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派宣言
1968年1月25日

革命委員會的成立並沒有消滅兩大派的對立,它只不過是用新的兩大派別壓完全不同於過去鋼新鬥爭的嶄新的矛盾,用新的鬥爭形式代替了舊的。

取(革命群眾組織)而代之的是革命委員會。

但是,與其說是這種革命委員會,不如說取而代之的是以革命委員會中某些人為代表的強勢力,與另一支崛起的新軍的鬥爭。

革命委員會又不過是一個各派派性大力被壓的一個暫時同一體,更何況是這樣一個暫時同一體也是極不鞏固的,……這樣的各派政治勢力組成的臨時權力機構,決不可能長期地維持下去,而必須由一派通過鬥爭取得統治地位,……。

革命委員會這種由革命群眾自己創造出來的新事物,必將由革命群眾自己來把它消滅掉。

這個任務,毫無疑問地被放到了「決派」肩上。

直至今天仍在襲用的資產階級國家體系,將在這場鬥爭中被決派所摧毀。

現在的關鍵問題在於:從臨時權力機構--革命委員會過渡到正式的國家機器,將採取什麼樣的道路。

一種人的主張是「和平過渡」,這就是說,革命委員會的建立,鞏固和完善之時,便是革命委員會過渡成為正式權力機構之日,在這時期至多只會發生革命委員會中個別領導人的成員的變動或撤換。

我們的看法完全和上述相反,而認為嶄新的國家機器誕生之日,是臨時權力機構被群眾運動推翻之時。我們公開地宣布,真正的權力機器只有通過對臨時權力機構的嚴重鬥爭才能墮到地上。

「決派」則將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得到鍛煉,上升為統治集團。

無論是哈爾濱的「炮轟派」,還是貴州的「四一一」,他們對臨時權力機構的鬥爭,不管是否意識到了,都是在為完成「決派」的歷史使命在進行英勇的嘗試。

我們分析工人中造反最早的也多是其中的知識分子,現在他們多半掌了權。在他們面前也有一個改造自己,使自己真正取得工人階級的代表的資格的過程。否則一定會成為曇花一現的人物。而那些曾經一時受過蒙蔽的工農群眾,一經改正,可以很快地成為決心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無產階級革命派。

也許有人會指責我們說我們在宣揚「左派轉化論」,我們承認這條罪狀。

以「赤總工二司」、「民辦工人」等為代表的臨時工,合同工,他們同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英勇鬥爭,很大程度是從他們的社會地位出發,為維護並且鞏固他們的經濟地位而奮鬥,這一大階層被空前浩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卷進了運動。他們最希望革命越徹底越好,因此留念他們在運動中結成的團體……這中間有相當一批人會參加決派的隊伍。

1968年1月25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