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二十六
卷二十六 器物部下 (服食部)
冠第一
編輯敘事
編輯劉熙《釋名》曰: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董巴《漢輿服志》曰:上古穴居野處,衣毛而冒皮。後代聖人易之,見鳥獸有冠角𩑺胡之制,遂作冠冕纓緌。《春秋繁露》曰: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玄武,貌之最嚴威者。其像在右,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三禮圖》曰:大古冠,布齊則緇之,後以為冠,冠之始也。今武冠則其遺象。《春秋合誠圖》曰:天皇大帝,北辰星也。含元秉陽,舒精吐光,居紫宮中,制御四方。冠有五采。又曰:黃帝冠黃文,白帝冠白文,黑帝冠黑文。《禮記》曰:黃冠而祭,息田夫。《家語》曰:大夫請罪,用白冠犛纓。《禮記》曰: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績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垂緌五寸,惰遊之冠也;玄冠縞武,不齒之服也。居冠屬武,自天子下達,有事然後緌。《左傳》曰:鄭子臧好聚鷸冠。《淮南子》曰:楚莊王好獬冠。《公孫屈子》曰:屈到貊冠。《戰國策》曰:宋康王為無頭之冠以示勇。《莊子》曰:宋鐦、尹文為華山之冠,以自表。《漢武內傳》曰:上元夫人戴九雲夜光之冠,西王母戴太真晨嬰之冠。
事對
編輯【卻敵 進賢】《三禮圖》曰:卻敵冠,前廣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衛士服之。《輿服志》曰:進賢冠,古緇布冠,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後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博士以下至小史一梁。
【獬豸 鵕䴊】《漢官儀》曰:獬豸獸性觸不直,故執憲者以其角形為冠。《史記》曰:高祖時,籍孺;孝惠時,閎孺。婉佞貴幸,與上臥起,故惠帝時郎中,皆冠鵕䴊、貝帶,傅脂粉,比閎籍之屬。
【蟬翅 鵲尾】《漢書》曰:張敞弟武為梁相,曰:「馭黠馬者利其銜策,當以柱後蟪文強繩之耳。」如淳注曰:蟪,蟬也,冠細如蟬翅,今御史冠是也。又曰: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應劭注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鵲尾冠是也。
【鐵柱 金顏】《漢官儀》曰:侍御史,周官也,為柱下史,冠法冠。一曰柱後,以鐵為柱。徐爰《釋問》曰:通天冠,金博山蟬為之,謂之金顏。
【卻非 交讓】《三禮圖》曰:卻非冠,宮殿僕射史服之,高三寸。《東觀漢記》曰:馬援與公孫述有舊。援從冀入蜀,述見之甚喜,與俱入宗廟,令冠交讓冠,立舊交之位。
【五彩 四重】《三禮圖》曰:五彩方山冠,各以其彩縠為冠。天子祀廟,八佾,樂五行舞人所服。《輿服志》曰:術氏冠,有五彩,衣青玄,裳前員。其制差池,邐迤四重,趙武靈王好服之。今不施用也。
【夏收 殷冔】《禮王制》曰: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老。
【雙緌 禪纚】《毛詩》曰:葛履五兩,冠緌雙止。《漢書》:江充召見上,衣紗縠單衣,冠禪纚步搖冠。
【金璫 珠瑱】《輿服志》曰: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崔鴻《前燕錄》曰:慕容雋制平上冠,悉賜廷尉以下。中秘監令,別施珠瑱。
【溫貂 勁鶡】《漢官儀》曰:侍中金蟬左貂,金取堅剛,百煉不耗。蟬取高居食潔,口在腋下,貂內勁而外溫。又曰:虎賁冠插兩鶡尾。鶡,鷙鳥中之勁果者。
【苞楯 覆杯】《輿服雜事》曰:楚漢會於鴻門,項籍圖危高祖。樊噲聞,急,乃裂衣包楯,戴以為冠,排入羽營。覆杯見弁敘事。
【招虞 遺越】招虞見旌事對。《春秋釋痾》:何休曰:「遺越人以冠,終不以為惠。」
【翠緌 朱纓】《梁書》曰:天子著遠遊冠,金蟬翠緌纓。朱纓見敘事。
【鳩拂 烏萃】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晉永康元年正月大會,有鳩入御坐武帳中,拂司空張華之冠。伏侯《古今注》曰:魯參鋤瓜,三足烏來萃其冠。
賦
編輯【魏齊幹賦】纖麗細纓,輕配蟬翼,尊曰元飾,貴為首服。君子敬慎,自強不忒。
銘
編輯【李尤《冠幘銘》】冠為元服,幘為首服;君子敬慎,自強不忒。
【傅玄《冠銘》】居高無忘危,在上無忘敬。懼則安,敬則正。
弁第二
編輯敘事
編輯《白虎通》曰:弁之為言攀,持髮也。《釋名》曰:弁如兩手相合拼時也。以爵韋為之,謂之爵弁;以鹿皮為之,謂之皮弁;以韎韋為之,謂之韋弁。董巴《輿服志》曰:爵弁,一名冕,廣八寸,長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後大,其上似爵頭色,有收持笄,所謂夏收殷冔者也。祠天地五郊明堂,雲翹舞樂人服之。《三禮圖》曰:爵弁,士助君祭之服,以祭其廟。無旒,韋弁,王及諸侯兵服也。《輿服志》曰:皮弁與委貌同制,長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廣,後卑銳,所謂夏之毋追,殷之章甫者也,行大射禮辟雍。公卿諸侯大夫行禮者冠委貌,執事者冠皮弁,衣都麻衣。《周禮》:弁師掌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笄。(璂綦同,結也,縫中貫結五采玉者。)《魏臺訪儀》曰:五采玉,一玉有五色者也。邸,以象骨周緣弁下根柢,如魏武帝所作弁柢,凡有笄無纓。曹褒云:天子弁以白玉飾。《左傳》曰:楚子玉自為瓊弁。《鄴中記》曰:石季龍官婢數十,盡著皂褠,頭著神弁,如今禮先冠。西王母交帶靈飛綬,上元夫人佩鳳文臨華綬。
事對
編輯【麟韋 象邸】《漢書》曰:王莽初獻新樂於明堂太廟,群臣冠麟韋之弁。《周禮》曰:弁師掌王之皮弁,象邸玉笄也。
【騏文 鹿章】《毛詩》曰:淑人君子,其弁伊騏。毛萇注曰:騏,文也。《白虎通》曰:上古質,先服鹿皮,取其文章也。
【加首 會發】《穀梁傳》曰:弁冠雖舊,必加於首;周室雖衰,必先諸侯。《毛詩》曰:有斐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注謂:弁所以會髮。
【告朔 視朝】《家語》曰:諸侯皮弁,以告朔於太廟。《周禮》曰:視朝則皮弁服。鄭玄注曰:視外朝之事。
印第三
編輯敘事
編輯劉熙《釋名》曰:印,信也,所以封物以為驗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許慎《說文》曰:執政所持信也。衛宏《漢舊儀》曰: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印;丞相、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鈕,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銅印鼻鈕,文曰印。《續漢書 禮儀志》曰:印璽,王玉柙銀鏤文;貴人、長公主銅鏤。何法盛《晉中興書》曰:孔愉經餘亭,放龜溪中。龜中流左顧,後以功封餘亭侯。及鑄侯印,而龜左顧,更鑄亦然。印工以聞愉;愉悟,乃取佩。《搜神記》曰:張顥為梁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近地,令人摘之,化為石。顥命椎破,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上之,藏宮。後議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堯舜時舊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
事對
編輯【鑄龜 給馬】鑄龜事見敘事。魏收《後魏書》曰:高帝詔:軍警給雀印,傳符次給馬印。
【金龜 玉蛟】金龜事見敘事。魏收《後魏書》曰:高祖永明元年,上穀郡人獻玉印,上有蛟龍之文也。
【種龍 摘鵲】圈稱《陳留風俗傳》曰:巴吾縣者,宋雜陳楚地,故梁國甯陵種龍鄉也。今其都印文曰種龍。摘鵲事見敘事。
【含鉤 刻棗】《夢書》曰:印鉤為人子所祿也,夢見印鉤人得子,含吞印鉤,懷妊婦也,鉤從腹出為其乳。失印子傷,墮而懷之。妻有子,以口含之,子為宅中。黃君制《使虎豹法》曰:道士當刻棗心作印,方四寸也。
銘
編輯【晉傅玄《印銘》】往昔先王,配天垂則;乃設印章,作信萬國。取象晷度,是銘是刻;文明慎密,直方其德。本立道生,歸乎玄默;太上結繩,下無荒慝。
【後漢胡伯始《印衣銘》】明明上皇,旌以命服;紆朱懷金,為光為飾。邁種其澤,撫寧四國;宜慈惠和,柔嘉維則。克常厥心,膺茲多福;登位曆壽,子孫千億。
【李尤《印銘》】赤紱在服,非印不明;𣘼傳符節,非印不行。龜鈕犢鼻,用爾作程。
綬第四
編輯敘事
編輯《漢官儀》曰:綬者,有所承受也;所以別尊卑,彰有德也。呂忱《字林》曰:綬,紱也。董巴《輿服志》曰:戰國解去紱佩,留其絲襚,以為章表;秦乃以采組連結於襚,光明章表,轉相結綬,故謂之綬。乘輿黃赤綬,五采;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同。又《漢官儀》曰:乘輿綬,黃地骨、白羽、青絳緣、五采、四百首,長二丈三尺。)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八尺,三百首。(公主、大貴人、諸侯皆同。又《漢官儀》云:四采、絳地骨、白羽、青黃赤采,二丈一尺,二百六首。侯,地絳、紺、縹三采,百二十首,長二丈八尺。)諸國貴人相國,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同。又《漢官儀》云:丞相,御史大夫,匈奴亦同。)九卿中二千石,一雲青緺綬。(緺,紫青色。)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又《漢官儀》:綬羽青地,桃花縹,長丈八尺。)自青綬已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襚也,佩襚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得施玉環玦。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又《漢官儀》云:墨綬白羽青地,絳二采,長丈七尺。)四百、(丞尉。)三百、(長相。)二百百石,皆黃綬,一采,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又《漢官儀》云:黃綬緣八十首,長丈七尺。)《晉令》曰:皇太子及妃諸王,玄朱綬;郡公主,朱綬;郡侯,青朱綬。《輿服志》又云:自黑綬以下,縌綬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凡先合單紡為一絲,四絲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首多者絲細,少者絲粗,皆廣尺六寸。《漢武內傳》曰:西王母交帶靈飛綬,上元夫人佩鳳文臨華綬。
事對
編輯【桃花 盭草】二千石綬桃花縹,見敘事注。《漢書》曰: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如淳注曰:盭,綠也。晉灼曰:盭,草名也,出琅邪平昌縣,似艾。可染綠,因以為綬名。
【五色 四采】《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為皇后,其娣上遺五色文綬。四采事見敘事。
【白艾 青緺】焦貢《易林》曰:二千石官,白艾綬也。《史記》曰:武帝召東郭先生,拜為郡都尉。先生久待詔公車,行雪中,履有上無下。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也。
【玄朱 青紫】玄朱事見敘事。《晉永安起居注》曰:太康四年,有司奏,鄯善國遣子元英入侍,以英為騎都尉。佩假歸義侯印,青紫綬各一具。
【赤地 絳緣】《漢名臣奏》曰:大司空朱遊奏曰:車府丞玄黃綬,詔乘輿綬五采,何黃多也?可更用赤絲為地。絳緣見敘事。
銘
編輯【後漢張衡《綬笥銘》】南陽太守鮑德,有詔所賜先公綬笥,傳世用之。時德更理笥,衡時為德主簿,作銘曰:懿矣茲笥,爰藏寶珍;冠纓組履,文章日信。皇用我賜,俾伯帝臣;服其令服,鸞封艾緡。天祚明德,大賚福仁;垂光厥世,子孫克神。厥器惟舊,中實惟新;周公惟事,七涓有鄰。
【後漢胡廣《笥銘》】休矣斯笥,凡器為式;受相君子,承此印綬。帝命所賚,用褒令德;備以自修,所以自敕。忠肅恭懿,鮮不為則;靡悔靡吝,神人致福。
笏第五
編輯敘事
編輯笏,手板也。《釋名》曰: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啟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輿服雜事》曰:有指畫於君前,有受命於君前,書笏,笏畢用也。(畢,盡。)《禮記》曰: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文猶飾也,大夫飾竹以為笏,不敢與君並用純物也。)《大戴禮》曰:天子御珽(珽,言珽然方正於天下。),諸侯御荼(荼,前詘後直,下天子也。),大夫服笏(前詘後詘,無所不讓。)。《三禮圖》曰:士笏飾以象骨,大夫飾以魚須。(鮫魚髮。)《輿服雜事》又曰:古者貴賤皆執圭,書君上之政令。有事,則搢之於要帶中。五代以來,唯八座尚書執笏者,白筆綴手扳頭,以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板。板主於敬,不執笏,示非記事官也。
事對
編輯【魚須 象骨】並見敘事。
【記善 書對】周遷《輿服雜事》曰:應仲遠云:「昔荊軻逐秦王,其後謁者持匕首擬宮掖,以備不虞。」從此侍官皆執刀劍。漢高祖《偃武修文》:始制以手板代焉,故仲長子曰:「笏以書君教令,記善刺過。」今之持板以象焉。《禮記》曰:將適公所,史進象笏,書思對命也。
【通理 耀握】《相手板經》曰:當令理通直,從上至下直如弦,不得出邊絕理。劉義恭《啟事》曰:聖恩優重,猥賜華纓玉笏,珍冠飾首,琛板耀握。非臣朽薄,所宜服受。
【與孟岐 擊錢鳳】郭子橫《洞冥記》曰:孟岐,清汝之逸周人也。年可七百歲,語及周初時事如目前。岐時侍周公升壇上,岐以手摩成王之足,周公以玉笏與之。《晉記》曰:王敦以溫嶠為丹陽尹,嶠內欲離敦而外飾讓。錢鳳覺之,未言。嶠知將間己,因敦公坐,強鳳酒。不肯飲,嶠以手板擊鳳。
贊
編輯【王升之《笏贊》】慎為德要,唯善用光;敬上尊賢,貴不逾常。用制斯器,備對遺忘;因事施禮,升降有章。
佩第六
編輯敘事
編輯《說文》曰:佩,從人凡聲也。佩必有巾,從巾。《釋名》曰: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貳也。有珠有玉。魚豢《魏略》曰:有雙璜、雙珩、琚瑀、沖牙、琨珠為佩者,漢明帝采古文始制。蔡謨《毛詩疑字議》曰:以為佩者,服用之稱;佩者,玉器之名。稱其服用則字從人,名其器則字從玉。《三禮圖》曰:凡玉佩,上有雙衡。衡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璜徑三寸。沖牙蠙珠,以納其間;上下為衡,半璧為璜。璜中橫以沖牙,以蒼珠為瑀。《禮記》曰: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瑜玟。又曰:孔子去魯,佩象環五寸。(謙不比德,雲不事也。象有文理者也,環取可循而無窮。)《鹽鐵論》曰:子思銀佩。《晉宋舊事》曰:太皇太后雀鈕白玉佩。《搜神記》曰:元康中,婦人飾五兵佩。《白虎通》曰:所以必有佩者,表意見所能,故修道無窮即佩環,能大道德即佩琨,能決嫌疑即佩玦。是以見其所佩,即知其能。故農夫亦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婦人佩其針縷,亦佩玉也。《禮記》又曰:君在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朝於君亦結左。)齊則糸青結佩而爵畢。(糸青,屈也,結又屈之,思神靈不在事也。爵畢者,齊服玄端。)又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征角,左宮羽。(玉聲所中也,征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勞。宮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旋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又曰: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
事對
編輯【蠙珠 象環】並見敘事。
【紉蘭 連若】《楚詞》曰:紉秋蘭以為佩。王逸注曰:紉,索也;蘭,香草也。秋而芳,所以為佩飾也。又曰:連蕙若以為佩,過鮑肆而失香。
【舍玦 解環】《孔叢子》曰:子產死,鄭大夫舍佩玦,婦女舍珠玉也。劉向《列女傳》曰:齊桓公行霸,諸侯朝之,衛獨不至。公謀伐衛,衛姬脫簪珥,解環佩,再拜請衛之罪。公悅許諾。
【俘商 獻楚】《周書》曰:武王俘商,得佩玉億有八萬。《左傳》曰:蔡昭侯為兩佩如楚,以一佩獻昭王。子常欲其一,弗與。三年止之,獻於子常,乃得歸。
【雙渠璜 六火玉】董巴《漢輿服志》曰:漢孝明皇帝乃為大佩,沖牙雙渠璜,皆以白玉。《漢武帝內傳》曰:上元夫人帶六出火玉之佩。
【遺澧浦 解江濱】《楚辭》曰:捐余玦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列仙傳》曰:江濱二女者,不知何許人。步漢江濱,逢鄭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佩與之,交甫悅,受佩而去。數十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
啟
編輯【梁簡文帝《謝賜玉佩啟》】臣綱言,主衣裘智瑋奉宣敕旨:垂賚臣玉佩一具,藍田麗采,槐水縷文,飾以金闕之珠,制以魯班之巧,故以裾端照色,影外生光,恩發內府,猥垂沾賜。臣方溫謝德,比振慚聲,沐浴深慈。欣荷交至,不任云云。
【褚彥回《謝賜佩啟》】傳詔宜敕,賜臣玉佩一具。制懋姬嬴,寶冠荊越,璿瑰鎮曜,珩玦凝華。采賁蓬楹,響聞繩戶;佩服載驚,心容交惕。
履第七
編輯敘事
編輯《世本》曰:於則作履。《釋名》曰:履,禮也,飾足以為禮。亦曰:履,拘也,所以拘於足也。齊人謂草履曰不借,言賤易有,宜各自蓄,不假借也。《說文》曰:ヒ,小兒履也。(又鞮,草履。)《賈子》曰:天子黑方履,諸侯素方履,大夫素圈履。《晉令履》曰:士卒百工履,色無過綠青白;奴婢履,色無過純青;古繪賣者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鹽鐵論》曰:古者庶人粗草履,今富者韋遝絲履。
事對
編輯【履霜 行雪】《毛詩》曰:大東小東,杼軸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史記》曰:東郭先生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
【養體 飾足】《孫卿子》曰:粗絲之履,可以養體也。飾足事見敘事。
【跪遷 坐取】《禮記》曰:向長者而履,跪而遷履,俯而納履。又曰:君子之飲酒,三爵而退,則坐取履,隱避而後履。
【納丹豹 綴朱蠙】王子年《拾遺記》曰:穆王起春霄之宮,西王母來焉,納丹豹文履。劉楨《魯都賦》曰:纖纖絲履,燦爛鮮新;表以文綦,綴以朱蠙。
【仲子織 嘯父補】皇甫謐《高士傳》曰:陳仲,字子終,齊人。適楚,楚王欲以為相。妻曰:「子織履以為食,恬淡而無為,樂在其中矣。」乃謝使者。《列仙傳》曰:嘯父,冀州人,在曲周市中補履。數十年,奇其不老。
【文公墮 昭王決】《韓子》曰:晉文公與楚人戰,至鳳皇之陵,系履墮,因自結之。《賈誼子》曰: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走而履決,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左右問曰:「何惜是一履乎?」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履哉?思與偕出弗與反也。」
詩
編輯【後梁宣帝《詠履詩》】雙見應聲宣,並飛時表異;處卑彌更妍,常安豈悲墜。
銘
編輯【傅玄《履銘》】戒之哉,念履正無邪。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徵。
【後漢李尤《文履銘》】乃制茲履,文質武斌;允顯明哲,卑以牧身。步此堤道,絕彼埃塵。
裘第八
編輯敘事
編輯《說文》曰:裘,皮衣也。《白虎通》曰:所以佐女工助溫也。古者緇衣羔裘,黃衣狐裘,禽獸眾多,獨以狐羔,取其輕暖。因狐死首丘,明君子不忘本也;羔取其跪乳,遜順也。《禮記》曰:孟冬之月,天子始裘。《周官》曰:司裘為太裘,以供王祀天之服。(羔裘也。)仲秋獻良裘,乃行羽物;(鄭玄註:黼裘也,行羽物,飛鳥賜群吏。)季秋獻功裘,以待班賜。(狐青は裘之屬。鳩化為鷹,故於此時為賜。)《五經要義》曰:諸侯黼裘以誓田,雜羔狐為黼文也。《禮記》曰: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子狐青裘、豹袖,玄綃衣以裼之;は裘、青犴袖,絞衣以裼之;(犴,胡犬也;絞,蒼黃之色。)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庶人無文飾。)裘之裼也,見美也。《五經要義》曰:古者著裘於內,而以繒衣覆之,乃加以朝服。會之時,袒其朝服見裘裡,覆衣謂之裼;裼之言露,可見之辭,所以示美呈好而為飾。加以朝服謂之襲,袒謂之裼。大裘不覆,反本取其質也。《毛詩》曰:公子狐狸裘,舟人熊羆裘。《晉令》曰:山鹿白犬內游毛、狐白、貂領黃、貂班白、鼲子渠搜裘,皆禁物。
事對
編輯【狐掖 雉頭】王褒《四子論》曰:千斤之裘,非一狐之掖。《晉咸寧起居注》曰:大司馬程據上雉頭裘一領。詔曰:據此裘非常衣服,消費功用,宜於殿前燒之。
【黑貂 青鳳】《戰國策》曰:蘇秦說李兌。兌送秦黑貂之裘,黃金百鎰。王子年《拾遺記》曰:周昭王以青鳳之毛為二裘,一曰燠質,一曰暄肌。常以禦寒也。
【素錦 紫綈】《禮記》鄭玄注曰:君衣狐白毛之裘,則以素錦為衣覆之,可使裼也。《西京雜記》曰:慶安年十五,為成帝侍郎,善鼓琴。趙後悅之,白上,得出入禦內,絕見愛幸。常著紫綈裘,與後同居。
【鵠氅 鳳毛】劉義慶《世說》曰:謝萬與安詣簡文,著白綸巾鵠氅見,共談。鳳毛事見青鳳注。
【豹 羔袖】《管子》曰:武王為侈靡,令曰:豹豹裘,方得入廟,故豹皮百金。功臣之家,裘千鐘而未得一豹皮。《左傳》曰:齊以來阝寄衛侯,右宰穀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穀辭之曰:「余不悅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杜預注曰:狐裘羔袖,言一身盡善,唯少有惡。喻己雖從出,其罪不多。
【鸘 狐貉】《西京雜記》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服鸘裘就市鬻酒,與文君為歡。《論語》曰:緇衣羔裘,素衣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
【青豻 玄狐】青豻事見敘事。黃帝《出軍決》曰:黃帝伐蚩尤,未克。西王母遣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
【三英 千鎰】郭璞《毛詩拾遺》曰:羔裘晏兮,三英粲兮。《毛詩注》曰:三英,三德也。英謂古者以素絲英飾裘,即上素絲五糸它也。《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源,千鎰之裘非一狐白。
【玄華 翠雲】玄華具下謝莊表中,宋玉《風賦》曰:主人之女,翳承日之華,被翠雲之裘。
【狐青 白】狐青見敘事。《魏志》曰:夫餘國人如狐狸白黑貂之裘也。
【吉光 粹白】方朔《十洲記》:漢武帝天漢三年,西國王獻吉光毛裘。色黃,蓋神馬之類,入水不沉,入火不焦。《呂氏春秋》曰: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諸眾白。
啟
編輯【梁簡文帝《謝東宮賜裘啟》】綱啟,蒙賚豹裘一領。降斯止誨,垂茲信服;物華雉毳,名高燕羽。綱才慚齊相,受白狐之飾;德謝漢蕃,均黑豹之賜。地卷朔風,庭流花雪,故以裾生惠氣,袖起陽春。荷澤知慚,瞻恩興戀,不任下情。謹啟事謝聞,謹啟。
表
編輯【宋謝莊《謝賜貂裘表》】臣莊言:主衣黃達宣敕賜臣貂裘,匭發衽開,玄華有曜,靡毫柔毳,黯鑒自凝,固以采越綴翬,光逾緝燕,臣聞笑不忘。韓裳勿假,績以昭庸,楚纊爰建。臣歡忭自歌,而同委衾之澤;勤劬未報,而叨解裘之寵。空荷榮施,徒賁微軀;承殊恩必識,服以淪生;銘悅之情,罔知所置。臣受假無由躬拜,謹遣表。
衫第九
編輯敘事
編輯劉熙《釋名》曰:衫,芟也,衣無袖端也。揚雄《方言》曰:陳魏宋楚之間謂之,或謂之單襦。《晉東宮舊事》曰:太子納妃,有白縠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魏文帝列傳》曰:吳選曹令史劉卓病荒,夢見一人以白越單衫與之,言曰:「汝著衫汙,火燒便潔也。」卓覺,果有衫在側,汙輒火浣之。劉敬叔《異苑》曰:毋丘儉征沃沮,使王傾窮其東界。父老云:「曾有破船從漢海流,得布衫,身如中人,但兩袖頓長三丈。」
事對
編輯【白紗 降納】車灌《晉修復山陵故事》曰:梓宮衣物,練單衫五領,練複衫五領,白紗衫六領,白紗縠衫五領,《宋起居注》曰:太始二年,御史中丞羊希奏:山陰令謝沈,親憂未除,常著青絳納兩襠衫。請免沈前所居官也。
【納布 織成】沈約《宋書》曰:徐湛之母會稽公主,高祖微時,有納布衫襖等衣,皆是敬皇后手自作。高祖既貴,以此衣付公主曰:「後代若驕奢不節者,可以此示之。」祖台之《志怪》曰:建康小吏曹著,為廬山使君所迎,配以文婉。著形意不安,屢求請退;婉潸然流涕,賦序別,井贈織成禈衫也。
裙第十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云:裙,連接裙幅也;緣裙,裙施緣也。揚雄《方言》曰:陳魏之間謂裙為帔,繞衿謂之裙。《續漢書》曰:漢明德太后禿裙不緣。《五行志》曰:獻帝時,女子好為長裙而上甚短。《西京雜記》曰:趙飛燕立為皇后,其弟上遺織成裙。《晉東宮舊事》曰:皇太子納妃,有絳紗復裙,絳碧結綾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文雙裙,紫碧紗文繡纓雙裙,紫碧紗縠雙裙,丹碧杯文羅裙。《晉宋舊事》曰:崇進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有絳碧絹雙裙,絳絹衤屬裙,緗絳紗復裙,白絹裙。
事對
編輯【絳紗 緗綺】絳紗見敘事,《古樂府 陌上採桑》曰: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湘綺為下裳,紫綺為上襦。
【薜荔 芙蓉】《楚辭》曰:采薜荔以為裳。揚雄《反離騷》曰:衿芰荷之綠衣兮,被芙蓉之朱裳。
【白霓 青羽】《楚辭》曰:青□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真人三君內傳》曰:南極夫人被錦服青羽裙也。
【紫碧 緗絳】紫碧見敘事。車灌《晉修復山陵故事》曰:梓宮衣物,有緗絳雙裙六腰。
【四等 三條】周斐《汝南先賢傳》曰:戴良嫁女,緣裙四等。繁欽《定情詩》曰:何以合歡欣,紈素三條裙。
詩
編輯【陳蕭鄰《詠裙復詩》】金紗淨,離離寶縫裙;腰非學楚舞,寬頻為思君。
酒第十一
編輯敘事
編輯《說文》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一曰,造也,吉凶所起造也。《釋名》曰:酒,酉也,釀之米曲,酉懌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強相踧持飲之也。《漢書》曰: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百福之會。《酒經》曰:空桑穢飲,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烏梅女䴷,甛需九投,澄清百品,酒之終也。《說文》曰:酴,酒母也;醴,酒一宿熟也;醪,汁滓酒也;酎,三重之酒也;ㄤ,薄酒也;醑,旨酒也。《儀禮》鄭玄注曰:醴,稻米酒也。《世本》曰: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春秋緯》曰:凡黍為酒,陽據陰乃能動,故以麥釀黍為酒。(麥陰也,是先漬曲,黍後入,故曰陽相感皆據陰也。相得而沸,是其動也。凡物陰陽相感,非唯作酒。)《周禮》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醍齊,五曰沉齊。(以節度作之,故以齊為名。泛者,成而浮滓,滓泛然,如今宜成醪矣,醴猶體也。成而汗滓相將,如今甜酒矣,盎猶甕也。成而色蓊蓊然,如今贊阝白酒矣。醍者成而紅赤,如今若下酒矣。沉者成而滓沉,如今造渭酒也。)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事酒,如今之酒也;昔酒,久酒,今之舊也,清酒,今之冬釀夏成者也。)《韓詩》曰:夫飲之禮,不脫屨而即序者謂之禮,跣而上坐者謂之宴。能飲者飲之。不能飲者已,謂之區;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者,謂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區,不可以沉,不可以湎。《禮記》曰: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益繁,則酒之流為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周禮》曰:萍氏掌謹酒。(使人節用酒。)《孔叢子》曰:昔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諺:堯舜千鐘,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賢聖,無不能飲也,吾子何辭焉?」子高曰:「以予所聞,聖賢以道德兼人,未聞以飲也。」平原君曰:「即如先生言,則此言何生?」子高曰:「生於嗜酒者,蓋其勸勵之辭,非實然也。」
事對
編輯【玄碧 縹清】《列仙傳》曰:安期先生與神女會圓丘,酣玄碧之香酒。曹植賦曰:蒼梧縹清。
【宜春 贊夏】《吳錄》曰:安成宜春縣出美酒。《風土記》曰:酒則五餅贊夏蕤賓顯名。
【琬液 瓊蘇】《拾遺記》曰:西王母薦穆王琬液清觴。《南嶽夫人傳》曰:夫人設王子喬瓊蘇綠酒。
【梁市 阮廚】《列仙傳》曰:酒客,梁市上酒家客也,作酒常美,日得萬錢。有過而逐之,主人酒便酸敗。阮籍聞步兵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求為校尉。
【斷蒲 切桂】《萬畢術注》曰:斷蒲漬酒中即厚。《楚祠》曰:奠桂酒兮椒漿。注曰:切桂於酒中。
【簞醪 盎齊】《黃石公記》曰:昔者良將,有饋簞醪者,投於河,令將士逐流而飲之。盎齊見敘事。
【酃水 程鄉】《吳錄》曰:湘東有酃水酒,有名。《荊州記》曰:桂陽一郡程鄉有酒官。
【青田 玄鬯】《古今注》曰:烏孫國有青田核,得水則有酒味,甚淳美,如好酒。飲盡隨更注水,隨盡隨成。不可久,久則苦不可飲。名曰青田酒。《抱樸子》曰:玄鬯傾棄而不羞,ㄤ酪專灌於丘園。
【飠高飲 沛酣】《詩》曰:王在在鎬,愷樂飲酒。《史記》曰:漢高祖過沛,置酒。酣,乃擊築為歌。
【歡伯 敗首】《易林》曰:酒為歡伯,除憂來樂。陳壽《益部傳》曰:楊子拒妻,劉懿公女也,字公璞。貞勳達禮,有四男二女。拒亡,教遵閨門,動有法則。長子元琮常出飲酒,還舍,母不見。十日,因諸弟謝過,乃數責之曰:「夫飲酒有不至湎者,禮也;汝乃沉荒,慢而無敬,自倡敗首,何以帥先諸弟也?」
【舉兕 持螯】《左傳》曰:晉趙孟、叔孫豹、曹大夫入於鄭,鄭伯兼享之。穆叔、子皮、曹大夫興拜,舉兕爵曰:「小國賴子,知免於戾矣。」何法盛《晉中興書》曰:畢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也。
【弗淫 有藇】《左傳》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毛詩》曰:伐木滸滸,釃酒有藇。注曰:以筐曰釃。藇,美也。
【軍法 觴政】《史記》曰:高後立諸呂為王,王擅權有事。朱虛侯劉章入侍高後宴飲,高後令章為酒史。章曰:「臣將種也,請以軍法行酒。」高後曰:「可。」酒酣,諸呂有一人亡酒。章追拔劍斬之,乃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臣謹行軍法斬之。」劉向《說苑》曰: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盡者浮以大白。」文侯飲不盡,不仁舉白浮君。
賦
編輯【西晉張載《酃酒賦》】惟聖賢之興作,貴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識,亦應天而順人。擬酒旗於玄象,造甘醴以頤神;雖賢愚之同好,似大化之齊均。物無往而不變,獨居舊而彌新;經盛衰而無廢,歷百代而作珍。若乃中山冬啟,醇酎秋發,長安春禦,樂浪夏設。漂蟻萍布,芬香酷烈,播殊美於聖載,信人神之所悅;未聞珍酒,出於湘東。丕顯於皇都,潛淪於吳邦,往逢天地之否運。今遭六合之開通,播殊美於聖代,宣至味而大同;匪徒用法之窮理,信泉壤之所鐘,故其為酒也。殊功絕倫,三事既節,五齊必均;造釀在秋,告成在春。備味滋和,體色淳清;宣禦神志,導氣養形;遣憂消患,適性順情。言之者嘉其美志,味之者棄事忘榮。於是糾合同好,以遨以遊;嘉賓雲會,矩坐四周。設金樽於南楹,酌浮觴以旋流;備鮮肴以綺錯,進時膳之珍羞。禮儀攸序,是獻是酬,頳顏微發,溢思凱休;德音晏晏,弘此徽猷。鹹得志以自足,願棲尺於一丘。於是歡樂既洽,日薄西隅,主稱湛露,賓歌驪駒,僕夫整駕,言旋其居。乃憑軾以回軌,騁輕駟於通衢,反衡門以隱跡;覽前聖之典謨,感夏禹之防微;悟儀氏之見疏,鑒往事而作戒。罔非酒而惟愆,哀秦穆之既醉;殲良人而棄賢,嘉衛武之能悔。著屢舞於初筵,察成敗於往古,垂將來於茲篇。
【鄒陽《酒賦》】清者為酒,濁者不醴;清者聖明,濁者頑,皆曲氵邱之麥,釀野田之米。流光々,甘滋泥泥,醪醴既成,綠瓷既啟,且筐且漉,載ド載濟。庶人以為欣,君子以為禮。其品類則沙洛綠酃,烏程若下,齊公之清。關中白薄,青渚縈醇,凝醇酎,千日一醒。
【揚雄《酒賦》】鴟夷滑稽,腹大如壺;盡日盛酒,人復藉酤。常為國器,記於屬車;猶是言之,酒何過乎?
啟
編輯【劉孝儀《謝晉安王賜宜城酒啟》】孝儀啟:奉教,垂賜宜城酒四器。歲暮不聊,在陰即慘,惟斯二理,總萃一時。少府鬥猴,莫能致笑;大夫落雉,不足解顏。忽值瓶瀉椒芳,壺開玉液,漢樽莫遇,殷杯未逄,方平醉而遁仙。羲和耽而廢職,仰憑殊途,便申私飲。未矚恥,已觀幘岸;傾耳求音,不聞霆擊。澄神密氐,豈覿山高;愈疾消憂,於斯已險。遺榮忽賤,即事不欺;酩酊之中,猶知銘荷。不任云云。
贊
編輯【東晉戴逵《酒贊》】余與王元琳集於露立亭,臨觴撫琴,有味乎二物之間,遂共為之贊曰:醇醪之興,與理不乖;古人既陶,至樂乃開。有客乘之,隗若山頹;目絕群動,耳隔迅雷。萬異既冥,惟無有懷。
誡
編輯【庾闡《斷酒誡》】蓋神明智慧,人之所以靈也;好惡情慾,人之所以生也。明智運於常性,好欲安於自然。吾以知窮智之害性,任欲之喪真;於是椎金,碎玉碗,破兕觥,捐觚瓚。
箴
編輯【劉惔《酒箴》】爰建上業,曰康曰狄;作酒於社,獻之明辟。仰郊昊天,俯祭后土;歆禱靈祗,辨定賓主。啐酒成禮,則彝倫攸敘,此酒之用也。
頌
編輯【晉劉伯倫《酒德頌》】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持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揚衿,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蜂起。先生於是方捧罌承糟,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爾而醒;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浮萍。二豪侍側焉,如果之與螟蛉。
飯第十二
編輯敘事
編輯《春秋運斗樞》曰:粟五變,以陽化生而為苗;秀為禾,三變而粲謂之粟,四變入臼米出甲,五變而蒸飯可食。《周書》曰:黃帝始蒸穀為飯。《禮記》曰:膳夫掌王之食飲,(食,飯也;飲,酒漿也。)食用六穀。(余黍稷粱麥菰雕胡。)黍稷稻粱,黃粱胥焦。(胥音醑,熟獲也;焦,生獲也。)《呂氏春秋》曰: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南海之。闞澤《九章》曰:粟飯五十,糲飯七十,稗飯五十,{鑿米}飯四十八,禦飯四十二。《風土記》曰:精折米,十取七八;取淅使青,蒸而飯,色乃紫紺。於東流水飯食與洗而除不祥。王烈之《安成記》曰:安成郡毛亭、往同亭三十里,二亭田疇膏腴,厥稻馨香,飯若凝脂。《周禮》曰:凡食氐春時。(飯宜溫齊調和。)《宋東宮儀記》曰:掌侍臣常食唱飯二人。《禮記》曰:毋搏飯,毋放飯,毋揚飯。衛宏《漢舊儀》曰:齊則食文二人旋案,陳三十六肉,九穀飯。潛夫論云:夫粱飯食肉,有好於面目,不若糲粱藜蒸之可食於口也。韓子曰:孫叔敖為令尹,糲飯菜羹。《晏子春秋》曰:晏子相齊,食脫粟飯。宗躬《孝子傳》曰:吳人陳遺為郡吏,母好食鍋底焦飯。遺在役,恆帶一囊,每煮食,取焦者以貽母。東方朔《神異記》曰:東方有人名黃父,以鬼為飯,以霧為漿。崔鴻《前秦錄》曰:苻堅以乞活夏默為左鎮郎,胡人護磨那為右鎮郎,以奄人申香為拂蓋郎。默等身長一丈八尺,並多力善射。三人每食,飯一石,肉三十斤。
事對
編輯【芳菰 奇余】曹植《七啟》曰:芳菰精稗,霜蓄露葵。陸機《七徵》曰:神皋奇餘,嘉禾之穗;含滋發馨,素穎玉銳。
【精{鑿米} 濡潤】《左傳》曰:大羹不致,粢食不{鑿米}。杜預注曰:不精{鑿米}也。傅巽《七誨》曰:孟冬香粳,上秋膏粱;雕胡菰子,丹具東牆。濡潤細滑,流澤芬芳。
【脫粟 折粳】《漢書》曰:公孫弘為丞相封侯,食一肉脫粟之飯。魚豢《魏略》曰:太祖嘲王朗曰:「不能效君昔在會稽折粳米飯。」朗曰:「適宜實難,如朗者未可折。明公今日可折乃不折。」
【飠蒙簋 陪鼎】《毛詩》曰:有飠蒙簋飧,有扌求棘匕。毛萇注曰:飠蒙,滿簋貌;飧,熟食。《左傳》曰:宴有好貨,食有陪鼎,禮之至也。
【大梁之黍 不周之粟】張協《七命》曰:大梁之黍,瓊山之米,唐稷播其根,農帝嘗其華。不周粟事見敘事。
【西旅 東牆】王粲《七釋》曰:西旅遊梁,禦宿素粲,瓜州紅麴,參糅相半。軟滑膏潤,入口流散。東牆事見濡潤注。
【南海之 東湖之菰】南海見敘事。徐幹《七喻》曰:南土之粳,東湖之菰。
粥第十三
編輯敘事
編輯《廣雅》曰:粥,糜饘也。《釋名》曰:糜,煮米使糜爛也,粥濯於糜粥粥然也。《周書》曰:黃帝始烹穀為粥。《風土記》曰: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為饘粥以養幼;俗尚以赤豆為糜,以象色也。《天文要集》曰:玉井主粥廚。郭義恭《廣志》曰:遼東赤粱,魏武帝以為禦粥。《南越志》曰:廬陵城中有井,半青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左傳》曰:鼎銘有云:饘於是,粥於是,以糊餘口。《說文》曰:周謂之饘,宋衛謂之飠衍。揚雄《方言》曰:陳楚之內,相謁食麥謂之{非食}。《鄴中記》曰:并州之俗,以冬至後百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幹粥,中國以為寒食。《涼州異物志》曰:高昌僻土,有異於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郡人呼粥。)
事對
編輯【擲杯 納橐】《郭林宗別傳》曰:林宗嘗止陳國文學,見童子魏德公求近其房,供給灑掃。林宗嘗不佳,中夜命作粥。一啜,怒而訶之曰:「為長者作粥,使沙不可食?」以杯擲地。德公更為進之,三訶,德公終無變容。《左傳》曰:晉人執衛侯,置諸深室,寧子職納橐饘焉。杜註:饘,糜粥也。
【屑曲 斧冰】徐廣《晉記》曰:湣帝建興四年,京城糧盡,屑曲為粥,以供帝食。魏武帝《苦寒行》曰: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橐以取薪,斧冰持作糜。
【烹穀 泛膏】烹穀事見敘事。《齊諧記》曰: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南角,舉手招成曰:「此地是君家之蠶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後年年大得蠶。今之作膏糜象此。」
【劉家發盆 尹氏羅鼎】《續搜神記》曰:樂安劉池苟家在夏口,忽有鬼來劉家。喜偷食,劉即於他家煮治葛,取二升汁,密齎還家。向夜舉家作粥,食於一甌。因瀉葛汁著中於瓦上,以盆覆之。人定後,聞鬼從外來,發盆啖糜。既須臾間,在屋頭吐,於此遂絕。《錄異傳》曰:周時尹氏貴盛,五葉不別會食,數千人遭饑荒,羅鼎作粥,聽之,聲聞數十里。
肉第十四
編輯敘事
編輯《說文》曰:肴,雜肉也;醃,漬肉也;番,宗廟熟肉也。《穀梁》曰:者,俎實祭肉也。生日,熟曰番,蓋社肉也。《爾雅》曰:肉曰脫之。(剝其皮也。)揚雄《方言》曰:朝鮮冽水之間,凡暴肉及牛羊五臟謂之膊。《家語》曰:夫食肉者勇悍。《禮記》曰:濡肉齒決,幹肉不齒決。又曰:熬捶之,去其皽,編{艸佳},布牛肉焉。屑桂與薑,以灑諸上而鹽之,幹而食之。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欲幹肉,則捶而食之。魚豢《典略》曰:凡宗廟三歲大袷,每太牢分之。左辨上帝,右辨上後,俎餘委肉積於前數千斤,名惟俎。
事對
編輯【鷁鷁 猩猩】王充《論衡》曰:仲子兄祿萬鐘,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之;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避兄離母,處於於陵。他日歸,有饋其兄生鵝者,曰:「惡用是鷁鷁者。」他日,其母殺是鵝與之食,其兄自外來至,曰:「是鷁鷁者之肉。」而仲子恥負前言,即吐而出之。《呂氏春秋》曰: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烏銜 鼠盜】《漢書》曰:烏孫王昆莫父難兜靡,小國也。大月氐殺奪其地,而就翎侯,抱置草中。遠見獸乳之,又有烏銜肉翔莫傍,以為神,持向匈奴。又曰:張湯父為長安丞,出,湯守舍。鼠盜肉,還怒笞湯。湯掘得鼠及餘肉,劾鼠。傳爰書,訊鞠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於堂下。
【置堇 持蒲】《國語》曰:驪姬以君命命申生曰:「今君夢見齊薑,必速祠之。」申生祭於曲沃,歸胙於絳。公田、驪姬乃置鴆於酒,置堇於肉。賈逵注曰:堇,烏頭也。臧榮緒《晉書》曰:趙高為丞相,指鹿為馬,持蒲作肉。
【熊蹯 雞蹠】《左傳》:晉靈公使宰夫煮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載以過朝。又曰:楚太子商臣以宮甲圍成王,請熟熊蹯而死,不聽。《呂氏春秋》曰:善學者若齊王食雞,必食其蹠數千而後足也。
【殷圃 夏山】《公孫尼子》曰:殷紂為肉圃。《帝王世紀》:夏桀為肉山脯林。
【登俎 置橐】《左傳》曰:公將如棠觀魚,臧僖伯曰:「鳥獸之肉,不登於俎,則公不射,古之制也。」又曰:趙宣子田於首山,舍翳桑。見靈轍餓,食之,舍其半,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請以遺之,使盡之。簞食其肉,置諸橐以與之。
【屠門嚼 里社均】《桓譚新論》曰:人聞長安樂,出門西向笑;人知肉味美,即對屠門而嚼。《漢書》曰:陳平為裡中社分肉甚均,裡父老曰:「善哉陳孺子之為宰。」平曰:「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
【象白 燕翠】張協《七命》曰:封熊之蹯,翰音之趾;燕髀猩唇,髦殘象白。《呂氏春秋》曰:肉之美者,雋燕之翠,迷蕩之腕。
【龍肝 燕髀】傅玄《七謨》曰:龠鳳皇之胎,㭬飛龍之肝。燕髀事見象白注。
【牛脾 豬肝】劉敬叔《異苑》曰:山陰有人常食牛肉,左脾便作牛鳴。每勞輒劇,食乃止。《東觀漢記》曰:閔仲叔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置肉,日買一片豬肝。
【無損 追復】《神異經》曰:南方有獸,名曰無損,其肉唯可作鮓。又《十洲記》曰:昆侖銅柱下,有回屋焉。壁方丈,上有鳥,名曰希。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其肉若醯。仙人甘之,追復,與天消息;不仙者食之,其肉苦如意。
羹第十五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曰:羹,汪也,汁汪郎也。《說文》曰:羹,五味和也,燒豕肉羹也。《廣雅》曰:羹謂之氵音。《淮南子》曰:豆之上先大羹。(大羹,肉氵音。)《禮記》曰:脯羹、雞羹、折餘、犬羹、兔羹,和糝不蓼。(餘,稻也。凡羹,齊以五味之和,米屑之糝,則不蓼矣。)繆襲《祭儀》曰:夏祠和羹Ρ以葵,秋祠和羹Ρ以蔥,冬祠和羹Ρ以韭。《周禮》曰:烹人於祭祀,共大羹、羹,賓客亦如之。《禮記》曰:大羹不和。劉楨《毛詩義問》曰:羹,有菜鹽豉其中。菜為其形象可食,因以為名。《禮記》又曰:羹食,自諸侯以下,至於庶人,無等,士不貳羹胾。子卯稷食菜羹,凡居人之右,無遝羹,(亦嫌疾。)無絮羹。(調和也。)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史記》曰:堯之有天下,粢糲之食,藜藿之羹。劉向《新序》曰:紂王天下,熊羹不熟而殺庖人。
事對
編輯【梅蘇 韭Ρ】陸璣《毛詩草木疏》曰:梅,杏類也。其子赤而酢,不可生啖。煮而曝幹為蘇,可著羹霍中。韭Ρ見敘事。
【染鼎 吹薺】《左傳》曰: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必食異味。」及入見靈公,宰夫將解黿。子公相視而笑曰:「果然。」及食大夫黿羹,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楚辭》曰:懲於羹者而吹薺。王逸注曰:言人於ヱ羹而熱,心中懲之,見薺,則恐而吹之。
【烹猴 斟雉】《淮南子》曰:楚有烹猴者,而召其鄰人,鄰人以為犬羹而甘之。後聞其猴,據地而盡吐瀉其所食,此未知味者。《楚辭》曰:彭鏗斟雉帝何饗。王逸注曰: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事帝堯。
【子期走楚 羊斟入鄭】《戰國策》曰:中山君饗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子期怒走楚。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曰:「君以一杯羊羹亡國。」劉向《說苑》曰:鄭伐宋,宋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禦者羊斟不與焉。及戰,曰:「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華元馳入鄭,宋師敗績。
賦
編輯【張翰《豆羹賦》】孟秋嘉菽,垂枝挺莢;是刈是獲,充簞盈篋。香鑠和調,周疾赴急。
脯第十六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曰:脯,搏也,乾燥相搏著也。又曰:修,修縮也,乾燥而縮也。《說文》曰:脯,幹肉也;修,脯也;膊,薄脯膊之屋上也;腕,骨脯也;朐,脯廷也。《周禮》曰:臘人掌幹肉,凡田獸之脯臘無胖之事。(夫物解肆幹之,謂之幹肉;薄切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修,臘小物而幹者。)祭祀,共豆脯、薦脯、無胖。盧諶《祭法》:春祠用脯,夏用脯。《儀禮》曰:鄉飲酒,主人立於西階東,薦脯;使行出祖,釋祭脯;士冠,賓東面薦脯。《禮記》又曰:婦人之贄脯修,大夫燕禮,有脯無膾,有膾無脯。《穀梁》曰:束修之肉,不行境中,有至尊者不貳。
事對
編輯【濁氏 臘人】《漢書》曰:濁氏以賣脯而連騎,張裡以馬{巫}而擊鐘。臘人事見敘事。
【追復 不減】東方朔《神異經》曰:西北荒有遺酒追復脯焉,其味如獐,食一片,復一片。葛洪《神仙傳》曰:左慈詣劉表請犒軍,有酒一器,脯一盤。百人接酒賜兵,人人三杯酒,一片脯,萬人皆周,而酒器如故,脯亦不減。
【四廷 二朐】《公羊傳》曰:魯昭公出奔,齊侯使高子執簞食四廷脯,稽首以衽受。何休注曰:屈中曰朐,申曰廷。《呂氏春秋》曰:趙宣子將之絳,見翳桑之下有餓人。宣子與脯二朐,拜受而不敢食。問其故,曰臣有母,持以遺之。宣子更賜之脯二束,遂去。
【仙麟 冰鼠】葛洪《神仙傳》曰:王方平至蔡經家,與麻姑共設肴膳。擗脯而行,如巧犬百炙,雲是麒麟脯。東方朔《神異經》曰:北方有曾冰萬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食冰下草水。肉重萬斤,可以作脯。
【瓊枝 金矢】《楚辭》曰:折瓊枝以為羞。王逸注曰:羞,脯也。《周易》曰:齧幹脯,得金矢。王肅注曰:四體純陰卦,骨之象,骨在幹肉脯之象,金象,所以獲野禽以食之,反得金矢。君子於味必思其毒,於利必備其難。
【堯扇 紂林】王充《論衡》曰:堯庖廚中自生肉脯,如扇形,搖鼓生涼。《六韜》曰:紂以脯肉為林。
【正膂通幹 左朐右末】杜育菽賦曰:脯則正膂通幹,粗鹿肥麋。《禮記》曰: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鄭玄注曰:屈中曰朐。
賦
編輯【唐陳子昂《麈尾賦》】天之浩浩兮,物亦芸芸;性命變化兮,如絲之紛。或以神好正直,天蓋默默;或以道惡強梁,天亦茫茫。此仙都之微獸,固何負而離殃。始居幽山之藪,食乎豐草之鄉;不害物以利己,不營利以同方。何忘情而委化,而伐情之不忘。卒罹綱以見逼,授庖丁而離傷;不以斯尾之有用,而殺身於此堂。為君雕俎之羞,廁君金盤之實;承主人之嘉慶,物件筵與寶瑟。雖信美於茲辰,詎同歡於疇昔。客有感之而歎曰:命不可思,神亦難測;吉凶悔吝,未始有極。借如天道之用,莫神於龍;受戮為醢,不知其凶。王者之瑞,莫聖於麟;遇害於野,不知其仁。神既不能自智,聖亦不能自知;況林棲而穀走,及山鹿與野麋。古人有言:天地之心,其間無巧,宜之則順,動之則夭。諒物情之不異,又何有於情矯?故曰:天之神明,與物推移;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是以至人無己,聖人不知;子欲全身而遠害,曾是浩然而順斯。
餅第十七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云:餅,並也,搜麥面使合併也。胡餅,言以胡麻著之也。《說文》曰:餅,面餈也。揚雄《方言》曰:餅謂之飠乇,或謂之飠長,或謂之餛。徐暢《祭記》:五月麥熟薦新,起漱白餅。崔《四民月令》曰:立秋無食煮餅及水溲餅。崔鴻《前趙錄》曰:石季龍諱胡,改胡餅曰麻餅。
事對
編輯【下乳 曼頭】范汪《祠制》曰:夏薦下乳餅霍,孟秋下雀瑞,孟冬祭下水引。盧諶《祭法》曰:春祠用曼頭、餳餅、髓餅、牢丸,夏秋冬亦如之;夏祠別用乳餅,冬祠用環餅也。
【面起 水引】蕭子顯《齊書》曰: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面起餅。又曰:何戢為司徒左長史,太祖為領軍,與戢來往,數置歡宴。上好水引餅,戢令婦女躬自執事以設上焉。
【十字 一笥】王隱《晉書》曰:何曾尊豪累世,蒸餅上不作十字不食。《東觀漢記》曰:光武問第五倫曰:「聞卿為市掾,有人遺卿母一笥餅。知從外來,奪之,母遂探口,餅出之。」倫對曰:「實無此。眾人以臣愚蔽,故為出此言者也。」
【薄夜 亥日】荀氏《四時列饌傳》曰:春祠有曼頭餅,夏祠以薄夜代曼頭,無能作以白環餅。《雜五行書》曰:十月亥日食餅,令人無病。
【進壺公 遺王悅】葛洪《神仙傳》曰:壺公者,從遠方來賣藥,常懸一壺於坐上,每日入後,跳入壺。市掾費長房於樓上見之,知非常人也,身為掃除,並進餅。公令長房共跳入壺,但見樓觀五色,重門閣道,侍者數十人。謝綽《宋拾遺記》曰:琅琊王悅,少厲清操,亮有風檢,為吏部郎。鄰省有會同者,遺悅餅一甌。辭竟不受,曰:「所費誠復小小,然少來不欲當人之惠。」
【劉子揚知鹽 何平叔疑粉】皇甫謐《玄晏春秋》曰:衛倫以郎應會於京師,過予而論及於味。倫稱魏故侍中劉子揚食餅,知鹽生精味之至也。予曰:「昔師曠識勞薪,易牙別淄澠,子揚之妙抑末乎?」倫曰:「晉師曠易牙,古之精也;魏之子揚,今之妙,子何間焉?」錢啟《語林》曰:何平叔美姿儀,面絕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後正夏月,喚來,與熟餅。既啖之,汗出,隨以朱衣自拭,色轉蛟潔。帝始信之。
賦
編輯【束晰《餅賦》】若夫三春之初,陰陽交際,寒氣既消,溫不至熱。於是享宴,則曼頭宜設。炎律方回,純陽布暢,服飲冰,隨陰而涼。此時為餅,莫若薄夜。商風既厲,大火西移;鳥獸毨毛,樹木疏枝,肴饌尚溫,則起溲可施。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然皆用之有時,所適者也。苟錯其次,則不能斯善,其可以通冬達夏。終歲常施,四時從用,無所不宜,唯牢丸乎?爾乃重羅之面,塵飛白雪,膠黏筋䵑,氵羔液濡澤。肉則羊膀豕脅,脂膚相半;臠如蜿首,珠連礫散。薑枝蔥本,萃縷切判,辛桂М末,椒蘭是灑,和鹽漉豉,攬和膠亂。於是火盛湯湧,猛氣蒸作;振衣振裳,握搦拊搏。面迷離於指端,手縈回而交錯;紛紛駁駁,星分雹落。籠無迸肉,餅無流面;姝偷冽敕,薄而不綻。弱似春綿,白若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飛散而遠遍。行人垂涎於下風,童僕空噍而邪盼;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咽。
序
編輯【庾闡《惡餅賦序》】范子常者,嘗造予宿,霍雞為餅,遍食之。情甚虛,奇嘉之味不實,聊作《惡餅賦》以釋之:若乃董盧飛名於華肆,和均絕技於俗廛;王孫駭歎於曳緒,束子賦弱於春綿。色必霜葩雪皓,肉則錦爭雲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