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二十三
卷二十三 道釋部
道第一
編輯敘事
編輯靈寶真一《自然經訣》曰:大道者,不可強名也。強名曰大,強字曰道。《隋書 經籍志》曰:蓋萬物之奧,聖人之至賾也。太玄真一《本際經》曰: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本行經》曰:道言元始天尊,以我因緣之勳,錫我太上道君之號。高上《老子內傳》曰:太上老君姓李氏,名耳,字伯陽。其母曾見日精下落,如流星飛入口中,因有娠,七十二歲而生。常有五色雲繞其形,五行之獸衛其堂,於陳國渦水李樹下,剖左腋而生。又曰:鶴髮龍顏,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參牛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有雙柱;耳豎大三門,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舌絡錦文;形長一丈二尺,齒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圖寶章變化之方,及還丹伏火水汞液金之術,凡七十二篇。後魏《釋老志》曰:其為教也,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積行立功,累德增善,乃有白日升天,長生世上;又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鹹所統攝焉。
事對
編輯【氣祖 帝先】《玄妙內篇經》曰:元道本起於元首,萬氣之祖。《老子》曰:道沖而用之,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氏之子,象帝之先。王弼注雲:帝,天帝也。
【貸三 生一】《明威經》曰:天道善貸,貸以三氣。上氣曰始,其色正青;中氣曰元,其色正白;下氣曰亥,其色正黃。《老子》曰:道生一。孫登注曰:妙一宅於太虛之內,玄化資於至道之用,故因其所由謂之曰生。
【感星 夢日】葛洪《神仙傳》曰:老子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後聖九玄道君列紀經》曰:後聖君之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其形,乃感而孕焉。
【姓李 字芝】葛洪《神仙傳》曰:老子出於李家,猶以李為姓。《上清三天君列紀經》曰:上清真人姓桓,字芝,乃中皇時人也。
【托洪胎 剖李腹】《本行經》曰:太上道君,托胎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道德經序訣》曰:周時複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號曰老子。
【玄女吞氣 聖母夢雲】《玄妙內篇經》曰:三氣,八十一萬億歲後,化生玄妙玉女,又生後八十一萬億。歲後,三氣變化,五色玄黃,妙玉女口仍即吞之;八十一萬億,乃化從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為老子。聖母夢雲見夢日注。
【合氣為名 指樹為姓】《龜山元錄經》曰:高上玉皇上聖帝君九天玉真,皆德空洞以為字,合二氣以為名。《玄妙內篇經》曰:老君托從李母生。李母無婿,老君指李樹曰:「此為我姓。」
【把十蹈五 雙柱三門】葛洪《神仙傳》曰:洪按《朱韜玉劄》、《金簫內經》,皆雲老子足蹈三五,手把十文,鼻骨雙柱,耳三門。
【綠腸朱髓 蒼腎青肝】《列記經》曰:若三元宮有琳劄綠腸朱髓。又曰:玄都丹台有皇皇金字者,則青肝紫絡,蒼腎綾文。
【綠筋紫腦 銜日戴星】《道君列紀經》曰:鬥中若有玄玉籍者,則自有綠筋,若三元宮有琳劄青紫腦錦舌。
【七十二色 三十二光】《龜山元錄經》曰:自高上虛皇頂負圓光,七十二色。又曰:太微天帝君,身生三十二色寶光矣。
書
編輯【上皇玉帝君乃吟玉清之隱書】上景發晨暉,金霄鬱紫清;三素曜瓊扇,九玄上招靈。手掇青林花,回蓋太元庭;寢宴頤綠房,飛步透玉京。提攜朱景玉,長煙亂虛營;玄歸自司保,何以怨無生。
詩
編輯【東晉湛方生諸人共講老子詩】吾生幸凝湛,智浪紛競結,流宕失真宗,遂之弱喪轍。雖欲反故鄉,埋翳歸途絕;滌除非玄風,垢心焉能歇。大矣五千鳴,特為道喪設;鑒之誠水鏡,塵穢皆朗徹。
贊
編輯【東晉孫綽《老子贊》】李老無為,而無不為;道一堯孔,跡又靈奇。塞關內鏡,冥神絕涯;永合元氣,契長兩儀。
序
編輯【後周守文《道教實花序》】混成元胎,先天地而生;玄妙自然,在開闢之外。可道非道,因金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闡說。高不可揆,深不可源,之而章三光,舒之而綿六合。廣矣大矣,於得盡其鉤深;恍兮惚兮,安可窮其象物。十善之戒,四極之科,金簡玉字之音,瓊笈銀題之旨;升玄內教,靈寶上清,五老赤書之篇,七聖紫文之記。故以暉諸篆籀,煥彼圖牒,玄經籍,可得而談者焉。若乃包含天地,陶育乾坤,無大不大,無小不小,隨之而不見其後,迎之而不見其前,周流六虛,希微三氣。無上大道,游於空洞之上;梵形天尊,見於龍漢之劫。日在丁卯,拜東華之青童;辰次庚寅,虔臺山之靜默。漢史亦載道有三十七家,九十三篇,斯止略序宗塗。匪采奧賾,詎詳金液之異,未悟石函之奇。見之者尚迷,聞之者猶豫。非有天尊之說,曾無大聖之言,豈下四蕊之丹,罕識五光之彩。區區瑣瑣,盍各而言。
仟第二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仟,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惟昔聖賢,懷玄抱真,體服九鼎,化淪與並。(九鼎謂丹砂之精。)含精養神,通德三元;(天地人也)。精液腠理,筋骨致堅。眾邪辟除,正氣常存;累積長久,變形而仙。《史記》曰: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諸仙及不死藥在焉,黃金白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山反居水下。欲到則風引船面去,終莫能至。崔玄《山瀨鄉記》曰:老子為十三聖師,養性得仙,各自有法。凡三十六,或以五行六甲陳,或以服食度骨筋;或以深巷大岩門,或以呼吸見丹田;或以流理還神丹,或以歙遊天山;或以元陽長九分,或以恬澹存五官;或以清淨飛淩□,或以三辰建鬥回;或以三五竟複還,或以聲罔處海濱;或以三黃居魄魂,或乙太一行成均;或以六甲禦六丁,或以祭祀致鬼神;或以吹沉深泉,或以命門固靈根;或以乘璿璣得玉泉,或以專守升於天;或以混沌留吾年,或以把握知塞門;或乙太一柱英氛,或以虛無斷精神;或以黃庭乘僮人,或以柱天德神仙;或以玉衡上柱天,或以六甲游玄門;或以道引俯仰伸,或以寂寞在人間;或以藥石上騰雲,或以九道致紅泉;或以厥陰三毛間,或以去欲但存神。《抱樸子》曰: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不修而但務方術,終下得長生也。行惡行大者司命奪紀,小過奪算;隨所犯輕重,故所奪有多少。
事對
編輯【桂父 茅君】《裴氏廣州記》曰:桂父,常食桂葉,見知其神尊事之。一旦與鄉曲別,飄然入雲。葛洪《神仙傳》曰:茅君學道成而歸,自說吾有神靈之職,某月日當之官。至期登羽車而去。
【赤松 黃石】劉向《列仙傳》曰:赤松子,神農時雨師。服水玉散,教神農服,入火自燒。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隨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神仙傳》曰:黃石君者,修彭祖之術,年數百歲,猶有少容。亦學地仙,不求升雲。
【金母 玉妃】《空洞靈章經》曰:紫微煥七台,騫樹秀玉霞;眾聖集琳宮,金母命清歌。《靈寶赤書經》曰:元始登命,太真案筆,玉妃拂筵,鑄金為簡,刻書玉篇。
【山圖 園客】劉向《列仙傳》曰:山圖隴西人,馬踏折腳,山中道人教服地黃、當歸、羌活、玄參。服一年,病癒身輕。追道人問,自雲五嶽使也。能隨吾,汝便不死。山圖追隨六十餘年,歸來行母服。複去,莫知所之。又曰:園客,濟陽人,種五色香草,積十年,服食其實。有五色蛾上香草末。客收而養之,生桑。蠶時,有女夜至,自稱客妻,道蠶狀。客與俱,蠶繭大如盆,繰訖俱去,莫知所之。
【木工 陶正】劉向《列仙傳》曰:赤松子輿者,黃帝時人。不食五穀,啖百草花。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又曰:甯封子者,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積火自燒,而隨煙氣或上或下。
【龍師 魚吏】劉向《列仙傳》曰:師門能使火,食桃李葩,為夏孔甲龍師。孔甲殺而埋之外野,一旦風雨迎之。又曰:赤鬚子者,豐人,雲秦穆公時主魚吏也。食松實、天門冬、石脂,齒落更生,發墮更出。後去止吳山七十餘年,莫知其所至。
詩
編輯【東晉郭璞《遊仙詩》】陽穀吐靈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東山。朝日何晃朗。回風流曲欞,幽室發逸響;悠然心永懷,眇爾自遐想。仰思舉雲翼,延首矯玉掌;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賢宜勵德,羨魚當結網。
【又詩曰】采藥遊名山,將以救年頹;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登仙撫龍駟,迅駕乘奔雷;鮮裳逐電曜,雲蓋隨風回。手頓羲和轡,足踏閶闔開;東海猶蹄涔,昆侖螻蟻堆。遐邈冥茫中,俯視令人哀。
【梁武帝《遊仙詩》】水華究靈奧,陽精測神秘;具聞上仙訣,留丹未肯餌。潛名游柱史,隱跡居郎位;委曲鳳台日,分明柏寢事。蕭史暫徘徊,待我升龍轡。
【梁沈約《奉和竟陵王遊仙詩》】朝止閶闔宮,夕宴清都闕;騰蓋擁奔星,低鑾避行月。九疑紛相從,虹旌乍升沒;青鳥去複留,高堂雲不歇。葛花有餘照,淹留且晞髮。
【周庚信《和趙王遊仙詩》】藏山還采藥,有道得從師;京兆陳安世,成都李意期。玉京傳相鶴,太一受飛龜;白石香新芋,青泥美熟芝。山精逢照鏡,樵客遇圍棋;石文如碎錦,藤苗似亂絲。蓬萊在何處,漢後欲遙祠。
詞
編輯《步虛詞》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搖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棗花;上元應送酒,來往蔡經家。
【又詞】北閣臨玄水,南宮坐絳雲;龍泥印玉策,天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歌吹分;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贊
編輯【宋謝靈運《王子晉贊》】淑質非不麗,難以之百年;儲宮非不貴,豈若登雲天。王子愛清淨,區中實囂喧;冀見浮丘公,與爾共繽翻。
【又《岩下一老翁五少年贊》】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道士第三
編輯敘事
編輯《太霄琅書經》曰:人行大道,號曰道士。士者何?理也,事也。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士,故稱道士。《樓觀本記》曰:周穆王尚神仙,因尹真人草制樓觀;遂召幽逸之人,置為道士。又曰:平王東遷洛邑,又置道士七人;漢明帝永平五年,置三十七人;晉惠帝度四十九人,給戶三百。後魏武帝為九州置壇,又度三十五人;文帝幸雍,謁陳熾法師,置道士五十人。《三洞道科》曰:道士有五:一天真道士,高玄皇人之流也;(《祛惑論》曰:郁華子、廣成子、紫府先生、中皇真人、河上丈人亦是也。)二神仙道士,杜沖、尹軌之例也,(《祛惑記》曰:赤松子、鬼穀子、劉叔卿、樂子長、安期先生、王方平、魯女生亦是也。)三山居道士,許由、巢父之比也,(《祛惑論》曰:王倪、善卷、東園公、裡先生亦是也。)四出家道士,宋倫、彭諶之匹也,(《祛惑論》曰:杜沖、彭宗、王探、封君達、王子年、陳寶熾、李順興亦是也。)五在家道士,黃瓊、鏗之倫也。陸法師曰:凡道士,道德為父,神明為母,清淨為師,太和為友。大戒三百,以度未兆之禍;威儀二千,以興自然之神。
事對
編輯【素券 赤明】《太上丹簡墨錄經》曰:若受法位,至真一及太一素券之號,可署先生之位。《靈寶五練經》曰:昔赤明天中道士鄭仁安,功德未滿,死於長桑北戎之阿。玄和先生於此五練生屍之符,鬱然而起,為上宮南帝老君。
【悟師 無友】《太平經》曰:悟師一人教十弟子,十以教百,百以教千,千以教萬。《真誥》曰:李少君口訣雲: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無君也;塊然獨立,是無友也。
【稷丘 鬼穀】《列仙傳》曰:稷丘公者,太山下道士。漢武帝東巡狩,乃冠章甫,衣黃衣,擁琴來迎帝曰:」勿上,必傷指。「帝上,左指折。為丘公立祠。鬼穀事見敘事。
【善忍 句曲】《靈寶五練經》曰:昔善忍國有道士,姓現,字信然,師無常。《真誥》曰:秦孝王時,道士周大賓,往句曲山下種五果也。
【玄黃 青赤】洞《真隱玄玉晨金華玉經》曰:朱字鳳一,明光映軒,上座玄黃,中序天真。老子《立德經》曰:道士有上中下,深於道多者名上座。《龜山無錄經》曰:皇上萬始先生,秋三月則化形為青赤紫三色之光。
【三景 二暉】《太上八素真經》曰:凡遵三景,稱三景弟子,已度三人會師友已從傳授,得稱三景法師。《上清紫晨君經》雲:上皇先生紫晨君,蓋二暉之胤,結玉晨之精。
【貴人 給戶】《洞淵經》雲:道士貴人悉天上來也。給戶事見敘事。
【東園公 西門惠】《漢書》曰: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裡先生,四皓也。見敘事。《漢書》曰:道士西門惠,知王莽之將終,劉氏複為天子。
詩
編輯【魏知古《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詩》】羽客今何在?空尋伊洛間;忽聞歸苦縣,複想入函關。未作千年別,猶應七日還;神仙不可見,寂寞返蓬山。
觀第四
編輯敘事
編輯《太上決疑經》曰:元始天尊在協晨靈觀。《諸天內音經》曰:太上觀罪福之賜,開死生之門,九靈觀主天地大期,洞靈上觀主禦帝君,紫陽觀主雲風,北靈觀主開八書於空洞,通陽觀主得度之人,大靈觀主得度升仙人太和真人。《尹軌樓觀先師傳》曰:周穆王問杜沖,靈宅棲玄,為修觀。《道學傳》曰:茅山南洞,有崇元觀,道士張允之,觀前別地為金陵觀。女道士王道憐,入龍山自造觀宇,名玄曜觀。張元始複於茅山南洞,造玄明觀。
事對
編輯【玉虛 金洞】《外國放品經》曰:北方有元洲,地方三千里,無色象形影,唯有玉虛紫館。《洞玄經》曰:金洞素虛館,金母太素三元君所居。
【紫館 丹室】《玉皇玄聖記》曰:游龍交馳於紫館之上。《太洞五經注訣》曰:丹室者,朱火天室館也。
【叢霄 明霞】《洞玄五行經》曰:中黃老君曰:子既知身藏,又當知天地父母之家;五城十二樓,真秘於叢霄之觀。《三元經》曰:元始天王於明霞之館,大霄雲戶下,教以授三天玉童。
【三陰 九靈】《真誥》曰:古英人改容於三陰之館,童顏於九練之屍。九靈事見敘事。
【西華 北靈】《曲素決辭經》曰:高上玉皇辭曰:目即西華館,意合廣寒宮。北靈事見敘事。
詩
編輯【陳陰鏗《遊始興道館詩》】紫台高不極,青溪千仞餘;壇邊逢藥銚,洞裡閱仙書。庭舞經乘鶴,池遊被控魚;稍昏薤葉斂,欲螟槿花疏。徒教斧柯爛,會自不淩虛。
詔
編輯【後周武帝《立通道觀詔》】制詔,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但歧路既分,流源愈遠,淳離樸散,形氣斯垂;遂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說相勝。
佛第五
編輯敘事
編輯《佛地論》曰:佛者,覺也。覺一切種智,複能開覺有情,如睡夢覺,故名為佛。《普曜經》曰:佛,兜率天降神於西域迦維衛國淨梵王宮,摩耶夫人剖右脅而生。時多靈瑞,生而能言。《本相經》曰:年十九,逾城出家學道,勤行精進。禪定六年成道,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地論》曰:姓釋迦,號牟尼佛。後魏《釋老志》曰:凡說教,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有三世識神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陶冶粗鄙,經無數形,澡練神明,乃致無生而得佛道也。其間階次心行,等級非一,皆緣淺以至深,藉微而為著,在於積仁順,蠲嗜欲,羽虛靜而成通照也。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又有五誡:去殺、盜、淫、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隋書 經藉志》曰:釋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龍人鬼並來聽法,弟子多有得道證果。後於拘屍那城婆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譯言滅度,亦言常樂我淨。弟子迦葉追共撰述其教,為十二部。後漢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而傅毅以佛對。帝遣使往天竺,得《佛經》及釋迦像,自後佛法遍於中夏。
事對
編輯【離相 斷言】《法華經》曰:如來生住於種種之地,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終歸於空。《維摩經》曰:法無名字,言語斷故。
【慈室 慧門】《法華經》曰:慈悲為室,柔和忍辱。《為度經》曰:通惠為門,以法為室。
【龍步 鸞音】《佛名經》曰:龍步佛。《新經》曰:鸞音佛。
【金乘 珠藏】《佛名經》曰:金乘佛。又曰:珠足佛、珠藏佛。
【露山 金海】《法華經》曰:甘露山。《佛稱揚功德經》曰:火光界金海如來。
【寶洲 金界】《佛名經》曰:南無寶洲佛。又曰:金色境界佛。
【日月燈 旃檀海】《十方佛名經》曰:三萬億日月燈明佛。《觀佛三昧經》曰:五百旃檀海佛。
【珠腋 金臂】《觀佛三昧經》曰:相佛腋下相中懸生五珠,如摩尼珠,上通佛腋。《十住論》曰:佛臂長過膝,如金關。
【字發 輪齒】《十住論》曰:佛發色如墨蜂,中有德字、安字。《僧伽羅剎經》曰:如來齒上有千輻輪相。
【七滿 八平】《十住論》曰:佛身七處滿,謂兩手兩肩兩足及頸。《佛地經》曰:佛表裡八處平滿,三峰腹齊如等色好。
【金精發 珠火眉】《大集經》曰:佛不以惡事加眾生,故得發色金精相。《瓔珞經》曰:佛眉象珠火。
【琉璃咽 珊瑚舌】《三昧經》曰:佛咽喉如琉璃筒。《大智論》曰:佛舌相色如珊瑚。
【珠澤毛 金花面】《離垢施女經》曰:賢者阿難以偈歎曰:「白毛眉間生,美澤猶真珠。」《修道經》曰:佛面光如金花。
詩
編輯【齊王融《訶詰四大門詩》】迅矣百齡,綿茲六人;出沒昏疑,興居愛羽。總總予求,營營爾給;匪德曰歸,唯殃斯集。貪人敗類,無厭自及;昭回不希,玄墟何泣。
【又《在家男女惡門詩》】在磨則磷,玉生雖堅;唯居必徒,豈曰能賢。冰開春日,蘭敗秋年;天教斯類,及習情遷。命符三牖,生偕十纏;茲焉遂住,憂畏方延。
【又《大慚愧門詩》】蘭室改蓬心,旌崖變伊草;丹青有必渝,絲素豈常皓。曲轅且繩直,詭木遂雕藻;一簣或成山,百里倦中道。崇漢乃王臣,大楚言元保;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虛造。
【又《努力門詩》】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為;精誠必至霜塵下,意氣所感金石離。有子合掌修名立,時王權發美譽垂;昔來勤心少騫墮,何不努力出憂危。勝幡法鼓縈且擊,智師道眾紛以馳;有生無我儼既列,無明有我孰能窺。
【又《回向門詩》】悠悠九土各異形,擾擾四生非一情;丘車策馬殉世業,市文鬻義炫虛名。三墨紛糾殊不會,七儒委郁曾未並;吉凶拘忌及數術,取與離合實縱橫。朝日夕月竟何取,投岩赴火空捐生;咄嗟失道爾回駕,沔彼流水趣東瀛。
贊
編輯【梁沈約《千佛贊》】道有偕適,理無二歸;寂照同是,形相俱非。千覺符應,遞扣冥機;七尊緬矣,感謝先違。既過已滅,未來無象;一剎靡停,三念齊想。不常不住,非今非曩;賢劫雖遼,修焉如響。棲林籍樹,背室違家;前佛後佛,跡同轉車。或遊堅固,或蔭龍華;能達斯旨,可類恆沙。萃萃群聖,均此妙極;先後參差,各隨願力。密跡弘道,數終乃陟;誓睹來運,永傳令識。
銘
編輯【梁沈約《釋迦文佛象銘》】積智成明,積因成業。能仁奚感,將吼妙法;駐景上天,降生右脅。始出四門,終超九劫;眇求靈性,曠追玄軫。道雖有門,跡無可朕;物我兼謝,心行同泯。一去後心,百非寧盡;式資理悟,悟以言陳。言不自布;出之者身,有來必應,如泥在鈞。應我以形,而余蒙瞽;守慈大夜,焉拔斯苦。仰尋尊靈,法言攸吐,不有儀形,焉誰睹。
菩薩第六
編輯敘事
編輯《度世經》曰:菩薩著法冠幘,道印綬。《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曰:藥王藥上,身長千二百由旬。隨應眾生,或十八丈,或八尺,紫金色。《虛空藏經》曰:普賢菩薩身無量無邊,百千之色,五十種光;虛空藏菩薩身二十由旬,頂上如意珠作紫金色,無涯際。《持法門經》曰:勝怨菩薩在虛空中立,與流離雲覆世界,雨金色之花。沉水香,赤真珠蓋,紺琉璃蓋,瑚珊蓋。大方等《大集經》曰:不空菩薩以三昧力,其地平正,猶如手掌。多羅樹八道,間錯羅布,其中金多羅樹,白銀葉花,銀樹,琉璃葉花,頗黎樹,馬腦葉花,馬腦樹,車渠葉花,車渠樹,真珠葉花,赤真珠樹,黃金葉花。《精進度無極經》曰:菩薩為魚王。漁人以網捕群魚,則首倒植泥中,住尾舉繩,眾魚得活。《六度集經》曰:菩薩為鸚鵡王,徒眾三千。有兩鸚鵡力勢逾眾,口銜竹衡,以為力乘,王集其上,飛止遊戲。《大智度論》曰:菩薩為迦頻羅鳥,與大象獼猴友,共在必缽羅樹下住。自相問言:「我等不知誰應為長?」象言:「我昔見此樹在我腹下,今大如是,我應為長。」獼猴言:「曾蹲地手逸樹頭,我應為長。」鳥言:「我於必缽羅林中,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樹得生。以是推之,我應最大。」象複言:「先生宿舊,禮應供養。」即時大象背負獼猴,鳥在猴上,周遊而行。《九色鹿經》曰:菩薩為鹿,其毛九種色,角如白雪。《僧伽羅剎經》曰:菩薩立行,有鳥巢頂上。懼卵墜落,及鳥未能飛,終不捨去。
事對
編輯【夢枕 飛缽】《優樓頻羅經》曰:昔有童子,修悟世間,化作女形,生長者家。其母夢琉璃枕有寶蓋,菩薩曰:「所懷子是空明菩薩。」《普起三昧經》曰:菩薩食缽,於空中自然飛來。
【鴿王 獅子】《大度集經》曰:菩薩為鴿王。《優樓頻羅經》曰:有獅子眼王菩薩。
【日城 星劫】《造天地經》曰:祭河婁國土人無有日月之光,寶光菩薩往造日城。《法華經》曰:星宿劫也。
【手花 心地】《虛空藏經》曰:寶手菩薩手中出無量花香瓔珞。《四不得經》曰:菩薩心等如地。
【三願 四誓】《菩薩內戒經》曰:菩薩當如三願。《迦葉經》曰:菩薩有四種畢定誓。
【八方 七品】《寶女經》曰:舍利佛菩薩八方無所患。《厭樓炭經》曰:有七品菩薩。
【天子按樹 帝釋聽經】《普曜經》曰:菩薩成道,入水洗浴,八萬天子,各按樹枝;菩薩牽枝出。又曰:菩薩降神母胎,天帝釋梵,鹹來聽經。
贊
編輯【東晉釋慧《遠曇無竭菩薩贊》】大匠,道玄數盡;譬彼大壑,百川俱引。涯不俟津,途不旋軫;三流開源,於焉同泯。
【宋傅亮《文殊師利菩薩贊》】在昔龍種,今也童真;業化遊方,罔識厥津。高會維那,研微盡神;發揮幽賾,導達無人。
【又《彌勒菩薩贊》】時無並後,道不二司;龍潛兜率,按轡侯時,翳翳長夜,懷而慕思;思樂朗旦,屬想靈期。
僧第七
編輯敘事
編輯《增一阿含經》曰:四河入海,無複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尊勝經名為芻,諸經名為比丘。《漢明帝內傳》曰:摩騰竺法蘭,漢地僧之始也。《高僧傳》曰:僧含,吳地僧之始也。《長阿含經》曰:凡沙門衣缽隨身,譬如飛鳥。《四十二章經》曰:僧行道如牛負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增一阿含經》曰:沙門皆草蓐為床。《四分律》曰:沙門以世俗法教白衣。《正法念經》曰:沙門不得近一切捕鳥人,戲論人外道人長。《阿含經》又曰: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
事對
編輯【六法 五門】《成實論》曰:如說比丘成就六法,能以口風吹散雪山。《高僧傳》曰:僧督得禪法要,遂精練五門。
【拘鄰 平叔】《增一阿含經》曰:將養聖眾,不失威儀,即阿若拘鄰比丘。《高僧傳》曰:廬山隱士劉遺民見僧肇。《般若無智論》曰:不意方今,複有平叔。
【離日 彌天】《增一阿含經》曰:坐禪入定,心不錯亂,即離日比丘。《高僧傳》曰:羽鑿齒嘗詣道安曰:「四海習鑿齒。」答曰:「彌天釋道安。」
【鵬耆 鷹俊】《增一阿含經》曰:言論辨了而無凝滯,又能造偈;誦歎如來德,即謂鵬耆舍比丘。《高僧傳》曰:支遁常養一鷹,人問之何以,答曰:「賞其神俊。」
【松柏 梧桐】《高僧傳》曰:姚興問司徒姚嵩:「僧睿如何?」答曰:「實鄴衛之松柏。」又曰:惠紹將於東石室自焚,臨終謂同學曰:「吾燒身處當生梧桐。」其後三日果生焉。
【三輩 四道】《無為經》曰:沙門有三:坐禪為上輩,誦經為中輩,助眾為下輩。《請僧福田經》曰:聖僧四:道果僧,菩薩僧,佛應化僧,聖應化僧。
【花氏城 杯度缽】《法藏傳》曰:馬鳴比丘,於花氏城中,與五百王子同時悟道。《高僧傳》曰:朱靈期使高麗還,值風飄至一洲,見一寺有石人。靈期竭誠懺悔,乃為真人,因以缽與杯度。度得缽,直入雲。還接之,雲:「我不見此缽,乃四千年矣。」
【仙人星 咒龍雨】《高僧傳》曰:道開從西來,日行七百里。太史奏石虎雲:有仙人星見,當有高士入境。又曰:沙公,苻堅時旱,咒龍下缽中,天即大雨。
詩
編輯【隋江總《經始興廣果寺題愷法師山房詩》】息舟侯香阜,悵別在寒林;竹近交枝亂,山長絕逕深。輕飛入定影,落照有疏陰;不見投雲狀,空留折桂心。
詔
編輯【後魏孝文帝《立僧尼制詔》】門下,凝覺澄沖,事超俗外,揣摸莞賾,理寄忘言。然非言何以釋教?非俗何能表真?是三藏舒風,必資戒典;六度ゼ化,固憑屍波。自象教東流,千齡以半,秦漢俗革,禁制彌密。故前代英人,隨宜興引,時輕昌重,以闡玄奧。先朝之日,嘗為僧禁,小有未詳,宜其修立。近見沙門統僧顯等,自雲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淺識,共詳正曲,事起{公心}々,觸未詳究。且可設法一時,粗救俗習;須玄白一同,更厘厥喪。
【宋孝武帝《沙汰沙門詔》】門下,佛法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加頃奸心頻發,凶狀屢聞,欺道亂俗,人神交忿。可付所在與寺耆長,精加沙汰,後違犯嚴其誅坐。主者詳其條格,速施行。
寺第八
編輯敘事
編輯《文殊師利菩薩經》曰: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國伽耶山寺。《增一阿含經》曰:波斯匿等五王白世尊,此僧伽戶水側,福妙最是神地。欲造寺,世尊曰:「汝等五王,此處造寺,長夜受福。」世尊即申右手,從地中出迦夜如來而告曰:「欲作神寺,當依此法。」《佛遊天竺本記》曰:達親國有迦葉佛伽藍,穿大石山作之。有五重:最下為雁形,第二層作師子形,第三層作馬形,第四層作牛形,第五層作鴿形。名為「波羅越」。(「波史越」蓋彼國名鴿。)《譬喻經》曰:阿育王起千八百寺。《高僧傳》曰:漢明帝於城門外立精舍,以處摩騰焉,即白馬寺是也。名白馬者,相傳雲天竺國有伽藍名招提,其處大富,有惡國王利於財,將毀之。有一白馬繞塔悲鳴,即停毀。自後改招提為白馬。諸處多取此名焉。
事對
編輯【二梵 三利】《增一阿含經》曰:世尊說四梵福,若能補理故寺,是謂二梵之福。《譬喻經》曰:王舍國人慾作詩,錢不足。入海得名寶珠,上國王言:「我有三利,欲作詩。人海安隱多得金寶,而不貪惜三利。」
【白馬 青鴛】白馬事見敘事。《大藏經》曰:須彌山下有青鴛伽藍。
【四廟 兩塔】《增一阿含經》曰:起四廟寺。《譬喻經》曰:賓國有兩塔寺。
【波羅越 麗跋藍】波羅越事見敘事。《十誦戒本經》曰:拘夷國寺,阿麗藍石,若阿麗跋藍石三寺,比丘君依塔彌受法戒。此寺尼,多是蔥嶺以東王侯婦女也。
詩
編輯【唐吳少微《和崔侍禦日用游開化寺閣詩》】左憲多材雄,故戌光鷙鶚;馳贈單于使,休軺太原郭。館次厭煩,情懷尋寂寞;西緣十裡餘,北上開化閣。初入雲樹間,冥未昭廓;漸出欄晃外,萬里秋景焯。歲晏風落山,天寒水歸壑;覽物頌幽果,至乘動玄鑰。但敷利解言,求用忘昏著。
【陳江總《明慶寺詩》】十五詩書日,六十軒冕年;名山極厲覽,勝地殊留連。幽崖聳絕壁,洞穴瀉飛泉;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禪。夜梵聞三界,朝香徹九天;山階步皎月,澗戶聽涼蟬。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何言望鐘嶺,更複切秦川。
【隋蕭愨《和崔侍中從駕經山寺詩》】鉤陳夜瞻徼,河漢曉參橫;游騎騰文馬,前丘轉翠旌。野禽喧曙色,山樹動秋聲;雲表金輪見,岩端畫ㄆ明。塔疑從地湧,蓋似積香成;泉高下溜急,松古上枝平。儀台多壯思,麗藻蔚緣情;自嗤非照廡,何以斷連城。
【隋孔德紹《登白馬山護明寺詩》】名岳標形勝,危峰遠鬱紆;成象建環極,大壯闡規模。曾台聳靈鷲,高殿邇陽烏;暫同游閬苑,還類入仙都。三體開碧題,萬戶洞金鋪;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遙瞻盡地軸,長望極天隅;白雲起梁棟,丹霞映ㄆ櫨。露花疑濯錦,泉月似沉珠;今日桃源客,相顧失歸途。
詔
編輯【北齊武成帝《以三台宮為大興聖寺詔》】思展聿修之重,念歸喜舍之路;肌膚匪吝,國城何寶,期濟率土,至於圓極,可以三台宮為大興聖寺。此處極土木之壯,窮丹素之妍,奇怪備於刻削,光華異於圖彩。願使靈心,神物奔會,真覺惟寂,有感必通;化為淨土,廣延德眾,心若琉璃,法輪常轉。麗甘露於大千,照慈燈於廣劫。
【後周明帝《修起寺詔》】制曰:孝感通神,瞻天罔極,莫不布金而構園,流銀而成寶殿,方知鹿苑可期,鶴林無遠,敢緣雅頌,仰藉莊嚴。欲使功侔天地,興歌不日,太師晉國公總監置,陟岵陟屺,修寺營造。
【唐貞觀年《為戰陣處立寺詔》】有隋失道,九服沸騰。朕親總元戎,致茲明罰;誓牧登而,曾無寧歲。其有桀犬,嬰此湯羅,銜須義憤,終乎握節,各徇所奉,鹹有可嘉。日往月來,逝川斯遠,雖複項藉放命,封樹紀於丘墳;鮑信捐生,凡素著於圓象,猶恐九泉之下,尚淪鼎鑊,八難之間,永纏冰炭,湫然疚懷,用忘興寢,所以樹其福田,濟其營魄。可以建義以來交兵之處,為義士兇徒殞身戎陳者,各建寺剎。招延勝侶,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所司足量定處所,並立寺名,支配僧徒,及修院宇。具為事條之聞,稱朕矜哀之意也。仍命虞世南、李百藥、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朱子奢等為碑銘,以紀功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