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二十七

卷二十七

寶器部

編輯

金第一

編輯

敘事

編輯

  《爾雅》曰: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餅金謂之鈑,絕澤謂之銑。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璗音蕩,鏐,林幽反,即紫磨金也;銑,最有光澤也。)許慎《說文》曰: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生,百陶不輕,西方之行也。《周易》曰:乾為金。《尚書》曰:金曰從革。《周易參同契》曰:黃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後漢書》曰:益州金銀之所出。《華陽國志》曰:廣漢涪水有金銀之礦。王隱《晉書》曰:鄱陽樂安出黃金,鑿土十餘丈,披沙之中。所得者大如豆,小如粟米。南郡象林南有四國,皆稱漢人,貢金供稅。《後魏書》曰:枝豆國出金銀,河鉤羌國出金珠。《齊書》曰:金車,王者至孝則出;金人,王者有盛德則游於後池。林邑有金山,汁流於浦。葛洪《神仙傳》曰:容成公服三黃得仙,所謂雄黃、雌黃、黃金。《漢武內傳》曰:西王母有九丹金液金漿。《林邑記》曰:上金為紫磨金,又曰揚邁金。《孟子》曰:兼金,好金也。《淮南子》曰:玦五百歲生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為黃龍。(玦,石也,中央數五,故五百歲一化。澒音胡貢反,澒,黃金水銀也。)秦以一鎰為一金而重一斤,漢以一斤為一金。

事對

編輯

  【紫光 赤氣】《晉永和起居注》曰:盧江太守路永表言:於穀城北,見水岸邊紫赤光,得金一枚,狀如印齒。《地鏡圖》曰:黃金之氣赤黃,千萬斤以上,光大若鏡盤,金氣發大,上赤下青也。

  【鳴山 耀室】王子年《拾遺記》曰:少昊時,金鳴於山,銀湧於地;或如龜蛇之類,乍似人鬼之形。崔鴻《後燕錄》曰:董統上言於慕容垂曰:臣聞陛下之奇有六焉,厥初之奇,金光耀室。

  【賜郭 聘莊】宗躬《孝子傳》曰:郭巨,河內溫人也,妻生男。謀曰:「養子則不得營業,妨於供養,當殺而埋焉。」鍤入地,有黃金一釜,上有鐵券曰:「黃金一釜,賜孝子郭巨。」《韓詩外傳》曰:楚襄王遣使,持金千斤聘莊子,欲以為相。莊子固辭不許。

  【照魅 抵蛙】王子年《拾遺記》曰:方丈山有池,泥色金而味辛,以泥為器,可作丹矣。百煉可為金,金色青;照鬼魅,猶如照面不得藏形也。燕丹子曰:太子與荊軻之東宮,臨池而觀。軻拾瓦投蛙,太子奉金丸,軻用抵蛙。複進,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但臂痛耳。」

  【緘書 封璽】《尚書》曰:武王疾,周公作金縢。孔安國注云:為請命之書,藏之於匱,緘之以金,不欲人開之也。《春秋運斗樞》曰:舜為天子,東巡。臨觀,黃龍五采,負圖出置舜前。圖以黃玉為柙,黃金為繩,封兩端。章曰金,黃帝符璽也。

  【探鳩 化鵲】劉義慶《幽明錄》曰:長安有張氏者,晝獨處室。有鳩自入,止於對床。張惡之,披懷祝曰:「鳩,爾來為我禍耶,止承塵;為我福耶,入我懷。」鳩翻飛入懷。以手探之,不知所在,而得一金帶鉤焉,遂寶焉。自是之後,子孫昌盛。又曰:常山張顥為梁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稍,下墮地。人爭取,即化為一圓石。顥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蓬萊觀 昆侖台】《列子》曰:複革謂殷湯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中有山。一曰岱輿,二曰方壺,三曰員嶠,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上高觀皆金闕。《關令內傳》曰:老子與尹喜,登昆侖上。金台玉樓,七寶宮殿,晝夜光明,乃天帝四王之所遊處。有珠玉七寶之床。

  【晉棗據詩】金玉有本質,焉能不堅剛;惟在遠爐炭,幽居永潛藏。

  【晉郭璞《金銀贊》】惟金三品,揚越作貢;五材之珍,是謂國用。務經軍農,爰及雕弄。

銀第二

編輯

敘事

編輯

  《爾雅》曰: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說文》曰:銀,白金也。《漢書》曰: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他銀一流直一千,是為銀貨。(朱提,縣名,屬犍為。)《後魏書》曰:銀出始興陽山縣,又出桂陽陽安縣驢山。有銀礦,二石得銀七兩。白登山亦有銀礦,八石得銀七兩。(宣武帝詔並置銀官,每令采鑄。)《後魏書》曰:後魏孝明皇帝開恆州銀山之禁,與人共之。《魏志》曰:濊國男女系銀,廣數寸以為飾。《廣州記》曰:廣州市司用銀米,遂成縣。任山有銀穴,有銀沙。《瑞應圖》曰:王者宴不及醉。刑罰中,人不為非,則銀甕出。

事對

編輯

  【洗礦 鑄礫】酈元注《水經》曰:潺水山水源有金銀礦,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銀。王韶之《始興記》曰:小首山,宋元嘉元年夏,霖雨山崩,自顛及麓,崩處有光耀,望若辰砂。居人往觀,皆是銀礫,鑄得銀也。

  【構宮 為闕】《列子》曰:周穆王執化人之柄,騰而上天,暨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史記》曰: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也,皆以黃金白銀為宮闕。

  【鏤盤 飾鼎】魏收《後魏書》曰:太武皇帝和平二年詔:中尚坊作黃金合盤,鏤以白銀,鈿以玫瑰。阮諶《三禮圖》曰:牛鼎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錯以白銀。

  【榜闕門 雕層閣】東方朔《十洲記》曰:東方外有東明山,有宮焉。左右闕而立,其高百尺。建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釋智孟《遊外國傳》曰:龜茲國高樓層閣,金銀雕飾。

  【後魏太武帝《黃金盤鏤以白銀銘》】九州致貢,殊域來賓;乃作茲器,錯用奇珍。鍛以紫金,鏤以燭銀。

珠第三

編輯

敘事

編輯

  《易坤靈圖》曰:至德之盛,五星如連珠。《禮鬥威儀》曰:其政平,德至淵泉,則江海出明珠。樊文淵《七經義》曰:珠母者,大珠在中,小珠環之。《爾雅》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後漢書》曰:珠,奉中陰精也;樂,明珠色也;璣,珠不圓也。夫餘出珠,大如酸棗。常琚《華陽國志》曰:廣陽縣山出青珠。永昌郡博南縣有光珠穴,出光珠。珠有黃珠、白珠、青珠、碧珠。《後魏書》曰:河鉤羌國出金珠。伏無忌《古今注》曰:章帝元和元年,明珠出館陶,大如李,有光耀。三年,明珠出豫章海底,大如雞子,圍四寸八分。和帝永元五年,鬱林降人得大珠,圍五寸七分。《山海經》曰:三珠樹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皆為珠。徐衷《南方草物狀》曰:凡採珠常三月,用五牲祈禱。若祠祭有失,則風攪海水。或有大魚在蚌左右。白蚌珠長三寸半,在漲海中。其一寸五分,有光色,一旁小形似覆釜,為第一;珠凡三品,其一寸三分,雖有光色,形不圓正,為第二;滑珠凡三品。郭義恭《廣志》曰:有珠稱夜光,有至圓珠,置地終日不停。有石珠,鑄石為之,一名朝珠。

事對

編輯

  【夜光 明月】魚豢《魏略》曰:大秦國出明珠、夜光珠、真白珠。沈懷遠《南越志》曰:海中有大珠、明月珠、水精珠。

  【照金闕 歸瑤台】東方朔《神異經》曰:西北荒中,有二金闕,相去百丈。有明月珠,徑二尺,光照千里。《太公六韜》曰:武王入殷,釋紂之所拘,刑罪皆免之,歸瑤台之珠。

  【吐澤 藏川】《春秋保乾圖》曰:吐珠於澤,誰能不含?宋均注曰:珠出於野澤之中,誰能不含取以為寶也?《莊子》曰:其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則韜乎其事,沛乎其為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川。

  【編星 照月】《尚書考靈曜》曰:甲子冬至,日月五緯俱起牽牛,日月若編珠。郭子橫《洞冥記》曰:帝起甘泉望風台,臺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帝以飾九華之蓋,望之若照明。

  【鳳銜 龍吐】王子年《拾遺記》曰:黃帝之子名青陽,是曰少昊,一名摯。有白雲之瑞,號為白帝。有鳳銜明珠致於庭,少昊乃拾珠懷之,使照服於天下。《尚書考靈曜》曰:卯金出軫,握命孔符。赤用藏,龍吐珠也。鄭康成注曰:藏,秘也;珠,寶物,喻道也。赤漢將用天之秘道。

  【九品 六異】沈懷遠《南越志》曰:珠有九品,大五分以上至一寸八九分為大品,有光彩,一邊小平,似覆釜者,名珠;珠之次為走珠;走珠之次為滑珠;滑珠之次為珠,珠之次為官雨珠;官雨珠之次為稅珠;稅珠之次為蔥符珠。《墨子》曰: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所謂良寶。

  【笑舞鶴 握靈蛇】孫柔之《瑞應圖》曰:晉平公鼓琴,有玄鶴二雙而下,銜明珠舞於庭。一鶴失珠,覓得而走。師曠掩口而笑。曹植《與楊德祖書》曰: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北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時也,人人自為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曜瓊蚌 隱金沙】郭璞《江賦》曰:瓊蚌晞曜以瑩珠,石去應節而揚葩。曹植《遠遊篇》曰:夜光明珠,下隱金沙;采之誰遺,漢女湘娥。

  【出黃枝 遺赤水】《林邑記》曰:黃枝州上戶口殷富,多明珠雜寶。《莊子》曰:黃帝游於赤水之北,登於昆侖之邱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於赤水,使智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亻解緣蓋反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度寸 徑尺】《韓詩外傳》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輝。王子年《拾遺記》曰:燕昭王時,有黑鳥白頭,集王之所,銜洞光之珠,圓徑一尺。此珠色黑如漆,而懸室內,百神不能隱其精靈。

  【照乘 媚川】《史記》曰:魏王與齊威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若寡人國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陸機《文賦》曰: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三色 七采】沈約《宋書》曰:文帝詔太史令錢樂之作小渾天,安二十八宿,中外以白真珠及青黃三色珠為三象星,日月五星悉居黃道。《西京雜記》曰:高祖斬白蛇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匣。劍在室,光景猶照於外也。

  【一篋 千金】《管子》曰:桓公問管子曰:「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管子對曰:「君分壞而貢,入市朝同流,黃金一篋也,江陽之珠一篋也。此謂以寡為多,以狹為廣。」《莊子》曰:河上有家貧窮,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川,得千金之珠。

  【白花 文鏡】郭子橫《洞冥記》曰:帝起甘泉望風台,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百寶用,則珠母璣鏡也。宋均注曰:事神明得,則文珠有光可為鏡。

  【拾濁水 沉丹泉】《抱樸子》曰:識珍者必拾濁水之明珠,賞氣者必采穢藪之芳蕙。任嘏《道論》曰:丹泉之珠,沉於黃泥;之寶,藏於裔石。

  【飾桂櫝 鈿金盤】《韓子》曰:楚人有鬻其珠於鄭者,為之木蘭之匱。薰以桂椒,飾以珠玉,綴以玫瑰。魏收《後魏書》曰:武皇帝和平二年秋,詔中尚坊作黃金合盤十二具,鈿以玫瑰珠玉也。

  【梁吳均《碎珠賦》】寶月生焉,越浦隋川;標魏之美,擅楚之賢。既登席而趨麗,亦綴履而升妍;豈銜恩以赴時,獨佩皎而騰天。瀛淮激電,甘海震雷,明珠碎矣,於川之隈。視員流而失轉,見折水之亡回;謝驪宮之瑞飾,粉靈蚌之神胎。若有人兮聲芒昧,芳徽斷兮明珠碎。明珠碎兮愴何宣,珠之形兮不復全;撫陸離之瓊佩,吊幽翳之金筵。豈照車與燭,但黃塵及寒煙。聊歌曰:玉川之津兮已濡,幽蘭之草兮亦舒;又聞珩璧之獨照,不見掌上之明珠。已矣哉,若使青□之可尚,當與碎珠而同棲。

  【晉江統《珍珠銘》】嗣茲陽景,系晷太陽;嘉彼金生,廉聲以彰。

  【晉郭璞《蚌贊》】萬物變蛻,其理無方;雀雉之化,含珠懷。與月虧盈,氣協晦望。

玉第四

編輯

敘事

編輯

  《周易》曰:乾為金,為玉。《雒書》曰:王者不藏金玉,則紫玉見於深山;服飾不逾祭服,則玉英出。《大戴禮》曰:玉在山而木潤。《瑞應圖》曰:玉甕者,聖人之應也。不汲自盈。王者飲食有節,則出。《禮記》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縝,致也;栗,堅貌。)廉而不劌,義也;(劌,傷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越,揚也;詘,止貌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玉中病也;瑜,其中間美也。)孚尹旁達,信也;(孚讀為浮,尹讀如竹箭之筠。浮筠,謂玉采色也。采色旁達,不有隱翳,似信。)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禮含文嘉》曰:玉石得宜則太白常明。《禮稽命徵》曰:王者得禮制,則澤谷之中有白玉焉。《逸論語》曰:玉十謂之區,治玉謂之琢,亦謂之雕。(雙玉為玨,五玨為區。雕,治璞也。)差,玉色鮮白也;瑩,玉色也;瑛,玉光也;瓊,赤玉也;瑾瑜,美玉也;無,舞三采玉也;玲瓏皇,玉聲也;敫,玉佩也;貞,充耳也;ロ,玉飾以水藻也。《山海經》曰:玨,二玉相合。充,夷蠻系耳玉也。稷翼之山及鹿臺山,其上多白玉;俞次之山,多嬰垣之玉;泰冒之山浴水出焉,其中多藻玉;[B096]山之上,丹水出焉,中多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玉膏所出,五色乃清,五味乃馨。瑾瑜玉堅栗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禦不祥。龍首之山,若水出焉,其中多美玉;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其中多蒼玉;平邱在三桑東,爰有遺玉。《十洲記》曰:瀛洲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京兆記》曰:藍田出美玉如藍,故曰藍田。《本草》曰:玉,其味甘,生如白頭公,服之延年。

事對

編輯

  【抵鵲 棲鳥】桓寬《鹽錢論》曰:崑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劉禎《清慮賦》曰:結東阿之扶桑,接西雷乎燭龍;上青雘之山,蹈琳瑉之途。玉樹翠葉,上棲金烏。

  【神寶 帝瑞】蔡邕《琴操》曰:卞和者,楚野人,常居山耕種。因得玉璞,以獻於懷王。王以為欺慢,斬其足。和作歌曰:「悠悠沂水,經荊山兮;精氣郁浹,穀岩岩兮;中有神寶,灼灼明兮;穴山采玉,難為功兮。」《禮含文嘉》曰:龍馬金玉,帝王之瑞應。

  【飾鳩杖 名燕釵】《續漢書》曰:三老五更杖玉杖。又曰:仲秋之月,郡道皆按行比人。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也。郭子橫《洞冥記》曰: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一神女,留一玉釵以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共謀欲碎之。明視釵匣,唯見白燕直升天。後宮人常作玉釵,因名玉燕釵,其言吉祥。

  【六端 三棘】《周禮》曰: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墨子》曰:和氏之璧,夜光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良寶者也。

  【垂棘 浮筠】張揖《廣雅》曰:昭華白珩,定璜和璧,垂棘,玉也。《禮記》曰: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瑉,何也?」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浮筠旁達,信也。」

  【荊ギ 魯寶】劉琨詩曰:握中有玄璧,乃自荊山ギ。《逸論語》曰:,魯之寶玉也。孔子曰:「美哉,遠而望之,煥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一則孚勝。」

  【白虹 青氣】《禮記》曰: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瑉何也?」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氣如白虹,天也。」司馬彪《續漢書》曰:桓帝時,光祿吏舍壁下夜有青氣,視之,得玉鉤。鉤長七寸二分,五寸四分,各一枚,身中皆雕鏤。

  【瓊華 瑤蕊】《毛詩》曰:尚之以瓊華乎而。劉禎《清慮賦》曰:錯華玉以茨屋,駢雄黃以為墀;紛以瑤蕊,糅以玉夷。

  【五德 三采】《五經通義》曰:玉有五德,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逸論語》曰:玉如瑩也。無,三采玉也。

  【昌城蕊 長洲英】《漢武內傳》曰:西王母雲:昌城玉蕊夜山火玉。又,長洲一名青邱,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

  【見紫光 浮青氣】沈約《宋書》曰: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則光見深山。《地鏡圖》曰:玉,石之精也,其在石中。若山中石潤而浸旁有水。其居地,其氣清而浮,其氣青白而圓光轉,其地中常潤。   賦

  【晉賦鹹《玉賦》】萬物資生,玉稟其精,體乾之剛,配天之清。故珍嘉在昔,寶用罔極。夫豈君子之是比,乃王度之所式,其為美也。若此,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曠千載以遐棄,一朝而見齒。為有國之偉寶,薦神祗於明祀;豈連城之足雲,喜遭遇於知己。

錢第五

編輯

敘事

編輯

  《周官》曰: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鄭玄注曰:泉或作錢。)《國語》曰:周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以振救人。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母重也,重大倍,故為母;子輕也,其輕小半,故為子。)《漢書》曰:凡貨金錢布泉之用,夏殷以前,其詳靡記。周立九府圓法。(圓即錢也。)秦兼天下,幣為三等:黃金為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漢高後二年,行八銖錢,六年行五珠錢。(應劭曰:秦作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則八銖也。漢乙太重,更鑄莢錢,今民間榆莢錢是也。人患其太輕,複行八銖錢。五銖者,應劭所謂莢錢。)文帝五年,除盜鑄錢令,更造四銖錢。(應劭曰:四銖錢文,亦曰半兩。)武帝建元元年,行三銖錢;五年,罷三銖,行半兩。時郡國鑄錢人多,公卿請令京師鑄官赤仄,(仄者,以赤銅為之郭。)一當五。賦官用非赤仄不行,禁郡國無得鑄,專令上林三官鑄,而天下非官錢不得行。王莽居攝,變漢制,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文」。又造契刀、錯刀。其環如大錢,身形如刀,長二寸,文曰「契刀」。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十」,與五銖錢凡四品並行。莽即真,乃罷錯刀、契刀及五銖錢,而更作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名曰寶貨。小錢次七分三銖,曰「公錢一十」,次八分五銖,曰「幼錢二十」,次九分七銖,曰「中錢三十」,次一寸九銖,曰「壯錢四十」。因前大錢五十,是為錢貨六品。《魏志》曰:黃初三年,以穀貴罷五銖錢。《華陽國志》曰:公孫述廢銅錢,置鐵錢,百姓貨賣不行。《宋書》曰:元嘉七年,六一錢署鑄四銖錢。《宋略》曰:泰始中,通私鑄而錢大壞矣。一貫長三寸,謂之鵝眼。錢,減此者謂糸延環錢,貫之以縷,入水不沉。市井不復料數,十萬不盈一掬。斗米一萬,他物稱之。至是禁鵝眼,糸延環,餘別通用也。

事對

編輯

  【鮫文 鵝眼】郭子橫《洞冥記》曰:帝升望月台,有三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襦,合握鮫文之大錢三枚,以置帝幾前。身止而影動,因名曰「輕影錢」。裴子野《宋略》曰:沈慶之啟通私鑄而錢大壞矣。一貫長三寸,謂之鵝眼錢。

  【贖罪 買官】《漢書》曰:隆慮公主病,因以金千斤,錢千萬,為子昭平君豫贖一死罪。武帝許之。《九州春秋》曰:靈帝賣官,廷尉崔烈入錢五百萬,以買司徒。烈拜之日,天子臨軒,顧左右曰:「恨不小靳,可至千萬。」

  【青蚨 白撰】干寶《搜神記》曰:南方有蟲,其形似蟬而大,其子著草葉如蠶種。得子以歸,則母飛來就之。殺其母以血塗其子,以其子塗母,用錢貨市,旋則自還。淮南子術以之還錢,名曰「青蚨」。《漢書》曰:武帝更錢,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金三品。其一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撰。

  【選一 投三】華嶠《後漢書》曰:劉寵,字祖榮,拜會稽太守,政不煩苛,徵為將作大匠。山陽有五六老叟,人齎百錢送寵曰:「鄙生未嘗識郡朝。自明府以來,狗不夜吠,人不見吏。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寵為人選一大錢受之。趙岐《三輔決錄》曰:安陵清者項仲山,飲馬渭水,每投三錢而去。

  【白金 赤仄】《漢書》曰:武帝更錢,造銀錫為白金。又曰:武帝時郡國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官赤仄。如淳注曰:以赤銅為之郭。

  【體乾 郊地】綦母氏《錢神論》曰:黃金為父,白銀為母,鉛為長男,錫為適婦。天性剛堅,須火終始;體圓應乾,孔方效地。王隱《晉書》曰:惠帝時有《錢神論》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其積如山,其流如川。

  【數甕 一囊】王韶之《始興記》曰:勞口東岸,有石四方,高百餘仞,其狀如台。注雲:父老相傳:此石,昔有三人伐木以作橋,於石頂戲,見數甕錢,共取半甕還。趙壹詩曰:伊憂北堂上,抗葬倚門前;文史徒滿腹,不如一囊錢。

  【三官鑄 九府法】《漢書》曰:禁郡國無得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而令天下非三官鑄不得行。又曰:大公為周立九府圓法。

  【晉魯褒《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利,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笑之口。錢多者處其前,錢少者居其後云云。

  【陳張正見《錢啟》】豈期疲こ壁立,猥蒙殊賜。名稱榆莢,非投飲馬之橋;價重圓泉,寧棄咒雞之野。暫移周府,才經漢鑄,始降王門;忽光私室,青鳧委質。笑夷甫之不言,赤仄垂緡,重河間之能數。

錦第六

編輯

敘事

編輯

  劉熙《釋名》曰: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制字帛與金也。《丹陽記》曰: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吳亦資西蜀,至是始乃有之。《益州記》曰:錦城在益州南笮橋東流江南岸,蜀時故錦宮也。其處號錦裡,城墉猶在。《鄴中記》曰:錦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大博山、小博山、大茱萸、小茱萸、大交龍、小交龍,蒲桃文錦、斑文錦、鳳皇朱雀錦、韜文錦、桃核文錦,或青綈,或白綈,或黃綈,或綠綈,或紫綈,或蜀綈,工巧百數,不可盡名也。

事對

編輯

  【文龍 朱雀】《魏志》曰:景初中,賜倭女王絳地文龍錦五疋。陸《鄴中記》曰:禦府中有鳳皇錦、朱雀錦。

  【斑文 綠地】陸《鄴中記》曰:織錦羅在中尚坊,三署皆數百人,有斑文錦。《西京雜記》曰:武帝時得貳師天馬,以玫瑰石為鞍轡,鏤以金銀,以綠地五色錦為蔽泥。

  【綢槓 束髮】《爾雅》曰:素錦綢槓。郭璞注曰:以白地錦韜旗之竿也。《禮記》曰:童子之飾也,緇布衣錦緣、錦紳,並紉錦束髮。

  【維舟 挽車】韋昭《吳書》曰:甘甯住止,常以繪錦維舟,去輒割棄以示奢。虞溥《江表傳》曰:陸遜攻劉備於夷陸,備舍船步走,燒皮鎧以斷道,使兵以錦挽車,走入白帝。

  【似雲霞 若燈燭】王子年《拾遺記》曰:懦支國人時來獻貢,有列堞錦,文似雲霞。覆以日月,如城雉棲堞也。又曰:懦支國人時來獻貢,有列錦,文似列於燈燭。

  【鸞章 虎文】王子年《拾遺記》曰:周靈王起昆昭之台,以享群臣。張鸞章錦,文如鸞翔。《漢官儀》曰:虎賁中郎將,古官,衣紗單衣,虎文錦,余文郎亦然。

  【明光 柔滑】陸《鄴中記》曰:石季龍冬月施熟錦流蘇鬥帳,四角安純金龍頭,銜五色流蘇;或用黃綈,博山文錦;或用紫綈,大小明光錦。王子年《拾遺記》曰:員嶠之山,名環邱。東有雲石,廣五百里,有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其質輕軟柔滑。

  【翻鴻 文鳥】郭子橫《漢武列國洞冥記》曰:元鼎元年,起招仙靈閣於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有走龍錦,有翻鴻錦。《異物志》曰:錦鳥,文章如丹地錦,而藻繢互交。俗人見其似錦,因謂之錦鳥。

  【前秦苻堅秦州刺史竇韜妻蘇氏《織錦回文七言詩》】仁智懷德聖虞唐,真妙顯華重榮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津河隔塞殊山梁,民士感曠怨路長;身微閔己處幽房,人賤為女有柔剛。親所懷想思誰望,純清志潔齊冰霜;新故或億殊面牆,春陽熙茂雕蘭芳。琴清流楚激弦商,奏曲發聲悲摧藏;音和詠思惟空堂,心憂增慕懷慘傷。

繡第七

編輯

敘事

編輯

  《周官》曰:五色備謂之繡,此言刺繡衣所用也。《釋名》曰:繡,修也,文修然。《尚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禮記》曰:仲秋之月,命有司文繡有恆,必循其故,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以同於所安樂之義也。故有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春秋元命苞》曰:織女之為言神女也,成衣立紀,故齊能成文繡,應天道。(女功之事齊能神天下,故懸以衣人得此氣。)《漢書》曰:賈人無得衣錦繡綺。景帝詔曰:錦繡纂組,害女功也。又曰:黼黻者,古天子之服也。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以被牆也。《晉東宮故事》曰:太子納妃,有絳杯羅繡幅被一。《孫卿子》曰:天子者,勢至重,尊無上矣。衣被則五彩雜間,色重文繡,加飾之以珠玉也。《范子 計然》曰:古者庶人老耋而後衣絲,其餘則麻而已,故曰布衣。今富者綺繡羅紈,素綈冰錦也。繡細文出齊,上價匹二萬,中萬下五千也。

事對

編輯

  【連煙 布地】《漢武別國洞冥記》曰:元鼎元年起仙靈閣,編翠羽麟毫為簾,有連煙之繡,走龍之錦。潛潭巴曰:天子文繡布地,地必動,絕無嗣也。

  【加五采 成六幣】王充《論衡》曰:繡之未刺,錦之未織,絲帛何以異哉?加五采之巧,施針縷之飾,則文章炫耀。學士有文章,其猶絲帛布五色之功。《周禮》曰: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黻。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

  【衣馬 藻龍】《史記》曰:楚莊王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華屋之下;席之以露床,啖之以棗脯。郭子橫《漢武別國洞冥記》曰:甘泉宮有霞光繡,有藻龍繡。

  【梁張率《繡賦》】尋造物之妙巧,固飾化於百工;嗟莫先於黼繡,自帝虞而觀風。雜藻火與粉米,郁山龍與華蟲。若夫觀其締綴,與其依放,龜龍為文,神仙成象。總五色而極思,藉羅紈而發想;具萬物之有狀,盡眾化之為形。既綿華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明;若春隰之揚葩,似秋漢之含星。已間紅而約紫,亦表玄而裡素;間綠竹與蘅杜,雜青松與芳樹。若乃邯鄲之女,宛洛少年;顧影自媚,窺鏡自憐。極車馬之光飾,盡衣裳之妖妍。既徙倚於丹墀,亦徘徊於青閣;不息末而反本,吾謂遂離乎澆薄。

羅第八

編輯

敘事

編輯

  劉熙《釋名》曰:羅,文羅疏也。《魏志》曰:魏制,自公列侯以下,大夫以上,皆得服綾錦羅綺紈素金銀飾鏤之物。自是以下,雜彩之服,通於賤人。張敞《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絳真文羅幅被一,絳真文羅七。《晉書》曰:晉令,六品以下得服羅綃。

事對

編輯

  【絳文 金簡】張敞《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絳真文羅幅被一。《太上黃庭經》曰:黃庭為不死之道,受者齋九日,然後受之,結盟立誓,期以勿渫。古者盟以玄雲之錦,九十尺;金簡鳳文之羅,四十匹。

  【薦地 從風】《漢武內傳》曰:帝七月七日,掃除宮掖之內,設座大殿之上,以紫羅薦地,燔百和香,然九微燈,以待王母。《孫子》曰:隋珠曜日,羅衣從風。

絹第九

編輯

敘事

編輯

  劉熙《釋名》曰:絹,糸巨也,其絲厚而疏也。《廣雅》曰:繁む鮮支,絹也。《後魏書》曰:《四民月令》曰:八月清風戒寒,趣絹縑帛。《晉故事》:凡民丁課田,夫五十畝,收租四斛,絹三疋,綿三斤。凡屬諸侯,皆減租穀畝一斗,計所減以增諸侯;絹戶一疋,以其絹為諸侯秩;又分民租戶二斛,以為侯奉。其餘租及舊調絹,二戶三疋,綿三斤,書為公賦,九品相通,皆輸入於官,自如舊制。《晉令》:其趙郡,中山,常山國輸縑當絹者,及余處常輸疏布當綿絹者,縑一疋當絹六丈,疏布一疋當絹一疋,絹一疋當綿三斤。舊制,人間所織絹布等,皆幅廣二尺二寸,長四十尺為一端,令任服。後乃漸至濫惡,不依尺度。

事對

編輯

  【王獻書 沈慶夢】沈約《宋書》曰:羊欣父不疑為烏程令。欣年十二,王獻之為吳興,甚知愛之。嘗夏日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獻之書裙幅而去。欣書本工,因此彌善。又曰:沈慶之,字弘先,廢帝遣從子攸之,齎藥賜慶之死,時年八十。是夕,慶之夢有人以兩疋絹與之,謂曰:「此絹足度」。謂人曰:「老子之年不免矣,兩疋八十尺足度,無盈餘矣。」

  【疏糸巨 繁む】劉熙《釋名》曰:絹,糸巨也,絲厚而疏也。《廣雅》:繁む鮮支,絹也。

  【光如雪華 輕比蟬翼】魏文帝《說諸物》曰:江東葛為可,寧比總絹之む輩,其白如雪華,輕譬蟬翼。

  【梁徐勉《謝敕賜絹啟》】臣勉言,傳詔傅靈惠宣敕垂賜絹二十疋,伏惟皇太子,睿情天發,粹性玄凝,作震春方,繼離朱陸。嘉日茂辰,畢宮告始,龍樓起曜,博望增華,含生鳧藻,率土躍。臣運屬會昌,命逢多幸,預奉休盛,複頒恩錫。白素起獨麗之色,兼兩邁邱園之賁,慶荷之情,實百常品。不任下情,謹奉啟謝聞。謹啟。

  【梁庾肩吾《謝武陵王齎絹啟》】肩吾啟,蒙齎絹二十疋。清河之珍,邱園慚其束帛;關東之妙;潛織陋其卷綃。下官謬眷扁舟,暫瞻還旆,而天下渥ツ,增余論之榮,江漢安流,無溯洄之阻。遂使鶴露霄凝,輕立變,雁風朝急,冶服成溫。有謝筆端,無辭陳報,不任下情,謹奉啟事謝聞。謹啟。     

草部(附)

編輯

五穀第十

編輯

敘事

編輯

  《周易》曰:日月麗於天,百穀草木麗於土。《周書》曰:凡禾,麥居東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周官》曰:太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鄭司農雲: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麥。)凡王之膳食用六穀,(鄭司農雲:稻黍稷梁麥。)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鄭玄註:五穀,麻黍稷麥豆。)職方氏掌天下之圖,辨其邦國都鄙九穀之數。揚州、荊州,其穀宜稻;豫州、并州,其穀宜五種;(鄭玄雲:黍稷菽麥稻。)青州,其谷宜稻麥;兗州,其穀宜四種;(黍稷稻麥。)雍州、冀州,其穀宜黍稷;幽州,其穀宜三種。(黍稷稻。)《大戴禮》曰:食氣者神明而壽。食谷者智惠而巧,不食不死。《禮鬥威儀》曰: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孟夏驅獸無害五穀;仲夏之月,乃命百縣,雩祀百辟,以祈穀實;孟秋之月,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臣專政,私其君位,則草木不生,禾穀不實。《梁傳》曰: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康,五穀不升曰荒。大之禮,君食不兼味;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禱而不祠,五穀皆熟為有年。揚雄《方言》曰:凡以火幹五穀之類,出自山東。齊楚以往曰熬,隴冀以往曰{福灬},秦晉之間曰{取灬}。楊泉《物理論》曰: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養性之術,常使穀氣少,則病不生矣。粱者,黍稷之總名;稻者,溉種之總名;菽者,眾豆之總名。三穀各二十,種為六十,疏果之實助穀各二十,凡為百穀,故《詩》曰:播厥百穀者,穀種眾種之大名也。《范子 計然》曰: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東方多麥稻,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宜,各有高下。高而陽者多豆,平而陰者多五穀。許慎《說文》曰:禾,嘉穀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禾之秀實為稼,莖節為禾。一曰稼,事也,在野曰稼。《禮記》曰:稻曰嘉疏。蔡邕《月令》曰:十月獲稻;在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異物志》曰:交趾一歲再種。《抱樸子》曰:南海晉安有九熟之稻。郭義恭《廣志》曰:有虎掌稻,紫芒稻,赤廣稻,蟬鳴稻,七月熟。稻有蓋下白,正月種,五月獲。獲其莖,根複生,九月複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漠稻,七月熟。此三種大且長,三枚長一寸半。《養生要集》曰:粳,稻屬也,稻亦粳之總名也。道家方藥,有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也。稻米粒白如霜,味苦,主溫。服之,令人多瘦無肌膚。粳米味甘,主利五臟,長肌膚,好顏色。《說文》曰:秫,稷之粘者也。又曰:秫,粘粟也。崔豹《古今注》曰:稻之粘者為秫,禾之粘者為黍。《廣志》曰:秫有赤有白,有胡秫,早熟及麥。《養生要集》曰:秫米味酸。《汜勝之書》曰:黍者,暑也,種必除暑,先夏至三十日。《禮記》曰:黍曰薌合。《說文》曰:,黍也,一稃二米,所以釀鬯;黍,禾屬粘者也。孔子曰:黍可以為酒。《廣志》曰:有燕頷黍,牛黍,南尾秀成赤黍,馬革大黑黍,亙黍;有毛黃黍,白黍。《說文》曰:稷,五穀之長也。《廣志》曰:破藏稷逼麥,稷也。此二者以四月熟。《本草》曰:稷米甘無毒,主益氣,補不足。《說文》曰:粟,嘉穀之實也,粟之為言續也。《廣志》有赤粟、白莖粟,有黑粟,有張公班粟。《本草》曰:陳粟味苦無毒,主胃疽熱中渴,利小便。崔豹《古今注》曰:糜,祭也。《後漢書》曰:烏丸國其地宜祭。《呂氏春秋》曰:飯之美者,山陽之祭。楊泉《物理論》曰:梁者,黍稷之總名也。《爾雅》曰:{艸}赤苗,芑白苗。(郭璞註:{艸},赤粱粟;芑,白粱粟,皆好穀。)《廣志》曰: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本草》曰: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青冀。左思《魏都賦》曰:有雍邱之粱。崔る《七依》曰:玄山之粱。《廣雅》曰:大豆,菽也;小豆,答也;<豆卑>豆、豌豆,留豆也;胡豆<豆>,雙也。豆角謂之莢,其葉謂之藿也。巴菽,巴豆也。《說文》曰:萁,豆莖。楊泉《物理論》曰:菽者,眾豆之總名也。《廣志》曰:種小豆,一歲三熟,味甘;白豆粗大可食,刺豆亦可食。豆苗似小豆,紫華,可為面,生朱提,建寧。胡豆有青有黃者。《禮記》曰:仲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嘗麻,先薦寢廟。《淮南子》曰:汾水濁而宜麻。《養生要集》曰:麻子味甘無毒,主補中益氣,服之令人肥健。麻子一名麻ナ,一名麻勃。《廣雅》曰:苣藤,弘胡麻也。《抱樸子》曰:胡麻一名方莖,服餌不老,耐風濕。其葉名青襄。《廣雅》曰:大麥,也;小麥,ピ也。《說文》曰: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周所受來也;,麥莖。《廣志》曰:宛麥似大麥,出涼州;旋麥,三月種,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麥而肥,出鄭縣;有半夏小麥,有秀芒大麥,有黑廣麥。

事對

編輯

  【靈稼 嘉穀】曹植《社頌》曰:靈稼阿那,一禾千莖。許慎《說文》曰:禾,嘉穀也。至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時之中,故謂之禾,此其義也。

  【合穎 連莖】魏收《後魏書》曰:許謙,字元遜,代人也。子洛陽為雁門太守,家田三生嘉禾,皆異隴合穎。《春秋說題詞》曰:嘉禾之滋,莖長五尺,五七三十五,故連莖三十五穗,以成盛德。

  【六穗 三苗】虞預《會稽典錄》曰:謝承遷吳郡督郵。歲穰,嘉禾六穗,生於部屬。《尚書 大傳》曰: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為一穗,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為一穗,抑天下其和為一乎。」

  【銜滋 吐秀】《春秋說題辭》曰:禾者銜滋之。宋均注曰:銜滋液以生,故以禾為名。鄭氏《婚禮謁文贊》曰:嘉禾為谷,班祿是宜;吐秀五七,乃名為嘉。

  【充箱 實野】《尚書 大傳》曰: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為一穗,長充箱。董仲舒《春秋繁露》曰:禾實於野,粟郵於倉,皆奇怪,非人意者也。

  【北裡 西山】《史記》曰:管仲說桓公曰:「古之封禪,北裡之禾,所以為盛。」蘇林注曰:北裡,地名也。阮籍詩曰:豈若西山草,琅與丹禾。

  【照九阿 齊萬畝】阮籍詩曰:垂穎臨曾城,餘光照九阿。曹植《社頌》曰:秀吐穗,萬畝齊,平蔭蓋隴,百穢不生。

  【九熟 再種】《抱樸子》曰:南海晉安有九熟之稻。楊孚《異物志》曰:交趾冬又熟。農者一歲再種。

  【青穗 紫莖】周處《風土記》曰:兼稻之青,穗米皆青白也。許慎《說文》曰:稻,餘也。業稻,紫莖不黏者。

  【半夏 一旬】蔡邕《月令章句》曰:十月獲稻,人君嘗其先熟,故在季秋九月熟者,謂之半夏稻。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有融澤,五穀多良。有浹日之稻,言一旬而生也。

  【紫芒 赤廣】郭義恭《廣志》曰:有虎掌稻、紫芒稻。又曰:有赤廣白米稻,南方有蟬鳴稻、累子稻、白漠稻,並七月熟。

  【青芋 白莖】郭義恭《廣志》曰:有青芋稻,六月熟。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和靈稻,言寒者食之則溫,熱者食之則體冷。莖多白。

  【黑廣 白霜】郭義恭《廣志》曰:粳有烏粳黑廣,有青幽白夏之名。《本草經》曰:粳米味苦,主溫,米粒白如霜。

  【五里香 三月種】魏文帝《與朝臣書》曰:江表唯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粳耶。上風吹之,五里聞香。崔《四民月令》曰:三月可種粳稻。

  【秋薦 夏登】《禮記》曰: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又曰:仲夏之月,農乃登黍也。

  【滿握 盈疇】劉穎《魯都賦》曰:黍稷油油,粳族垂芒;殘穗滿握,一穎盈箱。王粲《登樓賦》曰: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邱;華實蔽野,黍稷盈疇。

  【燕含 馬革】郭義恭《廣志》曰:黍有燕頷之名,又有驢皮黍。又曰:牛黍,南尾秀成赤黍,馬革大黑黍。

  【 釒至釒至】《毛詩》曰: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爾雅》曰:釒至釒至,獲也。劉熙《釋名》曰:釒至釒至,斷黍稷聲。

  【東門徙 南夷獻】《韓子》曰:吳起欲攻秦小亭,置一石赤黍門外,令人能徙此於西門外者,賜之上田宅,人爭徙之。乃下令曰:「明日攻秦,能先登者,仕之大夫,賜之上田宅。」於是攻之,一朝而拔。沈約《宋書》曰:黃帝時,南夷乘白鹿來獻鬯。《爾雅》雲:,黑黍。

  【薦宗廟 享司寒】《古今注》曰:和帝元興元年,黑黍禾二實生任城,得米三斗八升,以薦宗廟。《左傳》曰:申豐封季武子曰:「其藏冰也,黑牡黍,以享司寒。」杜預注雲:「黑牡黑牲,黍黑黍也。司寒,北方玄冥之神也,故物皆用黑。有事於外,故祭其神。」

  【盈倉 破藏】《毛詩》曰:我黍與與,我稷翼翼,我倉既盈,我庾惟億。郭義恭《廣志》曰:破藏,稷也。

  【四月熟 五穀長】郭義恭《廣志》曰:逼麥稷以四月熟。許慎《說文》曰:稷,五穀之長。

  【瓊膏 玉粒】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瓊脂粟。言質白如玉,柔滑如膏,食之盡壽不病。又曰:員嶠之山名環邱,上有方湖千里,多大鶴,高一丈,群飛於湖際,銜采不周之粟於環邱之上。粟生穗,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也。

  【龍枝 鳳冠】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龍枝之粟,言其枝屈曲似游龍,食之善走。又曰:有鳳冠粟,似鳳之冠,食者令人多力。

  【千株 五變】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雲渠粟。生,葉似扶蕖,食之益顏色。粟莖赤多黃,皆長二丈。千株生。《春秋說題辭》曰:粟五變,以陽化生為苗,秀為禾,三變而發謂之粟,四變入臼米出甲,五變而蒸飯可食。

  【大粒 長枝】楊泉《物理論》曰:凡種有強弱,土有剛柔。土宜強,高莖而疏粟,長穗而大粒。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耀枝粟,言其枝長而弱,無風自搖,食之多壽。

  【薌萁 鹽鑽】《禮記》曰:祭宗廟之禮,梁曰薌萁。郭義恭《廣志》曰:鹽鑽梁粒如蟣子,魏文帝以為粥云云。

  【長莖 大目】《呂氏春秋》曰:得時之菽,長莖而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多枝數節,競葉蕃實。《春秋佐助期》曰:豆神為靈趙,長七尺,大目,通於時節。

  【紫花 綠色】郭義恭《廣志》曰:豆,苗似小豆,紫華,可為面,生朱提。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傾離豆,見日即傾葉,食者曆歲不饑。豆莖皆大若指而綠,一莖爛熳數畝。以上豆。

  【紫色 紅苣】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紫實之麻,粒如粟,色紫。迮為油,則汁如清水,食之目視鬼魅也。又曰:有倒葉麻,如倒苣。紅紫色,亦名紅冰麻,言冰寒乃有實。

  【益氣 飛明】《本草經》曰:麻子味甘無毒,主補中益氣,令人肥健。王子年《拾遺記》曰:有飛明麻,葉黑,實如玉。風吹之如塵,亦名明塵麻。

  【紅冰 紫粒】王子年《拾遺記》曰:東極之東,有倒葉麻,色紅赤,亦名紅冰麻,食之令人顏色白潔。又曰:有紫實麻,粒如粟。以上麻。

  【一莖 九穗】《晉起居注》曰:太康十年,嘉麥出扶風郡,一莖兩穗,傾皆有枝,實三倍。崔鴻《前涼錄》曰:永嘉元年,嘉麥一莖九穗,生於姑臧。

  【三葉 兩歧】《呂氏春秋》曰:孟夏之山,百穀三葉而獲大麥。《東觀漢記》曰:張堪為漁陽太守,勸人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以上麥。

  【晉張翰《豆羹賦》】乃有孟秋嘉菽,垂枝挺莢;是刈是獲,充簟盈篋。香鑠和調,周疾赴急。時禦一杯,下嚥三歎。時在下邑,頗多艱難;空匱之厄,固不輟歡。追念昔日,啜菽求安。

  【晉湛方生《孫苗贊》】茜茜嘉苗,擢擢階側;弱葉蘩蔚,員棘疏植;流津沃根,輕露濯色。

蘭第十一

編輯

敘事

編輯

  按《說文》曰:蘭,香草也。《離騷》曰:紉秋蘭以為佩。又曰:秋蘭兮蘼蕪。又曰:疏石蘭兮以為芳。(王逸曰:石蘭,香草;疏,布也。)《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蘭,芳也。)《禮記》曰:婦人或賜之[QVDK]蘭,則受獻諸舅姑。《家語》曰: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文子》曰:日月欲明,浮□蓋之;叢蘭欲發,秋風敗之。《孫卿子》曰:民之好我,芬若椒蘭也。

事對

編輯

  【燕蘿 謝庭】《左傳》曰: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姑,夢天與己蘭,曰:「余為伯,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蘭有國香,人服媚之。」文公與之蘭而禦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語林》曰: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侄何預人事,而政欲使其隹。」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

  【紉佩 蔭池】《離騷》曰:紉秋蘭以為佩。晉傅玄《詠秋蘭詩》曰:秋蘭蔭玉池,池水清且芳;雙魚自踴躍,兩鳥時徊翔。

  【綠葉 紫莖】《離騷》曰:秋蘭兮靡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莖,芳菲兮襲予。又,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丹穎 縹蒂】左思《齊都賦》曰:其草則有杜若蘅菊,石蘭芷蕙,紫莖丹穎,湘葉縹蒂。

  【顏師古《幽蘭賦》】惟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灑嘉言而擅美,擬自操以稱賢。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冠庶卉而超絕,曆終古而彌傳。若乃浮□卷岫,朗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水鮮;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競然。感羈旅之招恨,狎寓客之留連;既不遇於攬采,信無憂乎剪伐。魚始陟以先萌,雖鳴而未歇;原擢穎於金陛,思結陰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醞,耀華燈於百枝。

  【太宗文皇帝《詠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湯;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和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里非芬芳。

  【梁孝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春蘭本無豔,春澤最葳蕤。燕姬得夢罷,尚書奏事歸。臨池影入浪,從風香拂衣。當門已芬馥,入室複芳菲。蘭生不擇逕,十步豈難稀。

  【後樑宣帝《詠蘭詩》】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陳張正見《賦新題得蘭生野逕詩》】披襟出蘭畹,命酌動幽心;鋤罷還開路,歌喧自動琴。華燈共影落,芳杜雜花深;莫言閑逕裡,遂不斷黃金。

菊第十二

編輯

敘事

編輯

  《爾雅》雲:菊,治薔也。周處《風土記》曰:日精,治薔,皆菊之花莖別名也。生依水邊,其華煌煌;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九月律中無射,俗尚九日而用候時之草也。《名山記》曰:道士朱孺子服菊草,乘雲升天。《抱樸子》曰: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也;而根莖花實異名,或無效者,故由不得真菊。又曰:菊花與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所謂苦如薏者也。應劭《風俗通》曰:南陽酈縣有甘谷,水甘美,雲其山上有大菊,水從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餘家,不復穿井,悉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中百餘,下七八十者。名大夭。菊花輕身益氣,令人堅強,故也。《本草經》曰:菊有筋菊,有白菊、黃菊。菊花一名節花,一名傳公,一名延年,一名白花,一名日精,一名更生。又雲:陰威一名朱嬴,一名女花。其菊有兩種者:一種紫莖,氣香而味甘美,葉可作羹,為真菊;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名薏,非真菊也。

事對

編輯

  【白華 黃蕊】《吳氏本草》曰:菊華一名白華。盧諶《菊賦》曰:翠葉雲布,黃蕊星羅;熒明茜粲,庵藹猗那。

  【青柯 紫莖】鐘會《菊華賦》曰:青柯紅芒。嵇含《菊花銘》曰:煌煌丹菊,暮秋彌榮;旋蕤圓秀,翠葉紫莖。詵詵仙徒,食其落英。

  【糅玉英 耀金華】鐘會《菊花賦》曰:掇以纖手,承以輕巾;揉以玉英,納以朱唇。服之者長生,食之者通神。左九嬪《菊花頌》曰:英英麗質,稟氣靈和;春茂翠葉,秋耀金華。

  【儀鳳集 星羅雲布】潘尼《秋菊賦》曰:馨達幽遠,光燭隰原;招仙致靈,儀鳳舞鸞。飛莖散葉,倚靡相尋;游女望榮而巧笑,雛遙集而弄音。盧諶《菊賦》曰:何斯草之特瑋,涉節變而不傷;超松柏之寒茂,越芝英之冬芳。翠葉雲布,黃蕊星羅。

  【魏鐘會《菊花賦》】何秋菊之可奇兮,獨華茂乎凝霜;挺葳蕤於蒼春兮,表壯觀乎金商。延蔓蓊鬱,緣阪被崗;縹幹綠葉,青柯紅芒。芳實離離,暉藻煌煌;微風扇動,照曜垂光。於是季秋初月,九日數並;置酒華堂,高會娛情。百卉凋瘁,芳菊始榮;紛葩曄曄,或黃或青。乃有毛嬙西施,荊姬秦嬴,妍姿妖豔,一顧傾城。擢纖纖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仰撫雲髻,俯弄芳榮。

  【晉潘尼《秋菊賦》】垂采煒於芙蓉,流芳越於蘭林;游女望榮而巧笑,雛遙集而弄音。若乃真人采其實,王母接其葩。或充虛而養性,或增妖而揚娥;既延期以永壽,又蠲疾而弭屙。

  【唐太宗文皇帝《賦得殘花菊詩》】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濃晞晚笑,風勁淺殘香。細葉雕輕翠,圓花飛碎黃;還將今歲色,複結後年芳。

  【宋鮑昭《答休上人菊詩》】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岡草;味貌複何奇,能令君傾倒。玉碗徒自羞,為君愧此秋;金蓋覆牙半,何解心獨愁。

  【陳叔達《詠菊詩》】霜間開紫蒂,露下發金英;但令逢採摘,寧辭獨晚榮。

芙蓉第十三

編輯

敘事

編輯

  《爾雅》曰:荷芙蕖,(江東呼荷華為芙蓉。)其莖茄,其葉荷,其本密,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詩義疏》曰:的,五月中生。生啖脆,至秋表皮黑。的成可食,或可磨以為飯。如粟飯,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又可為糜。《華山記》曰:華山頂上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者羽化。《太清諸草木方》曰:七月七日採蓮花七分,八月八日採蓮根八分,九月九日採蓮實九分,陰乾下,服方寸匕,令人不老。

事對

編輯

  【紫飾 朱儀】張奐《芙蓉賦》曰:綠房翠蒂,紫飾紅敷;黃螺圓出,垂蕤散舒。纓以金牙,點以素珠。閔鴻《蓮華賦序》曰:川源清澈,羨溢中塘;芙蓉豐植,彌被大澤,朱儀榮藻,有逸目之觀。 

  【同幹 駢花】沈約《宋書》曰: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天泉池。樂游苑池、玄圃圓池,並二蓮同幹。《宋起居注》曰:泰始二年,嘉蓮一雙,駢花,並實,合跗同莖,生豫州鱧湖。

  【金房 珠實】傅玄歌曰:煌煌芙蕖,從風芬葩;陰結其根,陽發其華。金房綠葉,素珠翠柯。王子年《拾遺記》曰:漢昭帝游柳池,有芙蓉紫色,大如鬥。花葉甘可食,芬氣聞於十里之內,蓮實如珠。

  【星懸 電發】孫敬《芙蓉賦》曰:芬馥揚馨,煙晃星懸,爛如朱霞。朝興炯若,流景在天。孫楚《蓮華賦》曰:紅花電發,暉光煒煒;仰曜朝霞,俯照淥水。

  【兩華 千葉】《宋紀》曰:文帝元嘉二年,蓮生建康擔湖,一莖而兩華。《華山記》曰:華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華,服之羽化。

  【映丹墀 濯玄瀨】傅亮《芙蓉賦》曰:伊玄匠之有瞻,悅嘉卉於中蕖,既暉映於丹墀,亦納芳於綺疏。嵇含《甘瓜賦》曰:芙蕖振采,濯莖玄瀨;流葩映川,莫此為最。

  【魏曹植《芙蓉賦》】竦芳柯以從風,奮纖枝之璀璨。其始榮也,皎若夜光尋扶桑;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湯穀。芙蕖蹇產,菡萏星屬;絲條垂珠,丹莖吐綠;燁燁,爛若龍燭。

  【宋鮑昭《芙蓉賦》】青房兮規接,紫葩兮圓羅;樹妖嬈之弱幹,散菡萏之輕柯。上星光而倒景,下龍麟而隱波;戲錦鱗而夕映,濯繡羽而晨過。排積霧而揚芬,鏡洞泉而含綠;葉折水而為珠,條集露而成玉。潤蓬山之瓊膏,耀蔥河之銀燭;冠五華之仙草,超四照之靈木。

  【唐太宗文皇帝《采芙蓉詩》】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鳥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孝元帝《賦得涉江采芙蓉詩》】江風當夏清,桂棹逐流縈;初疑京兆劍,複似漢冠名。荷香風送遠,蓮影向根生;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輕。日暮鳧舟滿,歸來度錦城。

  【隋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複兩心同。

萱第十四

編輯

敘事

編輯

  《說文》曰:萱,忘憂草也。束《發蒙說》曰:甘棗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憂。《毛詩》曰:安得萱草,言樹之背。(背,北堂也。)

事對

編輯

  【忘憂 解思】束《發蒙說》曰:萱草可以忘憂。張華《博物志》曰:《神農經》曰:中藥養性,謂合歡蠲忿,萱草忘憂也。王朗《與魏太子書》:不遺惠書,所以慰沃;奉讀歡笑,以藉饑渴。雖複萱草忘憂,皋蘇釋勞,無以加也。

  【梁徐勉《萱草花賦》】覽詩人之比興,寄草木以命詞;惟平章之萱草,欲忘憂而樹之。爰有幽憂,庭閑志靜;高木列其陰,蘭芳糅其影。玩叢葩之爭芬,悅群根之競穎。或開紅而散紫,鹹{芬土}於上春;信茲華之獨秀,投金質於炎辰。既耀色以祛晦,亦含香而可均;不恃合歡之木,舞俟孫枝之筠。同芰荷於闌暑,及蟬露乎首。其葉四垂,其跗六出,亦曰宜男,加名斯吉。華而不豔,雅而不質;隨晦明而舒捲,與風霜而榮悴。笑杜蘅與揭車,何眾匯之能匹。

  【隋陽休之《詠萱草詩》】開跗幽澗底,散彩曲堂垂;優柔清露濕,微穆惠風吹。朝朝含麗景,夜夜對華池。

  【隋魏彥深《詠階前萱草詩》】綠草正含芳,霍靡映前堂;帶心花欲發,依籠葉已長。雲度時無影,風來乍有香;橫得忘憂號,餘憂遂不忘。

萍第十五

編輯

敘事

編輯

  《爾雅》曰:蘋,萍也,(郭璞曰:江東謂之藻。)其大者。周處《風土記》曰:萍,芹菜之別名也。《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昆侖之焉。《禮記》曰:季春之月,萍始生。《淮南子》曰:萍樹根於水,木樹根於土。《淮南萬畢術》曰:老血變為萍。(聚血之精至黃泉。)《本草》曰:水萍一名水華,味辛寒,治暴熱身癢。下水氣,烏鬚髮,久服輕身,生雷澤。

事對

編輯

  【浮水無根 渡江得實】許慎《說文》曰:蘋,萍也。無根,浮水而生。《家語》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生水澤 寄清池】《本草經》曰:水萍一名水華,味辛寒,生池澤水上。療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何晏詩曰:轉蓬去其根,流飄從風移;芒芒四海途,悠悠焉可彌。願為浮萍草,託身寄清池;且以樂今日,其後非所知。

  【色青 華白】《范子 計然》曰:水萍出三輔,色清者善。《吳氏本草》曰:水萍一名水廉,生池澤水上。葉圓小,一莖一葉,根入水。五月華白,三月采,日干之。

  【共祭祀 羞王公】《毛詩》曰:采,大夫妻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左傳》曰:蘩蘊藻之菜,可羞於王公。

  【西晉夏侯湛《浮萍賦》】步長渠以遊目兮,覽隨波之微草;紛漂潎以澄茂兮,羌孤生於靈沼。因纖根以自滋兮,乃逸蕩乎波表;散圓葉以舒形兮,發翠彩以含縹。蔭修魚之華鱗兮,翳蘭池之清潦。既澹淡以順流兮,又雍容以隨風;有纏薄於崖側兮,或回滯乎湍中。紛上下而靡常兮,漂往來其無窮。仰熙陽曜,俯憑綠水;停不安處,行無定軌。流息則寧,濤擾則動;浮輕善移,勢危易蕩。似孤臣之介立,隨排擠之所往。內一志以奉朝兮,外結心以絕黨;萍出水而立枯兮,士失據而身枉。睹斯草而慷慨兮,固知直道之難爽。

  【南齊劉繪《詠萍詩》】可憐池內萍,氛氳紫複青;巧隨浪開合,能逐水低平;微根無所綴,細葉詎須莖;漂泊終難測,留連如有情。

  【庾肩吾《賦得池萍詩》】風翻乍青紫,浪起時疏密;本欲歎無根,還驚能有實。

苔第十六

編輯

敘事

編輯

  周處《風土記》曰:石發,水苔也。青綠色,皆生於石也。《爾雅》曰:{艸潭},石衣也。(郭璞曰:水苔也。一名石發。)又《廣雅》曰:石發,石衣也。《說文》曰:苔,水衣也。沈懷遠《南越志》曰:海藻一名海苔,或曰海羅。生研石上。《廣志》曰:空室無人行則生苔蘚,或青或紫。一名圓蘚,一名綠錢。

事對

編輯

  【石發 水衣】《爾雅》曰:{艸潭},石衣也。郭璞注雲:水苔也,一名石發,江東食之。張揖《廣雅》曰:石發,石衣也。許慎《說文》曰:苔,水衣也。

  【沒階 生閣】王智深《宋紀》曰:王微,字景玄,太保弘之弟子也。吏部尚書江湛愛其才用,舉為吏部郎。陳病篤不受,因以與湛書告絕。足不逾閾,十有餘載,棲遲於環堵之室,苔草沒階。謝莊《月賦》曰:陳思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弗怡中夜。

  【梁江淹《青苔賦》】餘鑿山楹為室,有青苔焉。意之所之,故為是作。嗟青苔之依依兮,無色類而可方;必居閑而就寂,似幽意而深傷。故其處石,則松栝交陰,泉雨長注;橫澗俯視,崩壁仰顧。悲凹險兮,唯流水而馳騖,遂能屈上生,班駁下布,異人貴其貞精,道士悅其回趣。咀松屑以高想,捧丹經而永慕。若其在水,則鏡帶湖沼,錦匝池林,春塘秀色,陽鳥好音。青郊未謝兮白日照,路貫千里兮綠草深;乃生水而搖盪,遂出波而沉淫。假青條兮蔥翠,借黃華兮舒金。游梁之客,徒馬疲而不能去;兔園之女,雖蠶饑而不自禁。寂兮如何?苔積網羅。視青蘼之杳杳,痛百代兮恨多,故其所詣,哀以情起。感以怨來,魂慮斷絕,精念徘徊。睹彼木蘭與豫章,既中繩而獲夭;及薜荔與蘼蕪,又懷芬而見表。至哉青苔之無用,吾孰知其多少。

  【梁沈約《詠青苔詩》】綠階已漠漠,泛水複綿綿;微根如欲斷,輕絲似更聯。長風隱細草,深堂沒綺錢;縈郁無人贈,葳蕤徒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