭。窺覬者引故事陞爲正妃則元子危矣。先生與朴訥齋應旨。聯疏累千言。請復愼妃。所以全舊恩而遏邪蹊者。忠慮深遠。於是小人持先生。謀置重辟乃已。趙文正公詣臺力辨。自是賢邪分類。駭機轉深。大禍之本。實在此一疏雲。先生遘禍年三十六。夫人宋氏盛年苦節。初欲下從。爲其姑許夫人無所託。至誠奉養。姑歿則夫人不食八日而就盡。屬左右曰。愼妃復位之請。扶倫綱爲宗祊。言卒不行。然義理必有一伸之日。愼氏未復。勿埋我皇辟祠版也。復曰。雖過百年。必待愼氏伸冤可也。言訖而終。家人諱其說。亦不敢祧。及英宗十五年。復溫陵祔太廟。致祭於先生。錄其孫。累贈至領議政。上已聞先生神主至今未埋。仍欲許以不祧。相臣議有異同。由是未得成命。今上庚戌。有兩湖章甫之疏。準許所請。親製文遣承旨。卽先生廟致祭。上以宋夫人養姑盡孝。矢心決死。其節誠卓然。意必已擧旌表。亟問所遣承旨。其門設棹楔乎。奏以無所覩。卽令該曹擧行。會。大臣言此事不可但據儒疏句語而遽旌其閭。頃之。上召見先生嗣孫寢郞商協。盛稱宋夫人節行。至詢夫人事蹟有無。商協對曰。有世傳文字。上歎曰。豈無可爲日乎。商協感泣而退焉。竊惟夫人行篤識超。能見大義。含恤隱忍。畢其所事。殉身而死。無愧爲先生之配。聖主褒美。絲綸渙發。有司之具烏頭赤腳。直早晩事。夫人之賢。固不用待此而益顯也。夫人系恩津。雙淸堂愉玄孫女。父曰進士汝翼。寢郞君使我略識事本末於表陰。先祖旣銘神道。小子尤懼其僭率。辭不得而謹題之。

崇賢書院廟庭碑記

編輯

象村申欽撰

䀌矣正德己卯北門之禍作也。衆賢將竝命於一夜之間。沖庵金先生其一也。時則元輔鄭文翼公牽裾泣諫。小霽雷霆。而俄而鄭公去則衆賢果盡於蜮射。而沖庵爲之首。至嘉靖丁未壁書之禍作也。圭庵宋先生被禍如沖庵。噫。君子之不得於天至此哉。宣廟卽祚。大闡伸枉之典。而誅奸旌善。無及於旣骨。然可以少洩志士之痛。之三君子咸出於宋氏之門。謹稽故正郞宋公順年有壻。是爲文翼。正郞公之子汝翼有壻。是爲沖庵。正郞公之子府使汝諧有孫。是爲圭庵。萃於一家。而懷德乃其遊居之所。擬之廬陵之歐陽文山。尤盛矣。舊有祠宇在龍頭麓。燹於壬辰。萬曆己酉。移刱於縣西數里外。形勝具焉。茲役也鄕大夫宋侯枏壽實屍之。縣之士子請額於朝。賜以崇賢之號。官給俎豆。享以中丁。後十五年而欽起廢還朝。宋侯以欽爲宋之宅相。屬以詔後之文。欽不辭而曰。三先生事典行。焯於國乘。非假欽一二談。獨欽之慨然者存。中廟,明廟以大聖人御世。而三先生猶爲宵人敲撼。豈天地覆幬而荊棘虺蜴。倂稟亭毒。爲物之害哉。抑世運之升降。而有不容人爲者歟。嗚呼。沖,圭兩先生之慘。固有不忍說者。以文翼長德而僅脫於袞,貞。扼於安老。踣而乃起。曷故焉。竊以三先生侔而像之。則文翼公如泰山喬嶽。元氣攸葆。沖庵公如峨嵋萬仞。雪色崢嶸。圭庵公如儀鳳瑞世。建標百禽。其皆不世出之人非耶。論孔孟之世則累千載而逖也。語鄒魯之地則累千里而遙也。然而嚮遡者必曰。孔孟也鄒魯也。稱道之若隔時比隣。況相去纔百年而步武警欬之所逮者乎。觀法近則用力專。茲非鄕薦紳士之幸歟。欽。府使公之裔也。與三先生同祖於正郞公。感慕興起。不翅朝暮遇者。記昔舞象之年。省外家丘隴。仍訪沖庵遺躅於滄丘江上。玉色金聲。彷彿於競秀爭流之際。今四十五霜矣。於三先生盻蠁之處。詎不益愴恨也乎。其有敦行邃學異日爲國需用者。吾知其必始於懷。文翼公名光弼。字士勛。官至領議政。文翼其諡也。沖庵公名淨。字元沖。官至刑曹判書。諡文簡公。圭庵公名麟壽。字眉叟。官至大司憲雲。

遺墟碑記

編輯

性潭宋煥箕撰

國朝賢士之禍。莫慘於己卯。而沖庵金先生受禍最酷。嗚呼。先生與靜庵趙文正公際休明運。結道義交。承洛建之淵源。志唐虞之煕雍。卓然以明德新民爲此學之標準。雖其宏業未就。慘禍遽及。而終使我東偏知君臣父子之倫。免夷狄禽獸之域者。是誰之賜也。嗚呼。後人之慕其學懷其澤者。迄茲數百載之久而愈不能忘。其於遺躅所在。水可忍廢而地可忍荒乎。嗚呼。先生之居三山。肇自六世祖版圖公。殆所謂維桑與梓。尙恭敬止者矣。中歲薖軸。雖在滄丘之濱。而維茲松里舊廬。寔爲嶽降之所而始終攸芋也。今其鞫茂之墟。屢閱滄桑而邱壑窈廓。宛帶遺芬。過此者其孰不肅然致敬哉。先生後孫相與擘畫建碑而表之。嗚呼。昔我先祖尤翁於靜庵先生謫廬遺墟碑有記。而乃引顏樂亭銘曰。斯可以銘此碑矣。今不佞於此亦云。嗚呼。退溪文純公嘗曰。沖庵學問。高於人一等。栗谷文成公作祭文曰。生鍾間氣。學廻狂瀾。尤庵文正公作妥奉時祭文有曰。先生之質。玉潤金精。先生之風。天高海闊。維此三先生之言。亦有以徵百世矣。先生諱淨。字元沖。官判書。贈領議政。諡文簡公。廟祀不祧。出於曠典。凡杖屨所憩。皆俎豆以享。嗚呼。象賢之祠距此遺址。十里而近。尙有英靈洋洋降臨矣。其在後裔後學所以正學不可忘者。尤豈不在斯歟。

三印臺碑銘竝序

編輯

陶菴李縡撰

淳昌郡之二十里。古寺名福泉者。今曰剛泉而寺之南。有所謂三印臺者。高可累十仞。下俯深淵。上有數株松生石罅。不知其幾百歲。三印者何。在昔沖庵金先生淨守本郡。訥齋朴先生祥爲潭陽府。石軒柳先生沃爲務安縣。會於是臺而議疏事。三賢各有印。故以是名焉。謹按正德丙寅。我中宗大王撥亂反正。夫人愼氏當正位中壼。而勳臣朴元宗等。以夫人之父左相守勤死於難。慮其害己。白請廢之。中廟始下敎曰。糟糠之妻。何以處之。屢請而後許之。遂冊淑儀尹氏爲妃。是爲章敬王后。居十年乙亥。後薨。時有災異求言。先生乃應旨封章。請復正愼氏位號。仍極論勳臣劫制君父。放逐國母之罪言甚痛切。疏入。臺諫李荇等請拿鞠。禍將不測。賴鄭相國光弼力救。止於徒配。久而放還。方草疏時。掛三印於松樹間雲。忠義奮發。尙若可見。而但疏中歿柳先生之名。此其故何哉。舊傳二先生謂石軒曰。吾輩俱有親老。而君則無兄弟可以爲養者。死則傷孝也。以是石軒獨免。嗚呼。是臺也有巖川之勝。古今閱幾多冠蓋。而都如煙雲之過目。惟三先生之風。凜乎其不死。豈不以君臣父子之倫。天經地義。亘萬世而長存者耶。肅宗己卯。因縣監申奎言。將復愼氏位號。廷議多岐不得行。作別廟以奉之。今上己未。復會群臣議。聖斷赫然。追上愼氏號曰端敬王后。躋於太廟。陵曰溫陵。於是二先生皆賜祭錄後。嗚呼。先生之議雖屈於一時。而終伸於百載之下。信乎天定之必能勝人也。是非旣大定矣。彼勳臣者尙可晏然於從享之列耶。郡之人士謀樹石於臺上以記其蹟。屬縡爲文。愚於此益知秉彝好德之心人人同得也。系以銘。銘曰。

剛泉之水兮。東流泱泱。溫陵之樹兮。北望蒼蒼。石可泐兮。先生之名靡終極。

判書井記

編輯

圃巖尹鳳朝撰

井於橘林院東者。故沖庵金先生而井。而冒先生官號者。邑人志先生也。院在濟州治橘園之南。凡享五先生。而先生實始享焉。先生蓋嘗與趙文正諸賢。共奬王室。慨然有三代之志。而群小螮蝀之。文正受後命。先生亦編管海島。井傍舊有先生謫廬而今墟矣。島地蜒瘴墊濕。水泉多嘔泄病人。故先生卽其居。鑿斯井飮之。先生去而井猶不廢。寄在亂甃之間。濟之士過而欽曰。此先生所鑿也。下至竈婢耘夫。指道咨嗟。亦皆知爲判書井。甚矣德之薰人。初不間於鄙俗也。後先生幾二百餘年。不佞又得罪謫於島。益慨想風範。亟走謁其院。延佇流覽於井之側。爲垂涕而不能去。夫先生之道大。可以爲江爲海。爲川澤爲波湖。魚鼈於生成。田野於浸被。用博而施遠矣。乃不幸辱之於霧露蟲蛇之區。斂其功而無施則只自托於射鮒之井。茶鼎於斯。盥匜於斯。以小出其用。而綆繘之利亦不能遍一州。其道不已阨乎。雖然。欲觀先生者。亦可以觀於井矣。其爲物不滓。其爲德不改。涓滴而能源於積水。瀅澈而能鑑乎萬類。若其旣渫而不食者。乃人之責。井何病焉。先生赴謫。嘗詠路傍栝松。悲其捨棟樑之用。爲海仙之槎。其欲托寄斯井。用以自傷者。母亦有是意歟。天下之泉。莫甘於斯井。亦莫淸於斯井。非其水之益甘而益淸。爲其有薰先生之氣味。挹先生之心也。凡物不必自貴。因人而始重。古之井尙有以葛洪而傳。王粲而著者。況於先生乎。此殆造物者傷先生之意。而陰護斯井。得不廢焉爾。造物之所不忍廢。而人又可以不修而廢之哉。斯井也邑誌載之矣。然今不可不益疏而益築。閣於斯而標試焉。不然。吾恐後無以起敬而不異視於衆泉也。於是邑中人士聞余言者咸曰。是島人之志也。相與就謀於州官。共庀其役。役未成。余蒙恩北歸。旣貽書諸君速其事。且志其所感而歸之。俾知後不敢廢斯井者。卽不廢先生之道。而其欲不廢之者。不惟人也。亦造物者之心也。

莘巷書院奉安祭文

編輯

栗谷李珥

生鍾間氣。玉潤金精。學回狂瀾。文紹希聲。早揚王庭。辰告遠猷。梟鳴夜半。群楚四咻。碎我拱璧。天胡罔極。天實有定。泰運斯復。鄕人起虔。立祠妥靈。恭陳明薦。庶感微誠。

橘林書院祭告文

編輯

淸陰金尙憲

嗚呼。先生之泰兮。吾道其昌。先生之否兮。士林其殃。一斥不復。千里歸藏。豈惟識者。行路皆傷。天日重輝。覆盆生光。九原未昧。五服再章。邈此海國。春山草香。流風起慕。祀享有堂。眇余後生。夙欽遺芳。公餘祗謁。瞻慕彷徨。聊薦菲誠。橘綠柑黃。嗚呼百歲兮。終不可忘。

象賢書院祭告文

編輯

尤庵宋時烈

惟茲三山。地甚僻左。前賢遺躅。幸矣多存。儒敎之興。自先生始。先生之質。玉潤金精。先生之風。山高海闊。雖其懿範。邈矣難追。俎豆明禋。尊奉有所。瞻依矜式。沒世不諼。惟成東洲。曁趙文烈。遺風餘化。如蜀文翁。道明德尊。宜腏院饗。顧其神位。久屈鄕祠。多士上陳。願得合享。朝命特允。士林贈光。茲涓吉辰。謹擧縟禮。位次仍舊。陞祔維新。仰維尊靈。寔相依庇。共賜歆顧。牖我昏冥。

象賢書院春秋享祀祝文

編輯

大谷成運

希聖師賢。學如不及。造詣精深。升堂入室。吐辭成章。追配典謨。宗師百世。繼在後儒。

崇賢書院春秋享祀祝文

編輯

草廬李惟泰

高明學問。純美其姿。立心行己。聖賢爲師。茲値仲丁。精禋是宜。於萬斯年。神其格思。

花山書院春秋享祀祝文

編輯

失名

忠折丹檻。義蹈白刃。遺跡凜然。印峯千仞。

諸家記述

編輯

文簡公將降之夕。母夫人夢白龍騰於大海。飛入寢舍。抱如意珠納懷中。生而異常。學語便知文字。且於諸書。一覽輒記。人奇其秀發。自在孩稚。步趨有度。眞率無僞。表裏如一。見之者皆謂玉人。知其爲遠器也。未及羈丱。便有求道之志。專精讀書。至忘寢食。未十歲。已通四書一經。出滄丘摭言。下同。

文簡公嘗謂人曰。君子之處世。不可有輕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懷輕人之心者。類乎薄。挾上人之心者。類乎狂。又曰。大丈夫處世。當容人而不可爲人所容。當制慾而不可爲慾所制。觀婁師德,丙吉之爲人。則氣自平而理自明矣。又曰。近世士大夫見權勢之人。爭相趨附。媚之猶恐後。得一美言則喜溢於色。稍見抑之則跼蹐不自安。何異於妾婦之道。

先生天分甚高。識見超邁。孝友出天。至行純備。不樂榮進。常懷急流勇退之心。

乙亥。章敬後上賓。先生上疏請復立愼氏。伸無辜廢處之冤。思齋金公聞而歎曰。人間不可無這等議論。

己卯之變。靜庵趙先生編管於綾城。乃撤墻北隅。常向北正坐。以舒戀闕之懷。居三月。金吾官持鴆至。先生沐浴冠服。從容就命曰。愛君如愛父。憂國如憂家。白日臨下土。昭昭照丹衷。文簡公亦聞命。色不變。呼酒快飮。執牧使手歷問時事。移書兄弟。勉以善養老母。作絶命辭以見志。其從容就命。實如趙先生無異。

先生生時。先正郞夢大星墜入懷中。俄而先生生。岐嶷異常。風神秀瑩。七八歲。辨解文理。宿儒先生皆不及。十四五。已成大儒氣像。挾冊遊懷德縣鷄足山法泉寺。宋公汝諧適見之。命製疏文。操筆立就。宋不覺擊節。遂妻以侄女。受左傳於鄕先生。日聽數十張。讀過一遍而退坐私室。眼不再下而捲卷。明日取卷令誦。不失一字。其聰睿蓋如此。讀昌黎文。不踰數十遍。常曰。吾於韓文三昧。不須多數讀也。平生文章。實源於此。門人金顧所錄。下同。

先生性度超越。卓立萬仞。人不敢接語。人但見其英邁過古人。而不深知其靜時存養爲勝。常惺惺不寐。窮至道理。頃刻心不放了。念念涵泳。沈浸聖賢之域。言語文字。皆其性情流出也。

先生上復廢妃疏。免官被譴。屬本邑含琳驛。時遊俗離山中。一洞一壑。一石一木。無不窮探。遇奇絶則坐磐石移日。見澗水淸冷。當流濯足。逍遙林下。踏遍蒼苔。投宿上堂。終夜不寐。儼然心遊太古。身在物外。人雖環坐。默然無語。不見其涯涘。題友人壁上雲。掛鏡幽巖裏。一塵時映息。問君笑何事。江空秋月白。可見其胸中無一點塵累。

先生嘗曰。爲治在人。有復古之志。唐虞三代可回。使吾君爲堯舜之君。使民爲堯舜之民。擧賢黜邪。褒善罰惡。群賢濟濟。盡忠戮力。庶幾復見斯世於雍煕之域。而禍萌倉卒。士類盡瘁。嗚呼惜哉。一時士大夫論先生三代以上人物。又稱先生曰。胸懷絶出塵表。其規模圖策在賈,董之上。又詩騷風韻。譬盛唐而無愧。詞氣簡古。有三百篇之遺音雲。

先生對學者。每問此刻爾心安在。直告則曰。人心本虛而無跡。須臾馳騖。難於調六馬。須存養省察。操持收斂。常在腔子裏。又敎學者曰。爲學工夫。自減寢食少言語始。與二三友約辟食。或連夕或三朝。不踰三日進食。先生不下一粒七日。猶自若。其剛力如此。

先生之學。主於孔孟而以程朱爲準。文章乃其餘事也。常在翰苑。屢裁綸誥。迥出意表。稱一時文章。以先生爲冠。

先生立朝。四方拭目曰。賢人輔政。吾民見太平世。及其敗也。失望喪氣。至於歿也。街童巷婦咸痛惜不忘。迄今三十年來。士類見慕。如對其面。片言隻字。膾炙人口。先生非特一時賢人。而可謂百世之師矣。

先生尤喜韋蘇州詩。手不釋卷。每讚孟浩然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之句。故其詩與韋,孟同其態。

先生嘗入俗離山兜率菴。沈潛聖賢書。仰而讀俯而思。夜以繼日。兀然危坐。若泥塑人。主靜持敬。必有事焉自如此。出西坰集

沖庵簡亢。於人少可。獨愛金公泰巖。許以石交。通肺腑相示。以公薦譽於朝右諸人間。諸公以爲沖庵之友則賢也。出大谷集

沖庵先生平生淸粹。夜未嘗昏睡徹曉。一夜中略就枕而已。輒復省悟。淸坐待朝。出牛溪集

金沖庵以刑曹判書。嘗訪承旨尹自任。或雲副提學金絿其妻父出揖曰。拙壻未還。暫請就茶。遂迎而上。座旣定。其人語及刑曹公事。似有請托之色。公遂正色。不交一語。尹之來。其人慙謝而入。平生以爲羞愧。公固不敢干以私者。彼亦朝官。而不知公乃如是耶。宜見狼狽也。出寄齋雜記

文簡公所見昭曠。眼空一世而朝罷。必手大學。步就老泉學雲。出龍洲集

先生年富氣銳。感激知遇。以身擔國事。遇事風生。人不敢干以私。先生夫人乃鄭相光弼之妻姪也。鄭相憂其過剛取禍。一日。延入寢室。從容語及君子處事當存忠厚。不可太剛。乖忤物情。先生應之曰。吾不能爲此狡態也。出東儒師友錄

己卯諸賢。一時之論以爲文則法漢。書則法晉。詩則學唐。人物則當以宋諸賢爲準。如金元沖,金大柔,奇子敬是已。沖庵,德陽之詩則其遺集具在。固是唐調。書堂舊有漢書題目。卽沖庵筆。字畫殊有晉人筆意。至於沖庵,自庵輩。古文皆矩矱漢文者也。以洛建爲己之學相策勵。而其所設施則欲堯舜君民。謂非聞宋儒之風而興起可乎。出月汀漫筆

沖庵嘗遊通川之叢石亭。題詩六首。後郡守毀其板。因而逸其二篇。嘗覽四佳詩話。金英憲之岱題詩義城官樓。爲一時膾炙。及樓火於兵。板隨以亡。後數十年。縣監吳迪莊之女發枉亂語。忽詠出金詩。以爲鬼物亦愛詩。使復傳於世。若通之爲郡。亦無鬼物之愛詩者。可惜也。出稗官雜記。下同。

沖庵贈市隱朴繼姜二絶句。其二曰。懶倚紗窓春日遲。紅顏空老落花時。世間萬事皆如此。叩角狂歌詩得知。按此乃弘治年藍衣老人贈韓生之詩。事見秋江冷語。蓋必朴繼姜者手軸求詩。先生以詩詞意正合於朴。故戲題耳。

己卯年。沖庵,訥齋諸公。詩尙盛唐。文尙西京。如金承旨絿,奇典翰遵與其儕輩。皆以沖庵,訥齋爲師友。諸公遭禍。李荇典文。欲改詩文之舊。凡監試文科。皆取平平之文。少涉奇健則輒黜之。月課取捨亦如之。自是文體日下。

沖庵之始至配所。母夫人在一日程之地。憂傷成疾。轉至危劇。沖庵聞之。馳往省之。留姪子天富守舍。仍使守直人告於郡守鄭熊。且道其翌日將還之意。熊修書送柑子雉酒使饋病親。適移配。禁府都事急向配所。沖庵顚倒回來。卽詣珍島。後權臣以爲亡命。拿致詔獄。沖庵引鄭以證。鄭曰。彼實逃走。熊初不知。贈以柑子雉酒雲者。乃其飾辭也。夫欲免一時縱囚之罪而不顧士君子之陷死刑。是何心耶。

山人月澗求詩於申龜軒命仁。龜軒書一絶曰。松窓岑寂日西遲。世路風波不自知。一壑晴川鳴歷耳。蒲團坐到月明時。澗欲求沖庵詩。越海入濟州。持柑子壺酒往謁。袖詩軸以進。沖庵披閱。獨於此絶。吟詠再三。乃問作者。澗對以姓名。沖庵歎賞不已。遂題三絶於詩軸而還之。其一絶雲。文章當世定無前。挾貴還羞不下賢。蠱九才名知可鎭。崔猿亭會須謝也井觀天。龜軒於詞藻。立就少不搆思。其見重於沖庵蓋如此也。出己卯錄補遺

沖庵先生感興詩。酷似劉長卿其牛島歌。眇冥惝怳。或幽或顯。極才人之致。申企齋推以爲長吉之比也。出湦叟詩話

己卯仲冬。韓松齋拿在獄。夢得沖庵簡。簡有五言古風三十餘韻。紙尾又有四字一句。及覺。詩皆忘了。但省其四字。曰。滄海爲主。亂峯停期。翌日夢又得詩。松齋先唱曰。百年秦嶺淚。千里楚天風。沖庵和曰。寥落餘崖在。緣溪渡煙霧。後數日決罪。松齋配巨濟。先生移配珍島。而珍島果有餘崖雲出松齋遺事。下同。

己卯後。崔猿亭夢見沖庵,松齋。起詠詩曰。情裏佳人夢裏逢。相驚憔悴舊時容。覺來身在高樓上。風打空江月隱峯。

文追西漢。詩學盛唐。世之稱談先生。而恐不足以盡先生之蘊也。出河西集

沖庵學問。實高人一等。其歸養辭職疏箚。出於至誠。有此見識。而不得如其志。終陷大禍。豈不悲哉。出退溪集

先生天賦宏才。學求爲己。旣博而約。自明而誠。實守死善道之君子人也。今就先生所筆出者紬繹焉則光明俊偉。自不可掩。非有確然植於中。則安能炳然形於外乎。又曰。蓋聞聖人。百世之師。豈不以流風餘韻入人之深也。韓子曰。曠百世而相感。子朱子亦云。千載之遙遙。有會於余心。先生之沒。百有六歲。讀其文誦其詩。想見其胸襟。斯豈非文章本乎性情。正氣配乎道義者哉。嗟惟先生。已叩君子。養其浩然。塞乎天地。以道殉身。俯仰無愧。天將降任。幸而遭遇。乃心王室。匪躬之故。白日在上。蝶蝀於下。讒鋒逞憾。斬伐流禍。人死留名。有永不永。蘭摧彌馥。玉焚愈瑩。雪霜雨露。松柏長靑。轟爲雷霆。燦若列星。嗟惟先生。聖人之徒。莫不興起。殆庶幾乎。瞻彼滄邱昔所遊。有山高高流水長。刻銘於石示來霜。先生之風不可忘。出西坰集神道碑略。後改用月沙文。

沖庵,服齋。鄧林之村。未成棟樑。遽纏風霜。出牛山集

沖庵先生資拔華崇。源通濂洛。勵翼昭代。庶幾堯吾君而舜吾民。埋骨首陽。未使善同淸而惡同汚。又曰。靜庵伯仲沖庵公。堂堂正氣今安在。千古鍾山翠揷空。出市南升崇賢書院上樑文略

國朝文治。莫盛於己卯。而沖庵先生實與靜庵趙先生。爲士林領袖。雖其當日微言緖論無以尋考。而卽見於國乘野史者。尙可按也。先生稟氣淸粹。識見迢邁。立言制行。動法古人。尤篤信小學,近思錄。沈潛玩繹。其進而立朝。則以責難陳善。興起斯文爲己任。每以義利王霸之辨。古今治亂之幾。惓惓爲上言之。中廟亦虛心傾聽。庶幾至治可興。而其卒不免小人之禍則天也。然而至今論學者必宗洛建。言治者必本唐虞。不雜以異端功利之說。其功可謂盛矣。出止庵集象賢書院廟庭碑略

先生誕生之夕。夢有老人來告曰。顏子生於君家。宋進士夫人。有知人之鑑。先生之委禽也。夫人泣曰。我見新壻。爲萬古名人。壽不過三十餘。左右曰。顏子亦三十早死。其言過驗。出後孫裕慶家乘。下同。○此以下。係遺事追記。

先生十四歲。以年幼不赴別試。興伯兄參奉公入俗離山福泉庵。沈潛經傳。時取樗葉習字。積置軒下。風起飛散。洞水皆黑。見之者皆曰。金正郞宅二郞君習字之致。講習之暇。登水晶峯。遊文莊臺。山連兩白。水走三江。眼如仲尼之小魯。胸同司馬之吸燕。文章之發越。蓋得其助也。

含琳編配時。路過門外。母夫人送言曰。君命至重。直往配所。毋以我老母之故而濡滯也。若得暇日。我當往見。慰汝思戀也。其在錦山。聞母夫人病患之報。受由歸覲。母夫人責以違越邦制。懇敎速還。時人稱比於范滂之母。

南袞訪沖庵。沖庵已往靜庵家。因轉過靜庵。出待廳事。沖庵在房內。袞晤語良久曰。聞沖庵來此。願與共語。靜庵開閤呼出。沖庵不知袞尙在。卽出曰。南小人去乎。袞勃然而去。知終不爲士類所容。乃爲網打計。出朝野會通

鄭典翰譍和先生軸中韻以寄意雲。交遊幾歲乃分形。愁望天地日月贏。戇直人危汲內史。離騷吾愛屈先生。志存東海知誰乞。名照南湘也共淸。多病故人遙指點。向來襟抱更分明。以先生在朝時懇乞外邑而不得。故第三聯及之。又曰。滄海中間粟粒形。刳心餘外卽輸贏。蛟龍鬱律元相鬪。魚鼈腥臊得竝生。南斗萬山高縹緲。浮雲西日影澄淸。知君撰作楓橋錄。虹影蟠天鬼夜明。蓋海島編管後也。出素遇堂遺稿

宋同春浚吉與宋尤庵時烈

編輯

聞淸州將以牧,栗追享。而坐次論議多岐。將來問於吾輩雲。莫重之論。對以不知爲上策。然亦恐有不能恝然。須斟酌善敎。毋使前後相違如石院之議。幸甚。栗老置之諸人之下。誠有所未安者。退陶書雲。從古者東祀某西祀某之例。只就見成廟中東西隔位而妥神。猶可以各專其尊。無相壓相屈之礙。今依此敎。以沖,栗兩位爲一行。以牧,慶以下爲一行。或不妨否。第末知東西隔位者何謂耶。以東西相向之意耶。或皆南向而東西分首之意耶。或隔截中央。使不相通之意耶。以今料之。東西分首恐或不妨。量敎至佳。論莘巷書完位次

金渼湖元行與兪相國拓基

編輯

曩者以沖庵年譜事。敢因洪生樂莘有所告。想蒙記有。此事專仰閤下。文獻之徵與其子孫有所云云而歸矣。固知此等煩溷。有傷安之之義。而此實斯文重事。且其事蹟。計亦無多。使左右侍者乘間考出。似不甚難。難於傅寫。則只以所載冊子付籤下借。則可在此錄取。不過數日間事。望更終惠焉。論年譜事

諸家吟詠二十九首

編輯

滄丘志感

編輯

白麓辛應時

舊讀沖庵詩。嘗愛題滄丘。歷拜江上墓。思繼當時遊。丹厓立千仞。壯節難比侔。秋水淸徹底。其心同潔修。有此不遇時。天乎命也不。人散碧江流。汚樽沙際留。此句朗吟歸。夕陰生晩洲。

松潭宋枏壽

荒山片土埋孤忠。遠客斜陽意萬重。人似風燈惟有宅。事如春夢卻無蹤。䨟樽尙照千年月。絶壁空摧萬丈松。凜凜英靈猶未死。依依芝蓋過前峯。

靑山矗矗水深深。往蹟淒涼何處尋。古塔寒雲朝復暮。䨟樽明月古猶今。可憐濁世醫民手。忍見當年絶命吟。宇宙空留孤墳在。長敎志士淚盈襟。

萬古沖庵宅。斜陽思渺茫。柳風鶯舌滑。花雨燕泥忙。訪古人來晩。傷時客意長。寬愁惟有酒。莫惜醉淋浪。

往事嗟何及。湖邊土一丘。松摧巖獨古。人去水空流。境僻蒼煙積。波寒白鷺愁。䨟樽今尙在。撫跡更淹留。

龍洲趙絅

荊江江上有仙莊。一弔先生淚數行。瑞世文章跨屈馬。揚廷事業挽虞唐。蒼蠅點玉嗟天意。瀛海浮舟卽楚湘。至今萬丈挐山碧。老人星反讓光芒。

陶庵李縡

浩浩大江流。公歸神獨留。䨟樽不可飮。惆悵倚高丘。

沖庵不可見。此地使心淒。冥冥雲木合。時有子規啼。

櫟泉宋明欽

落日登臨江水長。暮年佳節倍堪傷。風飄短髮蕭蕭白。酒泛寒花細細黃。感慨前脩堯舜志。淒涼遺跡鹿麋場。龍山落帽渾閒事。此日逢迎愼莫忘。

判書井志感詩竝序

編輯

都正任觀周

夫判書井者。故沖庵金先生謫廬鑿飮之井也。島人之存敬。過客之寓慕久矣。不佞罪謫於是島。蒙恩北還之日。先拜橘林院。仍尋判書井則井爲大水所陊剝。荒甃亂石頹積其上。其傍只有一尺碑將仆。於是延佇緬想。不覺傷心。歸謀於州牧。疏其泉而甃之。豎其碑而壇之。使後之人知其爲判書之井。則庶可以起甘棠之愛矣。始役之夜。夢得先生衣冠於井中。無乃先生之靈有所相感於冥冥而然歟。尤可異也。聊以一絶寫曠感之懷於井之巖雲爾。

判書井在院之東。古跡傷心亂甃中。勿翦甘棠爲愛德。疏泉今日挹遺風。

三印臺志感

編輯

玉峯朴祐

何年二老此尋眞。煙月依然玉洞春。我亦重來不辭遠。落花流水恐迷人。

苔軒高敬命

訥齋當日拉沖庵。瀝血封章事不凡。忠憤誓心應自許。文宗屈指更誰參。飄零市卒吳門淚。憔悴纍臣禹穴探。遺躅宛然人已遠。一燈寒夜坐僧龕。

二老聯風袂。剛泉討蘊眞。題詩泣山鬼。上疏動楓宸。久結煙霞夢。難抽簿領身。同君訪遺躅。一酹百年人。

龜峯宋翼弼

氣肅千峯靜。天虛萬象懸。那知興國寺。更滯問津人。鳳去悲今世。言危悼昔賢。淳風何寂寞。塵外羨秦民。

象賢祠志感

編輯

藥圃李海壽

肅肅祠堂古郭陰。門墻窈窕竹叢深。平生仰止今來謁。千載高風臾起欽。

崇賢祠志感

編輯

農巖金昌協

沖庵負遽學。高朗厲志操。致君動引古。立身亦已早。奇禍甚墜淵。何由信蒼昊。沈沈神武門。冥冥漢挐島。

碧波亭。追和先生韻。

編輯

圭庵宋麟壽

孤忠輕性命。短棹任沈浮。日落芳洲遠。招魂意轉悠。

蘇齋盧守愼

二公天上在。孤客海中浮。幸緩今朝死。前途尙自悠。

淳昌館。追和先生韻。

編輯

柳川韓浚謙

枳棘同樓一世賢。藍輿來往指前川。平生義氣看封事。萬古傷心己卯年。

新軒寥落少參尋。庭除惟留岳色侵。怊悵紫薇花上月。至今猶想玉人襟。

愚伏鄭經世

百里隣封兩大賢。至今詩句賁山川。我來正取連珠路。忍對湖人說往年。連珠綾州別號

往事傷心不可尋。鬢邊霜雪坐來侵。吾衰豈有周公夢。中夜悠然獨整襟。

寒碧樓。追和先生韻。

編輯

退漁金鎭商

沖庵詩高揭。溪山萬古幽。淸風灑絶峽。健筆壓層樓。大澤蛟龍氣。流年蟋蟀秋。浮生有感慨。獨立俯寒洲。

海左生夫子。山中有此樓。道將一身否。詩與大名流。世路何時好。林泉在處幽。千古志士恨。江水共悠悠。

讀沖庵集。感憤有作。

編輯

近齋朴胤源

嗟余小子冶川孫。己卯諸賢仰益尊。誰是當時錦山守。卻令沖老死含冤。

附先生母夫人許氏挽詞

編輯

慕齋金安國

玄機騭善有恆論。嚮福時差理或昏。耇壽九旬雖必得。驚憂百變可堪言。房王共貴知精鑑。李杜齊名慟酷冤。蘭玉尙餘留膝下。哀思猶得慰泉原。

敬次金慕齋,宋圭庵,林石川諸先生挽金沖庵壽母韻

編輯

重峯趙憲

福善由來是定論。如何此理有時昏。生賢同抱黃兒志。死國明垂張母言。禍自北門投左腹。慟深南海剩幽冤。輓歌公議昭昭在。洞詠猶今慰九原。右次慕齋

圭庵爲惜沖庵死。壽母哀詞歎悲傷。畢竟圭庵又不免。千秋剩起後人傷。右次圭庵

萬古聖賢事。昭昭如日星。云何彼淮恕。仄目事朱程。昔謂神交厚。終被利害爭。三遷遵孟學。百世求邦寧。早年身許國。尋常言傳經。只爲生民計。非要一己榮。心事齊李杜。膚愬浮宰衡。隱隱殿上虎。飄飄海中萍。萱闈哭永訣。末路悲險獰。誰傳朋友挽。痛說母子情。那知歎此類。又復欺天明。鄭門殺宋李。千年愧汗靑。右次石川

附宋夫人旌閭記

編輯

性潭宋煥箕

嗚呼。此卽沖庵金先生夫人宋氏旌閭也。昔在中廟乙亥。金先生上疏請復愼妃坤位。越五年己卯。士禍大作。先生受禍甚慘。宋夫人以姑老在堂。不忍自裁而奉養盡其誠。及姑沒。乃絶粒八日而就盡。臨沒之言有曰。家翁之一疏。實出於扶倫綱爲宗社之血誠。而遘禍至此。此豈非窮天極地之痛。愼中殿幽冤未伸之前。家翁神主雖過百代。勿埋而待之。後孫之遵遺敎以待者。遽至數百歲之久焉。英宗己未。始復溫陵。致祭先生。且因一大臣陳達。不許埋主。實是不世之盛典也。正宗庚戌。因儒疏特許不祧。而批旨極其諄複。略曰。文簡之室人辦命也。其言切悲。其節絶高。今年適營溫陵立碑之役。諸儒之疏登徹於此時。亦可謂若有待然。仍遣承旨賜祭家廟。更詢夫人旌閭有無。卽令下該曹擧行。相臣之一權奸。諉以事係久遠而不肯奉承。輿情之慨菀極矣。今上三年癸亥。校理臣申龜朝疏陳其始終事實。而請施以棹楔之典。上乃詢大臣而依左相徐龍輔獻議。特賜旌典。猗歟盛矣。嗚呼。朝家之於先生。凡所崇褒殆無餘蘊。而惟夫人之卓節懿行。久未闡發。徒有傳誦而致恨者深。自己未後。曠世恩數。轉益隆重。以迄於今。而乃有衷厥宅里矣。徽蹟顯晦。固自有時。而遺言所期。終得有驗者。不亦異乎。今茲旌閭之建。距幽宅密邇。倘有洋洋之靈降臨而感泣焉。夫人卽我雙淸堂玄孫女。而柳氏之墓。亦於此相去數里而近。又安知無貞魂相隨於冥漠中也。人之過此閭。而凡有秉彝者。皆必式焉。而余於夫人之考進士公爲旁裔。區區興感。顧豈比尋常哉。先生之主鬯孫前寢郞聖泰甫。托余爲是記雲。

附義士金聲遠傳

編輯

尤庵宋時烈

金聲遠字景久。慶州人。故己卯名賢淨之三世孫。淨世所稱沖庵先生者也。先生在己卯。年最少。文章德行。冠冕一時。時年三十五。爲刑曹判書。爲南袞,沈貞等所搆殺。濟州,懷德,淸州,報恩。皆立祠祀之。而皆有恩額。聲遠少有篤行。重峯趙先生憲奇愛之。授之以學曰。汝非但有至誠。汝是大賢之後裔。汝益勉之。聲遠誠心服事。及壬辰倭亂。趙先生起義旅討賊。聲遠投袂從之。其父母年老在堂。家屬爲是止之。聲遠不聽曰。生三事一而所在致死。人之道也。況君父蒙塵。何可顧私。趙先生始欲西赴行在。適聞倭賊方據淸州。將與湖南屯賊。蹂躪兩湖。然後竝力西犯。遂先擊淸州賊。仍赴錦山。其八月十八日。戰於郡之西境。合戰終日。賊兵三北幾潰。而我兵已矢盡無援。聲遠遂與趙先生殉節焉。始聲遠之辭家也。家人泣請曰。脫有不幸。請識諸衣帶以爲驗。聲遠奮曰。平生師友間素所講復者。只是忠與義而已。丈夫殉國。只當棄屍沙場。豈可區區收瘞之事乎。聲遠死時年二十八。聲遠竟不得屍。同瘞於義塚中。前有大碑。尹文敬公根壽所撰也。特著聲遠姓名。故終不泯滅焉。其所帶奴名夢亥。兵敗時積屍沒其身。故得不死。能言當日事。蓋曰。主赴軍前。趙爺常置其傍。事無大小必咨焉。及至事急。帳下士有欲挽趙爺請逃者。趙爺告吾主曰。吾輩今日。有死而已。無愧義字可矣。而已。賊果闌入帳下。主以身扞蔽趙爺而彎弓射殺六賊。賊不敢進。復將發矢則弦斷弓折。猶手弓不旋踵。賊遂爛斫。然後始及趙爺雲。昔朱夫子嘗以爲太史公記荊軻。徵於藥醫。記張良。徵於畫工。若夢亥者。豈不益可信也。夫父子君臣。天性人倫之大者也。然欲盡二者之道。必待承師而就學。故中庸以尊賢知人。經緯始終於五倫之間。其理不可易也。是故。欒共子生三事一之說。朱夫子著之於小學之書。然自古迄今。無有求盡二者之道矣。故承師之道。以無用而遂至於廢闕。其理勢亦自然而然矣。若聲遠者。其於事師之道。旣無所憾則其於君父。可知也已。嗚呼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