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生產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副業生產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72年4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蘇省宜興縣西鋤大隊在批判了副業生產中的資本主義傾向後,在發展多種經營問題上少數幹部又擔心會出資本主義,認為「抓農業保險,抓副業危險」,因此,只抓三麥、水稻,不搞多種經營。大隊革委會及時注意了這種錯誤思想,組織幹部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使大家認識到:多種經營是生產領域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鬥爭的重要陣地;不敢抓多種經營,實質上是放棄無產階級對多種經營這塊陣地的領導,讓資本主義自由泛濫,這才是真正的危險。

副業集體經營,方向是否就錯不了呢?階級鬥爭的事實表明,副業由集體經營,並不等於社會主義方向問題已經解決了。這個大隊在開展集體副業時,有人曾主張要辦賺錢快、利潤高的一些副業,說什麼這是「集體副業,集體賺錢,合理合法」。大隊黨支部認識到這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便及時發動社員群眾,認真學習毛主席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和「以農業為基礎」等教導。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為,不符合以副養農的方針、不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則的副業,不能搞。貧下中農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地經營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同農業生產有密切關係的副業生產,把各項副業都納入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軌道。他們始終做到:一、堅持從有利於農業生產出發,大力發展養豬事業;二、堅持從國家需要出發,大力發展蠶桑生產;三、堅持從城鄉人民生活需要出發,養魚、養禽;四、堅持從方便社員群眾出發,加工糧食、飼料;五、堅持從長遠建設出發,保護和擴大副業資源。目前,這個大隊的多種經營項目已經擴大到十五種,每項副業生產都與農業生產和社員生活密切相關。

這個大隊還根據本地的各種自然資源,把全大隊各種副業全面規劃,統一安排,根據黨的經濟政策,分別劃到大隊、生產隊經營。在保證集體經濟占絕對優勢的條件下,積極鼓勵社員發展家庭副業。大隊黨支部加強對副業生產的領導,從大隊到生產隊,也都配備了管理副業生產的幹部。做到了: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經常檢查,掌握方向。

西鋤大隊堅持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全面發展,以副養農,糧食畝產連續七年超《綱要》,林、牧、副、漁不斷發展。近四年來,全大隊平均每年向國家貢獻糧食一百三十萬斤,集體副業收入占全年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僅大隊經營的蘆葦編織、養魚、養蠶等主要集體副業,每年就收入十多萬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大量資金。全大隊基本上實現了農田水利化,確保了三千四百畝農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排灌、脫粒、農副產品加工等,實現了機電化。社員收入逐步增加,絕大多數貧下中農住上了新瓦房,有了餘糧余錢,生活越來越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